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众所周知,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对我国社会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业的发展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以及重视。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管理体制的演变,我国地方政府在对金融业进行管理时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地方金融机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也逐渐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各个省市、地区的金融管理水平仍旧存在差异。因此,积极完善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深化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地方金融机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面临着深化改革的环境,这种情况下我国地方金融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因此,为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积极满足地方金融的需求,需对地方金融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在前几年我国规划纲要的提出之后,很多地区的金融管理工作逐渐被中央部门所取缔,并且部分省市已经建立了相应的金融管理部门。然而,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状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虽然我国部分地区的金融管理采用了“一行三会”的管理模式,保障了我国货币政策执行的独立性,但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地方金融管理主体的权责仍旧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并且部分地区金融管理权限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金融管理的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有效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很多地方金融机构得到了创新发展。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地方金融机构诸多创新活动出现了混乱的现象,这就导致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根据笔者研究与分析,现阶段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两类问题,其一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以及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当前,我国地方普遍存在了相应的投资平台,比如像具有代表性的典当行业以及担保公司,但是由于地方金融管理与国家金融管理单位缺乏交流与沟通,导致国家对地方金融的发展缺乏管理,致使地方金融发生了系统性的风险。其二是我国不同地区的金融状况存在差异,这就导致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区别,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形式,甚至现阶段很多金融体系已经脱离了金融监管的范畴,导致金融风险得到增加。除此之外,各个市域、县域之间的金融监督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比较困难,导致其地方金融服务建设效率得到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正常的金融管理造成干扰,对地方资源的配置产生影响。

2.地方金融管理主体权责需要得到加强

现如今,我国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由省市所设定的,并且每一个地方的发展情况不同,甚至部分省市并没有形成相应的金融管理部门。此外,部分地区金融管理部在设定的时候名称不统一,权责不清楚,甚至出现职能交叉以及多重管理的现象。在我国地方金融机构职能定位的时候,需要为金融机构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并且有选择性的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分析与管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分析,这种职能的定位会导致交叉管理现象的出现,比如在很多省市对不同金融机构设置不同的管理部门,像城市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或者农村信用联社等,这种金融机构规模比较小,过于分散,对地方资源的配置有所不利,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从而导致地方金融管理效率有所下降。因此,需要对当前地方金融管理的主体进行明确,对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内容进行规定,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以及投资特征进行探究。

3.管理职能产生分散

现如今,我国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主要以金融工作办公室为主,主要的负责内容是对各种类型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证券投资基金进行管理。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其它的准金融机构的管理职能主要分散在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之中,比如像商务部门对典当行业进行管理、地方财政部门对投资担保公司进行管理等。虽然这种管理形式能够减弱其管理力度,但是却会导

致金融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之中,不仅力量过度分散,协调难度比较大,并且无法对金融管理水平有所保障。

4.职责的定位过于宽泛

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主要包括了三种职能,分别是提供政府公共服务,履行金融国有自称出资人的职能,对金融专业开展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会导致地方金融办公室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出现多重角色,从而导致职责的定位比较宽泛。除此之外,由于各种职责的差异性比较大,在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职能。但是由于金融管理工作中职责定位比较宽泛,从而导致地方金融机构的性质差异比较大,无法进一步集中在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之中,对金融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5.地方金融管理机构的风险监控力度过小

对于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机构而言,由于政府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面临着双重任务,在推动其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其金融风险进行防范,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在管理中主要的管理工作以促进地方金融机构为主,在整个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从而导致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存在“重发展、轻管理”的基本现象。此外,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浓厚的地方色彩,并且其随意性比较大,往往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三、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措施

根据对上文的分析与探究,可以得知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且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影响。针对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提出几点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积极树立正确的地方金融发展观,树立正确的金融管理行为

现如今,我国地方政府在深化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中需要将树立正确的地方金融管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积极树立正确的金融管理行为。一般而言,地方金融资源需要想要得到整合发展,则会对地方的经济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地方的金融资源是衡量地方金融行为的主要指标。因此,我国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将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与政府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做好地方金融发展规划,实施比较合理的金融行为,从根本上为地方金融行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要不断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树立正确的行为,其中我国中央部门需要出台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能进行明确与整合,进一步规定地方金融机构的各项职责。与此同时,我国中央部门还要不断加强地方金融预算管理,对地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对地方金融管理行为进行约束,这样一来,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地方金融发展的主要竞争力,才能推动我国地方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对中央金融管理与地方金融管理界限的明确

众所周知,地方金融管理属于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地方金融管理工作中,如果想要实现其良性管理,需要加强对中央金融管理与地方金融管理界限进行明确,需要保证中央部门对地方金融管理发挥引导作用,能够推动地方金融管理工作具有专业化与公平化,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央金融管理工作与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此外,我国中央部门在对地方金融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需要保证地方与中央管理金融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比如我国中央部门在具体监管工作之中,地方金融管理工作需要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并且中央部门需要进一步落实金融原则以及金融管理政策,积极开展各种反馈工作。只有如此,我国地方金融管理才能够在权责分明的基础上制定出金融产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才能够进一步深化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才能够协同中央监管地方金融的日常管理,从而促进我国地方金融产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3.积极加强地方政府部门金融管理职能

正如上文所言,我国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过于分散,不仅分散在多个部门,并且相应的协调难度比较大,无法进一步满足金融管理的专业发展,这种情况下我国公共资源会出现浪费的现象,并且管理效率也会得到下降,无法实现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发展。针对于此,笔者认为需要将金融管理职能积极汇集到同一个部门之中,可以设置地方金融

工作办公室,并且提升金融管理以及金融风险防范的能力,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整合值周,其金融管理部门则具备非常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对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4.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的职能边界进行明确

在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职能边界进行明确的时候,需要坚持“谁主管便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并将发展目标设定为维护地方金融的稳定发展,促进地方金融产业的创新改革。其中,在对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职能边界进行明确的时候,需要对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责进行确定,其中主要确定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方金融产业的主要发展规划、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地方金融风险的主要职责,此外,还要对各个小额贷款以及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处理工作进行强化与处理。

5.进一步对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标准进行确定

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金融管理的目标一般具有多重性,主要包括的内容有金融体制的文件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我国金融活动的创新发展中。从现阶段我国准金融机构的整体发展实践现状分析,可以得知现阶段地方政府的金融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标准并不清晰,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的经营特征,对资金的来源、股权的背景以及其主要的经营特点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除此之外,在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将地方政府的优势与中央管理部门的优势进行结合,实现监管信息沟通的有效交流,这样以来,能够提升区域金融管理的整体功能,并且能够增强其管理合理以及协同效应,能够避免各种交叉管理以及管理真空等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方金融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当前影响地方经济的主要发展因子。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现阶段我国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也提出一系列建议,对深化我国地方金融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特点_唐铁汉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6 改革开放30周年专稿 [收稿日期]2008-10-13 [作者简介]唐铁汉,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特点 唐铁汉 (国家行政学院,北京100089)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30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到全局的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更深刻地认识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规律,认真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实现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改革开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点和经验 [中图分类号]D 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314(2008)06-0015-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分别是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的改革,党的十七大以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回顾近30年的改革成就,可以用“一个基本判断”和“一个历史性转变”来概括。所谓“一个基本判断”,即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所谓“一个历史性转变”,即基本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尽管改革还要继续深化,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尽管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还要经过一些时间,但是,从总体上说,体制转换、政府转型已经取得重要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总的看,近30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逐渐明确,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日趋明显,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革。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G D P 年均增长9.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7%以上;人均G D P 由200多美元增长到2600多美元,创造了世界经济中一个大国持续发展的奇迹。这一巨大的变化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中央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对外经济联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经济正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特点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有六条基本的经验需要肯定。 一是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这就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着眼点,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核心与关键,加强和完善政府的 DOI :10.14063/j .cn ki .1008-9314.2008.06.006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模式(doc 16)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中国传统概念上的财政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税收体制和基建投资体制等内容。其中企业事业财务体制是基础,预算体制是主导和代表(如“分灶吃饭”财政体制,即是以“分灶吃饭”预算体制为代表的财政体制),税收体制、投资体制等则分别规定收入、支出方面的有关体制问题。 财政和税收体制反映、规定、制约着国家(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两大基本经济关系,也反映、规定、制约着政府理财的职能范围、管理重点和行为方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间,财税体制改革始终是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的财政、税收体制配套改革,在我国初步搭起了能够较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而在此之前,还有三次较重大的财税改革举措。 “分灶吃饭”体制的实行及仍存在的问题 1980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农村改革方兴未艾之际,中国选取财政分配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突破口,向地方下放财权,改变“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体制,按照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明确划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灶吃饭”体制。这是传统体制开始向新体制渐变的财政分水岭。 1985年,在第二步利改税基础上,将“分灶吃饭”的具体形式改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即按照税种和企业隶属关系,确定中央、地方各自的固定收入(所

得税、调节税等),另有共享收入(产品税等);支出仍按隶属关系划分。这时已有“分税制”的概念和讨论,但体制的实质仍是渐进过程中的财政包干制。 1988年,在1985年体制的基础上,对收入上解比重较大的17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实行了“收入递增包干”和“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等几种(后来曾发展、归结为六种)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简称“地方包干”。这使中国渐进改革中的企业包干加上财政包干,形成了包干制的“鼎盛时期”。 在实行“分灶吃饭”之后,财政体制改革除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数度调整之外,还取得了如下一系列进展: ——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扩大企业留利和更新改造资金规模。经过80年代初的利润留成,1983年和1984年的两步“利改税”,1987年后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探索和90年代后逐步树立“税利分流”方向,形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思路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方针,在扩大企业财权之后,又将企业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入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逐渐引上轨道。 ——改革税制。初步形成了多税种配合发挥作用的复合税制,适应市场取向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使税收在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生活方面的作用大大加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 年年会暨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观点综述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需要政府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为了认真总结各级政府部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有益经验,及时探讨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进展,2006 年8 月19 ~20 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在广东佛山联合召开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 年年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广东省委副书记、省行政管理学会会长刘玉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夏书章、顾家琪,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国家机关有关方面领导同志,国内行政管理学界著名专家、学者,地方党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科研院所从事行政管理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共380 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38 篇。 根据年会主题,本次研讨会集中探讨了四大专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创新,政府决策科学化和依法行政,政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绩效评估。与会人员经过深入讨论,分析了当前我国行政管理运行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并对政府行政管理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现将会议的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会议首先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高效管理和科学发展存在辨证的关系,实现科学发展要靠高效管理,管理要以科学发展为方向。正确的发展观是高效管理的保证,现代公共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全面发展,强调协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有学者回顾和分析了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认为改革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宝贵的经验,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一是始终没有制定一个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理论研究尚不足,改革目标不清晰。二是由于改革总体目标不清晰,转变政府职能思路比较模糊,缺少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只注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而忽略了社会管理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的改革,转变职能没有新突破,人民群众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会人员强调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行政体制改革的进步能推进其它方面的改革,而其滞后则会对各方面改革造成体制性障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很多问题,其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湖南省株洲市融资工作 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工作,推进融资和偿债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 (一)改革的基本目标 实现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投得了、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由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全市的投融资以及偿债工作,坚持量力而行,投建分离,做到投资按规划,融资有计划,偿债有来源;整合政府资源,打造规模大、实力强、高效统一的政府融资平台,增强政府融资能力,满足基本建设的资金需求;坚持融资与经营相结合,建立偿债的长效机制,确保政府债务按期偿还,维护政府信誉,防范债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政府投融资与债务管理体制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株洲市投融资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主管财税、城建、金融、工交的副市长任副主任,协管财税的副秘书长以及市人大财经委、预算委,市财政局、发改委、劳动局、建设局、审计局、监察局、国土局、金融证券办、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办公室和融资平台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投融资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其执行机构即市政府融资与债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融资办),由市财政局长兼任主任,市融资办负责投融资管理日常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投融资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审批政府投融资计划;确定政府建设资金的投向和融资方案;研究制定政府投融资政策和制度;制定并严格实行政府融资平台年度考核制度;决策政府投融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融资办主要职责是: 1.代表市政府对全市投融资与政府债务实行统一管理。 2.负责拟定年度融资计划,报投融资委员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3.负责管理政府债务,编制年度市本级政府债务预算,制定偿债计划和平台年度经营性收入计划。 4.设立全市“城市建设和偿债资金”专户,适时调度融资资金与偿债资金,实行跟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5.代表市政府统一调度全市各项政府性基(资)金。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切实提高我国税收水平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我国税收水平 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切实提高我国税收水平论文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演越烈,传统的财税体制也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财税工作力度,分析原有财税体制的不足和缺陷,提出有效的举措来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体制,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财税体制是关于社会资源和收入在人民和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安排,它对社会经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现行税收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减免税制度,企业享受了各种各样的减免税待遇,就更可能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去追求跨行业的经营。其次,现行税收制度的另一特点就是企业按其隶属关系交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中央企业向中央政府交纳企业所得税,而地方企业则向地方政府交纳所得税。这个政策在客观上鼓励了地方保护行为,对于本地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再次,现行税收制度具有社会行为规范意义,政府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征税,可以为社会树立行为典范,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管理。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现状 1.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财政管理水平,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

了基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支出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改进了财政支出制度和加强财税绩效管理,实行由政府集中采购和政府统一支出;对于财政支出也要进行评估,与税收绩效挂钩。二是预算管理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加强了预本文由收集整理算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单一账户制度以及收支两条线制度。三是实行税制转型,主要表现为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改革,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对增值税进行改革,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以营业税和消费税为辅的新型流转税制度;实行分税制度,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进行限定。 2.我国现行财政税收体制的不足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仍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财税管理难以控制,主要表现为有关财政税收管理难以有效控制,现行的财税体制缺乏监督机制,财税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监督监管不到位,财税管理人员队伍极不稳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部分地方甚至没有设立财税管理机构,当然也没有专业的财税管理人员。三是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许多地方虽然成立了民主理财领导小组,但是仍然不能很好地落实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四是财政资金转移支付不够规范,政府部门之间的财政资金转移存在着流程不规范、转移周期长、资金使用率低等现象,虽然中央政府实施了分税制度来缓解这些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需要尽快改善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五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96分)

一、单选(共10小题,总分:40 1.国务院的四类机构从1982-2003, 分) 从数量来看减少了()。 A.0.47 B.0.48 C.0.49 D.0.5 2. ( 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各大部委的副职至少是( )个,最多不得超过 )个, 这是1982年国务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成果。 A.2, B.2, C.3, D.3, 3. 1988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落实()报告的决定。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4. D.十六大 国务院全体会议一般每()召开一次,由国务院37位组成人员出席。 A. 一年 B.9个月 C.半年 D.3个月 5. 1993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是() A.减少了副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

B. 提出转变经济部门职能 T|c.提出转变政府职能 * D.以服务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导向 6.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 A.邓小平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胡锦涛在十七大上的讲话 D. 江泽民理论 7. 1978年~2008年,我国进行过()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r 河 A. 四 * B.五 "O c.六 D.七 8. 200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是()。 A. 市场经济制度改革 * B.注重市场监管与社会管理 C. 减少副职干部人数 D. 注重发展农村建设 9. 1982年,我国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个;2008年,国务院组成部门()个。 A.51 ;27

B. 51 ;28 C. 61; 27 D. 61; 28 10.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 A. 1928 * B.1929 C. 1930 D. 1931 二、多选(共5小题,总分:20分) 11. 哪些部门不在大部门体制的六大猜想之列? "A.建立经济部 B. 建立大能源部 C. 建立国土建设部 “ D.建立科学发展部 12. 从2008年到2020年之间,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需要按照哪几个建设政府的要求。 "A.建设服务政府 “ B.建设责任政府 “ C.建设法制政府 |7 D. 建设廉洁政府 13. 哪几项属于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7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发挥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

全县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全县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X年是我县实施“X”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为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关于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明确事权、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努力建设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建设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推进我县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现就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X精神,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全面落实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泾源实际,围绕改革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破除体制机制瓶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二、总体目标 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贯彻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措施要求,培育地方支柱税源;完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基本搭建起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共资源公平配置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公开透明、均衡配置;基本形成符合我县实际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先行先试。牢牢把握改革方向,认真学习

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跳出传统观念思维的束缚,突破利益X化的藩篱,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先行先试、科学发展。 2.坚持深化改革,注重转变职能。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进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设计和投入方式,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3.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有序推进。坚持从泾源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突出抓好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制度、政府性债务管理、财政绩效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全面、有序推进,确保改革取得成效。 三、改革任务 (一)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制定《预决算公开工作管理办法》,明确预决算公开责任主体,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除涉密信息外,对每年的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以及涉农惠农等民生资金的使用情况采用在政府网站、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县电视台、单位公示栏等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努力打造阳光财政。加大对预决算公开的监督和检查,对未按规定开展预决算公开的预算单位,依照规定停拨工作经费,限期整改,并在全县予以通报,同时依法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牵头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县直各部门)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按照中央、自治区统一部署,对重点支出根据推进改革的实际需要和确需保障的内容统筹安排、优先保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回顾及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 进程:第一阶段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 适应的政府与企业、 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第二阶段是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 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前我国的财政层次过多,是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正常运行 和导致基层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议取消乡镇财政,实 行乡财县管;取消市级(地级市)财政对县级财政的管理,实行省级财政直接管理 县级财政。这样一来,全国的财政级次变为三级,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和县 (地级市、县级市)三级,增强各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1994 年以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 康发展,我国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 构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框架,有力地支持了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与此同时,由于改革的渐进 性和不完善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体制 运行中的不适应、不配套、不协调等矛盾开始激化和暴露出来,需要继 续深化财政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革,以适应当前财经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回顾 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 改革进程:第一阶段是 1994 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 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和中央与地方 的分配关系;第二阶段是 1998 年开始推行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其目的 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这两个 阶段的改革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心得体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创新水平(最新)

心得体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开放创新水平(最新) 中国创新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口。从国内看,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加速成长,创新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和创新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一轮技术变革催生了发展新机遇,也推动了全球生产格局的深刻调整。经济和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进程日益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种国际政治因素的干扰。我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分享全球技术进步红利面临更多挑战。积极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的国际经济、科技和贸易形势,加速我国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助力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是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回首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日益开放,创新环境明显改善。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科技管理和科研活动得到恢复和重建。20世纪80年代中期,系统化、自上而下的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启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科教兴国”战略启动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形成。

2006年后,“创新型国家”建设快速推进,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发展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深入,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成为改革的核心任务。 展望未来,我国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原始创新能力弱,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受制于人,创新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消除,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创新政策尚待完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开放,促进创新政策转型,任务更重也更加迫切。以下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第一,提升科学技术供给质量,优化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化解“卡脖子”问题,要“增投入”与“转方式”并重。“增投入”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转方式”就是政府要从科技管理者向创新治理者转型。政府支持重心向创新链前端转移,科研项目选择要更加体现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同时要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防止科技创新领域的计划经济思维再生。

2019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规划措施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规划措施 一、总体思路 围绕项目部的总体布局和促进科技的改革,择优确定主攻方向,面向建设市场,优化运行机制,建设技术高地,实现技术跨越,用现代科技改革支撑项目部发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把握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使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工作成为确保我部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的强有力措施和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以建筑市场为导向,产值化为目标,项目为主体,产学研联合为支撑,人才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工程,促进技术创新与项目部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的有机结合,增强项目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部实现平稳发展。 二、规划措施 1、加强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加强领导,实行科技工作领导责任制,把科技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落实。完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为副组长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领导小组,狠抓规划和计划工作的落实。 2、进一步完善与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相关制度建设,实施人

才战略,加强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结合项目部实际,不断完善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密切配合技术创新工程,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各种手段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轮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强、层次高的技术专业队伍。建立专业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员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为技术创新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动力,激励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出精品出人才。按市场机制培养、配制人才,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才惜才的用人之道,在实践中造就培养一批技术创新人才。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技术创新的人才支撑。广开渠道,引进一批当前我部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集中高素质人才智慧构划大思路、筛选大项目、促进大开发。 建立完善的科技改革及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工程,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荣誉,给地位,给待遇,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外部技术人才到我部从事技术创新工作。不断调整人才结构,大力引进与培养年轻的技术带头人和创新管理人才;引导项目建立健全内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机制,改革科技人员的报酬分配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技术创新要素的最佳组合。 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中心的作用以技术创新中心为主体,提升技术创新平台,实施科技改革和技术创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加快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摘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我国政府及理论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在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之际,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研究进行分析与梳理,有利于我们明确要求,厘清思路,选准路径,更好地实现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发展趋势 Chinese administrative restructuring Key words:Administration Restructuring Service oriented government Honest government Developing trend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具体目标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其外在、内在必要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

发展正是外在必要性和内在必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外在必要性分析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是外在必要性和内在必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外在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化体制变迁、适应世界行政生态环境变化、造就优秀国家公务员、适应WTO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则。 1.2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必要性分析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内在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它是政府行政管理本质的需要、政府行政权力结构合理划分的需要、政府行政管理价值取向的需要、政府行政改革发展和行政现代化的需要。 2大部门制改革的内容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

《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宾阳县黎塘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2020)

《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宾阳县黎塘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2020) 一、《方案》制定的背景 2018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办发〔2018〕29号)提出:“探索适应经济发达镇实际的财政管理模式”。 为进一步激发广西乡镇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自治区于2019年11月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桂财预〔2019〕203号),探索构建与经济发达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 2020年2月,中共南宁市委办公室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宾阳县黎塘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办字(2020)13号),依托现有黎塘工业园区的产业资源,扩大黎塘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构建符合基层政权定位、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 2020年4月,县财政根据自治区财政厅下发的经济发达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以及《中共宾阳县委办公室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宾阳县黎塘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宾办字(2020)7号)精神,结合黎塘镇税源结构、收入规模、支出保障、人员情况及经济发展等情况,拟定了《宾阳县黎塘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步骤,探索建立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相匹配、顺应城乡融合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一)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为基础,科学划分县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实现收入来源与支出责任相匹配。 (二)保持县镇财力格局总体稳定,黎塘镇收入实行属地征管、属地缴库原则,提高县镇共享财政收入的留存比例,新增财力及债券资金重点向黎塘镇倾斜。 (三)在核定财权和支出责任过程中,确保县镇两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刚性得到保障,实现平稳过渡。 (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的导向作用,完善激励政策,有效调动黎塘镇当家理财,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方案》在收入征管方面的规定 除全县范围内邮政、通讯、金融、保险、烟草、石油、电力等行业实现的收入做为县级收入外,黎塘镇辖区范围内以及黎塘工管委所属企业(包含宾州产业园企业)实现的收入,做为镇级收入,由黎塘镇负责配合税务部门组织征管和缴库等。

《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解读

【意见解读】丁伯康王蓬:完善顶层设计激发投资活力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明显乏力的情况下,2016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解决投融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相较于2004年发布的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来说,《意见》以“中发”的形式发布,在文件的权威性和改革的系统性方面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今后将作为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贯彻。 通过对《意见》的学习,我们认为这个文件呈现出明显的四大特点和五个重点: 一是兼顾体制改革与机制完善的特点。《意见》以政府投融资为主线,结合当前我国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对不同的融资机制、管理机制、约束机制等进行了明确,完善了政府投融资的顶层设计。二是兼顾政府投资与项目融资的特点。通过对政府投资和一般项目融资的详细阐述,围绕投资方向,明确了不同渠道的融资来源。《意见》中仅“投资”一词就出现119次。“投资”一词频现,也凸显了政府对投资的重要性,这也是《意见》出台的根本目的之一。三是兼顾政策指导与具体操作的特点。《意见》不仅提出“要合理把握价格、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有“构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的行业准入标准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完善规章制度,制定监管工作指南和操作规程,促进监管工作标准具体化、公开化”等对操作性问题方面的要求,不仅有对制度方向的明确,也有操作方面的建议,对下一步投融资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

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四是兼顾清单制度与流程管理的特点。《意见》在“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部分详细阐述了“建立投资项‘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及“优化管理流程”的相关要求,可谓放、管结合,名副其实。 《意见》显露出的五个重点方面是:第一、进一步明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意见》强调要“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指出“原则上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投资行为”。政府权力则被限制在“三个清单”,体现了“法有许可才可为”到“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转变。《意见》共提到“服务”33次,“引导”12次,“调控”5次,充分体现出“小政府、大市场”的理念,有力的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可以预见到,未来随着企业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会进一步凸显,投资效率亦会大幅度提高。 第二、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投资方向和方式。《意见》充分体现了政府性资金服务民生的导向,明确规定“政府投资资金只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的项目”,原则上不支持经营性项目,这也充分体现了“国退民进”、“不与民争利”的改革思路。为社会资本腾挪空间,有助于提升社会资本介入的活力和力度。此外,对确需支持的经营性项目,原则上不直接投资,“主要采取资本金注入方式投入,也可适当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引导”,以投代补将成为重要形式。 第三、进一步提高政府项目投资的计划性。《意见》指出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编制三年滚动政府投资计划,明确计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 本章目录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新增!!) 2011新版考情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新增!!) 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例题·单选题2011】财政制度的核心是( )。 a.财政收入制度 b.财政支出制度 c.政府预算制度 d.国家金库制度 答案:c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 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报告-最新范文

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报告 一、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怎样建立 目前,科技部门工作以抓科技项目为主,科技项目实行计划立项,国家科技部的科技计划体系框架有3大类别20多种项目,省、地各级也相应建立了各自的科技计划体系,项目种类也有10—20个,而且各种项目都设定了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资金支持额度。 目前科技项目的材料要求较高,专家评估也是以看申报材料评分,行内叫“做项目”或“包装项目”,为了获得项目,企业家们不惜代价请专家“做项目(撰写材料)”,甚至还要“找人跑关系”,才能争取立项支持。本来科技项目支持的资金额度就小,一个项目争取下来,中间环节就花费不少,用于项目研发的资金就更少了,普遍存在重视争取项目,不注重实施成效。 最近,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强调,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这一精神,技术创新机制应当建立在市场起决定作用的企业科技创新,市场有需求,企业就有创新。因此,以市场决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须建立如下建议之上: 一是科技计划项目逐步走向市场化。科技部门应有计划地重点扶持关系民生、国家安全、重大基础性研究和赶超世界高新领域的项目,如重大疾病治疗、国家安全技术、航天航海等,一般性的技术创新走向市场化,减少计划列项扶持; 二科技经费的分配上,要注重创新成果及其运用效果,对于列入计划的项目,资金要像创新基金项目一样,先拨付70%,实施中加强监管,鉴

定验收通过后,再拨所剩的30%。逐步增加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经费,技术创新过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通过认定是先进成果或评价取得显著应用成效的,不管是否立项,都给予奖励。 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认定(鉴定)及其运用效果评价机制。让企业增强成果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有技术创新成果能及时向科技部门申请认定(鉴定)或成果运用效果评价,认定先进以上和评价良好以上的给予一定奖励。 四是技术创新成果及其运用奖励分两块奖励,一块是奖励为科技人员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条件的企业(单位),另一块是奖励参与成果创新及其运用的科技人员。 二、在目前形势下,市、县一级科技创新体制深化改革的重点在哪些地方 1、建立市场决定下的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机制,科技经费要逐步增加到创新成果及其应用的奖励上,更利于推进科技创新。 2、建立合理的宏观科技决策机制和组织结构,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共建学科专业,共建研发机构,协同开展创新。 4、建立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 5、建立维护技术市场秩序运作机制,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工作。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了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极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⑴变革的深刻性。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的革命性变革,对政府职能的简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政府行为方式的改革乃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的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⑵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度高;⑶内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互交织。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其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点,以重塑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推动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意识和能力。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己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其阻力和障碍。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所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2、中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影响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3、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考核体系不健全。 4、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影响了党的群众基础。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消除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和谐的发展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矛盾使得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势在必行啦。同时加上外因的作用,即世界经济的发展进步、世界环境的变化和WTO的基本原则也是促进其改革的原因。 三、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和看法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和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改革进程应稳中求进。必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部署,深刻分析行政管理体制自身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任务对行政管理体制提出的客观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行政管理改革战略。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做到: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是合理规范党政机构设置;理顺上下级政府机构设置;减少行政层级。大力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力度;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逐步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政府职能更明确,政府机构设置更科学,政府权力划分更细化,政府行为准则更规范,政府运行成本更合理,政府行政能力提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能明晰的、管理科学的、廉洁高效的、依法运行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1、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我国所处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并且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特定的要求,根据这一实际来决定“放松政府管制”和引入市场机制的幅度、力度和方式,力求稳中求进,同时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 2、建立和健全政府行政机制和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对于关系到全局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要进行专家论证、咨询以及社会公示,由社会组织、公民自主决策;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透明的 1

财政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财政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为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财政部2日发出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 财政部表示,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财政资金运行管理新机制基本建立,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加强。但是年初预算到位率低、预算执行进度慢、项目支出管理不够严等问题仍然存在。必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一是高度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部门责任制度,增强法治意识,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二是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要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部门预算到位率,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办理调整预算工作,强化基本建设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预算下达的时效性,建立结余资金与预算安排衔接制度。 财政部要求,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执行中下达投资计划或提出项目资金分配方案的时间,最迟不得晚于当年10月底。预算调整申请时间一般为每年7月1日至10月底。除据实结算类项目等特殊指标外,各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指标批复的截止时间,原则上为当年11月底。属于动支预备费和财政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指标的特殊项目,发文截止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原则上不得超过当年12月20日。 此外,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年初预留的投资计划应当在年度执行中及时下达,最晚于当年10月底之前全部下达,相应的支出预算于当年11月底下达完毕。项目预算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要求上报审批。 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健全预算执行管理运行机制。要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加强用款计划管理,巩固完善预算执行管理新机制,加快推行公务卡试点,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执行管理,积极稳妥推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 四是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严格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要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严格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提高采购效率,确保采购工作质量。 五是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强化决算管理。要加强和规范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建立预算执行追踪问效制度,推进绩效考评试点,强化决算管理。 六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