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1.气压伤

原因:吸气峰压过高或潮气量过大,PEEP过大,使平均气道压升高;吸气时间过长;吸气流速过快,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部分肺泡过度捧场,甚至破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咳嗽和咳痰;未发现的肺大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引起气道粘膜压迫和坏死,甚至气管环穿孔;气管切开的患者,气道密闭不佳和皮肤缝合过紧;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心肺复苏时做心内注射和胸外按压。

防治措施:限制通气压力;对有诱发气胸原发病存在的患者慎用PEEP和PSV;必要时镇咳;发生气胸应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

2.通气过度

原因:患者本身因素,如缺氧、疼痛、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患者主动性加快呼吸频率或增加潮气量造成过度通气。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不合理,所设置的TV或MV过高,呼吸频率过快,I/E不妥当。

防治措施:分析患者产生通气过度的原因,尽可能去除这些影响因素。若估计引起通气过度的因素已经去除,动脉血气分析仍提示通气过度,赢考虑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先将患者的呼吸频率降至正常水平,对呼吸频率正常的患者,可酌情将呼吸频率降至正常低水平;其次可酌情将原先设置的TV或MV降低,可根据氧分压水平分次调整;最后可适当缩短呼气时间,必要时可以应用反比呼吸,即吸气时间大于呼气时间。三种参数调整的先后,可按上述顺序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酌情重新排列调整顺序。

3.通气不足

原因: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气道阻塞导致二氧化碳排出受阻;管道漏气、脱机;TV过低或I/E设置不妥;明显的呼吸机对抗,影响通气效果。

防治措施:分析患者产生通气不足的鱼啊您,并尽可能去除这些影响因素。若引起通气不足的因素已经去除,动脉血气分析仍提示有通气不足所致的二氧化碳潴留,可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主要调整I/E,是患者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促进二氧化碳排出。I/E最长可达1::2.5~3。

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因: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自然防护能力下降;医源性交叉感染和分泌物引流不畅;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引起菌群失调,造成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和细菌与真菌的二重感染。

防治措施: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气道的良好湿化,及时排吸气管内分泌物;分泌物定期做细菌培养,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

5.上呼吸道阻塞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工气道在内的呼吸道阻塞或梗阻。

原因:大量分泌物突然涌出,来不及全部吸出或未被及时发现和吸引;由于感染、湿化和吸引不够、咳嗽无力等因素,造成分泌物在人工气道的管腔内沉积,形成痰栓或痰痂,将管腔大部分或完全堵塞。导管和套管滑脱。导管扭曲或压扁。气囊滑脱或脱垂。皮下气肿。误吸。

防治措施:及时翻身、拍背、气道湿化,充分吸痰;及时更换导管和套管;皮下气肿造成上呼吸道梗阻时,进行排气和减压。

6.肺不张

原因:分泌物引流不畅导致分泌物或痰栓的堵塞;气管插管过深,导管进入单侧支气管;氧中毒引起吸收性肺不张。

防治措施:及时翻身、拍背、气道湿化,充分吸痰,对肺不张的肺区,加强体位引流;纠正过深导管;使用叹息通气,氧浓度<50%。

7.氧中毒

原因:长期高浓度吸氧,一般是指氧浓度>60%,时间超过48小时。

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吸入氧浓度大于60%,即使由于病情需要,也要控制高浓度吸氧的时间。

8.低血压

原因:患者心血管功能减退、血容量不足、机械通气压力水平过高。

防治措施:采用确保有效通气的最低气道压;降低平均胸内压;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9.胃肠充气膨胀

原因:经面罩进行人工呼吸事,可能有一部分气体进入胃内;气管食管瘘;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加压气体从气囊逸出至口咽部,引起吞咽反射亢进,将气体咽入胃内。

防治措施:对因处理,可进行胃肠减压。

10.气管损伤

原因:由于充气的气囊和导管或套管的直接压迫所造成。

防治措施:尽可能引用低压或等压气囊;气囊定时放气;定时调整患者头颈部体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李荷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一)口腔损伤 1.发生原因 (1)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得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特别就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得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得损伤。(2)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 (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 2.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得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 (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得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得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 (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得漱口液。 (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 (二)吸入性肺炎 1.发生原因 多发生于意识障碍得患者,口腔护理得清洁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就是吸入性肺炎得主要原因。 2.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 (2)胸部X片可见斑片状阴影。 (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3.预防及处理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 (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 (3)已出现肺炎得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得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得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 (三)窒息1.发生原因 (1)医护人员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得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 (2)有义齿得患者,操作前末将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得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导致窒息。 2.临床表现 口护过程中患者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端坐呼吸,三凹症阳性,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便失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按照口腔护理得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一次只能夹取一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口腔。(2)认真检查牙齿情况。操作前瞧牙齿有无松动,义齿有无松动,如有活动性义齿,应操作前取下。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得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得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 (4)患者出现窒息后应立即进行处理,迅速清除吸入异物,恢复有效通气;如异物已进入气管或支气管,患者出现严重得呼吸障碍,立即用大号穿刺针行环甲膜穿刺,以改善通气,争取时间

第二十七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 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 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学培养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街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5、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翻身、叩背、排痰,翻身、叩背每2~3小时一次, 每次5~10 分钟。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管吸痰时,湿润后插入,吸痰前加大氧浓度,防止脱机吸痰时氧饱和度下降过快。吸痰时掌握要适当,出现吸痰指征时再操作,以减少外界细菌入侵的机会。

麻醉机械通气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 (一)适应症 1临床上呼吸衰竭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欲停、咳嗽无力、发绀或意识障碍、循环功能障碍等 2 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生理标准 1)呼吸频率R>35/分 2)肺活量VC<10-15ml/kg体重 3)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50mmHg(6.65Kpa,Fi O2=0.21) 4)最大吸气压力PNP<25cmH2O(2.45KPa) 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6.65Kpa)COPD病人除外 6)生理无效腔/潮气量60% 3 不同基础疾病情况下机械通气治疗适应症的选择 1)COPD患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恶化合理氧疗后,PH值7.2PaO2仍<45mmHg,PaCO2>75mmHg;潮气量<200ml,呼吸频率35次/分;有早期肺脑改变 2)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常规治疗后,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呼吸抑制,神志不清;呼吸肌疲劳现象出现;PaO2逐渐下降低于50 mmHg,PaCO2逐渐升高大于50 mmHg;一般状态逐渐恶化3)ARDS 经数小时高浓度(60%)氧疗后PaO2仍低于60 mmHg 或PaO2在60 mmHg以上,但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存在

4)头部创伤、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 5)因镇静剂过量等导致呼吸中枢抑制而引起的呼吸衰竭。吸氧后改善不理想,或呼吸频率30-40次/分咳嗽反射减弱、咳痰无力时。 6)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吸氧浓度已达60%以上,PaO2仍低于60 mmHg可谨慎进行机械通气(宜采用压力支持等模式)。 7)用于预防目的的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手术、败血症、休克或严重外伤 (二)机械通气的禁忌症 1 肺大泡 2 未经引流的高压气胸 3 大咯血、出血性休克 4 活动性肺结核 5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 (三)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1 气压损伤 2 通气不足 3 通气过度 4 循环障碍 5 氧中毒

常见并发症处理

目录 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l 2、使用吸引器并发症预案及处理 (23) 3、使用除颤仪并发症预案及处理 (24) 4、使用输液泵并发症预案及处理 (25) 5、输液泵的操作流程 (26) 6、微量注射泵操作规程 (27) 7、电动吸引器操作程序与保养 (28) 8、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29)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测体温(口表)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体温表破损 预防: ①护士测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②患者神志清者,叮嘱患者不要说话、勿咬破。 ③患者神志不清者,测腋温或肛温,有人看管。 处理: ①检查患者是否吞入水银及口腔黏膜完好程度。 ②立即报告护士长。 ③嘱患者漱口、吐出。 ④如有吞入,立即给患者吞服蛋清、牛奶等,食粗纤维蔬菜。 二、口腔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窒息预防: ①意识不清者禁漱口,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只用1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病人口腔内。 ②棉球湿度适当,以不滴水为标准。 ③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 处理: ①呼救报告医生。 ②取出异物(用手,血管钳,吸引器等)。 ③给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拍背。开放气道,给氧,必要时人工呼吸。 2)黏膜损伤

预防: ①夹棉球方法正确,不能用钳子直接接触黏膜. ②擦洗动作轻柔。 处理: ①损伤黏膜处出血者立即止血。 ②保护受损黏膜(用西瓜霜等)。 三、保护用具使用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床栏致伤及床栏损坏 预防: ①护士每班检查床档功能。 ②患者肢体与床档之间用软枕隔挡,以保护患者肢体。 ③教会照顾者正确使用床档,确保安全。 处理: ①报告护士长、医师。 ②按医嘱对患者碰伤肢体进行检查,必要时拍片,明确诊断。 ③立即报修。 2)约束带致伤及肢体淤血预防: ①注意约束松紧。 ②使用棉质软约束带,必要时垫衬垫。 ③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处理: ①报告护士长、医师。 ②立即松开约束带,有专人看护。 ③按医嘱对淤血、皮肤破损处进行换药。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试题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理论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50分 1、静脉输液出现发热反应严重时,应立即,对高热病人,应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 2、输液前要求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要检查输液器各连接管是否紧密,有无松脱,主要是预防 并发症,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将患者置位和位。 3、静脉输血时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输血,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生。 二、选择题 1皮内注射法注射量小,不得超过1滴量,约相当于(D )。 A 0.01ml B 0.5ml C 1ml D 0.1ml 2、注射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应采用( A ) A 皮内注射 B 皮下注射 C 肌肉注射 D 深部肌肉注射 3、下列哪项不是皮内注射失败的原因(D) A患者躁动、不合作B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C操作欠熟练D药物刺激性强 4、虚脱发生原因(D) A 心理、生理B药物、物理C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D以上都对 5、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为A A 0.1 %盐酸肾上腺素B盐酸异丙嗪C洛贝林注射液D地塞米松 6、皮下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入(A) A皮下组织B表皮和真皮之间C皮下脂肪层 D 真皮组织 7、皮下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C)角。 A 5-150 B 20-300 C30-40 ° D 30-450 &皮下注射时进针深度为针梗的( B ) A 1/3-2/3 B 1/2-1/3 C 1/2-2/3 D1/3-1/4。 9、肌肉注射时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C A 3ml B 4ml C 5ml D 10ml 10、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A ) A发热反应B急性肺水肿C静脉炎D空气栓塞 11、发生肺水肿时的应急处理错误的是(C) A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B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C高浓度给氧,最好用30%—50%酒精湿化后吸入。D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 12、静脉输液时预防血栓栓塞的不正确的措施有:(C ) A 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用消毒液洗手B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C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D使用输液终端滤器。 13、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C)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溶血反应D循环负荷过重 14、献血者在采血前(D )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A 12 B 24 C 6-8 D 4 15、溶血反应预防(D) A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B严格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和配血报告有无错误。 C 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D以上都对。 16、皮下注射时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A )为宜。 A 2ml B 3ml C 1ml D 0.5ml 17、注射后胰岛素后,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A糖水B饼干C馒头D以上都对 18、注射时发生针体断裂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D) A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B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C迅速用止血钳将折

各种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各种注射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物注射人体内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病人。但注射给药会造成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工作中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以下为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临床表现:主诉疼痛。 2.预防措施 (1)注重心理护理,向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配合。 (2)正确选择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 (3)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4)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液。 (5)针头型号选择正确,检查针头锋利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 (6)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 2.处理方法 (二)局部组织反应 1.临床表现: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 2.预防措施 (1)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3.处理方法 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0.5%碘伏棉签擦拭;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0.5%碘伏棉签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三)虚脱

3.处理方法 (1)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2)拔针后注射点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却出血凝块。 (二)硬结形成 1.临床表现:局部肿胀、痛痒,可触及硬结。 2.预防措施 (1)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2)注射深度和角度适宜。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3)操作前应检查针头是否锐利、无倒钩。 (4)注射点选择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5)注射药量一般以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6)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3.处理方法:已形成硬结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 (三)低血糖反应 1.临床表现: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导致血流加快使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2.预防措施 (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知识的宣教,直到患者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小时后出现大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由此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预防和减少VAP 的发生,可大大地提高抢救成功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一)发生原因 1、未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清除集水瓶的冷凝水,实验证明呼吸机管道和集水瓶中冷凝水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86.7%,痰培养发现的细菌有84.6%可在呼吸机管道中培养出,说明冷凝水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主要来源。由于气管管道内细菌不能被机体抗菌措施清除,也不能被抗生素杀灭,并易随着喷射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或通过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气道,而因气管插管建立的人工气道影响了原有气管纤毛的摆动清除功能。所以,细菌很容易逆行至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同时下呼吸道的细菌容易随着呛咳或呼出气流而种植于呼吸机管道内。如此可造成恶性循环,使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2、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管理处理等气道护理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增加污染机会。 3、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正常上呼吸道的过滤及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如病房空气污浊,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下呼吸管道。 4、患者痰液分泌多且黏稠,痰液清理不及时、不彻底。 5、肠内营养患者,如鼻饲时速度过快、量过多易造成返流,导致误吸。 6、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设臵对VAP的发生有影响。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对个体的损伤具有高度异质性,个体肺几何形状对肺泡通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不同患者肺的顺应性不同,对潮气量和气道峰压耐受性也不同。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来说,过度的机械牵拉可使肺泡上皮的紧密连接、气道表面的液体稳态、有效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均受到伤害,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植,VAP发生的机会增加。且过度的机械牵拉还可明显的增加肺脏局部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氧化—抗氧化的失衡,以及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从而诱发或加重肺部的炎症反应。 7、患有肺水肿、肺微血栓形成、肺缺血、肺淤血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易致细菌感染。

操作并发症试题

海河医院常见护理技术操作相关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填空 1.皮内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 2.肌肉注射法操作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脉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 4.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输血法操作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吸痰法操作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导尿管留置法操作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鼻饲操作并发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减轻皮内注射引起疼痛的方法() A.心理护理 B.选生理盐水作为溶酶 C.改进注射方法 D.针头选择 2.肌内注射预防神经损伤的方法() A.正确掌握注射技术 B.掌握注射部位解剖关系 C.选择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 D.理疗,热敷 3.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A.局部封闭 B.热敷,理疗.外科处理C D. 冷敷 4.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操作技术不熟练A. B.进针角度不当 C.针头刺入深度不适

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EN 较 PN 更安全有效,其并发症也相对容易处理,但若对EN 支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同样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1)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腹泻。在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时应从 低浓度、低容量开始,逐渐提高浓度,增加输入量;适当减慢输 注速度和浓度,减少输注量;保持营养液适当温度等。 (2) 代谢并发症:输入水分过多、脱水、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及水、电 解质和微量元素的异常、肝功能异常。 (3) 感染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营养液及输液器械管道污染。在滴注时要监测胃或肠内残留量,胃内潴留量 > 100 mL、小肠内潴留量 > 200 mL 应减量或停用 2 ~ 8 h,可配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一旦误吸应停止输注,抽吸胃内容物,防止再次吸入,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防止肺 部感染。 (4)精神心理并发症:焦虑、消极状态。 (5)机械并发症:营养液、输液管、泵方面的意外。在这 5 方面中,以胃肠道并发症更为常见,也是困扰 EN 的主要问题。 1.胃肠道并发症:最常见 恶心、呕吐:10%-20%;腹泻:一般5%-30% ;腹胀、便秘 恶心、呕吐:10%-20% A:与病人情况相关:①胃排空功能障碍—胃潴留②胃肠道缺血、肠麻痹③胃十二指肠周围炎症④乳糖不耐受 B:与肠内营养配方及选择相关:①气味难闻②乳糖含量及比例高③脂肪比例高④渗透压高——胃潴留⑤温度过低 C:与肠内营养输注相关:①输注速度过快②推注③滴注失去控制 腹泻 定义很重要,但模糊,一般指应用EN后发生多次稀便或一次较多的稀便——Bliss DZ等(1992))引用8种定义,从每日一次稀软、不成形或水样便到每日4次水样便,追踪所有管饲病人3个月,“腹泻”发生率:20.7%-72.4%;时间(日)发生率为:1.7%-26.6%肠道对水份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小肠吸收水12L/d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 (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 (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 (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 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 (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 (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 (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 (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 (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 (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 (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二)血栓形成的表现 1.肺栓塞临床表现 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心电图: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Ⅰ导联S深、Ⅲ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 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疼痛 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 (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 (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 (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

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二)注射失败 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1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技术操作常规2011年版) 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4)提高注射技能操作,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5)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 (三)虚脱 1、发生原因: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心理方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h后出现的的肺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可由此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因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可大大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一)发生的原因 1.未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清除集水瓶的冷凝水;实验表明呼吸机管道和集水 瓶中冷凝水的细菌阳性率高达86.7%,痰培养发现的细菌有84.6%可在呼吸机管道中培养出来,说明冷凝水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的主要来源。由于气管管道内细菌不能被集体抗菌措施清除,也不能被抗生素杀灭,并易随着喷射吸入气流形成的气溶胶或通气污染的冷凝水倒流进气道,而因气管插管建立的人工气道影响了原有气管纤毛的摆动清除功能。所以,细菌很容易逆行至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同时下呼吸道的细菌容易随着呛咳或呼出气流而种植于呼吸机管道内。如此可造成恶性循环,使肺部感染反复发作。 2.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管道处理等气道护理操作时,未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增加污染机会。 3.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正常上呼吸道的过滤及菲特异 性免疫保护作用,如病房空气污浊,病原体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4.患者痰液分泌过多且粘稠,痰液清理不及时、不彻底。 5.肠内营养患者,如鼻饲时速度过快、量过多易造成反流,导致误吸。 6.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小设置对 VAP的发生有影响。潮气量和气道峰压的大 小对个体的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个体肺的几何形状(如支气管的长度、弯

曲度、支气管分叉的角度)对肺泡通气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不同患者肺的顺应性不同,对潮气量和气道峰压耐受性也不同。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来说,过度的机械牵拉可使肺泡上皮的紧密连接、气道表面的液体稳态、有效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均受到损害,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植,VAP发生的机会增加。且过度的机械牵拉还可明显地增加肺脏局部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氧化—抗氧化的失调,以及影响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从而诱发或加重肺部的炎症反应。 7.患有肺水肿、肺微血栓形成、肺缺血、肺淤血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易致细菌 感染。 8.年龄大、营养状况差、内循环紊乱(如低镁血症)的患者,机体免疫防御功 能降低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显著增加,高代谢、高分解、负氮平衡,加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氮的丢失和蛋白的补充不足而出现的营养不良,集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PH值的改变,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氧自由基的形成,均可损害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并灭活与合成代谢有关的酶,从而引起肺泡水肿、肺不张,加重肺组织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肺组织和免疫防御功能损伤,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和定植,增加VAP发生的危险。 (二)临床表现 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高热、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等症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片及痰培养阳性。 (三)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直接地、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所用器具以及输液时的操作,都必须严格要求。如果输入被细菌、致热源、微粒污染的液体,其危害可立即显现。常见的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1. 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1)化学因素 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常用药物的pH值: 氨苄青霉素10.0 磺胺合剂10.0 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10~12 多巴酚丁脸2.5 多巴胶2.5~4.5 强力霉素1.8 吗啡 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4.0 钾4.0 托普霉素3.0 万古霉素 2.5~4.5 (2)机械因素 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 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 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 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 静脉炎的分级(INS) 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祥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对静脉炎进行分级,利于进行区分、记录、管理及追踪。 3. 临床表现 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4. 静脉炎发生率的计算

无创呼吸机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相关护理 无创呼吸机,是指不经人工气道进行的通气,可以避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保留气道的防御功能,保留患者说话和吞咽功能,且具有不干扰自主呼吸的特点。无创呼吸机操作简易,疗效肯定,为二型呼吸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我院呼吸科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COPD及二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30例的治疗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3岁,使用时间最长为一个月,最短为72小时,平均时间为1周,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断通气。在护理和治疗的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护理体会如下:护理 一、无创呼吸机治疗前 1、 1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状态下病人常有恐惧、焦急、拒绝、依赖等不良心 理反应。特别是首次利用呼吸机的患者,更为突出。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应给玙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陪伴病人给病人提供现实性的保证。倾听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鼓励病人缓慢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分散病人注意力、保持舒适的体位。每项操作前应做好解释工作,说明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或请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了解治疗效果及预后增强其信心,消除紧张情绪。与患者建立非语言交流渠道 , 由于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中,患者需戴上面罩而影响语言交流,教会患者与医务人员交流的具体方法,如击掌、打手势、点头、摇头或传呼器呼唤医务人员来描述不适或需要,使患者感到安全。但由于COPD是慢性疾病,病人长期经受疾病的折磨,营养状况和体力均明显下降,加上原有的慢性呼吸功能不全,一旦利用机械通气后很容易发生呼吸机依赖,并造成脱机困难。因此,停机前仍需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解除思想顾虑并教会患者做好呼吸操训练及缩唇呼吸,鼓励患者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与护士配合争取早日撤机。 二、无创呼吸机治疗中 2、1舒适护理 应用无创通气后,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加强巡视,建立有效沟通方式,正确判断患者眼神、表情及手势所要表达的含义更重要。满足他们治疗过程中的生理需要,如更换体位、咳痰、饮水、排便等。根据患者需要,在无创呼吸机治疗中,应满足患者不同的体位,保证接受治疗中的舒适感觉患者治疗时可取半卧位、坐位,可防止呕吐和误吸,但要头、颈在同一平面上,头微向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2、2营养护理 无创通气的患者对营养的需求较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饮食的喜爱,合理安排饮食。足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每日补充≥2200毫升的水分,以利于痰液的排出。根据病人饮食喜好,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低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并注意补钾,如食用桔子汁、鲜蘑菇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改善病人全身情况,是避免呼吸机依赖和撤机困难的能量保障,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3鼻面罩护理 给患者上机治疗时不要马上固定面罩,先用手扶着面罩对着患者,让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待患者可以接受后才可以带上。固定时避免压着眼睛和耳廓,头带的松紧度以固定后头带课通过2指为宜,过松易造成漏气,过紧影响面部血液循环。为防止鼻梁、鼻翼两侧皮肤受损,可在该处垫上适量棉球或贴德湿可保护。 2、4 动态观察

机械通气题库4-0-8

机械通气题库4-0-8

问题: [单选,B型题]人工气道气囊长期高压力可导致() A.单肺通气 B.气管-食管瘘 C.人工气道梗阻 D.气胸 E.吞咽困难 1.是胸腔顶部胸膜受损的表现,胸膜腔顶部胸膜位置较高者易出现,多见于儿童、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等。 2.气管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均可使导管进入支气管。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插管过深进入右主支气管,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插管后须认真听诊,必要时拍胸片或纤支镜检查明确。 3.人工气道梗阻是人工气道最为严重的临床急症,常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气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导管扭曲、人工气道湿化不好或吸痰不及时导致痰栓或血块阻塞管道、管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等。 4.偶见,主要与人工气道气囊长期高压力压迫气道及低血压引起局部低灌注有关,可导致局部气管黏膜坏死出现气管-食管瘘,后果严重。表现为机械通气时出现血氧下降、呼吸急促,吸痰或鼻饲时有胃内容物从气道吸出,并排除气囊漏气问题,纤支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这是长期人工气道患者严重并发症。

问题: [单选,B型题]人工气道湿化不好或吸痰不及时可导致() A.单肺通气 B.气管-食管瘘 C.人工气道梗阻 D.气胸 E.吞咽困难 1.是胸腔顶部胸膜受损的表现,胸膜腔顶部胸膜位置较高者易出现,多见于儿童、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等。 2.气管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均可使导管进入支气管。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插管过深进入右主支气管,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插管后须认真听诊,必要时拍胸片或纤支镜检查明确。 3.人工气道梗阻是人工气道最为严重的临床急症,常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气道梗阻的常见原因包括导管扭曲、人工气道湿化不好或吸痰不及时导致痰栓或血块阻塞管道、管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等。 4.偶见,主要与人工气道气囊长期高压力压迫气道及低血压引起局部低灌注有关,可导致局部气管黏膜坏死出现气管-食管瘘,后果严重。表现为机械通气时出现血氧下降、呼吸急促,吸痰或鼻饲时有胃内容物从气道吸出,并排除气囊漏气问题,纤支镜检查可明确诊断,这是长期人工气道患者严重并发症,

【肿瘤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

肿瘤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一、脑转移并颅高压 脑是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重要器官之一。脑转移的出现可以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也常与原发灶同时出现,但最多的是在发现原发肿瘤之后出现,约占脑转移的81%左右。脑转移的形式可以是单个转移灶,更多的是多发转移灶。尤其是磁共振技术的进步,发现脑多发转移灶占全部脑转移的65%-75%。 ⑴. 临床表现:由于大脑功能的复杂性和部分功能的代偿性,早期出现转移时多不能被发现。少数病人因出现癫痫样发作,易被发现。多数病人出现的症状与肿瘤占位在大脑不同的功能区域所表现出各不相一的症状或体征。当占位在大脑皮质运动区,可以有某个肢体运动障碍,由于大脑功能有很强的代偿性,一开始不表现出明显的运动障碍,仅有肢体的间歇软弱或无力,随病情进展症状逐渐突显。当占位在感觉区域,可以有身体某个部位的异常感觉,时有时无到感觉症状的明显加重(可以是各种感觉异常)。当占位在额叶,出现精神或情感的异常。头痛不是转移的早期表现,约50%的病人出现头痛。当肿块逐渐增大,压迫神经或周围的脑组织,出现脑组织的水肿引起头痛。脑转移肿瘤的诊断,病史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CT 和MRI 影象学诊断是最可靠的依据。 ⑵. 治疗:出现脑转移多属于晚期病人。治疗原则应是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对单个脑转移灶尽可能用保守的治疗方法,避免手术。首选是精确放疗(俗称γ

刀或X 刀)或适形调强放疗。对无条件做此类治疗的患者,次选手术。对出现多发脑转移灶的病人应选择普通常规放疗,即所谓的全颅放疗。无论手术还是放疗,都应配合药物化疗。化疗的药物选择是以脂溶性的化疗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为主。 ⒈常规降颅压治疗:甘露醇125ml -250ml/次,快速静脉滴入。24小时内不超过750ml ,防止肾脏出现渗透性肾病。可以在甘露醇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有利于减轻脑水肿。 甘油氯化钠、甘油果糖:250ml,ivgtt,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⒉放疗:精确放疗利用CT 模拟定位机和神经外科的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精确定位。放疗剂量随肿瘤大小给于不同的放疗分割剂量与数次。当①. 肿瘤1cm 直径,8-12Gy/次,×2-3次;②. 肿瘤2cm 直径,6-8Gy/次,×4次;③. 肿瘤3-4cm 直径,6-8Gy/次,×6-8次。由于精确放疗的放射生物学效应较大,因此,在病人接受过治疗后多数病人不能接受普通的常规放疗。应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于活血化淤、激素、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减轻大剂量放疗产生的放射性并发症。尽管文献和有关教材中强调在病人接受精确放疗后应给病人常规全颅补充剂量照射,但我们中实际工作中发现,给病人补量治疗过程中,患者头痛、呕吐加重。尽管给于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仍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部分病人自动放弃治疗。 常规放疗:对多发脑转移应采用综合治疗,普通常规放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内,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张、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不足、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一)临床表现 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 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 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内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内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内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内空气、地面消毒管理。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

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皮肤反应与损伤 ?急性 ?I度(干性皮炎):20Gy时可有红斑、充血、潮红,伴烧灼和刺痒感,30Gy后逐渐变成暗红,有表皮脱屑; ?II度(湿性皮炎):40Gy后可见充血、水肿、水泡形成、糜烂,有渗出液; ?III度(放射性溃疡):75Gy后可发生边界清楚、底部光滑的火山口型溃疡,表面可有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伴剧痛。 ?慢性 ?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 ?表皮萎缩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有色素沉着、脱屑、皮肤搔痒,易受损溃破; ?易发生蜂窝组织炎,表现为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等,抗炎治疗有效,易复发; ?晚期放射性溃疡:照射区皮肤保护不利或损伤未愈发展而成,可破坏深部组织,甚至累及骨组织,出现坏死性骨髓炎。 ?预防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避免理化刺激:放疗中禁用湿敷、热敷、化妆品及有刺激性的药膏,避免烈日曝晒和严寒冷冻,不要剃须,衣领要软; ?禁忌搔抓、按摩,避免外伤。 ?处理原则 ?干性反应:可不处理或1%冰片滑石粉涂抹; ?湿性反应:暂停放疗,局部清洁暴露、涂抹龙胆紫、2%硼酸软膏等,避免感染,一般10~14天即能愈合; ?放射性溃疡:局部VitB12外敷;伴感染者作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湿敷;反复换药,清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和愈合;药物治疗无效者可切除皮损,行皮片或皮瓣移植等。 口咽粘膜反应 ?一般在放疗2~3周时最严重,多数可自行缓解;

?表现:充血-白斑-融合成片-浅表溃疡,可有伪膜; ?症状:口咽部不适或疼痛、吞咽疼痛和声音嘶哑等。 ?急性粘膜损伤的分级: ?0级:无变化; ?1级: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 ?2级:片状粘膜炎或有炎性分泌物,有中度疼痛,需止痛药;?3级:融合的纤维性粘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麻醉药; ?4级:溃疡、出血、坏死。 ?预防 ?保护喉,戒烟酒,避免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 ?进半流质高蛋白饮食,保持口腔清洁; ?加强局部处理:含漱剂如洗必泰、5%碳酸氢钠等,局部止痛消炎含化药物如华素片、银黄含片等,石蜡油滴鼻液等; ?预防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 ?处理 ?1、2级反应,可口服清热解毒药、消炎止痛药、局部抗炎剂喷涂等; ?3级反应:局部用药+抗生素及激素; ?4级反应:暂停放疗,抗炎,补液,清热解毒中药; ?自制含漱液:地米10mg+利多卡因20ml+庆大霉素24万单位+生理盐水500ml; ?咽痛合剂滴咽:地米5mg+VitB25mg+1%普鲁卡因5ml+板蓝根注射液4ml;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金因肽、贝复济局部应用,可促进溃疡愈合。 头颈部反应 ?面颈部水肿:一年左右可逐渐消退,硬性水肿易发生感染,治疗用抗生素+激素; ?中耳炎及听力减退:抗炎治疗、耳咽管通气等可减轻症状; ?张口困难:咀嚼肌和颞颌关节纤维性强直所致,早期经功能锻炼后可恢复; ?发音变化:照射3~4周后声音嘶哑,60~70Gy时可失声,结束后3~4周可恢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