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制约农地流转效率提升的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省两镇农地流转的典型调查分析

制约农地流转效率提升的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省两镇农地流转的典型调查分析

制约农地流转效率提升的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省两镇农地流转的典型调查分析
制约农地流转效率提升的因素研究——基于安徽省两镇农地流转的典型调查分析

制约农地流转效率提升的因素研究

——基于安徽省两镇农地流转的典型调查分析

潘锦云1,汪时珍2

(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摘要:通过对安徽两个典型乡镇的调研,发现当前农地流转率虽然较高,但流转效率较低。制约当前

农地流转效率提升的不仅有来自农户“乡土”情结等微观方面因素,还有基层政府引导力度不够等宏观因素。农地实现有效流转关键在于土地流转应契合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终极目标保持一致,在于土地产权分解科学可行,在于与城镇化保持同步发展,在于对城郊镇与非城郊镇的土地流转实现分类指导。

关键词:流转效率;产权分解;农业现代化;城郊镇;城镇化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11)01-0143-04

收稿日期:2010-10-28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JY04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09-10D58)作者简介:1.潘锦云(1975—),男,安徽桐城人,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安徽大学中国三农研究中心

兼职研究员;2.汪明珍(1964—),男,安徽桐城人,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Jan.,2011

Vol.19No.1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2011年1月

第19卷第1期

当前农地正由呈散态分布、相对静止状态向实现呈线、块状的快速流动中,体现了农地流转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但当前农地流转也存在“流”而不“转”等流转效率低的深层次问题,与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目标要求差距较大。农地能否实现有效流转,不仅关系到农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和改造传统农业等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完成[1],而且关系到农业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从而直接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2],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为此,调研组于2010年1月至3月在安徽省就目前农地流转效率问题开展了典型调查。

一、农地流转效率的现实困境

安徽一直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前沿阵地和实验地,凤阳县小岗村的农地流转已经被众多的学者调研和研究过。本文认为,小岗村在农地流转上被人为地赋予若干影响因子,对其调研固然有价值,但从一般意义上考察非小岗村类型的农地流转,可能更具有代表性,更能真实反映当前中国农村农地流转的运行现实。本文从安徽1153个乡镇中选取了2个在农地流转中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典型调查。

(一)典型调查对象的取舍

本文主要以能够代表中国农村作为选择样本的依据。虽然农村千差万别,但概括起来一般有两大类型乡镇:二、三产业相对发达的城郊镇和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非城郊镇。本次调查选择的合肥市大圩镇是典型的城郊镇,二、三产业

相对发达,而舒城县杭埠镇是典型的非城郊镇,属于传统的农区。根据我们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两大类型乡镇由于离城市距离的远近不同,其农地流转模式、特点和效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第一,农地流转用途的差异。2009年在合肥市大圩镇农地流转中用于龙虾生产的占28%,用于苗木花卉和果林生产的各占20%,用于无公害露天蔬菜生产的占16%,其他占16%。前四项相加共计80%的农地流转是用来为合肥市服务的,即以发展都市农业为主。而在舒城县杭埠镇农地流转

中用来实现种植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的占74%,种植果林的占8%,种植莲藕的占7%,用于养鱼的占6%,其他占5%。可见,

杭埠镇农地流转主要用途是发展传统的种植业。

第二,农地流转模式的差异。目前两乡镇农地流转的基本模式有转包、转让、出租、股份合作和转化等五种方式。由于镇情的差异,两镇在五种农地流转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根据调查统计,杭埠镇约有4019多亩土地以转包和转让方式进行流转,约占总农地流转的52%,主要用途是发展种植业。而在大圩镇,这两种形式的农地流转率明显比杭埠镇低,约有1860多亩,占流转土地面积的20%,其农地流转的主要作用为都市农业的大规模开发。以出租方式进行农地流转,杭埠镇约有2371亩土地都是此类流转,约占总体的31%;大圩镇出租土地约有3906多亩,约占农地流转面积的42%,

是该镇农地流转的重要形式。以股份合作方式流转土地,大圩镇明显比杭埠镇的农地流转率高,前者约占23%,后者不足一成,约占9%。以转化用地方式流转土地,杭埠镇约占

8%,而大圩镇约占15%,后者的农地流转率大大超出杭埠镇7个百分点。

总之,从两镇农地流转用途和模式的差异上来看,城郊镇农地流转模式和用途不仅多样化,而且其流转效率明显比非城郊镇高,特别是体现在流转的经济效益上。

(二)农地流转效率的现实困境

通过近三个月对两镇的实地调查和走访,我们感受到农地流转正在两镇农村全面展开,而且以其巨大的政策效应深刻地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来说,虽然两镇农地流转率较高,但流转效率是不尽如人意的,其效率尚未充分释放,与其实现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还相差甚远,目前还处于规模形成但效应待发挥的初级阶段。

首先,已实现流转的农地未释放出规模经济效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流出户只愿意提供较短期的承包合同期等,虽然已实现流转的农地实现集中经营,但未能实现因土地集中而产生的比较成本优势,原因在于流入户不愿意投入成本平整土地来改变土地碎片化现状。类似这样流转的土地依然保持流转前的零散和小块等特征,只是实现了松散的基本维持原样的连块连片经营,未能改变土地碎片化局面。

其次,已实现规模经营的农地未实现现代农业经营。农地流转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地流转推进的速度,反映了该项政策的贯彻和实施的力度,也反映了该项政策受农民欢迎的程度,但并不能直接揭示出农地流转的效率。本文所指的农地流转效率是指已实现流转的土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是否能够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参与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从实地调研结果来看,两镇已实现流转的土地有近30%未实现规模化经营,余下的约有70%的土地未实现现代农业经营,即未实现本文所指的农地流转效率。这是当前农地流转最深层次的问题,亟待从制度设计层面去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再次,已实现农地流转的农地未能发挥其示范效应。从两镇实际农地流转情况来看,虽然流转率较高,但由于未能实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嬗变,其流转效率较差,导致不能非常直观地让农民看到农地流转后的积极政策效果,因此,基本上已实现流转的农地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示范效果,这也是导致农地流转率未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二、制约农地流转效率提升的微观和宏观因素

(一)制约农地流转效率的微观因素

本文所运用数据均来源于笔者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安徽省杭埠和大圩两镇26个行政村341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本次共回收调查问卷336份,获得有效问卷319份。1.年龄对农地流转效率的影响

调研组根据年龄对成年农民进行分组,分成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以上等五组。经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流转土地愿意率呈递减趋势,2029岁的年轻人愿意率达到了72.56%,而60岁以上

老人愿意流转的仅占13.78%,具体数据见表1。不愿意流转的情况正好相反,60岁以上老人的不愿意流转率与20~29岁年轻人愿意流转率基本持平。鉴于目前农村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剩下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儿童的实际情况,老人愿意流转率低不仅直接影响了流转速度,而且即使实现了流转也多数是粗放式流转,这就间接导致了农地流转效率陷于“流”而不“转”的低效率陷阱。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以老人为主的农村现实对当前农地流转效率的消极影响。

2.农户了解途径对流转效率的影响

虽然两镇农地流转率较高,但农民对农地流转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而且他们了解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单一,显示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政策宣传力度方面还有待加大。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知晓农地流转的人中有近半数(49.8%)是通过电视报纸了解的,而通过基层政府宣传而知晓的仅占16.6%,通过道听途说知晓的占34.6%。农户了解农地流转方式的单一化和简单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对农地流转内在强大功能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已实现农地流转的效应的发挥。可见,应加大基层政府在政策宣传领域的工作力度。另外,鉴于农民对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惯性依赖,还应继续加强传统媒体在农地流转政策解读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农地流转效率积极发挥媒介作用。

3.农民“乡土”情结对流转效率的影响

造成农地流转效率低的更深层原因来自隐藏在农民内心深处浓郁的乡土情结。一方面农民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熏陶,对城市和工业文明有着强烈的认同感[3],但另一方面五千年的农耕文明让农民对乡土既爱又“恨”,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大量农民进城定居后仍保持着对原有土地的固守和挚爱。但从农业实现现代化就必然首先要农业规模经营的一般原理来看,农民的乡土情结必然会拖延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4]。在目前农地流转实践中,农民乡土情结主要体现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身上,他们目前是农村的主力军。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的农民有非常强的乡土情结,在农地流转中更愿意选择短期流转,毁约的比例也较高,是目前影响农地流转效率的主要障碍。

第一,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低往往导致由于一个或几个农户的坚持而使本可实现规模经营的大片农地流转被迫流产。在现有农业技术条件下,农地规模化经营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路径,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早就证明了这一点[5]。中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农民必须转移到城镇,但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6]。所以,对当前较为乐观的农地流转形势应保持谨慎的态度。

态度

年龄组

愿意

不愿意

无所谓

20~29岁

72.56

19.25

5.34

30~39岁

62.78

16.23

18.99

40~49岁

42.78

37.45

17.23

50~59岁

27.41

54.58

15.12

60岁以上

13.78

71.23

11.09

表1各年龄组对于农地流转所持态度的

百分比(%)

第二,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低影响了农地流转的效率。已流转的农地也可能由于农民的乡土情结使农户对土地的经营权欲罢不能,他们会对承包大户的正常和合法经营“加予”不必要的干涉。更为重要的是,频繁发生的农地流转纠纷大大影响了农地流转的效率。

(二)制约农地流转效率的宏观因素

1.基层政府引导力度不够导致农地流转稳定性弱

首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两镇农地流转率较高,但流转的动力主要来自农户的自发性市场的行为,这也反映了农地流转强大的市场潜力。农户在农地流转时通过市场实现流转,乡镇和村委会很少及时介入和管理,反映了农户对自我利益缺乏保护和足够重视,但同时也折射出农户对基层组织缺乏必要信任。所以,在农地流转中,与村委会签订协议的只有21%,和村委会口头打招呼的占25%,既不与村委会签协议也不与村委会打招呼的占了54%。可见,基层组织在农地流转事务上工作空间还很大。如前文所述,虽然有超过一半的农地流转没有和村委会发生任何关系,但出现流转纠纷时,超过半数的农户会找村委会解决。通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户担心流转利益被基层组织分享,但是在出现纠纷后还是想依靠村、镇政府保护自己的利益。

其次,农地流转自发性强,既与基层政府工作不到位有关,更与市场不完善直接相关。当前农地流转市场不完善主要原因是流转市场处于发育阶段,相关制度和法规没有完善,完全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7]。可以说,当前的农地流转市场处于“麻秆打狼两头怕”的尴尬处境。流出户怕,流入户更怕。流出户怕农地流转就是“私有化”,所以在流转中把保护承包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流入户一方面对政策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心,另一方面更担心流出户会随时毁约要回土地承包权。目前签订的流转协议时间多在5至10年内。由于流出户的频繁毁约和对政策稳定性的担心,流入户对农地的经营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多数只对土地简单平整,改变原有土地碎片化但未进行长远考虑,尤其未能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来改造农地[8],如采用农业新技术、采购大型先进农机设备、科学开发与利用土肥、综合整治农业水利等。这就形成了当前土地“流”而不“转”的窘境。

2.纠纷解决方式单一导致农地流转陷入低效率

由于农民对农地流转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均不足,以及相关法规不完善,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较高的纠纷率。根据调查我们发现,两镇出现1次纠纷以上的占已实现农地流转的21%,这个比例还是相当高的,有的个案甚至演变成了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未来农地流转效率的隐形“杀手”。但目前解决纠纷方式还主要依靠基层政府和熟人社会等路径,通过村委会调解的占总比例的53%,双方协商解决的占23%,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不到6%,利用农村熟人社会或道德等非法律力量调解的比例高于法律途径,占18%。村委会和农村熟人社会固然具有解决问题成本较低等优势,但这些方式在调解问题时均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往往遵循各打五十大板的中庸之道,不利于从源头上使农地流转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和高效化。从统计数据来看,虽然基层政府在农地流转宣传上缺乏工作热情,但出现流转纠纷时,还是有超过半数的农户愿意找村委会解决。所以,加强村委会等基层政府的建设对提高农地流转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3.利益相关者的认识误区导致农地流转实践无序

如前文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农地流转的认识主要通过电视媒体获得,但这种认识是非常初步的,再加上近几年来学者在土地是否私有化问题上的激烈争论给农民带来了很多误导。一些自以为对农地流转有深刻认识的农民就认为,农地流转就是“变相的私有化”或者“渐进的私有化”[9]。农村是个熟人社会,这种思想在农村传播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它造成了农民对中央政府政策解读存在着较大误解和偏差。如对2008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土地制度的“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表述,许多学者将其解读为“中国特色”的土地私有化,这种解读让农民对“长久不变”的表述充满了遐想。

目前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主要原因来自基层政府、农民和资本所有者对农地流转政策解读的歧义。农民怕农地流转就是私有化,基层政府担心对流转出去的农地控制力将减弱,资本所有者(承包大户)担心农地流转不彻底,产权不清晰,影响他们对土地实现现代化经营。三方经济利益博弈的结果必然加大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降低农地流转的效率,直接导致农地流转市场的僵持和无序。

三、提升效率路径:产权分解、指导有别、同步城镇化和契合目标

不论是微观还是宏观的制约因素,归根到底困扰当前中国农地流转效率发挥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围绕农地流转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要实现农地高效率流转不仅要从认识和路径依赖上实施诱致性制度变迁,而且要做好当前农地流转强制性制度变迁工作。

(一)土地产权分解应保持有效性

土地产权是农地流转最核心的要素部分,也是各利益方博弈的敏感和核心区域。要想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实现土地高效流转,就必须对现有土地产权进行科学分解,并能使其分解后在最大程度上便于农地高效流转。根据现代产权理论,产权作为所有制的核心内容,一般具有独立性、排他性、收益性、可分性、流动性等基本属性。我国现有土地产权未能按照现代产权理论要求进行有效分解,并在独立性和排他性等基本属性上存在着瑕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产权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流动性可以保证产权主体通过对产权流动和重组等方式获得收益最大化。因此,流动性成为产权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而要使土地产权实现有效流动,就必须对土地产权进行科学有效的分解,即让其具有可分性。

目前,可以结合农地流转的现实,借鉴国企改革的成功实践经验,将土地产权至少分解成三部分,即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并对其权能结构作出严密的制度安排,确保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权利的有效分离,为农地流转扫清制度性的障碍。第一,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或国家,并

在法律上予以非常清晰而明确的界定,以确保我国土地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在农户未流转土地前,首次承包权属于农户,农户享有由承包权带来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等其他权利,但在农户转让土地承包权后,农户自然丧失土地承包权。鉴于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制度安排上应该考虑给予农户一次“反悔权”,但必须界定好反悔权的有效期。第三,经营权是对土地享有除所有权之外一切权利。如果承包大户已获得流转的土地,在农户丧失反悔权后,承包大户就应无限期拥有对该土地的经营权,而不是目前通行的因农户毁约或合同到期由农户收回土地经营权。由于获得无限期的土地经营权,承包大户就可以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完全按照自主意愿开展现代农业生产,避免因担忧合同到期或农户违约带来的经营风险。另外,国家为鼓励农业实现现代化而给予的奖励政策也自然由承包大户取得。

(二)对城郊镇与非城郊镇农地流转的指导应有差异性

如前文调查结果显示,城郊镇与非城郊镇在农地流转原因、形式与难易度等方面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尤其要指出,由于城郊镇离中心城市近,就其本质而言,农地流转就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接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辐射,其农地流转工作相对容易,农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而且部分农民在流转土地中受益颇丰,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如两镇一些在农地流转中富裕起来的新型农民。但城郊镇的农地流转模式仅对类似的乡镇有指导意义,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切不可妄下农地流转相对容易的结论。因为毕竟中国的乡镇85%以上是非城郊镇即典型的农业镇,它们的农地流转才是主流,所以对它们的指导更具有普遍意义。

对城郊镇的农地流转应处理好农地流转与城镇化、工业化的关系,既要有力地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保障工业化发展对用地的需要,又要遵照保护基本农田和集约化用地的原则;对典型农业镇的农地流转应本着短期目标与终极目标相一致的原则,科学可行地分解好土地产权,让土地不仅有序和合理地流动起来,更要让其发挥最大的规模化比较优势,让土地实现更高的“资本周转率”。

(三)与城镇化进程应保持协同性

从表象上看,土地流转仅涉及农村和农民,但实质上它也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将大量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释放出来,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城镇化。土地流转速度要适度,不能人为地加快,也不能滞后于城镇化的进程;应与城镇化进程保持同步,既不能成为城镇化进程的拖累,更不能让农民盲目流转掉土地,大量涌入到城市,形成中国式的“拉美陷阱”。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还很低,与美国77.4%、德国87.7%、英国89.5%等发达国家城镇化率相比,发展空间很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城市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历史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大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2002年至2008年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9.1%、40.5%、41.8%、43.0%、43.9%、44.9%、45.7%。因此,我国土地流转率应保持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推进,切忌冒进式推进土地流转。唯有如此,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与城市发展才有可能循序渐进,在两者互动中协调发展。

(四)与农业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应保持一致性

农地流转是当前农地第三次革命的现实行动,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土地实现有效流转只是它的初级目标,而它的预期终极目标应直指中国农业现代化。不管走什么样的农地流转路径,也不论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只要终极目标是为完成中国农业现代化服务,那么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绝大多数农地集中在少数农户或大农场主手中,这就是未来中国农村的必然选择。

因此,首先,应在思想和认识上保持一致。不论是处于宏观领域的各级政府,还是处于微观领域研究的学者们,都应把农地流转放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甚至中国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和制定政策。农地流转的短期目标是尽快扭转土地碎片化不利规模经营的困境,但所有短期或现实农地流转行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其终极目标服务,切不可迷失方向。

其次,应在实践或现实行动中保持一致。造成当前农地流转陷入低效率、流转纠纷较多的困境的主要原因除了认识上的偏差外,更多的来自实践的盲目性。基层政府基本上停留在边“流”边“看”的实践阶段。所以,应在现实农地流转行动中,对每一次的农地流转进行统筹考虑,做好微观和宏观的设计与规划。唯有如此,才可能尽量避免农地流转走错路或弯路。

参考文献:

[1]王兴稳,钟甫宁.土地细碎化与农用地流转市场[J].中国农村观察,2008,(4):29—34.

[2]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刘广栋,程久苗.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农村观察,2007,(2):70—80. [4]黄祖辉,王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史——基于农地供求关系视角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9,(3):1—5.

[5]贺雪峰.中国土地制度向何处去[J].学习与实践,2009,(6):99—106.

[6]张合林.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5):41—46.

[7]孙运锋.土地流转实践的个案研究——以漯河市农村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09,(4):193—195.

[8]黄少安,孙圣民,宫明波.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5,(3):38—47. [9]Wan,Guanghuan and Cheng.Enjiang.Effectsof Land Fragmentation andReturnsto Scale inthe Chinese Farming Sector[J].Applied Economics,2001,Vol.33,PP183—194.

责任编辑吕学文

(E-mail:dalishi_so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a318112971.html,)

sector ,and improve the way of economic growth ;Accelerate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o promote inter-region coordinate development ;Intensify efforts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se green GDP instead of GDP to adjust the assess of government.Key words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analysis ;

Kant's Aesthetics in China three decades

Li Zhanwei (171)Abstract :Kant's Aesthetics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century of history ,but truly break away from the political constraints to a more free ,peaceful and open mind to look at it is in the recent 30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Looking back the 30years ,Kant's Aesthetics in China and its impact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phases :80's can be seen as th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study of the Kant's aesthetic ;90's study of Kant's Aesthetics can be seen as the inconstancy and prosperity phase ;But the new century is a study of Kant's aesthetic refinement and reflection period.

Key words :Kant ;Aesthetics ;Artistic-autonomy ;Reflection

A Research on Restrictive Factors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Pan Jinyun ,Wang Shizhen (143)

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ing the two typical Villages in Anhui province ,found that the current land transfer suffering the embarrassing of “flowing ”instead of “turning ”.Suburban town in the circulation of reasons ,the form and degree of difficulty with the typical agricultural town and there is a clear difference.Whether agricultural land can achieve to transfer effectively ,it is the key to whether the scientific feasibility of decomposition ;whether its practical actions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maintain consistency ;whether to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whether to classify the land transfer in the suburban town and non-suburban.Key words :Land transfer ;Suburban tow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composition property ;Urbanization

A research of pattern of home endowment based on communities ’outlet in China

Yu He ’nan (202)

Abstract :Providing socialized services for the old people from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making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family pension have been becoming reality.China's endowment patterns are heading towards the pattern of home endowment based on communities ,which fully respect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Through the concepts analysis and definition such as family pension ,social endowment ,home endowment and institution endowment ,it can help us to restore an endowment pattern with fully meets the elderly demand and providing community old-age services ,we call it home endowment based on communities.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ty endowment patterns ,especially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 realistic policy suggestions for home endowment based on communiti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community ,home endowment ,social endowment ,endowment pattern

氨吹脱塔计算

氨吹脱塔计算 高浓度氨氮废水来源甚广且排放量大。如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垃圾填埋场等均产生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大量氨氮废水排入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黑臭,而且将增加给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1]。氨氮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环保领域和全球范围的重视,近20 年来,国内外对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涉及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种处理工艺,如生物方法有硝化及藻类养殖;物理方法有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化学法有离子交换法、氨吹脱、化学沉淀法、折点氯化、电化学处理、催化裂解等。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在处理氨氮废水的应用方面展现出诱人的前景。本文侧重介绍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技术特点及研究应用。 1 吹脱技术 吹脱法用于脱除水中氨氮,即将气体通入水中,使气液相互充分接触,使水中溶解的游离氨穿过气液界面,向气相转移,从而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常用空气作载体(若用水蒸气作载体则称汽提)。 水中的氨氮,大多以氨离子(NH4+)和游离氨(NH3)保持平衡的状态而存在。其平衡关系式如下: NH4++OH- NH3+H2O (1) NH3+H2O→NH4++OH- 氨与氨离子之间的百分分配率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Ka=Kw /Kb=(CNH3?CH+)/CNH4+ (2) 式中:Ka———氨离子的电离常数; Kw———水的电离常数; Kb———氨水的电离常数; C———物质浓度。 式(1)受pH 值的影响,当pH值高时,平衡向右移动,游离氨的比例较大,当pH 值为11 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占(氨态氮,杨)90%。 由式(2)可以看出,pH 值是影响游离氨在水中百分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温度也会影响反应式(1)的平衡,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表1 列出了不同条件下氨氮的离解率的计算值。表中数据表明,当pH值大于10 时,离解率在80%以上,当pH 值达11时,离解率高达98%且受温度的影响甚微。 表1 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 pH 20℃30℃35℃ 9.0 25 50 58 9.5 60 80 83 10.0 80 90 93 11.0 98 98 98 氨吹脱一般采用吹脱池和吹脱塔2 类设备,但吹脱池占地面积大,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氨气的吹脱常采用塔式设备。 吹脱塔常采用逆流操作,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以增加气—液传质面积从而有利于氨气从废水中解吸。常用填料有拉西环、聚丙烯鲍尔环、聚丙烯多面空心球等。废水被提升到填料塔的塔顶,并分布到填料的整个表面,通过填料往下流,与气体逆向流动,空气中氨的分压随氨的去除程度增加而增加,随气液比增加而减少。 2 影响因素及液气比的确定 影响游离氨在水中分布的pH 值、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吹脱效率。另外气液比、喷淋密度等操作条件也是影响吹脱效率的主要因素。下面以逆流塔为例分析液气比的确定及其影

决定筛分效率的因素

决定筛分效率的因素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10mm以下细粒级物料在原煤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高达70%),而煤炭在井下开采过程中,因每层渗水及井下防尘喷水等原因,常常使开采出的原煤外水分较高(大于7%),这些潮湿细粒煤在水分和粘土的作用下,往往相互粘结成团或粘结在筛面上,筛分设备在作业时一方面出现筛孔“粘、堵、卡”现象,导致筛分效率低,筛分效果恶化。另一方面为避免“堵孔”现象,采用的高振动强度、强制排料等辅助装置又暴露出设备的机械强度和故障率问题。所以说小于10mm潮湿、粘性物料的干法筛分是国内、外筛分行业的技术难题,解决以上行业难题,为物料分级工艺提供高效、可靠的筛分技术及设备是筛分行业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燃煤电厂现有筛分设备主要为:振动筛(香蕉筛)、高幅筛、弛张筛、双转筛、正弦筛、摆动筛、滚筒筛、滚轴筛等;以上筛分设备按运动形式分为两类:一是以激振力为动力源的振动类:振动筛(香蕉筛)、高幅筛、弛张筛,这类筛分设备是概率型筛分,即物料透过筛孔的的几率是概率事件;其余是以转动(或摆动)形式完成筛分作业的,这类设备筛分过程是以物料颗粒长时间、长距离接触筛孔,一旦该颗粒触及筛孔即可完成透筛。两类筛分设备在实际作业中,特别是湿、粘物料其筛分效率分析如下: 影响筛分效率(η)的因素归纳起来为: (1)工况因素:相对分离粒径、松散密度、形状、水分、含泥量等 (2)设备因素:筛分面积、开孔率、运动参数、结构形式 对给定工况条件的筛分,筛分效率主要取决于设备因素,其与下列参数成正比:筛分效率η=有效开孔率*物料透筛速度*接触筛面时间。 注:(1)在筛分作业中能够用于透过物料的有效孔隙面积之和占筛面总面积的比例叫做有效开孔率。设备制造开孔率≠有效开孔率;有效开孔率为运行过程中实际透筛的面积占整个筛面的百分比。 (2)物料透筛速度即为物料透过筛孔的速度;是自由落体透筛还是加速透筛; (3)接触筛面的时间即为物料从进料端到透筛的整个运动过程中与筛孔接触的时间;接触时间长,透筛几率大;反之,若物料在接触筛孔外占用时间长,透筛几率就少。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制造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逐步表现出对能源的高消费和强依赖的特点,能源巨额消耗对可持续发展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作为应对措施,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即在五年间单位GDP能耗减排要比“十五”降低20%。2006~2008年单位GDP能耗累计共下降10.1%,五年即将过去,节能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在于现有的节能降耗指标是以行政区域为分解对象按单位GDP能耗为约束目标的,这是典型的区域治理方式,它的局限性在于分解对象没有直接针对能源消耗的行业或企业。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有必要以行业或企业为约束对象并分解节能指标。有鉴于此,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各行业的能源效率状况、节能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然后再在此基础上采取对策措施,以确保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为了弄清我国行业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众多学者主要以工业为对象展开研究。唐玲、杨正林(2009)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倒“U”形特征;李世祥、成金华(2008)采用DEA方法,应用不同目标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评价了1990-2006年间中国的能源效率状况,并用“两步法”估计其影响因素。认为工业部门能源效率不高是由能源密集型的工业结构以及生产技术结构所决定的;王少平、杨继生(2006)研究了12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的综列协整关系,得出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短期调整效应的结论;庞瑞芝,王卢羡等(2009)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经济转型期间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工业部门增长以能源低效为特征,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和技术效率都偏低,工业增长模式依旧粗放,重化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孙海、王元地等(2009)将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因素,分析了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

矿物加工学思考题2014.10.10

矿物加工学(一)(1)复习思考题 教学模块一 第一章概述 1.名词解释: 矿物加工选矿选煤品位产率回收率有用矿物粗选精选扫选选矿比富集比 2.分离过程一般包括哪几部分?分离剂主要指什么? 3.常用的矿物加工方法主要有哪些? 4.矿物加工的三个基本工艺过程指什么? 5.什么叫流程? 6.什么叫物料平衡?在矿物加工中有何意义? 7.矿物加工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 8.什么是矿物?矿物与岩石、矿石的区别? (1)矿物是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自然单质。它们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晶质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内部构造,因而具有均一性; (2)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矿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又 是由元素组成的。矿石的自然聚集便构成矿体,若干矿体组成矿床。矿 石与岩石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矿石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特殊岩石。 矿石与元素、矿物、矿体、矿床以及岩石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二章矿物的成因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1.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有哪些?什么叫内生作用,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

所形成的矿物有何特点? 2.什么叫外生作用和变质作用?对矿物的形成起何作用? 3.什么叫煤?煤的形成过程包括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4.什么叫矿物的形态?矿物的形态有哪些?与哪些因素有关? 5.什么叫晶体(形态)习性?有几种类型? 6.矿物集合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什么?显晶集合体的形态主要有哪些类型? 隐晶集合体形态有哪几种? 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是如何分类的,分为哪几大类? 8.矿物是如何命名的?其基本原则是什么? 9.什么叫重量克拉克值? 10.什么叫类质同象? 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原子、离子)为它种类型的质点所代替,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形式并不改变,这种现象叫类质同象。 11.固态的胶体矿物主要有哪几类?水胶凝体矿物有何特点? 12.矿物中的水分哪几类?它们有何特点?结晶水与结构水有何区别?13.矿物的化学式表达方法有哪几种?晶体化学式的书写有何规律? 14.矿物颜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决定矿物颜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5.为什么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颜色稳定? 16.矿物颜色的命名及描述方法?什么叫矿物的条痕、透明度、光泽、发光性?17.矿物发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什么叫解理、断口?有何区别? 19.什么叫矿物的硬度?它的测量方法有哪几种?摩氏硬度分为几级?20.矿物的导电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矿物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矿物的磁性分为哪几类? 21.什么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 22.煤的基本组成有哪些?根据宏观煤岩成分可以把煤分成几种? 23.煤炭结构的模型如何?煤主要有哪些特性? 24.研究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矿物加工有何意义? 25.矿物的晶体结构的形式由什么决定的?根据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构型,离

影响过滤效率的因素

影响过滤效率的因素 影响过滤效率的因素影响纤维过滤器过滤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微粒直径、纤维粗细、过滤速度和填充率微粒 形状、尺寸的影响分散性微粒通过空气过滤器时,由于各效应的作用,粒径较小的微粒在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在滤材上沉积,当粒径由小到时,扩散效率逐渐下降;粒径较大的微粒在拦截和惯性效应的作用下在纤维上沉积,当粒径由小到大时,拦截、惯性效率逐渐增大。所以与微粒的粒径有关的效率曲 线就有最低点,在此点的总效率最低或穿透率最大,一点双人双吹风淋室被称最易穿透粒径或最大穿透粒径(MPPS,是MOSTPENETRATINGPARTICLESIZE的缩写)或最低效率直径。 许多实验证明,对不同性质的微粒、不同的纤维滤层、不同的过滤速度,最低效率粒径是变化的,在大多情况下,纤维过滤器的最大穿透粒径为0.1—0.4rim。(MPPS)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性能参数,得到了MPPS效率的数据,并使过滤器具有保证这点粒径的捕集效率,则对其余粒径的微粒就能可靠地捕集了。 欧洲标准委员会(CEN)在1999年制定并颁布了EN1882标准,该标准是基于MPPS效率的高效过滤器(HEPA)和超高效过滤器(ULPA)扫描测试和分级的最新标准。通常空气中的微粒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而对不锈钢风淋室纤维过滤的实验或进行理论计算时常常采用球形微粒,由于球形微粒与纤维滤料接触时的接触面积比不规则形状微粒要小,所以实际上的不规则形状的微粒的沉积几率较大,球形粒子具有较大的穿透率,因此,实际过滤效率会略高于实验或计算值。纤维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较少的纤维直径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所以在选择滤料时一般都希望选用较细的纤维,但由于纤维直径越细,通过纤维滤层的气流阻力越大,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通常认为纤维断面形状对过滤效率影响不大。过滤速度的影响。每一种过滤器具有最大穿透粒径,同样每一种过滤器也有自身的最大穿透滤速。一般随着过滤速度的增大,扩散效率下降,惯性和惯性效率增大,总效率则先下降,随后上升。滤速在2.Scm/s时,过滤效率将会提高近一个数量级,但是过滤器的过滤面积则需增大1倍或流过的风量需减少一半。过滤器纤维层填充率的影响。若增大纤维滤料的填充率,则纤维层的密实度随之增大,风淋传递窗流过的气流速度将会提高,扩散效率下降,惯性和拦截效率增加,总效率得到提高,但过滤器阻力降增大,一般不采用增大填充率来提高过滤效率。气体温度、湿度的影响流过纤维过滤层的气体温度升高时,扩散效率增大,但因温度升高,气体黏度增大,微粒的沉降率下降,并且阻力降增加。 实验表明,当流过的气体的湿度提高时,微粒容易穿透纤维滤层,过滤效率下降。容尘量的影响。随着纤维表面沉积的微粒增多,容尘量增大时,通常过滤效率将随之提高,但是纤维滤层容尘量的增大,由于积尘的阻碍,过滤器的阻力增大。实际上,现在过滤器的应用中均按未积尘时的过滤效率考虑。 项目单位: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概况: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原山东省威海医用高分子有限公司)创建于1988年10月,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中国生产经营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是集科、工、贸为一体化的集团公司。

Fenton处理效率的影响因素

Fenton处理效率的影响因素 编辑 pH值 因为Fe 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受制于溶液的pH值,所以Fenton试剂只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作用,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Fe不能催化H202产生·OH。研究者普遍认为,当pH值在2~4范围内时,氧化废水处理效果较好,最佳效果出现在pH=3时。Lin和Peng [10]在采用Fenton试剂处理纺织废水时发现,当pH值增加并超过3时,废水中的COD迅速升高,从而得到最优点pH=3。在该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80%。 Casero将Fenton 试剂运用于芳香胺废水处理时发现,O-联茴香胺转化成开环有机物的过程与起始pH值无关。反应完全后,废水的pH值比起始pH值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Fenton反应产物Fe水解使pH值下降。同时,Fenton试剂在较宽的pH值范围都能降解有机物,这就避免了对废水的缓冲。 试剂配比 在Fenton反应中,Fe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催化H202产生自由基的必要条件。在无Fe条件下,H202难于分解产生自由基。当Fe浓度很低时,反应(1)速度很慢,自由基的产生量小,产生速度慢,整个过程受到限制。当Fe浓度过高时,会将H202还原且被氧化成Fe,造成色度增加。 J.Yoon研究了不同[Fe]/[ H202 ] 比值对反应的影响。在[ Fe]/[ H202] = 2 环境中,当有机物不存在时,Fe在几秒内消耗完。有机物存在时,Fe的消耗大大受到限制。但不管有机物存在与否,H202都在反应开始的几秒内被完全消耗。这表明,在高[ Fe]/[ H202 ]比值条件下,消耗H202产生·OH自由基的过程在几秒内进行完毕。在[ Fe2+ ]/[ H202 ] = 1环境中,当有机物不存在时,H202的消耗在反应刚开始时消耗迅速,随后消耗速度缓慢。有机物存在时,H202的消耗在反应刚开始时非常迅速,随后完全停止。但不管有机物存在与否,Fe 在反应刚开始后不久就被完全消耗。因此,反应开始时加入的Fe在90min内不能使H202消耗完。在[ Fe]/ [H202]≤1 条件下,和[Fe]/[ H202 ]=1时一样,Fe在反应刚开始后不久就被完全消耗,但H202被完全消耗的时间更长。 反应温度 根据反应动力学原理,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但对于Fenton 试剂这样的复杂反映体系,温度升高,不仅加速正反应的进行,也加速副反应。因此,温度对Fenton 试剂处理废水的影响复杂。适当的温度可以激活·OH自由基,温度过高会使H202分解成H2O 和O2。Sheng[8]用Fenton试剂处理退浆废水时发现,最佳的反应温度出现在30℃,低于该温度出水的COD迅速升高。这可能是由FeSO4/ H202的反应缓慢造成的。温度高于30 ℃时,由于H202分解带来的不良影响,COD去除率增加缓慢。Basu和Somnath用Fenton 试

04过滤效率和洁净等级

一、过滤器术语及常识 1.1初阻力(Initial Resistance ) 实际使用时或试验条件下新过滤器的阻力,或者,额定风量下新过滤器的阻力。 1.2终阻力(Final Resistance ) 判定过滤器报废的阻力指标。 1.3无隔板过滤器(Mini-Pleat ,或者Close-Pleat ) 1.4隔板过滤器(Deep-Pleat ) 1.5自洁式过滤器(Pulse-jet Filter ) 带有压缩空气脉冲反吹清灰功能的过滤器和除尘器。 1.6预过滤器(Pre-Filer ) 对下一级过滤器起保护作用的过滤器。预过滤器可以有各种形式和效率规格。 1.7高效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liter 简称为HEPA Filter ) 传统说法:对0.3μm 粒子过滤效率≥99.97%的过滤器; 国内通行说法: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9.97%的过滤器; 待修订的国家标准: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9.9% 1.8亚高效过滤器 国内特有的产品(说法),用钠焰法试验,效率≥95%的过滤器; 国外同类效率的产品(H10)主要用于高效过滤器的预过滤。 1.9超高效过滤器(甚高效过滤器)(Ultra Low Penerration Air 简称ULPA Filter ) 对0.1~0.2μm 粒子过滤效率≥99.999%的过滤器(美国标准) 对MPPS 效率≥99.9995%的过滤器(欧洲标准) 1.10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 简称IAQ ) 1.11换气次数(Air Changes ) 一小时内送风量与室内体积之比。 1.12洁净度(Cleanliness ) 洁净室或洁净区域单位空间所含某粒径以上颗粒物的限度。 1.13 ASHRAE Efficiency 采用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ASHRAE52.1规定方法测出的效率。一般是指比色法(Dust-Spot )效率,有时也称NBS 效率、AFI 效率。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文章梳理了我国能源经济学界数十年来对能源效率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具体阐述了能源效率既有能源经济效率与能源环境效率之分,又有能源物理效率与能源经济指标之别,更有单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不同,而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为学者们所青睐;同时指出,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既有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对外开放度等短期因素,又有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等长期因素。 标签:能源效率;概念;分类;影响因素 一、能源效率概念 所谓能源,通常是指可供人类获取各种形式的能量的自然资源。能源可具体它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种类:前者是指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大自然中与生俱来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福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后者则是指依托一次能源的进一步加工和转化从而获取的能源,如通过风力发电获取的电能,加工石油制造的汽油等。 所谓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是指能源开发、加工、转换、利用等各个过程的效率,是能源投入产出的比例关系,即在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前提下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量。能源效率生产率往往被用来代表一个国家或者特定地区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指在相同產出下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或者使用等量的能源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它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常有效。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开始各个角度关注能源效率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两种情况:前者是指能源投入和经济产出的比例关系,后者则考虑到产出中对环境有影响的非期望产出,即能源投入与包括经济和非期望污染的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有学者提出,如果依据评估对象的范围来划分,则可将能源效率分为能源物理效率和能源经济指标两种:前者是指能源通过加工后转变为一种新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其指标包括单位产品(或服务能耗)和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后者主要反映在社会财富创造和建设过程中通过使用能源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的问题。 二、能源效率分类 在现行研究体系下,能源效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投入要素的成分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单要素能源效率和全要素能源效率两大类。单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只有能源一种投入,而全要素能源效率中的投入要素不仅包含能源要素,还包括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两个要素。 1、单要素能源效率

氨氮吹脱塔方案()

氨氮吹脱系统 技术方案 2013年4月18日 一、方案设计依据: 1、废水水量:每小时额定处理量50立方 2、进水氨氮含量2800mg/L 3、出水氨氮要求:15mg/L 二、氨氮吹脱原理介绍 氨氮在废水中主要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状态存在,其平衡关系如下所示: NH3+H2O—NH4+ +OH- 这个关系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高时,平衡向左移动,游离氨的比例增大。常温时,当pH值为7左右时氨氮大多数以铵离子状态存在,而pH为11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占98%。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详见表。 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 当水的pH值升高,呈游离状态的氨易于逸出。若加以搅拌、曝气等物理作用更可促使氨从水中溢出。在实际工程中大多采用吹脱塔。吹脱塔的构造一般采用气液接触装置,在塔的内部填充材料,用以提高接触面积。调节pH

值后的水从塔的上部淋洒到填料上而形成水滴,顺着填料的间隙次第落下,与由风机从塔底向上或水平方向吹送的蒸汽逆流接触,完成传质过程,使氨由液相转为气相,随蒸汽排放,完成吹脱过程。 三、运行条件 进水pH值≥11 进水温度≥30℃ SS含量≤50mg/L 四、工艺流程说明 氨氮废水首先进入调节池将pH值调到11左右,然后泵入吹脱塔的液体分布器,同时蒸汽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氨氮吹脱塔塔体下方进气口,并且充满进气段空间,然后匀压上升到填料段。在填料的表面上,蒸汽将游离状态的氨吹出,由排气口排至吸收塔;出水流入中间池。 五、预期处理效果 废水经吹脱塔吹脱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0%,氨氮含量≤280mg/L.经二级吹脱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5%,氨氮含量≤14mg,达到排放标准。 六、占地面积 氨氮吹脱项目主要为设备,设备主体面积4*4(两台)平米,考虑附属设备占地及设备间距,总占地面积约50平米。

固废部分思考题答案(参考)

第一章 1、如何理解固体废物的二重性?固体废物的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的区别是什么? (1)固体废物是在错误时间放在错误地点的资源,具有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从时间方面讲,它仅仅相对于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矿物资源的日渐枯竭,昨天的废物势必又将成为明天的资源。从空间角度看,废物仅仅相对于某一过程或者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而并非在一切过程或一切方面都没有使用价值。某一过程的废物,往往是另一过程的原料。 (2)固体废物问题较之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的环境问题有其独特之处,简单概括之为“四最” ①最难得到处理:固体废物由于含有的成分相当复杂,其物理性状也千变万化,因此是“三废”中最难处置的一种。 ②最具综合性的环境问题:固体废物的污染,不是单一的环境污染,它同时伴随者土壤污染、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等问题。 ③最晚得到重视:固体废物的污染问题较之大气、水污染是最后引起人民重视的污染问题,也是较少得到人民重视的问题。 2、名词解释: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原生资源、再生资源、有害废物、“三化”原则、巴塞尔公

约。 固体废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固体废物处理:指将固体废物转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的过程 固体废物处置:指最终处置或安全处置,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 原生资源:指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未经人类加工转化的自然资源 再生资源:由废弃物质直接或间接利用而得到的物质资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 有害废物:是指在操作、储存、运输、处理和处置不当时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带来重大威胁的废物。 1)含有毒性物质:如Cd、Hg、As、Pb 2)含有传染性物质:如病毒、害虫 3)含有易燃物 4)含有腐蚀性强的物质: 5)含有易爆物: 6)放射性强的有毒有害工业固体废弃物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_文献综述

第28卷 总第121期科学 经济 社会 Vo.l 28,Su m No .121 2010年 第4期 SCI ENCE ECONOMY SOCI ETY No .4,2010 收稿日期:2010-06-28 基金项目:辽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L09CJ L033),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2009B0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文科基地项目 (DUT10RW 103),引进人才科研专题资助(852004)。 作者简介:袁鹏(1981 ),男,四川荣县人,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 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袁 鹏,程 施 (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论文综述了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文献。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关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还存在争论;在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方面,多数研究发现煤炭相对比重的下降有利于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基本上也是持肯定的观点。此外,还有少数文献研究了市场经济体制、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关键词:能源效率;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 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15(2010)04-0051-04 A Do m estic L iterat ure Revie w about I m pacti ng Factors of Energy Efficiency YUAN P eng ,C HENG Sh i (School of Econo m ics ,D alian U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D ali an 116024,China ) Abstrac t :Th is paper rev ie w s the do m esti c research papers about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n t he energy e ffi c iency .The papers m a i nly concen trate on the i m pacti ng facto rs o f energy effi c iency i nc l udi ng i ndustr i a l struct ure ,ene rgy consu m pti on struc t ure ,techno l og ica l progress and open i ng up .W ith regard to the i m pacti ng d irec tion and deg ree of i ndustr ial structure on the energy e fficiency ,t here is still a certa i n controversy ;fo r the i m pact o f energy cons umption structure ,the ma jority of stud i es found a decli ne i n the re l ative share of coal i s conduc i ve t o i m prov i ng energy e ffi c iency ;fo r the i m pact o f techno log i ca l pro g ress and openi ng up ,mo st stud i es also ho ld po siti ve v i ew .In add iti on ,a s ma ll nu m ber o f papers have researched the i m pact o fm arket econom y ,energy pr i ces ,o w nersh i p structure and o ther factors on energy effic i ency . K ey word s :Energy E ffi c iency ;Industr ial Structure ;Energy Consu m pti on Structure ;T echno log i ca l P rogress ;O pen i ng up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总量还将不断上升,对我国能源安全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能源效率还很低,单位GDP 能耗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效率的低下 反映了我国能源利用还存在大量浪费的现状,也启示我们提高能源效率对于节能减排,维护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整理近年来国内有关能源效率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影响能源效率的若干因素进行综述,期望于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也为改进能源效率指出一些努力方向。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文献对能源效率的度量使用了单一和综合两类指标。单一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强度或能源密度。前者反映的是单位能源消费所带来

信息检索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试述信息检索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 摘要:席卷而来的因特网正将整个世界的丰富信息资源带到每一个人的面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因特网上,几乎可以找到个人所需的任何信息。为了帮助每个人顺利检索和查找网络信息,网络信息检索应运而生。 关键词:网络信息检索 一、网络信息检索的现状 1990年以前,网络信息检索的现状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检索互联网上的信息,应该说,所有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都是从1990年的Alan Emtage等人发明的Archie开始的,虽然它当时只可以实现简单意义上的FTP文件检索。随着World Wide Web的出现和发展,基于网页的信息检索工具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基于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本身的检索工具元搜索引擎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Eric Selberg人等发明。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也取得了十足的发展,网络信息检索的效率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关于信息检索效率的内涵,莫斯在莫斯定律(1960)中指出:“当读者在使用某信息检索系统时,若取得信息时手续的麻烦和不便程度大于其得到该信息时,该检索系统就会趋向于无人使用。”信息检索效率,不仅是影响信息检索系统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人们评价信息检索质量的重要指标。信息检索效率是指全、准、快、便、省(检全率、检准率、检索方便性、检索成本与效益),最主要的是“全”和“准”。简而言之,信息检索效率,主要是指查找所需信息的全、准程度,即检全率和检准率。检全率是指检出相关信息记录数与系统中全部相关信息记录数之比,检准率是指检出相关信息记录数与检出全部记录数之比。

随着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来检索和获取各种信息;然而,由于因特网信息资源的数量庞大和分散性等特点,用户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却经常会感到相当困难,这主要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网络信息检索效率的因素 1、来自ICP(即是Imtemet Content Provider的简称),它是指网络信息提供者或称网站经营者。而它的影响则与检索人员素质因素息息相关。信息检索人员素质主要包括专业与外语水平、计算操作能力、学科知识结构、信息检索知识、工作经验及敬业精神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检索策略的制定。检索策略就是在分析课题内容实质的基础上,选择检索系统、检索档案、检索途径,确定检索词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直到给出检索顺序的最佳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科学措施。信息检索人员,肩负着把用户提问转化为检索式的任务,是影响信息检索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某些ICP为了某种目的或者为了增加其经营利润,所以在大量优质网站(如中国专利信息网、搜狐、新浪等)产生的同时,也出现部分劣质网站,具体表现在;网站内容陈旧,无特色;站点雷同,缺少创意;栏目设置混乱,无导航措施;网页缺乏规范;分类标准不统一等;虽然网站发展迅速,但具有价值的专业性或专题性网站却相当少。体现在数据库方面,高质量的专业性数据库,特别是免费的全文数据库更加有限,这些均对用户检索网络信息造成很大的影响。 标引是使文献获得检索标识,将众多无序文献转化为有序的文献集合,为读者检索提供有效的途径,因此标引结果的好坏影响数据库的质量,决定数据库的检索效率。目前有些网络数据库采用无标引检索系统,虽然降低了文献处理成本,加速文献处理速度,减轻了文献处理难度,增加了检索系统的易用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检索效率,如有些全文检索系统,查全率高,但查准率无法保证,使用户无法获得满意的检索结果。另外各网站之间缺乏规范性管理,目前还没有采用一种规范的检索语言作为统一标准,这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分

固废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 固体废物:在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生活日常和其它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第二节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 (一)减量化(二)资源化(三)无害化 第三节固体废物资源化方法与途径 固体废物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种过程。 思考题 1、解释: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处置,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2、略述固体废物的污染特点与危害,管理原则以及管理程序、内容和方法。 3、略述固体废物资源化方法和污染控制途径。 4、简述固废产量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收集 收集方法:1、定期收集2、随时收集3、混合收集4、分类收集 固体废物的标记 几种主要特性的标记为:易燃性(I);腐蚀性(C);反应性(R); 急性毒性(H);毒性(T);EP毒性(E)。 第三节城市垃圾的收集与运输 收集系统所耗费的时间一般包括: (1) 拾取时间(集装时间) (2) 运输时间(清运时间) (3)在处置场所花费的时间(卸车时间) (4)非生产性时间 城市垃圾的转运及中转站设置 垃圾中转站成套设备由垃圾压缩机、垃圾储料槽、垃圾转运车、电气控制系统、除尘除臭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等构成 转运站的设备与建筑物:装料斗、压实器与推料机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复习思考题 1、固体废物的收集原则是什么?其收集方法有哪几种? 2、试述我国城市垃圾的收集方法。 3、如何选择固体废物包装容器? 4、固体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5、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你所在城市的生活垃圾收集采用哪种方式?试简单论述? 6、生活垃圾的收集系统包括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7、城市垃圾转运站的设置条件是什么? 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技术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压实 复习思考题

影响板框式压滤机工作效率因素

影响板框式压滤机工作效率因素 压滤机的应用也是十分的广泛,同时板框式压滤机在压滤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市场中也逐步占据了稳定的地位。物料稠度对板框式压滤机设备在工业中使用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板框式压滤机分离处理的物料种类很多,物料特性的不同对板框压滤机操作带来的影响也不同。并且在板框式压滤机生产中,物料的稠度对压滤机的生产效率有重要的影响,过滤物的稠密度是指被过滤物液体中,含有固体颗粒的量,固体的体积占到所有液体体积的百分比,这样的数值是过滤物的固体含量,可以成为过滤物的稠密度,是影响板框式压滤机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影响板框压滤机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 1、员工缺乏工作经验,对机器设备的基本情况及作业规范不了解,不能正确操作设备。 2、不能按照规程完成设备日常的检修维护,过滤网破损不能及时处理,煤泥就会封堵滤板造成人料压力不足,反复入料,延长时间,磨损机器,降低效率。 3、水处理系统需要改进,以满足设备入料料度,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在对板框压滤机工作的效率不高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如下: 1、编制出压滤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资料、压滤机的操作手册、压滤机设备的工艺流程,根据以上资料对在岗工人进行岗位培训,细化压滤机设备的操作规范,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考评。 2、是制定压滤机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使设备始终处于好的工作状态。 3、在压滤机工作时,对煤料要进行粗细筛选。 板框式压滤机有多种不同的型号,每种型号都有着自己的特长之处,在选购板框式压滤机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板框式压滤机在选型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1、框架的材质。 2、滤布振荡装置,以使滤饼易于脱落。

粉体工程复习题集答案

1平均粒径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答:①算术平均粒径②几何平均粒径③调和平均粒径④平均面积径 ⑤平均体积径⑥长度平均径⑦面积平均径⑧体积平均径 2.粉体的粒度分布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其测量基准和测量范围是什么? a筛分法,以重量为基准,粒度小于100mm而大于0.038mm; b显微镜法(包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粒度分布是按颗粒数计算的,光学显微镜通常适用测定大于1um的颗粒,电子显微镜测定的粒度可小至0.001um; c沉降法,在适当介质中使颗粒沉降,以沉降速度测定颗粒粒径,0.5—100um; d库尔特计数器,脉冲大小与颗粒体积成正比,以脉冲大小为基准,0.5—200um 激光粒度分析仪,用固体粒子代替小圆屏,假设颗粒呈球形,粒子数很少,不产生多次衍射,以光强大小为基准,2—176um; e透过法,根据流体通过粉体层时的透过性测定粉体比表面积,0.01—100um;吸附法,依据单分子层的吸附量,计算出试样的比表面积,0.003—3um。 3.试用斯托克斯定律说明用沉降法测定颗粒粒径的原理 在密度为ρ1,直径为D的球形颗粒,靠重力在密度为ρ2,粘度为η的流体中沉降时,其沉降速度为 实际上它是与试样颗粒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体直径, 注意:斯托克斯理论要求颗粒沉降时的雷诺系数Re小于或等于0.2。 4. 形状系数和形状指数的意义是什么? a 形状系数:形状系数是用来衡量实际颗粒与球形(立方体等)颗粒形状的差异程度,比较的基准是具有与表征颗粒群粒径相同的球的体积,表面积,比表面积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表示颗粒形状与球形颗粒不一致的程度。当研究对象为颗粒群,求其形状系数时,其表面积、体积和粒径均需用平均值. b形状指数:是由颗粒外形尺寸的各种无因次组合表征颗粒形状,种类很多,有均整度、体积充满长、面积充满度、球形度、圆形度、圆角度、表面指数。 5. 用等大球体的规则充填和不规则充填,及不等大球的充填试验研究结果,说明如何才能获得最紧密充填?P35 答:1)粉体的最紧密填充:对于混凝土骨料和耐火材料原料而言,获得最紧密填充的粒度级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与连续粒度体系相比,不连续粒度体系更易形成紧密填充,以提高强度。根据对实际粉体的研究,粗颗粒在65%时填充最紧密。在耐火材料的实际生产中,根据实践总结出三级配料的方法即所谓“两头大,中间小”的确定配料的原则。 2)加压压密填充:施加压力:可以减少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粘附力等的作用,使粉体的密度增大。加压压密过程中,附加压力较小时,通过粉体层内颗粒的相对位置移动的填充比较密实,但进一步加大压力,会出现颗粒变形,破碎等情况

氨氮开题报告

学号:XXXXXX XXXXX大学 本科生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学院名称: 专业: 姓名: 导师姓名: 开题日期:年月日 开题报告页 文献综述页 文献翻译页 翻译原文页

开题报告的内容 一.课题来源、项目名称 课题来源:自选 项目名称:电化学氧化法去除水中氨氮的研究 二.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与要求 1.氨氮的来源、存在形式、危害及限值 1.1氨氮的来源 氨氮,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中平均含氮量每人每年约2.5-4.5 kg。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氨氮的重要来源。另外,氨氮还来自石油化工、冶金、油漆颜料、煤气、炼焦、鞣革、化肥等工业废水。 1.2氨氮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氮氮(NH3-N)以游离氨(NH3)或铵盐(NH4+)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当pH值高时,游离氮比例高,反之则铵盐的比例高[1]。 1.3氨氮的危害 原水中氨氮的浓度较高时,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现象,引起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中的氨氮还能被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研究发现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两种危害,即诱发正铁血红朊症(尤其是婴儿)和产生致癌的亚硝胺。 1.4国内外对饮用水中氨氮含量的限值 目前,各个国家对于饮用水中氨氮浓度的限值有不同的规定。代表世界上先进的饮用水标准的美国(2001年)、欧盟(98/83/E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中,美国并未对其进行规定,欧共体水质标准中,氨氮的指导值为0.05mg/L,最大允许值是0.5 mg/L,WHO限值1.5 mg/L。我国于2006年12月29日颁布,2007年1月开始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增加了氨氮为非常规指标,限值为0.5 mg/L。

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交通运输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对能源有极大的依赖性,只有在能源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对国民经济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才能充分拉动社会经济中各行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大量能源的持续消耗,我国的能源储备和世界能源供应都在不断减少,能源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正使得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面临巨大挑战。提高运输业能源使用效率,调整运输业产业结构,是我们解决矛盾,保证运输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关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吴巧生(2006)认为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只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能源消耗强度仍可以大幅下降。刘畅(2009)认为在影响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因素中,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科研水平的作用是显著的,而能源价格对消耗强度的作用是逆向且不对称的。但是,针对交通运输行业进行能源消耗强度分析的研究却很少。 本文针对交通运输行业,运用拉氏因素分解模型讨论效率和结构两个内部因素对运输业能耗强度的影响,然后将有理论影响的外部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代入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它们的影响是否显著。 二、因素分解模型及结果 1.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通过拉氏因素分解的计算,可以将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两个部分。在现实中,交通运输业的基础属性是提供运输服务,实物产出的能源消耗更具有现实比较意义。所以模型使用单位换算周转量的能耗评价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我们用C表示能耗总量,用Ci(i=1,2,…,4)表示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的能源消耗量,Ti表示各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