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毛概复习题

2018毛概复习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P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P29)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3、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历史地位?(P22)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4、如何正确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P34)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是什么?(P41)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6、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有什么内容?(P44)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哪些主要问题?(P76)

“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上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8、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经验和教训?(P86)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没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P96)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二,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10、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P101)

在社会主义初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是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P113)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突出和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13、简述中国梦的主要内容。(P12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14、中国梦实现的主要途径是什么?(P124)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的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15、如何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130)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如何正确理解政治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P133)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同时全面深化

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非常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越发重要。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35)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把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18、现阶段,我国的对外开放有哪些特点?(P139)

中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始终不渝的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

第一,立足国情及及稳妥推进对外开放。

第二,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第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四,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19、如何正确理解市场经济?(P146)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当然,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职能是不同的。

20、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P148)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

2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51)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所有制性质,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占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为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的主体分配原则。

22、现阶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的是什么战略?(P1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着提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作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P156)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当家作主。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体是什么?(P15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5、如何正确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P15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是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在这一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实践证明,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

26、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哪些主要任务?(P16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

用。第三,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什么?(P164)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8、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P17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指出:将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9、试述现阶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P172)

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治理地位日益重要。解决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社会治理规律,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基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

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改革心房工作制度,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0、简述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容。(P174)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报恩之心,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决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首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修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31、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P191)

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湾上台后,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并在2002年8月悍然抛出“一边一国”论。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当时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32、2013年,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意见?(P192)

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33、如何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P198)

第一,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34、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09)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P239)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当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坚持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只有为人民服务,当才有存在的意义;只有依靠人民群众,党才会有力量。

36、简述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P242)

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最后,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