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论艺术美

简论艺术美

简论艺术美
简论艺术美

简论艺术美

作者:欧阳斌指导老师: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简要论述人们观看了艺术品之后产牛的无数客观实际效果,如获得畅神悦志的精神愉快、精神上获得放松和快怡、道德上进行自我完善用笑冲淡郁闷保持情绪稳定、忍不住地笑起来、情不白禁地哭起来、身不由己地愤怒起来;又如人们鉴赏了艺术品之后感觉到像饮醇洒、对名花、沐春风一样,不知小觉地受到陶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分辨生活中是非美丑的能力、知道了人应该追求怎样的理想境界;再如艺术通过美感活动及审荚方式提高了人的素质和修养、转移了人的心理气质和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使人的身心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把人们培养成了具有独特风趣、崇高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人等等,说明艺术美在牛活中的教育作用是极为积极和重要的,提示全社会切记教育人、培养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充分利用艺术的功能足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吁请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蜓炎的艺术品,号召人们去欣赏荚、懂美、爱美、追求荚、为关而倾倒、为美而兴奋,表达作者把人培养成身心健康、既有物质牛活又有精神牛活、既有珲智义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的完美的人的强烈愿望。

关键词:艺术美意象意蕴陶冶境界精神面貌旷达

人生天地问大致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种不同形态的火。其中的艺术美是人类不断自我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美,它比现实的荚更细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对人更有感染力。奉文就为什么艺术关能征全面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上起积极重要的作用和艺术在教育人的过程中足怎样起作用的问题做简要的论述。

一、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感,提高人的素质。

我们人从小到大到老,足之所至,耳目之所接,处处有艺术。我们生活在艺术的空气中,成长往现实美的氛围单。艺术家根掘自己的审美理想将现实生活中无数零星分散的现实美在集中反映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艺术美,使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现实美得以永恒地保存,使美丑混杂的事物中的荚得以净化和提炼,还通过对丑的揭露来衬托美。因此,艺术美比生活中的现实关更细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对人有更大的感染力。首先,艺术美给人以最充分最完满的美的享受。人们通过对艺术品提供的意象世界的欣赏、玩味,那些丰富多彩的美的形态

激发起内心的情感波澜,从中体验到那种人生情趣和意蕴,领悟到宇宙、历史的无限和永恒,从而获得畅神悦志的精神愉快——审美快感;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或出差旅行、在飞机或火车上读一些通俗艺术品和听听流行音乐、唱卡拉OK,既能消磨时间,又能起到娱乐和消遣的作用,使精神上获得放松和快怡;人们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能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从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人们通过艺术品意象体系湿现的典范进行打破陈规陋习、张扬个性的宣传,接受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然后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人们通过对艺术晶的欣赏、娱乐,得到一种心理补偿和平衡,例如:对现实生活感到平淡或感到厌倦的人,读了科幻小说、浪漫小说后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幻想世界,能使他们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平衡。又如心境有压抑感的人,观赏喜剧后,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用笑冲淡郁闷,保持情绪的稳定。其次,艺术美充分表现了人对现实的审美态度。在审美活动中,由于不同的人对对象所持有的主观念度不同,就产生不同的美感。人对客观对象有认知态度、实用态度、审美态度等,人了解现实,通过现象看本质,并且获得对对象的一般的概念,这就是一种认知的态度。认知态度是客观的,不受成见和情感的影响。生物学家研究花朵的生殖功能,就是一种认知态度。人在与世界的关系中,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上观察世间万物,从对象对人的物质效用角度去评价对象,这就是一种实用态度。审美态度则是人超越了对对象物质本身的追根究底,超越了直接的物质利益关系,于是从对象上领略到一种精神的愉快。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送给林黛玉一块旧手帕,林黛玉如果以实用态度去评判,那便只是一块不值钱的旧手帕,但是如果以审美态度去评判,从中悟出贾宝玉的深情,那就会变成无上珍贵的天下至美之物了。为了让人与对象之间超越一般的认知关系和实用关系,而形成审美关系,人在审美时与对象保持一种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心理距离。这便是一种审美态度理论。例如在海上行船,遇到大雾便很危险,但如果与这种危险保持一定的距离,从旁观赏,那么这时大雾就变得很美的了。因此,审美态度是人获得美感的基本条件。再次,艺术美最能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品格。它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人们,让人们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去感受、体会,从而甘心情愿地接受教育,它以感性方式来陶冶人的情感,当人们乐在其中的时候转移了自己的心理气质,改变了自己的精神面貌,而且当人们处于快乐状态的时候,身心

是自由的,能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因而作为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自由而又充分地表现出来。另外,艺术美能从内心情感角度去打动人。例如人们看小说、看电影、看戏,看到滑稽的场面时常常忍不住笑起来,看到悲伤的场面时便情不禁地哭了起来,看到悲壮场面时非常愤怒,恨不得跟剧中主人公一起投入战斗把敌人消灭掉。可见,这种情感教育是不可抗拒的,不由得自己的,确实具有陶冶情感、培养人品、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

二、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艺术打开了我们生活的天地,我们的感情、人品和希望都在艺术中得到陶治形成,因此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人们在鉴赏艺术品过程中接受教育。

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积极的反映,它不但反映了生活本身的面貌和特征,而且反映出艺术家本人对生活的感情体会和他所品出来的生活的意味。因此,文学艺术当中所反映的生活有更为丰富和更为引人的意义及味道,是一种有意味的生活。就像现实中的粮食和水经过人工的酿造变成了酒一样。就是这种有意味的生活蕴含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凝聚了艺术家的美学要求和人生体验,使人们看后如饮醇酒、如对名花、如沐春风,不知不觉地受剑了陶冶,转移了人们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从而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教育。这是第一、第二,文学艺术不仅反映出生活的意味,而且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活中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人们要明辨生活中的美丑是非、善悲曲直可真不容易,我们多少人生活在生活中,可就是看不到生活的真实。而文学艺术正好尖锐地揭示了这种多少人看不到的真实。例如《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非常精通人情世故,非常善解人意,而林黛乐则任性、尖刻以至于小心眼儿,因而不少人看到真实的一面而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林黛玉,而生活的真实是林黛玉的所作所为都是出自真情,薛宝钗的行为则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故意做出来的假意。这样,在生活中被颠倒了的美丑,在文学艺术中重新被颠倒过来。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就在于它能使人们从生活中的“当局者迷”中清醒过来,变成“旁观者清”。也就是说,文学艺术的教育功能就是使人们超越实际生活,理解和欣赏更为真实的生活,提高人们分辨生活中的是非美丑能力。第三,文学艺术是人们感情的宣泄和流露,是一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在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肯告诉别人的爱憎和愿望,正是这种无可奈何而又无处宣泄的感情,能在文学艺

术中找到了寄托,由于艺术家有深厚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写出来的作品牵动千万人的心,打动亿万人的感情,满足了人们对于丑的厌恶和对于美的向往的最真挚的感情需要。那些来自生活的深处、反映生活的真实、表现时代的共同心声的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浩浩荡荡地形成了一支时代的主旋律,成为整个时代和整个社会的共鸣。生活的苦乐、人心的向背,就是艺术品能够产生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教育作用的根本原因。第四,文学艺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忠实描写,来表达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向往。这个追求和向往,不直接表现在议论上,而是表现在艺术家对于人物的感情态度和价值判断上。人们在读作品或看戏的时候,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已和主人公联系起来,把主人公当成正义和理想的化身,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和价值判断得到合理合情的提升。因此,艺术的教育作用就在于它根据一定的感情态度和审美价值判断,把生活中的美丑显示给世人,让人们衡量自己、衡量他人,然后知道人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艺术从生理和物质入手对人们进行心理和精神教育。

艺术通过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转移人的心理气质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把人们培养成有独特的风趣、具有崇高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人。第一,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人通过感觉器官来与外界建立审美关系,因此外物必须首先适心人的感觉器官,然后能能够美,一般情况下虽然感觉器官的刺激可以给人带来兴奋和快感,但这样的兴奋和快感不一定等于美,比如大声喊叫可以给人带来兴奋和快感,但这不是美。艺术要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不能光停留在生理的兴奋和快感上,而是要将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这才等于美。就以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欲望“食”和“色”来说吧,在美感的熏陶中升华成了人类理想的“美食”和“爱情”,成为了一种美好的理想,生活追求的象征,性的要求升华为一种人们宝贵的感情。不仅如此,人们还从欣赏实际的事物发展到由声音、颜色、形状等所构成的“外观”世界,这个“外观”世界虽然反映了客观世界和客观生活,但并没有任何客观世界和客观生活的实际内容,它们满足不了人们生理上的任何需要,只是供人们观赏和品味,让人们心理上得到快乐,在心理上构造恬适而又愉悦的境界。正是这种恬适而愉悦的境界,转移了人们的心理气质和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使人们不知不觉之间提高了做人的水平和修养:第二,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美

感活动的对象,都是个别的形象。个别的形象,就其优点来说是形态生动,容易打动人的感情。但就其缺点来说,则是受到个别性的局限,既超脱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超脱不了环境的限制。例如黄山的迎客松,在黄山的特定环境里,有其特定的美学意义,但离开了黄山,它就是一棵松树,没有多大的意义。单纯的个别的事物,是引不起人们多大兴趣的。艺术美感活动的特点,在于通过个别的形象,从大量的偶然中得到必然,从个别的细节上升到普遍旨趣。也就是说,美感活动的对象虽然仍然只是个别的具体的现象,但这一个别的形象却已经上升到人人都能欣赏的普遍性的高度,具备了普遍性全局性的本质意蕴。这就是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艺术就像是无形的阶梯,常把人们引向更高的境界。因此,人们读艺术品时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经艺术家的笔锋,立刻点石成会。艺术就是这样以其生动而具体的个别形象教育人们要超越现实生活,追求更为理想的带有普遍性哲理的生活。在美感活动中,个别性虽然上升到了普遍性,但它又不离开个别性,它是在个别性的当中体会到和观照到普遍性。因此,引起了对于普遍性的沉思。在对个别形象进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观照和沉思的时候,人们的心灵升华了,它使平凡的事物变成了不平凡、不普通,变得意味深长了。并且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灵上,不知小觉之间转移了人们的心理气质和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再说,艺术所描写的都是具体的个别的生活形象,但愿由于艺术家心灵的渗透,把它们提升到普遍性的高度,从而引起哲理的观照和沉思。如盂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个别母子它所表现的是天下的父母心和游子意。自观个别,从个别飞跃到普遍性的真理,人的精神境界也提高了一步。第三,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人生在世,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要生存,就得有衣食住行,要发展,就得争取功名富贵。这农食住行和功名富贵给人带来实际利益的基本的功利性的保证以后,人才能有非功利性的美感。人有了基本的生存保证后,他们的兴趣和乐趣就可以从占有享受中解脱出来,转移到无所谓的旷达和赏玩中,怡然自乐也可以,与他人同乐也可以。这时,物我的界限、人我的界限,全部涣然冰释,平时的名缰利锁,勾心斗角,全部转化为旷达的心境和赏玩的态度。人们陶冶于这样的美感的境界中,自然会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总而言之:通过艺术教育人、培养人,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愿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品,不断鼓舞人们

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人们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而且教育人们通过对美的热爱,培养高尚的情操,使人们不仅懂美、爱美,还要感情专注,为美而倾倒,为美而兴奋,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更愿艺术美把人都培养成为身心健康,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又善于生活和娱乐的完美的人。

参考文献: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的《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 0月版

美学论文《论艺术美》

论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是美的高级形态,它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美、丑、不美不丑、亦美亦丑特性在艺术形象中的结合,是艺术家创意的物化形态。它的本质和社会美、自然美一样,也是人的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内在精神的感性显现。 对艺术定义的理解,可以体现在对艺术品的把握上。艺术品可以通过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来定位,而一些艺术定义的成果可以帮助区别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真正的艺术品,首先必得当得人们在“艺术品”的本义上直接的指称。进而言之,对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首先必须分清本义上的“艺术品”和其他意义上的“艺术品”;其次必须在本义上比较不同物品,把握被人称为“艺术品”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 “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制品”: (一)艺术品应是人工制品 艺术品从根本上是人的实践性产品,艺术品是一种人生现象、社会现象。艺术品必须经过人的行为才得以成立、得以认定,这一特性,证明了艺术家和艺术家实践的必然性,艺术必须包含人与实践,艺术品的意义与人的实践有关。 (二)艺术品应是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在艺术的诸多定义中,无论是“游戏说”,还是“表现说”、“符号说”等,无不认识到艺术品在一定的形式上承载的意义是对应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需要的。此处,精神性不是指艺术品纯粹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意识里而不需要任何物质的东西,而是指艺术品的各种质素必须是精神性的或是可以转化为精神性的,它们不是赤裸裸的、有限性的肉体欲望和功利性。 (三)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人的精神至少可以区分为感性和知性。一是具体的,一是抽象的;一是遵从感性运作规律的,一是遵从以形式逻辑为主的知性思维规律的;一是获得以意象为主要内容的结果的,一是获得抽象的规律等成果的。值得注意的是,“感性”是精神性的,它不同于有限的、功利的欲望。 在探讨了艺术品的定位之后,还需要分析作为艺术存在流程第二个环节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艺术作品一方面是艺术创作活动的终点、成果与超越,另一方面又是艺术鉴赏活动的起点与基础,因此,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艺术作品处于中介和桥梁的位置。 首先分析艺术作品的一般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艺术作品的风格和形态问题。,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审美活动的产物,必然要以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意象,来表达艺术家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所体验和把握到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既不能像形式主义者那样切断艺术作品与现实人生的联系,也不能像传统的社会学研究那样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等同于一种认识活动,而应该从本体论的角度把作品与艺术家的人生实践联系起来。这样,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就不至于和现实生活混同起来,因为它不是对于现实生活

艺术美和形式美

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一、课程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中的第六课: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它是在学生前几课初步了解了美术鉴赏相关的基础知识之上,开始学习的专业美术鉴赏基础知识。从本课开始学生进入到美术专业领域欣赏评鉴活动。本课涵盖两个概念: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间的关系,其中涉及美的不同形态,本课应让学生掌握在形式美构成的元素、手段、规则的基础上理解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异同,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教材容量大且难度深,加之对高中学生是否有相关知识支撑不了解,授课难度非常之大。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涉及整个艺术领域,提到了一个很专业的高度。而对高中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储备情况和基本素养也一概不了解,本课教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是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设计理念: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以校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中注重美术本体知识的渗化理解,运用媒体手段扩大知识的外延与内涵,使学生深入理解全课要点达到掌握新知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美的多种形态,了解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美术鉴赏活动。 2、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欣赏评述、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开阔学生视野,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科体系,完善、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审美品位。 五、教学评价: ①能否积极探究,大胆正确描述范例所展示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人文内涵。 ②能否运用艺术美和形式美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美术作品赏鉴问题。

管理者如何提升语言表达艺术(一)

第一章权威对话概述(上) 人们通常认为,在某种领域或每个行业都存在着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这样的人就被称为权威。这里说的影响力是指持续的影响力。一个人若逞一时之气或凭一时之勇,用不了一两年就可能被大浪淘沙而销声匿迹,这样的人就不能称之为权威,只不过是一时的英雄而已。因此,权威完整的概念应该是持久的影响力。 之所以要学习权威对话,是因为权威对话能改善组织,改善人际关系和改善健康。 (一)实现自我主张并准确表达明晰的观点 首先,与人交流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本领。沟通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一个人再有才华,如果他不开口说话,是不会有人知道他的才华的。有人会说,佛陀是不说话的,他坐在高高的佛座上,不是仍被所有人顶礼膜拜吗?但是在他成佛之前,他已经教育了弟子三千。要把三千弟子培育成才,他不说话能行吗?孔子也是如此,他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学者和导师,全世界建造了100~300所孔子学院,孔子逝世之前,也是每天都要对着徒弟说话的。可见即使是神,在成为神之前也是通过说话讲明道理而影响了很多的人。可见,影响永远跟表达有关。 其次,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张而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观点的时候,就等于没有自己的声音。这样的人只能成为一个庸才。正确的做法是,要发出独特的声音,要有独特的管理主张、独特的生活主张、独特的价值主张。 【案例】 中国的每一位领袖都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和独特的表述方式。 毛泽东是一位思想家和善于表达的大师,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说中国是躁动于母腹中的一个婴儿,是遥远海岸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是远处的航标;而当革命真正获得成功以后,他一改这种运用抒情的语言来激励部下的做法,变成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用的是全世界都能听懂的声音。 邓小平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

论艺术的门类

论艺术的门类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艺术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类的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 艺术总的来说分为四大类: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 而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它是通过一种在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动态的视觉艺术,同时造型艺术(摄影除外)还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造型艺术又分为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和书法艺术。 绘画史造型艺术的主要艺术形式,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东方绘画的组要代表就是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国画的特点组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工具材料是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2、构图方法上面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例如,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是典型的代表。3、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4、中国话的特色来源于中华名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中国绘画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魏晋六朝时期出现了“六朝三杰”,唐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达到高峰时代 西方绘画艺术也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而油画艺术成了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它重再现,重理性并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者厚纸板上画成,七特点是色彩丰富鲜艳,能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的对象显得生动逼真。同时油画颜料又具有较强的覆盖力,易于修改,为画家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有力条件。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塞尚的《苹果与橘子》、高更的《塔希提的妇女》、梵高的《向日葵》等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 雕塑艺术则是立体的(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的物质材料制作出来的具有实体形态的艺术品,此外由于雕塑的立体性使雕塑作品更丰富有生动逼真的艺术魅力,正是因为雕塑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基本特征,因而雕塑特别强调服从形式美的规律。菲狄亚斯的《命运三女神》、米隆的《掷铁饼者》都是举世瞩目的佳作。 而摄影艺术是一门现代的造型艺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书法艺术史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来达到美学的境界。形式上它是一门可以最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名族灵魂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最早也是一门实用艺术。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和王羲之《兰亭集序》都是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 所谓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达人的情感,简介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演性和表演性艺术。表情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门类。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判断 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 知识点一、艺术美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 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 (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

公众演讲与语言表达艺术自测

公众演讲与语言表达艺术自测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9 题,每题4 分) 1 . ()是沟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在公开的场合面对公众发表言论的一种演讲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当众讲话? A.汇报 ? B.公众演讲 ? C.陈述 ? D.讨论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公众演讲更追求实现() ? A.目标 ? B.行为 ? C.形象 ? D.传达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更容易造成沟通双方心中的误会和误解 ? A.环境与场合 ? B.渠道与媒介 ? C.方式与技能 ? D.心态和情绪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有效的沟通力求达成() ? A.单向沟通 ? B.信息传达 ? C.双向沟通 ? D.信息反馈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简要描述了沟通的流程和步骤 ? A.维尔斯·斯宾克斯模型 ? B.梅拉比安原理 ? C.乔哈里之窗 ? D.需求层次理论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 . 造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A.忽略观众 ? B.过度准备 ? C.时间有限 ? D.有需求、没把握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是我们做好公众演讲和克服紧张的有效途径? A.微笑 ? B.眼神 ? C.自信 ? D.目光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 ()就是表达的目的 ? A.听众的需要 ? B.听众的反应 ? C.听众的评判 ? D.听众的想法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 ()就是最大的尊重和激励 ? A.亲和微笑 ? B.主动协商 ? C.目光对视 ? D.说服对方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多选题(共9 题,每题4 分) 1 . 沟通力取决于() ? A.学习力 ? B.理解力 ? C.表达力 ? D.行动力

论艺术真实与美

论艺术真实与美的关系 摘要:追求理想与审美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区别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被广泛运用,借以更深切地塑造和表达美。因此,艺术真实的表现手法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它的确为我们带来了审美的愉悦感受,它是为审美而生的。 关键字:艺术真实审美历史真实艺术想象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想象和虚构之所以必须,是因为其补偿了现实生活难以实现和满足的欲望和理想。这种欲望和理想即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人类的艺术活动,如古代神话的创作则表现了人们心中美与理想的统一。但创作不是重演和还原,于是尊崇于艺术既要满足创造美的要求,又不能有悖于人们的现实经验的要求,对文艺创作的艺术真实衡量手段应运而生。 艺术真实是相对于生活真实或历史真实而言的。历史真实是一种已然的真实,是一种力求客观的真实,艺术真实则是一种可能状态的真实,是以有限的艺术时空创生无限可能性的天地人生境界的真实,它带有主观规定性的真实,从而更接近人本身的经验性真实,这样的特点更方便于文艺创作对理想和追求的表达。 一、艺术真实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古希腊神话和其中的英雄故事,甚至是天神的形象塑造都已各种文艺形式表现了出来,并且被人们接受和喜欢。天神的雕塑:强壮有力又富含文艺风采的阿波罗、活泼可爱的丘比特、断臂的维拉斯等等;还有古文化中的歌舞、头饰和耳环,这些无一不表示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劳动、游戏、宗教、武术等,同样也需要艺术,需要追求美。

生活中的人们总是丢弃自己一闪而过的思想或意念,但在读天才们所创作的作品时却总能在作品中发现自己曾经丢弃的思想,这便是艺术作品的不可取代性,“我们在一件艺术作品中认识到的东西,根本不是艺术语言所要表现的。”①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便是人们心中长久的理想,或是一闪而过的灵感的美妙,而这种美妙恰好符合人们的先验经验,使人们产生了共鸣,这便是文艺创作的价值所在。因此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对于人们追求美的活动是必要的,就如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天神的形象塑造必须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有经验对其的可能状态的证实,才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喜爱。 同时,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或历史真实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并不是对立,而只是重构。伽达默尔说:“美的本质恰恰并不在于仅仅是与现实性相对和对立,而在于美可以不期而至,美是一种保证。真的东西也仍然不是远不可及的,而是我们碰得到的。”②因此,艺术创作者的才华便在此得以体现,他们将生活真实积累、升华,最终得出一个普遍的典型,一个艺术的真实,借以表现人们的心里期待和对美的追求。 二、艺术真实在于给人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因此,美的存在是需要人们感知的,是“因感知而存在”的。于是艺术真实创造了美,人们的审美体验使美存在,这是生活真实或是历史真实无法达到的效果。 而审美体验的快感的产生原因是艺术作品的原型及其所蕴含的经验使欣赏者或阅读者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原型是人类共同心理情感和基本的普遍的人性的呈现,许多事实和现象证明了人类这种相通性和共同性。而文艺原型是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心理情感的积淀,是一种心理体验的模式,也是一种关于美的模式。于是原型便是作家创造的美的载体,原型并不是真切的真实,而是一种概念,一种模式。 中国古代文论也强调,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应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因为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可能产生文学艺术,艺术的创造实质上是用生活材料来表达艺术家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文学艺术是因为有了主体精神的灌注才拥有了生命的 ①雅斯贝尔斯著,鲁路译:《尼采其人其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71页。 ②笛卡尔著,王太庆译:《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372页。

从比喻看《围城》语言艺术的精美

从比喻看《围城》语言艺术的精美 《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自面世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围城》也是一副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作者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添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围城》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钱钟书在《围城》一书中,运用高超的讽刺幽默手法,大量的奇妙比喻,以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小说中妙语连珠,新意迭出,明明在写某一事物,却往往旁逸斜出,多方引喻,使事物喻见鲜明,显得格外跳脱。几乎每写一人一事,瞬息之间与此相类的万种思想,中外典故,理论学识,生活印象,都一齐奔汇而来,充满着文学的、哲学的、历史的意味。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其中的诡异新鲜,丰富多彩,妙语连珠的新鲜比喻的创作和运用。《围城》一书中所用比喻之处,有数百之多。且堪称妙喻的也可以说是多不胜数,美不胜收。作者常常涉笔成趣,让那些机智的巧喻脱口而出。正像钱钟书先生自己所讲的“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围城》的语言特色中最为成功的又当推此比喻艺术。其比喻妙趣横生,连篇实至,耐人寻味。 《围城》中机智幽默,妙语横生的比喻就常常让读者会心的一笑。小说写船到香港,方鸿渐和鲍小姐上岸吃西餐,一段生动的比喻让人忍俊不禁:“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酒无一不酸。” 钱钟书还善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夸饰以不可能为可能,比喻以不同类为同类。出奇制胜,精巧独特。他形容外国买办“说话里嵌的英文字”,“不比嘴里嵌的金牙”,比作“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的好,此外全无用处。”以“肉屑”相喻,不仅新鲜,而且含讽,趣味顿生。又如把精心打扮出了汗的脸比作“半融化的奶油喜字蛋糕”;老头子恋爱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没救的”,“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这些比喻妙喻连珠,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将具体的本体和抽象的喻体,庄严的本体和戏谑的喻体,美妙

论艺术的魅力

论艺术的魅力 作者:张鹏高娅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6期 摘要:艺术是一门很博大的人类智慧,因此在这里只是结合个人学习过程中对艺术美的感触浅谈一下体悟。众所周知艺术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艺术,艺术有什么作用,我认为这些概念,是我们谈论艺术魅力的前提,而它的构成形式与表现内容是富于它魅力的具体形态。通过学习体会我们会了解到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生活圈是一个相当大的范畴,这就赋予了它在人文艺术领域各方面的相互联系性从而进一步升华了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艺术魅力;艺术知识;气韵 艺术,是借助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识结构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和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导论随堂笔记)它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有时人类能懂得、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在书法中带有动感、节奏的线条往往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享受,一个字幅、一个微妙的笔画,在虚实节奏的韵律下常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在一个字幅中,不同字的大小的变化,紧与松的变化,势的去向的变化,一笔竖下去或上去的走势留给下面或上面的势的空间,再加上单个字与整幅字的平衡势均,下笔干枯圆润的变化等等这些元素;当作者把这些元素集合到一起的加以它内容的表现,把握到关系十分微妙也就是说多一点不能多少一点少不得的火候时,往往会让观众在心底产生一丝莫名的冲动,这种冲动就像一块平静的湖面突然来了一丝微风、扫起了丝丝涟漪。例如初唐的阎立本、吴道子,阎立本虽是在人物画中取得相当成就的人,但是他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这就对于美的构成再次增加了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对艺术的魅力再次做出了一个提升,在这方面打动读者;而吴道子的白描,我们知道他的白描被称为“炖菜描” 这个词显然已经赋予了他的作品对我们产生的感受,这也是他的风格之所在、魅力之所在;同时它还可以起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摄影、影视以及设计中,一个振奋人的视觉效果常常能引起我们感叹和思考,它相同于小说然而又是区别于文学作品,虽然它们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表达,但摄影、视觉传达、以及影视中的每幅画面集结了所有要表达的内容,无有情节内容上有意的顺序安排,(只指内容结构安排不指形式主次安排)但往往比起文学作品来更能给观众传达出极为丰富的内容,这些瞬间的释放除了形式上、构成上的主次安排在内容上的构成形式文字内容少的多、也抽象地多,不但没使观众难以理解而且相反它在将信息传输出去的同时又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例如陈放的《胜利》,这是在法国肖蒙克广告节上获得的惟一最高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这张招贴是一支黑白的手竖起中指跟食指摆出的一个表示胜利的V型手势,但是其它三根手指都折掉了;在作品《胜利》面前。给人的第一感触就是强

艺术美的认识

浅谈我对艺术美学的理解与认识 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或结构,或说,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形式和结构。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戏剧、建筑,甚至音乐、舞蹈,都是以一种相对整一的、富有内涵的形式和结构呈示出来的,除了建筑和工艺这些特殊的形式之外,艺术主要诉诸人们的精神。艺术创作很少来自于直接的功利性。 艺术的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审美既是一种可以通过判断来定性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形象来体认,通过快感来表述的体验活动。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归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对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示就有美丽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一个意韵,我想就应该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入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学中,亘古不变的——芳香泗溢!然而,美是有相对性的。美的相对性是美和审美

的辩证属性的重要方面,它与美的绝对性之间呈现出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美的相对性具有三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审美对象自身对美的表现有程度的区别,这种表现程度的差异性是以对象自身属性为基础的;其二是指不同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即使同一审美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感受也有程度差异甚至截然相反,这是美感的相对性;其三是随着主客观因素及其关系的历史发展和审美活动的逐步深化,主体的审美情趣将呈现出多层次、多趋向的状况,因而审美标准具有相对性。美的相对性的三种情况在美学史上的均被注意到,古希腊赫拉克利特所谓“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相比也是丑的”就意识到美本身的相对性,中国古代关于人体美的标准变迁如“环肥燕瘦”也显示出人们对美的相对性的思考。 美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对追求的一种期望,女人的美是一种修饰,男人的美是一种气质,孩子的美是天真,老人的美是岁月的烙印;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体现,这也正是几千年来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 艺术美学离不开艺术的哺育,但也缺不了哲学的引领。艺术美学是各种艺术学学科群皇冠上的明珠。这就意味着它只有充分汲取各门艺术的精华、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成其大者”,进而赢得其他艺术学科的由衷臣服,确立自己的王者地位。如果它疏离了与各门具体艺术的血脉联系,就会在空洞化中走向死亡。并且艺术美学是一门源于哲学的理论学科,必须坚持自己的哲学追求。可当今的艺术美学不是缺乏艺术,就是缺乏哲学,抑或两者都缺乏。

语言艺术及赏析

白居易之白,有浅近直白之意。他的诗歌如他的名字一样,明白如话,晓畅易懂,这也正是他的风格表征。而他却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写最为高妙的诗歌。新乐府序对白居易的概况是“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即说他辞句质朴,表达直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内容真实,有案可稽;文字流畅,易于吟唱。下面通过他的代表作之一《琵琶行>来具体分析。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又来“幽愁暗恨”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以上这部分的描写是文章精华中的精华,读完令人口有余香,大快朵

家校沟通中的语言艺术教学提纲

家校沟通中的语言艺术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样的场景你见到过吗? 小 A 同学早上没交作业,开学短短两周,已是第五次,问起原因,每次都不一样:“我妈妈昨天加班,不能帮我默写。”“我昨天头疼”……老师认为他在找借口,于是怒气冲冲地打电话给他家长。家长来了,老师一顿劈头盖脸“你们如果忙得连孩子都没有时间照顾,那你们忙得有意义吗?以后无论如何请盯一盯孩子的作业。”家长把头点得像小鸡啄米,说一定会好好管教,然后就匆匆离开了。 请问:这是家校沟通吗?如果是,这样的沟通有效吗?大家可以来发表一些看法。 我们知道,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是实现家校合作的重要环节,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但有时候我们发现:沟通沟通,沟而不通。看刚才的例子,表面上家长接受了老师的批评教育并承诺配合学校,但他们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到一些后进生的家长说,最害怕接老师打来的电话,一看号码,头皮发麻心发慌,心想:一定我的孩子又犯事儿了,小子你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们班主任可以思考,在沟通中你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你向家长传递了什么信息?你们的沟通氛围如何?沟通效果如何?沟通之后孩子有无转变? 怎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家校沟通中需要学习哪些语言表达艺术呢? 前提:尊重和真诚,家校沟通的前提 多用咱 “敬人者,人恒敬之”。为了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表现出教师的诚意,在会见家长时应注意: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

与家长沟通时时间太仓促,说不清前因后果,达不成共识、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应选择一段较长的时间。听听家长的时间安排,最好不要把家长立刻从上班的地点“召唤”过来,理解家长的难处和苦衷,挑一个家长方便的时间。 在地点的选择上,尽量不被打扰、家长也比较放松的环境为好,放学后无人的办公室或教室为佳。此外,教师登门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够用真诚打动家长。 二、使用客观的语言描述 即使学生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教师也要控制情绪,在叙述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要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把事实讲述出来就可以了,不能夸大其词,不能添油加醋,更不能带着不满的情绪数落,或者流露出轻视的表情。深入沟通可以观察家长的反应,由反应顺势而深入。 三 . 给家庭信心和希望 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和家长传达积极正面的信息,如“错误是成长的好机会”、“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孩子出现问题正好可以让我们反思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相信家校一起努力,一定能有解决的办法”。牢牢记住,我们找家长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唤起家长和学生的信心及面对困难的勇气是改变的第一步。 四、运用启发式多听少说 教师常常把学生身上的问题归因于家长的不负责任,比如“孩子的家庭作业你们要帮着检查的,不能不管。”“生了老二就不管老大了,这怎么行?”“你们每天不能花点时间陪陪自己的孩子吗?”其实这些道理,家长不是不懂。 开学之初,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连续几天不做作业,班主任决定去家访。本来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已经准备好了说词,指出该学生不做作业的问题并请家长配合督促。到了学生家里,班主任努力控制住自己想直奔主题、批评教育的念头,关心地询问:“来到新的学校感觉怎么样?喜欢这里吗?

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

论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 说到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首先要说说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人的一种主观行为,这种主观行为属于娱乐游戏的范畴,这似乎是人们的共识。因为,离开了任何形式和内容的艺术活动,人类的基本生命活动都是能够正常维持的。那么,是不是人们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显然不是的。如,小孩子掏鸟窝、摸鱼、斗蛐蛐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不能称为艺术。而弹琴、作诗、画画、唱戏等等许多与之类似的娱乐游戏活动就能够称为艺术。这是人们的共识。尽管不能够把娱乐游戏活动都称为艺术,却能够把艺术确定为娱乐游戏的组成部分,确认为娱乐游戏活动的一种方式,这在逻辑上是不会有问题的,也似乎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 然而,对于人类所有的娱乐游戏活动,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确地称为艺术,又把其余的哪些明确地称为不是艺术呢?目前似乎还没有人能够明确地回答。但是,问题还远不止于此。如,对于画画这种娱乐游戏活动,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能够称其为艺术。然而,是不是对于所有的画画活动都能够称为艺术呢?同样都是画画,老画家的绘画就能够称为艺术,这似乎是没有疑问的。随便一个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能够称为艺术吗,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赞同的。只有当小孩子的“信手涂鸦”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才会称其为艺术。那么,小孩子的“信手涂鸦”的水平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够称为艺术呢?这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据说美国的一只黑猩猩会“作画”,人们给它纸和笔,它能够“饶有兴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画”来。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画”也称为艺术,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赞同了。那么,我们在理论上应该怎样区分艺术和非艺术呢?或者说,从理论上讲,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具有其客观性和历史性。只要人们的审美需求仍就存在,只要人类社会不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艺术的基本特质与功能就不会发生质的改变,艺术的发展同其他人类社会活动一样,不可能割断历史,它不仅出于动态变化之中,同时又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点上发展变化的。 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在人们的艺术实践中,艺术的发生通常总是要完全借助于人类语言,人类有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出现,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式产生。不借助语言的所谓艺术创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戏创造。在娱乐功能的层面上,艺术与普通的娱乐游戏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价值和发展价值。然而,艺术与普通的游戏在文化形态上毕竟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在文化的社会功能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被认真关注的必要。人类语言有许多种形式,如口头语言、文字语言、绘画语言、形体语言、音乐语言及现代的电影电视语言等等。艺术的发生在形式上就相应地会出现故事、小说、诗歌、绘画、舞蹈、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等艺术形态。没有语言,就没有艺术的发生基础;如果人们相互间语言不通,就不能够实现艺术的交流。 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情景,在感受情景的过程中,人的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藉,人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人的主观缺憾的慰藉及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完全是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所以,艺术所创造出的虚拟事件,就必须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为根据,才能够发挥出显著的艺术效果。 有句成语叫“画饼充饥”,是对艺术的最形象的诠释:人由于饥饿想吃饼子,没有饼子,只好画一张大大的饼子来自慰,饥饿的人看到画中的这张饼子,主观上能够获得些许的满足

浅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浅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美,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它总是令人无法抗拒。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对于美总是愿意欣赏的。美,它是具体可感的;美的事物以其具体的形态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它可以是春天的鸟语花香,夏日的接天莲叶;也可以是秋天的累累硕果,冬日的皑皑白雪;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动物,也可以是棱角分明的雕塑;可以是做工精细的刺绣,也可以是寥寥几笔的素描……美,它以各种姿态呈现于我们面前,但无论美的表现形态多么的难以数计,却只能划分为两大类型:现实美和艺术美。 一、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概况 (一)现实美的内容和含义 现实美,就是存在于客观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美。作为客观存在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它伴随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而产生、发展,因而产生最早,范围最广,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社会生活的美、社会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其中社会生活的美是现实美的主要方面。 1、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美 现实美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事物的美一般被称为社会美。 第一,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特别集中表现在作为一定时代、一定环境的社会先进力量和先进人物的身上。美在他们的行为和性格中得到突出的体现,譬如古代斯巴达的奴隶起义,到陈胜吴广、李自成、洪秀全等农民起义,从巴黎公社到开辟人类新纪元的十月革命等等,构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宏伟篇章,体现了社会生活的美。 第二,还表现在,它产生于社会的生产活动。譬如在原始艺术中,原始人在进行创造产品中,不仅存在着一种对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也潜藏着一种暂时还不能为人民所觉察的审美因素,并且这种审美意识逐渐被人所认识。 2、自然事物的现实美 主要包括了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原林田地等等,一般又将其称为自然美。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使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到它。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的美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自然界只是因为当作人和人的生活中的美的一种暗示,这才在人们看来是美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美和自然美虽然广阔生动和丰富 ,但它们仍然不能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因此产生了艺术美。 (二)艺术美的内容和特殊价值 1、艺术美的含义与内容 现实美虽然范围广阔,内容生动丰富,但它仍然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艺术美相对于现实美来说,表现得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应的产物,它存在于各类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对于什么是艺术美,我们可从两方面来说:第一,就其内容来说,它是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中美以及相关的丑所进行的自觉的能动的反映。 第二,就其形式来说,它是艺术家在熟练地掌握艺术媒介物质(语言、声音、动作、色彩、线条、形体等等)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 简言之,艺术美的内容来自艺术家体验到的社会美(以及相关的丑),艺术美的形式则是艺术家对于自然美以及自然物的形式美规律的自由运用和创造,因而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社会和自然中的事物自觉加工的结果,属于第二性的美。

教师语言艺术表达要求

教师语言艺术表达要求 一、教师语言的内容要求 美,不但是艺术之光耀眼的聚焦点,而且是艺术之树上那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没有美,艺术之光将黯然失色,艺术之树也呈枯枝败叶。如果说教师的语言应该而且也必须是艺术的话,那么,美——就是这种语言所烙上的标记、企及的境界和追求的效果。由于教师的语言是开启童稚智慧的神奇咒语,是照亮学生心灵的五彩阳光,更是指点学子遨游知识的海洋,更是搏击人生赛场的风向标和助跑器,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可称得上是艺术语言中最美的语言,而内容的美又是这种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根本标志。 (一)内容美的要素 构成教师语言内容美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师个人。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看教师的语言不外乎承担着三项最基本的职责∶ (1)真。传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三方面的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即传授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并引导学生不断充实知识、不懈追求真理。 (2)善。教导学生怎样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和认识自我,并且有崇高的理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社会公德。 (3)美。在品德教学中,尤其是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懂得如何用一颗爱美的心灵去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和充实人生。其实,教师是教学语言的主体,即使用者和创造者,同样一句教学语言,不同的老师能表达不同的意思,产生差异悬殊的效果。如“你怎么啦”这句看来简单的疑问句,据教学法专家测定验证它能表达十几种不同的含义。同样是对一个迟到的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老师说出来时包含着关切和爱护。不了解学生、方法简单的老师说出来时充斥着责备和愤懑。教学严谨的老师说出来时显得严肃而宽容。教学松驰的老师说出来时显得敷衍而随意。受学生尊敬的老师用理解和告诫的口吻说,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用冷嘲热讽的语气说。 2.教师个人 教师语言的内容美不仅与教学内容有关,而且还与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关。教师的个人素质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要素∶ (二)如何做到教师语言内容美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教师语言内容美呢?‘主要是从教师个人的“三热爱”和教学内容的“三美好”去理解。 1.教师个人的“三热爱” 从教师本身看,应做到“三热爱”∶ (1)热爱真理。哥白尼曾说“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作为人类文明的延续人更应视真理为最高的追求目标。在黑暗的旧时代,鲁迅、闻一多、李公朴等人敢于坚持真言,为捍卫真理而准备随时献身。在十年动乱期间许多教师尽管被打人牛棚,剥夺了上讲台的权利,但是他们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一身正气保持了教师“传道”者的凛然正气。同样也正是这热爱真理的一腔赤诚、捍卫真理的一身正气,使教师在很多危机的场合留下了自己的豪言壮语和慷慨之辞。 (2)热爱事业。“教师的天职在于奉献”,这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经常说的一句格言。朴实无华的语言折射出了一代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品质。一个老师当他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时候,他才能使他的语言饱含哲理美、注满情感美、染上品德美,那么即使是一句极普通的教育语言,也能良言一句胜三春;即使是一句常用的教学语言,也能睿语一言启心智;甚至是一句批评语,也能给学生的春天般的温暖和夏天一样的火热之感。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全体、全面、全过程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获取知识,感受情感价值,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高中“美术鉴赏”模块鉴赏基础的中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的学习内容,是在理解了艺术作品的具象、意向和抽象三种艺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美术鉴赏的专业知识学习,即: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以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同时,为接下来的各时期、各类美术作品的鉴赏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高一阶段是学生学习心理发展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有自主、自立、自强、自信心理品质迅速发展及其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主要采取“对比鉴赏”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并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2、由于在初中时期很少接触美术鉴赏内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了解甚少,而第6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是培养学生鉴赏基础,带领学生进入专业审美层面的基础课,向专业鉴赏迈进一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从作品的对比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通过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美术作品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让学生脱离简单分辨“漂亮”与“不漂亮”的自然状态,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欣赏、探究促进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受理解。 3、正确的认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体验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艺术价值,感悟作品中所渗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 教学难点:概念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本课以“比较鉴赏法”为主,结合交流讨论法、观察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完成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学习材料等手段辅助教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