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分析

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分析

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分析
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分析

空间观念及其培养的案例分析

一、背景

对空间与图形(几何)领域的核心内容及思想的认识:

学习“空间与图形”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包括逻辑和运算)证明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二、国际评价中的空间观念的反映

PISA(Progra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与TIMSS (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两个国际评价项目,它们分别吸引了数十个国家的参与,因而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其评价理念、评价指标和内容也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PISA创立于1997年,是由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成员国政府所致力的一项在共同的国际框架下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以15岁学生的成

绩来检测教育系统的结果。PISA的评价内容主要关注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知识领域,每3年进行一轮,每轮都有一个“主”领域,首轮于2000年启动。2003年进行的第二轮评价以数学领域为主,共有42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包括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

PISA是建立在对“literacy”的评价之上的。Literacy原意为“读写能力”,PISA借用了社会文化学(soci-cultural)的研究将其理解为“人类对语言的使用”,而且认为,一个人精通某门语言意味着他必须知道这门语言的语义背景并能使其发挥不同的社会功用。在这个层面上,就可以更好地理解PISA对数学素养(mathematical literacy)的界定:

数学素养是个体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及有思想的公民所应具有的数学能力:能判断和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能做出有充分根据的决策;能在个体生活需要时使用和渗透数学。

数量、空间与图形、变化与关系和不确定性成了PISA的四个“总体思想”。

PISA中空间与图形试题的特点分析

不难看出,“空间与图形”实际上与学校数学课程中的“几何”分支相对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运用课程的观点对其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PISA的一些相关试题的考察和分析,我们认为其中的“空间与图形”涉及到的内容可以分为这样几类:视图;图形的位置;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测量;展开与折叠。PISA通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是分开或是综合地对它们进行了考察。

例如,PISA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对视图、变换及测量的综合考察:

螺旋形的建筑(PISA 2000)

现代建筑通常有着不寻常的形状。下图给的是一个螺旋形的建筑的模型及它的地层的平面图。图形下方是方向轴。

建筑的底楼有一个主要入口和一些商店,在此上面的20层都是公寓。每层的平面图都和底层相同,但每层都相对于下一层旋转了一定角度。建筑的电梯和平台位于图中的圆柱形内。

问题1:试以米为单位估计这栋建筑的高度,并解释你的答案。

现有两张不同方向看到的图,

问题2:图1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A.北 B.南C.东 D.西)问题3:图2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A.西北 B.东北 C.东南D.西南)

问题4:每层的公寓相对于底层都有一定角度的“旋转”。最顶层(21层)相对于底层来说旋转了

90。下面的图表示的是底层。请在它上面画出第11层的平面图,并标明它与底层的相对旋转度数。

这是一道综合性问题,问题1涉及的是对建筑高度的估测,问题2、3则是一个与视图有关的题目,而问题4就从“旋转”变换的角度来要求学生。它不是用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是将其融入到这样一个现实的情景中,考察学生是否能在现实中把握现代建筑这个“几何体”,PISA认为这将反映出一个人的几何素养。

另外一例是对视图、位置及展开与折叠的综合考察:Array数字小立方块(PISA2003)

右图是两粒骰子

然而,在下题中,骰子的各个面上有着特殊的数字——

两个相对的面上的点数和都是7。

问题1:如右图所示,有3粒骰子竖直地叠放在

桌上,骰子1的

上表面有4个点。问:在你看不见的5个水平的面

上共有多少个点?

(注:这5个面为:骰子1的底面,骰子2和骰子3的上表面和底面)

问题2:通过剪、折叠和粘贴纸板的方式你能制得一个简单的数字方块,当然,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在下图中你可以看到带有点数的用以制作数字方块的4块纸板。

问:下面哪个纸板可以被折叠成符合上述规则的数字方块?

实际上,这道题是与模式有关几何推理题,而这种推理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的。即给定了一个模式——两个相对的面上的和为7,在理解“两个相对的面”的基础上,问题1借助视图进一步考察了对位置的认识,而问题2则是对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一个考察。

三.PISA 的空间与图形的评价理念及引发的一些思考

以上只是对PISA 中两个空间与图形的试题进行了分析,见微知著,我们不难感受到PISA 几何理念上的强烈的“空间”冲击。实际上,在PISA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这部分说明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PISA认为,图形可以看成一种模式,而许多现象也可以用几何模式1简单地表达。图形的学习是和“把握空间”的概念密切联系的,它与传统的几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远远超乎传统几何的内容、意义和方法。PISA对空间与图形所包含的主要方面归纳如下:

●识别图形和模式(recognizing shapes and patterns)

●视觉信息的描述、编码和解码(describing, encoding and

decoding visual information)

●理解图形的动态变化(understanding dynamic changes to shapes)

●相似和不同(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相对位置(relative positions)

●2维和3维的表征及相互关系(2-D and 3-D representations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空间中的运动(navigation through space)

在明确了PISA的说明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地把PISA中考察的内容总体分为两大类——静态与动态。所谓静态,即指我们传统的几何课程中所关注的一些部分,如度量衡方面的知识、图形的认识等;而动态,则包含了变换、视图、立体的展开与折叠等内容。PISA在不摈弃传统的几何的同时,更侧重于希望学生用“动态”的眼光去“了解、探索和征服我们所居住、呼吸和运动的空间,以使我们对它有更多的了解”(Freudenthal,1973)。PISA考察的是15岁年龄段的处于基础教育结束阶段的学生,对我国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初中毕

1这里的“模式”在某一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模型”。

业,那么,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PISA中所关注的几何素养是否也应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几何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从PISA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处处渗透着推理的思想和要求,处处体现着几何中的直观、经验和归纳。我们可以从它的试题模式及背景的分析中窥探一二。首先,在模式上,它不是直接地从“已知—求解”或“已知—求证”的如同教科书中的问题模式出发,而是力求使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挑战性,问题具有层次性,而且层层深入。其次,在问题有了实际的背景后,即在使学生有了现实依托后,注重的是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图形、抽象出对空间与图形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利用直观与经验进行归纳推理。另外,试题中体现出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考察对学生的空间的感受和把握,考察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处理

1、标准的变化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扩充与丰富——

三维图形的认识;变换的学习;视图等内容的增加。

过程性目标的增加——

2、教材对标准的呼应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视图与投影

九年级下册

第三章圆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6508543.html,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作者:李星云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08年第06期 空间观念是人脑中关于几何形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以此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和表象来进行思考。 空间观念是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是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更是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计算教学,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致于学生对几何图形表象的形成不够深刻和完整,空间观念淡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多层次、多渠道地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引入生活经验,认识空间观念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学习数学必然感到枯燥、乏味。空间观念是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所进行的一项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初步认识空间观念。 比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会说:“我心目中的长方形是长长的,正方形是方方的。”也有的会说:“我心目中的长方形像毛巾一样,正方形像我的手帕。”……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鼓励学生动手把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摆出来、画下来,联系生活经验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促使学生把生活空间中的实际存在与其头脑中的表象建立联系,实现实物与概念的结合、具体的“物”与抽象的“形”的统一。

小学数学论文:例谈空间观念的有效培养

小学数学论文 例谈小学低年级空间观念的有效培养 【摘要】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更是个体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教学领域的核心任务。本文试图以教育部最新审定的数学第一学段教材为研究对象,思考如何基于生活观察,提取空间知识经验;立足课堂,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素材,借助各种教具学具进行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再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多轨并行,有效催生、获得、深化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经验操作实践空间观念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是作为空间观念的特征来描述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发展,及空间想象力,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在小学低年级,为了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实践,我有如下思考: 一、基于生活经验,催生空间观念 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这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建构主义”理论也提出,要让学生把学习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去,这样可以缩短知识与求解之间的距离,促进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来解决问题,养成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鉴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标准(2011)》的要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努力为学生选择和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提取并积累有效的空间知识经验,催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创设生活情境,积累直接观察经验 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其中表象是在操作或观察活动中所学内容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的相应形象,它是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是学生抽象概念的基础。如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学生在观察物体并辨认从不同位置所看到图形的过程中,更是需要依据表象进行思维和推理,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图形表象的建立。教材中都是选择学生熟悉或喜欢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如判断从左右前后四个位置去观察热水瓶得到的是哪张图片。虽然热水瓶是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物品,但将热水瓶在脑子里从一个立体的实物抽象出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从三维空间转换到二维空间,对于在“空间领域”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来说还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过去的教学中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重点仍然放在图形性质的认识,周长等的计算。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学生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例如,小明在家打电话给小红,请小红到家里来做客。他就要说清楚自己家的方位,从小红家到他家的路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创造发明。因为,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以实物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首先要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到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若干个正方体搭成一个物体,三个同学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来观察,有三幅平面图,哪位同学看到哪幅图,让学生连一连;又如,有几幅物体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哪幅平面图折起来是一个正方体,哪个是长方体。以上提供的这些素材,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空间观念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于学习比较抽象的、有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直观操作活动。在这里,直观操作除了起到丰富小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在实践中对几何形体亲自去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数一数,画一画,拼一拼或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以逐步形成几何体的空间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我安排以下活动:1.动手切一切。每人用刀把土豆照着实物切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感知。2.用手摸一摸。摸出面的个数,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发现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等。3.用尺子量一量。量出各条棱的长度,得出每组对边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全部相等。再结合课件演示,验证长方体的相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全部相等。4.动脑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是长方体?5.比一比。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6.说一说。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班级汇报。通过设计这些操作活动,既使学生对图形形成的现实空间及图形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又通过语言准确地描述了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表象;从而既建立了空间观念,又发展了空间观念。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观察与操作活动,让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在现实情景中培养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形成正确的概念。图形的形状,大小,变换等性质,除了观察与动手操作以外,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有关知识的学习,有机的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丰富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几何教学中培养的空间观念与能力,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CT,核磁共振,机器人,电视,传真等技术,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为学习几何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有助于孩子逐步了解、探索、把握现实世界的数学空间,学会用数学眼光、数学思维去观察客观世界、帮助他们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 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掌握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过程及其阶段性,才能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一)空间观念的定义 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过程,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二)空间观念的结构 1、形状知觉 由于幼儿的形状知觉发展很快,一般在小班时就能辨别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班时能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把两个半圆拼成一个圆形;到大班时还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柱体等,并能把长方形纸片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但很难说出图形的特征。低年级学生在知觉不熟悉的几何图形时往往把几何图形与具体事物相联系,如把正方形说成是“方格子”,把三角形说成“红领巾”,把圆形说成“太阳”。 2、大小知觉

对图形的大小判断的正确性,依照图形本身的形状而定。幼儿在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时较容易,判断椭圆形、长方形、菱形和五角形的大小则比较困难。儿童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小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判断远处的物体。如:看到山顶上一个移动的小白点,成人会根据生活经验,将其放大一定的倍数,认为实物的大小大概有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大,而儿童则不会按一定比例将所看到的物体放大,那是由于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所以,他们只会认为就是一个小白点。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儿童的深度知觉是先天就具有的。 4、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如对前后、左右、上下及东、南、西、北的知觉。物体的方位总是相对的,是与所参照的物体的方位相比较而言的。刚入学的儿童就能完全正确地分辨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方位的辨别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儿童的左右概念的发展大致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如能辨认自己的左右手,大约到7岁才会把自己手脚的左右关系运用到物体左右关系上。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儿童在辨别别人的左右时,常常要依赖于自身的动作或表象,在辨别两个物体的左右关系时,常出现错误。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能正确地指出三个并排放着的客体的相对位置。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左右概念的发展是整个方位知觉发展的关键。 (三)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成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是: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 1.1“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按照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2.4mx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医院和消防队员先后到达现场,将余某和赵某抬出,经现场抢救无效,3人全部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重点小学生 的空间观念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反应。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这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民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如何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中一定要研究的问题。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学生的空间知识主要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物体,因此,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时,是从认识物体、学习立体图形开始的,然后学习平面图形,最后再进一步研究立体图形。 我们所说的空间,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大纲》和《新课标》都重点指出,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都提到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即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副本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空间观念”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之一,基本数学能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这样描述“空间观念”: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在《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分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基于这一课程标准的理论背景,小课题第二学段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案例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建立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帮助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能促使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然而在“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中,我们课题组认为还有以下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教师方面:教学方法单一,甚至陈旧老套,

“空间观念”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有待创新;不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信息化教学及网络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学生方面:“空间观念”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在“空间观念”的形成中缺乏体验,缺乏操作;公式概念的理解上不尽人意,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空间想象力差,方向感差以及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很困难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弱引起的。 本课题就是想通过“空间观念”案例的研究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解决空间方面问题的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关键词: 第二学段空间观念案例研究 二、关键词界定和解读。 第二学段:小学四、五、六年级。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是几何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科学史上最有名的数据分析例子

科学史上最有名的数据分析例子 开普勒三定律 数据来源:第谷?布拉赫(,丹麦人),观察力极强的天文学家,一辈子(年)观察记录了颗行星资料,位置误差不超过°。 观测数据可以视为实验模型。 数据处理:开普勒(,德国人),身体瘦弱、近视又散光,不适合观天,但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数学头脑、坚韧的性格(甚至有些固执)和坚强的信念

(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花了年()研究第谷的观测数据,得到了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三定律则为唯象模型。 .数据分析法 思想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或插值方法或曲线拟合方法,对已知离散数据建模。 适用范围:系统的结构性质不大清楚,无法从理论分析中得到系统的规律,也不便于类比,但有若干能表征系统规律、描述系统状态的数据可利用。 数据分析法 基础知识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数据分析()是指分析数据的技术和理论;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作用:在实用中,它可帮助人们作判断,以采取适当行动。 ()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分为: ①受到随机性影响(随机现象)的数据; ②不受随机性影响(确定现象)的数据; ③难以确定性质的数据(如灰色数据)。 ()数理统计学是一门以收集和分析随机数据为内容的学科,目的是对数据所来自的总体作出判断,总体有一定的概率模型,推断的结论也往往一概率的形式表达(如产品检验合格率)。 ()探索性数据分析是在尽量少的先验假定下处理数据,以表格、摘要、图示等直观的手段,探索数据的结构及检测对于某种指定模型是否有重大偏离。它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也可以对数据作出非正式的解释。实验者常常据此扩充或修改其实验方案(作图法也该法的重要方法,如饼图、直方图、条形图、走势图或插值法、曲线(面)拟合法等)。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 摘要: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要的基本要素.空间观念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模糊”2 维和 3 维空间之间界限的一种本领,是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能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视图与构造,直观与推理,观察与投影.通过对具体情景的探索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辨别方位、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分析和推理等活动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含义;空间观念的定位 《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特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标准》对空间观念所作的阐释,以及在相关内容上所作的具体安排,充分体现了《标准》总目标对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 1. 空间观念的意义 传统的几何课程,内容差不多都是计算和演绎证明.到了初中以后,几何几乎成了一门纯粹的关于证明的学问.之所以如此,与传统上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把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看成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有关.但是,以证明为主题的几何课程内容主要是由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现成的、条理清晰的概念、公理、定理和逻辑的思考方法(主要是三段论)构成的,重点在形式化,内容比较单调,呈现方式也是冷冰冰的.这样的课程难以鼓舞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习这样的课程时,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参与,难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另外,传统的几何课程中很难找到与“空间”有关的内容.虽然“教学大纲”也有关于“空间观念”的表述,如“能够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等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却鲜见与之有关的解释和说明.几何课程的主旋律就是研究平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的基本方法,虽然也有“识图初步”这样的条目,但其在内容和要求上都显得无足轻重.然而,空间与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02-27T11:20:39.29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41期作者:曹让美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 四川省隆昌市李市小学 642163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在小学阶段中会涉及到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几何知识和其他知识。总而言之,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们必须拥有的一个数学基础理念,是小学教育当中重要的一项数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空间观念;培养 引言: 空间意识即前、后、左、右、上、下、大、小等,这些均是对现在学龄前儿童进行培养的,所以,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针对培养小学生们的空间观念,教师要落实在教学活动当中,本文将根据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当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的身影,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纸盒、气球等等,儿童手中把玩的长方体、圆柱体、锥形等形状的积木,这些都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形象,学生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物品开始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有关空间图形的细节融入到教学当中,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们能够灵活掌握空间观念知识,进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智力。 二、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低年级学生刚接触立体图形时,没有办法在脑海里想象出它们的形状,或者形状与他们记住的名字不同,容易混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有利于他们正确辨认和区分图形,由此教师需要对学生们展开变式训练,让他们能够在脑海里建立清晰的图形形象。比如在辨认“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时,学生已经在学习过程当中充分的掌握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能够看出等腰三角形只有两条边相等,而等边三角形三条边均相等,或者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也都相等,便可以得出哪个是等边三角形,哪个是等腰三角形。除此之外,学习图形的变化是培养学生们识图能力的重要部分,要让他们充分的掌握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建立一个关于图形的知识体系。 比如在学习“长方形”时,长方形的属性是对边相等且平行和四个角均为九十度,如果教师将四个角中的两个对角变成大于九十度小于一百八十度且相等的角,就会将此图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如果教师将此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变为相等时,此图形又会变为“正方形”;如果教师将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就会变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这样,能够让学生们灵活的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能够让他们建立一个图形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 三、让学生在观察联想中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的联想能力很强,他们能够用积木摆出他们认为的高楼大厦或其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全面地观察,并且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们的想象。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拼出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房子、车子、道路等等;或者利用这些图形的特点绘画出一些好看的图画,比如利用四个平行四边形在一张白色的绘画纸上拼接出一个蝴蝶的形状,并画出蝴蝶的触角;又或者将一个图形变成另外一种图形等等,充分的发挥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和应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几何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讲解几何的计算公式,也应该在课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践让他们根据实际的生活情况用数学思维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当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的时候,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比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有什么长方体,只需要计算5个面的面积,什么长方体则需要计算6个面的面积,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部讨论,并且举出例子,如计算游泳池的瓷砖面积时,只需要计算4周和底部,而不需要考虑顶部的面积,而对一个礼盒进行包装时就需要考虑该长方体的表面积,或者在粉刷房间的时候需要考虑门窗扣除的面积,这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而不是只会运用一种公式,不懂得变通。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需要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以及进行课后实践,才能逐步完善自己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教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帮助他们加深对于几何形体的感知,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赵福堂.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学周刊,2018(29):75-76. [2]徐江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76-77. [3]王海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途径[J].学周刊,2017(32):23-24.

最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案例

篇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 2012年中国工贸企业发生较大事故10起死亡37人 中新网7月11日电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消息, 2012年以来,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 通知指出,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全国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多发的状况,国家安监总局定于2012年7月中旬至12月,在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 通知指出,2011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 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同比分别上升67%和72%。这些事故暴露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 二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作业人员缺乏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在未对作业现场进行通风,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防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组织作业。 四是防护用品配备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救器、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和气体检测监控仪器。 五是企业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后,往往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扩大。 六是部分地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等。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1某市政公司窒息事故 事故经过 xūn 周某、李某和电工马某到一处窨井中进行天然气管道割接作业。因堵塞管道时操作不当,造成管道内天然气泄漏,泄漏的天然气充满了窨井,使窨井内空气中的氧气不足,导致在窨

井中操作的周某和李某因缺氧而逐渐昏迷。在井上监护的陈某和电工马某见状,急忙俯身去拉周某和李某,也都因缺氧而先后坠入井内。工友房某和李某在下井救人中,也先后昏倒。此次窒息事故造成陈某、周某2人死亡,其他4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井内作业时摘掉和不戴防毒面具,加上堵气袋未将管道堵住,导致管道内的天然气泄漏而引发事故。 事故间接原因 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管不力。既没有及时检测井内是否泄漏天然气和使用鼓风机送气,又没有有效制止作业人员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在井内作业;事故应急预案缺失,施救方法不当,施救人员在没有采取有效保障措施的情况下盲目下井救人,导致事故伤亡人员增加;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到位。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2某床垫面料整理厂二氧化硫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 2006年8月4日,某床垫面料整理厂业主周某要求厂房承建人倪某对污水池(该池分隔成4格,总长8m,宽8m,深3m,一侧面开有一个0.25 m2左右的口子供作业人员进出)进行清污作业。8月6日,受雇于倪某的泥工卢某与蒋某两人开始清理该污水池,上午清理完毕污水池中间2格的污泥。下午,蒋某进入污水池清理最里面的一格污泥时晕倒在池内,卢某赶紧到厂里叫人进行施救。卢某、田某、张某、李某、倪某等5人先后钻入池内施救,均被毒气熏倒。事后检测池内二氧化硫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此次事故共造成蒋某、卢某、田某3 人死亡, 3人受伤。 事故直接原因 作业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贸然进入污水池作业;现场有关人员缺乏安全常识,且施救方法不当,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间接原因 周某组织污水池清污作业中,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作业交底,也未配发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事故发生后缺乏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3某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 2007年2月6日上午7时,某市政公司招用的姜某安排陆某、施某、王某、杨某到该污水处理公司西北角围墙外检查井(该井开口面积为4m2,内井面积约16 m2,井深约5m,作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摘要: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脑中的表象。在小学阶段强化儿童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有助于他们今后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儿童生活在现实空间,帮助他们了解、探索、把握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本文重点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形成空间观念”,“在实践应用中,发展空间观念”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谓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图形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促使小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途径作了初步探索。 一再现生活经验。培养空间观念,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这些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是联系生活中熟悉的实际事物。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才能列举出钟面、方向盘、车轮、圆桌面、硬币面、碗口、太阳、纽扣等圆形物体,对他们认识圆有很大帮助。再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上课伊始教师谈话:“同学们,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夺得了第28届雅典奥运会首枚金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使得我们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空升起,你知道红旗是什么形状的吗?再看小朋友常用的手帕是什么形状?”(生回答师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接着提问:“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通过谈话再现奥运赛场升国旗的场景,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揭示课题,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思想感情。 二....引导学生观察,建立空间观念。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在几何知识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观察中,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从而逐步形成对实物与平面图关系的一些初步看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多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面,如黑板面、课桌面、课本封面、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及预防措施 2019年中国工贸企业发生较大事故10起死亡37人 中新网7月11日电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消息, 2019年以来,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 通知指出,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全国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多发的状况,国家安监总局定于2019年7月中旬至12月,在全国集中组织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 通知指出,2019年全国工贸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2019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这些事故暴露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 二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扎实,作业人员缺乏有限空间作业基本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在未对作业现场进行通风,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防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组织作业。 四是防护用品配备不足,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救器、防毒面具等防护装备和气体检测监控仪器。 五是企业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发生事故后,往往因盲目施救导致伤亡人数扩大。 六是部分地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等。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1:某市政公司窒息事故 事故经过 xūn 周某、李某和电工马某到一处窨井中进行天然气管道割接作业。因堵塞管道时操作不当,造成管道内天然气泄漏,泄漏的天然气充满了窨井,使窨井内空气中的氧气不足,导致在窨井中操作的周某和李某因缺氧而逐渐昏迷。在井上监护的陈某和电工马某见状,急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防范措施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防 范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1182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防范措施 Case analysi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for limited space accident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xx年至20xx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20xx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

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20xx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 1.1“ 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xx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按照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2.4mx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