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研究

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研究

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研究
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研究

Development of Diversified Organizations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China

GAO Qi-ji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 )

Abstract :After 30years of reform and explore,diversified organizations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have been formed in China.Currently the most influential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 are mainly 5types,namely,administrative -typ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education -based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research -based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business organizations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and self -help type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de range of organizations are discussed,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optimization of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dministrative-typ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 should reform and improve basic-level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and strengthen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within the system throug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Education-based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 should deepen S &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and innovate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s of extension;Research-based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 should change and optimize departments and units settings,and innovate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gulations;Business-typ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 should focu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establish the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and strengthe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Self -help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s should strengthe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ystem,and better the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extension servic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Internal structure ;Operating mechanism

摘要:经过30年的改革与探索,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现已形成多元化的雏形。目前影响最大的农业推广组织主要有5种类型,即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和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本文针对各类推广组织的特征,探讨了其内部结构优化的主要对策。强调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要改革和完善基层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加强体系内的分工与协作,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要深化高校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推广运行机制与实施方式;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要转变科研导向,优化部门与单位设置,创新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企业型农业推广组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农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要加强组织管理,完善组织制度,改进推广服务方式与手段。

关键词:农业推广;组织管理;内部结构;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0)05-0127-04

收稿日期:2009-09-26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3DGQ3B162);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子项目

“农业推广组织创新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高启杰(1963-),男,湖北武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及创新管理研究。

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研究

高启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193)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具有典型的“一元化多线型”特征。经过30年的改革与探索,现已形成多元化的雏形,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目前农业推广实践中影响最大的农业推广组织主要有5种类型,即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教

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和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高启杰,1997,2009)。然而,各类组织的发展定位不明、内部结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整个国家农业推广组织体系的运行效率。组织内部的系统因子很多,

·127·

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研究

例如目标、人员、技术、设备、层级、制度等等。组织内部的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系统因子之间的组合关系。组织内部结构的优化是指所有系统因子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理性和效率的最佳组合。作者曾经从各类组织以及一些具体组织本身的各种系统因素的优化情况进行了静态的考察(高启杰,2009),本文仅从我国农村发展实际、农业推广改革趋势和各类农业推广组织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出发,简要阐述各类农业推广组织的特征及其内部结构优化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以政府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组织目标和服务对象广泛,涉及全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广服务机构都是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部分,因而农业推广组织是政府机构,其组织结构与一般的政府工作体系相仿,常依行政区域范围的划分而产生上下级行政组织。由于推广工作经费和人员大都是由政府行政体系安排,因此,农业推广计划制定工作偏于自上而下的方式,目标群体即农民难以参与。我国现已形成中央、省、市、县、乡镇等五级农业推广机构,县级以上机构隶属于同级政府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一级推广机构多数隶属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部分乡镇也设有相应的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具有管理、执法、服务等综合功能。尽管我国的农业推广事业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目前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与机制正处于转轨阶段,面临着许多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在组织管理、人员结构、经费投入、项目管理、推广方法等方面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高启杰等,2005,2008)。因此,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内部结构优化与管理工作完善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改革和完善基层农业推广组织体系

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集中在县乡两级,目前的关键在于乡镇推广机构的改革。乡镇推广站是科技推广的具体实施单位,然而普遍存在人员数量少、素质低、条件差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重视推广站的改革,需要处理好“条与块”管理的关系,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由按专业设置改为按产业设置,并且逐步将基层推广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系统,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

2.加强体系内的分工与协作,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现行的政府推广组织体系包括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科技部、教育部、金融系统、物质供应系统等多条线。合理配置推广资源不仅涉及现有各个子系统在不同级别推广组织的职能划分,还涉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同时还涉及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产业的分配,更重要的是,还须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优化各级各类推广人员的培训、激励和考核体系,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与方法

由单纯技术推广、行政指令式推广转变为基于沟通和用户需要的综合咨询服务,是现代农业推广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近代农业推广刚产生时就是与欧美接近的广义推广,只是新中国成立后,内地开始使用农业技术推广一词,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行政指令式推广方式。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国际经验看,还是从我国农村发展实践看,恢复农业推广的本义已是基本趋势。除了农业技术外,与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各种实用知识、技术、信息皆应列为农业推广的内容,而且现代农业推广更需加强与用户的沟通,运用多样化的现代农业推广方法,针对农村居民的需要开展教育与咨询服务。

二、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以农业院校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也可扩延至社区内的其他人口,工作目标是教育性的。建立这类农业推广机构的基本考虑是政府应当承担对农村居民进行成人教育工作的责任。同时,政府所设立的大学应具有将专业研究成果与信息传播给社会大众以便其学习和使用的功能。由于这类推广组织的行动计划是以成人教育的形式表现的,因此其技术特征以知识性技术为主,而绝大部分知识基础是来自学校内的农业研究成果。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通常是农业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或附属单位,因而农业教学、科研和推广等功能整合在同一机构,农业推广人员就是农业教育人员,其工作角色就是进行教育性活动(高启杰,2008;包平,2006)。由于我国的农业推广长期以政府机构为主导,不够重视高等农业院校的农业推广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高校的推广资源。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内部结构优化与管理工作完善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

教育型农业推广体系是一种分散式网络型的组织形式,它以中央高等院校、各省高等院校、地方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以提供教育培训为主线,应用科技成果为核心,为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人口生活质量服务。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突出农业推广工作的教育性特征,遵循农村社区综合发展与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其基本宗旨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农民的有机联系与结合,科学技术成果与企业和社区用户的结合,发挥农业院校的人员、技术、信息及成果优势,引入市场机制,整合各种现有资源,注重知识传播和社区水平的能力建设。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把大学带给农民”、“用知识替代资源”的目标。在教育型推广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农业推广人才的教育培训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根本,以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为宗旨,以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

2.优化农业推广管理部门的结构设置,充分发挥教育型推广组织系统内部各个主体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目前大学推广组织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是农业推广责任不明确,机构设置较乱,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现象严重,许多院校将教学单位等同于推广单位,影响了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的不断创新,各推广主体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作用,未来需要加大对各类推广主体的定位和监管,确保从事农业推广的师生、企业、科技园区等单位及主体能够成果共享和优势互补。教育型推广组织集教育、科研、推广、咨询、孵化等功能于一体,但并不是每个推广

·128·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5期

主体都必须从事教学、科研、推广、咨询及孵化工作,因此需要对各推广主体的工作进行定位,建立不同的岗位考核标准和管理制度,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农业推广组织中来。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技成果共享机制,确保各推广主体开展技术合作。

3.深化高校科技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推广运行机制与实施方式

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中的积极性,必须引入市场机制,探讨项目、成果与企业的结合机制,制订相关的鼓励政策。农业大学的定位,不只是培养大学生和研究生,更应当培养农民企业家、培养各级各类的农民干部、职业教育工作者、科技和推广人员。现阶段,乡镇企业、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农业大学需要通过整合各种现有资源,利用现有成果,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等多种企业运作和市场运作方式,强化自我发展和持续发展,构建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体系。教育型农业推广服务网络的建设需要依靠三个层次(国家重点农业大学、省级农业高校、农业中专和职业技术学校),整合各种现有资源,依靠学校的技术信息资源以及人才资源采用多种方式把先进的农业知识与技术传播到农村社区,可以采用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组建科技型企业等多种方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前提都需要进行大学制度的改革,在高校中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重视推广岗位的设置。

三、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

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指科研机构设置的农业推广组织,推广对象以农民和涉农企业为主,它包括国家、省、地(市)农业科学院(所)和各级各类专业研究院(所)设置的推广部门。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内部结构优化与管理工作完善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转变科研导向,树立经营科技的理念

这需要将过去单纯以申请项目为导向的观念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观念。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及科研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市场的科研是在浪费资源,未来的竞争不仅是在实验室里,更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因此,必须注重经营科技。管理层要合理引导科研人员的分化与流动,完善科研院所的改制,使部分科研人员或单位转制为企业,同时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综合评价,针对现有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经营管理技能的实际情况,适当引进和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

2.优化部门与单位设置

科研单位内部结构设置长期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已不适应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因地制宜地调整部门与单位设置,例如增设农产品加工研究室、市场营销研究室甚至产业经济与贸易研究室等。

3.创新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

长期以来,科研院所沿袭传统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事业管理+经营者控制型”模式,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管理改革滞后。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管理体制下形成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管理转制企业。这需要有清晰的产权制度,根据产业竞争特点因企制宜地确定企业产权的合理构成及主导产权。同时要注重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建设,以科研院所科技优势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此外,还要重视激励和分配制度的创新,这需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考核、激励、监督、制衡机制,研究和调整各层次各类人员利益格局,兼顾效率与公平,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采取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使技术转化收益惠及广大职工。

四、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以企业或公司设置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其工作目标是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对象是其产品的消费者或原料的提供者,主要侧重于特定专业化农场或农民。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内部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注重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进

从长远看,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针对目前我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实施能力和产出能力不平衡的现实(高启杰,2008),近期特别需要挖掘和提升产品相关技术向其他产品领域扩展的能力、售后服务能力、销售网络和营销能力、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程度、市场研究与开拓能力、技术创新的频率、对客户的了解程度及客户管理能力、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水平等。在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尤其要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和自主创新机制的建设。完善的自主创新平台体系可以为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从而使企业不断增强创新动力,减轻创新风险,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转轨时期,制度因素是阻碍我国很多企业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的瓶颈。企业制度建设涉及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当前应特别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在农业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要强调企业的“团队精神”,实现引进人才与原有人员的优化组合,并能随着企业的扩张,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一些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导向制度,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不断满足企业扩张对人力资源的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不少企业还没有形成稳定和鲜明的企业文化,而且农业科技企业一般建立的时间不长,企业的正式制度不够完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也难以截然区分,所以应特别注意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影响。

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和丰富适合企业推广服务的组织方式

农业是高风险行业,由此决定了农业企业的高风险性。这需要农业企业增强风险意识,设立风险防范基金,建立风险预警及应对体系,以加强应对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的能力。同时要提高同竞争对手及服务对象合作与信息共享程度,根据企业在农业推广服务供给中的参与程度,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推广服务组织方式。例如,提供科技产品和科技服务的方式,实行研究、推广、生产、销售等一体化的方式,“公司+农户”的方式,技术销售一体化服务的方式等等。针对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农户”模式中存

·129·

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发展研究

在的违约行为与风险,必须完善相应的制度,例如让农户也买入股份,确保农户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使该模式继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3.强化农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农业企业应当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其发展的根本目标。现实中,由于企业的工作方式特殊,加之面临激烈的竞争,社会责任意识极易被企业淡忘,结果常常看到很多企业只追求自己短期的经济利益,尽管也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最后都办不下去。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明确企业的根本责任是社会责任,企业在创造利润、对出资人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债权人、员工、客户、社区和环境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因此,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需要在推广服务供给中转变“收益最大化”的服务理念,将农民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在成本得到补偿的前提下,减少各种形式的隐性收费,让用户得到实惠的推广服务。

五、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一类以会员合作行动为基础而形成的组织机构。从世界各国该类组织的发展历程来看,以农民所形成的农业合作组织最具代表性。作为农村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我国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为农民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发展高效农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组织自身也暴露出很多缺陷和不足,未来在其内部结构优化与管理工作完善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组织的推广服务目标和原则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建立在自助、自担责任、民主、平等、公平与团结的价值观基础上的,其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弥补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不足、满足农民对多样化推广服务的需求等。一般而言,发展有活力的农民组织需要从易于实现的小目标做起,这样可以使组织集中精力加强内部治理,待条件成熟时再实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复杂管理技巧的宏观战略目标。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涉及:

(1)互益性原则。这是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区别于其他推广组织的根本性原则,组织的活动不应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必须把满足农村人口的需求、解决他们生产与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作为组织服务的基本宗旨。

(2)民主管理的原则。与科层组织不同,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是由其会员控制的民主型组织,因而内部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会员主动参与组织的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

(3)公开与透明的原则。信誉是支撑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组织治理结构的安排、重大决策的实施、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等活动,应贯彻公开、透明的原则。

2.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与决策机制,建立健全的组织制度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的顺利发展,依赖于合理的组织结构与决策机制。其中包括进行组织定位、确定组织的宗旨与目标、设置组织机构、选择合适的战略与策略等。由于在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必须不断地对组织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一些规模较小的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多采取简化的模式,如有些组织不设会员大会,由理事会行使会员大会的权利;有些组织不设理事会,由会员大会代行理事会职责等。规范的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应遵循合作制的基本原则,设立会员大会与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执行机构。同时,要赋予农民充分的参与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保证农民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建立起会员所有的产权制度,形成会员与组织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

3.加强组织管理,完善推广服务方式与手段

规范是组织运行的准则和指南,通过规范来明确组织的目标及运行方式,防止组织的无序经营及对组织资源的浪费。要明晰组织内部的产权关系,正确地界定组织内部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在组织内部出现搭便车的现象,造成组织运行的低效率。因为农业技术的创新与推广过程是个高风险和高收益的过程,只有形成了正确权利架构和决策机制,才能保证对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投入,才能形成科学的投资管理决策,防止组织成员为了个人目的而进行盲目的投资。按照组织变革与创新管理理论,促进组织进行创新的因素有结构因素、文化因素和人力资源因素等。为了促进农民组织的技术创新与推广,首先要使农民组织成为一个有机式、开放式的组织,使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快速、灵活的反应。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筹集组织创新所需要的资本。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外部之间要保持密切的沟通,以便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其次,要在组织内部逐步建立一种鼓励参与创新的文化。要使组织成员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通过设计相关的激励机制,对参与创新的人员予以适当的补偿或者提供奖励,以便在组织内部形成积极参与创新的风气。另外要吸引专业的技术能手和能人进入到农民组织内部,使他们成为参与和促进组织创新的主力军。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对会员的管理,应包括建立会员档案,定期对会员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法规政策的教育和培训,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再次,还应完善推广服务方式与手段,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校的合作,完善信息化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农业推广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启杰.现代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高启杰等.农业推广组织创新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高启杰等.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与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

大学出版社,2008.

[4]卢启程,李怡佳.知识服务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92-94.

[5]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6.

[6]王选华,宋延清.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自互动模式研究——

—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

·130·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5期

农业推广体系问题及策略

摘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来了多项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极大提升了荆州市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的积极性,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深刻认识到荆州市农业推广体系尚不完善,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差、农民素质低、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影响了荆州市农业发展,而且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因此,解决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荆州市;农业推广;推广体系 1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基本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从农业部到各省、市、县、乡、村、村民小组分别建立了农业推广总站、市县农业推广中心、乡农业推广站、村科技组和科技示范户,最后把农业技术以及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户中。从组织形式看出,省级以下的农业推广组织是受政府和上一级推广组织的双重领导。经过20年建设,我国己形成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专群结合的多元化农业推广网络,专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已经达到210万人,推广站数达到35.5万余所。 2荆州市农业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推广体制不完善。荆州市现行农业科技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它具有一套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在这一时期确实为荆州市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与产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下降,农民在农业生产上采用新技术,尤其是大田作物新技术的积极性降低,使这种(搞行政和计划为主)体制失去了其以前所发挥的作用,农业推广效率降低。由于推广项目均是由各级政府决定的(而不是由农民决定的),从而为技术推广活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技术的推广与否,一是决定于政府财政是否有钱;二是决定于政府财政部门及相关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个人行为。在现行农业推广体系内,上层的农业推广单位经费多、工作条件好、人员的待遇高;而基层单位经费少、工作条件差,人员的待遇低,影响农业推广效率。 (2)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低。由于科研选题偏离市场需求,造成农业科技成果偏离市场需求,而科研选题偏离市场需求主要是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荆州市现阶段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型,而非市场主导型,多数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只是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和实验室成果阶段,并没有到达应用技术开发阶段和中试、示范推广转化阶段。 (3)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受历史、体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荆州市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资料显示,荆州市6亿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仅为小学文化程度;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城市二、三产业,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更加低下。由于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民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缺乏科学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而只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才能使农民有能力增加投入,调整结构,发展农业,才能使农业现代化具备现实可能性。 3荆州市农业推广的策略 (1)实施目标管理。一是对乡镇政府的年度考评中明确对农业发展规划、资金、人员、设备保障及农业发展指标等内容实现量化考评,并在整个考评内容中占有一定的权重,从而有效的确保各级领导对农业工作的重视与投入。二是明确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责任,量化其工作任务,年终进行考评,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业推广工作中。 (2)创新推广理念。农民是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最终要通过农民来实现。因此,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从农民的需要出发,以效益为目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不仅要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也要为农户经营管理、组织化

组织(管理中的组织结构)

组织概述 一、组织的含义 ?在管理学中,组织有两方面含义: 1.作为实体(Entity)的组织(Organization)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组织结构,是综合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载体。 2.作为涉及活动过程(Process)的组织(Organizing)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和协调组织结构的一系列工作过程。 二、组织的构成要素 ?目标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它决定了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向,决定了组织内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责划分。 ?人员人员是组织的主体,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人的素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联状态决定了组织的功能。 ?物财经费、场所、设施、设备等各类用品,是组织赖以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类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 ?信息信息是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管理中决策、指挥、监督、控制、协调等职能,本质上都是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 ?机构机构是组织的实体,是组织目标的载体。组织机构相应地由纵向不同层次、横向不同部门组成。组织机构体系的设置及权责划分是否合理、明确,是影响组织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职位职位以工作为中心而设置,不受人的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事设职”,而不是“因人设职”。职位数量明确具体,任何职位都可归于相应的职位系列和职位等级。 ?权责从本质上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权责结构和体系。 ?程序程序反映组织活动的动态过程,是对组织活动过程成功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规制即组织的规章制度,规制对组织机构及其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规制是否健全完善是一个组织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三、组织的类型 ?按组织的性质分类 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按组织的形成方式分类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按社会功能分类 以经济生产为导向的组织、以政治为导向的组织、整合组织、模型维持组织?企业组织的分类 作业组织、管理组织、财产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正式组织:源于组织设计,目的是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规范组织成员的关系。 以效率、成本、理性为原则。 非正式组织: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观点基本相同,或性格、爱好及感情相投,产生一些被大家所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使原来松散的群体渐渐成为固定的非正式组织。 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准则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积极作用:

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农业推广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1.1运行机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农业推广体制依旧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是从上至下的运行模式。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是考核推广机构的主要指标。在人事管理中,都是按照资历来排列辈份。而在分配形式上则是平均主义。在评价体制上,脱离了服务对象,也就是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并不能参加推广机构的评价,这样一来,推广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无法保障,无法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1.2农业推广经费不足 统计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经费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0.6%~1.0%;而统计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到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大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5%。但是我国的农业推广技术经费却不到0.2%。真正用在农业推广项目上的资金少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总数的20%,而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更少。因为资金不够,所以部分服务设施都是20世纪60—70年代购置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也因为建设资金太少而导致配套设施不足、落后、老化。在资金不够的情况下,一些推广机构经常将有偿的服务技术放在首位,并没有考虑到是否对农民有利。 1.3推广人员素质偏低 因为我国县乡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合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也不能与时俱进,推广人员在基层工作的时间太少,无法及

时地掌握相关信息,有关的专业培训机构也不多。更重要的是,工作条件差,待遇不高,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因此,留不住人才,也影响到了推广的效率。 2、对策 2.1创新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能够更好地让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稳定地发展。应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体制,每个岗位的责任制度要明确,招聘适合岗位的人才,换句话说,就是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以岗位的要求来决定招聘要求。并将有管理经验、农业技术专长的人才调整到农业部门的领导岗位,让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对不懂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建立考评制度,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其他部分与绩效挂钩,拉开档次,提高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2.2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法律,让国家每年投资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费用逐渐增加。还可以对间接融资的体制进行创新和完善,鼓励私人投资,设立农技推广部门,加大对推广部门的经济投资。除此之外,也需要正确看待技术推广和经营收入之间的关系。设立有关的担保基金,让有关的技术推广项目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2.3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 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就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队伍建设,为了使农业推广体制得到更好的完善,必须要提高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进考评制度,通过考试录用相关人才,竞争上岗,

农业推广

第十二章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 农业推广项目是农业推广计划的具体体现,按项目进行农业推广的计划管理,是推广计划得到落实的保证措施之一,是农业推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项目的来源、类型,申报程序,文本要求,计划实施,总结验收,请奖等,是农业推广人员的基本工作技能。 第一节农业推广项目的类型、选择与申报 一、农业推广项目的类型及来源 (一)农业推广项目的类型 一般按照农业推广项目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类,按照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组织实施。推广项目的种类较多,常用的分类方法有5种: 1. 按行业部门分。有种植业项目、养殖业项目、工副业项目、引导消费项目、家政指导项目,也可分为农、林、牧、副、渔推广项目。 2. 按专业分。有土肥、种子、植保、栽培、饲养、防疫、放养、捕涝等。 3. 按科学性质分。有试验项目、示范项目、推广项目,开发项目等。 4. 按时间分。有长期推广项目、中期推广项目和短期推广项目。 5. 按项目来源分。有自立项目、委托项目、承担上级项目、合作项目等。 (二) 农业推广项目的来源 农业推广项目的来源包括四个方面: 1. 科研成果。即通过国家和省(市)科委、农业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审定公布的农业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一般都是来自科研、教学单位的应用技术科研成果,具有区域、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从规模和效果看,这种来源占主导地位。 2. 农民群众的先进经验。这类技术是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适应性强,容易推广。 3. 技术改进成果。这是科研单位、农业推广单位在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某方面的提高和改进或由推广单位对多方面、多来源、多专业的成果或技术综合组装的成型技术或常规技术的组装配套。 4. 引进技术。通过技术贸易从国内外引进先进成果和技术,发挥后发性优势。 二、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 (一) 选择原则 1. 项目的先进性。所谓先进性,一是要创新,即要选择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技术;二是经济合理性,即项目要有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也就是要选择那些对生产有重大影响,能改变地区面貌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不仅要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还要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适应性广,能够较快地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一般来说,先进技术应具备如下条件:(1)优于原来的生产技术,并适宜于当地的生产条件;(2) 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有较好的生态效益;(3)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能持续不断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例如:农业部“十

公司多元化发展应注意

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做好主业注重协同效应 慧聪网2005年12月23日8时36分信息来源:博锐管理 多元化战略被业界广泛采纳,但实施的效果却有明显差异。其实多元化战略对于某些公司并不适用,如果忽视了公司的核心能力与市场风险,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将会以失败告终。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协同效应,注重做好主业,通过核心能力的延伸与拓展使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一、多元化战略的含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下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多元化战略是相对企业专业化经营而言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所谓产品的多元化,是指企业新生产的产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关的多种行业,且生产多为系列化的产品;所谓市场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多个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区域市场,甚至是全球市场;所谓投资区域的多元化,是指企业的投资不仅集中在一个区域,而且分散在多个区域甚至世界各国;所谓资本的多元化,是指企业资本来源及构成的多种形式,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诸如证券、股票、知识产权、商标和企业声誉等。 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经营,多是指产品生产的多元化。多元化与产品差异是不同的概念。所谓产品差异是指同一市场的细分化,但在本质上是同一产品。而多元化经营则是同一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异质市场,是增加新产品的种类和进入新市场两者同时发生的。所以多元化经营是属于经营战略中的产品—市场战略范畴,而产品差异属于同一产品的细分化。同时,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界定,必须是企业异质的主导产品低于企业产品销售总额的70%。 二、公司多元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分析 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看,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其实,多元化作为经营战略,其本身无优劣之分。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必然失败。那么,影响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呢? 1、供求矛盾及市场竞争的程度 供求矛盾与市场竞争程度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的基础。

管理学中组织结构的类型、、、

组织结构的类型 再谈类型之前先说一下对组织结构含义的认识。组织结构既在组织之中的员工结构,包括:生产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1.直线型组织结构 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 特点:不设职能机构。上级对下级有直接的一切职权,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优点:①结构简单,命令统一;②责权分明;③决策迅速、指挥及时、工作效率高;④管理成本低。 缺点:①组织规模大时,管理者负担会很重。②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适用于小型组织。 2.职能型组织结构 又称多线型组织结构。 特点:在组织内设置若干的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也就是各基层组织都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 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利于提高专业化程度;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①最大缺点:协调性差。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③过分强调专业化,眼光会变得狭隘。 那么这种原始意义的职能制呢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现实中运用最广泛的职能形态,直线职能制仍被我国绝大多数企

业采用。)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既设置纵向的直线指挥系统,又设置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 缺点: 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适用于中型企业,eg: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甚至机关、医院、学校。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4、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欧美、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时也称之为“联邦分权化”,因为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那么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直线职能制的框架基础上,设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即我们常见的“分公司”;企业总部呢主掌决策,那么用八个字概括事业部的主要特点即为“集中决策、分散经营”;这是在组织领导方式上由集权向分权转化的一种改革。 利弊:事业部制事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点:1)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2)最高层摆脱日常管理事务,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和规划3)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地利润;4)通过事业部门独立生产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综合管理人才。 主要缺点:1)事业部局部利益和公司总体利益不易协调2)机构重叠,成本高,浪费;3)分权带来的负面作用,可能架空公司领导,削弱对事业部地控制;4)事业部急于追求短期性的成绩,对于大量长期投资很难迅速决策。 不算缺点,算特点:对管理者要求高,需要较多素质较高地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 适用于面对多个不同市场的大规模组织,比如说很多设立跨国公司的大企业。

企业管理沟通模式与六种基本组织结构

优点是一个下级只受一个上级领导管理,上下级关系简明清晰,层级制度严格明确,保密程度好,决策与执行工作有较高效率;管理沟通的信息来源与基本流向固定,管理沟通的渠道也简单固定,管理沟通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客观上有一定保证。缺点是管理无专业分工,各级管理者必须是全能管理者,各级管理者负担重,但企业较大时,难以有效领导与管理;管理沟通的信息来源与基本流向被管理者死死控制,并且管理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严重依赖于直线中间的各个点,信息容易被截取或增删,造成管理沟通不顺畅或失误。 从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来讲,直线型组织结构与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优势。在人数不多的小企业或信息需要严格分层极保密的组织如小型军队中,直线型组织结构与链型沟通渠道模式可以简化管理与沟通过程,有助于产生较高的组织工作效率与效益。 2,职能型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 第二种基本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结构是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职能型组织与管理结构是在直线型的基础上,将最高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按照其职能不同,划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管理者来管理的一种组织管理结构。 在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下,一个下级可能需要面对两个或多个专业分工不同的上级,从他们那分别接受不同专业范围内的不同工作指令,但所有这些工作指令都是由这一个

下级独立完成。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沟通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以链型与轮型交织在一起的链轮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居多。 链轮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是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的一种。它是指在一个大的沟通渠道模式中,分别包含了一两个或多个链型与轮型沟通渠道小模式的沟通渠道模式。例如,由最高管理者往下时是轮型沟通渠道模式,一个管理沟通中心连接着多个管理沟通节点;而在最高管理者与最低管理者之间有时又是利用链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在逐层传递信息;具体到了最低管理者管理其下属时,其管理沟通模式又变成了一个人面对许多人沟通的轮型沟通渠道模式,等等。 链型和轮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多链型和多轮型管理沟通渠道模式,以及由它们混合而成的链轮混合型沟通渠道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沟通在方向上,基本上属于上行或下行沟通,同一层级之间的平行管理沟通比较少或没有,交叉沟通没有被纳入沟通设计内容。从理论上讲,它们都主要适用于管理比较简单明了的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职能型组织管理结构,有时也会对应着梯型、多梯型或类似梯型的管理沟通渠道模式。如企业设立一总经理,下设分管业务与财务的两名副总经理,两名副总各自再分管理三至五个大的部门,而副总与副总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又存在着平行的管理沟通。一旦企业中同一层级中规定必须存在着平行方向的管理沟通,以协调相关部门的运作,则完全可以认为,该企业管理沟通模式中,存在着梯型或类似梯型的管理沟通。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618460053.html,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作者:马铁梅 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

浙江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试题 课程代码:0285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农业推广过程明显的( )。 A.周期性 B.随机性 C.随意性 D.无规律性 2.农业部“丰收计划”办公室每( )年提出一个丰收计划项目立项指南(大纲)。 A.1 B.2 C.3 D.4 3.指出下列哪一种是项目可行性预测中常用的定量分析预测法( )。 A.现状分析法 B.重点调查法 C.专家调查法 D.抽样调查法 4.农业推广项目可行性研究中,重视和防止农业生产的短期行为和掠夺行为是可行性研究的 ( )特点。 A.系统性 B.持续性 C.效益性 D.预见性 5.多方案选择是可行性研究的决策分析中的( )之一。 A.步骤 B.方法 C.原则 D.原理 6.列入各级重点推广的项目,其负责统一管理的部门是( )。 A.各级农业行政部门 B.各级科技管理部门 C.各级政府 D.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或分管推广工作的单位 7.技术承包造成减产,如系重大技术失误,应酌情扣发承包人的工资,但最多不得超过承包 期内工资总额的( )。 A.1% B.5% C.10% D.15% 8.鉴证是国家对技术合同的( )监督。 A.法律 B.行政 C.公证 D.委托 9.“丰收计划”种植业推广项目验收时,以参加“丰收计划”的乡为基础单位,按规定每个 县抽选出( )的乡为调查乡。 A.5-10% B.10-20% C.20-30% D.30-40% 10.技术承包责任制是运用经济手段、合同形式来推广农业技术的一种( )制度。 A.法律 B.政治 C.经济责任 D.行政管理 11.丰收计划畜牧业推广项目验收时,对于羊、猪等小家畜验收抽样的数量为( )。 A.2% B.10% C.20% D.25% 12.农业推广物资使用与分配的原则之一是( )。 A.按需分配 B.扶持贫困 C.保证重点 D.照顾灾区 13.农业推广项目工作总结报告的一般格式可分为( )。 A.导语、正文两个部分 B.标题、导语、正文三个部分

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2)

农业推广作业1 1、结合你自身的工作实际或亲身经历,谈谈你心中的农业推广是什么?P1 2、如何理解教材中农业推广的定义。请举例说明。P1、光盘 3、如何通过农业推广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P4 4、你为什么要学习农业推广?计划如何学习农业推广?P10 关于如何学习农业推广?本人认为应从理论联系实际入手去阐述 5、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P22下-23 6、阐述需求层次理论。P24-25 7、怎样才能达到农民自愿改变行为的目的?P34-35 8、扩散规律说明了什么?P39 9、为什么说创新的关键阶段以后就不需要推广措施的支持了。P41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P42(推广人员想方设法促成关键阶段的到来) 10、创新的个体采用过程对提高推广效果有什么实际意义?P43-44 11、创新的群体采用过程和创新扩散有区别吗?为什么?P38、44 1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创新的采用效果。P46-48 13、案例分析: 在一个村庄中,一个农民在自己的田里种植着一种高产新品种的小麦,已经有四年了,可他的村庄里没有任何人效仿。只是他的几个亲密的亲戚和朋友才得知有关他试验情况的信息,并且他们种植这一新品种也获得了成功。直到该创新者第一次种植试验过去四年后,推广服务组织才开始在村庄宣传这一新的品种,然后,这一新品种迅速地为村庄里大多数人所采用。题目: (1)谈谈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 总的原因是推广工作没有跟上。可能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本身的问题。如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落后,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合拍,与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不相称,既影响了农村工作,也制约了自我发展;农业推广组织受行政干预严重,不以农业推广工作为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稳、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整体观念和系统性等。 (2)谈谈推广组织是如何使创新得以传播的?(宣传、示范、利益诱导)P120 农业推广作业2 1、哪种推广体系更适合你所在地区的情况?为什么?P51 2、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P60-62 3、为什么说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多元化应该是改革的方向?P58 4、农业推广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的优缺点是什么?P71 5、结合当地实际,谈谈哪种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形式是比较理想的推广方式?为什么?P71-74 6、根据你的观点,如何才能开展好对农民的推广服务?P71-74 7、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程序包括哪些步骤?P84 8、农业推广计划包括哪些具体计划?P98上 9、一个好的指标要具备哪些要素?P87 10、如何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请举例说明。P84-89 农业推广作业3 1、什么是推广沟通?P100 2、什么是互动?在与农民沟通过程中怎样才能达到互动?P108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提高农业推广沟通的有效性?P119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王达 摘要:农业推广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进入 21 世纪以来,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然而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入WTO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形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种种问题逐渐暴露,存在着农业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定位不恰当,运行制度存在缺陷,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推广与科研、教育分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差,观念陈旧等问题,制约着推广力度。本文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的内在趋势,并提出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发展对策 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农业推广体系(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ystem) 作为促进农业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保证, 也是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产品产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亿万农民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需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导致科技供给传输不下去,农民需求反馈不上来,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示范缺乏工作依托,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加强建设[4-5]。 1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 党和政府在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 非常重视加强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 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已建成种植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农机化、经营管理七大专业技术推广网络, 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的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截至2003 年底,农业部所属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经营管理5 个系统,全国县乡两级共有推广机构15.1 万个,其中县级 2.37 万个,乡级约 12.75 万个;有农技推广人员100.78 万人,其中,县级推广人员 33.4 万人,乡级农技推广人员67.4 万人;乡镇农业“五站”现有国家编制内农技人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 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

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以xx为例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目: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以XX为例 经管学院 专业班级会计十班 罗鼎 20160101030344 指导教师谢良安

2019年12月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一、开题报告主要内容: 1?课题来源、目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 3?预计达到的目标.关键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完成课 题的方案及主要措施。 4.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5.主要参考文献。 二、报告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编辑,采用A4号纸双面打卬,要求内 容明确,语句通顺。 三、指导教师评语、教研室(专业)负责人或开题报告答辩小组审 核意见用蓝、黑钢笔手写或小四号宋体字编辑,签名必须手写。 四、开题报告应在第七学期第15周之前完成。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固守一个产业,提供一种产品的经营模式己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纵观现代企业发展史,多元化在大型企业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开展各种形武的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全世界企业必须走的路子。中国实施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但是中国的企业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选择了多元化战略。从90年代末期,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运用已经进入高潮,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上演多元化战略,当然结果也是“儿家哀愁儿家喜m经典案例层出不穷。-部分企业山于制定实施了正确、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成功,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海尔、双汇、TCL等;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遇到严巫问题后,山于没能及时改变战略,或者企业原有的资源已经被耗尽、无法挽救多元化战略所带来的破坏,最终使企业破产或陷入危机。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企业也很多,比如四通、巨人、丽珠、春都、太阳神、小天鹅等企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了这种现象?怎样才能成功地实现多元化经营?这已经成为摆在国内企业界和理论界面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正是从这样的基点出发,产生了深入研究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念头。 本课题来源于自拟的题目 目的:本文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探讨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原因。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提出解决措施,为国内企业有效开展多元化战略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理论框架。

华为决策体系组织结构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公司”或“华为”)的全资股东是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为控股”)。华为控股是100%由员工持有的私营企业,没有任何第三方(包括政府)持有华为控股的股份。 截止2009年12月31日, 华为控股的股东及出资比例如下: 华为控股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截止目前为61,457人,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 全体在职持股员工选举产生持股员工代表,并通过持股员工代表行使有关权利。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努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长远的共同奋斗、分享机制。 公司治理架构 华为建立了清晰而全面的公司治理架构,为维持良好的企业表现和长期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董事会 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及治理机构,由九名成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对公司重大战略进行决策,审批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监控其实施。 ?审批重大的财务决策与商业交易活动。 ?审批公司的经营及财务结果并批准财务报告。 ?建立公司高层治理结构,并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及环境变化,定期进行优化调整。 ?对公司的监控机制、流程及程序的建立与维护进行监督。 ?对公司业务发展中产生的重大问题,包括重大市场变化、重大危机,向管理层提供综合的建议及咨询意见。?首席执行官的选拔、考评和薪酬确定;制定首席执行官及其它关键高层领导的接班计划。 ?批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和薪酬,并对这些人员的考评提供建议和监督。 2009年,董事会就公司未来3-5年发展规划、年度预算和业务目标设定、高管任用和薪酬、重大业务流程变革和一线组织运作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审议和批准,并就公司运营的重大战略发展方向、向国内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支持公司重大合同的顺利签署等事项进行了决议。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及人力资源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及整个公司的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由七名成员组成,包括董事和总审计师。其具体职责包括: ?评审内部审计计划以及执行结果,讨论与内控风险相关的政策。 ?审批内控体系建设方案及关键里程碑计划,监控公司内部控制状况,推动问题闭环与管理改进。 ?审视公司诚信与遵从环境的有效性,促进员工对商业行为准则的遵从。 ?与董事会共同审核选择独立审计师并批准相关费用,审视独立审计师的工作绩效。 审计委员会按季度举行例会。2009年审计委员会共召开五次会议,围绕公司风险控制,推动内控环境建设的主题,审议并批准了年度内审计划,讨论了公司的内控建设策略,听取了审计趋势报告、半年度控制评估报告、全球流程责任人内控建设报告,审议发布了体系性文件,促进员工对华为商业行为准则的遵从,与外部审计师就管理改进建议书进行了专题讨论。 财经委员会 财经委员会由十名成员组成,按个人相关专长和经验,采用董事加专家的结构任命。其具体职责包括: ?审议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监督公司年度预算、经营预测计划并对经营结果进行评估及考核。 ?评审所有与公司财经相关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并向董事会建议,由董事会审批,其中包括:资本和资产结构、资产和债务融资、战略和重大财务投资、合并、收购和资产剥离等。

农业推广现状

农业推广现状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 一、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现状 1.机构设置 我国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依然延 续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推广网络。在中央层次,设有“全 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成 立于 1 9 9 5年 8月,由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全国植物 保护总站、全国种子总站和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合并而成, 而畜牧兽医、水产和农业机械仍归专业司局管理;在省和 地市级两个层次,按照上下对口,农业厅( 局) 下设农技 站、种子站、植保站和土肥站,作为国有事业单位,负责与 国家层次相对应的职能。县、乡两级的农业技

术推广部 门是直接面向农民、为农民服务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 构,是当前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础。在一些地方, 县、乡农业管理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密切地联系在 一起,有的甚至就是同一机构。 2.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情况 县、乡农业技术 推广部门属于事业单位,按专业领域分为五大系统:种植 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经营管理。据农业部统 计,到 2 0 0 3年底,全国县、乡两级共有推广机构 l 7 . 3万 个,推广人员 1 0 3万人;:乓中乡级机构1 5 . 1万个,乡镇人 员 6 9 . 4万人。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到2 0 0 3年底,全省 县、乡两级共有推广机构 9 1 4 4个.推

广人员 6 3 0 8 7人;其 中乡级机构 7 4 0 3个,乡镇人员 4 O 5 2 5人。 3. 职能划分农业部门将县乡农业技术推广职能 按性质分为四大类: ( 1 ) 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机关委托 的执法和行政管理。如动植物检疫、畜禽水产品检验、农 机监理、农民负担管理等。( 2 ) 纯公益性工作。如动植物 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组织防治,对农民无偿的培训、咨询 服务,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对农药、动物药品 使用安全进行监测和预报,参与当地农技推广计划的制 定与实施,对灾情、苗情、地力进行监测和报告等。( 3 ) 带 有中介性的工作。如农产品和农用品的质量检测,为农

农业推广复习题及答案

1.农业推广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内容: i.狭义的农业推广: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 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品产量和经 济收入的活动。 ii.广义农业推广涵义:是狭义推广的拓展和进步,其内涵既包括狭义推广的产中技术指导,又包括产前咨询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还包括教育培训农民和组 织农民经营。 iii.现代农业推广的涵义: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培训、咨询、成果示范和物质服务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媒媒介为手段,将农业新成果、 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 三农综合发展和农业三态效益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2)地位: 农业推广、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大支柱,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同等重要! 3)作用: 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1)性质:农业推广的性质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 是农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单纯的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2)任务: (1)揭示农民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行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研究总结各国农业推广产生与发展历史;

(3)研究探讨农业推广机构;(4)研究探讨有效的农业 3)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理论部分包括:农业创新的传播扩散原理;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民行为特点转变原理;农业推广学的产生与发展史;农业推广与外部环境关系;社区发展理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技能部分包括:推广的程序与方式、方法;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写作与讲演;计划的管理与评价;推广人员管理与培训;农业推广教育 3.不同时期农业推广的特点、特征? 4.国内外农业推广的著名人物和主要贡献? 5.现代农业推广---推什么、怎样推、谁来推? 6.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科学必须具有新的发现和学术价值;技术必须具备发明创新和应用价值 联系:科学的使命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反复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最后形成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揭示事物存在的本质形式及发展规律。技术的社会职能是基于某一领域和相关领域已知的科学知识,经过试验研究,开发出的能够支配、改造和利用自然客观事物的途径、方法和技能。 7.农业科技成果的内涵及属性? 内涵: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它既包含有认识自然的理论知识,又含有支配和改造自然的技术方法。 属性:科技成果的社会属性;科技成果的自然属性;科技成果的商品属性;科技成果的阶级属性 8.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

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的特点

简述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农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全面构建,并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补充和完善。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呈现出推广主体多元化和推广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这个体系面临着诸多不适和矛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及特点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沿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源远流长,自远古的尧舜时代就有原始的推广活动;而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积累的农业知识越来越丰富。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沿袭早期实行的“劝农”政策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教育和行政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传统,而且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和农村讲习所。20世纪20~30年代各高等院校纷纷效仿美国赠地学院模式,成立农业推广部,国民党政府时期开始建立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但由于历年战乱,推广工作仅限于高等院校及少数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全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逐步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历史,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这一模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开始构建,并得以运作,在推广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及农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主要特点是政府直接领导农业技术推广,自上而下地形成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既受同级农业行政部门的领导,又受到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