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第六部分职业危害及其预防

一、判断题

1.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物理因素中一般包括:异常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电离辐射线;非电离辐射线等。( √)

2.生产环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大或劳动组织安排不当;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不良的人机因素。( ) 3.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缺乏必要的安全卫生技术设施;缺乏安全防护设施。( )

4.个体防毒的措施之一是正确使用呼吸防护器,防止有毒物质从呼吸道进人人体引起职业中毒。( √)

5.个人皮肤防护的防毒措施之一是皮肤防护,主要依靠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可以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皮肤的接触。(√)

6.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调查了解企业当前职业毒害的现状,只有在对职业毒害现状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正确的规划,并予正确实施。( √) 7.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中的组织管理包括对职工进行防毒的宣传教育,使职工既清楚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又了解预防措施,从而使职工主动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8.不定期对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监测是防毒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 9.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飘尘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 √)

10.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蒸气是指在常温、常压下液体物质挥发成的气态物质。(√) 11.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雾是指散发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

12.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烟是指空气中某些金属熔化产生的蒸汽凝结成的固体颗粒叫烟。烟一般是和可熔金属联系在一起。( √)

13.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急性效应是指大量的或高浓度化学品的短期暴露(通常不多于一个轮班)引起的效应。(√)

14.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慢性效应是指在较长时间内重复暴露于某种化学品中所引起的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在许多年的暴露后才被发现。(√) 15.职业危害和预防中所称气体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逸散于生产场所的空气中,如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16.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有毒作业的特点和防护要求,在有毒作业环境中应配臵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等。卫生防护设施的服务半径应小于30 m。( ) 1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 1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 √)

19.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应当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

2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行业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如实申报存在职业中毒危害项目。( ) 2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措施,加强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 22.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不具备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条件的,应当与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由其提供职业卫生服务。( √)

2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通讯报警装臵处于不正常状态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重新作业。(√)

2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25.高毒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必须立即停止高毒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经治理,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 26.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结束作业时,应将其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存放、穿戴到非高毒作业区域。( )

2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离岗时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

28.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未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或者预评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自行开工。( )

29.危险化学品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无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可先行投产、运行。( )

30.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竣工,未进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或者未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可以投入生产、运行。( )

31.存在高毒作业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可进行施工操作。( )

32.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向周围单位、居民宣传有关危险化学品的防护知识及发生化学品事故的急救方法。( √)

33.使用单位购进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核对包装(或容器)上的安全标签。安全标签若脱落或损坏,经检查确认后应补贴。(√)

34.使用单位购进的化学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他容器时,应标明其内容。对于危险化学品,在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上应贴安全标签。(√)

3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清除化学废料和清洗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

3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

3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职工应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应及时报告认为可能造成危害和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 √)

38.职工对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3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规定: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最高容许接触水平。( ) 40.《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4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企业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

4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可依企业财力实施。( )

4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44.《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

4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 4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

47.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生产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 48.《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49.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以安排未经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

50.危险化学品单位可以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劳动作业。( ) 51.危险化学品用人单位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臵。( √)

二、单选题

1.在劳动过程、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 )。A.职业病危害因素B.劳动生理危害因素C.劳动心理危害因素

2.职业病危害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并在一定条件下,使劳动者健康发生损伤称为( )。

A.工伤B.职业性损伤C.劳动伤害

3.职业性多发病是指由于( )中存在诸多因素所致的病损,或虽然原为非职业性疾病,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使之加剧或发病率增高。

A.休息场所B.日常生活C.生产环境

4.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中,高温、辐射、噪音属于( )。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

5.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 )属于化学因素。

A.病毒B.真菌C.有毒物质

6.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职业病,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 )职业病。

A.法定B.重度C.劳动

7.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 )属于物理因素。

A.矽尘B.布氏杆菌C.x射线

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 )的发生,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A.事故B.职业中毒事故C.火灾

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存在高毒作业的建设项目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 )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经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

A.卫生行政B.安监C.公安

1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受理申报的( )部门备案。

A.卫生行政B.安监C.质检

1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 )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有关条款。

A.危险B.有毒C.职业中毒危害

1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有关( )应当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以及确保劳动者安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知识。

A.管理人员B.业务员C.办事员

1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 ),并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

A.设备B.防护用品C.工具

1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臵,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 ),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A.安全措施B.救护措施C.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

1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 )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A.1个月B.1年C.半年

1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 )。

A.职业健康检查B.培训C.身体检查

1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臵职业病病人。

A.健康检查B.培训C.登记

1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职业卫生知识,遵守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施及其用品;发现( )时,应当及时报告。

A.职业中毒事故隐患B.新装备C.新情况

1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未对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臵进行维护、检修和定期检测,导致上述设施处于不正常状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 )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B.2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C.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2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处( )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A.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B.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C.2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21.《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是为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保护劳动者的( ),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规而制定的。

A.安全与健康B.权益C.身体

22.《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规定:使用单位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作业人

员接触的危险化学品( )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没有规定的,使用单位应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

A.毒性B.有害性C.浓度

23.《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规定使用单位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 )的方法。

A.应急处理B.救护C.灭火

2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 )。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A.数据B.标准C.职业接触限值

2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规定: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 )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A.工作场所B.车间C.任何时间

2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规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一个工作日内,( )接触不得超过的15 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A.任何一次B.车间C.工作场所

2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规定,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在未净化处理前,不得更换( )。

A.标签B.原安全标签C.包装

28.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 ),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A.健康及其相关权益B.安全及正常生产c.身体健康

29.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防治结合

30.《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设有依法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 )申报,接受监督。

A.卫生行政部门B.安全管理部门C.公安部门

3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 ),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A.卫生审查B.安全检查C.评估

3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 )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A.设备B.职业病防护设施C.设施

3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 )进行。

A.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B.安全评价机构c.卫生机构

3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 )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A.公共使用B.个人使用C.个别人使用

3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 ) 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A.安全B.国家C.防治职业病

3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的( )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业务人员B.管理人员 C.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3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 ),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

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A.职业卫生培训B.安全培训C.技能培训

38.《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 )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健康B.职业健康C.身体

39.《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未进行离岗前( )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身体B.职业健康C.安全

40.《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 )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A.职业健康监护B.安全工作C.身体健康

4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 )部门报告。

A.卫生行政B.安监C.质检

4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 )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

A.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B.人员C.设备、设施

4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 )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A.职业病病人B.员工C.有关人员

4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

公布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的罚款。A.一万元以下B.二万元以下C.二万元以上

4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由( )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A.公安B.卫生行政C.安监管理

4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 ),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A.职业卫生培训B安全教育C.专业培训

4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内首次使用或者首次进口与职业病危害有关的化学材料,未按照规定报送( )以及经有关部门登记注册或者批准进口的文件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A.毒性鉴定资料B.有关资料c.报表

48.《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安排未经( )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安全检查B.身体检查C.职业健康检查

三、多选题

1.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A.化学B.物理C.生物D.自然

2.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 )。

A.地理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D.化学因素

3.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化学因素中一般包括( )物质。

A.有毒物质B.生产性粉尘C.其他有机性粉尘D.自然粉尘4.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否引起职业性损伤取决于( )。

A.接触机会B.作用强度

C.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D.个体危险因素

5.职业性损伤包括( )。

A.内伤B.外伤c.职业病损伤D.职业性多发病

6.职业危害预防的防毒技术措施包括( )。

A.设备添臵B.宣传措施C.预防措施D.净化回收措施

7.职业危害预防的防毒预防措施包括( )。

A.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有毒、高毒的物料

B.改革工艺

C.生产过程的密闭、通风排毒

D.隔离操作

8.职业危害预防的防毒净化回收方法主要是( )。

A.洗涤法B.袋滤法c.燃烧法D.隔离法

9.有毒物质进人人体的途径是( )。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头发

10.有毒作业环境管理主要抓好( )。

A.组织管理措施B.定期进行作业环境的监测

C.严格执行“三同时”方针D.及时识别作业场所出现的新的有毒物质

11.以下关于接触毒物作业的人员作业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在作业场所吃饭、饮水、吸烟B.坚持饭前饭后漱口

C.回家后洗澡D.每天必须将工作服清洗

12.与生产环境有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包括( )。

A.建筑物容积和建筑结构构件与生产性质不相适应B.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C.缺乏防尘、防毒、防寒保暖设备D.劳动制度不合理

13.常用的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包括( )。

A.密闭通风排风系统B.局部排风系统C.个体防护D.净化回收14.危险化学品中毒急救要遵循的5项原则是( )及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和及时解毒、促进毒物排出。

A.救护者的个人防护B.切断毒物来源

C.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D.立即进入现场

15.以下( )物质可导致职业中毒。

A.铅及其化合物B.钡及其化合物C.硫酸二甲酯 D. 硫酸

16.以下( )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A.高原病B.中暑C.航空病D·溃疡

17.化学品对人体产生的化学品效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取决于化学品( )。

A.存放位臵B.包装好坏C.暴露的浓度D.暴露时间的长短18.化学品效应因暴露的形式类型不同而不同,以下( )属于化学品效应。

A.癌变B.伤害胎儿C.隔代效应 D. 尘肺

19.化学品效应因暴露的形式类型不同而不同,下列( )效应属于化学品效应。

A.引起刺激B.过敏C.缺氧D.系统中毒

20.易受到化学品刺激的部位有( )。

A.皮肤B.眼睛C.呼吸道D·头发

21.生产性毒物可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 )和气溶胶中,可以引起职业中毒。

A.气体B.蒸气c.雾D.烟

22.个人防护措施中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属于呼吸防护器,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 )两大类。

A.移动式B.过滤式C.隔离式D.便携式

23.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措施包括( )。

A.密闭通风排毒系统B.自然风排毒系统

C.个人防护D.卫生系统

24.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中以下( )属于密封、通风排毒系统的方法。

A.密闭罩B.开口罩c.伞形罩D.通风橱

2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是为了保证作业场所安全使用有毒物品,( )职业中毒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的。

A.预防B.控制C.消除D.了解

2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物品分为( )。国家对作业场所使用高毒物品实行特殊管理。A.一般有毒物品B.高毒物品C.毒害品D.危险物

27.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 )。

A。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物品B.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

C.合格的化学品D.标准的化学品

28.国家鼓励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预防、控制、消除职业中毒危害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 )。

A.新技术B.新工艺C。新材料D.新理念

29.《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的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除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卫生要求外,还必须符合( )要求。

A.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

B.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

C.设臵有效的通风装臵,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设臵自动报警装臵和事故通风设施

D.高毒作业场所设臵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3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臵黄色区域( )和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A.警示线B.警示标识C.消防提示牌D.中文警示

31.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在申报使用高毒物品作业项目时,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有关资料( )。

A.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B.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材料C.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

3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应急救援预案适时进行修订,定期组织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应当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A. 器材B.设备C.文件D.人员

3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 废弃物情况B.职业中毒危害及其后果

C. 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D.工伤因素

3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确保职业中毒危害( )处于正常适用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运行。A.防护设备B.应急救援设施C.通讯报警装臵D.办公设施

35.有毒物品的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以易于劳动者理解的方式加贴或者拴挂有毒物品安全标签。有毒物品的包装必须有醒目的( )。

A. 警示标识B.中文警示说明C.条纹D.色泽

3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经营、使用有毒物品的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没有( )的有毒物品。

A. 安全标签B.警示标识C.中文警示说明D.出厂标记

3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 )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留存或者残留有毒物品的设备、包装物和容器。

A.转产B.停产C.停业D.解散、破产

38.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在存在( )的情况下,有权通知用人单位并从使用有毒物品造成的危险现场撤离。

A.威胁生命安全B.安全隐患C.身体健康危险D.人员空岗

39.《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适用于( )化学品的单位和人员。

A.生严B.经营C.运输D.贮存和使用

40.《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规定:使用单位应通过( )方法,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

A.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B.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C.采用能消除或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闭等)

D.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以及其他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41.《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规定:使用单位应对盛装、输送、贮存危险化学品的设备,采用( )等形式,标明其危险性。

A.颜色B.标牌C.标签D.分区

4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规定:职业接触限值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 )三类。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B.最高容许浓度

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D.车间、库房内挥发浓度

43.《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粉尘B.放射性物质C.其他有毒、有害物质D.固体物质4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 )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A.体系标准B.职业卫生标准C.卫生要求D.质量标准

4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属于( )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

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A.新建B.扩建C.改建D.重建

4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 ),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A.新技术B.新工艺C.新原料D.新材料

4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臵设臵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 )。

A.规章制度B.操作规程

C.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D.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8.《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臵,设臵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等内容。

A.种类B.后果C.预防D.应急救治措施

49.《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臵报警装臵,配臵( )和必要的泄险区。

A. 现场急救用品B.冲洗设备C.应急撤离通道D.消防用品50.《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职业病( )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A.防护设备B.应急救援设施C.消防设施D.公共使用5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

A.考察B.检测C.评价D.报告

5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臵设臵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 )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A.职业病危害B.安全操作C.维护注意事项D.职业病防护5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

A.生产B.经营C.进口D.使用

5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B.职业病防护措施C.待遇D.职业病状况及安全55.《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 )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A.法律B.法规C.规章D.教材

5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 ),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A.应急救援B.控制措施C.补救措施D.安抚措施

57.《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 ),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A.身体检查B.健康检查C.医学观察D.安全检查

58.《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发生( )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臵职业病病人。

A.分立B.合并c.解散D.破产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二、适用范围 公司人员从事涉及到易燃,易爆、触电、中毒、高坠、机械伤害、灼烫,淹溺,透水、物体打击、粉尘伤害、噪声、振动、窒息等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危害的成因及危害的类型 危害的成因分为物理危害和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的成因: 1.粉尘伤害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以及其他粉尘等。产生这些粉尘的作业主要有: a)矽尘: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钻孔机、凿岩机、碎石设备作业;挖方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工程、竖井和隧道掘进作业;爆破作业;喷砂除锈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b)水泥尘:水泥运输、储存和使用。 c)电焊尘:电焊作业。 d)石棉尘:保温工程、防腐工程、绝缘工程作业;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作业。 e)其他粉尘:木材加工产生木尘;钢筋、铝合金切割产生金

属尘;炸药运输、贮存和使用产生三硝基甲苯粉尘;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合粉尘;使用石棉代用品产生人造玻璃纤维、岩棉、渣棉粉尘。 2. 噪声 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产生噪声的作业主要有: a)机械性噪声:凿岩机、钻孔机、打桩机、挖土机、推土机、刮 土机、自卸车、挖泥船、升降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传输机等作业;混凝土破碎机、碎石机、压路机、铺路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等作业;混凝土振动棒、电动圆锯、刨板机、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射钉枪类工具等作业;构架、模板的装卸、安装、拆除、清理、修复以及建筑物拆除作业等。 b) 空气动力性噪声: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铆枪、发电机 等作业;爆破作业;管道吹扫作业等。 3. 振动 部分建筑施工活动存在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危害。产生局部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混凝土振动棒、凿岩机、风钻、射钉枪类、电钻、电锯、砂轮磨光机等手动工具作业。产生全身振动的作业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刮土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作业。 4.窒息 许多施工活动存在密闭空间作业,导致窒息主要包括:

职业危害及预防(6)

职业危害及预防部分 一、单选 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A)、生物因素等。 A、物理因素 B、生产粉尘 C、高温 2.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A)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作业环境 B、卫生环境 C、高温环境 3. 以下(B)发球物理性危害因素。 A、生产粉尘 B、噪声 C、真菌 4. 以下(A)属于化学性危害因素。. A、工业毒物 B、振动 C、高温 5.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A)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放射性物质 B、高温 C、病毒 6. 我们目前法定的职业病分为(C)大类,()种。 A、8、14 B、9、99 C、10、115 7. 我们卫生部门公布的法宝职业病中有(A)种尘肺? A、13 B、10 C、8 8.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不包括:(C) A、电焊工尘肺 B、石墨尘肺 C、木工尘肺 9.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A)和消化道。 A、皮肤 B、口腔 C、食品 10.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A)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11.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C)个级别。 A、2 B、3 C、4 12. 有毒作业分级的三项指标: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A)。 A、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B、毒性的大小 C、毒物的浓度 13. 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积蓄。毒物在体内的积蓄是发生(B)的基础。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14. 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通过呼吸道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毒物在空气中的(B)。 A、形式 B、浓度 C、时间 15. 职业危害能否引起职业病,主要取决于接触的(B),即接触的时间和浓度。 A、形式 B、剂量 C、多少 16. 不同的职业危害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如(A)可导致尘肺病。 A、粉尘 B、毒物 C、噪声 17. 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如下几类?(C) A、矿石粉尘 B、煤尘、石棉尘 C、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18. 用纯氮气臵换可燃气体后进入密闭罐内作业,在没有任何个体防护措施时,作业人员有可能发生(B)。 A、呼吸急促 B、闪电式死亡 C、慢性缺氧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工程分析.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王耀祖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基本任务之一。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通过机械制造、焊接工艺、表面处理三大行业的现场调查,以提高对这三大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能力。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是各种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飞机、轮船、机车、汽车、各种类型机床、纺织机械、发动机以及五金机械等等的制造统称为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的基本生产过程概括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生产工序,见图1: 图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图可看出表面处理和焊接工艺也属于其中,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特殊性,下面将另行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一.铸造 (一)铸造基本工艺。见图2. 图2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用砂(型砂)品种很多,常用的是石英砂、黄砂,其次为长石以及少量的云母、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三)几种特种铸造工艺 1.压力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一定压力下快速注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基本工艺流程如图3 图3压力铸造工艺流程 2.离心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作用下成型,凝固的铸造方法。基本工艺流程见图4

2021年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四类: 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治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场所通风设备及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

开或减少热辐射;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为员工提供阴凉的休息地方 (4)应有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 (5)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作业人员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报告,班组长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 (7)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 2、有毒物品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用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答案

第一章职业卫生基本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化学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腐蚀性物质 D.剧毒物质 2.有毒作业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的作业。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C.职业接触限值 D.最高容许浓度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A.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B.生产、劳动过程中 C.生产过程中、工艺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D.生产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4.下列属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D)。 A.粉尘 B.γ射线 C.微波 D.病毒 5.《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将职业病分为( )。 A.9大类99种 B.10大类115种 C.10大类105种 D.10大类117种 6.依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这3类中不包括()。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矿物性粉尘 D.混合性粉尘 7.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不包括下列的()。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带毒状态 8.生产性噪声不包括下列的() A.流体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空气传播噪声 9.下列作业中可能存在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的是()。 A.建筑,修路夏季施工作业 B.印染作业 C.印刷作业 D.炼钢,炼铁作业 10.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护结合 D.健康第 一、重在预防 二、判断题 1.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机因素四个方面。(√) 2.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够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3.粉尘溶解度大小对人的危害程度,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4.气溶胶尘是指除粉尘、烟和雾以外的其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 5.国家标准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的工作场所,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 6.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电磁辐射,其量子能量越大,当量子能量达12eV以上时,对物体和人体组织有电离作用,这种电磁波称电离辐射,如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7.人体长期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但不会引起皮肤癌。(×) 8.长期从事接触橡胶、树脂、油漆等的溶剂或稀释剂的工作,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9.疲劳时人的反应能力下降,疲劳状态可使错误率增加,严重的可导致事故发生。疲劳甚至可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职业危害及预防知识

职业危害及预防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职业危害及预防知识 职业危害因素---粉尘 1.定义: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生活和工作中,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2.种类: (1)无机性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锰、铅、锌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性粉尘:动物性粉尘,如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草、甘蔗、谷物、木、茶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农药、有机染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类粉尘,以二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粉尘,在生产中这种粉尘最多见。3.危害: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当吸入粉尘量达到一定数量即可能引发尘肺病,还可能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病症。 4.措施: (1)技术措施:改进工艺,改进生产设备,空气加湿,加强通风等。 (2)预防措施: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等,定期参加职业健康体检。 职业危害因素--高温 1.危害: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使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可能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2.应急处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及时送医院。 3.日常防护:采取加强通风等技术措施改进作业条件;加强个体防护,提供透气性好的工作服、防暑药品、绿豆汤、盐水等消暑用品;定期组织参加职业健康体检;充分休息,保持身体健康;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 职业危害因素--噪声 1.危害:连续性、间歇性工业噪声可能引起听觉适应及听觉疲劳;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皮层和神经中枢,引起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对内分泌、消化、心理产生影响。听力衰退、噪声聋;头疼、头昏、耳鸣、心悸;胃肠、内分泌紊乱;健忘、厌烦,情绪坏。 2. 日常防护:控制声源,采取隔音墙、吸声材料控制声音传播;加强个体防护,必须按要求配戴耳塞、护耳器等劳动防护用品;定期组织参加职业健康体检。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 一、必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生产。 二、必须保证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严禁在职业病危害超标环境中作业。 三、必须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保证有效运行,严禁不设置不使用。 四、必须为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配发假冒伪劣防护用品。 五、必须在工作场所与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严禁隐瞒职业病危害。 六、必须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严禁弄虚作假或少检漏检。 七、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严禁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上岗。 八、必须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监护档案,严禁不体检不建档。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

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 都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 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 金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 作业。 (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粉尘。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称为铸造。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 轮旋磨刀具等也可散逸粉尘。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 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 分主要是氧化铁,其它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 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气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锻工车 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 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 大量的热辐射。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 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 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内,以2-4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油漆,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试题及答案教学总结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试 题及答案

第一章职业卫生基本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 1.《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化学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腐蚀性物质 D.剧毒物质 2.有毒作业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的作业。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C.职业接触限值 D.最高容许浓度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A.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B.生产、劳动过程中 C.生产过程中、工艺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D.生产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4.下列属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D)。 A.粉尘 B.γ射线 C.微波 D.病毒 5.《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将职业病分为( )。 A.9大类99种 B.10大类115种 C.10大类105种 D.10大类117种 6.依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这3类中不包括()。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矿物性粉尘 D.混合性粉尘 7.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不包括下列的()。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带毒状态 8.生产性噪声不包括下列的()

A.流体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空气传播噪声 9.下列作业中可能存在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的是()。 A.建筑,修路夏季施工作业 B.印染作业 C.印刷作业 D.炼钢,炼铁作业 10.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护结合 D.健康第一、重在预防 二、判断题 1.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机因素四个方面。(√) 2.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够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3.粉尘溶解度大小对人的危害程度,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4.气溶胶尘是指除粉尘、烟和雾以外的其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 5.国家标准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的工作场所,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 (A)。(√) 6.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电磁辐射,其量子能量越大,当量子能量达12eV以上时,对物体和人体组织有电离作用,这种电磁波称电离辐射,如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7.人体长期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但不会引起皮肤癌。(×) 8.长期从事接触橡胶、树脂、油漆等的溶剂或稀释剂的工作,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20页)

目录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及预防 ※高温作业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预防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一、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有些企业在进行原料破碎、过筛、搅拌装置等过程中,常常会散发出大量微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很久而不落下来,这就是生产性粉尘。 二、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 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是世界公认的致癌物质,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 另外,粉尘还会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鼻炎、咽炎、喉炎。 三、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病隐匿性比较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气喘、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咳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四、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 1.技术措施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

湿式作业:如果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溢。 2.卫生保健措施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1

职业病危害预防措施 1、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职业病。 2、适用范围 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危害的状态一般有:尘危害、毒气危害、噪声危害、辐射危害、高温危害等。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危害的根源主要来自:粉尘作业、化工生产、各种有机物的接触性作业、燃烧过程、机械性振动、危险品操作、电磁辐射等等,甚至生活中的吸烟、使用热水器和采暖不当、非环保家庭装修、不良饮食习惯等都会造成对健康的危害。与本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职业病的主要种类、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如下:防尘 生产车间的粉尘主要是含游离的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材料试验工、平刨机工、金

属除锈工、电(气)焊等工种。 主要除尘防护措施如下: (1)在车间内设置淋浴设施,供下班工人等及时清除身体外部的粉尘; (2)石棉尘、电焊烟尘的除尘措施:在主要工作区域内安装吸尘装置,将飞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吸走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滤尘器内的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中进行沉淀,并定期进行清理。 (3)木屑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械的粉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储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 ,并对储料仓进行定期清理。 (4)金属尘的除尘措施:在每台机械上尘源部位加吸尘罩,用抽风机或通风机将粉尘抽至集料袋中,统一集中处理。 (5)提高车间内通风系统的控制效果,设计合理,通风良好。(6)消除二次尘源,即及时对地面、机械设备的积尘进行清扫、擦洗,不宜水冲时,采用真空清扫的方法,真空清扫装置有集中式和移动式两种。 防毒毒害物质在其生产、储运、加工、使用过程中,在失控状态下,若其数量超过临界值时,就可能酿成突发性恶性事故,而在通常情况下,因防护不力或长时间危害接触者,导致严重的机体损伤乃至造成死亡或遗害后代。车间生产性毒物主要包括铅、锰、苯、二氧

2021职业危害及预防部分

2021职业危害及预防部分 Without safety as a guarantee, it may be vanished in an instant! So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is a subject that everyone must pay attention to.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14

2021职业危害及预防部分 一、单选 1.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A)、生物因素等。 A、物理因素 B、生产粉尘 C、高温 2.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A)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作业环境 B、卫生环境 C、高温环境 3.以下(B)发球物理性危害因素。 A、生产粉尘 B、噪声 C、真菌 4.以下(A)属于化学性危害因素。. A、工业毒物 B、振动 C、高温 5.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

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A)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放射性物质 B、高温 C、病毒 6.我们目前法定的职业病分为(C)大类,()种。 A、8、14 B、9、99 C、10、115 7.我们卫生部门公布的法宝职业病中有(A)种尘肺? A、13 B、10 C、8 8.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不包括:(C) A、电焊工尘肺 B、石墨尘肺 C、木工尘肺 9.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A)和消化道。 A、皮肤 B、口腔 C、食品 10.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是通过(A)途径进入人体的。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1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C)个级别。

(完整版)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 1 、职业中毒 a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 电池,油漆、喷漆等 ) 。 b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 电焊)。 c、硫化氢中毒 ( 下水道作业工人 ) 。 d、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e 、甲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f 、二甲苯中毒 ( 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 。 g 、汽油中毒 ( 驾驶、汽修、机修等 ) 。 h 、氯乙稀中毒 ( 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 。 2 、尘肺 a 、水泥尘肺 ( 水泥库、装卸 )。 b 、电焊工尘肺 ( 电焊、气焊 )。

3 、物理因素职业病 a 、中毒 ( 露天作业 )。 b 、局部振动病 ( 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 。 4 、职业性皮肤病 a 、接触性皮炎 ( 中国漆 )。 b、电光性皮炎 ( 紫外线 ) 。 5 、职业性眼病 a 、化学性眼部烧伤 ( 酸、碱、油漆 ) 。 b 、电光性眼炎 ( 紫外线、电焊 ) 。 c 、职业性白内障 ( 含放射性白内障 ( 激光)) 。 6 、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 a 、噪声聋 ( 铆工、校平、气锤 ) 。 7 、职业性肿癌 a 、苯所致白血病 ( 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 。 8 、其它职业病 a 、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 ( 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 。 b 、金属烟热 ( 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 。 c 、职业性哮喘 ( 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 有害因素分类主要危害次要危害危害的主要工作 粉尘 水泥尘

环卫工人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预防

环卫工人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预防环卫工人是“城市美容师”,通过自己默默的劳动,为人们的生活创造着清洁和便利,但他们的工作环境却并不美好,常年在恶劣环境中作业,因长期接触粉尘、废弃物、汽车尾气、噪声、高温、紫外线等因素,严重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 一、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危害 1、空气污染 大气有害物质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汽车尾气、过敏原花粉、病原微生物等,由于环卫工长期在户外进行道路清扫,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就更严重了。 健康危害:①可直接刺激人体呼吸系统,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还可引起心肺疾病(可致心脏衰竭)。②烟尘和汽车废气中含有多种可致癌物质。③生物性污染(花粉、结核杆菌)能引起过敏反应,并增加患病几率。 2、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和人的大声说话等,长期接触噪声可导致听力下降,并损害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导致恶心、失眠、烦燥、神经衰弱、易疲惫和降低免疫力等。 3、化学品伤害 许多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工厂、医院、科研机构由于缺乏标识、管理混乱、

相关人员缺乏责任心,将本应妥善处理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随意乱扔到垃圾里,导致环卫工中毒,严重的可能爆炸伤亡。 因此在清运垃圾时应注意是否混有化学品,如有发现,应查明种类,或请专业人员运走处理,当发生化学品事故,应迅速报警并拨打急救电话。 4、交通意外 部分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道上乱扔垃圾,使环卫工必须到马路上清扫,同时由于环卫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使环卫工成了交通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 5、冬季低温 低温作业是指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在5℃以下的作业。环卫工在冬季进行道路清扫,易皮肤开裂,并患冻疮,严重可冻伤。 建议在秋天就加强手足皮肤保护,外出前及时涂抹含油脂的霜膏。冬季注意手足保暖,多吃胡萝卜、菠菜等维生素较多的食物。 6、夏季高温 环卫工在夏季进行道路清扫时,要忍受烈日暴晒和高温。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会导致眼睛酸胀、疼痛,使眼睛提前老化,增加患白内障的机会,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发生皮肤晒伤。高温天气作业可发生中暑,严重的死亡。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复习过程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二) ------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一、有机溶剂类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多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同类者毒性相似,如氯代烃类多具有肝脏毒性,醛类具有刺激性等。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有笨、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正己烷等。 (一)苯 染料、合成橡胶、农药生产中,以及油漆制造、建筑喷漆、制鞋厂、家具厂、箱包加工厂,是苯中毒高发领域。 苯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患有血液系统疾患、肝肾疾病以及哮喘患者均不宜从事苯作业。 急性苯中毒症状:轻度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欢快、步态不稳,重度时烦躁不安、幻觉、震颤、抽搐、昏迷、心律不齐,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甚至死亡。 (二)甲苯、二甲苯 甲苯、二甲苯的生产多从煤焦油或石油裂解产生,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油漆、涂料、胶水的有机溶剂,也可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 生产中甲苯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皮肤吸入人体,对皮肤、黏膜、染料和炸药等。 甲苯、二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较严重,吸入后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黏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疱疹等。重度甲苯重度后,或呈躁动不安、哭笑无常的兴奋状,或呈嗜睡、木僵等压抑状,严重的会出现虚脱、昏迷。长期

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等慢性中毒症状。 (3)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在工业上被用作化学合成、工业溶剂和黏合剂,金属件的清洗剂,纺织、石油、电子工业的脱脂剂。 二氯乙烷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接触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乏力等症状,伴有流泪、流涕、咽痛、咳嗽等黏膜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还有步态蹒跚、嗜睡、意识模糊、朦胧或晕厥现象,恶心、呕吐等肠胃道症状或有轻度肝、肾损害。 重度中毒会出现意识模糊,如出现谵妄状态、昏迷等,可伴有肝、肾损害。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消化道症状。可致皮肤脱屑或皮炎。 (四)正己烷 正己烷主要作为有机溶剂,常用于印刷、电子等行业的清洁工作,如清洗印刷机械、液晶显示器、手表表面的油污等。 正己烷可经呼吸道、皮肤和黏膜进入机体,引起中毒,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短期麻醉,但无后遗症。长期接触能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从接触到发病一般是几个月到几年。 高浓度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和头晕、麻醉等。 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为手足发麻、疼痛、触觉减退,进一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试题

职业卫生基本知识试题 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 1.《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化学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腐蚀性物质 D.剧毒物质 2.有毒作业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的作业。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B.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C.职业接触限值 D.最高容许浓度。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A.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B.生产、劳动过程中 C.生产过程中、工艺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D.生产过程中、作业环境中 4.下列属于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是()。 A.粉尘 B.γ射线 C.微波 D.病毒 5.《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将职业病分为( )。 A.9大类99种 B.10大类115种 C.10大类105种 D.10大类117种 6.依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这3类中不包括()。 A.无机粉尘 B.有机粉尘 C.矿物性粉尘 D.混合性粉尘 7.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不包括下列的()。 A.急性中毒 B.慢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带毒状态 8.生产性噪声不包括下列的() A.流体性噪声 B.机械性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空气传播噪声 9.下列作业中可能存在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的是()。 A.建筑,修路夏季施工作业 B.印染作业 C.印刷作业 D.炼钢,炼铁作业 10.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预防为主、防护结合 D.健康第一、重在预防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50分) 1.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机因素四个方面。() 2.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够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3.粉尘溶解度大小对人的危害程度,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呈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4.气溶胶尘是指除粉尘、烟和雾以外的其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 5.国家标准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的工作场所,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 6.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电磁辐射,其量子能量越大,当量子能量达12eV以上时,对物体和人体组织有电离作用,这种电磁波称电离辐射,如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和微波。() 7.人体长期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但不会引起皮肤癌。() 8.长期从事接触橡胶、树脂、油漆等的溶剂或稀释剂的工作,有可能导致白血病。() 9.疲劳时人的反应能力下降,疲劳状态可使错误率增加,严重的可导致事故发生。疲劳甚至可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10.我国目前规定,女职工禁忌参加连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20kg、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25kg 的作业。()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职业危害整治方案 为了预防、危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与本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职业病的主要种类、危害工种及预防措施: 一、粉尘 施工现场粉尘主要是含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水泥尘(硅酸盐)石棉尘、木屑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引起的粉尘;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砼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材料试验工、平刨机工、金属除锈工、石工、风钻工、电(气)焊等工种;预防措施有(1)、水泥除尘措施:在搅拌机拌筒出料口字安装活动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

罩,将加料时扬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吸走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器内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2)、木屑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3)金属除尘措施:用抽风机或通风机将粉尘抽至室外,净化处理后向空气排放。 二、生产性毒物 施工现场生产性毒物主要是铅、锰、苯、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种有通风工、油漆工、喷漆工、电焊工、气焊工、电镀工等工种;预防措施有(1)防铅毒措施:允许浓度,铅烟0.03 mg/m3,铅尘0.05 mg/m3,超标者采取措施。采用抽风机或用鼓风机升压将铅尘、铅烟抽至室外,进行净化处理后向空中排放;以无毒、低毒物料代替铅丹,消除铅源。(2)防锰毒措施:集中焊接场所,用抽风机将锰尘吸入管道,过滤净化后排放;分散焊接点,可设置移动式锰烟除尘器,随时将吸尘罩设在焊接作业人员上方,及时吸走焊接时产生的锰烟尘;现场焊接作业声狭小,流动频繁,每次焊接作业时间短,难以设置移动排毒设备装置焊接时应选择上风方向进行操作,以减少锰烟尘的危害。(3)防苯毒措施:允许浓度,苯40 mg/m3以下,甲苯和二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1、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各种有害因素的总称。本企业主要职业危害来自露天作业环境中的紫外线照射和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伤害,人孔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等。 二、职业病危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结合公司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四类: 1、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防治措施 (1)改善工作条件,配备防护设施、设备,加强生产场所通风设备及散热。 (2)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高温工作环境,尽量远离高热源,避开或减少热辐射; (3)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为员工提供阴凉的

休息地方 (4)应有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给防暑降温清凉饮料、降温品和补充营养: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时再饮水。 (5)准备毛巾、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以及仁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要制订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中要补充蛋白质和热量。 (6)作业人员如有高温禁忌症要及时报告,班组长对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不要安排其从事高温作业 (7)留意气象预报发出的酷热天气警告 2、有毒物品的危害: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用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防治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改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将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和遥控化操作。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避免有毒物质与人体接触;对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有毒物质,通过安装合理的通风、排毒设备,使毒物得到有效控制。 (3)根据毒物的特性,选择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特种作业和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

特种作业和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 1特种作业人员的规定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持证上岗作业。 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有17类:(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超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5)登高架设作业;(6)锅炉(含水质化验)作业;(7)压力容器作业;(8)制冷作业;(9)爆破作业;(10)矿山通风作业;(11)矿山排水作业;(12)矿山安全检查作业;(13)矿山提升运输作业;(14)采掘作业;(15)矿山救护作业;(16)危险物品作业;(17)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其他作业。 劳动者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并通过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之后,才能获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然后才能从事特种工作。 2职业病的种类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为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引起的疾病。引发职业病的有害因素包括: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

职业病包括10大类共115种,即职业中毒(铅、汞中毒等56种;尘肺矽肺、煤尘肺等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放射性皮肤病、肿瘤等11种);物理因素职业病(放射性疾病、高原病、航空病等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等3种);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等8种);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白内障等3种);职业性耳、鼻、喉病3种(噪声聋和铬鼻病);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等8种);其他职业病(职业性哮喘等5种)。 易患职业病的就业者有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纺织工人、炼钢工人等。矿山、纺织厂、化工厂、农药厂、制革厂等通常是很容易诱发职业病的地方。各种尘肺病则是最主要的职业病,70%以上的职业病与此有关。 3预防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预防法》中规定:容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成立的时候应当具备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除此之外,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以下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