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第一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的意思

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统计常态法则小数永存法则大量惰性原则有效数字随机变量数据总体个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连续变量离散变量计数数据度量数据指标标志绝对数相对数2.简述统计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简史,整理其发展脉络。

3.简述教育统计学内容及其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4.简述参数与统计量的区别和联系。

5.简述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6.论述教育统计学的重要意义。

7.论述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8.简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9.在括号内指出每一种情况有效数字的个数。

287 () 2.8700×104 ( ) 4023 ( )

25.0400 ( ) 0.000499 ( ) 475.00 ( )

10.如果不考虑测量结果,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哪些是离散变量?

①时间()②性别()

③家庭的大小()④绝对感觉阈限()

⑤职员工作评定等级()⑥测验成绩()

11.试从变量的性质上,连续性上及数据类型上指出下列观测值所属的变量类型。

①李芳在班上名列第5名。()

②初二(3)班有女生24人。()

③王鹏跑100米用了16秒4。()

④丹丹的身高是150厘米。()

⑤朱华英做对了10道题。()

⑥郭明明的数学测验是90分。()

第一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的意思

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实验设计统计常态法则小数永存法则大量惰性原则有效数字随机变量数据总体个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连续变量离散变量计数数据度量数据指标标志绝对数相对数2.简述统计学和教育统计学的发展简史,整理其发展脉络。

3.简述教育统计学内容及其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4.简述参数与统计量的区别和联系。

5.简述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6.论述教育统计学的重要意义。

7.论述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8.简述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9.在括号内指出每一种情况有效数字的个数。

287 () 2.8700×104 ( ) 4023 ( )

25.0400 ( ) 0.000499 ( ) 475.00 ( )

10.如果不考虑测量结果,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哪些是离散变量?

①时间()②性别()

③家庭的大小()④绝对感觉阈限()

⑤职员工作评定等级()⑥测验成绩()

11.试从变量的性质上,连续性上及数据类型上指出下列观测值所属的变量类型。

①李芳在班上名列第5名。()

②初二(3)班有女生24人。()

③王鹏跑100米用了16秒4。()

④丹丹的身高是150厘米。()

⑤朱华英做对了10道题。()

⑥郭明明的数学测验是90分。()

第三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集中量数集中趋势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倒数平均数百分位数四分位数2.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选用?

3.中数与百分位数、四分位数的关系如何?

4.为什么说平均数是最具代表性、最好的集中量指标?作为一种优良集中量的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集中量的各项指标各有什么特殊用途?

5.分析平均速度时应如何选择计算方法?

6.某校2001级心理班学生的普通心理学的考试成绩如下表。试问

①平均数、中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②百分之40和百分之86位置上的分数是多少?

③四分位数分别是多少?

表3-11 学生普通心理学考试成绩分布表

组别93- 90- 87- 84- 81- 78- 75- 72- 69- 66- 63- 60- 57- 54- 人数 1 2 4 5 7 11 8 7 5 3 2 3 1 1 7.请就下列各组数据选择最佳的集中量指标,并计算出结果。

① 7,10,4,8,9,10,6,8

② 8,5,9,10,11,14,11,12,40

③ 17,19,12,16,18,10,22,18,17

8.某一团体成员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试问表示它们集中趋势的恰当指标是什么?为什么?并计算出你所选定的指标。

表3-12 年龄分布表

25岁以下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4岁以上f45 40 30 55 28 15 9.某院1995年至2004年研究生招生情况如表3-12所示。

①求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②估计2010年其研究生招生人数会达到多少?

③若要达到500人需要多少年时间?

表3-13 某院研究生招生人数发展水平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数11 13 18 26 30 44 78 87 90 102

10.某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测验分数如下表,求其平均进步率。

表2-14 某生的英语阅读量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测验成绩28 39 55 67 77 83

11.8名学生参加打字测验,每个学生每分钟打字的数量为18,20,23,25,29,33,37,41,求这8个学生的平均打字速度。

12.从参加六年级多重成就测验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做完题目的数量如下表,试求单位时间内的解题数量和解每一题所用的时间。

表3-15 10名学生的解题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题量65 70 88 84 100 97 95 89 90 96 时间(分钟)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第四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离中趋势差异量数方差标准差中心动差平均差全距偏态量峰态量百分位差四分位差统计动差

2.度量差异量数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用途?

3.12名学生参加推理测验得分为:8、7、11、12、9、9、10、13、11、7、6。试求平均数与标准差。

4.某年级各班的成绩统计结果如表。试问年级平均成绩和平均差距为多少?

表4-8 某年级各成绩统计表

班别 n X SD

A 40 90.5 6.2

B 51 91.0 6.5

C 48 92.0 5.8

D 43 89.5 5.2

5.调查某地十个乡的卫生情况发现:每个乡的卫生户比率(%)为:8,18,14,8,15,12,17,12,12,19。试问:

①平均每乡有百分之几的卫生户?

②各乡间的差异有多大?

③其中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6.17位青年人一年来阅读小说数目情况如表。

①求平均差距。

②求平均差,百分位差,四分位差。

③用加权法的基本式和简捷式求平均数与标准差。

7.现有甲、乙两列数据,甲列为8,10,2,5,8,3,2,2,19,12;乙列为4,1,3,4,8,8,3,3,4,33。试问两列数据的分布是否相同?为什么?哪一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更好一些?

第五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相对地位量数相对差异量数百分等级标准分数标准差系数

2.百分位数与百分等级之间有何关系?

3.简述标准分数与标准差系数的异同。

4.甲、乙、丙三名高中学在七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及全体考生的平均成绩和标准差如表5-所示,试比较其优劣,对三位考生你有何建议。

表5- 考试成绩统计表

课程全体考生原始分数

X S甲乙丙

政治75 5 77 70 80

语文80 7 82 79 84

数学85 8 83 93 73

物理77 9 80 90 68

化学64 10 65 85 56

生物68 13 69 80 67

外语76 9 74 86 91

5.在50名学生中,第2,20名学生的百分等级是多少?在30名和60名学生中其百分等级又是多少?

6.某班平均身高1.6米,标准差0.08米;平均体重68公斤,标准差3.5公斤。某生身高1.75米,体重64公斤。试问该生身高和体重在团体的位置如何?

7.156名学生的语文成绩如表5-。求84和55分的百分等级及各组的百分等级并解释结果。

表5-7 156名学生成绩的次数分布表

40-49 50-59 60-69 70-79 80-89 90-99

f10 31 56 40 14 5

8.某班各科成绩的百分等级如表5-所示,试分析成绩的分化程度。

表5-8 各科成绩的差异系数

学年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

上9 33 37 15 26 5

下16 22 20 7 34 11

9.某校物理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9.6分,某班的物理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10.1分。试问该班物理成绩的差异是否大于全校的差异?

10.20名学生的综合测验成绩分别为40,60,71,72,73,73,77,77,77,79,83,85,86,88,89,90,92,94,98,103。试将其转换为标准分数。

第六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相关量数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相关系数直线相关曲线相关简相关复相关积差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肯德尔W系数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phi系数

2.简述积差相关和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

3.相关系数的解释应注意哪些问题?

4.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函数关系有何异同和联系?

5.某小学一年级一班有学生40人,期末考试后,班主任老师想了解学生语文学习与算术学习的关系,试

问用什么相关方法进行分析?

6.用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让3—9岁的儿童分类,考察不同年龄儿童选择分类标准的特点。现有5岁组儿童35人,按色分类的23,按形分类的12人;6岁组儿童36,按色分类的14,按形分类的22人。问选择分类标准是否与年龄大小有关?

7

8.下表成绩与性别有无关联?

1 2 3 4 5 6 7 8 9 10

性别男女女男女男男男女女

成绩83 91 95 84 89 87 86 85 88 92

9.在某项测验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测验总分及其在某一主观题(满分值15分,分界规则为:1~7分不合格,8~15分合格)的得分如下表。试分析试题与总分的相关。

10.四位教师对6

综合练习一

1.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如下表。试问:

①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有相关?

②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③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2.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分;化学的平均分85分,标准差为8分;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15分。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①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②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程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③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④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3.某校高一年级四个班的数学成绩初步统计结果为:一班50人,平均分88,标准差为10;二班55人,平均分90,标准差12;三班48人,平均分85,标准差9;四班53人,平均分92,标准差6。试问

① 年级平均数与标准差是多少? ② 哪个班的差异程度一些?

4.某班作业的平均分为90,标准差为5;期中考试的平均分为82,标准差为10,期末考试的平均分为76,标准差为8,三次成绩的比重为2:3:5。某生三次成绩为95,84,70。试问

①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② 期中和期末成绩孰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5.三位教师对6位青年在大学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在0到20内)结果如下。试问三位教师之间是否有显著关系。

6.一名学生计算了一大群小学三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之间的相关,得出r=0.32。她不知道是否能得出“身高越高,则体重越重”或“体重超重能导致身体长高”的结论。请帮她解决这一问题。

7.说明以下每种情况是否存在正相关、负相关或无相关: 1)丈夫与妻子的年龄

2)打高尔夫球者练习的小时数与他们的分数 3)鞋的尺码与智商 4)收入与教育 5)衬衣尺寸与幽默感

6)接种流感疫苗的人数与患流感的人数

7)短跑者练习的小时数与他们跑100码所花的时间; 8)家庭食物消费与家庭衣料消费

8.描述统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举例具体说明之。

9.80个大学生在一周里用于休闲的时间数(单位:小时)如下表。试求: ① 平均数与标准差。

② 35小时和16小时的百分等级及各组的百分等级,并解释结果。 ③ 百分位差

10

90P P 和四分位差

10.某地在2003年1994的年报纸订阅量的情况如下,采用何种方法度量其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比较

11.在教学管理研究中,管理者在一学期对学生到课 况进行检查和统计,这一变量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是离散变量,又从什么样的角度来看是连续变量?试加以说明。

12.六年级的周宾在一次期末考试时语文得96分,数学84分,父母批评他数学学得不好,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已知他所在班的语文平均分92,标准差为9.54,数学平均分73 ,标准差为7.12。

第七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二项分布 正态分布 t 分布 频率 概率 中心极限定理 随机抽样 随机样本 抽样误差 标准误 自由度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 模糊事件 2.什么是小概率事件?举例说明之。 3.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4.比较标准差和标准误的异同。

5.试述正态分布和t 分布的使用条件及内容 6.比较正态分布和t 分布的异同。 7.求下列各区间在正态曲线下的面积

1)σ5.2~0 2)σσ8.2~5.0 3)1) σ8.2以上

4)σ9.1以下 5)σσ4.1~3.2- 6)σ7.1-以下

8.某年级有240名学生,若按他们的能力高低分为A 、B 、C 、D 、E 五组,则每组应分布多少学生? 9.一次测验共有15道题,每题有5个答案,只有一个正确。如果一个学生完全凭猜测来选择答案,那么猜对5题以上的概率是多少?

10.某学区要在5000名初三学生中选30名学生参加全区的数学奥赛。已知该区初三上学期数学测验成绩近似正态分布,且平均数60分,标准差18分。若以这次测验成绩为依据选拔参赛学生,其分数线应定为多少比较适宜?

11.某次测验中有30道四选一的选择题,试问答对多少题才被认为对所测验内容做到了真正掌握? 12.某教师对8名学生的作业进行猜测,如果教师猜对可能性为1/4,那么 1)平均能猜对几个学生的成绩?

2)假如规定猜对95%才算该教师有一定的判断能力,那么该教师至少要猜对几个学生的成绩? 13.某市进行了一次数学竞赛,有200名学生参加,其中答对A、B、C三题的人数分别为60人,120人和180人。试问三道题的标准难度是多少?

14.某小学六年级180人参加了语文考试(假设考试成绩为正态分布),平均分70分,标准差5分,试问60分以下,60~75分,75~90分,90分以上分别分布多少人?

第八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参数估计 总体平均数估计 点估计 区间估计 置信系数 置信区间 置信限 2.进行推断统计应考虑哪些问题? 3.试述点估计的良好条件。

4.置信系数与置信区间的关系如何?怎样选择一个较高的置信度和适当的置信区间?

5.某教师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试了150名该校高三的学生,测得平均智商为115。试以95%和99%的置信度估计该校所有高三学生平均智商大约是多少。

6.从某幼儿园随机抽取40名儿童,测得平均身高为90.2公分,标准差为4.8公分;求该幼儿园全体儿童平均身高在D=0.95置信区间,并对结果作出。

7.某市教科所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实验,实验对象是从全市初一新生中抽取的一个=n 50的随机样本。初中毕业时该班参加全省毕业会考,结果平均成绩为84.3,标准差为10.78。如果全市都进行这种教学实验,并且实验后全市毕业生的会考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试问:

① 全市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的平均分至少不会低于多少(置信度为0.95)。 ② 将所得结果与全市初中毕业生会考成绩的平均分71.9分进行比较。

8.从500个服从正态分布的英语测验分数中随机抽取了三个样本,结果如表8-3所示。试在95%和99%的置信度下,用这三个样本分别对总体均数进行估计。并比较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关系和置信区间、

样本容量、标准误的关系。

表8-3 从500英语分数中抽取的三个样本

n

原始分数(X )

样本1 6 88,90,86,69,60,70

样本2 15 91,70,90,65,92,84,80,90,65,68,79,58,78,86,71 样本3

30

65,68,79,58,88,79,92,78,68,99,97,76,55,98,70 59,85,93,98,68,71,77,82,68,54,76,78,79,65,80

9.某校进行了一次综合成就的测验,其总体分布为正态。现从中抽取了12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90,89,65,88,96,84,78,70,86,83,79,81。试在95%和99%的置信水平下对该校的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标准差进行估计。

10.在一项学习兴趣的调查中,从某校随机抽取了2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发现142名学生爱好语文。试问该校学生爱好语文的比率是多少?(95.0=D )

11.某校200名学生参加了标准化学业成绩测验和学业能力倾向的测验,两项测验的相关系数为0.62,若该校所有学生参加这两项测验其相关系数可能是多少(95.0=D )?其样本相关系数的可靠性如何?

第九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假设检验

α错误 β错误 双侧检验 单侧检验 虚无假设 研究假设 显著性水平 方差

齐性 独立样本 相关样本 Z 检验 t 检验 2.试述显著性水平与置信水平的关系。 3.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注意哪些条件? 4.各种检验方法的主要异同是什么? 5.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据称某大学学生每期每门功课平均旷课3.4节。某系主任随机抽取该系100名学生的旷课情况,发现平均旷课2.8节,标准差为1.5。试问该系主任能否推翻平均旷课3.4节的结论?

7.为了比较新生英语水平的差异,从两所大学随机抽取50个新生参加一项指定英语测验。现来自第一所大学新生的平均分是67.4,标准差是5.0;来自第二所大学新生的平均分是62.8,标准差为4.6。试问第一所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是否显著高于第所大学新生?

8.在打字测验中随机抽取了秘书专业的12个毕业生,其平均打字速度为73.2个/分,标准差为7.9字/分,而该秘书学校的毕业生在指定打字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75.0字/分(打字速度呈正态)。试问12名学生的平均打字速度与规定速度有无显著差异?

9.从两所高中随机抽取的普通心理学的成绩如下(假设总体呈正态)。试问两所高中的成绩有无显著不同?

A 校:78 84 81 78 76 83 79 75 85 91

B 校:85 75 83 87 80 79 88 94 87 82

10.在随机抽取的12名医学系学生中,有5人说在结束他们的是实习医师期之后将进行个人实践。那么这是否支持或者反驳报道中至少有70%的医学学生计划在结束其实习医师期之后将进行个人实践。

11.一项医学研究发现,六个婴儿与出生时体重的相关为0.70,与他们每天平均进食量的相关为0.60。试问这两个相关系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2.在单词记忆量的研究中研究者得出一般人单词记忆量的标准差是10个/分钟,有人随机抽取12被试,测得每分钟记单词量的标准差为7.9,试问能否推翻一般人的平均差异?

综合练习二

1、假设对4000名大学新生的外语进行分班考试,结果考试成绩是正态分布。若将学生分为四个等级

进行分班教学,则各个等级应当分布多少学生?

2、设有1、2、

3、4四道题,对全班学生测试后发现答对每题的百分比分别为35,25,15,5。试问四道题的难易程度如何?

3、为了对某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某校对情况相似的两个班进行了教改实验,甲班45人,采用教师面授的方法;乙班36人,采用教师讲授要点,学生讨论的方法。一年后,用同一试卷对两个班进行测验。结果,甲班平均分69.5,标准差8.35;乙班平均分78,标准差16.5。试问

1)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无显著差异?

2)那种教学方法的差异程度大些?

3)两种教法的总体均数可能为多少?

4、某高校参加专业的统一考试,随机抽查64份试卷,其平均成绩为69分,标准差9.5分,已知该科全体考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平均数为63分,问该校考生的平均成绩是否显著高于全体考生的平均水平?

5、100名学生的语文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数68分,标准差4分。求:

1)50~60分之间有多少人?

2)70~80分之间有多少人?

6、从某市高考语文试卷中,随机抽取35份,求得其平均成绩为61 .7分,标准差为5.3分,试估计市这次高考语文的平均水平在什么范围内?

7、全市统一考试的标准化数学测验的平均分为μ=62分,σ=10.2分。某校90名学生该次考试的平均分68分,问该校成绩是否著高于全市的平均成绩?

8、一般认为弟弟比哥哥更有创造性,现对10弟兄进行了创造性测验,成绩如下,问弟弟比哥哥更有

第十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方差分析变异率组间变异组内变异区组变异多重比较因素水平处理

2.简述方差分析的原理与过程。

3.试比较各种方差分析的异同。

4.26名被试分配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阅读理解的实验,结果如下表。试问情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成

5

6.研究者将20名被试随机分配在四种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试问四种实验条件对学生有无影响?

7.有人从四所学校中的8年级随机选择一个能力低的,一个能力一般的,一个能力高的学生。得到如下结果。试问各校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低 一般 高 学校 A 71 92 89 学校 B 44 51 85 学校 C 50 64 72 学校 D 67 81 86

8.研究者为了研究年龄与学习任务的问题,选择了低年龄和高年龄的被试进行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

第十一章 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回归分析 回归线 回归系数 最小二乘法 线性方程 一元线性方程 多元线性方程

预测标准误

2.简述回归与相关的关系。 3.简述回归分析的过程。

4

1)绘制出8对数据的散布图,证明它们之间是线形的。 2)用最小二乘法建立X 预测Y 的方程。

3)利用方程预测一个训练了7周的学生其速度增量是多少?。

5.已知10名大一学生期中(X )和期末(Y )英语成绩的基本统计量如下。试问

∑=567X ,41843

2

=∑

X ,39.14=X S ,88.70=X ∑=590Y , 446742

=∑Y ,05.12=Y S ,75.73=Y

∑=42958XY ,87.0=r

1)期中成绩为90分的学生,其期末成绩是多少? 2)期末成绩为70分的学生,其期中成绩是多少?

第十二章 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2

χ检验 适合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 2

χ分布 正态拟合性检验 2.2χ检验自由度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3.简述

2

χ与φ相关的关系。

4.

2

χ检验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统计分析?

5.某玩具厂进行不同颜色对幼儿吸引力的调查,他们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色纸,

供210名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调查结果是选红色的42人,选橙色的38人,选黄色的34人,选绿色的21人,选蓝色的19人,选青色的20人,选紫色的36人。试问幼儿对不同颜色的喜好是否有所不同?

6.某班主任对班上50名学生的品行进行了评定,结果是:优8名、良20名,中18名,差4名。试检验该班主任的结果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7.假定我们在某大学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民意测验,询问文理科的男女学生对于开设文理交叉的校选课的看法,即不同专业的男女学生对文科开设一定的理科课程和理科开设一定的文科课程的意见是否相同。结果如下。

表12-7 文理科男女的态度调查表

学科男生女生

文科80 40

理科120 160

8.家庭经济状况属于上、中、下的高中毕业生,对于是否愿意报考师范大学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其人数分布如下表。试问学生报考师范大学与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有关系?

表12-8 家庭经济状况与报考师范的态度调查结果表

家庭经济

状况

报考师范大学的态度

愿意不愿意不表态

上13 27 10

中20 19 20

下18 7 11

9.某中学将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的20名学生与未参加此种活动的20名学生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进行配对,测得他们的课外阅读理解成绩如下表。试问课外阅读活动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良好的作用?

表12-9 课外活动参加与否的阅读能力表

未参加者

参加课外阅读活动者

良好非良好

良好 5 2

非良好10 3

综合练习之三

1.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对三个随机抽取的实验组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后统一测验成绩如下,试问三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假设实验结果呈正态分布)

教法A:76,78,60,62,74

教法B:83,70,82,76,69

教法C:92,86,83,85,79

2.某教师为了研究自学能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了解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为5个等级,并统计了各等级学生统一可是的平均成绩,结果如下,问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业成绩是否存在相关?

表12-10 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业成绩

自学能力自觉学习

有方法并

能接受教

师指导

自觉学习

有方法按

自己的方

法去做

自学无方

法,但能接

受教师指

自学无方

法,又不能

按教师指

导做

无自学能

力,也无学

习习惯

平均成绩86 87 80 72 74 3.从某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的数学(X)与物理(Y)成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试求:①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哪个差异程度大一些?

②学生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有无关联?

③某生数学55分,物理50分,能否认为该生数学成绩优于物理成绩?为什么?

④学生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之间有无显著差异?(假设成绩分布为正态)

⑤试以这1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对该班的数学成绩作出估计?

⑥数学得45分的学生,物理成绩为多少?物理得60的学生数学成绩为多少?

表12-11 15名学生的数学与物理测验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X 31 23 40 19 60 15 46 26 32 30 58 28 22 23 33 Y 32 8 69 21 66 41 57 7 57 37 68 27 41 20 40 4.某地区在甲、乙两所中学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了语文统一测验,结果:甲校平均成绩74分,标准差5分;乙校平均成绩71分,标准差10分。试问:

①甲乙两所学校的数学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②甲乙两所学校数学成绩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③在甲乙两所学校同得80分的学生,其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④根据甲乙两所学校的情况,试估计该地区数学测验成绩的真实情况如何?

5.某生在很难的英语考试中得了85分,你能评价该生的成绩吗?为什么?

6.某地区高中会考后请四位语文教师对作文进行初评,选择了10名学生的作文,评分结果如下,若分析四位教师对这10名学生的作文的评分标准是否一致,你能用哪些方法进行分析?

表12-12 四名教师对10篇作文的评价结果

评分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A 86 90 78 54 78 85 60 90 78 68

B 85 85 85 70 66 90 70 85 80 78

C 78 66 70 83 84 80 81 88 88 89

D 69 65 65 70 80 70 82 65 70 83

表12-13 性别与成绩

7.高中入学考试男女学生的英语成绩见下表,试问从总体看,英语测验成绩与性别是否有关?若相关,其相关程度为多少?性别中等以上中等以下男15 31 女36 18

8.两个学生在测验x和测验y上的分数如下表:

平均数标准差 A生的分数 B生的分数

测验A 70 8 56 82

测验B 60 20 90 30

①求A、B两生原始分数的平均数;

②把四个分数化为Z分数求A、B两生的Z分数的平均数;

③解释以上两个结果不同的原因。

9.某校在小学一年级各方面条件都一致的四个班中,分别用四种识字教学法进行教学,一学期后,对不同识字方法的效果进行统一的测验。现从该校的档案中获得初步的统计结果如下。问四种识字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有无不同?

教学方法 A B C D

N 40 42 46 44

X 76 84 76 78

S 4.77 2.94 4.92 3.61

10.某小学历届毕业生汉语拼音测验平均数为66,标准差11.7,现以同样的试题测验应届毕业生(假定应届与历届毕业生条件基本相同),并从中随机抽取18分试卷,算得平均数为69分,问该校应届与历届毕业生汉语拼音测验成绩是否一样?

11.为研究在缪勒——莱尔错觉实验中夹角对错觉量的影响,取被试8名,每人先后进行(实验顺序进行了平衡)4种角度下的判断,结果如下。试问不同夹角对错觉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并说明这个区组设计是否成功?

1 2 3 4 5 6 7 8

夹角15o10.5 10.2 10.6 9.5 9.5 9.8 11.2 9.5 30o10.3 9.8 10.5 9.5 9.4 9.7 11.2 9.2 45o9.7 9.7 9.7 8.9 8.8 9.5 10.1 8.0 60o8.8 8.8 9.0 8.3 8.4 9.0 9.4 8.0

12.某年级三个平行班(条件基本相同)的数学课,分别由三位教师任教,期末统一测验结果如下表,试问三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相同(假设结果为正态分布)?

班别n X S

一32 82.6 4.8

二30 79.3 5.2

三34 75.8 6.1

第十三章练习题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符号检验符号等级检验秩和检验中位数检验等级方差分析2.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有何短缺点?如何进行选择?

3.非参数检验主要用于什么情况?

4.14名学生的学期测验总分为100.8,100.0,102.6,100.3,98.2,101.0,100.5,102.5,100.0,97.1,103.6,100.9,99.8,101.0。试用符号检验法和符号等级检验法检验

=100.0的虚无假设。

5.随机从某年级抽取数学测验成绩如下表,试用符号检验法和符号等级检验法检验期中和期末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期中98 94 90 93 90 90 92 97 95 100 89

期末94 94 89 90 93 91 90 90 95 99 95

编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期中93 93 87 99 97 97 100 87 86 86 88

期末93 90 92 95 90 93 97 93 94 88 85 6.下面是某大学对甲、乙两个学院一学期学生迟到次数情况的记录。试问两院学生的迟到情况有无显著差异?

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A院24 32 36 33 41 45 33 32 30 46

B院29 45 36 39 48 36 41 40 33 42

天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院38 34 45 32 38 46 32 37 34 41

B院50 37 39 37 39 40 39 30 45 42 7.随机抽取了两个小群体中学生做一个时事测验,结果为:

群体1:73 82 39 68 91 75 89 67 50 86 57 65

群体2:51 42 36 53 88 59 49 66 25 64 18 76

试检验两个群体的测验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8.在三所大学各自抽取20名新生,进行英语摸底测验,结果为:

大学A:58 62 69 70 72 73 76 77 78 80 84 87 90 90 91 92 93 96 97 98

大学B:34 37 45 56 62 63 63 66 68 71 74 74 75 75 78 88 88 88 89 94

大学C:35 36 41 44 55 60 66 68 71 72 75 76 79 79 80 83 87 89 91 94

试问三所大学新生的英语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9.对20名睡眠有困难的被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随机采用一种睡眠训练方法(A、B、C)进行训练,两个月让他们在0到50的范围对自己睡眠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为

A法:16, 9,14,19,17,11,22

B法:43,38,40,46,35,43,45

C法:21,34,36,40,29,34

试问三种训练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10.随机抽取10名大学生对三位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0到100的评定。结果如下表,试问三位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无显著差异?

学生编号

教师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50 32 60 41 72 37 39 25 49 51

乙58 37 70 66 73 34 48 29 54 63

丙54 25 63 59 75 31 44 18 42 68

综合练习四

1.某研究者想了解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态度,在所调查的228名男性消费者中有160人喜欢该商品,而在208名女性消费者中有90人喜欢该商品,试问:

1)对该商品的态度是否与性别有关?

2)若有关,其相关程度有多大?

2.某校初中数学实验参加了毕业验收考试和升学统一考试,今从该班随机抽取1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表,试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验收96 97 89 94 82 70 91 94 89 84 98 97 72 81 79 升学93 93 82 98 65 91 99 84 93 86 100 70 76 68 74 1)两次成绩那次成绩有无显著差异?(分别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进行检验)

2)那次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两次成绩之间有无显著关系?

4)某生验收成绩为85分,升学成绩为87分,能否认为该生升学成绩优于验收成绩?为何?

5)估计该班学生验收和升学成绩在95%置信度上成绩范围。

6)某生验收成绩为80分,其升学成绩可能为多少?

3.某教师为了考察性别与语文成绩的关系,从任课班中随机抽以了男女生各6名成绩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性别女男女女男男男女男男女女成绩80 83 90 78 72 62 65 77 10 50 35 72 试问:

1)该教师应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何?

2)若性别变量改为连续变量,且编号为1,2,3,4,5,8,12者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其结果如何分析?

4.6位教师评定得奖论文结果如下,若分析6位教师的评定结果是否一致,你能用哪些方法进行分析?

评定教师

论文编号

1 2 3 4 5 6

1 3 1

2 5 4 6

2 2 1

3

4

5 6

3 3 2 1 5

4 6

4 4 1 2 6 3 5

5 3 1 2

6 4 5

6 4 2 1 5 3 6

5.某城市一个地区的16名学生的智商的平均值为107,标准差为10。而该市另一地区14个学生的智商平均值为112,标准差为8。试问两地区学生的智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6.一群学生的数学和物理成绩统计结果如下,试问物理与数学成绩是否有关?

数学

高分低分

物理高分56 12 低分14 85

7.为了确定驾驶者的年龄是否影响他们卷入的汽车事故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试问事故数与驾驶者年龄有无关联?

驾驶者年龄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事故数

0 748 821 786 720 672

1 74 60 51 66 50

2 31 25 22 16 15 大于2 9 10 6 5 7

8.下面是在三种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请用参数法与非参数法对下列结果进行检验。

实验结果(X)

A 55 50 48 49 47

B 45 48 43 42 44

C 41 43 42 40 36

9.某地区在甲、乙两所中学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语文统一测验,结果:甲校平均分74,标准差5;乙校平均分71,标准差10,试问:

1)甲乙两校的数学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2)甲乙两校数学成绩谁的差异程度大些?在甲乙两校同得80分的学生,其位置一样吗?

3)根据甲男两校的成绩估计该地区数学测验成绩的分布范围。

10.进行一个试验,在不同组内实施四种实验处理,结果如下,试对下列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处理

不同组别

1 2 3 4 5

A 20 17 23 15 21

B 12 14 16 17 14

C 15 12 18 20 17

D 19 15 14 12 18

第十四章练习与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

实验设计实验单位实验因素因子水平处理组合效应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单组设计等组设计轮组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区组设计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2.简述实验设计的原则。

3.实验设计的类型有哪些?

4.举例说明各种抽样方法的操作过程。

5.简述实验设计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6.一位教育管理者想对某市的初级中学的多媒体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他从该市56所初级中学中抽取10个学校做样本。他将这些学校从01到56进行编号,建立了一个抽样框。以下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

49126 23009 74448 47332 20783 49648 31957 63933 27819 68735

81745 00890 69134 91862 09460 09284 12782 38845 19203 63677

10219 16922 77315 12864 52029 08072 90548 48805 57491 66749

试问哪些学校将会被抽取?

7.一位心理学工作者要从854名学生中抽取15名学生作样本。他将学生从001到854进行编号,设计了抽样框。利用计算机,他获得如下的随机数字序列:

87823 53256 10686 41497 34560 68314 73474 75120 92638 37130

44503 13769 85619 36577 67255 52439 55403 16113 06744 37208

04788 24884 43285 56072 02936 33322 46265 60012 35288 53021

69328 15666 80382 63848 27829 98564 16683 05034 29066 50739

试问哪些学生将会被抽取?

8.以下是某班的大学语文成绩:

67 62 75 67 70 68 64 70 66 73 73 97

76 73 80 78 78 72 75 75 73 83 76 98

84 78 86 85 81 78 78 75 78 86 76 99

79 77 87 84 82 77 79 77 80 84 78 100

从前3个成绩的任意一个开始,每隔5个抽一个成绩,那些数据将会成绩为样本数据?

9.从总体N=2000中抽取n=80的分层样本。已知总体由四层组成,即N1=500,N2=1200,N3=200,N4=100。若按比例抽样,每一层的抽样个数是多少?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07章习题解答

1. 何谓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点估计就是总体参数不清楚时,用一个特定的值,即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但估计的参数为数轴上某一点。 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是多少,能指出总体未知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点估计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缺点是点估计总以误差的存在为前提,且不能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 区间估计的优点是用概率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缺点是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估计值。 2以方差的区间估计为例说明区间估计的原理 根据χ2分布: 总体方差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 即总体参数(方差)落入上述区间的概率为1-α,其值为95%或99% 3.总体平均数估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总体方法为点估计好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又分为: (1) 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故依据正态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2)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3)当总体非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只有在n 大于30时渐近T 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渐近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 4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应根据何种分布计算? 应根据Fisher 的Z 分布进行计算 5.解 依据样本分布理论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 其标准误为: 其置信区间为: 该科成绩的真实分数有95%的可能性在78.55----83.45之间。 6.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形,故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T 分布 其标准误为: 用df=99差T 值表,然后用直线内插法求得t α/2=1.987 其置信区间为: 该学区教学成绩的平均值有95%的可能在78.61---81.39之间。 7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计算标准误 ()()222212221σσσχnS S n X X n =-=-=-∑()()22/121222/2111)(ααχσχ----<<-n n S n S n 25.116 5===n x σσ45 .8355.7825.1*96.18125.1*96.1812/2/<<+<<-?+<

统计学第一章练习题19785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 1.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A只有有限总体具有 B只有无限总体具有 C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具有 D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都不具有 2.”统计”的基本含义是()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统计描述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D统计分组、统计指标、统计分析 3.研究生招生目录中,201为英语、202为俄语、203为日语。这里语种属于()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4.电视观众对收费频道是否应该插入广告的态度为不应该、应该、无所谓。这里“不应该、应该、无所谓”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5.学生的智商等级是() A定类数据 B定序数据 C定距数据 D定比数据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定序数据包含定类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数据 B定类数据包含定序数据的全部信息 C定序数据与定类数据是平行的 D定比数据包含了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和定距数据的全部信息 7.用部分数据去估计总体数据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A理论统计学 B应用统计学 C描述统计学 D推断统计学 8.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调查足够多的学生,这个方法称为()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 D相关分析法 9.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 A所有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单位 B所有居民是总体 C某个居民的消费支出额是总体

D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 10.统计学的数量性特点表现在它是() A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利用大量的数字资料建立数学模型 C在质与量的联系中来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D以数学公式为基础的定量研究 11.统计学的总体性特点是指() A研究现象各个个体的数量特征 B研究由大量个别事物构成的现象整体的数量特征 C从认识总体入手开始研究现象的数量特征 D从现象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现象的性质和规律 12.统计研究中的大量观察法是指() A一种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 B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C收集大量总体资料的方法 D要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就必须对全部或足够多个体进行观察和研究13.对全市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业 14.某年全国汽车总产量是() A随机变量 B连续变量 C离散变量 D任意变量 15.要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的整体业绩水平,总体单位是() A我国每一家工业企业 B我国所有工业企业 C我国工业企业总数 D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16.统计总体的特点是() A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B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总体性、差异性 D数量性、综合性、同质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比率数据 2、变量、随机变量、观测值 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总体、个体和样本 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统计图表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100 N f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 考 题 1.平衡的意义是什么?试举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2.“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与“二力平衡公理”中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问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 明。 ⒊什么叫约束?常见的约束有哪些类型?各种约束反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4,指出图示结构中哪些是二力杆(各杆自重均不计)。 5,试在图示构件上的A 、B 两点上各加一个力,使构件处于平衡。 习 题 l -l 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用于物体上0点的两力1F 、2F 的合力。

I-2 小球重G为200N,用绳BA、CA悬挂如图题l-2所示,试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b)两种情况下各绳的拉力。 1—3 分别画出图题1—3中各物体的受力图。 l-4分别画出图题⒈4中三个物体系中各杆件的受力图和各物体系整体的受力图。

1—5试分别画出图题1-5所示各物体系中各杆和物体的受力图。杆的自重不计,接触面为光滑面。 1—6某梁截面宽b=20cm,高h≡45cm,梁的重度 =24kN/3m。试计算梁自重的均布线 荷载(2.16 kN/m)。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 1.什么是平面汇交力系?试举一些在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平面汇交力系实例。 2.什么是力的投影?投影的正负号是怎样规定的? 3.同一个力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坐标轴上的投影是否一定相等? 4.两个大小相等的力在同一坐标轴它的投影是否一定相等? 5.什么是合力投影定理?为什么说它是解析法的基础?

6.求解平面汇交力系问题时,如果力的方向不能预先确定,应如何解决? 习 题 2-1 用几何法求图示汇交力系的合力。Pg =100N ,P2=80N ,Pa =120N ,P ,=160N 。 2-2一个固定环受到三根绳索的拉力,1T =1.5kN ,2T =2.2kN ,3T =1kN ,方向如图题2-2所示,求三个拉力的合力。 (R =2.87kN α=5°59') 2-3 试用解析法求图示两斜面的反力A N 和B N 其中匀质球重 G =500N 。 (A N = 366N , B N =450) 2-4 已知1F =100N ,2F =50N , 3F =60N ,4F =80N 各力方向如图题2-4所示, 试分别求各力在x 轴及y 轴上的投影。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复习资料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 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100 N f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4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引言】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 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案例】

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习题与思考题 第一章 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1.收集有关技术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了解基本内容。 第二章 水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1.列表归纳污染物的类别、危害及相应的污染指标。 2.一般情况下,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大于重铬酸钾(前者的标准氧还原电位为1.51V ,后者为1.33V ),为什么由前者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值远小于由后者测得的COD 值? 3.通常COD>BOD 20>BOD 5>高锰酸盐指数,试分析的原因。 4.含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分两个过程:氨化和硝化。生活污水的BOD 5与哪个阶段相配?氨化与硝化能否同时进行? 5.试验表明,T (℃)时的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L T 与20℃时的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L 20有如下关系:L T =(0.027+0.6)L 20。试问L 为什么依温度的不同而异? 6.某城镇废水量为500m 3/h ,服务的当量人口为19.2万,若每当量人口每天排出的BOD 5为25g ,试根据上题公式计算10℃(冬季)及24℃(夏季)时废水中BOD 5的总量(kg/d ),并略述其对处理负荷的影响。 7.某厂生产废水为50m 3/h ,浓度每8h 为一变化周期,各小时的浓度为20、80、90、140、60、40、70、100mg/L 。今欲将其浓度均和到80mg/L 以下,求需要的均和时间及均和池容积。 8.某酸性废水的pH 值逐时变化为5、6.5、4.5、5、7,若水量依次为4、4、6、8、10m 3/h ,问完全均和后能否达到排放标准(pH=6~9)? 第三章 重力沉降法 1.今有一座沉砂池能除去水中直径为0.15mm 、比重为1.2的球形颗粒。试计算在相同理想条件下,该沉砂池对直径为0.08mm ,比重为1.5的球形颗粒的去除率是多少? 2.在有效高度为1.5m 的沉降柱中点取样,得到高炉煤气洗涤水的沉降试验结果如下表。试绘制该种废水的E-t 、E-u 和E T -t 、E T -u 沉降曲线,并比较用()i n i n i h H t t H ?-?=∑=01和i h H H ?-=0计算工作水深的结果。 3.由原始水深为1.5m 的沉降柱中点,得到沉降试验的结果如表3-8。试确定表面负荷为200m 3/m 2·d 的平流沉淀池对悬浮液中固体颗粒的沉降效率。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100 N f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四、其他统计图表 条形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统计项目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型资料。 圆形图:是用于表示间断型资料比例的图形。圆形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的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各部分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解答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球体。(错) 答:错。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旋转椭球面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地球椭球体。 2.设A点的横坐标Y=19779616.12,试计算A点所在6o带内中央子午线的经度,A点在中央子午线的东侧,还是西侧,相距多远? 答:A点在6°带内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0=6N-3=6*19-3=111° 求A点自然值:用通用值减去带号19再减500km,也就是:779616.12m-500km=779616.12-500000=229616.12m>0 所以在中央子午线东侧,相距229616.12m 3.靠近赤道某点的经度为116o 28′,如以度为单位按赤道上1o为111km弧长估算,试问该点分别在6o带和3o带中的横坐标通用值为多少? 答: 1)求该点在6°带中的横坐标通用值: 该点在6°带中的带号N=int(116o 28’/6)+1=20 中央子午线经度:L0=6N-3=117° 该点在中央子午线西边,经差是117°-116o 28′=0°32′=0.5333333333333333°相距中央子午线距离是:111*0.5333333333333333=59.2km 向西移500km后坐标是:500km-59.2km=440.8km=440800m 该点横坐标通用值是:20440800m 2)求该点在3°带中的横坐标通用值: 该点在3°带中的带号N=int((116o 28’-1°30′)/3)+1=39 中央子午线经度:L0=3N=117° 3°带和6°带中央子午线重合,因此,坐标是一样的,只是带号不同 则3°带中横坐标通用值为:39440800m 4.某地的经度为116°23′,试计算它所在的6o带和3o带带号,相应6o带和3o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答: 1)求该点在6°带中带号N=int(116o 23′/6)+1=20 中央子午线经度:L0=6N-3=117° 2)该点在3°带中的带号N=int((116o 23’-1°30′)/3)+1=39 中央子午线经度:L0=3N=117° 3°带和6°带中央子午线重合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1 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研究内容 ?选择使用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 ?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和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两部分。前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数理证明,后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类似的还有生物统计、社会统计、医学统计、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等。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 4.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三)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应注意的事项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时,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偏重于应用,只要有中学数学知识就具备了学好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前提。 (2)在学习时要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使用的条件。 (3)要做一定的练习。 2.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方法时要做到: (1)克服“统计无用”与“统计万能”的思想,注意科研道德。 (2)正确选用统计方法,防止误用和乱用统计。 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依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分类一 依据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统计学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别,这是由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也是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如图1-1 所示: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和第2章重点思考题和习题解答 第1章 基本概念 思考题 1. 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热力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平衡态的概念? 答:平衡状态是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而稳定状态则是不论有无外界影响,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可见平衡必稳定,而稳定未必平衡。热力学中引入平衡态的概念,是为了能对系统的宏观性质用状态参数来进行描述。 4. 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 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5. 不可逆过程是无法回复到初态的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答:不正确。不可逆过程是指不论用任何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能在外界不遗留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系统回复到初态,并不是不能回复到初态。 习题 1-3 某容器被一刚性壁分为两部分,在容器不同部位装有3块压力表,如图1-9所示。压力表B 上的读数为1.75 bar ,表A 的读数为1.10 bar ,如果大气压力计读数为0.97 bar ,试确定表C 的读数及两部分容器内气体的绝对压力。 解: bar p p p a b 07.210.197.01=+=+= bar p p p b 32.075.107.212=?=?= < 0.97 bar bar p p p b C 65.032.097.02=?=?= 1-4 如图1-10所示一圆筒形容器,其直径为450 mm ,表A 的读数为360 kPa , 表B 的读数为170 kPa ,大气压力为100 mmHg ,试求,⑴ 真空室及1、2两室的绝对压力;⑵ 表C 的读数;⑶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解: kPa H p p p b 0g mm 0100100==-==汞柱真空室? kPa p p p a 36036001=+=+=真空室 kPa p p p b 19017036012=?=?= kPa p p p b c 190190==?=真空室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略) 第二章统计图表(略) 第三章集中量数 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 5、总平均数为91.72 6、平均联想速度为5.2 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 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 第四章差异量数 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 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 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 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 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 第五章相关关系 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 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 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 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 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 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 第一章概述 描述统计 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得大量数据科学得科学得加以整理概括与表述 作用:使杂乱无章得数字更好得显示出事物得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得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得形式。 2计算数据得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 3计算量事物间得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 推断统计 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得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得理论与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得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 数据类型 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 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得数据。(都就是离散数据) 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得数据。(连续数据) 二根据数据所反映得测量水平 1称名数据(分类) 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得数据。

特点:数字只就是事物得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非参检验) 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 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得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得某种特征得程度得数据。(年级) 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不表示事物特征得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与谐系数以及常规得非参数检验方法。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得数据) 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得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得单位得数据。(成绩温度) 特点:真正得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 定义:表明量得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身高反应时) 特点:真正得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得数据大多就是顺序数据与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就是否具有连续性 离散数据连续数据 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得数据。数据获得前用“x”表示,即为一个可以取不同熟知得物体得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称为变量。观测值:就是研究中确定得某一变量得取值。 随机变量: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得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三总体样本个体 总体:具有某种共同特质得一类事物。(欲研究得研究范围) 样本:构成总体得每个基本单元。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1 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控制系统之间有哪些区别?答: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控制器,并使之能实现。即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决定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常规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由硬件模拟电路来实现控制器,方法、潜力却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如此高的性能要求。 由于电子计算机出现并应用于自动控制,才使得自动控制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计算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存储量大等特点,并且能够进行逻辑判断,因此可以实现高级复杂的控制算法,获得快速精密的控制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 (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 ,简称工控机 )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使之完成对被控制量的控制作用。显然,要改变控制规律,只要改变计算机的程序就可以了。 从本质上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 2)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将要采取的控制行为。 (3)实时控制输出: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 4)信息管理。随着网络技术和控制策略的发展,信息共享和管理也介入到控制系统之中。上述测、算、控、管的过程不断重复,使整个系统能按一定的动态 (过渡过程 )指标进行工作,且可对被控制量和设备本身所出现的异常状态及时进行监督并迅速做出处理,这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1.采用计算机控制具有下述优点: (1)可以消除常规模拟调节器的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不存在模拟调节器的漂移问题,参数整定范围宽,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可以单独调节,而且可以在整个控制范围内实行多参数调节。当信号噪声大时,数字低通滤波器与模拟滤波器相配合,对高频的脉冲噪声有较好的滤波效果,特别是数字滤波可抑制甚低频的周期干扰 (2)使用灵活,便于实现特殊的控制规律,如修改部分程序就能改变调节规律,而无需改变硬件设备,甚至可以在线改变控制方案。因而可以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控制水平。 (3)具有增加控制回路而不会显著地增加费用的特点,还可实现打印、制表、报警、显示等附加功能。从控制理论上看,模拟控制系统是连续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用微分方程描述,而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以分时方式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它以定时采样和阶段控制来代替常规调节装置的连续检测和连续控制,所以它是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用差分方程描述。从表面上看用的理论基础不一样,但离散系统是在连续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模拟系统相比,在工作方式上有如下特点: (1)由程序实现的灵活控制作用。控制规律灵活、多样,改动方便,可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提高控制质量,增加产品数量。常规的模拟调节器只能实现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规律,计算机机控制不仅具有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功能,而且能够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例如纯滞后补偿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最优控制等。 (2)采样控制方式。能有效地克服随机扰动。系统运行过程中,多数扰动是难以预知的,因此模拟调节器很难保证控制质量。计算机参与控制后,可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数据,用自动校正算法估计过程状态,进而自动调整控制信号,保证在扰动出现时仍能达到满意的控制效。 (3)数字信号处理。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控制量通常是模拟量,而计算机本身的输入输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 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n: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 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参数: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二者关系: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当试验次数=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 7. 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 8. 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着什么 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是测量数据 17人25本是计数数据 9. 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 卩反映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即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X反映样本平均数 P表示某一事物两个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 r样本相关系数 b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统计指标标准差 s样本标准差 B表示两个特性中体之间数量关系的回归系数第三章集中量数 1. 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 应用算术平均数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同质性原则。数据是用同一个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的同一方面特质的数据。 ②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的原则 ③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 2. 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个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 中数适用于:①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② 次数分布表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 ③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代表值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