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2009-10-23 16:32【大中小】【我要纠错】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1.萌芽期

2.成长期

3.飞跃发展期

萌芽阶段:

人类文明史的早期,虽然认为疾病是妖魔、瘴气等因素引起,但亦看到疾病可由人体外的因素导致。

中国出现“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希腊医师Hippocrates 著有《空气、水与土壤》,阐述了气候,土壤,水,生活方式,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成长期:

18世纪末西方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劳动力开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聚居于城市,人类的高频度的接触、高密度生活在一起,给传染病的传播制造了条件。

社会产生了对传染病的防制要求。于是,在一些城镇采取了上、下水道的设置、实行污物处理、要求个人清洁卫生等各种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措施。

1796年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18世纪天花的流行致使约10%的欧洲人丧生)。人们采用许多方法来预防接种或使个体暴露于受感染的物品或天花皮损留下的痂,希望免疫力能在疾病不发生的情况下获得。这一过程称作人痘接种,并由Thome等推广。

宋朝天花大流行,四川有人用人痘接种,能引起人体产生轻型的天花,而阻止病死率很高的天花自然感染。

对非传染病的关注。

1775年英国低层白人的阴囊癌的发病率高于其它人群。

取暖的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煤灰,烟囱需定期清扫。煤灰中的特殊物质与皮肤的接触,产生阴囊癌。

显微镜的发明与应用,发现了病原生物,推动了流行病学的发展。

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学技术呈现前所未有的进步,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一些慢性非传染病日渐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主要问题,人类疾病谱和死亡谱有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对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逐步转向控制、降低和预防这些疾病。

免疫学的发展

信息的扩展

非传染病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统计方法与多因素的分析

流行病学最早起源于对传染病的病因研究,并据此寻求有效的防制对策。早在1948年,Snow对伦敦的霍乱流行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对使用不同饮用水源的两个人群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作比较和分析后,得出了饮用水源被污染成为“疫水”是霍乱流行的原因,并因此采取更换居民饮用水源的办法,成功地制止了当时霍乱流行的发展。这一历史上经典的流行病学应用实例,使人类在距首次发现霍乱弧菌的30年之前就已经可以针对性地预防霍乱流行。

作为宏观方法学,流行病学不仅对如何防制具体疾病方面贡献突出,一些重要医学理念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流行病学的贡献,如健康观念、多病因论、医学模式、医学服务模式等。

那么什么是流行病学呢?流行病学是研究健康问题在人群中的流行规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因素,采取对策并评价效果的一门科学。“健康问题”可以指人群中存在的各种疾病现象(包括传染病),也可以是卫生服务需求、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理或心理测量、居民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作为重要的医学方法学之一,流行病学在以预防为导向的社区保健实践中一门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社区保健面临众多的健康问题,既要有个体层面的服务,更须有群体层面的规划。例如明确了社区人群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原因,才能合理地拟定社区保健计划;当对目标人群实施了某种医学干预措施后,也需要对其效果予以科学评价,以便作出更换、改进或推广的决策。在社区保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无论是社区诊断还是对医学干预措施的评价,共同点都需要从宏观意义的群体层面看问题,因此善于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常用方法和工作步骤很重要。

一、流行病学发展史

纵观医学发展史,流行病学诞生和发展基于人类的预防医学实践。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即如果对疾病病因缺乏认识,疾病预防就无的放失,因此流行病学奠基了预防医学。除了证实饮用“疫水”是霍乱流行的原因以外,发现缺乏新鲜蔬菜瓜果是导致坏血病的元凶、吸烟可以导致肺癌、不良性行为与艾滋病的因果联系、揭示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都有流行病学的涉足。今天,当我们为了了解任何一种疾病而翻阅学术专著时,首先进入眼帘的总是关于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描述。

流行病学的演变发展简史大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流行病学研究内容主要是传染性疾病。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先使用了“epidemeion”一词,意为“去访问”,认识到疾病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而且可视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流行性问题。1931年英国医师Stallybrass鉴于流行病学对传染病病因学的重要作用,明确地提出了“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是研究其主要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

有效地遏止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被视为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成功的标志,其中流行病学贡

献卓著。

第二阶段: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和重心逐渐转移到研究非传染性疾病及各种退行性疾病。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发达国家的疾病谱、死因谱逐渐变化,非传染性疾病及退行性疾病的死亡率逐渐替代传染病跃居死因谱的最前列,成为了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个时期代表性定义是Mac Mahon 在1970年所著《流行病学原理及方法》中提出的:“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和频率的决定因素的科学”。

在此阶段,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支持并促使病因学模式从第一阶段盛行的单病因论向多病因论进化。并引入了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的成果,逐渐开始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现代健康观和医学模式形成。

第三阶段: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已从研究疾病拓展为研究人群的健康状态、卫生保健组织和卫生事件影响评价等问题。

近10-20年来流行病学被进一步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增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现代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任何与健康有关的内容,应用于一切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医学领域,如临床医学、初级卫生保健、卫生管理学、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

在此阶段,流行病学的应用主流逐渐从发现疾病病因更多地转向至各种健康问题流行程度评估、医学干预措施效果评价以及卫生组织管理性评价等应用。

打一个浅近的比喻,杯子作为盛器,里面既可以装茶水,当然也可以装诸如可乐、啤酒、咖啡等各种饮料。作为方法学,流行病学就像一个杯子,其原理和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各种以人群为观察对象的研究领域,比如人口普查、医疗保险、社会医学等。甚至适用于对环境作评价,即以环境为观察对象,常用于环境卫生监督。

第三阶段: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已从研究疾病拓展为研究人群的健康状态、卫生保健组织和卫生事件影响评价等问题。

近10-20年来流行病学被进一步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增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现代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了任何与健康有关的内容,应用于一切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医学领域,如临床医学、初级卫生保健、卫生管理学、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

在此阶段,流行病学的应用主流逐渐从发现疾病病因更多地转向至各种健康问题流行程度评估、医学干预措施效果评价以及卫生组织管理性评价等应用。

打一个浅近的比喻,杯子作为盛器,里面既可以装茶水,当然也可以装诸如可乐、啤酒、咖啡等各种饮料。作为方法学,流行病学就像一个杯子,其原理和方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各种以人群为观察对象的研究领域,比如人口普查、医疗保险、社会医学等。甚至适用于对环境作评价,即以环境为观察对象,常用于环境卫生监督。

近代中药发展史及中药问答

近代中药概述 专业:05七D 姓名:崔烨学号:0501113 近代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丧失了前进的脚步,中医药事业也同样举步维艰。 近代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处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特殊阶段。正确解决中西医药关系,探讨中国医药学发展道路,始终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客观上,西方医学的传入为我国带来了新的医学科学知识,涌入了一些先进的医疗设施及高技能医疗工作者,为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另一方面讲,帝国主义利用西医作为入侵中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及旧政府对中医药的严重抵制,这促使中医药处于濒临灭绝之境,中医药地位岌岌可危。 旧中国对中医药的摧残 1840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大门。在帝国主义方面,西方医学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欲通过医药将基督教打入中国,然后通过传教士,在中国扩充商品的销路,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颠覆。于是,西方医学的传播,造成了一些人性格的崇洋媚外,思想的全盘西化,歧视、排斥、妄图消灭中医药。清政府也寄望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师以长技以制夷,发展强大自己。对于中医药事业,清政府没有寄以厚望。在旧国民政府执行卖国崇洋的政策之际,中医药事业更受到了严重的迫害,废除中医药的言论也轰轰烈烈的进行。在这废医思想中,最具代表的是俞樾和余云岫等人。 俞樾,浙江湖州人。作为一代经师,章太炎、戴望均出自其门下。但其对于医药正如其所说,并不十分精通。但并不精通的他却对中医药妄加评论。他是近代最早提出废除中医理论的人,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其《俞楼杂篆废医论》中“药虚篇第五”曾写道:“执古药以治今病,宜其中病者韪矣。又况蛇床乱蘼芜,荠尼乱人参,自古叹之。今则牟利之夫善于诳语,以香栾为枳实……药虚、脉虚、医亦虚,是以曲园先生(俞樾晚号曲园先生)所以愤然而议医也。”如此大家,其思想影响是巨大的。他对中医药学的影响在二三十年代的一些文章中仍可以看到其废医思想的阴影。 在医学界中,最早系统的全面提出废医思想,并全力促使其实现的是余云岫。 余云岫系江苏武进人,1914年公费留学日本,1916年于大阪医科大学毕业回国,极力主张仿效日本,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错误认为,只有清除、抛弃旧有的文化技术,才能取得成果,所以一直对中医抱有极大的偏见。余云岫作有《素灵商兑》、《医学革命论》等,在其著作中写道:我国旧医之理论,荒唐怪诞,无可掩饰,惟有听其沦丧而已耳……中医欺诈之术,遂顾而之他矣,辗转数医,杂药乱投,而病乃陷于不治,犹至死而不悟也,哀

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中国美容化妆的历史和变迁 彭真14级营销一班25号 摘要:中国美容化妆的基础是来自中国人民对于中草药行业的不断追求,在坚船利炮下成长的新中国逐渐接受了来自国外的新型化工原料为主的化妆品,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内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逐渐成长为中国支柱型产业。 关键词:中医药美容中国化妆品历史 引言: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洪荒时代。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就已经戴上了用磨制过的动物牙齿串成的项链,并且用赤铁矿来粉饰自己。从先秦、汉唐,直到宋元明清,中国古代先民们留下了不少女性美容化妆的文献和遗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容文化[1]。 1.中国古代以中草药为基础的美容化妆发展史 1.1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历史简介 天然植物作为化妆品的应用,在中国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了高度发展的中医药治病和护肤保健的历史,到了汉代中药美容化妆品的制作和使用已经比较普遍。 1.2中药化妆品的本草考证 中药化妆品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献上积累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药化妆品有所记载的著作,其中有苟草等几种美容中药的记载。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20多种具有美容功效的药物,并均列为上、中品。该专著对这些中药在美容方面的作用也叙述得较为详尽。 隋朝时期,《妆台方》作为第一部中药化妆品的专著出现了。在

唐朝,中药化妆品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由汉代华佗撰、唐代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医秘传》将中药化妆品的研究与记载带入了高潮。同是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仅是悦泽、白嫩皮肤和去皱纹的处方就有近20个,药用品种有120多种。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有关中药化妆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其中还有中医美容方面的论述。在宋元时期,《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御药院方》等医学著作中也都有中药化妆品的记录。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了历代本草中用于美容的中药共168味,并在每味药下说明了详细的主治和炮制、使用方法。《本草纲目》可以说是历代本草中收载中药化妆品最多最详细的一部典藉[2]。 2.抗战期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化妆品 2.1抗战时期崛起的广生行产业 双妹是从上海滩冲出国门的,但她的创始者却是广东南海人冯福田。冯福田年轻时在香港一家药品经营行打工,得到英籍药剂师的指点,学会了英文和配药知识。1898年创立广生行。1 903年在上海设立发行所,生产双妹系列花露水、生发油、雪花膏和爽身粉等化妆品。1930年,在上海的唐山路设广生行有限公司沪厂,第一代经理为林炜南。像那时的民族实业家一样,冯福田相当重视给自家商品做广告。有意思的是最初双妹广告上的模特却是男扮女装的。据说原因是林炜南策划广告牌后,发现找不到女模特。应该说这一说法比较可信.尽管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上半叶,上嗨滩的广告满布干姿百态的女明星。但都发生于19世纪20年代末以后。此前的广告上确实

中药发展史

中药发展史简论 作者:任胜科专业:药学学号:1041418 引言:中药在古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健康,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世界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许多人由于西药的冲击与对中药的误解而失去了信心,因此我希望通过本文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药,热爱中药,感受中药的独特魅力。 摘要:本文我将通过对中药发展的九个阶段、相关中药典著的介绍及其现况与发展所面临问题、对策等来阐述中药发展史。 关键字:中药发展问题对策感悟 一﹑中药发展九阶段 (一)、先秦时期 人类对于药物的认识,最初是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的。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逐渐认识到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作用并予以注意。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认识药物的艰难。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 (二)、秦汉时期 秦汉之际,药学已初具规模,西汉时期已有药学专著出现。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其“序例”部分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用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各论载药365种,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称的“三品分类法”。《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药发展已趋成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战乱,“文籍焚靡,千不遗一”,但是此间留下的本草书目仍有近百种之多,重要的本草著作有梁·陶弘景所辑《本草经集注》。该书“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说,接着对《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南朝刘宋时期雷党纪敦著《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也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 (四)、隋唐时期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被中医界称为“医圣”。 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东汉末年,“外科鼻祖”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较西医的麻醉药提早了1600多年。

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预防医学的发展史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的历史 (一)古代的公共卫生 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历史。构成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预防医学也是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诞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有记载的资料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就有了较高的防腐杀菌技术;古罗马时代很早就注重公共卫生对策,禁止在城内火葬和土葬。古代人从健康角度出发,在城市建设中安装上下水道环境卫生设备,这在古代印度、埃及、希腊、罗马文化中都有记载。我国在公元前17世纪就出现了水源防护、墓葬、传染病隔离等简单的卫生措施。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文化中对结核、天花等传染病症状有详细的描述,并明确了疟疾是由蚊子叮咬、鼠疫由老鼠传播所致。 人类科学地认识疾病原因起源于古希腊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当时提出了疾病的原因,特别包括了气候和物理环境在内的自然因素,这使当时古希腊的医学开始运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判断疾病的发生。古代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古罗马医师Galennus.古罗马以后,欧洲进人了黑暗的统治时代,医学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卫生状况恶化,卫生设施低劣,全欧洲出现了非卫生状态。公元7世纪左右,伊斯兰教在非洲、远东、巴尔干传教,去圣地迈加的巡礼团发现路上的村镇到处霍乱流行。以后,十字军远征,

医学发展史

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 1、《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医学理论著作。 包括《素问》(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和《灵枢》(解剖、经络、针灸) 2、扁鹊: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第一个进入正史记载的医生。 3、华佗:“外科始祖”,最突出贡献为创制“麻沸散”。其他贡献有行剖腹术、创五禽戏。 4、张仲景(医圣)与《伤寒杂病论》。 5、孙思邈与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大医精诚 ..》、《大医习业》 精湛医术高尚品德修养 6、李时珍与达尔文称其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 西 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医学之父 ·重大贡献:推动巫医分离,奠定西方医学基础 ·其他:“体液说”(血液、粘液、黄胆、黑胆) “希波克拉底誓言” 2、维萨里(解剖学之父)的《人体的构造》:奠定了解剖学的基础。 盖伦:“猴子解剖学家”、血液运动的“潮汐说”。 3、哈维的《心血运动论》:提出“血液循环理论”。 、巴斯德(法)与科赫(德):开创现代微生物学与细菌学。 巴氏高温消毒法在结核病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使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治疗狂犬病方法 结核菌素 5、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抗生素的诞生。 过程:“抗生现象”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弗洛里、钱恩促进青霉素临床应用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青霉素的完美补充)抗生素大量问世 有抗结核杆菌的能力 现代医学的发展 一、现代医学的主要发展:器官移植、微创外科、医学影像学。 器官移植:1、移植:将身体的一部分(如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途径移到同一个人或另一个人的特定部位,使其继续存活的方法。(供者移植物受者) 2、简史:器官移植萌芽临床应用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

中国美容化妆品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灿烂文化,对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中医药不但在防病治病上有卓越的疗效,而且在美容保健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一、萌芽时期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发明了造酒业,酒除了作为饮料与防病治病之品,同时还发现,人在饮酒后红光满面,于是当时就把酒作为使人变美的媚药。另外,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上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的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出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据典籍记载,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即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友);周文王时,妇女已广泛使用锌粉擦脸。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春秋时所著),收录了除疣灭瘢之类的美容方。 先秦时期对美的探索更是观点各异,如孔子主张“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美,美与善统一;孟子则提出“充实之谓美”。他们都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苟子认为“安卧而血气惰,劳勤而容貌不枯”,提出了要使容颜不枯,必须树立勤劳的健美观。由于社会的发展,美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发展。如在秦汉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列药物365种,其中记载具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就有几十种,如“冬瓜子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

饥,久服轻身耐老”;“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僵蚕能灭黑鼾,令人面色好”。此外,该书还记述生姜、葱白、大枣及芝麻等20多种食物的美容作用。上述的一些药物与食物现已被国内外药理研究证实确有美容作用。尤其是书中所提到的面脂,是当时的一种美容新剂型。 二、发展时期 秦汉时期,在许多的医书中已涉及了美容的内容,尤其是美容方药及美容方法逐渐增多,初步奠定了美容的理论基础。其标志之一是《黄帝内经》的问世。该书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美容经验,从美容方法到美容理论都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如首先明确提出了经络与美容的关系,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这说明了面部色泽与经络中气血有关。其次论述了脏腑功能健旺,气血津液正常,是人体美容的基础。还反复说明,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虚损,情志刺激,生活环境、饮食宜及劳逸不当等,都可影响人体的美容。在《内经》中还论述了有损于美容的许多皮肤病,如痤、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及爪枯等。 值得提出的是,在汉代,涂脂抹粉已经流行。除普遍使用化妆品外,已有了“妆点”、“粉妆”及“妆饰”等化妆专用名词。擅长化妆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制作化妆品的人已经出现,使用美容化妆品已不仅仅是为了打扮,同时也是弥补生理缺陷的需要。在《华佗神医秘传》里载有美容外用复方10首,治面上黑色、粉刺及瘢痕等;剂型有粉、膏等。

中医药学发展史

中医药学发展史 摘要: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千百年来一直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和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中医药学的起源、中医药学理论的确立、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回眸百年中医药的历史长河,我们或许更能深切认识此次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意义和价值。伴着中华民族近代百年的跌宕起伏,刻着中华文化烙印的中医药也走过坎坷多艰之途。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医药遭受质疑之声始终不曾断绝,2006年一度为全社会关注的所谓“取消中医”论调,再次给中医药发展投下阴影。 《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涉及药物的书籍,仅植物药就有杞(枸杞)、艾(艾叶)、桑椹等50多种。《尚书》中已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这可能与当时多用大剂量且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治病有关。同时也说明人们当时对药物的性能及副作用已有一定的了解。《礼记》中关于“孟夏月也……聚蓄百药”,则反映了人们已注意到在一定的采集季节广泛采集贮存药物。到了西周、春秋时期,药物品种增加,人们的用药经验也日益丰富。此时虽还没有出现药物学专著,但在很多文献中都有关于药物的记载。如《周礼·天官》中述的“五药”,可能是对药物的初步分类;书中还有对胆矾、丹砂、雄黄、礐石、磁石这“五毒”炼制的外用腐蚀药,这可能成为中国古代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录。《诗经》中也有关于药物的丰富记载,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虽然没有明确指明这些动植物的药用作用,但是许多都是后世所使用的药物,如芣苢(车前)、藚(泽泻)、葛(葛根)、薇(白薇)、芩(黄芩)、虻(贝母)、荑(白茅)、壶(葫芦)、木瓜、枣等。《诗经》中对一些植物的采集、采地及食用的效果也有一些记载。《山海经》是在先秦文献中记载药物最多的,其中还明确指出了药物的功

世界医学发展史

世界医学发展史 2007-04-29 (转载) 医药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经过了漫长复杂的道路,其发展受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制约,更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考古学家发现中国云南出土的距今172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已会使用石器,并会用火。火的使用不仅把人与动物分开,而且对卫生也有重大的意义。人类在依靠植物为生的长期过程中逐渐熟悉植物的营养、毒性和治疗作用。中国古代称药物书为“本草”,英语中称药物为“drug”(即干燥的草木),这都说明药物是起源于植物的。有人认为最先被人认识的药物是镇痛药(茄科植物)和对消化系统有刺激的植物。不同地区,发现的药物也不同,中国人发现大黄有泻下作用,麻黄能止喘;秘鲁人用金鸡纳治疗热病。 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弓箭的发明,人类开始了狩猎及畜牧。随着狩猎和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了对损伤的简陋救助法,如创伤、骨折、脱臼的治疗;同时使人类认识了动物的营养价值,动物药(如脂肪、血、骨髓以及各种器官如肝脏)也随着出现。畜牧经济又使牧人观察到植物对动物的作用,从而又促进了对植物药的认识。如根据希腊史家的记载,牧人曾发现了藜芦。 陶器和粘土器的出现,使煮钣和炮炙药物有了可能。总之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医药知识的起源是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是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的。朴素的医药知识以后发展为医学和药学的过程,则与当时当地的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如中国的医学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希腊的医学受四元素思想的影响等。 古代的医学最初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大河流域的两旁。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巴比伦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人在黄河流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事业。 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比原始社会前进了一大步。奴隶的劳动使劳动分工成了可能,也为文化和科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奴隶社会便有了“职业医生”的出现。在奴隶社会,文化上的卓越成就之一是文字的发明。有了文字,古代奴隶制国家才留下大量医学文献。 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和巩固,医学中的宗教色彩增多了。中国的《山海经》里记载:“巫彭”、“巫抵”、“巫阳”等都是神医;印度、埃及、巴比伦的医学也笼罩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奴隶社会的医学文献,多半出自僧侣之手。因此,这些文献中含有许多迷信成分。 埃及的医学约公元前4000~3000年左右,埃及已形成奴隶社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文化。他们认为一切归神主宰,因此僧侣兼管为人除灾祛病,宗教与非宗教的经验医 1

中国化妆品的演化简史

中国化妆品的演化简史 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注:此段摘录于百度百科)。 最初期: 化妆品的存在最初是为了弥补女人的不足,早在新石器中期,随着酿酒的出现,女性服用后面色潮红,宛如桃色,光彩照人,那时便成为最早的能够让人变美的“药物”。 到了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前期,就有“烧铅作粉”的涂面美容方法,因为铅粉有着较强的吸附性能,而且美白效果很好,不容易编制,也就成为了当时上层富有家小姐的主要化妆方式。然而铅粉里面含铅量太高了,长期使用可导致慢性中毒,造成永久性伤害,所以当时的女人简直是用生命在化妆。 改善期: 后来的民间女子则更多的使用米粉,就是把米粒碾碎然后加入香料,经济实惠还稍微有些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用水银制作的“水银腻”,用粉扑沾染然后涂抹在脸上,粉扑一般使用丝绸等质地较软布料制作的。有了粉自然会有胭脂,古代也称为口脂、唇脂,商朝的时候人们就用原料是“红蓝”的一种花朵,制作成膏体状或者混合成粉类,可以用来涂嘴唇,也可以用水花开涂在脸上当腮红。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提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其中的黛指的就是画眉,“黛”是一种青色的矿物,把它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就可以画了。在古代描眉一直被称用来描绘丈夫对妻子的怜爱之情,不过这些也是不合格的产品。 高潮期: 说到这个我们不得不感谢神医李时珍大神了,在明代时期“东方医学巨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就记载了270多种美容药物,其中涉及了增白驻颜、祛痘抗皱、滋润皮肤、防止脱发等各个美容领域,简直是妇女之友呀。后来另一位外科巨匠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则总结了以粉刺、雀斑、痤疮、酒渣鼻、狐臭等病理,并详细介绍了药物的组成和制作,这些成果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药理加功效实实在在的打动了当时富家千金,也开始博得大官之家的一桶又一桶金银,引领一时风潮,后来广泛效仿,加之生产了的增大,市场的调节,副作用低、功效齐全的化妆品便正正式式的进入的百姓之家(雅懿琪:精彩为百姓!)。兴盛期: 为了满足更多人特殊肌肤的要求,护肤品中各种各样的添加剂越来越多,所以,导致很多护肤产品实属天然实际并不一定天然。很多使用天然成分,矿物成分的由于产品的成分较多,给肌肤造成了没必要的损伤,甚至过敏,使得各种监督部门的加入,各种条款各种责罚,这个给化妆品行业敲响了警钟,追寻零负担即将成为现阶段护肤发展史中最实质性的变革。零负担产品开始诞生!一批零负担产品,将主导减少没必要的化学成分,增加纯净护肤成分为主题,给用过频繁化妆品的女性朋友带了全新的变革,“零负担”产品的主要特点在于,产品激烈减少了很多无用成分,护肤成分,例如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均为活性使用,直接肌肤吸收,产品性能极其温和,哪怕再脆弱的肌肤只要使用妥当,一般也没有问题,因此,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化妆不破坏皮肤(玻尿酸产品我们也有售哦,嘻嘻)。 而现在随着销售的主流终端渠道的改变。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以网购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销售风起云涌,网购化妆品的数量也在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改变和更新着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70后、80后尤其是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以后,网购的速度还会

药理学发展简史

药理学发展简 作者:张钰麟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药理学发展简史 摘要: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药理学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德国人施米德贝尔(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创的实验药理学成为近代药理学的基础。药物同毒物有时也难于严密区分,药理学实际上也以毒物为研究对象,因此把药理学中特别关于医药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为药物学(原意为药饵学),与以毒物为对象的毒物学(toxicology)相区别。 (一)目的和任务 1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2学科目的和任务: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

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3药理学三大任务: 第一:药理是医学院校必修的一门课,指导临床用药。 第二:评价药物疗效以及在经济上面和其他方面有些什么不同。 第三:药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发展简史及现代研究的主要成就: (1)中药发展简史及本草学主要著作 中药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广大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是劳动人民在自然斗争、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得到的药物知识的总结。其中麻黄治喘、常山抗疟、楝实驱虫、大黄

精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人们普遍追求红唇。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

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这时期还有一种特殊妆式称为“紫妆”。《中华古今注》记载魏文帝所宠爱的宫女中有一名叫段巧笑的宫女,时常“锦衣系履,作紫粉拂面”,当时这种妆法尚属少见,但可以看出古代紫色为华贵象征的审美意识。 4、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中唐朝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隋代妇女的妆扮比较朴素,不像魏晋南北朝有较多变化的式样,更不如唐朝的多姿多彩。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妇女盛行追求时髦。女子着妆较自由,这时期的审美意识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西方美的一个朝代,开放式的化妆风

康复医学发展简史

康复发展史 一、史前期(1910年前) ?康复疗法 温泉、日光、砭针、磁石、按摩、健身运动等 ?康复疾病 风湿、慢性疼痛、劳损等疾患 ?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70,古希腊医师,称医药 之父)--- 假足 ?初期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疗法和光疗法 ?聋人与盲人的特殊教育(盲文与手语)

1829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六点盲文的发明者) (六点盲文于1837年正式定稿。) (美国传教士梅里士) 1887 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夫妇在山东登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聋校,当时叫启学馆。

我国情况 ?《素问·异法方宜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 ?Mac Auliffe---中国的功夫 ?松弛疗法--- 坐禅 二、形成期(1910—1946年) ?1910年,康复(rehabilitation)一词首次正式出现。 ?一战期间,英国著名骨科专家Robert Jones首先开展了对伤员进行职业训练, 以便他们在战后能重返工作岗位, ?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这成为最早的康复机构。 ?1942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全美康复会上诞生了康复第一个著名的定义: “康复就是使残疾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职业的和经 济的能力。” ?小儿麻痹症的流行造成许多有后遗残疾的年轻患者,刺激了物理医学的发展 三、确立和发展期 一)萌芽阶段(1946~1956) 1946年,美国腊斯克(Howard A.Rusk)博士开始在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推行康复治疗。此时的康复治疗已初步贯彻全面康复的原则,即重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康复,采取手术后或伤病恢复期早期活动的功能训练。 Howard A.Rusk (1901~1989) Medical care is not complete until the patient has been trained to live and to work with what he has left— —Howard A.Rusk 直到病人被训练能用他所身体残留部分的功 能生活和工作,医疗保健工作才结束。 1947年:腊斯克博士在美国纽约创建康复医学研究所,以后发展成为面向全球的

中医发展史

中医发展史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的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成书于汉之前,相传系秦越人所著。其内容亦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之不足。 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

对于医学发展史的认识

医学的发展史认识 ——与医学发展相关联的了解与认识 姓名:夏玉专业:护理学学号:11410310381 内容摘要:主要内容写的是医学的发展历史。其中介绍了医学的定义, 从古至今医学的发展模式,医学发展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及不同医学发展阶段对人类健康生活的影响,医学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医学生,如何来看待对于医学发展史的学习,医学发展史的学习又会给医学生带来怎样的收获。其中也有关于我个人的一点认识。主要目的是为了详细的介绍医学发展史。 关键词:医学人类健康发展医学发展模式意义影响医学生

医学的发展史认识 作为一名护理学的医学生,我对于医学怀着崇高的敬意。非常高兴能够写一篇关于医学发展史的论文。按理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应该是医学发展的历史。人从生到死总是要经历疾病的,而就在抵抗疾病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寻求方法,渐渐地,方法越来越多,最终,成为了一门学问:医学。医学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科技,社会的发展也有许多密切的关系,下面,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医学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医学呢?大部分不了解的人会认为,医学就是给人治病的,当然,医学包含这一部分,而其实医学的专业定义,是处理健康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和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和提高人体自身素质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但也有说法称预防医学为第一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二医学,复健医学为第三医学。医学的科学面是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与发现,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然而,医学也具有人文与艺术的一面,它关注的不仅是人体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是广为接受的理论,而其他如生理心理灵性社会的照顾、全人、全队、全程、全家的医疗也都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理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人文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医学伦理目前最广为人知的是四初确原则方法论:自主、行善、不伤害、正义。医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应该学会全面的去了解。 漫漫岁月,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磕磕盼盼,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医学的发展过程,医学经历了传统医学、实验医学和现代系统医学发展时期,欧洲传统医学与实验生物学的结合诞生了西医学,中国传统医学和西医学的融合正在形成系统医学的模式。伴随着医学的发展医药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经过了漫长复杂的道路,其发展受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制约,更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医学的发展在这里跟像是一种技术的进步。 在我看来,医学的发展是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根据所查资料,目前为止,医学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叫生物医学模式,核心内容就是完全把人看作一种自然生物,诊疗上的指导思想也是从自然科学的各种实验结论出发;之后医学发展进入生物社会模式,这期间医生认识到人的健康与否并不只是生理方面的,还有社会的影响;现在普遍认同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病人不再是医疗行为中的客体。为什么医学模式会转变呢,除了技术发展提供了硬件外,还有以下几种原因,1.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变化。2。一些死亡直接或间接与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3。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4。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5。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生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化妆品发展简史

许多化妆师对于彩妆的了解,其实很多都在于了解这个品牌粉底,而对于这个品牌的粉底是怎么来的,粉底是什么时候有的,怎么发展起来的,有过深入的了解吗?显然,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那么这里就给大家简单的普及一下,粉底的由来。 粉底的来源主要是在古埃及和华夏。 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四大文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今伊拉克)、古埃及(今埃及)、古印度(今印度)和华夏(今中国)。而埃及、华夏在这方面最为突出。 首先是古埃及时代 可追溯历史上的粉底是产生于古埃及时代的贵族阶层,非洲大地上,由于受到长期的太阳光照射,肤色上显得更为黝黑亮丽,因此古埃及时代的贵妇从铜瓶里倒出红褐色和玉色的矿石粉末,用手指涂染在脸颊上,从而勾勒出比较立体的容颜,为什么是手指呢,古代嘛,而且相对而言,埃及很多的都是信仰,图腾文化,狮身人面像就能很好的例子,以至于现在对于古埃及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埃及艳后。 不知道大家发觉了没有,每次科普化妆历史的时候,基本都能追溯到古埃及那个年代,古埃及人果然堪称化妆世界的鼻祖。 古代的中国 在化妆上的探索,我们的祖辈先烈也丝毫不输给西方,凭借着高超的智慧和爱美的决心,古时候虽然没有粉底,但是我们的祖先们总能找到很合适的东西来达到底妆的效果,而且起的名字各个都看上去那么有诗意。

首先最简单的化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部落与部落之间为了区分,出了衣着方面有差异(也可能是没有衣着),还有就是脸上和身上的涂鸦,对的就是涂鸦,为了在外出打猎的时候进行伪装,而女性则是为了显示地位。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经费高达百万银两。 那时对古老的妆粉有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的“粉英”,晒干后即可涂抹面庞。在唐代有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宋代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腊脂、壳麝及益母草等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提炼而成的“珍珠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等。 16世纪中期的欧洲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面庞成为宫廷舞会上的摩登话题,大家都在悄声议论,陛下的脸何以变得如此匀白。谁都不知道,事事敢为人先的英国女王已经在使用白铅(碳酸氢氧化铝)和白蜡的混合液以营造无瑕容颜。 不久之后,这个秘密从王室流传到民间,跨越了英吉利海峡,成为17世纪法国上流社会女性的身份标志。

药学发展简史

药学发展简史 作者:张钰麟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药学发展简史 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人类在与大自然 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一)中国药学发展简史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的西药学(现代药学) 1中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出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过程。据考古发现约在50万年便有了医事活动。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当些现象反复出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于是便由被动接受转为有意识的开发利用,从而变害为利,使其为人类除病痛、恢复健康服务。所以说人们对医药的认识,是在生活劳动中及同疾病的抗争中,不断创造、积累逐渐丰药

富起来的。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猎取食物联系在一起的,是凭着人类的“本能”选择必须的物质充饥和治疗而产生的。因此说“药物同源”、“药、食、医”与生俱始。 (二)中药学的形成: 1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非药学论著中记载的药学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论载3200种药物,是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大多只记下药名,对各药作用记述甚少。《山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史地类古书,书中记载药353种之多,包括动、植物和矿物等类药材。且对药物的产地、形状、特点及效用等内容有所描述。是我国最早记述药物功效的文献,对后世药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称为我国本草著作开先河之作。《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书,由《素问》和《针经》(又称《灵枢》)两部分组成。书中提到的药中有十种,药方也不多。但对药物味理论和炮制方法及要求却有简要记论述。比如,指出五味和五脏的关系是“酸入肝、辛入肺、咸入肾、甘入脾”。《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前人经验,于治代写成的一部划时代的医学巨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药剂学发展有较大贡献。书中记述了除当代注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