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是 A.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B.食

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是 A.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B.食

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是 A.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B.食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

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病症和治疗常识 没有消化不良、没有胃痛、没有胀气……一切胃病的明显症状都是零,只是偶尔的咽部异物感、轻微的烧心、泛酸水,这也算胃病吗?别掉以轻心,这可是胃病中最具伪装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秋季正是养胃时,我们将帮你识破胃病的伪装号,及时“拨乱反正”。 脱下胃病“伪装衣” 提问:你是否有以下症状? A烧心——感觉心窝灼热,总想吃一块冰给它降降温。 B泛酸——不断打嗝,酸水向上滴,难受不已。 C咽喉处不适——有种想呕吐的感觉。 答案:如果上述症状每周两次甚至更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我们就有必要怀疑——自己可能有了胃病。这是一种叫做“胃食管反流病”的疾病,也许这种疾病听起来陌生,但在西方发达国家,胃食管反流症的发病率达到了20-40%,而亚洲国家的病例也在逐年增加。 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烧心、泛酸、咽喉不适……这些胃食管反流的症状似乎都是小问题,容易被人忽视。其实,胃食管反流病只是疾患的初级阶段,置之不理,它可能会变成这样——

睡眠障碍:烧心、泛酸的不适感让人辗转难眠,而夜间发生的酸反流涌向喉咙又常常会导致呛醒,使睡眠质量受损,引发睡眠障碍。 食管炎症:胃食管反流导致胃酸长时间刺激食管,令黏膜受损伤,引发食管炎症,还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溃疡和出血、食管狭窄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食管损伤,可能增加患食管腺癌的几率。 胃癌:胃食管反流长时间刺激着胃部与食管,令黏膜受到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胃癌、食管癌的几率。 胃病了,检讨糟糕的生活习惯 大家最怕惹上胃病,因为它反复纠缠,但恰巧它也是最易患的疾病。因此,你需要检讨下自己那糟糕的生活习惯——正是这些问题,让胃食管反流找上门。 饮食过饱:不懂得控制饮食量,遇到美食大快朵颐,让胃内沉积过多食物,无法消化,体重出现严重超标现象,导致腹腔压力高,促进了胃液反流,最终出现胃食管反流病。 饮酒过量:胃与食管连接处的食管下端括约肌有阻止胃内容量反流的功能,但饮酒过量和酒精浓度过高都有可能导致括约肌松弛,胃酸反流。 过于焦虑:当精神时刻处在紧张状态之时,胃在应激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出现泛酸病症。 碳酸饮料:爽口的碳酸饮料通过产气、打嗝把热量带出来,而打嗝恰恰对胃功能造成了一些影响。如果频繁大量的喝碳酸饮料而不断打嗝,会对下食管的功能造成一定的障碍。这时他可能就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攻击目标。

食管的生理

食管的生理 食管上连咽部,下接贲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传输作用,主要是由其蠕动功能来完成的。食物由口腔进入食管后,食管舒张收缩交替进行呈现波形状蠕动将食团送入胃中。食物在食管中通常不能被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咽部被吞咽后,进入食管,食管肌肉开始有顺序地收缩和舒张,即在食团上端的食管收缩,食团下端的食管舒张,食团很自然地一段一段地被向下推送着,最后,贲门开放,食物进入胃中。历时3个10秒钟。食管出现炎症、狭窄、肿瘤时,食管蠕动不规律,食物可停留在食管中间,产生吞咽困难和疼痛。 食管平时入口呈闭合状态,使呼吸时空气不进入胃内。吞咽开始是一种随意性动作,食物经咀嚼后,由舌送入咽部接触到触发区,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不随意反射,传入神经通过舌咽神经,传出神经为迷走神经。发生舌向上向后对着硬腭的动作;腭帆肌及腭咽肌联合关闭鼻咽部;会厌下降及喉前庭部的闭合阻止食物进入气道。在咽肌收缩的一刹那间,内压突然升高,环咽肌即时松弛开放,将食团由会厌两侧推入食管。 吞咽开始后0.2~0.3秒钟即有环咽肌开放,食团达贲门约仅1.5~2.5秒钟,即等于食团每秒钟约前进10~20cm。吞咽时喉同时上升也有助于食物团块下降。食物团块经过较慢的食管蠕动被推至食管下端壶腹后,有短时间停留。停留部位比较一致,都在食管下端离胃贲门开口约2~3cm处。胃贲门部表面上似有括约作用,实际上无真性括约肌,食管下端平滑肌的括约样张力及少数横纹肌纤维使贲门部有关闭机能的作用。贲门部突然弛缓使食物进入胃内。 吞咽运动分三期,口咽部期、食管期及贲门胃期,这些复杂的咽下运动都是受到各种神经反射,导致各种不随意动作所完成的,开始于某些感受区,也就是Pommerenke区,它分布于舌根、软腭与咽后壁粘膜上,当这些感受体受到食物接触即传入冲动,经由舌咽神经、第V颅神经第二支与喉上神经而达于咽下运动中枢所在的第四脑室底。这些感受体存在极为重要。如口咽与咽部粘膜被麻醉后,则咽下运动受到影响;若神经被各种疾患所损害也将发生咽下机能障碍。 1.口咽部期由口腔到咽。由来自大脑皮层冲动的影响下随意开始的。开始时舌尖上举及硬腭,然后主要由下颌舌骨肌的收缩,把食团推向软腭后方而至

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治指南

AJG: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治指南 胃食管反流疾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类疾病被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道、口腔和/或肺引起的症状的综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爱因斯坦医疗中心胃肠病学部Philip O. Katz等人对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复杂并发症的处理等进行了整理,形成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指南发表在2013年6月The American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1.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推断诊断可以建立在存在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基础上。根据经验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在建立诊断中推荐应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级)。 2. 疑似因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非心因性胸痛在进行规范治疗之前需进行诊断评估(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对存在胸痛的患者在进行消化系统检查之前需排除心脏疾病引起的可能(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3. 诊断胃食管反流疾病不推荐应用钡剂造影(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 4. 对存在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不推荐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在存在警报症状或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推荐进行内镜筛查。对于不存在巴瑞特食管以及无新发症状的患者不推荐反复复查内镜(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 5. 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推荐进行远端食管粘膜活检(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 6. 在术前评估中建议食管测压,但对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无作用(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7. 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在考虑患者是否需要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时建议进行。该项检查也是评估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是否耐受的评估方法,特别适用于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疑诊的情况(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是评估反流与症状相关性的唯一方法(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8. 无论食管存在巴瑞特食管的病变长度的长短,都不需要依赖非卧床的食管反流检测明确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中等) 9. 并不推荐对胃食管反流患者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检查,同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也不是常规抗反流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低)。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1. 对于超重及近期体重上升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进行控制体重处理(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中级)。 2. 夜间反流症状明显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推荐在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并且可适当在入睡时抬高头部(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 3. 常规球部消化的食物一般容易诱发反流(如巧克力、咖啡、酒精、酸性或辣的食物)在进行针对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过程中建议避免摄取(推荐强度:有条件的推荐,循证证据为低级)。 4. 为了减轻症状以及促进腐烂食管炎愈合,推荐进行疗程为8周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类型在疗效方面并无显著差异(推荐强度为强,循证证据为高)。 5. 传统的延迟释放的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推荐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以获得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浅谈【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而导致的疾病,反流物还可致食管、咽喉和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 1.病因 胃食管反流分为胃内容物(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和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酶)反流,以及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反流。从广义上讲,凡能引起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妊娠呕吐以及任何病因引起的呕吐,或长期放置胃管、三腔管等均可继发胃食管反流病。 2.分类 胃食管反流病分为无糜烂性gerd和糜烂性 gerd。(1)无糜烂性gerd:是指存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典型症状如烧心、泛酸以及胸痛和食管外表现(声嘶、咳嗽、哮喘等),但胃镜检查无食管黏膜破损性炎症病变,其还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2)糜烂性

gerd:是指存在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任何长度的食管黏膜破损性炎症病变,又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3.病理生理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由酸和其他有害物质如胆酸、胆盐、胰酶等所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主要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的结果。(1)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 1)抗反流屏障减弱:正常时,胃食管交界处的解剖结构具有抗反流的功能。其解剖结构包括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膈肌、膈食管韧带、食管和胃之间的锐角(his角)等,其中les在抗反流屏障中起关键作用。正常人餐后也可存在胃食管反流,但在食物的重力、食管的廓清力和唾液的化学作用下,这种反流为时短暂,一般不造成食管黏膜损害,常无症状,属于生理性反流。les是指食管下段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在静息状态les的压力为10~30mmhg,是一个高压带,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但当存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 (二)流行病学 GERD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西方国家GERD患病率为10%~20%[1],国内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有Meta分析显示国内GERD的患病率为12.5%[2],且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点,可能与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虽然目前我国GERD患病率较西方国家低,但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化、人口的老龄化,GERD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分类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其中NERD最常见。EE可以合并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目前认为GERD的两种类型相对独立,相互

之间不转化或很少转化,这两种疾病类型相互关联及进展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诱因或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GERD发病和年龄、性别、肥胖、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老年人EE检出率高于青年人[3]。男性GERD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4]。肥胖、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等因素与GER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体育锻炼和高纤维饮食可能为GERD的保护因素[5,6]。 (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取决于抗反流防线与反流物攻击能力之间的平衡。反流发生时,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等反流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可导致胃食管反流事件增多,而食管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黏膜的时间延长,易导致攻击和损伤。 1.抗反流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7,8]: (1)贲门切除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妊娠、肥胖、腹水等)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 sphincter, LES)结构受损。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护理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护理 【关键词】反流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eux disorders.GERD)是指胃内容物(如胃酸、少量未消化食物)、胆汁反流至食管导致的临床症候群或食管的炎症、溃疡、狭窄等一组疾病而言。发病原因常为:(1)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以致食管本身抗反流屏障受损;(2)反流的胃内容物,特别是胃酸、胃蛋白酶等对食管黏膜的刺激;(3)食管本身运动功能障碍,以致使清除反流物质能力受损;(4)胃排空延迟而增加反流机会及反流量。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尤以老年人发病率高。因常有胸骨后疼痛,而误诊为心绞痛。现把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护理报告如下。 1 心理护理 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常伴有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疾病等。在反复发作胃-食管反流时,常常因食欲不好而导致营养不良,以致抵抗力降低,招致几种疾病一起发作。因而情绪低落,烦躁,对治疗没有信心。医护人员一定要主动热情地关心病人,做好卫生宣教,按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做静脉穿刺和其他治疗时,严格三查七对与无菌操作,力求做到稳、准、精,以获得病人的充分信任,以利帮助病人树立起康复的信心。

2 常用药物观察及注意事项 目前常用的有抗胃酸分泌剂:雷尼替丁、泰胃美、洛赛克等。促胃运动药:多潘利酮(吗丁啉)。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等。口服药应在餐后取直立位吞服,以利充分消化吸收。 泰胃美是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滞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来抑制胃酸的分泌,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烧心。大多数情况下,烧心及酸反流发生在晚餐至午夜之间,故泰胃美最佳给药时间(800mg)晚餐30min后服用。如症状不典型和没有固定的时间,应在白天分次给药。这两种药物比较安全,可长期服用。 洛赛克是新一代强烈抑酸药,它特异地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从而抑制了胃酸形成的最后步骤,不论是基础分泌还是各种应激胃酸分泌,都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因此,病人服用雷尼替丁、泰胃美效果不理想时,改用洛赛克效果极佳,一般用量40~60mg/d,在服药期间注意有无腹泻、恶心、口干、头昏、虚弱、头痛和麻木。如出现上述症状,通知医生酌情减量或停药。洛赛克可减少安定、新双香豆素和苯妥英钠的清除率,同时服用洛赛克和上述某种药时,应注意用量。洛赛克的清除率不受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不良或年龄的影响,因此,适合老年人。

下食管括约肌定位

下食管括约肌定位 第八章临床检测方法 8.1 下食管括约肌定位 149 8.9 动态γ计数检测 230 8.2 24小时ph监测 157 8.10 肛门直肠测压 235 8.3 24小时胆汁监测 165 8.11 内脏刺激器/电子压力泵研究 247 8.4 静态食管测压 171 8.12 生物反馈 255 8.5 动态食管测压 199 8.13 阴部神经终末运动潜伏期检测 259 8.6 精确ues测压 207 8.14 oddi括约肌测压 263 8.7 胃窦十二指肠测压 214 8.8 胃电图 223 8.1 下食管括约肌定位下食管括约肌(les)是食管与胃交界处一生理性括约肌,该处为一高压区,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食管与les 穿过膈肌与胃相连。吸气时,膈肌下移,挤压腹内脏器,腹腔内(膈肌下方)形成正压,而胸腔(膈肌上方)则形成负压(图8.1)。此现象可利用来确定les位置,并可据此将les 分为腹段及胸段两部分(图8.2)。测压时,根据呼吸时压力波的正负变化,即可判断压力感受器的相对位置(图8.3)。 les定位对食管24小时ph监测、胆汁反流测定及压力测定时,检测导管的准确定位均有重要意义。定位les的方法如下:·测压——les准确定位的最佳方法· les内在确认法(ph监测时)· ph梯度法(ph监测时)·透视法(不能确认les位置,但可提示les最可能的位置)。图8.1 近端压力通道位于膈肌上方,图示吸气时压力下降。远端压力通道位于膈肌下方,图示吸气时压力升高。图8.2 les穿过膈肌示意图,les压力轮廓用向量容积表示。图8.3 呼吸时胃内静息压变化,吸气时压力升高。测压法测压仪器·灌注式或固态导管·如使用灌注式导管:(a)毛细管气压灌注系统(b)氮气瓶(c)灭菌无气蒸馏水(d)压力传感器及电缆·多通道记录仪,如polygraf测压仪·计算机,打印机及分析软件·插管用附属材料。检查步骤 1 根据使用手册对测压仪进行定标。 2 经鼻腔插管(见7.6) 3 将检测les压力(lesp)的所有通道(流出口或感受器)均插至胃内。 4 当测压通道进入胃内后,即可见压力随呼吸变化小幅度波动。吸气时,压力升高。 5 嘱患者深吸气,吸气时压力上升,即证实导管在胃内。如导管位置不正确,少许向外牵拉导管,然后再缓慢将其插入胃内(图8.4)。 6 设定胃内基线。例如:将胃内平均压力设为参考基线(计为0)。随呼吸变化而波动的胃压力波,其基线可设定在波的基底部(呼气末),亦可设定在压力波的波动中点(呼吸中点)。 7 用定点或分段牵拉法(spt)检测les压力,每次外拉测压导管0.5或1.0cm,使每一个通道均通过les,每点检测至少10个呼吸波动。 8 当测压导管的近端压力记录通道接近膈角时,les呼吸波动立刻增加。当记录通道一进入les,压力波基底部即升高,此处为一高压区(图8.5)。此时,记录测压通道至鼻孔的位置(记录导管上刻度;以cm为单位)。图8.4 所有通道均在胃内时的压力曲线。吸气时压力升高,即可确定导管已进入胃内。游标批示吸气末。图8.5 用定点牵拉法检测les压力。红色水平线为呼气末胃内压基线。游标处提示压力升至基线以上,此处为les起点。 9 测压通道进入les高压区后,应检测吞咽后的les 松弛功能(吞咽可使压力降回胃基线)。如干咽后les压力未降至胃内压基线,则吞咽温水(用注射器向患者口腔内注入5~10ml温水)检测。les的松弛证明测压通道已位于les中。 10 测压通道位于腹段les时,吸气时压力升高。外拉导管,当测压通道进入胸段后,吸气时压力下降。吸气时压力由正变负的位置,则为呼吸反转点(rip)。当测压通道正好位于呼吸反转点时,常随呼吸压力出现双相波动。因此,此处的压力反转点(pip)也可当作rip (图8.6)。 11 当近端记录通道离开les高压区进入食管时,基础压力(食管内压)降至胃内压基线以下,该压力下降点即为les近端(上端)。此时,记录鼻腔至测压通道的距离(以cm为单位)(图8.7及8.8)。图8.6 游标显示呼吸反转点(rip)。该点在吸气时,可见压力由正变负。图8.7 用定点牵拉法检测les压力,游标指示记录通道刚离开les 高压区进入食管。黄色水平线表示吸气末食管内压。注意:食管内压基线低于胃内压基线。图8.8 用定点牵拉法检查胃内压,les压力及食管内压。 les内在确认法部分24小时ph 监测仪具有内在确认les的功能,以便在监测时正确定位ph电极。该系统包括三部分:(i)

病例分析胃食管反流病

第三章病例分析——胃 ? 食管反流病 概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临床表现 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 1.反流症状:反流物为不消化食物为反食,为酸味液体为反酸。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主要有烧心、吞咽困难、胸痛。烧心为GERD的特征性表现,常在餐后60分钟出现,屈曲、弯腰、平卧发生较多。吞咽困难多为间歇性发生。反流物刺激引起食管痉挛,造成胸骨后疼痛,酷似心绞痛。 3.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包括无季节性夜间哮喘、咳嗽、睡醒后声嘶等。 4.并发症:①食管狭窄;②Barrett食管;③上消化道出血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活检:诊断GERD的一线方法。但是NERD一般无特异性的变化或者仅有极轻微的变化。

小时食管pH监测:确诊酸反流的重要手段,pH<4的百分时间对诊断病理性反流最具价值。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GERD的诊断。 3.食管测压: 诊断食管动力异常的重要手段。食管下段静息压如<6mmHg易致反流。 4.食管滴酸试验: 主要用于确定症状是否与酸敏感有关。 5.质子泵抑制剂试验性治疗: 治疗有效则可诊断GERD。 诊断 (1)有典型症状烧心、反流,内镜发现食管炎,排除其他原因食管炎后可确立诊断。无内镜下食管炎,24h食管pH检查阳性时诊断也可确立。 (2)不典型症状如咽喉炎、哮喘、咳嗽、胸痛的患者应结合内镜、24h食管pH、PPI 试验性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鉴别诊断 1.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下胸骨后不适或疼痛,病程长。食管吞钡可见“鸟嘴征”。食管镜可见食管扩张,贲门部闭合,但食管镜可通过。 2.食管癌:多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胸痛,反流,呕吐,一般病程较短,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活检可明确。 3.食管瘢痕狭窄:有吞食腐蚀剂病史,多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钡餐显示食管不规则线状狭窄,管壁僵硬,粘膜消失。内镜检查可明确。 4.其他疾病:如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冠心病、纵隔肿瘤等,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进一步检查 消化内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胆汁监测、食管下段测压、食管吞钡检查、胸部增强CT检查、食管脱落细胞检查等。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抬高床头、避免进餐后立即卧床; 2.戒烟、禁酒,避免高脂饮食、刺激性食物;

食管大体解剖学结构

食管大体解剖学结构 长度:25cm~30cm。分颈段:C6—胸骨切迹,胸段:胸骨切迹—膈肌裂孔,胸段又分为胸上段:胸骨切迹—主动脉弓上缘;胸中段:主动脉弓上缘—下肺静脉下缘;胸下段:下肺静脉下缘—膈肌,腹段:膈肌以下。 食管壁组织结构分四层: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粘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食管-贲门交界以下为单层柱状上皮。肌层:上段—横纹肌;中段—横纹肌/平滑肌混合下段—平滑肌。 二食管病变检查方法 ? 传统X线检查(conventional X-ray) X线平片(X-ray plain film) 透视(Fluoroscopy) ? 钡餐造影(Barium contrast)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血管造影(Angiography) ? 内窥镜检查(Endoscopy) 三食管钡餐造影作用 显示食管内腔形态,了解大体解剖结构变化,诊断先天性食管畸形。显示粘膜皱襞异常,显示食管粘膜炎症、溃疡及隆起性病变,如食管癌或粘膜下肿瘤等。了解食管外压性改变。 四食管钡餐造影方法 ? 患者准备:常规禁食4-6小时。 ? 立位或半立位。 ? 硫酸钡浓度:160%~220%。 ? 低张药物使用意见 ? 食管气体引入方法:1产气粉;2 插管注入。 ? 标准摄片:前后正位像;双斜位像。 ? 病变区不同体位,不同显示方法点片。 五正常食管X线影像解剖 食管范围: C6—T11水平。右前斜位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食管宽度2~3cm,管壁光整,管壁柔软,蠕动连续,粘膜皱襞规则,通过贲门与为小弯胃粘膜皱襞延续。 六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诊断 概述:组织学分型:鳞状上皮癌(90.8%);腺癌;未分化癌:癌肉瘤。病理形态学分型:早期食管癌,中、晚期食管癌:髓质型、增生型、溃疡型、缩窄型。亦有将食管癌分三型,即浸润型、增生型和溃疡型。 临床表现:胸骨后不适,疼痛,进行性吞咽困难是最常见症状。 X线表现:溃疡型:腔内龛影;溃疡周围隆起环堤。增生型:腔内隆起-充盈缺损; 管腔偏心狭窄,近端管腔扩张。缩窄型:管腔环形狭窄,管壁僵硬;管壁较光整。 髓质型:肿瘤腔内外生长,食管周围可见肿块影。 早期食管癌:癌组织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及外膜,没有局部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没有其他与之相关性转移。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易于显示病变,表现粘膜糜烂,破坏,浅表不规则龛影,不规则结节样增生,管壁轻度僵硬等。 七贲门失弛缓症(Achalesia) 概况: 发病机制:感染、中毒、维生素缺乏等,Auerbach 神经丛神经细胞变性,食道下端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食道近端扩张、肥厚,食管内容物残留等。 临床表现:咽食困难,胸骨后不适,疼痛。 X线表现:平片:纵隔增宽,气液平面。钡餐造影显示食管扩张,食管内可出现气液平面,贲门狭窄呈漏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最全版)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ERD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 1. 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93.33%,A 6.67%;证据等级:高质量)。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46.67%,A 40%,A-1 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3. 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的因素才进行反流的评估(推荐级别:A+73.33%,A 13.33%,A-1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4. GERD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及牙蚀症等(推荐级别:A+29.41%,A 64.71%,A- 5.8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5. 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4.71%,A 11.76%,A-23.53%;证据等级:高质量)。 6.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可选择单纯pH监测,正在使用PPI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推荐级别:A+58.82%,A 41.1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7. 对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行常规食管活检(推荐级别:A+37.5%,A 56.25%,A-6.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8. 食管钡剂造影不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8.75%, A 18.75%,A-1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9. 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术前评估,不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推荐级别:A+60.0%,A 33.33%,A-6.67%;证据等级:中等质量82.35%)。

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13页

2019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 2019-04-06 17:20来源:中华消化杂志作者:陈旻湖 字体大小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19 年和2019 年我国发布了GERD 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 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ERD 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PPI 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本病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 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 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 级:A+ 为非常同意,A 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 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 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GERD 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30 项。以下对各部分的共识意见进行分项阐述。 症状 1. 烧心和反流是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占93.33%,A 占6.67%;证据等级为高质量)。根据我国2019 年GERD 共识意见,烧心定义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 尽管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在2019 年全球共识及我国共识中均明确指出,烧心和反流是GERD 最常见的典型症状,但是由于诊断GERD 缺乏金标准,所以目前尚无在人群中应用的客观的反流证据,如采用pH 监测和内镜检查等评价烧心及反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 系统回顾提示,烧心和反流诊断食管炎的敏感度为30%-76%,特异度为62%-76%。在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队列研究或临床随机研究中发现,烧心和反流是存在病理性食管酸暴露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研究提示,我国人群中具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西方人群,其原因除了人种、饮食差异外,还包括语言表达的差异。中文并无“烧心”一词,中国患者对反流的理解与西方也存在差异。 2. 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 的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 占46.67%, A 占40.00%,A- 占13.33%;证据等级为中等质量)。部分GERD 患者并无烧心及反流的症状,可表现为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不典型的症状。Eggleston 等在1392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人群中约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但反流性食管炎中,男性多于女性(2~3:1)。胃食管反流病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为1.92%,低于西方国家,病情亦较轻。有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又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 (一)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抗反流防御机制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及黏膜对反流攻击作用的抵抗力。 1.抗反流屏障是指在食管和胃交接的解剖结构,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His角)等,上述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均可造成胃食管反流,其中最主要的是LES的功能状态。 LES是指食管末端约3~4cm长的环形肌束。正常人静息时LES压为1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LES部位的结构受到破坏时可使LES压下降,如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一些因素可导致LES压降低,如某些激素(如缩胆囊素、胰升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如钙拮抗剂、地西泮)等。腹内压增高(如妊娠、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及胃内压增高(如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均可引起LES压相对降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一过性LES松弛(transit LES relaxation,TLESR)是近年研究发现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LES即松弛,食物得以进人胃内。TLESR是指非吞咽情况下LES自发性松弛,其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LES松弛的时间。TLESR既是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也是LES静息压正常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 2.食管清除作用正常情况下,一旦发生胃食管反流,大部分反流物通过1~2次食管自发和继发性蠕动性收缩将食管内容物排入胃内,即容量清除,是食管廓清的主要方式。剩余的则由唾液缓慢地中和。故食管蠕动和唾液产生的异常也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致病作用。食管裂孔疝是部分胃经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疾病,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并降低食管对酸的清除,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3.食管黏膜屏障反流物进入食管后,食管还可以凭借食管上皮表面黏液、不移动水层和表面HCO3—、复层鳞状上皮等构成的上皮屏障,以及黏膜下丰富的血液供应构成的后上皮屏障,发挥其抗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损伤的作用。因此,任何导致食管黏膜屏障作用下降的因素(长期吸烟、饮酒以及抑郁等),将使食管黏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 (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 在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的基础上,反流物刺激和损害食管黏膜,其受损程度与反流物的质和量有关,也与反流物与黏膜的接触时间、部位有关。胃酸与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成分。近年对胃食管反流病监测证明存在胆汁反流,其中的非结合 372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19)要点 1 背景 目前我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医学普及和教育仍严重缺失和失衡,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检查率和根治率均较低,导致多数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哮喘、咽喉炎”等被长期漏诊或误诊,整体诊疗水平较国际尚有较大差距。 2 方法学 3 多学科概念 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GARD),即消化道反流物对食管和气道等反流通道的刺激和损伤所造成的不适症状、并发症和/或终末器官效应的一种疾病,可表现为典型GERD、反流性胸痛、反流性口腔疾病、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咳嗽(GERC)、反流性哮喘、反流性喉痉挛和反流性误吸等,症状可为偶发,也可频繁或持续,并且可引起反流相关的炎症、黏膜损伤、癌前病变乃至肿瘤。 得益于上述概念的推广和应用,2013年GERD诊治指南将GERD 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口腔(包括咽喉)和/或肺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终末器官效应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此定义进一步明确了食管外反流是GERD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快就同意并接受了这一新定义,现已证实GERD的食管外症状和并发症非常丰富且具有普遍性,临床表现极具异质性和复杂性。上述概念并行不悖地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纠正了临床上大量漏诊和误治,发挥了

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概念虽有所区别,但总体趋势是其内涵趋向统一,其外延涉及的症状和体征不断扩展。 4 发病机制 4.1多种因素和多个部位均参与了GERD的发生,而GEJ是GERD发生的初始部位,也是导致反流的最主要的解剖部位(图2)。[专家意见:A+(91.7%), A( 5.6%),A-(2.7%)] 4.2胃食管低动力状态是GERD的主要动力学特征,也是胃食管反流常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专家意见:A+(69.4%),A(27.8%),不确定(2.8%)] 4.3GERD总是伴有不同程度的内脏感受阈值降低(高敏感)和组织反应性增强。[专家意见:A+(7 5.0%),A(13.9%),A-(5.6%),不确定(5.5%)] 4.4 食管外器官(如咽喉、气道)对反流物的抵抗能力和清除能力均弱于食管,对反流物的反应阈值通常低于食管。[专家意见:A+(7 5.0%), A (22.2%),不确定(2.8%)] 4.5中医对GERD的病机有独特的认识,中医认为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肺失宣肃,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为GERD的基本病机。[专家意见:A(8.3%),不确定(91.7%)] 4.6GERD的临床表现多样,识别不同个体GERD 的发病机制是个体化管理和治疗的前提。[专家意见:A+(100%)] 5 临床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定义和分类

[文章编号]167327768(2007)022*******专家论坛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定义和分类-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共识意见介绍 张法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南宁530021 ) 张法灿,男,49岁,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西卫生科教管理学会会长、广西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广西消 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抗癌协会理事、《内科》杂志和《广西医 学》杂志编委。1985年起在广西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消化专家周展骥教授,主要 致力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的研究,率先在区内引进和开展胃肠动力学研究。 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其中“影响胃溃疡愈合因素的研究”项目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发表论文14篇。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定义;分类 [中图法分类号]R573.34 [文献标识码] A 胃食管反流病(Gastr o2Es ophageal Reflux D 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类疾病。GERD在西方国家属常见病,患病率为7%~15%。北京、上海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GERD患病率为5.77%,广东省社区人群中调查发现,每周至少有1次烧心和(或)反酸症状者占6.2%。6%~14%的GERD可能演变为Barrett食管(Barrett’s Es ophagus,BE),而0.5%~1.0%的BE又可能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关。GERD的典型症状为烧心、反流;还有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嗳气、上腹痛、恶心、胸骨后痛;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等。近年来,GERD的诊断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及其鉴别诊断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但是,一直以来,不同国家发布了不同的GERD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南,至今尚无可广泛接受的GERD及其症状和并发症的定义;反流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诊断上又仅依赖于症状,但在GERD与消化不良的鉴别上尚未达成共识意见,由此在临床造成一些混乱;对于GERD的食管外表现的意见也不一致,导致临床上出现诊断不足或诊断过度;最后,Barrett食管的定义也不统一,在危险因素评价和追踪方面存在较大分岐。今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的44位专家,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达成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共识意见,目的是制定一个广泛为医生、病人和有关当局接受的GERD全球共识定义和分类。 1 GERD的定义 GERD的全球定义:GERD是一种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GERD的特征性症状是烧心和反流,最常见的食管损伤是反流性食管炎。 新的定义强调:从病人的角度描述症状的负性影响,承认症状如何影响病人的差异性,当反流症状达到引起病人不适的程度时才能定义为GERD,否则,烧心症状本身不构成一种疾病。在临床上,确定症状是否对病人有影响应是以病人为中心的,而不由频率和时间的任意值来决定。在人群研究中,一周发作2次或以上的轻度症状,或者一周发作1次以上的中重度症状常被病人认为引起不适。 无症状病人仍可存在潜在的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或Barrett食管,因此也满足GERD的诊断标准。无症状者可依据证实有胃内容物反流的检查来诊断(pH检测、电阻抗)、或者反流的损伤效应(内镜、组织学、电镜)进行诊断。 2 GERD的分类 2.1 食管综合征 2.1.1 症状综合征 a.典型S反流综合征;b.反流性胸痛综合征。 2.1.2 伴食管破损的综合征 a.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 oph2 agitis,RE);b.反流性食管狭窄;c.Barrett食管;d.食管腺癌。2.2 食管外综合征 2.2.1 明确相关的 a.反流性咳嗽综合征;b.反流性喉炎综合征;c.反流性哮喘综合征;d.反流性牙侵蚀综合征。 2.2.2 可能相关的 a.咽炎;b.鼻窦炎;c.特发性肺纤维化; d.复发性中耳炎。 以综合征为基础的GERD定义,反映GERD病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临床实际。 将GERD的表现分为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食管外综合征再分为明确相关和可能相关。新的共识定义允许以症状诊断疾病,如果发现粘膜损伤时进一步确定诊断。未经检查有食管症状、但无食管损伤证据的病人认为是食管症状综合征,而存在已证实损伤的病人则认为是伴食管损伤的食管综合征。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归属于不伴食管损伤的典型反流综合征,而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伴食管损伤的食管综合征的分类。既往的NERD定义,由于其本身定义会由于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而发生变化(如使用放大内镜),而不再使用。 在食管症状综合征分类中,反流性胸痛综合征单独列出,其表现为无典型反流综合征相关症状的胸痛或疼痛。伴有食 941 内 科 2007年4月 第2卷 第2期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专家课件摘要?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解 读 邹多武 专家简介:邹多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赴澳大利亚阿德雷得大学附属皇家阿德雷得医院留学。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食管疾病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胃肠动力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兼秘书。专业特长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及胆道、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 DOI: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5.01.002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 (Email:zdw_pi@126.com)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006年和2007年我国发布了GERD的诊治指南,对指导GERD的临床诊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GERD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针对本领域的热点问题,如难治性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s,PPI)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并获取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数据。因此,有必要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对GERD的诊治指南进行更新。本次共识意见的制订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我国本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共识意见专家委员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由工作小组搜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和万方数据库等,制订共识意见的草案,随后由专家委员会进行多轮讨论并投票,直至达成共识。 投票意见的推荐等级分为6级:A+为非常同意,A为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为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为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为完全不同意。相应证据等级分为4级:高质量为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为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极低质量为任何疗效评估结果均很不确定。本次共识意见共分为症状、诊断、治疗、难治性GERD、 GERD的合并症和食管外症状六大部分共29项。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诊断 1.胃灼热和反流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93.33%,A6.67%;证据等级:高质量)。 2.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为GERD不典型症状(推荐级别:A+46.67%,A40%,A-1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3.胸痛患者需先排除心脏的因素才进行反流的评估(推荐级别:A+73.33%,A13.33%,A-13.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4.GERD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及牙蚀症等(推荐级别:A+29.41%,A64.71%,A-5.8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5.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4.71%,A11.76%,A-23.53%;证据等级:高质量)。 6.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可选择单纯pH 监测,正在使用PPI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推荐级别:A+58.82%,A41.18%;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7.对有反流症状的初诊患者建议行内镜检查,胃镜检查正常者不推荐行常规食管活检(推荐级别:A+37.5%,A56.25%,A-6.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8.食管钡剂造影不推荐为GERD的诊断方法(推荐级别:A+68.75%,A18.75%,A-12.5%;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9.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用于术前评估,不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推荐级别:A+60.0%,A33.33%,A-6.67%;证据等级:中等质量82.3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