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造柱布置图

构造柱布置图

级框架柱构造要求修订稿

级框架柱构造要求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二级框架柱构造要求 一、截面尺寸 1、柱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高规》第条) (1)、矩形截面柱的边长,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00mm;圆柱截面直径不宜小于350mm; (2)、柱剪跨比宜大于2 (3)、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2、框支柱截面宽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450mm;柱截面高度,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框支梁跨度的1/12。(《高规》第条) 二、材料 1、框支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抗规》第条《高规》第条) 2、二级框架柱中的纵向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规》第条)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高规》第6..条) (1)、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 (2)、框支柱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3)、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4)、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5)、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 三、轴压比 1、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应符合下列要求:(《高规》第条) (1)、轴压比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2)、一般框架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以下值:(框架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 (3)、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柱轴压比不宜超过。 (4)、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 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高规》 第条) (5)、以上数值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降低;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 C80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凝土降低。 (6)、以上数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但不小于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比表中数值减小;剪跨比小于的柱,其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 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钢筋识图讲解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 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 7 没有标注N 的就是构造钢筋G,G是15D,N是LaE

楼层框架柱钢筋

一.基础柱插筋: 1.柱插筋在筏型基础的插筋节点(04G101-3第45页): 在筏型基础上的柱插筋,柱主筋插至筏板底部,当基础厚度大于2米时应设中间层钢筋网片,如果工程筏型基础厚度大于2米图纸没有设网片应和设计院确认增加网片。 当筏板中间层设置网片时,现场操作的时候可以将网片适当抬高,这样可以减少柱、墙插筋的长度,例如:3m的筏型基础,设计时候是在1.5m高处增加网片,施工是可以将网片上抬至1.8m或2m高处,我个人理解是插筋的直段长度≥0.5Lae,且承台网片间的厚度≤2m 都能满足规范要求。 柱在基础内设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也就是基础内只要设置外箍,不要设置内箍。墙基础内设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水平筋。 2.柱插筋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承台的锚固构造(06G101-6第66-67页): 从两节点对比可以看出,当独立基础或独立承台的厚度小于柱钢筋的锚固长度时,柱钢筋插至独立基础或独立承台的底部,并弯12d 且>150长,当基础或独立承台的厚度大于柱钢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的角筋插至独立基础或独立承台底,其余主筋直锚,达到锚固长度既可。 例如:桩承台的厚度,为1800mm和1600mm,砼等级为C40,三级抗震,三级钢筋锚固长度为31d。柱钢筋主要为25的三级钢筋,

锚固长度为:775mm,远小于承台厚度,柱插筋时可以将角筋插至承台底,其余钢筋直锚就可以。因为图纸说明上面没有将06G101-6作为基础的节点,所以在施工前应和监理沟通,将此节点确认能够用于此工程。而结算是仍然按04G101-3节点计算。这样柱子非角筋钢筋能节约1275mm或1075左右。 3.基础柱插筋计算: 柱的钢筋要错开50%搭接,所以下料的时候要下2种钢筋,2种钢筋的长度差就是钢筋错开的长度。 柱筋机械连接:基础插筋1=基础厚度-保护层+插筋弯钩+底层柱钢筋加密高度 基础插筋2=基础厚度-保护层+插筋弯钩+底层柱钢筋加密高度+错开长度(35d) 柱筋绑扎连接:基础插筋1=基础厚度-保护层+插筋弯钩+底层柱钢筋加密高度+搭接长度 基础插筋2=基础厚度-保护层+插筋弯钩+底层柱钢筋 加密高度+搭接长度+错开长度(0.3*搭接长度) 例如:KZ3,承台底标高-3.5米,承台厚1.8米,首层层高5.4,二层梁高0.75米,二级抗震,柱筋锚固倍数34d。 对比可得2个插筋节点,KZ3主筋差量在47kg左右。 二、矩形箍筋的复合方式主要有如下(03G101-1第46页) 复合箍筋布置的原则就是沿复合箍周边,箍筋局部重叠不宜多

钢筋的几种构造形式

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 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 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分布筋: 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图中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

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当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形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 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如受压区配有纵向受压钢筋时,则可不再配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

度有关。) 贯通筋是指贯穿于构件(如梁)整个长度的钢筋,中间既不弯起也不中断,当钢筋过长时可

框架柱钢筋

工程名称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日期 交底内容: 框架结构钢筋绑扎 本技术交底适用于多层工业和民用建筑现浇框架及框架一剪力墙结构钢筋绑扎工程。 1.材料要求 (1)成型钢筋:必须符合配料单的规格、尺寸、形状、数量,并应有加工出厂合格证。 (2)绑扎铁丝:20?22号火烧丝。 (3)垫块:用水泥砂浆预制成 50毫米见方厚度等于保护层的垫块或用塑料卡。用于墙柱钢筋的垫块内要预埋 20?22号火烧丝。 (4)双层钢筋楼板(现浇)应加马凳。 2.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钢筋扳子、小撬棍、脚手架、钢丝刷、绑扎架、断火烧丝铡刀、粉笔、钢筋运输车。 3.作业条件 1)加工配制好的钢筋进场后,应检查是否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并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位置,按规格、部位、编号分部加垫木堆放。 (2)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部位。 (3)熟悉图纸,按设计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4)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注明水平标高,弹性柱、墙的外皮尺寸线。 (5)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 应进行处理。 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并将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除干净。 (6 )根据标高检查下层伸出搭接筋处的混凝土表面标高(柱顶、墙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松散不实之处要剔除,清理干净。 (7)模板安装完办理预检,并清理净模内木屑及杂物。 (8)按要求搭好脚手架。 (9)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操作工艺 (1)绑柱子钢筋: 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7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7画箍筋间距线7绑箍筋 1)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三个,绑扣要向柱内,便于箍筋向上移动,如果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 45度,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 90度角。 39。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 (1)墙体的两端, (2)较大洞口的两侧, (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 (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 (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 (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 (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 (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 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 -------------------------------------------------------------------------------------------- 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 法。 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范》表10.1.8和《抗震规范》7.3.1。另外,《砌体规范》6.2.5中,“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 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 还有,《砌体规范》6.3.2.9中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在女儿墙中设置构造柱。 至于构造柱的具体实际作用嘛,看一下《砌体规范》8.2.7吧 -------------------------------------------------------------------------------------------- 构造柱的做法与承重柱不一样,其受力机理也不一样 于承重柱对应的是填充墙,其与墙之间只有通过钢筋的简单拉结(目的是增强墙的稳定性),而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咬合的(施工浇筑时,砌体都要留马牙茬)。相应的它们的受力机理也不同,承重柱是自身单独承担落在自己身上的力(根据承重柱的设计可见一斑),而构造柱是和砌体是一块承担相应的作用力(构造柱只参与建筑的整体验算,而不必进行单个构件的设计)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 第11.4.12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11.4.12-1规定的数值,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1.4.12-1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1.4.12-1条)说明:依表11.4.12-1注,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本程序对表中数值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0.1 计算最小配筋率时按GB50010-2002第9.5.1条注3取全截面面积计算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0.8%的要求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 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 表9.5.1 率(%)

钢筋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及种类

钢筋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及种类

钢筋图纸上表示方法及种类 1.梁(主梁、次梁、地梁、圈梁) 2.柱(受力柱、构造柱) 3.板(单向板、双向板)一般情况下单向板我们很少接触。 梁的表示方法 梁上主筋和梁下部筋的表示方法; (1).3Ф22;3Ф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Ф22,下部钢筋为3Ф20. (2).2Ф12;3Ф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Ф12,下部钢筋为3Ф18. (3).4Ф25;4Ф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Ф25,下部钢筋为4Ф25. (4).3Ф25;5Ф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Ф25,下部钢筋为5Ф25.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 标在梁上支座处 (1).2Ф20 表示两根Ф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支箍。 (2).2Ф22+(4Ф12)表示2Ф22为通长,4Ф12架立筋,用于四肢箍。 (3).6Ф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Ф25,下排为2Ф25。 (4).2Ф22+2Ф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3.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1).G2Ф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Ф12。 (2).G4Ф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Ф14。 (3).N2Ф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Ф22。 (4).N4Ф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Ф18。

楼梯板TB 钢架GJ 盖板或沟盖板GB 支架ZJ 墙板QB 柱Z 梁L 框架柱KZ 框架梁KL 基础J 屋面梁WL 桩ZH 吊车梁DL 梯T 圈梁QL 雨篷YP 过梁GL 阳台YT 连系梁LL 预埋件M- 基础梁JL 钢筋网W 楼梯梁TL 钢筋骨架G 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能力 1.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化学吸附作用力,也称胶结力, 2.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固而产生摩擦力。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 3.钢筋端部加弯钩、弯折或在锚固区焊短钢筋,焊角钢来提供锚固能力。 为了保护钢筋、防腐蚀、防火以及加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在构件中的钢筋外面要留在保护层,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梁、柱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为25mm。和板墙的保护层厚度为1 0~15mm。 正筋就是弯矩筋,简单的说,就是对受弯构件来说,如板梁,下部受拉部位的钢筋,对连续梁板,一般就在跨中同理,负筋一般在支座处(上部受拉) 。

构造柱地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 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 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 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 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表10.1.8和《抗震规》7.3.1。 另外,《砌体规》6.2.5中,“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还有,《砌体规》6.3.2.9中防止墙体开裂的措施,在女儿墙中设置构造柱。 至于构造柱的具体实际作用嘛,看一下《砌体规》8.2.7吧 构造柱的做法与承重柱不一样,其受力机理也不一样 于承重柱对应的是填充墙,其与墙之间只有通过钢筋的简单拉结(目的是增强墙的稳定性),而构造柱与墙体之间可以说是相互咬合的(施工浇筑时,砌体都要留马牙茬)。相应的它们的受力机理也不同,承重柱是自身单独承担落在自己身上的力(根据承重柱的设计可见一斑),而构造柱是和砌体是一块承担相应的作用力(构造柱只参与建筑的整体验算,而不必进行单个构件的设计) 在砌体结构里的梁下加的柱(不能称其为壁柱,壁柱的材料应与砌体材料一样)只能是构造柱,而不是承重柱(因不管怎么样,你都

钢筋识图入门钢筋图集平面法

钢筋识图入门钢筋图集平面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 的规范要求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柱主筋直径相差小于2级 二、柱主筋单侧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 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 6.3.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对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 三、柱全部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条)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程序对表中数字增加 注:Ⅳ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应按 %的要求 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 表9.5.1 率(%)

此条仅适用于一级且剪跨比小于2的柱 五、柱全部纵筋最大配筋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 第条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抗震规范规定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4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六、柱纵筋间距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3.1条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3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 4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抗震设计规范 6.3.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 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钢筋识图大全完整

钢筋识图大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6Φ25 4/26Φ25 4/26Φ25 4/24Φ25 □———————————□———————□———————————□4Φ252Φ25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 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与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她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3.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1)梁的一般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 图3.25梁的截面形式 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 (一)梁的配筋构造 1)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2.5~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2.5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 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图3.26): ①纵向受力筋。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 时为60°

构造柱施工工艺

构造柱施工工艺 深圳市工程建设技术规范DBSJG14-2004《非承重砌体及饰面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第 5.1.27条款及《砌体结构规范》、《抗震规范》等规定:墙长超过5 m (纵横墙交接处等等)时,应于墙中部每隔不超过5m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由于构造柱是在主体框架与砌体工程完成后浇筑的,施工操作工艺比较困难,构造柱砼容易出现蜂窝、露筋及端部砼不密实现象,是制约主体工程质量的一个瓶颈。下面介绍构造柱几种施工方法,供诸位仝仁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预留构造柱位置砌体施工: 按规范规定,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马牙槎凹入深度宜为50-60mm目前砌体砌块普遍使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加气砼砌块模数高度为250mn高,刚好作为一个马牙。砌筑时第一块砖应为凹入,谓之咬脚,然后按顺序同进同退砌筑马牙槎(若底部采用灰砂砖砌筑,也应视为一个马牙槎凹入咬脚)。不论马牙槎凹入凸出,同时都要用线坠吊垂直,马牙槎砌体界面应放整砖面,砌块切割面应放在里侧,确保马牙槎美观。 二、构造柱钢筋安装与砌体拉结筋预埋: 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构造柱截面最小宽度不得小于200mm厚度同墙厚,纵向钢筋不应小于4①10,箍筋可采用①6@200纵向钢筋顶部和底部

应锚入混凝土梁或板中。浇筑主体砼时应准确测量构造柱纵筋位置,确保插筋位置准确。为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可以采用后植筋法预埋构造柱纵筋。若采用后植筋法施工,钻孔深度60mm植 筋前先用吹筒吹净孔内粉尘,然后注满结构胶液或环氧树脂液,再植入钢筋。 按规范规定,砌体与混凝土构造柱之间应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沿砌筑全高设置,拉结筋间隔不应超过600mn设置2①6 拉结筋。蒸压加气砼砌体的拉结筋埋入深度宜为700mm且拉结 筋末端应加弯勾,放置拉结钢筋的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应比拉结钢筋直径大4mm。 三、构造柱模板安装与砼浇筑:为保证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便于小型振动棒插入,构造柱模板的对拉螺杆宜设置于构造柱两侧的砌体上,不宜设置于构造柱中。若对拉螺杆设置于构造柱中,会阻碍振动棒的插入。模板安装可分三种方式进行:①构造柱顶部梁高 > 800mm的,模板可以满封,端部一侧模板装成喇叭式进料口,进料口应比构造柱高出100mm浇筑柱砼时应把进料口也满浇,拆模后将突出的砼打凿掉即可。这样能保证构造柱顶部砼与顶梁之间没有空隙。②构造柱顶部梁高v 800mm的,模板一侧满封,另一侧模板应预留缺口作为进料口及小型插入式振动棒使用,即浇筑构造柱端部还剩一小截混凝土没浇,必须进行二次补浇。拆模时满封一侧的模板不宜拆除,作为二次补浇模板,有缺口一侧的模板应拆除。二次补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 直径: 《砼规》 (Ⅰ)柱 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

钢筋结构识图

实例一: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结构图了,一个个给你解释一下吧!!这个应该是一个标准的柱截面图,8根16的主筋,箍筋采用8个的圆钢,间距在加密区为100,非加密区200,而你所说的中间的十字钢筋,也叫拉钩,就是两个方向的圆8钢筋将16的主筋对拉起来(这么讲不是专业的说法,不过这样说 或许你能够更好的理解),弯头设135度,弯头长度一般为钢筋直径的10倍,此图的弯头长度也 就是8cm!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先跟你介绍下梁的钢筋有纵向受力钢筋,架立钢筋,箍筋,上部钢筋,构造钢筋。上下贯通就是钢 筋在整个构件当中要拉通,2Φ25表示两根直径为25的钢筋,具体是什么钢筋得从图纸上看, 2Φ20也一样。N应该表示抗扭钢筋。至于2Φ22+2Φ18怎么下料,应该是2根直径22和2根直 径18的钢筋,长度得从图纸上看。 实例二: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简介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石子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凝固后坚硬如石,受压能力好,但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图3.3.2a)。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受压能力,常在混凝土受拉区域内或相应部位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这种配有钢筋的混凝土,称为钢筋混凝土(图3.3.2b)。 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能力可以由四种途径得到:①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化学吸附作用力,也称胶结力。②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固而产生摩擦力。③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也称咬合力。④钢筋端部加弯钩、弯折或在锚固区焊短钢筋、焊角钢来提供锚固能力。 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梁、板、柱、基础等构件,称为钢筋混凝土构件。钢筋混凝土构件,有在工地现场浇制的,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也有在工厂、工地以外预先把构件制作好,然后运到工地安装的,这种构件称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此外还有的构件,制作时对混凝土预加一定的压力以提高构件的强度和抗裂性能,称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

构造柱量计算图解 公式

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如图 (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为): 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 S=(K×3+D×2)×H 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2+D×4)×H 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1+D×6)×H 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8×H。 1、构造柱中马牙槎一边咬口两边咬口的意思: 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就是马牙槎一边咬口; 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两边咬口; 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三边咬口; 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就是马牙槎四边咬口。 2、砖墙嵌接部分指的是哪一块:

指的就是构造柱的马牙槎咬口,一般是5进5退。 3、是马牙槎部分浇砼时都浇柱吗: 是的,马牙槎和柱是同时一次性浇筑的。 4、模板是不是只支两面呢: 当构造柱位于“一”字形墙体中部时,只支两面。 5、构造柱中拉结筋要空过构造柱吗: 必须进入构造柱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 构造柱工程量计算公式: V = (B+b)*A*H + K V--构造柱砼体积 B--构造柱宽度 b---马牙搓宽度(注意:马牙搓是两边有时计算一边的宽度马牙搓是一边有时计算一边的一半宽度 )

A---构造柱长度 H---构造柱高度(自基础上表面至构造柱顶面之间的距离) K---构造柱基础工程量 构造柱是为加固墙体,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的柱子。 首先,根据图纸统计图各种型号构造柱的数量,然后按下述公式计算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1.混凝土工程量: 柱高*断面面积*柱根数= m3 式中:柱高——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顶面高度,或自地圈梁顶面至屋顶圈梁顶面高度。 以GJDGZ-101-95《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 构造柱计算时要分三段:±0.000以下至基础底部的部分,±0.000以上至屋面部分,女儿墙部分。 构柱体积(V)=[外墙上的构造柱总截面面积/外墙厚+内墙上的构造柱总截面面积/内墙厚]×内外墙平均厚×构柱总高,当内外墙厚度相等时更为准确。

框架结构柱配筋

框架柱纵筋直径:《砼规》 (I)柱9.3.1 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 3. 3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补强钢筋,每个方向补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腹板开孔的I 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I 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双肢柱计算。 《抗规》 6. 3. 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 0.5 ,二、三级不应小于0.3 。 6. 3. 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 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巾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 / 4;三、四级不应少于2巾12。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 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 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