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三年精心打造 知识完善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三年精心打造 知识完善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三年精心打造  知识完善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三年精心打造  知识完善

2019届生物复习案1: 必修1

第1讲 借助显微镜走近细胞

一.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功能单位....

)。 1.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独立代谢能力, 才能生活。

(因其能繁殖,所以也属于生物)

2.单细胞生物: 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 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例:细胞代谢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

细胞增殖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遗传与变异的基础。

二.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

)。

支原体细胞

★病毒:

①结构:无细胞结构,主要由 组成。

②遗传物质: 。(每种病毒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 种) ③生活方式: (必须用 才能培养病毒,普通培养基不行)

(标记病毒:先用含标记元素的普通培养基标记培养宿主细胞,再用宿主细胞培养病毒) ④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⑤增殖: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增殖过程中,病毒只提供 ,氨基酸、核苷酸、核糖体、tRNA 、酶、能量等都有宿主细胞提供)

⑥变异类型:基因突变 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⑦根据寄主细胞分为 动物病毒:HIV 、SARS 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根据遗传物质分为 ⑧病毒生物学应用:证明DNA 或RNA 是遗传物质;

经改造后,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灭活的某些病毒可以作为预苗,进行预防接种

★蓝藻(蓝细菌): 核生物,如 等。 a.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 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生物

b.细胞内无线粒体,但含有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

★支原体: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无细胞壁。

★凡“菌”字前面有“杆”“球”“弧”及“螺旋”等字的都是细菌,为 ; 则为 。(链霉菌属于放线菌,原核)

★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红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绿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 其中 为原核生物, 为真核生物。

[课堂练习]

1.常见原核、真核生物举例(将序号填入所属集合中)。

①蓝藻 ②绿藻 ③发菜 ④紫菜 ⑤硝化细菌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链球菌 ⑨变形虫 ⑩毛霉

DNA 病毒:噬菌体、乙肝病毒、天花病毒 RNA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 、SARS 病毒、禽流感病毒

2、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黏菌②酵母菌③蓝藻④大肠杆菌⑤乳酸菌⑥衣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⑥

3、我国卫生部将猪流感病毒正式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类脂层内合成的

B.该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C.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P等化学元素

D.利用高温等常规方法难以杀灭甲型HIN1流感病毒

4.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HIV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培养HIV B.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C.HIV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D.HIV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5.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很小的病毒,它属于嗜肝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组中的一个成员.下列与该病毒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培养基进行HBV培养时,应适当添加动物血清

B.HBV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分析HBV碱基种类和比例可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

D.HBV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6.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单股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翻译早期蛋白质,包括RNA聚合酶和抑制宿主细胞合成代谢的调控蛋白,经调查发现该病毒是引发2015年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元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

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四种

C.R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寨卡病毒的核糖体D.该病毒不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生长7.关于图中a、b、c三类生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中生物都含有核酸,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B.b中生物除蓝藻外都不含叶绿素,但都含核糖体,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c中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成分不尽相同

D.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因只存在于b中生物,a中生物有的遗

传物质不是DNA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

......、.和.。

....,又各自有特定的

1.多细胞动物:

2.多细胞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植物无“系统”

3.单细胞生物: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即“个体”(单细胞生物无“组织、器官、系统”)

☆地球上最基本

...(.最小

..).的生命系统:

☆地球上最大

..的生命系统:

☆属于生物

....。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但不属于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

进行呼吸,它生活在中。

☆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

[课堂练习]

1.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2.和“稻田内所有生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①一个大肠杆菌②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③培养基被污染后,又滋生了除大肠

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

A.②③

B.③

C.①

D.②

3.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相互依赖,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B.从生物圈到细胞,各种生态系统,大大小小的种群、个体,个体以下的系统、器官

和组织,都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C.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层次是细胞

D.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也是生命系统

4、判一判

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四.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五.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细胞统一性的表现

①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一致。

②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

③遗传物质:都以作为遗传物质,通用。

(细胞结构生物,无论原核、真核都用DNA和RNA,只有DNA是遗传物质)

④增殖: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

⑤能源物质:都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2.细胞多样性:细胞的多样性是的结果,

表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细胞多样性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构成细胞的不同。

根本原因:不同生物、不同个体的细胞的不同(的多样性)同一个体的不同类型的细胞的形成是的结果。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并非所有原核生物都有细胞壁 B

.大部分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

.原核生物都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D .原核生物中,有的能进行有氧呼吸,有的能进行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 是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作为蛋白质合成“机器”的核糖体 ④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⑤都有染色体(染色质) 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3.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硝化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细胞内含有DNA 和RNA

B .蓝藻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体但细胞中均含叶绿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生产者

C .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D .在电镜下观察蓝藻和硝化细菌,均可看到有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4.如图是两类生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用纤维素酶处理这三个细胞,都可以获得原生质体

B .甲、丙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C .三类细胞中不存在共同的细胞器

D .三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5.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和蓝藻在功能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

B .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属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属异养型

C .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叶绿体,发菜细胞中含光合色素

D .一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六.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德国植物学家 和动物学家

2.细胞学说的要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 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 产生。

3.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 和 。 使人们认识到各生物之间存在 关系。

(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 水平)

4.细胞学说建立过程

①细胞发现者和命名者:(英) 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

③19

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④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魏尔肖总结出“ ” (魏尔肖----

七.显微镜

1.结构:

①目镜:

螺纹;越长,放大倍数

②物镜: 螺纹;越长(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③反光镜:光强时用 面镜,光弱时用 面镜。

④光圈:光强时用 光圈,光弱时用 光圈。

(通过遮光器调节)

2.成像:倒立放大的虚像。 (b →q )

3.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 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4. 使用步骤: ⑴取镜:左托右握。 (2)安放:左前方

⑶对光: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得到圆形白色视野

⑷放装片:材料对准通光孔、压片夹。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⑸低倍镜观察: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约0.5-1cm,然后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反

转“粗准”使镜筒慢慢上升,至看清物象,调“细准”至更清。

⑹高倍镜观察:①移动,把要放大观察的移至;

②转动,换成高倍镜;(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观察并调节,使物像清晰。

☆高倍显微镜下只能用调焦。高倍镜下一定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若高倍镜下视野暗可用反光,并使用。

☆下降镜筒时,双眼从侧面观察物镜,防止镜头触及玻片。

☆必须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用高倍镜。

☆高倍镜下视野较暗,物像,看到的细胞数 (视野范围 ) ☆视野中的异物可能在:。

☆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移动。(同向移动)。

☆视野中一半亮一半暗,可能是反光镜角度不对

观察花生切片一半清晰一般模糊,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匀

☆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相关计算:一行细胞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圆形视野内细胞与放大倍数的平方与成反比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欲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鱗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需要换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红色脂肪颗粒

D.利用黑藻小叶装片也可进行质壁分离的观察

2.下面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气孔图像从图中的甲转为乙,规范的操作步骤是( )

①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⑤

D.③②①⑤

生物复习案2:

第2讲 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无机物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在不断变化....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

。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多种)。 最基本...

的元素: (可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基本..

元素: (干重、鲜重均最多,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 主要..

元素: (97%) 1.分类 大量..

元素: 微量..

元素: 干重..含量最多..

的元素: 鲜重..含量最多..

的元素: ☆无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的 ,对生物生命活动都重要...

。 (不可缺少、不可替代)

☆ C 是最基本元素,不是因为其在细胞中的含量多,

而是因为生命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等)以 为基本骨架。

☆鲜重(活细胞)中基本元素含量是: 〉 〉 〉

干重中(除水外)基本元素含量是: 〉 〉 〉 ( 重中C 的含量达到 55.99%) 活细胞中原子数最多的是

☆矿质元素是指:除 以外,由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来的元素。

(及 矿质元素)

2. 从元素看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生物与非生物界原因: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是从自然界

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其次为硅

3.存在形式:大多以 形式存在。

按含量分 :元素 大体相同, 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差异性:元素 相差很大 【课堂练习】 1. 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 纤维素和尿素

B. 脂肪酸和磷脂

C. 三磷酸腺苷和核糖核酸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在不断变化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

1.种类:

(1)无机物:水、无机盐。

(2)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占细胞鲜重..(.活细胞中....).

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 占细胞干重..(.除水外...).

最多的元素和化合物分别是: 3.几种重要化合物组成元素

尿素(蛋白质分解产物): 血红蛋白:

甘油和脂肪酸(脂肪分解产物):

② 糖类、蛋白质、脂质都含有C 、H 、O ,故代谢产物都含 ;

蛋白质还含有N ,其代谢产物还有

③ 等质量的脂肪的含 量多于糖类,所以脂肪和糖类彻底氧化分解时, 所消耗

的 较多,所释放的 也较多。(生成的H 2O 与CO 2也多)

2.含量 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鲜重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占鲜重...

百分比:

三.水:活细胞中含量

.... (不同生物、不同组织器官、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含水

..的化合物

......最多

量 )。

1.水进出细胞的方式:

2.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在细胞中以种形式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时,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氢键

..断裂)。

☆比例升高

..,如:癌细胞、萌发种子、分生组织细胞。

....,代谢旺盛

比例升高

....,抗逆性强.,如干种子、越冬植物、细菌芽孢。

例:秋冬季节,减弱,吸水减少,相对含量升高,有利于植物抗寒性的提高。

☆晒干

..时,丢失的是,细胞代谢,但仍然具有活性。

烘干

..时,丢失的是,细胞。

3.水与细胞代谢

1)机体水平衡的调节:调节

(下丘脑:抗利尿激素)

2)细胞中水的代谢

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四.无机盐:含量很少,仅占细胞鲜重的1%—1.5%。

1.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大多..以 的形式存在,少数..

以 的形式存在。 2.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主要为 。

静息:内负外正( K +外流注:神经纤维 兴奋:内正外负 (Na +内流)

3.无机盐的功能:

(1)细胞(

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① :促进花粉管萌发和花丝伸长,缺乏会导致 。

② :降低肌肉兴奋性,缺乏会 ,过多会 。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例如:HCO 3-、HPO 42-

(4)调节渗透压,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例如:生理盐水。

①Na +、CL -等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其决定作用 ② K+ 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③血浆渗透压由:无机盐与蛋白质决定 4.验证某无机盐(元素)是否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1)对照组: 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生长正常

(2)实验组:

①若生长正常,则X 不是必需无机盐(元素)。

②若出现病症 生长正常,则

加入X 盐(元素)

五.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 反应。 ①还原糖 ②脂肪

③蛋白质 ④淀粉

DNA+二苯胺

蓝色

2.选材依据:① (无色或白色或近于白色),避免对结果造成干扰。

②富含相关物质,使现象更明显。

3.过程、结果、结论:

(1)还原糖的检测

1)还原糖: 注:蔗糖和多糖不是还原糖 选材:含还原糖高,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苹果、梨、白萝卜等)

2)步骤 ① 1加入2mL 。

②加入1mL (斐林试剂:呈现蓝色)。

③ 约2min 。 ④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试管中出现 (Cu 2O )。 结论:待测组织样液中含还原糖。

3)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

②不能用马铃薯( ),甘蔗、甜菜( ),淀粉与蔗糖都是 ③斐林试剂: 甲液 乙液

斐林试剂实质:新配制的Cu(OH)2 溶液

④颜色变化:

(2)蛋白质及多肽化合物的检测

1)选材:大豆:提前浸泡1-2d 。 蛋清要 ,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

2)步骤: ①加入2mL 待测组织样液。 ②加入1mL 。

③加入4滴 。 ④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试管中出现 。 结论: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

淀粉、纤维素、糖原 水浴加热

3)双缩脲试剂 A 液 B 液

① 双缩脲试剂实质:碱性环境中的Cu 2+ (故先加 A 液提供碱性环境,再加B 液) 作用原理为: 在碱性环境下与Cu 2+ 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氨基酸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②加B 液时只加4滴: ③颜色变化:

(3)脂肪的检测

方法一步骤: 2ml 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橘黄色

方法二步骤:①取材: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皮,剩下子叶。 ②切片。

③制片(染色):选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2—3滴 ,染色3min(苏丹Ⅳ,染色1min)→吸水纸吸去染液

→洗去浮色(1—2滴,50% )

→吸水纸吸去酒精→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④观察:低倍镜找到最薄处,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镜观察。

注:①使用了高倍镜 ②50%酒精:去浮色

结果:方法一:试管中花生匀浆被染成橘黄色 方法二:高倍镜下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结论:待测组织中含脂肪。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颜色变化:变蓝

补充实验:验证叶片下产生淀粉

步骤:①将叶片暗处理(目的: )

② 处理(让叶片一半 ,另一半 )

③ 在光下一段时间(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④下叶片, 脱色(小烧杯中装95%酒精和叶片,对小烧杯沸水浴加热)

⑤清水冲洗 ⑥碘液检测

结果:曝光一半的叶片变蓝,遮光的一半叶片不变蓝 结论: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

六.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原理:①DNA

...大部分存在于中。

...主要分布在内,RNA

②使DNA

...呈现色。

...呈现色,使RNA

用将细胞染色,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混合使用且现配先用

③盐酸

..能够改变细胞膜的,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

....,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与蛋白质

2、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紫色洋葱:内表皮)

不能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3.步骤:①制片:滴→漱口→取口腔上皮细胞→酒精灯烘.干.(固定

..)。

②水解:8%的,30℃温水浴

...,5min。

③冲洗:(冲洗多余盐酸),缓水流

...,10s,防止影响染色。

④染色:,2滴,5min。盖片

..。

⑤观察:先用

..低倍镜观察,选择的区域,

移至视野中央

..用高倍镜观察。

....,再换

3.结果:细胞核被染成色,细胞质被染成色。

4.结论: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中,RNA主要分布在中。【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有机物检测的操作与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10mL量筒

②在还原糖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溶液

③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

4

④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A.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B.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新)高中生物复习教案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高中生物复习教案-高中生物复习教 案 问:高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答: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问:高中生物复习资料 答: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高中生物复习教案。

问:急需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新课标} 答:软件大小:未知授权方式:免费下载下载:153 推荐程度:『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观摩课教案基因的表达·高中观摩课教案课题:基因的表达一、复习目标(一)知识性。 问:谁有北师大版的高中必修三生物复习资料? 答: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 问:高中生物习题课教案怎么写 答:帮助学生找准题突破口,并分析错误原因,同时要求学生对照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复习。第。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方法。把握这五点,写出的习题课教案一定是适用型教案。而且。 问:高中必修一生物总复习提纲 答: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 问:高中生物总复习哪本教辅书比较好? 要求准确概括基础知识点,。 答:五年高考我现在就在用全是真题概念很全还附加了十年高考题光盘 问:谁有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资料 答: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 问:求高中生物复习资料(高一至高三书中的基本知识,综合考用) 答:到文库中搜索”高中生物各章复习要点新人教版必修 2 “ 我这还有一个文件,整理的知识点、结论,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复习教案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名师精选教案:苏教版第4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 在双链DNA分子中: ①A=T、G=C 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 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 二、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 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4、过程:(看书)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 5、特点: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 生物实验与探究(第二课时) (检测与验证类) 二、重、难点技能归类、整理 1、比色法(如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比色法是利用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2、研磨、过滤技术(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 的粗提取) 研磨过程中加入SiO 2提为了研磨充分。色素的提取时加CaCO 3是为了避免色素被破坏,其原因是叶绿体基质呈弱碱性,细胞液呈弱酸性,加入CaCO 3是为了让弱碱性的CaCO 3中和细胞液的弱酸性,使色素分子在叶绿体破裂后仍处于弱碱性环境中,使色素的结构和性质维持稳定。 3、纸层析法(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具体方法:①制样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点样液;④层析,观察实验结果。 4、同位素示踪技术: 用示踪元素标记化合物,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或变化进行追踪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同位素标记法。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 2和14CO 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的转移途径等。 5、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一一碘液 ②还原性糖一一斐林试剂、班氏糖定性试剂 ③CO 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 试纸 ⑤O 2——余烬复燃 ⑥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双缩脲试剂 三、实验案例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还原糖 砖红色 脂肪 红色 橘黄色 苏丹Ⅲ染液 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 斐林试剂

蛋白质紫色方法步骤: ②脂肪的鉴定

③蛋白质的鉴定 2.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原理: 鸟类血液中红细胞有细胞核,细胞核内DNA 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利用DNA 在0.14mol/L 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蛋白质此时的溶解度高的特点,可使DNA 与蛋白质分离,形成沉淀析出,通过过滤,得到初提取的滤出物DNA 。再利用DNA 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其他物质可溶于酒精的特点,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 实验方法步骤: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目的: 提取细胞核物质:利用细胞吸水破裂,细胞核内物质释放出来,后用纱布过滤取其滤溶解核内DNA :在滤液中加2mol/L 的NaCl 溶液并搅拌,使染色质中DNA 与蛋白质分离, 析出DNA :向烧杯中加蒸馏水并搅拌,由于DNA 溶解度下降而析出白色丝状黏稠DNA 黏稠物再溶解:在烧杯中用2mol/L 的NaCl 溶液溶解DNA 。 滤取DNA 黏稠物:用多层纱布过过滤含DNA 的NaCl 溶液:用两层纱布过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昌都四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李娜 下学期就进入高三了,也就意味着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下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开展好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针对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在次作出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我们选择《优化方案》作为第一轮总复习参考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知识点逐一过关的目的。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如在复习有丝分裂时,我与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学习,就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染色体行为特征、两种细胞分裂图形判断加以重点讲解,而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则侧重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点的比较、与遗传学三大定律内在联系等方面,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重复性。 重难点分析:按照考纲要求,重点内容为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在代谢中的作用,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动物的受精作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的概念,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基因分离定律》

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看书)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 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 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8)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高三生物复习课教案 【篇一:年高三生物复习精品教案】 绪论 考纲要求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识记)。 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3.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 1.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 2.教学难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3.教学疑点:植物也具有应激性吗,有反射活动吗?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物工程方面 绪论生态学方面 目的要求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学习方法 【注解】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 (一)共同的基础 1.物质(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 2.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二)新陈代谢

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2.实质: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 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三)应激性 1.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2.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 3.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反应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即使刺激 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 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 决定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例析】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这一现象被称为? .触碰豆科植物含羞草,其小叶、叶片乃至整个植株都会发生反应,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原状,决定含羞草具有这一现象是因为? (四)生长、发育和生殖 1.生长:生物体由小?大结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原因代谢: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2.发育: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成熟个体 3.生殖:成熟个体?产生后代 使种族得以延续。该特征对种族有重要意义,而对生物个体而言 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 (五)遗传和变异 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相对) 2.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绝对) (六)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1.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 2.生物影响环境

高三生物年度教学计划

2019高三生物年度教学计划2019 暑假即将结束,新高三学生即将进去高考最后一年的冲刺阶段。小编准备了2019高三生物年度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高三一学年的教学进度: 教学思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滚动提高”“把握要求、精讲精练、提高效率”。总体上分两轮复习,重点要第一轮复习(以章节复习,适当进行整合),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 本学期完成必修课本和选修三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复习完必修三后可以每周做一份综合试卷,提高学生的整体性和综合意识。第二学期在一模前进行选修一及实验专题复习和综合试卷的练习,争取在第一轮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取得较好的成绩;一模以后则进行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的形式)。 二、本学期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㈠准确定位,因材施教: 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高考要求(重点是B级的达标人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难度系数上不是面向高考试题的全部,而主要定位在85%。(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是6:2:2),让尽可能多的同学能拿到试卷上80%分数。此外,对于班内少生物有余力的同学,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练习。争取高考试卷上的20%。而对于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则相反。 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高三备课组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坚持集体备课,分章节由专门老师负责有关的

知识点扫描、教案和统一练习、测试,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 ㈡教学策略: 1、抓好基础 高考不管怎么考,基础知识始终少不了,能力的培养,更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历年的高考卷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今年的江苏高考卷更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对于基本知识点逐章逐节进行复习,生物学科虽属理科,但一些基本的知识相当一部分需要记忆。今年,我们在每一章复习完时,都进行基本功测试。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 2、方法指导 在高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往高三学生的困惑表现在:有的同学花了时间在生物上,就是学不好,不知该如何来学生物;还有的同学是题目看上去会的,也理解的,就是不知如何来解题。这些都说明了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学习方法和解题的技巧与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这都需要老师在平常的复习中和练习中加以指导和归类总结。 3、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繁重的,但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些同学的基础好,有些差些。“一支独秀不是春”,对于个别同学老师尽量做好课后的督促辅导工作。

高三生物教师的工作总结

高三生物教师的工作总结 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多想方法,多找出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狠抓基础和落实,加强能力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风林网络小编整理了“高三生物教师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篇一:高三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是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此我对高三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生物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生物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篇一: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2013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教案特色: (遗传——生态) 2012年11月——2013年1月 垫江第三中学校 温德志 、明确复习考点 、复习目标和重难点、体现章节知识框架 、课后有少量例题和【课堂复习巩固】、实验复习 6、增加每章总复习和阶段复习反馈后记 12345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试要求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说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过程。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举例说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解释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理解孟德尔用测交验证分离现象的原因。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阐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6.基因型和 表现型。举例说明基因型和表现型。 7.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利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设计育种过程或分析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教学目的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理解) 2、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 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应用)。重点 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过程 【知识框架】 科学的实验程序: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强调相对性状的概念。 (1)同种生物;(2)同一性状;(3)不同表现类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 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让 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对 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高茎与矮茎的数量 比接近3∶l。具有规律性。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控制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 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 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dd、dd、dd, 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 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四)对分离现象解 释的验证---测交法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 验---测交试验。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 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 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 同的配子中。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 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 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七)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 应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 某些遗传现象,而且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这对于动植物育种实践和医学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棋盘法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教学难点 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2 五、教学过程 〖章引入〗学生阅读P58。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注意。 〖板书〗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一般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问题探讨”中的半透膜。 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红细胞内部的浓度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一般情况下,差值较大时吸水或失水较多 〖板书〗㈠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膨胀甚至涨破) 失水:细胞外液的浓度<细胞内液的浓度(皱缩) ㈡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的吸水和失水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高三生物总复习 第14讲 细胞的分化教案

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第14讲细胞的分化 教学案 【考纲要求】 【考点分析】 【考点预测】 对于细胞的分化是遗传和进化的基础,是生物体生长的一个基本环节,所以在高考中本知识点涉及的形式很多,但是单独出题的形式很少,主要考察的是细胞分化的特点和实质,以及全能性的问题,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知识梳理】 一、细胞分化 1、概念 2、实质

3、特点 4、意义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2、基础 3、类型 【重点解析】 1.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是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多细胞生物体一般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也就是说,仅仅有细胞的增殖而没有细胞的分化,生物体是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的。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2.虽然每个生物的所有体细胞都含有同样的全套基因.但是各个基因的活性有差别,细胞开始分化时,不同细胞的不同基因会在不同时间内被激活。活化一段时间后,一批基因的活动可能停止而另一批基因的活动还在继续,从而产生了特定的蛋白质,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组织。因此,虽然所有的细胞都具有同样的遗传信息,但由于不同的基因被活化,才有不同的发育。当然哪些基因表达且何时表达,取决于基因的环境因素和不同的调节分子,所以说,细胞分化是发育的主要过程。 3.分化后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分化是不同基因表达的结果,这就是说,某些基因只能特异地在某种细胞中表达,细胞关闭或开启某些基因,都是在严格的控制作用下进行的。基因的这种特异性表达的调制机制,也是真核多细胞生来所特有的 4.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实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根的过程中,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的细胞近似正方体。随着细胞的生长,变成伸长区的长方体细胞,后来分化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的导管细胞、根毛细胞、薄壁细胞等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又如动物的胚胎细胞形成多细胞生物体。干细胞再生出各种细胞等。 5.细胞分化的过程。在细胞外观尚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细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决定了。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首先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结构蛋白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 6.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昌都四高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李娜 下学期就进入高三了,也就意味着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下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开展好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针对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在次作出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我们选择《优化方案》作为第一轮总复习参考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知识点逐一过关的目的。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如在复习有丝分裂时,我与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学习,就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染色体行为特征、两种细胞分裂图形判断加以重点讲解,而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则侧重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不同点的比较、与遗传学三大定律内在联系等方面,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重复性。 重难点分析:按照考纲要求,重点内容为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在代谢中的作用,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细胞的减数分裂,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动物的受精作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的概念,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伴性遗传,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监测和预防,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应用,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人脑的高级功能,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蛋白质

知识内容要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氨基酸及其种类I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II 蛋白质的功能II 二、考题规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功能多样。而多样的功能是由其多变的结构决定的,在复习中对于结构的把握是重点和基础。蛋白质结构部分的知识点还往往会与后面遗传部分的转录和翻译结合在一起出题。本讲内容考查广泛,在多种题型中均有渗透。 三、考向预测 对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的理解需要在本讲内容的学习中完成,以便更准确地解答相关的简答题,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题量较小的综合试卷中,对于物质基础的理解考查是命题的趋势,而相关计算的比重会减小。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肠肽酶——氨基酸——吸收(主动运输)——血液运输——组织细胞 一、氨基酸的结构:约20 种

结构特点:至少含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与中心碳原子相连;氨基酸不同,R基不同。该特点也是判断组成生物体氨基酸的依据。 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多样性 (基本组成元素:共有元素是C、H、O、N,很多含P、S,有的含微量元素Fe、Cu、Mn、I、Zn 等。) 1.基本单位氨基酸的连接:(常见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元素的去向、肽键数目、脱水数) 氨基酸在核糖体上以脱水缩合的方式通过肽键(-CO-NH-)连接,形成肽,其连接过程如下图: 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2.空间结构: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 3.结构特点-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样,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多 样性。

高三生物总复习种群和群落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备考时要结合增长曲线及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等图形,在图文转化方面多下工夫;另外,要注意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等实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等基本技能的储备。二、复习预习 答案:①年龄②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③迁入率和迁出率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⑤“S”型曲线⑥波动⑦物种组成⑧垂直结构(分层) ⑨初生⑩次生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种群特征及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特征关系图解 2.“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

(1)图解三种存活曲线的特点 类型Ⅰ: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都死亡,为凸型。 类型Ⅱ: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为对角线形; 类型Ⅲ: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活到一定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且稳定,为凹形。 (2)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率曲线的辨析 ①“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不是“J”型增长曲线 a.“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上升的,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b.“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②“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 a.当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b.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3.把握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勤打扫卫生,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捕获后的种群数量为K 2 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期(即 K 2 以前个体 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 易错点分析: “S”型曲线与“J”型曲线之间的差别根本原因是环境阻力的有无,“J”型曲线体现出了达尔文进化理论中所提到的“过度繁殖”,但是由于没有环境阻力,而不会发生进化;“S”型曲线体现出了“生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生物实验设计教案

生物实验设计 一.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设计 二. 学习重点 了解有关高考生物实验设计的题型,一般的解题方法。 三. 学习过程 (一)考试说明 要求考生能掌握《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包括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题目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现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生物高考实验设计基本题型 1. 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已经提供了比较多的信息,基本上划定了答题的模式,目的明确,前面的方法步骤等信息已为续答作了铺垫,只要明确题目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然后设计对照组,再根据有关原理分析,一般就能比较正确地写出答案。 2. 评价和纠正给定的实验步骤的题型 试题中既有合理成分,又有不合理成分,干扰因素较多,要求在吸取原有设计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这表面上是考查对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实质上是全面检测设计生物学实验方案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水准。 3.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题型 这类题型是与研究性学习相配套的,要求学生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过程有所体验,考查的过程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课题的选择及理由阐述、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研究成果的类型选择等。题目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生物实验设计题应对策略 1.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的三种题型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答题中却有共同点,先要认真研究课题,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其次是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手段,最后再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在注意实验步骤关联性的前提下表达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方法和步骤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变量控制。 2. 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要求“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这一要求,在2003年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第33题,考查的就是对课本实验的理解。 3. 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生物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都包含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多挖掘知识结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涉及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光的部位、反应

高三生物的教学计划标准范本

计划编号:LX-FS-A74404 高三生物的教学计划标准范本 After The Objectives And T asks Are Clearly Expressed In The Work, The Resources Needed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And The Procedures, Methods And Means Adopted Shall Be Planne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高三生物的教学计划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计划资料适用于工作中在确表达出目标和任务后,规划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以及所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手段,同时表达出各级管理人员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的权利和职责。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高三生物的教学计划(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高三8、11两个班的生物。上期期末重庆市统考中,两班学生卷面成绩较期中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的来看,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通过第一轮复习,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面与试题,得分率较高,但也暴露出一轮复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将前一轮复习看作高二上课的重复

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演义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仍是孤立的、零散的。 (2)不重视课本,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对答案、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上。如对什么叫性状分离、显性基因、杂合子仍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概念的题型时,错误率较高。 (3)解题能力弱: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习题训练,做的题多,但对失误的地方不够重视,缺乏仔细分析过程,只关注答案,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一轮复习教案

细胞呼吸一轮复习教案 一、考纲分析: 考点①:有氧呼吸过程 考点②:无氧呼吸过程 考点③:细胞呼吸的意义 考点④: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与生产生活实践的关系 考点⑤: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考点⑥:不同状况下植物气体代谢特点及代谢相对强度的表示方法 考点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细节、重难点分析、经典题解 考点①:有氧呼吸过程 考点②:无氧呼吸过程 区别与联系 考点③:细胞呼吸的意义 考点④: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与生产生活实践的关系 考点⑤: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比较 考点⑥:不同状况下植物气体代谢特点及代谢相对强度的表示方法 考点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考点①:有氧呼吸过程 考点②:无氧呼吸过程 ⒈概念: ⒉过程:两个阶段 C 6H 12O 6 酶 +4[H]+能量(少) ⑴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⑵丙酮酸彻底分解 酶 6CO 2+20[H]+能量(少) ⑶[H]的氧化 酶 12H 2O + 能量(大量) 24[H]+6O 2 +6H 2O 2CH 3COCOOH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 C 6H 12+ 12H 2O +能量 2CH 3COCOOH P97:变式1 ⒈概念: ⒉过程:三个阶段 ⒊总反应式: (2ATP) (2ATP) (34ATP) (1161/2870)

1mol葡萄糖分解成2mol乳酸,释放能量196.65KJ 或分解成2mol酒精+2mol二氧化碳释放能225KJ,分别储存于ATP中的能量都是61.08KJ(约2molATP)。 几种特殊细菌的呼吸作用: 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 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 ②醋酸杆菌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条件下,能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③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将葡萄糖和含氮物质(如尿素、硫酸铵、氨水)合成为谷氨酸,经过人们的进一步加工成为谷氨酸钠──即味精。 ④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产生大量 毒素使人感染破伤风,可致死。 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能进行无氧呼吸,因为没有线粒体。 ⑥哺乳动物运输氧气的是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为没有线粒体。 练习: 1.让一只白鼠吸入有放射性的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 A.二氧化碳B.水C.丙酮酸D.乳酸 2.在无氧条件下,高等植物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最后形成( ) A.CO2和H2O B.C02和酒精 C.乳酸 D.丙酮酸和CO2 3.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 考点③:细胞呼吸的意义 ⒈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高三生物总复习 种群和群落教案

种群和群落 适用学科生物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120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化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使学生掌握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教学重点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2.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群落结构种类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备考时要结合增长曲线及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等图形,在图文转化方面多下工夫;另外,要注意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等实验的方法、原理、操作步骤等基本技能的储备。二、复习预习 答案:①年龄②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③迁入率和迁出率④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⑤“S”型曲线⑥波动⑦物种组成⑧垂直结构(分层) ⑨初生⑩次生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种群特征及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特征关系图解 2.“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比较 “S”型曲线“J”型曲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 曲线 综合分析 (1)图解三种存活曲线的特点

类型Ⅰ: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都死亡,为凸型。 类型Ⅱ: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为对角线形; 类型Ⅲ:低龄死亡率极高,但活到一定年龄,死亡率就变得很低且稳定,为凹形。 (2)对“S”型曲线及其种群增长率曲线的辨析 ①“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不是“J”型增长曲线 a.“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种群增长率是一直上升的,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b.“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如有些种群迁入一个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理想环境,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而“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 ②“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 a.当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加;b.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 c.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3.把握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勤打扫卫生,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 (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捕获后的种群数量为K 2 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期(即 K 2 以前个体 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 易错点分析: “S”型曲线与“J”型曲线之间的差别根本原因是环境阻力的有无,“J”型曲线体现出了达尔文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