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教材 中考地理习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考点跟踪突破 含答案

新教材 中考地理习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考点跟踪突破 含答案

新教材 中考地理习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考点跟踪突破 含答案
新教材 中考地理习题 中国的自然资源考点跟踪突破 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中国的自然资源考点跟踪突破

一、选择题。

近几年来,我市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据此完成1~2题。

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B)

A.煤炭资源B.森林资源

C.土地资源 D.石油资源

2.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B)

A.东北、东南、西北山区

B.东北、东南、西南山区

C.西南、西北山区与青藏高原

D.东北、西南、西北山区

3.华北平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列对其缺水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D) A.工农业发达 B.城市、人口众多

C.水污染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

4.小梅的家乡气候干旱,地势平坦,草原面积广大,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她的家乡适宜发展( C)

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水产

阅读下表,完成5~6题。

中国重要资源在世界位次表

5.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A.矿产资源 B.耕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6.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 B)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大

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C.总量贫乏,但人均占有量大

D.总量贫乏,人均占有量不足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表”,回答7~8题。

7.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多水多

C.北方地多水少 D.北方地少水多

8.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⑥推广节水器具

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9.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

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B.冬季风不稳定

C.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

10.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D)

A.半湿润和湿润的低山丘陵地区

B.半湿润和半干旱的盆地地区

C.半润湿和半干旱的高原地区

D.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11.针对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状况,主要采取的水利工程措施是( C) A.节约用水

B.兴修水库

C.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D.防治水污染

12.“从点滴做起,共建节约型校园”。以下行为符合该倡议的是( B)

A.节日时大量使用纸质贺卡

B.随手关灯,人走灯熄

C.就餐时使用一次性餐具

D.洗涮物品过量用水

二、综合题。

13.读“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图”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7__%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__21__%的人口,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迹。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增长__。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__减少__。

(3)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4.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

(1)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 B)

①石油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⑥铁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丰富),人均少(不足)。

(3)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有利条件是总量丰富,

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不利条件是土地利用类型构成不合理,耕地林地少,

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4)我国在土地利用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是: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好耕地。

15.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分析回

答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措施解决。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的特点,产生原因是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__夏秋季节,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但由于夏季风不稳定,所以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来解决。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畜牧业。

(4)读图看出,北京市处于我国的过渡带内。为缓解北京市的缺水问题,有效途径有哪些?(至少答出两条)

①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修建水利工程;

②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答对其中两条即可)。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适用对象:旅游管理(10级) 总学时:7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32学时;课内实践学时:32学时; 其它(放假):6学时 独立实践学时:1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介绍和讲解中国旅游区划及各区域的旅游景点与风俗文化,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上年目的: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意识;全面认识和掌握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掌握人文旅游资源;学会设计相关旅游线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网的分布;掌握中国旅游交通的主要方式;.熟悉我国旅游交通网线;中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图填绘;熟悉我国高速公路线;掌握中国八大文化区域的特征;熟悉中国不同文化区域的民俗特色;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成为旅游热点的优势;掌握最突出的优势旅游资源;掌握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概况;认识旅游区应该侧重发展的对象以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学会设计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景点分布图的填绘;分析旅游区旅游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发展前景。 二、主要内容及其教学要求 第1章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 1.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2.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求内容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第2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4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

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4,总学分为4。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设。 2、3 课程目标 A、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知识,分析、讲解旅游景点的文化特点。 (2)能够运用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讲解四大宗教的起源、发展简况、基本教义,尊奉的主要对象、宗教经典、特殊称谓、宗教建筑布局、宗教著名景观,能够辨别佛像所在的位置、名称。 (3)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分析古代建筑的基本情况、辨别古建筑的等级、建筑物的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4)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构景要素与构景手段。 B、知识目标 (1)熟悉华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2)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东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3)熟悉华东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东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4)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中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5)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基本概况;了解华南地区各省市地理与气候、区划与人口、交通与资源、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等基本情况;掌握民族与宗教、旅游资源、特产与美食、民俗风情。。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A庐山B武夷山C武当山D阿里山 2、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碧水丹山指的是________的主要风景。 A武当山BC雁荡山D武夷山3、大红袍是________的特产。 A千山B阿里山C三清山D武夷山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是________。 A瞿塘峡B巫峡C西陵峡D龙门峡5、湖水清澄,碧波荡漾,指的是黄河中________段的景色。 ABCD 6、江作青带,山如碧玉簪,指的是________的风光。 A珠江B长江C漓江D松花江7、按成因分,滇池,天池,西湖,五池分别属于________。 A溶蚀湖,冰川湖,泻湖,火山堰塞湖B构造湖,火山堰塞湖,泻湖,火山口湖 C构造湖,火山口湖,泻湖,火山堰塞湖 D风成湖,火山口湖,泻湖,河成湖8、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最高的淡水湖是________,最低的湖泊是________,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最大的堰塞湖是________。 A湖B艾丁湖C天池D纳木错湖E镜泊湖9、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描述的是________的风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指的是________,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写的是________。 A玄武湖B大明湖C滇池D瘦西湖 10、中国最大的瀑布群是________,最宽的瀑布是________,最高的瀑布是________,水流量最大的瀑布是________。 A黄果树B诺日朗C蛟龙D壶口 11、以山,海,礁,岛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________,以青山,碧海,绿树,红墙为特色的是________,以滩缓,沙细,浪小,潮平著称的是________,有不是夏威夷之誉的是________。 A、亚龙湾 B、海滨 C、北戴河海滨 D、海滨 12、至2002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名城的城市共有________座,至2004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________处。 A、54 B、199 C、177 D、99 13、四绝是指________。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民俗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课程所属系部:旅游艺术系 学时:30 编写执笔人: 审定负责人:审定日期:2013年8月10日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旅游民俗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程。本课程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宗教世俗信仰、民族服饰、饮食特点、社交礼仪和传统节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提高学生的旅游品位,培养学生的文化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民俗旅游资源的认识能力和开发、挖掘能力。本课程为学生从事民俗导游、旅游管理打下深厚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等课程有机地衔接,共同构成提高学生岗位技能、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支撑性课程。后续课程:《旅游美学》。 1.2课程基本理念 《旅游民俗文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始终贯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教学内容选择时注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兼顾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导游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3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民俗文化》采用以任务驱动并参照导游资格证书考试标准来进行课程开发和学习领域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主要教学场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实战体验等教学方法,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重点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与旅游主要概念、民俗旅游的基本知识、民俗旅游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 (2)掌握中国各民族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人生仪礼民俗、节日民俗、游艺民俗、宗教信仰民俗、禁忌民俗等。 能力目标: (1)具备民俗导游能力,能够熟知和理解各类民俗事象的表现,并对此作出准确判断与分析; (2)能利用民族民俗相关知识进行传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具有旅游市场拓展能力; (3)具备研究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所需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逻辑思维及创新的能力; (4)能灵活运用与分析民俗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能撰写个性化导游词。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复习题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隘中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是() A、嘉峪关 B、居庸关 C、八达岭 D、山海关 2、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A、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 B、四川——峨眉山——地藏菩萨 C、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 D、安徽——九华山——文殊菩萨 3、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 B、蒙古族 C、维吾尔族 D、壮族 4、我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的是() A.、重檐庑殿式 B、重檐歇山式C、重檐攒尖式D、重檐悬山式 5、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鼎盛,形成“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特色是在()时期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6、古代路桥中用于邮递的是() A、驰道 B、驿道 C、栈道 D、堠道 7、下列园林中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A、北京恭王府 B、苏州拙政 C、承德避暑山庄 D、广东顺德清晖园 8、有官办第一寺之称的是那一座寺庙( ) A、洛阳白马寺 B、河南嵩山少林寺 C、杭州林隐寺 D、苏州寒山寺 9、有中国国粹之称的文化艺术是() A、中国画艺术 B、中国书法艺术 C、中国刺绣艺术 D、京剧艺术 10、涅槃节是()宗教的节日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1、有童话世界之称的著名旅游景点是() A、安徽黄山 B、四川九寨沟 C、青岛崂山 D、台湾阿里山 1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洞庭湖 B、鄱阳湖 C、太湖 D、巢湖 13、有温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A、山东济南 B、福建福州 C、浙江杭州 D、江苏苏州 14、有七朝都会之称的古都是() A、西安 B 、北京C、洛阳D、开封 15、下列祭祀建筑中级别最低的是() A、武侯祠 B、关帝庙 C、天坛 D、孔庙 16、虎狮图是()代表作品 A、苏绣 B、湘绣 C、粤绣 D、蜀绣 17、有千佛洞之称的我国古代石窟是() 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天水麦积山 18、“黄肠题凑”是()时期出现的陵墓建筑形式 A、春秋战国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19、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意义的世界遗产的景区是() A、庐山 B、黄山 C、泰山 D、武夷山 20、“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描写的是()

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研究

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研究 赵俊三1、2,朱兰艳1,李勇2,余益民3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650093;2.昆明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昆明 650106;3.云南省电子政务网路管理中心,昆明 650228) 摘要:本文从省级层面上研究探讨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与技术问题,并提出平台建设的总体技术设计思路和开发实施方案。论文首先分析了省级平台建设的目标;然后重点阐述了平台建设的总体开发模式与体系结构、系统层次结构与体逻辑关系结构、系统总体功能等;在此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数据资源中心建设、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政务;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共享、WebService 1 引言 近年来,全国一些省级政府部门开发建设了服务于部门业务的GIS专项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专题地理空间信息,为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目前在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建设中存在着诸如缺乏规范和标准、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综合性应用差、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因此,从省级政府及业务职能部门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出发,建立统一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应用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满足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要求,将成为未来几年省级层面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及专题系统开发建设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2 平台建设目标 由于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建设是一项技术密集、工作量大、业务复杂、周期性长的技术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分步实施、分步建设的方式开展工作。并科学合理的确定平台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平台建设的近期目标应包括: (1)制定面向省级政府及各部门应用的省级地理空间数据标准与分类编码体系,通过多尺度、多时相、多源、多类型、动态化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整合和转换,建立省级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资源中心,在省级网管中心建立数据资源中间库、信息服务库,为省级电子政务建设提供强大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支持,从而推动电子政务向深层次发展。 (2)为省级五大办公厅、以及相关省厅局单位提供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服务,通过与其它经济、社会信息叠加,支持政府领导信息查询和决策,也为各个部门级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提供支撑,使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信息在政府日常办公、项目审查、审批、

4《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1、前言 《中国旅游地理》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范教材,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并参照旅游行业相关标准编写。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提升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把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力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普及人们旅游活动常识的义务。基于此,我们对以往《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不断吸取精华,总结、完善,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结合旅游职业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编写。在整体内容选取和编排上,突出实用性、时效性、新颖性。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 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地理环境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

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 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1.2设计思路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中职 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 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 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 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 2、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能够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学会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同时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2.1知识目标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目录 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 (1) 项目背景 (2) 解决方案 (3) 逻辑结构 (3) 体系结构 (4) 系统体系架构 (4) 主要特点 (5) 应用价值 (6)

项目背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下简称“基础信息库”)项目的牵头单位。项目参加部门和单位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总参谋部测绘局、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 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明确提出的国家电子政务四大基础信息库之一,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建成后将为国家电子政务应用和社会公众提供长期、稳定、标准化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产品及服务。这对于建设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跨部门电子政务合作机制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2008年,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承担项目总集成任务。

解决方案 逻辑结构 基础信息库分布在1个主中心和11个分中心,采用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建设及运行服务模式。专题信息产品库由11个分中心分布式建设和运行维护;综合信息库由数据主中心和11个分中心共同建设,各分中心分别建设相应综合信息子库,主中心汇集各分中心建设和维护的综合信息子库,构建综合信息汇集库,建设综合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综合信息产品库和综合信息定制产品库(应用系统)。基础信息库通过交换系统实现数据主中心和各数据分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发布、访问和传输,在逻辑上形成统一的整体。

完整版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2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初稿) 常洲 课程名称: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 链接学制:三年制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占有学分: 4 学分 一、课程定位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该课程主要讲授导游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的历史、地理、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风物特产等基础知识,导游员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增加讲解的内涵与品味,才能弘扬祖国五千年的文明与文化,才能满足游客的文化知识追求,担任文化的传播者。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是导游员成为“文化大使”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与前接课程《中国旅游地理》、平行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和后续课程《导游业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参加导游证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开好这门课程,不仅是学生做导游的需要,同时,对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有积极的意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2.1 课程基本理念 旨在帮助学生为以后从事导游工作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把这些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实践之中,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调查,以导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来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导游员所应掌握的相关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与工作内容相一致的课程项目。 课程项目选取依据: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瞄准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导游职业资格要求零差异;二是为“导游文化”等后续职业能力课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使“导游基础”能够充分为专业课程服务,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三是按照项目选取课程内容和组织教学,不求学科体系的完整,强调课程内容的 应用性和需求性。既体现了阶段性能力训练,又实现了综合能力的训练

第一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中国旅游地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旅游地理学概论 一、旅游地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边缘科学。它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研究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主要从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媒介(旅游业)三个方面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学 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自然地理学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人文地理学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关概念: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气候、水文水体、生物植被等自然要素所构成;人文地理环境则是在各地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各地居民、政区、城乡聚落、产业活动、文化背景、社会风貌等方面构成。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活动的根本基础,也理所当然地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大舞台。 相关概念: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媒介旅游业向旅游主体提供服务、辅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媒介,包括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贸企业、景区管理或营销机构等旅游企业,也包括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培训机构等。 (二)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方面: 1、旅游资源研究 包括旅游资源的界定与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尤其是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是研究重点。 2、旅游客源研究 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动机与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等。 3、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包括区域旅游开发的综合条件评价,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旅游环境容量的估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旅游路线与项目设计规划,旅游促销与客源组织规划,旅游通道的评估与建设,旅游用地与基础设施规划,旅游行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等等。

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

课程结课报告 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 关键字: GIS 空间数据库更新数据模型空间分析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多源数据多比例尺数据自动变化检测 1引言 地理信息产业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在科学、政府、企业和产业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包括房地产、公共卫生、犯罪地图、国防、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景观建筑、考古学、社区规划、运输和物流。面对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问题变得迫在眉睫。空间数据库具有数据量庞大、高可访问性、空间数据模型复杂、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联合管理及应用范围广泛的特点,所以,在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的研究颇受关注,也是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现研究成果表明,一旦GIS创建成功后,保持空间地理数据的现势性并及时进行地图数据库的更新,是保证GIS有效运行的根本前提,也是今后地理信息工程中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而当前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更新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强度大,更新周期长。 现在大家广泛认同的对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更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逐渐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去取代老数据库,但是这种方法速度慢,适合于为一个新的区域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二是检测、识别和更新变化部分,这种方法更新速度快,更适合于更新现有的数据库。但是针对不同的数据、数据模型及需求进行数据库更新技术都有不同的研究重心。本文中,我将针对多比例尺数据、多源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及不同数据模型进行的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的研究理论、实现方法及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呈现空间数据更新技术的现有发展动向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空间数据库更新技术 2.1 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更新空间数据库[1]

研究表明空间分析技术是空间数据更新的基础,空间叠加分析、实体空间关系分析,以及基于实体空间关系的智能捕捉,是实现区域空间要素整体更新和局部更新这两种更新方式的最主要的支持技术。在空间数据更新中引入智能捕捉CAD制图技术是解决在基于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系统中边界重合问题的有效方法。 2.1.1 区域空间要素整体更新与处理 区域空间要素整体更新通常通过开窗方式更新窗口内的几类或全部空间要素。它要求源数据准确度能够得到保证,整体更新成本较高,很少采用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区域空间要素变更很大、数据现势性很差的情况下的数据更新。数据更新的前提是用于更新数据与被更新数据位于同一坐标系,使之具有可叠加分析,因此坐标匹配是数据更新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数据源的多尺度性,在实际更新中一般用大比例尺数据更新小比例尺数据,因此数据综合也成了数据更新的重要环节。叠加开窗是根据更新数据范围,在数据库确定被更新的区域,同时进行数据更新。数据接边处理是编辑处理数据库中被更新区域与周围数据之间的一致性问题。 2.1.2 区域空间要素的局部更新 用于区域局部对象更新的数据源可以有2种方式:电子数据、非电子数据(如直接输入坐标、直接勾绘)。局部更新操作对象是根据空间要素对象,根据空间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只需要更新点、线和面要素,注记与地物属性紧密相联系,可以根据属性实现自动更新。在变更过程中由于不同来源数据的精度不同,经常产生数据不匹配,因此匹配吹是局部更新的重要环节。 (1)数据模型对局部更新实现的影响 01.拓扑结构数据模型以空间实体间拓扑关系为基础组织管理几何要素。数据拓扑关系以整 个管理区域为单位建立,所涉及空间实体几何属性的编辑、更新操作(如增加、删除、修改地理实体)就必须对整个区域进行拓扑重建,因此局部更新效率较低。但基于拓扑结构的空间数据更新可以充分享用实体之间拓扑关系,保持了图斑的基本特性。

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 (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 (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 (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 (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 (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条件与环境 结合课程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易于接受,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模拟与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参考教材与文献 (1)教材: 刘英杰《中国旅游地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教参: 1)罗兹柏《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9 2)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 2005. 9 3)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3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 五、考核评价 (l)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模拟、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课内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分数。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注重考核学生前厅管理与服务知识的应用水平。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50% +期末评价50%

地理空间大大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地题目总卷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列不适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说法错误的是(A) A.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是连续的相关性较小的数字或字符,而空间数据是连续的,并且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B.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类型较少,并且实体类型间关系简单固定,而GIS数据库的实体类型繁多,实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 C. 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目标坐标长度不定,具有变长记录,并且数据项可能很多,很复杂; D.传统数据库只查询和操作数字和文字信息,而空间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操作和查询。 2. 下列关于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经历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 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阶段,用一组文件形式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利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 B. 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阶段,基于关系模型方式,将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通用关系数据库中,即将图形文件转成关系存放在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块中。 C.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阶段,面向对象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最适合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持变长记录,还支持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和聚集。支持SQL 语言,有一定的通用性。允许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 D.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管理,使数据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空间和属性之间联结有空间数据管理模块解决,不仅具有操作关系数据的函数,还具有操作图形的API函数; 3. 对下述图形进行链式编码,编码结果为(D)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地理框架数据标准-国家地理空间

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 项目标准 XB/T 2008—————————————————————— 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 编制说明 ****-**-** 发布 ****-**-** 实施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办公室发布

一、任务来源和意义 整合改造现有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是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的核心任务,而相关标准研制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改造的基础。针对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和应用需求,在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中,需采用面向实体的构模方法,以地理要素为数据的构成单元,反映和描述客观世界中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从而实现对象化逻辑表达。 为保证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整合过程全面展开,在现有国际、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基础上,面向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实际需求,编制《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库要素实体代码规范》,为信息库整合过程提供可操作的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规则,并给出实体代码,对于指导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依据 本标准编制过程既考虑了现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也考虑了未来地理框架要素的应用需求。在现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范,特别是在统一公用的要素实体代码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地理框架要素实体编码的规则,并规定了对要素实体编码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程序。因此本标准与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同一性。 引用或参照的相关标准包括: 信息库地理框架数据内容 ISO 19101 地理信息参考模型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0114-2003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 7027 -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 917-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 GB/T 917-2009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JT/T 307.1-1997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代码TB1945-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 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人文素质,为中职学生提升旅游审美欣赏力和旅游审美感受力,营造高品位生活奠定基础。 本课程应与《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并行开设,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双高、双证、三体系”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熟悉”、“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A庐山B武夷山C武当山 D阿里山2、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碧水丹山指的是 ________的主要风景。 A武当山B黄山C雁荡山D武夷山3、大红袍是________的特产。 A千山B阿里山C三清山D武夷山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是________。 A瞿塘峡B巫峡C西陵峡D龙门峡5、湖水清澄,碧波荡漾,指的是黄河中________段的景色。 A三门峡B郑州C开封D洛阳 6、江作青带,山如碧玉簪,指的是________的风光。 A珠江B长江C漓江D松花江7、按成因分,滇池,天池,西湖,五大连池分别属于 ________。 A溶蚀湖,冰川湖,泻湖,火山堰塞湖B构造湖,火山堰塞湖,泻湖,火山口湖 C构造湖,火山口湖,泻湖,火山堰塞湖 D风成湖,火山口湖,泻湖,河成湖

8、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最高的淡水湖是 ________,最低的湖泊是________,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最大的堰塞湖是________。 A青海湖B艾丁湖C天池D纳木错湖E镜泊湖 9、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描述的是________的风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指的是________,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描写的是________。 A玄武湖B大明湖C滇池D瘦西湖 10、中国最大的瀑布群是________,最宽的瀑布是 ________,最高的瀑布是________,水流量最大的瀑布是 ________。 A黄果树B诺日朗C蛟龙D壶口 11、以山,海,礁,岛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 ________,以青山,碧海,绿树,红墙为特色的是________,以滩缓,沙细,浪小,潮平著称的是________,有不是夏威夷之誉的是________。 A、亚龙湾 B、青岛海滨 C、北戴河海滨 D、大连海滨 12、至2002年,被国务院定为历史名城的城市共有________座,至20xx年,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共有________处。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熟悉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景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审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 课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考察、评价能力,景观鉴赏、解说等能力,为学生将来踏上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 (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 (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 (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

(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 (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 (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 (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 (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法灵活课堂讲课,包括讲授法、提问法、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欣赏、示范教学法、学生模拟演练法等。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如旅游区划分、各旅游区的经典代表及景观特征、旅游线路安排与设计等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对该课程有正确的认识与看法,并能有效的进行景点景区介绍以及旅游线路设计与安排。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重点知识的讲解,还需要配合有关图文资料,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条件与环境 结合课程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理论内容转化为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能更易于接受,并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模拟与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参考教材与文献 (1)教材: 刘英杰《中国旅游地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 (2)教参: 1)罗兹柏《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9 2)杨载田《中国旅游地理》科学出版社2005.9 3)庞规荃《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3 4)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五、考核评价 (l)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模拟、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课内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分数。 (2)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国土空间大数据中心的应用与实践

国土空间大数据中心的应用与实践

目录 Content 1 2 国土空间大数据理解与思考 国土空间大数据分析与构建 3国土空间大数据应用与实践

数据量Volume 多样性 Variety 速度 Velocity 价值 Value 精确Veracity 易变性 Volatility 有效性 Validity 变异性 Variability 可视化Visualization 想象力 Vision 描述性 Verbalisers …… 国土空间大数据的核心是以地理思维构建行业大数据,强调国土空间信息“智”与“慧”的融合。 1、“智在上图”,建立“用图说话、用图表达、用图管理、用图决策”的管理机制! 2、“慧在应用”,让空间数据应用模型(科学评价模型、预测模型、协同决策模型等)真正用在地图中!

DATA 组织数据 互联网数据 公开 私有 政府组织 数据 可开放 可共享 涉密 企业组织 数据 可开放 私有 大数据全景图

基础地理数据 ●2009-2017年DOM ●行政区划(市、县、乡) ●地名数据 ●水系、水利设施数据 ●道路、交通附属设施数据 ●居民地及附属设施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是国家战略性、基础信息资源,任何组织和个人都离不开很多城市已经把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纳入每年固定的财政支出 青岛局是基础地理数据的法定、权威管理部门

土地资源数据 2006-2020土地利用规划 2009-2015土地利用现状 2009-2015基本农田 2012-2015城镇地籍 地价数据 分等定级数据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土地资源数据 预审审查 征收地拆迁 土地储备 供地 土地交易 执法监察 房产交易 预售许可 预售交易 现售交易 存量房交易 资金监管数据 预售商品房合同备案 不动产登记 土地登记 房屋登记 林权登记 农经权登记 海域登记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规划 矿产资源储量 采矿权 探矿权 地质灾害 易发程度分区 防治规划区 滑坡灾害点 泥石流灾害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