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2

2014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2

2014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2
2014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2

目录

第一章系统安装与启动............................................... 第二章MCS-51单片机硬件接口实验部分................................................................

实验一 mcs-51基本指令应用..............................................................................

实验二 I/O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三外部中断实验..........................................................................................

实验四定时计数器实验......................................................................................

实验五串行静态数码显示实验..........................................................................

实验六交通灯控制实验......................................................................................

实验七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信实验............................................................

第一章系统安装与启动

一、实验系统工作在 51 实验模式

当用户需要进行 MCS-51 单片机实验内容时,应进入这种工作模式。

1)将 JD2(CPU 插座)与 JD3(CPU51 插座)用“CPU 转接板”连接起来,JD1(CPU88 插座)空置。

2)用配套的串行通讯电缆,将 9 芯电缆的一端与实验机上(CPU 模块处)的 9 芯插座 SCOM1 相连,另一端与 PC 机的串行口相连。

3)先打开电源开关,再打开直流开关,在 PC 机上打开 THGMW-51 软件,运行实验程序,具体操作参见本实验指导书后面章节内容。

二、51 实验模式下各开关和跳线器的初始状态设置

1)A1 区直流开关:实验内容若不用到 A 区模拟模块,则开关置位在下方,模拟模块电源为关闭状态。

2)B2 区 JT1B 跳线器:短路帽置位在左边,LED 点阵显示模块电源为关闭状态。

3)B3 区 JT2B 跳线器:短路帽全部置位在下方,LCD 液晶显示模块电源、背光为关闭状态。 4)C1 区 JT1C 跳线器和 C3 区 JT2C 跳线器的短路帽位置随意,由相关实验决定。

5)C3 区 JT3C 跳线器:短路帽置位在左边,语音接口模块电

源为关闭状态。 6)E4 区 JT1E 跳线器:两只短路帽置位在左

边,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有效。

7)E7 区 S11E、S12E 开关:开关全部置位上方(ON),由 8279 来

控制键盘、显示。 8)F3 区 JT1、JT2 跳线器:短路帽全部置位在

上方。

9)A5 区 S4A 多位开关:开关置位最右端(温度控制),做温度控制实验用。

第二章 MCS-51 单片机硬件接口实验部分

实验一 MCS-51基本指令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CS-51基本指令系统;

2.掌握数据的传送指令;

3.了解数据排序的简单算法。

二、实验要求

1. 将立即数20H-29H传送到片内40 H-49H地址中;

2. 将片内的数据33H、55H分别传送到片外RAM 0100H、0200H中,再取回到片内地址30H、31H;

三、实验内容

1、数据的传送指令

1).实验要求:将立即数20H-29H传送到片内40H-49H地址中

参考程序:

ORG 0000H

LJMP START1

ORG 0040H

START1:

MOV R1,#10

MOV A,#20H

MOV R0,#40H

START:

MOV @R0,A

INC R0

INC ACC

DJNZ R1,START

END

2.)实验要求:将片内的数据33H、55H分别送到片外RAM 0100H、0200H中,再取回到片内地址30H、31H

参考程序: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40H

START:

MOV SP,#60H

MOV DPTR,#0100H ;置外部RAM读写地址

MOV A,#33H ;数据一

MOVX @DPTR,A ;写外部RAM

MOVX A,@DPTR ;读外部RAM

MOV 30H ,A

MOV A,#55H ;数据二 MOV DPTR,#0200H MOVX @DPTR,A MOVX A,@DPTR MOV 31H ,A

LJMP START ;循环 END

2、循环次数未知的循环程序

1).实验要求:从40H 单元开始的连续单元中有一个无符号数0FH ,编程求该数据的地址

并存入5FH 。

2).程序流程图:参见图3-1-1。 3).参考程序:

ORG 0000H MOV R0 , #3FH

LOOP:

INC R0 MOV A , @R0 XRL A, #0FH JZ NEXT SJMP LOOP

NEXT:

MOV 5FH,R0

SJMP $

END

四、实验步骤

1.上电后,按复位键(RST)。

2.编辑、编译、连接、加载程序。

3.根据实验要求使用单步,断点,全速执行等方法调试程序。 五、实验报告

1.通过添加观察量选项添加R0、R1、A ,使用单步调试的方法来观察每一条语句执行

的结果。填写下列表格。

图3-1-1 程序流程图

2.(1)通过添加观察量选项添加30H和31H,使用单步调试的方法来观察30H和31H 的内容。

(30H)= ;(31H)= 。

(2)说明MOVX @DPTR,A 和MOVX A,@DPTR这两条指令的功能。

3.通过使用添加观察量、单步调试的方式来观察每一条语句执行的结果。填写下列表格。

4.实现:自片内RAM 30单元起连续存有10个数,把它传送到片内40H起始的数据区中,要求传送中的数都变成反码(或取非),结束后,将RES单元置成F4H。将程序写在下面的表中:

程序注释

5.实验总结与体会

实验二 I/O 口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P1口、P3口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以P1 口为输出口,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LED 显示跑马灯效果。以P3 口为输入口,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用来控制跑马灯的方向。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

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40K,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本实验需要用到CPU模块(F3区)和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E4区)和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B5区),八位逻辑电平输出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1。八位逻辑电平显示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2。

图2-1 八位逻辑电平输出

图2-2 八位逻辑电平显示

五、实验预习要求

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实验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实验程序。六、实验步骤

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

用导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输出模块的K0 到CPU 模块的RXD(P3.0 口);用8 位数据线连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JD4B 到CPU 模块的JD8(P1 口)。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观察发光二极管显示跑马灯效果,拨动K0 可改变跑马灯的方向。

实验三外部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INT0 端接单次脉冲发生器。按一次脉冲产生一次中断,CPU 使P1.0 状态发生一次反转,P1.0 接LED 灯,以查看信号反转。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

1)外部中断的初始化设置共有三项内容:中断总允许即EA=1,外部中断允许即EXi=1(i=0或1),中断方式设置。中断方式设置一般有两种方式:电平方式和脉冲方式,本实验选用后者,其前一次为高电平后一次为低电平时为有效中断请求。因此高电平状态和低电平状态至少维持一个周期,中断请求信号由引脚INT0(P3.2)和INT1(P3.3)引入。

2)中断服务的关键:

a、保护进入中断时的状态。

堆栈有保护断点和保护现场的功能使用PUSH 指令,在转中断服务程序之前把单片机中有关寄存单元的内容保护起来。

b、必须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设定是否允许中断重入,即设置EX0 位。

c、用POP 指令恢复中断时的现场。

3)中断控制原理:中断控制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中断控制手段。实际上就是控制一些寄存器,51 系列用于此目的的控制寄存器有四个:TCON 、IE 、SCON 及IP。

4)中断响应的过程:首先中断采样然后中断查询最后中断响应。采样是中断处理的第一步,

对于本实验的脉冲方式的中断请求,若在两个相邻周期采样先高电平后低电平则中断请求有效,IE0 或IE1 置“1”;否则继续为“0”。所谓查询就是由CPU 测试TCON 和SCON 中各标志位的状态以确定有没有中断请求发生以及是那一个中断请求。中断响应就是对中断请求的接受,是在中断查询之后进行的,当查询到有效的中断请求后就响应一次中断。

本实验需要用到CPU 模块(F3 区)和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B5 区)、单次脉冲模块(E3区)。

五、实验预习要求

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实验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实验程序。六、实验步骤

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用导线连接单次脉冲模块的输出端到CPU 模块的P32;CPU 模块的P10 接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灯。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连续按动单次脉冲产生电路的按键,发光二极管L0 每按一次状态取反,即隔一次点亮。

实验四 定时/计数器实验

4.1.定时/计数器的方式寄存器和控制寄存器

在启动定时/计数器工作之前,CPU 必须将一些命令(称为控制字)写入定时/计数器中,这个过程称为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通过定时/计数器的方式寄存器TMOD 和控制寄存器TCON 完成。

(1)定时/计数器方式寄存器TMOD

M1和M0:方式选择位。定义如下:

表3-3-1 M1、M0 工作方式功能说明表

TCON 的作用是控制定时器的启动、停止,标志定时器的溢出和中断情况。定时器控制字TCON 的格式如下图:

1) TCON.7 TF1:定时器1溢出标志位。当定时器1计满数产生溢出时,由硬件自动置

TF1=1。在中断允许时,向CPU 发出定时器1的中断请求,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后,由硬件自动清0。在中断屏蔽时,TF1可作查询测试用,此时只能由软件清0。

2) TCON.6 TR1:定时器1运行控制位。由软件置1或清0来启动或关闭定时器1。当

GA TE=1,且为高电平时,TR1置1启动定时器1;当GA TE=0时,TR1置1即可启动定时器1。

3) TCON.5 TF0:定时器0溢出标志位。其功能及操作情况同TF1。 4) TCON.4 TR0:定时器0运行控制位。其功能及操作情况同TR1。 5) TCON.3 IE1:外部中断1( )请求标志位。

6) TCON.2 IT1:外部中断1触发方式选择位。 7) TCON.1 IE0:外部中断0( )请求标志位。 8) TCON.0 IT0:外部中断0触发方式选择位。 (3)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

由于定时/计数器的功能是由软件编程确定的,所以,一般在使用定时器/计数前都要对其进行初始化。初始化步骤如下: 1) 确定工作方式——对TMOD 赋值。

例如:定时器1工作在方式1,且工作在定时器方式上。 MOV TMOD, #10H

1

INT 0INT

2) 预置定时或计数的初值——直接将初值写入TH0、TL0或TH1、TL1。

定时/计数器的初值因工作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设最大计数值为M ,则各种工作方式下的M 值如下:

方式0:1328192M == 方式1:16265536M ==

方式2:82256M ==

方式3:定时器0分成两个8位计数器,所以两个定时器的M 值均为256。

因定时/计数器工作的实质是做“加1”计数,所以,当最大计数值M 值已知时,初值X 可计算如下:

X = M -计数值

例如:定时器1采用方式1定时,M=65536,因要求每50 ms 溢出一次,如采用11.0592 MHz 晶振,则机器周期=12÷11.0592MHz =1.0851μS

(65536-定时常数)*1.0851μS=50mS 定时常数=4C01H

所以,计数初值为将4C 、01分别预置给TH1、TL1。 即程序为:

MOV TL1,#01H ;延时50mS 的时间常数

MOV TH1,#4CH

3) 根据需要开启定时/计数器中断——直接对IE 寄存器赋值。

若未采用中断计数方式,则无此初始化语句。 4) 启动定时/计数器工作——将TR0或TR1置“1”。

GA TE = 0时,直接由软件置位启动;

GA TE = 1时,除软件置位外,还必须在外中断引脚处加上相应的电平值才能启动。 例:若GATE = 0,所以直接由软件置位启动, 则指令为:SETB TR1

例1:由8051内部定时器1,按方式1工作,即作为16位定时器使用每0.05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试初始化:

MOV TMOD,#10H ;置T1为方式1

MOV TL1,#01H ;延时50mS 的时间常数 MOV TH1,#4CH SETB TR1 SETB ET1

SETB EA ;开中断

例2:假设利用定时器T0的方式1产生一个50HZ 的方波,由P1.0输出,采用12MHZ 时钟,并假定CPU 不作其它工作。P1.0引脚输出的方波波形,如图3-3-2所示:

由于CPU 不作其它工作,因而可以采用查询的方式进行控制。装入计数器的初值可由下式算得: (216-X )×10-6=10-2 因而:X=55536=D8F0H 程序如下:

MOV TMOD,#01H ;设置T0 为方式1 SETB TR0 ;启动T0工作

LOOP: MOV TH0,#0D8H ;T0置初值

MOV TL0,#0F0H

图3-3-2 在P1.0引脚上输出波形

LOOP1: JNB TF0,LOOP1 ;查询TF0标志是否为1,如为1,说明T0溢出,则往下执行

CLR TF0 ;T0溢出,清TF0

CPL P1.0 ;P1.0求反

SJMP LOOP

4.2. 定时器实验示例

1.实验要求

要求编写程序模拟一时序控制装置。开机后第一秒钟L0,L2亮,第二秒钟L1,L3亮,第三秒钟L4,L6亮,第四秒钟L5,L7亮,第五秒L0,L2,L4,L6亮,第六秒钟L1,L3,L5,L7亮,第七秒钟八个二极管全亮,第八秒钟全灭,以后又从头开始,L0,L2亮,然后L1,L3亮......一直循环下去。

(由8051内部定时器1,按方式1工作,即作为16位定时器使用每50mS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

2.电路原理及接线

图3-3-3定时器实验电路原理及接线图

注:本实验有8根连线:实验机内核的P1.0~P1.7与○26单元的L0~L7连接。

3.程序流程图

图3-3-4 主程序框图图3-3-5 INT_T1中断子程序框图

4.程序框架

ORG 0000H

AJMP START

ORG 001BH ;T1中断入口地址

AJMP INT_T1

ORG 0100H

START:

MOV R0,#00H

SJMP $

INT_T1: ;T1中断服务子程序

PUSH ACC ;保护现场

PUSH PSW

PUSH DPL

DJNZ R1,EXIT

MOV R1,#20 ;延时一秒的常数

MOV DPTR,#DA TA1 ;置常数表基址

MOV A,R0 ;置常数表偏移量

;读常数表

INC R0

ANL 00,#07H

EXIT:

RETI

;LED显示常数表

DATA1: DB 0FAH,0F5H,0AFH,05FH,0AAH,55H,00H,0FFH END

5.实验步骤

⑴断电按线路图接线。

⑵上电后,按复位键(RST),编辑、编译、连接、加载程序。

⑶全速执行(F9)程序,观察现象。

4.3 定时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MCS-51 内部计数器的使用和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使用MCS-51 内部定时/计数器,定时一秒钟,CPU 运用定时中断方式,实现每一秒钟输出状态发生一次反转,即发光管每隔一秒钟亮一次。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

关于内部计数器的编程主要是定时常数的设置和有关控制寄存器的设置。内部计数器在单片机中主要有定时器和计数器两个功能。本实验使用的是定时器,定时为一秒钟。

定时器有关的寄存器有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和控制寄存器TCON。TMOD 用于设置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0-3,并确定用于定时还是用于计数。TCON 主要功能是为定时器在溢出时设定标志位,并控制定时器的运行或停止等。

内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是对机器周期计数。每个机器周期的长度是12 个振荡器周期。

假设实验系统的晶振是12MHZ,程序工作于方式2,即8 位自动重装方式定时器, 定时器100uS中断一次, 所以定时常数的设置可按以下方法计算:机器周期=12÷12MHz=1uS

(256-定时常数)×1uS=100uS

定时常数=156。然后对100uS 中断次数计数10000 次,就是1 秒钟。

在本实验的中断处理程序中,因为中断定时常数的设置对中断程序的运行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在置数前要先关对应的中断,置数完之后再打开相应的中断。

本实验需要用到CPU 模块(F3 区)和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B5 区)。

五、实验预习要求

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实验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实验程序。六、实验步骤

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用导线连接CPU 模块P10 到八位逻辑电平显示模块的L0。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运行程序观察发光二极管隔一秒点亮一次,点亮时间为一秒。

实验五串行静态数码显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静态数码显示的电路原理和驱动程序的编写。

2.掌握数字、字符转换成显示段码的软件译码方法。

二、实验内容

使用四只74LS164 组成四位静态数码管显示电路,在数码管上滚动显示“0”到“F”十六进制字符。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

静态数码管显示电路由四只74LS164、四只共阴极LED 数码管组成。输入只有两个信号,它们是串行数据线DIN 和移位信号CLK。四只74LS164 首尾相连,每只74LS164 的并行输出作为LED 数码管的段码。

本实验需要用到CPU 模块(F3 区)和静态数码管显示模块(B4 区)。静态数码管显示电路原理图参见图4-1。

图4-1 静态数码管显示电路

五、实验预习要求

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实验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实验程序。六、实验步骤

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

用导线对应连接静态数码管显示模块的DIN、CLK 到CPU 模块的P10、P11。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观察数码显示结果。

实验六交通灯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系统提供的双色LED 显示电路,和四位静态数码管显示电路模拟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4 位LED 数码管显示时间,LED 显示红绿灯状态。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

交通信号灯控制逻辑如下:假设一个十字路口为东西南北走向。开始为四个路口的红灯全部亮之后,东西路口的绿灯亮,南北路口的红灯亮,东西路口方向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20 秒),东西路口的绿灯,闪烁若干次后(3 秒),东西路口的绿灯熄灭,同时东西路口的黄灯亮,延时一段时间后(2 秒),东西路口的红灯亮,南北路口的绿灯亮,南北路口方向通车,延时一段时间后(20 秒),南北路口的绿灯闪烁若干次后(3 秒),南北路口的绿灯熄灭,同时南北路口的黄灯亮,延时一段时间后(2 秒),再切换到东西路口的绿灯亮,南北路口的红灯亮,之后重复以上过程。

双色LED 是由一个红色LED 管芯和一个绿色LED 管芯封装在一起,共用负极,当红色正端加高电平,绿色正端加低电平时,红灯亮;红色正端加低电平,绿色正端加高电平时,绿灯亮;两端都加高电平时,黄灯亮。

本实验需要用到CPU 模块(F3 区)、静态数码管/双色LED 显示模块(B4 区)。双色LED显示电路原理参见图5-1。

图 5-1 双色LED 显示电路

五、实验程序参考框图

实验示例程序参考框图如图5-2。

图5-2 程序流程图

六、实验预习要求

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实验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实验程序。七、实验步骤

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

P10 同时接G1、G3;P11 同时接R1、R3;P1.2 同时接G2、G4;P1.3 同时接R2、R4;P1.6、P1.7 分别接静态数码显示的DIN、CLK。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运行。

3)观察十字路口交通灯效果。

实验七单片机串行口与PC 机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051 串行口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了解RS-232 串行通讯硬环境,数据格式及交换协议。

3.了解PC 机通讯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内容

8X51 串行口经RS232 电平转换后,与PC 机串行口相连。PC 机可使用串口调试应用软件如:“WINDOWS 超级终端”、“串口调试助手”、“串口精灵”等,实现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讯。本实验使用查询法接收和发送资料。上位机发出指定字符,下位机收到后,加一运算后回传给PC机。

波特率设为4800。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并在实验仪上调试和验证。

四、实验说明和电路原理图

8X51 串行口经RS232 电平转换后,与PC 机串行口相连,使用2、3 平行串口线。本实验需要用到CPU 模块(F3 区)、232/485 模块(C1 区)。串口通信电路原理参见图6-1。

图6-1 串口通信电路

五、实验预习要求

学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实验要求画出程序流程图,写出实验程序。六、实验步骤

1)系统各跳线器处在初始设置状态,232/485 模块的JT1C 跳线器两只短路帽置位右边。用导线对应连接232/485 模块的RXD、TXD 到CPU 模块的RXD、TXD。用2、3 平行串口线连接232/485 模块的COM1C 到PC 的另一个串行口(可使用USB 转串口)。

2)启动PC 机,打开THGMW-51 软件,输入源程序,并编译源程序。编译无误后,下载程序并运行。

3)打开串口调试应用程序,选择下列属性:(注意选择通信串口)波特率——4800 数据位——8

奇偶校验——无停止位——1

在‘发送的字符/数据’区输入一个字符,点击手动发送或自动发送,接收区收到加一后的数据。

附部分程序:

实验五部分程序清单:

;//*******************************************************

;文件名: 4 LED for MCU51

;功能: 串行静态显示

;接线: 用导线对应连接静态数码管显示模块的DIN、CLK到CPU模块的P10、P11。;//******************************************************* DBUF EQU 30H

TEMP EQU 40H

DIN BIT P1.0

CLK BIT P1.1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80H

START:

MOV DBUF+3,#8

MOV DBUF+2,#0

MOV DBUF+1,#5

MOV DBUF,#1

;显示“8051”

DISP:MOV R0, #DBUF

MOV R1, #TEMP

MOV R2, #4

DP10:MOV DPTR,#SEGTAB

MOV A, @R0

MOVC A, @A+DPTR

MOV @R1, A

INC R0

INC R1

DJNZ R2, DP10

MOV R0, #TEMP

MOV R1, #4

DP12:MOV R2, #8

MOV A, @R0

DP13:RLC A

MOV DIN, C

CLR CLK

SETB CLK

DJNZ R2, DP13

INC R0

DJNZ R1, DP12

OK: SJMP OK

SEGTAB: DB 3FH,06H,5BH,4FH,66H,6DH DB 7DH,07H,7FH,6FH,77H,7CH DB 39H,5EH,7BH,71H,00H,40H END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实验指导书 注意: 1、做实验前必须预习 2、带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仪的使用 本实例是仿真INTEL的8031单片机,来循环点亮P1口的发光二极管(低电平有效)。程序是用汇编语言来编写。下面介绍相应的操作步骤: 1、运行桌面“星研集成软件”,画面如下: 2、建立源文件 执行 [主菜单?文件?新建],(或者点击图标)打开窗口。 选择存放源文件的目录,输入文件名,注意:一定要输入文件名后缀。对源文件编译、连接、生成代码文件时,系统会根据不同的扩展名启动相应的编译软件。比如:.ASM文件,使用A51来对它编译。本实 例文件名为xunhuan.asm 。窗口如下: 按“确定”即可。然后即出现文件编辑窗口: 输入源程序,参照实验一源程序。 .专业DOC.

这样一个源文件就建立好了。 3.编译、连接文件 首先选择一个源文件,然后可以编译、连接文件了。对文件编译,如果没有错误,再与库文件连接,生成代码文件(DOB、HEX文件)。编译、连接文件的方法有如下二种:(1)使用[ 主菜单?项目?编译、连接 ]或[主菜单?项目?重新编译、连接]”。(2)点击图标或来“编译、连接”或“重新编译连接”。编译、连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显示在信息窗的“建立”视中。编译没有错误的信息如下: 若有错误则出现如下信息框: 有错误、警告信息,用鼠标左键双击错误、警告信息或将光标移到错误、警告信息上,回车,系统自动打开对应的出错文件,并定位于出错行上。 这时用户可以作相应的修改,直到编译、连接文件通过。 4.调试 编译、连接正确后,可以开始调试程序。进入调试状态方法有: a)执行[ 主菜单?运行?进入调试状态] b)点击工具条的进入后的窗口如下: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KEIL 51软件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KEIL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 2、掌握算术运算程序 实验设备:计算机、KEIL51软件 实验内容: 编程实现把片人RAM30H单元和40H单元两个16字节数相加,结果放于30H单元开始的位置处。在KEIL51编译、连接、仿真调试。 实验步骤: 一、运行KEIL51软件,出现图1所示KEIL 51主界面。 图1 KEIL 51主界面 首先用Project菜单下的New Project命令建立项目文件,过程如下。 (1) 选择Project菜单下的New Project命令,弹出如图2所示的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 图2 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 (2) 在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中选择新建项目文件的位置(最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文件夹如E:\project), 输入新建项目文件的名称,例如,项目文件名为example,单击【保存】按钮将弹出如图3所示的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单片机型号。Keil uVision2 IDE几乎支

持所有的51核心的单片机,并以列表的形式给出。选中芯片后,在右边的描述框中将同时显示选中的芯片的相关信息以供用户参考。 图3 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 (3) 这里选择atmel公司的AT89c51。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弹出如图4所示的Copy Standard 8051 Startup Code to Project Folder and Add File to Project确认框,C语言开发选择【是】,汇编语言开发选择【否】。 单击后,项目文件就创建好了。项目文件创建后,在主界面的左侧的项目窗口可以看到项目文件的内容。 这时只有一个框架,紧接着需向项目文件中添加程序文件内容。 图4 Copy Standard 8051 Startup Code to Project Folder and Add File to Project确认框 二、给项目添加程序文件 当项目文件建立好后,就可以给项目文件加入程序文件了,Keil uVision2支持C语言程序,也支持汇编语言程序。这些程序文件可以是已经建立好了的程序文件,也可以是新建的程序文件,这里我们新建的汇编程序文件后再添加。 (1) 选择文件菜单上的new命令,出现新建文本窗口,如图5所示。

实验指导书2014(0209)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 实验指导书 邱雪娜编写 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2014 年1 月

目录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 实验二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实验 (4) 实验三PLC 认识性实验 (6) 实验四基本指令实验 (8) 实验五定时器/计数器应用 (11) 实验六抢答显示系统控制 (14) 实验七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控制实验 (17) 实验八机械手的控制 (20) 附录可编程控制器认识实验 (24)

实验一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起停控制线路的实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作电路的方法。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原理和正反转的控制方法。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本次实验使用DD01 电源控制屏上方的交流电源。接线之前,开启电源总开关,按下绿色“启动”按钮,将电源控制屏上方的交 流“电压指示切换”开关切换到“三相调压输出”位置,旋转控制屏左侧的三相调压器旋钮,将其输出电压调到220V 后,按下红色“停止”按钮。 D61 挂箱上没有安装开关Q 和熔断器FU,图中的Q 和FU 可用控制屏上的接触器和熔断器代替,学生可从控制屏上方交流调压输出的U、V、W 端子开始接线。 1、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起、停控制: 按图1-1 接线(电动机接线星形和三角形均可),图中SB1、SB2、KM1、FR 选自D61 挂件,电机M 选用DJ16 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检查接线无误后,按下绿色“启动”按钮,通电实验: 1)按下起动按钮SB2,松手后观察电动机M 运转情况。 2)按下停止按钮SB1,松手后观察电动机M 运转情况。 3)实验完毕,按下红色“停止”按钮。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算机控制、网络、物联网等 学时:12 编写人:孔庆臣 2016-5-12

实验一 IO口输入输出实验 1. 实验内容 (1) P2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 (2) P1口做输入口,接八个扭子开关,P2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2. 实验目的 学习keil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习IO口的使用方法。 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stc-isp软件的使用 3.有关说明 P1口为准双向口,P1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入或输出线,作为输入的口线,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单片机IO口在复位时均置为“1”,如果后来在口锁存器写入过“0”,在需要时应写入一个“1”使它再成为一个输入。 可以用第二个实验做一下实验。先按要求做好程序并调试成功后,可将P1口锁存器中置“0”,此时将P1作输入口,会有什么结果。 再来看一下延时程序的实现。通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定时器中断来实现,一是用指令循环来实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后一种方法。 本实验系统晶振为11.0592MHZ,则一个时钟周期为0.0904us。现要写一个延时0.1s的程序,可大致写出如下: void Delay100ms() //@11.0592MHz { unsigned char i, j, k; i = 5; j = 52; k = 195; do { do { while (--k); } while (--j); } while (--i); } 5.实验电路设计 (1)分析附录1 单片机实验系统部分原理图,选择合适的电路模块,并根据实验要求的功能进行合理的电路模块间的电路连接。 (2)画出本次实验独立的原理图 5、实验要求 (1)完成实验电路设计 (2)完成实验程序设计 (3)实现要求的实验结果

Linux实验指导书2014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内蒙古工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2014.10

实验一简单SHELL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实习,能够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对操作系统进行基本的系统维护和管理。 二、实验内容 1、在UBUNTU下,利用VI编辑器编写一个SHELL脚本程序。 2、程序要求: (1)程序运行时,先显示欢迎信息,并显示当前在线用户; 提示: echo;显示当前在线用户利用who (2)将当前用户(执行该程序的用户)的主目录及个人用户信息(/etc/passwd中该用户的信息)存入文件dlxxlog.log(dlxxlog.log存储于该用户的主目录)中; 在信息存入文件dlxxlog.log前先判断dlxxlog.log是否存在,不存在新建,存在, 将信息追加到dlxxlog.log中; 提示: 当前用户主目录可以从$HOME中提取; 个人用户信息可以利用grep $LOGNAME /etc/passwd 以上信息可以利用重定向输出> 输出到文件中 判断dlxxlog.log是否存在,可以利用if语句加条件测试(3)在用户个人主目录下,建立一个目录,目录名称由键盘读入,然后判断此目录是否存在,若存在,给出提示;不存在,建立此目录,将dlxxlog.log移动到此 目录中,并将dlxxlog.log的文件权限改为rw- rw- r- -; 3、命令提示:echo who grep test if read mv chmod 三、实验要求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Shell脚本程序,上机调试运行得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如下: (1)写出程序设计思路(可附程序流程图); (2)打印程序清单及程序运行的结果; (3)写出调试程序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4)实验报告按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规范格式书写。 四、实验学时 3学时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8051简单编程与调试实验目的 通过简单小程序的输入和调试,熟悉并掌握Keil 的使用。学会Proteus与Keil的整合调试。 实验基本要求 建立三个项目,分别输入存储块清零、二进制BCD码及二进制ASCII码转换的汇编源程序,并进行仿真调试。画出实验程序的流程框图。 实验步骤 采用Keil Cx51 开发8051单片机应用程序一般需要经过下面几个步骤: 1、在 Vision2集成开发环境中创建一个新项目(Project),并为该项目选定合适的单片机CPU器件。 在菜单栏中选择“Project”→“New Project”,弹出“Create New Project”对话框,选择目标路径,在“文件名”栏中输入项目名后,单击“保存(S)”按钮,弹出“Selecte Device for Target”对话窗口。在此对话窗口的“Data base”栏中,单击“Atmel”前面的“+”号,或者直接双击“Atmel”,在其子类中选择“AT89C51”,确定CPU类型。如图所示。 点击“确定”按钮后,弹出如下的对话框

如果是进行汇编语言编程选择“否”。 2、利用μVision2的文件编辑器编写C语言(或汇编语言)源程序文件,并将文件添加到项目中去。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文件,除源程序文件外还可以有库文件或文本说明文件。 在μVision2的菜单栏中选择“File”→“New”命令,新建文档,然后在菜单栏中选择“File”→“Save”命令,保存此文档,这时会弹出“Save As”对话窗口,在“文件名(N)”一栏中,为此文本命名,注意要填写扩展名“.asm”。单击“保存(S)”按钮,这样在编写汇编代码时,Keil会自动识别汇编语言的关键字,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以减少输入代码时出现的语法错误。程序编写完后,再次保存。 在Keil中“Project Workspace”子窗口中,单击“Target 1”前面的“+”号,展开此目录。在“Source Group 1”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右键菜单中选择“Add File to ‘Group Source 1’”,弹出“Add File to Group”对话窗口,在此对话窗口的“文件类型”栏中,选择“Asm Source File”,并找到刚才编写的.asm文件,双击此文件,将其添加到Source Group 中,此时“Project Workspace”子窗口如图所示。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2

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唐山学院信息工程系 单片机实验室 2008年9月

实验一 P1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3.学习单片机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题目 1.P1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其循环点亮。 2.P1口低四位接四只发光二极管L1-L4, P1口高四位接开关K1-K4,编写程 序,将开关的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三、实验原理说明 P1口为准双向口,P1口的每一位都能独立地定义为输出线或输入线,作为输入的口线,必须向锁存器相应位写入“1”,该位才能作为输入。8031中所有口锁存器在复位时均置为“1”,如果后来往口锁存器写入过“0”,再作为输入时,需要向口锁存器对应位写入“1”。 延时程序的编写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定时器来实现,一种使用指令循环来实现。在系统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后一种方法。 如果系统晶振为6.144MHz,则一个机器周期为12/6.144μs即1/0.512μs。 现要编写一个延时0.1s的程序,可以大致写出如下: MOV R7, #200 DE1: MOV R6, #X DE2: DJNZ R6, DE2 DJNZ R7, DE1 上面 MOV、DJNZ指令均为两个机器周期,所以执行一条指令需要1/0.256us, 现求出X值:(X*1÷0.256+1÷0.256+1÷0.256)*200+1÷0.256=0.1*106 指令3 指令2 指令4 指令1 计算出X=126,代入上式可知实际延时约为0.100004s。 四、连线方法 题目1:8031的P1.0—P1.7分别接发光二极管L1—L8 题目2:P1口的P1.0—P1.3接L1-L4, P1口的P1.4—P1.7接K1-K4 五、实验电路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单片机实验 实 验 指 导 书 2017年2月

单片机实验报告 (自动化XX级) 实验名称 学生 联系方式 学号 院系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专业自动化 指导教师 填写日期

实验一数据传送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仿真器的使用方法。 2.练习设计简单的程序。 3.掌握8051片RAM和片外RAM的数据传送方法,从而了解这两部分存贮器的特点。 二、实验容 将8051部RAM 40H~4FH置初值00H~0FH,然后将40H~4FH容传送到外部RAM的4800H~480FH,再将4800H~480FH传回部RAM的50H~5FH。设置断点B1、B2、B3每运行到断点时检查相应的CPU现场和存贮单元的容。 三、实验准备 1、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 2、读懂下面的程序: #include #include char data *p40 ,*p50 ; char xdata *p4800; char i, j, k; void main( ) { p40=0x40; p50=0x50; p4800=0x4800; for(i=0;i<16;i++) { *p40=i; p40=p40+1; } //B1 p40=0x40; for(j=0;j<16;j++) { *p4800=*p40; p40=p40+1; p4800=p4800+1; } // B2 p4800=0x4800; for(k=0;k<16;k++) { *p50=*p4800; p50=p50+1;

p4800=p4800+1; } } //B3 3、画出如下要测的数据表格: 四、实验步骤 1、向机器输入程序。 2、运行程序至第一个断点B1,检查40H~0FH单元容及指针p40的容。 3、运行程序至第二个断点B2,检查4800H~480FH单元容及指针p40,p4800的容。 4、运行程序至第三个断点B3,检查50H~5FH单元容及累加器及指针p50的容。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C语言源程序和对应的汇编语言指令及注解的程序清单。 2、将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并和理论分析的结果相比较。 3、说明8031CPU对部存贮器和外部扩展RAM存贮器各有哪些寻址方式? 4、如果要读外部程序存储器0x4800中的容,该如何访问? 5.实验心得。(必须)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1-6个实验,含参考代码).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书 (适用:电子信息11级) 彭召意陶立新编写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4.9

目录 实验一 C++基础的应用 (1) 实验二类和对象的应用 (3) 实验三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应用 (4) 实验四友员和运算符重载 (5) 实验五类的继承与派生 (6) 实验六类的多态性与虚函数 (7) 附录:各实验的程序代码 (8)

实验一 C++基础的应用 (实验课时:2 实验性质:设计) 实验名称: C++基础的应用 实验目的: (1)进一步学习VC++6.0开发环境及程序调试方法。 (2)练习C++函数的定义及使用; (3)练习C++数组的定义及使用; (4)练习C++指针的定义及使用; (5)练习C++结构体的定义及使用; (6)练习多文件的程序的编译和运行方法; 实验设备:(1)硬件:个人微机(配置不低于:CPU为P4,主频1.6G,内存256MB,硬盘40GB); (2)软件:操作系统为WindowsXP(或2000、server2003等),工具软件为Visual C++6.0。 实验内容: (1)熟悉Visual C++6.0编译系统的常用功能,特别是debug调试功能; (2)编程1:编写一个程序c1.cpp,用来求2个或3个整数的最大数。要求:用重载函数的方法来求最大数;函数原型:int max( int a, int b) 和int max( int a, int b,int c)。 (3)编程2:编写一个程序c2.cpp,求:a!+ b! + c!的值。要求:使用递归函数。主程序和函数分开到两个源程序文件中,分别进行编译后,再运行; (4)编程3:有一个3*4的矩阵,要求编程求出其中值最大的那个元素的值,以及其所在的行号和列号; (5)编程4:建立一个动态链表并进行输出和删除管理。链表的每个节点为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下一学生信息的指针。程序的工作:(a)建立三个学生信息的节点,然后顺序输出该三个学生信息;(b)删除中间的节点,再顺序输出学生信息。 (6)使用debug调试功能:追踪第2个程序中函数的运行。 (7)思考: 在第2个程序中,如果a,b,c的值较大,则显示的结果会怎样?这时如何解决此问题? (提示:显示的结果会不对,可能还会是负数,定义一个数组来存放最后结果。) 实验要求: (1)掌握Visual C++6.0开发环境的常用功能及使用,能进一步使用Visual C++6.0的debug调试功能:单步调试、设置断点等; (2)掌握C++函数的定义及使用,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3)掌握C++数组、指针、结构体的定义及使用; (4)掌握多文件的程序的编译和运行方法; (5)程序格式规范,程序运行正确; (6)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如实填写各项实验内容。

ASPNET上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1 静态网页制作(2课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HTML标记语言的基本语法格式 2、了解使用HTML语言制作静态网页的基本技术 3、掌握HTML表格的设计方法 4、设计一个学生成绩查询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8652019.html, 2.0网站 二、实验要求 1、使用HTML语言,在Windows“记事本”程序中编写HTML代码,制作学生成绩 登记表,要求能在浏览器中正确显示字体、字型、字号等格式。 2、设计一个用于学生成绩查询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8652019.html, 2.0网站。 三、实验步骤 1、使用Windows记事本程序制作网页 1)编写HTML代码:启动Windows附件中的记事本程序,编写HTML代码 2)保存HTML文件 3)执行如图1-1 图1-1 2、设计一个用于学生成绩查询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8652019.html, 2.0网站 1)设计要求: 假设某学校现在有3个班级,要求设计一个能在网络中通过IE浏览器进行各班级学生成绩查询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8652019.html,网站。 设计时可采用Visual Studio 2005或记事本为每个班级创建一个独立的静态页面class1.htm、class2.htm、class3.htm。站点打开时首先显示列有所有班级名 称的导航页default.aspx,用户通过单击希望查看的班级名称链接,打开对应的

班级查询网页。 2)创建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8652019.html,网站 启动VS 2005新建一个https://www.wendangku.net/doc/a118652019.html,网站项目,新建3个HTML页文件:显示各班级学生成绩列表内容的静态网页class1.htm、class2.htm、class3.htm。 或者,将事先已通过记事本完成的用于显示各班级学生成绩列表内容的静态网页class1.htm、class2.htm、class3.htm添加到网站中。可以直接将准备好的静态网页文件复制到网站所在的文件夹,也可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窗口中,选择项目的保存位置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添加现有项”命令,选择需要添加的文件,单击【添加】按钮。 3)设计WEB页面 切换到default.aspx的设计视图,执行布局菜单下的“插入表”命令,在对话框中用户可在可视化界面中设置HTML表格的各种属性,单击【确定】按钮将表格插入到页面当前光标位置 4)设置对象属性 分别选择页面中的3个超链接控件,在属性窗口中按表设计它们的初始属性。 表1-1属性设置 5)编写程序代码 6)测试运行结果

单片机实训指导书

实训项目一让单片机动起来1、实训目的及要求: 1)掌握单片机开发板的使用方法(驱动识别,程序下载) 2)掌握单片机程序开发软件KEIL的使用 3)掌握单片机程序烧录软件STC-ISP下载软件的使用 2、实训内容 1)根据实训报告内容编写单片机程序 2)调试程序并使用ISP下载软件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芯片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4)完成实训报告内容 3、实训准备 硬件:单片机开发板、电脑、杜邦线 软件:keil uvision4 、STC-ISP 4、实训过程 1)流程图

2)实训程序一: #include "reg52.h" sbit LED=P1^0; void main() { LED=0; while(1); } 实训程序二: #include "reg52.h" #define LED P1; void main() { LED=0xaa; while(1); } 3)实训步骤 ①打开KEIL软件编写LED控制程序。 ②程序调试无误后,使用KEIL生产HEX文件。 ③将生产的HEX文件烧录到单片机芯片中,并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现象记录 实训程序一:。实训程序二:。 4)实训报告要求 ①将实训程序中的注释补充完整,了解每条语句作用。 ②完成如下评分表

实训项目二LED的闪烁1、实训目的及要求: 1)掌握单片机控制LED点亮和熄灭的方法。 2)了解单片机延时程序的原理及设计。 3)了解单片机中常用的变量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实训内容 1)根据实训报告内容编写单片机程序 2)调试程序并使用ISP下载软件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芯片中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4)完成实训报告内容 3、实训准备 硬件:单片机开发板、电脑、杜邦线 软件:keil uvision4 、STC-ISP 4、实训过程 1)流程图

实验指导(2015完全版)

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指导书 (第一版) 闫大顺李晟编著 吴家培主审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8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操作系统》课所开的实验。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本课程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通过上机编程,熟悉对操作系统原理,并熟练使用程序接口,并了解如何模拟操作系统原理的实现,从而加深对操作系统原理的领会,加深对操作系统实现方法的理解,与此同时使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系统理解与开发能力。这里所列的实验分为必做和选做。具体实验题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课程内容,而且要考虑学生目前的编程能力,要由浅入深。教师可通过运行示例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要求。学生应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与开发环境去完成实验。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Delphi、C++ Builder,JBuilder由于提供了许多可重用的构件,易于学习、使用,VC++学习、使用困难较多。实验要求尽量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也可以在Linux下完成,由于多数没有专门学习Linux,在其平台下做试验比较困难。实验的硬件要求是能够支持VC++、Delphi、C++ Builder,JBuilder的微机即可。每个学生都独立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自己的实验内容,杜绝学生的抄袭。 实验报告的要求 1. 每位同学准备实验报告本,上机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事先熟悉与实验有关的软硬件环境。 2. 实验时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对于实验设备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 3. 提交实验文件格式:[班级][学号]_[实验题号].[扩展名] 例:计051班学号为03的学生第四个实验的文件名为:j05103_4.c 4. 最终的实验报告按照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程序设计、实现与调试)、实验总结五部分书写,按时上交。实验总结是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疑惑的分析与思考。认真按照要求填写到实验报告纸上。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目录 一、基础知识 1.A VR MEGA16学习板简介 (1) 2.A VR Studio 使用环境简介 (3) 3.ICC使用环境简介 (7) 4.下载程序说明 (12) 二、实验内容 1.熟悉实验环境 (14) 2.I/O口实验 (18) 3.秒表时间显示实验 (19) 4.串口通信实验 (21)

一、基础知识 1. AVR MEGA16学习板简介 a. 简介: A VR MEGA16 学习板专为A VR单片机初学者设计,简单实用是本学习板的最大特点。布局合理,模块划分清晰符合正常使用习惯。电路简单,安排了最常用最实用的功能电路,接口上尽量不复用。人性化设计,学习板没有追求那些高级的热门的功能实验,集成了A VR单片机学习必不可少的A VR ISP下载线,可以直接与PC机连接通过STK500 标准界面进行程序下载。 b. 学习板实物图片: c. 硬件资源: AT Mega16,A VR 单片机主芯片,内包含有:16K Flash、512Byte EEPROM、1K SRAM。 学习板上CPU 可升级到AT Mega32,以完成更大容量需要。 AT24C02,I2C总线器件,EEPROM数据存储器,256Byte EEPROM。 74HC595,SPI 总线器件,SPI 总线并口扩展器件,8 位移位寄存器。 DS1302,时钟芯片。 RS232,RS232 接口芯片。 8 个输入按键、1 个中断输入按键、1 个复位按键。 4 位动态扫描LED 数码管、8 位LED 发光二极管。 1 个无源蜂鸣器,1 个A/D 输入可调电阻器。 LCD 接口,液晶显示屏接口,可接LCD1602 及LCD12864 液晶屏,LCD 为选配件。 A VR JTAG 仿真接口,A VR ISP 下载接口。 板上集成有STK500 V2.0 版本的A VRISP 下载器 d. A VR MEGA16学习板接口说明: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带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指导书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2012年5月日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 (3) 实验二程序调试 (6) 实验三外部中断实验 (6) 实验四串口实验 (8)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ICElab-G2200实验/仿真系统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2.熟悉单片机系统开发软件WA VE6000。 二、实验设备 1.G2200/2100 实验平台 1 台 2.仿真器/ 仿真板 1 台 3.连线若干根 4.计算机 1 台 三、实验内容 P1端口接发光二极管,加1点亮。 四、连线方案: 五、实验步骤 1.连接Lab51CPU板。(已由实验师连好) 2.仿真器与实验平台的连接 将Lab51板的DC34芯插座与G6W仿真器上的DC34插座用扁平电缆连接起来。(已由实验师连好) 3.仿真器与计算机的连接 用随机配带的串口通讯电缆,将仿真器与计算机连接起来,串口1、串口2均可。 特别注意:在仿真器与计算机连接串口电缆时,两台机器必须都断电,否则易损坏计算机和仿真器。 4.实验连线 按连线方案,用随机配带的实验连线插入孔后,轻轻转动一下锁紧插头,保证良好接触。拆线时,应先回转一下,不要硬拨,以免损坏线路板。不管是拆线还是插线,都应 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实验中“连线方案”的粗线即为需用户动手接连的线。

5.检查接线是否有误,确信没有接错后,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6.在计算机上打开“WA VE6000集成调试环境”,界面如下图所示: 7.建立新程序(如果程序已编好,直接跳到第9步) 选择菜单[文件 | 新建文件]功能。 出现一个文件名为NONAME1的源程序窗口,在此窗口中输入以下程序 ORG 0 MOV P1,#0 ;熄灭发光二极管 LOOP: INC P1 CALL Delay SJMP LOOP Delay: MOV R2,#3 ;延时程序 MOV R1,#0 MOV R0,#0 DLP: DJNZ R0,DLP DJNZ R1,DLP DJNZ R2,DLP RET END 8.保存程序 选择菜单[文件 | 保存文件]或[文件 | 另存为 ]功能。 9.建立新的项目 选择菜单[文件 | 新建项目]功能。 新建项目会自动分三步走。 (1)加入模块文件。在加入模块文件的对话框中选择刚才保存的文件MY1.ASM,按打开键。如果你是多模块项目,可以同时选择多个文件再打开。 (2)加入包含文件。在加入包含文件对话框中,选择所要加入的包含文件(可多选)。如果没有包含文件,按取消键。 (3)保存项目。在保存项目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MY1无须加后缀。软件会自动将后缀设成“.PRJ”。按保存键将项目存在与你的源程序相同的文件夹下。 10.设置项目 11.编译程序 选择菜单[项目 | 编译]功能或按编译快捷图标或按F9键,编译项目。 在编译过程中,如果有错可以在信息窗口中显示出来。双击错误信息,可以在源程序中定位所在行。纠正错误后,再次编译直到没有错误。在编译之前,软件会自动将项目和程序存盘。在编译没有错误后,就可以执行、调试程序了。 12.执行、调试程序 有四种方法执行程序:全速执行、程序单步跟踪、执行到光标处和设置断点。 (1)全速执行 (2)程序单步跟踪 选择[执行 | 跟踪]功能或按跟踪快捷图标或按F7键进行单步跟踪调试程序。 (3)执行到光标处 (4)设置断点 (5)观察各变量值的方法

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使用案例与角色 创建订单处理系统的use case框图 练习步骤: 一、增加系统用例模型包、use case框图、用例和角色 1、右单击浏览器中的use case视图包并选择New---Package 2、将新包命名为System Use Case Model 3、右单击System Use Case Model包并选择New---Use Case Diagram 4、将新框图命名为Main 5、双击浏览器中的Main Use Case框图打开框图 6、用用例工具栏按钮将新用例加进框图中 7、将新用例命名为Add Item to Shopping Cart 8、重复第6步到第7步,将其余用例加进框图中,包括: i.View Shopping Cart ii.View Details of Items iii.Purchase Items in Shopping Cart iv.Remove Item from Shopping Cart v.Browse Items for Sale vi.Provide Feedback vii.Srock Inventory viii.Return Item to Stock ix.Ship Order x.Add New Item for Sale xi.Remove Item for Sale xii.Purchase Inventory 9、用角色工具栏按钮将新角色加进框图中 10、将新角色命名为Customer 11、重复第9步和第10步,将其余角色加进框图中,包括: Credit System Warehose Manager Shipping Service Purchasing Manager 三、增加关联 1、用单向关联(unidirectional association)工具按钮在客户角色与“Add Item to Shopping

单片机实验指导书终稿

实验一清零、移数、判断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2、掌握RAM存储器读写及存储块操作方法 3、熟悉分支结构程序的设计。 二、实验内容 将片内30H~40H及片外0010H~0100H清零,然后将片内41H~47H的内容移到片外0041H~0047H,判断: 若(0041H)<15,则求其平方存到0050H中,并将位00H置1。 (0041H)=15,则加15存到0050H中,并将位01H置1。 (0041H)>15, 则减15存到0050H中,并将位02H置1。 三、实验说明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读写存储器的读写方法,同时也可以了解单片机编程,调试方法。 四、实验框图 片内外RAM清零流程图移数流程图

判断流程图 五、思考题 1、如果平方数超过255,怎样将数放到片内RAM 30H和31H单元内,写出指令。 2、位的表示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将01H位清零的方法有几种,写出指令。

实验二排序、加法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调试方法。 2、掌握数据排序的算法及加法运算。 二、实验内容 1、有两个长度为10个字节的无符号数分别放在片内30H和40H为首的存储单元中 (低字节),求其和(带进位位),放在50H为首的单元中。 2、将50H为首单元中的数按升序排列放在60H为首的单元中。 三、实验说明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排序的算法,本程序采用“冒泡排序”法,算法是将一个数与后面的数相比较,如果比后面的数大,则交换,如此将所有的数比较一遍后,最大的数就会在数列的最后面。再进行下一轮比较,找出第二大数据,直到全部数据有序。 四、实验框图 加法运算流程图排序流程图 五、思考题 1、-125与-9相加,PSW中OV、AC、CY的值是多少?各表示什么含义? 2、两个压缩BCD码59和22相加,结果放到片内RAM 30H单元中,写出程序。

VPI上机实验指导书-学生.pdf解析

VPI 光纤通信仿真实验指导书

2014‐ 4‐ 20

目录 实验一光传输系统的组成 (2) 实验二LD的光谱与噪声特性 (10) 实验三LD调制特性 (12) 实验四MZM工作原理 (14) 实验五ASK信号调制 (16) 实验六PSK信号 (18) 实验七光纤的损耗与色散 (20) 实验八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23) 实验九光纤中的受激散射 (25) 实验十光接收机 (28) 实验十一误码率与接收机灵敏度 (31) 实验十二相干光接收机 (33) 实验十三信号的损伤与补偿算法 (38) 实验十四无源光网络的组成 (41) 实验十五掺铒光纤放大器 (43) 实验十六前向纠错码 (45) 1

实验一光传输系统的组成 1.实验目的 ●熟悉VPI TransmissionMaker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了解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基本特性。 2.仿真模块与系统 仿真模块包括Tx_OOK(内部包含LaserCW、ModulatorDiffMz_DSM、PRBS、CoderDriver_OOK)、Signal Analyzer、FiberNLS和Rx_OOK等模块,仿真系 统如图所示: 图一、光发射机的组成(包含光信号分析仪) 图二、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包含了信号分析仪)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 搭建上述系统 搭建光发射机的具体步骤如下: ● 从 Resources 资源列表库中选择 TC Modules >Optical

2

Source>LaserCW.vtms,将 LaserCW.vtms 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 ●选择TC Modules >Optical Modulators >ModulatorDiffMz_DSM.vtms,将 ModulatorDiffMz_DSM.vtms拖到工作区主界面下。注意:一般情况下,VPI 软件默认设置下,器件的端口之间的连接不会自动连接,需要手动对应的连接起来。当然可以设置为自动连接:选择工具栏中的Macros下拉列表下的 Link Components。 ●选择TC Modules >Information & Coding,将PRBS.vtms和 CoderDriver_OOK.vtms 依次拖到工作区主界面下。 ●连接各器件,并保存文件。搭建 光传输系统的具体步骤如下: ●从Resources资源列表库中选择TC Modules >Transmitters>Tx_OOK.vtmg, 将Tx_OOK.vtmg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点击右键菜单>look inside可以看到其内部组成与图1相同。(注:有若干后缀名为vtms的元器件组成的子系 统可以保存为后缀名为vtmg的子系统模块,以供直接使用。) ●从Resources资源列表库中选择TC Modules >Fibers>FiberNLS.vtms,将 FiberNLS.vtms 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 ●从Resources资源列表库中选择TC Modules >Receivers>Rx_OOK.vtmg,将Rx_OOK.vtmg 拖拉到工作区主界面中。 ●连接各器件,并保存文件 3.2 查看和编辑全局变量的参数 全局变量的参数设置是对所有的VPI仿真都相同,当你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工程时,你必须定义全局仿真参数,这些全局参数对仿真是至关重要的,它们不仅在仿真中对与之相关的每个器件都有影响,而且它们在系统的设计阶段就能决定系统的工作速率、精度、内存需要量。双击工作区的空白区域,将出现全局参数设置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设置参数如下:

单片机应用实验指导书-实验2

实验二指示灯循环控制基础实验 实验名称:指示灯循环控制基础实验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类别:综合性实验要求:必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80C51单片机程序的调试与下载方法。 2、掌握80C51单片机并口的特性及程序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简介 80C51单片机包括P0~P3共4个并口,除可作为普通I/O口使用外,P0口还可用作8位数据总线口和低8位地址口,P2可用作高8位地址口,P3.6、P3.7可用作外部RAM或I/O接口的读、写控制引脚,P3.0~P3.5可用作串口、外部中断、计数器的功能引脚。 ZSC-1实验箱包括4个单片机,其中1#单片机(MCU1)和2#单片机(MCU2)的型号都是STC12C5A60S2,只是封装不同。STC12C5A60S2采用80C51内核,片内资源和性能较标准80C51单片机增强了许多。本课程的全部实验只用到MCU1,其P0口用作普通I/O口,为提高I/O口的利用率,除驱动8个发光二极管外,P0口还连接有数码管、点阵管、字符液晶、行列键盘等设备。 图2-1为P0口控制8个发光管的电路结构,P0口某口线输出低电平时,相应的发光管点亮,口线输出高电平时发光管熄灭。在做发光管相关实验时,应将实验箱上LED101~LED108发光管右上侧的拨码开关JUMP2拨到ON一侧,使发光管限流电阻公共端连接到MCU1电源正极(即Vcc端)。

三、实验设备 1、PC机一台; 2、ZSC-1单片机实验箱一台。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编写一段程序,用P0口作为控制端口,使发光管LED101~LED108轮流点亮。 ①在Keil中编写源程序。汇编语言参考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A,#0FEH ;准备点亮第一只发光管 NEXT: MOV P0,A ACALL DELAY ;软件延时 RL A ;准备点亮下一只发光管 SJMP NEXT ; 延时子程序DELAY DELAY: MOV R2,#5 DELAY2: MOV R3,#100 DELAY3: MOV R4,#100 DJNZ R4,$ DJNZ R3,DELAY3 DJNZ R2,DELAY2 RET END ②在Keil中创建工程,加入源程序文件,设置选项,进行汇编/编译、连接、转换处 理,生成HEX格式的单片机程序文件。 ③用串行电缆连接实验箱和PC机的RS232串口,运行PC机上的STC_ISP_V483.exe,进 行程序下载。具体步骤: a.在STC_ISP_V483主界面选择MCU型号为STC12C5A60S2,打开②中生成的HEX格式程 序文件,选择COM1串口,设置最高波特率为38400bps; b.将实验箱电源电路中的总电源开关拨到左侧位置,使主电源接通,将MCU1电源开 关拨到下方位置,使1#单片机断电; C.点击STC_ISP_V483主界面中的下载按钮,约等待5s,待系统提示“请给MCU上电” 时再将MCU1电源开关拨到上方位置,使1#单片机通电,开始下载程序,数秒后下 载结束,写入单片机Flash存储器中的程序自动开始运行。 ④观察LED显示效果,若与要求的效果不同,或者想试验其它效果,就需要修改源程 序,重新进行汇编/编译、连接、转换处理,生成最新HEX文件,再按③中介绍的步

单片机实验分析指导书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实验指导书 注意: 1、做实验前必须预习 2、带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哈尔滨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仪的使用 本实例是仿真INTEL的8031单片机,来循环点亮P1口的发光二极管(低电平有效)。程序是用汇编语言来编写。下面介绍相应的操作步骤: 1、运行桌面“星研集成软件”,画面如下: 2、建立源文件 执行[主菜单?文件?新建],(或者点击图标)打开窗口。 选择存放源文件的目录,输入文件名,注意:一定要输入文件名后缀。对源文件编译、连接、生成代码文件时,系统会根据不同的扩展名启动相应的编译软件。比如:.ASM文件,使用A51来对它编译。本 实例文件名为xunhuan.asm 。窗口如下: 按“确定”即可。然后即出现文件编辑窗口: 输入源程序,参照实验一源程序。 1

这样一个源文件就建立好了。 3.编译、连接文件 首先选择一个源文件,然后可以编译、连接文件了。对文件编译,如果没有错误,再与库文件连接,生成代码文件(DOB、HEX文件)。编译、连接文件的方法有如下二种:(1)使用[ 主菜单?项目?编译、连接]或[主菜单?项目?重新编译、连接]”。(2)点击图标或来“编译、连接”或“重新编译连接”。编译、连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显示在信息窗的“建立”视中。编译没有错误的信息如下: 若有错误则出现如下信息框: 有错误、警告信息,用鼠标左键双击错误、警告信息或将光标移到错误、警告信息上,回车,系统自动打开对应的出错文件,并定位于出错行上。 这时用户可以作相应的修改,直到编译、连接文件通过。 4.调试 编译、连接正确后,可以开始调试程序。进入调试状态方法有: a)执行[ 主菜单?运行?进入调试状态] b)点击工具条的进入后的窗口如下: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