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十三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2、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3、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修养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据教学大纲应安排二个课时,现根据试讲要求进行一课时的教学)【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文通字顺(注音、释义)

2、第一印象(领悟、疑惑)

拓展:

语文素养:1.语文综合知识 2. 情感意志 3.听说读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

1.提问:读书于你是幸福的事吗?为什么?

2.老师自身感悟:改变命运——痴迷执著——实现价值——终身受益。

假设当年不曾读书,眼界、思想、灵魂的禁锢即如故乡那个一辈子终老于山村的老妪!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逐段分层赏析(提问与拓展)

(一)第一部分(第1段):读书幸福

1.本段中心句是哪句?请找出作者展开论述的关键词来。体会本段正反论证的手法。

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2.拓展: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家庭的穷富、外貌的高矮美丑、遭遇的逆境顺境、别人目光的青睐白眼,但上苍赋予了每一个人的大脑积累都从零开始。脑海里装下了什么,全由自己决定!

所以说文字的发明,是世界文明的里程碑,书籍改变了个人和世界的命运!

古有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吸引一代一代读书人勤奋好学以成就博学多才、成为国家栋梁、民族的英雄。著名成语有“凿壁借光”(匡衡)、“悬梁刺股”(苏秦)、汗牛充栋、学富五车等。

近当代有从湖南韶山村走出的酷爱读书的少年毛泽东择闹市取静读书,成为国家主席也是卧榻半边皆是书;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

(二)第二部分(2-4段):读书受益

1.这三段围绕哪些中心句而写?学习中心句于段首段尾总结的写法。

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强调,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2.体会本段夹叙夹议的手法、排比比喻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排比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

总结:这排比句,运用古今中外八个事例,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本段的中心句,也即分论点。使论据显得全面而充分,论证显得有力且可信。

拓展:

(1)孔子:首创私学,让教育普及,一生为仁爱学术奔走呼告,被尊为“圣人”、“万世师表”。

《论语》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司马迁:汉武帝期挺身为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仗义执言,因言获罪受宫刑之辱,发愤著书、秉笔直书写中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虽身在汉朝,仍能秉笔直书把刘邦的劲敌以英雄形象项羽写进本纪。(3)《正气歌》:南宋末代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诗,创作于元大都的监狱中,受尽威逼利诱而写。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名句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德国籍犹太人。因终身为共产主义理想奔走呼告,在资本主义社会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的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与妻子燕妮一生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但为当世和后世共产国际理想作出伟大的贡献,在政治、经济、哲学方面颇有建树,毕生心血著就《资本论》。

(5)鲁迅:为拯救国民的“劣根性”(自欺欺人阿Q精神、麻木、喜围观等)弃医从文,以笔为匕首投枪,以杂文、小说与黑暗势力与拯救国民性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6)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劳动,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反映沙皇专制统治和资本主义兴起是的社会矛盾)。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大步”。鲁迅评价: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7)歌德(1749—1832):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擅长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1774年发表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反唇相讥轶事: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一位批评家相遇了。“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名言:“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白活等于早死。”

(8)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普罗米修斯》、《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名言:“逆境是通向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

比喻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总结:通俗明白地说明了读书能使人向善。

(2)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总结:证明了读书使人避恶的功能,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拓展:

(1)读书人中卑鄙和奸诈之人:若只以读书来求功名利禄,而未见圣贤书中的人性崇高和情趣高雅,则难免沦为庸俗,乃至人性之恶。

秦桧:宋高宗宰相,“十二金牌召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

民间为解秦桧之恨,用面团做成他的形像丢入油锅里炸,称之为油炸桧,后来演变成今日的油条。今日之贪官奸商等投机取巧之辈,不少都是苦学多年但未从书中汲取得真正精华的枉读诗书之人。

岳飞墓前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孟子“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三)第三部分(第5段):独句成段,点明主题。本段的中心句为“读书人是幸福人。”

五、写作特点归纳

(一)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总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在文章开头,作者明确提出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还拥有现实世界之外更为丰富也更为浩瀚的世界,接着,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读书人是幸福人。

第一个分论点是从物质方面论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而第二、三两个分论点则是从精神方面论述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层层深入,充分有力。

(二)第三段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分析说明。

总结:本段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事实铺叙,强有力地支撑着读书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化与陶冶”这一分论点。叙议结合,以议带叙,主从分明。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特点。

论述性散文——夹叙夹议——以议带叙

六、小结:让我们都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是确定的“世界读书日”,也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纪念日;我们中国也在生活节奏日益紧张,时代逐利而烦嚣,刷微博、玩游戏填充了本已稀少的空余时间的当下,紧迫呼吁“涵养一个书香中国”。

大家虽然还没有读太多的书,但一定要记得“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可以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书(专业知识、急救知识)、修身立德的书(古今中外人物传记)、增长见识的书(天文地理历史哲学)、陶冶情操的书(美文随笔)。

同学们一定要少壮多努力,学古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让自己通过读书成为一个幸福自豪而高尚高雅的大写着的人!

【板书】(详见幻灯片)

一、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二、夹叙夹议、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

三、排比、比喻的修辞应用

【作业】

1、学生可参看老师书目或自己选择,养成每月读书一本以上并做摘录和写心得的习惯的好习惯。

2、读史铁生《命若琴弦》、《我与地坛》;读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观看美国女孩莉琦的女孩的《你如何定义你自己》等励志演讲视频。她26岁身患异病(身高1.57米,天生“零脂肪”体重只有30公斤,她的一只眼睛看不见),从呱呱坠地起就被一生判了死刑,17岁起就被网友形容为“世界上最丑的女人”,但她在父母朋友的爱与鼓励以及自己超常的乐观和努力下,通过刻苦读书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大学学业,并用写了三本书,她还试图致力于推动美国反欺凌法案的通过,逐渐收到身边人和网友的尊敬和爱戴,而今大家称她为“最美的女人”。她和上帝掰手腕,她赢了!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返回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授课人 王粉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泛读课文,学会提炼文章主旨与把握文章结构。 2.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阐释的“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 3.学会做圈点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4.联系各自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2.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 2.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教师采用问题探究法及点拨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竞 赛、辩论等形式来自主学习,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 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找作者谢冕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询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故事、图片、音乐、歌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四、运用网络查找读书的图片、读书的有关知识。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通过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在泛读、精读的基础上探究本课的思路,提炼主旨,学会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可能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何用?让我们进入《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来探探究竟。 1.多媒体展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多媒体展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二、检查课前预习: 1.作者(个别提问)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 3.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开展小调查 1.你读书的感受: A.苦B.苦中有乐C.乐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 A.考出好成绩B.让家长高兴C.获取知识D.不知道 教师引导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谢冕说:“读书是幸福,读书人是幸福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冕的幸福生活…….(课件展示) 本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书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那么,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读书人为什么是幸福人 (一)(泛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1.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引导学生从找各段的中心句入手去感知) 第1自然段: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第2自然段:阅读能增广见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自然段: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4自然段:与好书结缘能使人“向善”、“避恶”。 最后一自然段是:读书人是幸福人。(也是全篇主旨) 2.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 教师引导:全文各自然段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陶冶精神,与好书结缘能“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即课文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全文主旨,与开头呼应。(提醒学生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 (二)(精读)品读课文,结合学生阅读经历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 1.学习第1、2自然段。 ①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②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找出其中理由。 (引导学生用自然段1、2文中语句来说明)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十三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2、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3、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修养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据教学大纲应安排二个课时,现根据试讲要求进行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文通字顺(注音、释义) 2、第一印象(领悟、疑惑) 拓展: 语文素养:1.语文综合知识 2. 情感意志 3.听说读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

1.提问:读书于你是幸福的事吗?为什么? 2.老师自身感悟:改变命运——痴迷执著——实现价值——终身受益。 假设当年不曾读书,眼界、思想、灵魂的禁锢即如故乡那个一辈子终老于山村的老妪!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逐段分层赏析(提问与拓展) (一)第一部分(第1段):读书幸福 1.本段中心句是哪句?请找出作者展开论述的关键词来。体会本段正反论证的手法。 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2.拓展: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家庭的穷富、外貌的高矮美丑、遭遇的逆境顺境、别人目光的青睐白眼,但上苍赋予了每一个人的大脑积累都从零开始。脑海里装下了什么,全由自己决定! 所以说文字的发明,是世界文明的里程碑,书籍改变了个人和世界的命运! 古有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吸引一代一代读书人勤奋好学以成就博学多才、成为国家栋梁、民族的英雄。著名成语有“凿壁借光”(匡衡)、“悬梁刺股”(苏秦)、汗牛充栋、学富五车

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案

返回《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泛读课文,学会提炼文章主旨与把握文章结构。 2.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阐释的“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 义及关系。 3.学会做圈点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4.联系各自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2.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 2.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教师采用问题探究法及点拨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竞赛、辩论等形式来自主学习,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 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阅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找作者谢冕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三、查询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故事、图片、音乐、歌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四、运用网络查找读书的图片、读书的有关知识。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可能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不喜欢。你读书的感受是:

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选AB 你是个诚实真诚的孩子选CD 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你读书的目的:A.考出好成绩 B.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完善自我 D.不知道展示图片 问题:条件这么艰苦,为什么他们仍然坚持学习,不放弃? 改变命运、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教多,由肤浅到深刻。 比起这些贫困山区里的孩子,我们今天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吗?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何用? 名人名言: 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沉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柯里叶尔)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赫尔岑)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也是繁荣的装饰和危难的避难所,慰人心灵。在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海伦·凯勒)

读书人是幸福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9655377.html, 读书人是幸福人 作者:谢冕 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02期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处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选自《永远的校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2011年09月01日星期四19:34读书人是幸福 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中心观点和各个分论点。 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 3、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选择书籍,培养他们读好书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的结构,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语句。 2、体会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含义,了解好书对人的影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曹禺假洗澡真读书》的故事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 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 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 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来看待曹禺的这种行为的呢?(请学生起来回答) 曹禺不肯洗澡一心想看书,这是因为在曹禺看来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是 一种幸福。 其实不光是曹禺,在古往今来也由众多的名人对书爱恋不已,也为此留下 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吧。 (出示ppt 为什么他们如此爱读书?为什么读书能让人觉得幸福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课 文《读书人是幸福人》一起去看看找找答案吧。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三、讲授新课 总体感知 速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本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议论文 中心论点是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 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最新精选】《读书人是幸福人》练习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知识点】 一、作家作品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二、文章解读 1.体裁:议论文。 2.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3.结构: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 4.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1):是全文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为读书人说独有的”“更为丰富的世界”。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2—4):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整个第3段都在论证这一点。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第三部分(5):“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明主题。本段的中心句是“读书人是幸福人”。 5.写作特点:夹叙夹议——以议带叙。 三、词语积累 浩瀚上溯陶冶执著睿智嗜好熔化 劝善之作趋避凡俗往哲先贤 【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文章结构 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问丈夫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为读书人说独有的”“更为丰富的世界”。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2——4):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整个第3段都在论证这一点。 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第三部分(5):“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明主题。本段的中心句“读书人

读书是幸福人教案

13、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 2、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3、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给不熟悉及无把握的字词注音并解释。 2、通过网络或课外书籍,查阅有关作者及文中涉及到的人物、作品的资料。 3、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二)导入新课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可见,书籍对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名人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记得我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在古代人心目中,读书是跟今后的人生幸福密切相连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读书人是幸福人》,以通俗而有力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读书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文章结构

《读书人是幸福人》练习(1)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主备人:李慧枝 【知识点】 一、作家作品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二、文章解读 1.体裁:议论文。 2.中心论点:读书人是幸福人。 3.结构:全文以总—分—总的机构方式、层层推进,卒章显志。 4.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1):是全文的总起段,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他提出了“两个世界”:一是人所共有的“现实世界”,二是“为读书人说独有的”“更为丰富的世界”。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确立了“读书人是幸福人”的主要观点。 第二部分(2—4):具体分述了阅读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知识”,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强调了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 作者在第2段点明,读书“能识草木鱼虫之名”,能“上溯远古下及未来”,也能“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总之,正如作者所说,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第3段的中心句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整个第3段都在论证这一点。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的情趣相联系。“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第三部分(5):“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明主题。本段的中心句是“读书人是幸福人”。 5.写作特点:夹叙夹议——以议带叙。 三、词语积累 浩瀚上溯陶冶执著睿智嗜好熔化 劝善之作趋避凡俗往哲先贤 【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亵.渎(xia)翠奁. (lián) 龟.裂(jūn)惶悚.(sǒng) B.谙.熟(ān)发酵. (xiào) 梁枋. (fāng) 瞭.望(liáo) C.睿.智(ruì)盘桓.(huán)绵亘.(gang)悭.吝(qiān) D.趿.拉(tā)寂寥.(liào)阴霾.(mán)藐.视(mà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中国军人的屠戳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B.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C.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D.巫峡被人看做是三峡神话传说的摇篮。美丽的神话,迷人的传说,几乎府拾皆是。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然无恙.(病)鸣金.收兵(锣)越俎.代庖(祭祀用的礼器) B. 断井颓垣.(墙)有的.放矢(箭靶)燧.木取火(取火的器具) C. 谁解相怜.(怜惜)殒.身不恤(牺牲)冠冕.堂皇(古代帝王的礼服) D. 翩若惊鸿.(鸿雁)运筹.帷幄(决策)天道 ..无为(大自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维和海地,护航索马里,中国海军正以耀武扬威 ....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各地,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完整word版)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说课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2.能力目标: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 3.情感目标: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开展小调查) 1.你读书的感受: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 教师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A.考好成绩 B.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 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谢冕说:“读书是幸福,读书人是幸福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冕的幸福生活……. 二、讲授新课: (一)(泛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1.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引导学生从找各段的中心句入手)第1自然段: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第2自然段:阅读能增广见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第3自然段: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第4自然段:与好书结缘能使人“向善”、“避恶”。最后一自然段是:读书人是幸福人。(也是全篇主旨) 2.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 教师引导:全文各自然段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陶冶精神,与好书结缘能“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即课文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全文主旨,与开头呼应。 (二)(精读)品读课文,结合学生阅读经历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 1.学习第1、2自然段。①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②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找出其中理由。(引导学生用自然段1、2文中语句来说明)现实世界(人人都有)自然段1: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更丰富的世界(读书人独有)不仅多识草木虫鱼。自然段2: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他人世界,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与不存在的奇风异俗③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这些语句的理解。④归纳总结:读书可以增长人的知识。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有配套ppt

读书人是幸福人 通海县职业高级中学张丽荣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2.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3.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ppt上呈现的贫困山区的读书图片,再进行小调查: 你读书的感受: 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 你读书的目的: A 考出好成绩 B 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 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到底有何用?让我们进入《读书人是幸福人》这篇课文来探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学理论家。 50年代后期,谢冕作为中文系学生,在北大逗留时间最多、最有感情的是北大图书馆和分散在全校大大小小的图书阅览室。他是宿舍、饭厅、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竞走者,常在下课后到图书馆看书,就免不了用书包占座。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图书馆“是动荡学海中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港湾”。 谢教授曾经动情的回忆这段青春的记忆“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成长有赖于名园的熏陶、名师的指点,也有赖于这座著名图书馆的灯火,它是我们青春的欢乐和痛苦的见证,如今它已成了点燃在心灵深处的恒久的光明。” 2.字词积累 浩瀚:广大繁多 上溯:往上推求或回想。 饱览:尽情观赏 加惠:施惠,给与好处。惠,好处。 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往哲先贤: 睿智:英明有远见。睿,看得深远。 嗜好:特殊的爱好。 大抵:大概,大都。 3.快速阅读课文,试着找出文章每段的中心句,并划分段落层次,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属于议论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总结:作者开门见山,在题目中直接表明了文章的观点:读书人是幸福人。(2)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提示:分论点通常出现在文段开头,文段结尾,也有出现在语段中间。 总结: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说明读书为何使人幸福的道理。这三个分论点分别是: ①人们通过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②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③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课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课文导读 “读书人是幸福人”,本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那么,为什么人作者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呢?读书人的“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作者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主旨的呢?我们不妨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学习本文时,要综合运用前两个单元的阅读方法——首先,阅读全文,对全文内容有整体了解;其次,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厘清文章结构。同时,可以从寻找5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入手,通过梳理文章的论证过程,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主旨。 1.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读书的人是多么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2.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读书,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

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还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3.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4.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有反面影响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总是指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读书人是幸福人练习题+王丹丹+七部一医(三、四)+150份+12月19日下午

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一段中,作者总结出的“两个世界”各指的是什么? 3.作者引用笛卡儿的名言,论证了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作者引用雨果的名言,论证了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文章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使用的论据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 6.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 “精神的不平等”指的是哪些内容。7. 文章的结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从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读书”“幸福”表现在哪些方面? 8. 读了全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联系文中“并非凡书皆好”的观点,谈谈怎样对待“读书”这一问题。 2013年高考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4~69题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以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1)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操相联系的人。……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的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被烤在火上一样渐渐(2)”,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64.结合上面的文字,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2分,共6分) 上溯:睿智:嗜好: 65.依次填入文中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博览融化B.博览熔化C.饱览融化D.饱览熔化 6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67.结合上下文,第一段的“精神的不平等”具体指的是哪些内容?(4分) 68.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其运用的论据是理论论据还是事实论据?(4分) 69.作者引用笛卡尔和雨果的名言,分别论证了什么?论证方法是什么?(6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5.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7个字):。(2分) 16.第①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世界。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 (2分) 17.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1分) 答: 1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辛,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鱼虫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人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得智慧和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一个有机会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