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之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之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之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之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人的需要出发,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目标,追求人与社会的终极平衡。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我们可以知道,人们除了自身生存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他们的独一无二,正来自于他们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俗话说的“人各有志”便是这个道理。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在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的同时,我们自身的需要和价值都应当得到满足。否则,我们就没有了自我。更不用说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权利。但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却是这条道路上的一大拦路石。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虽说有些经过了改革,但是它仍然忽视着孩子们自身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制度一开始就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想要培养什么样子的未来,所以我们的学习科目都有一些,并且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不管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是否在此。再加上现行的教育制度,在这种现行的教育制度的基础下,又将一些不涉及考试内容的科目裁剪掉,这样我们的教育范围更加的狭窄。我说的教育范围不是指受教育的地区面积,而是每一个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的有用的知识。即使我们抛开知识的有用性不谈,单单裁剪掉的科目来说,基本上都是美术,音乐,体育等关于德育方面的科

目。这些科目被裁剪掉的后果,其一有些有天分的学生会错过大好的发展机会,其二所有学生的课程变得更加的单一,引起学生学习的被动心理,更甚至导致厌烦学习的心理。

再者,在剩余的科目中,逻辑知识十分的单调枯燥,课本中缺乏生动,鲜明的实践知识。大多都是理论教条的规律。在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下,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没有发挥主观性的空间。例如语文这门课程,几乎每篇课文都是按照某种模板拓下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像这种主观性科目比较强的东西,尤其是文章,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按照一个思路去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不是说可以拿来一个标准去判断学生的对错的。我非常反对现在的语文试卷出考察文章主题,中心思想,及某些句子含义的题目。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还有自己的个性造成每个人对于文章的解读都有自己的一种观点。我们不可以拿着所谓的权威去压制学生们的观点,你们没有办法去评判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的观点的好坏。作为语文,我们学会识字,学会拼音,学会如何品评文章,如何写文章即便可以。如果可以的话,就连写文章也不要学了,因为文章本来就是人写出来的,美与不美只是看人们是否对这篇文章引发了的共鸣度以及对于作者感情的体验度。而不是这篇文章的结构,笔法就可以满足的。文章的精华在于它其中蕴藏的感情,而不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所谓技巧也是人们规定的。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些东西。

最失败的教育制度就是压制了学生发展的教育制度。而我国的教育制

度恰恰是其中的一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提到过人们有尊重的需要。而我国的教育中恰恰缺少。其实不仅是尊重,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都十分的不受重视。这些决定着学生未来的东西都受不到重视,而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却被看得重于一切。

就现在来说,我国虽然还在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是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基本上已经实现。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老龄化社会日益加快,而出生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少。因此培养更高素质的青年是当前教育的主要出发点。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以及了解必要的国情之外,重中之重的是让学生得道自我实现。现在的学生数量日益减少,“优势教学”完全可以实施。所谓的“优势教学”,是在保证学生的基本知识过关,并且对于国家的过去现在未来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基本确立了三观的前提下,国家根据学生的兴趣及特长进行重点培养,并且鼓励学生继续深造的教学方式。国家可以插手调整学校的部署,将教师资源进行优势配置,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力量。同时,国家可以设立有关方面的培养方案,对于专业学习出类拔萃的学生可以在国家的帮助下继续深造直至完成学业。我们的资金投对了地方自然不愁没有人才,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我们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全面培养。所谓的素质,并不是单单指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道德素质的要求更是十分重要的。计划生育造就了中国独有的独生子女时代。没有礼貌,以自我为中心,身娇肉贵,无疑不说明了我

国教育制度中道德素质与身体素质培养的双重欠缺。要想他人尊重我们,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人。而这一点,几乎在中国的学校里很难学到。仅仅依靠家庭的教育是不可能实现高标准的道德教育的。

中国的教育应该是平衡的教育体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观念。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 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 1. 基本理论 2. 差异 3. 分类 4. 自然人性论 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7.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8.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9.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 一、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 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 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

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分析,阐述了以人为本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企业员工管理 一、前言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了解人首先要了解人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引起行为。可见,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基础和最根本的原因。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激励就是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借此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使工作更有效率。由此可见,无论从那个角度讲,研究人的需要对管理来说都很重要。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需要的权威理论,也是是一种提出最早、影响最大的激励理论。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即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简介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规律有:(1)生理的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当基本需要没有满足时,这些需要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2)这五种需要的次序是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过程,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过程。 (3)需要是一种动态,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的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小。(4)同一时期内往往存在几种需要,但是,每个时期总有一个需要占主导地位,被称为优势需要,这种需要会强烈地驱使他进行各种行为去满足这种需要。因此管理者必须注意目前职工的优势需要,以便有效地激励他们。 5.低层次需要满足后,不再是一种激励力量,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则会增强激励的力量。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需要差异,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对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薪水和激励性报酬满足员工的生理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的需要人类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摄食、饮水、睡眠、求偶等和生命延续有关的各种物质条件需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向员工提供物质激励,来达到激励职工工作的目的。常见的物质激励主要有薪资激励、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生理上的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所以对待生活困难的基层员工和没有经济基础的新员工,提高薪水是他们的优势需要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如日本NTT公司重视员工的薪资激励,每年为员工加薪一次,并为员工提供其他津贴。针对高级蓝领和白领,可以同时采取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例如,微软公司的大多数工程师都能得到股票期权;惠普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物质激励,公司在每年的薪资福利调整前,都对市场价格因素及相关的、有代表性企业的薪资福利状况进行比较调查,以便使公司在制定薪资福利时,与其他企业相比能保持优势和具有竞争力。此项计划使员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二).企业要通过工作保障来满足员工的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的延伸,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包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生活条件安全稳定等方面的需要。它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指现在与未来生活安全需要都有所保障;另一方面是身体和心理的安全保健。安全的需要表现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工作大环境,这个大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第三,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驱动活力。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求的实质、需求的发展以及需求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同理,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应用这套理论有效地引导学生。 一、付出爱心、关心学生细微,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妙”,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诚真意地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又亲切。教育之爱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满足、一种期望、一种积极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把内部的需要深化成行为的动机。 对学生的爱,应该从关心学生的细微入手。这些细微着重体现在学生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上,要使学生在吃、穿、住、行需要和人身财物安全等方面得到保障。比如,留意学生的饮食穿着;哪怕是节日里的一句问候,都会让学生心头温暖甚至感恩戴德。尤其在教育过程中不能采取责骂和体罚。责骂和体罚更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从而留下心理障碍。 二、搞好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doc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受当时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批判和继承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学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与其它心理学派不同,它主要研究人的本性(nature、潜能(potentiality、经验(experience、价值(value、创造力(creativity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人本心理学的形成,为人类了解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所以又被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四位: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罗杰斯( Carl Ransom Rogers, 1902—1987 、罗洛·梅( Rollo May,1909—1994 和布根塔尔( James Bugental,1915—。1956年4月,马斯洛等人发起并创立了人本主义研究会组织,第一次讨论了人类价值的研究范围。1962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Psychology,简称AAHP在美国成立,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正式诞生,布根塔尔担任了第一任主席。 人本主义和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不少治疗师如罗杰斯、马斯洛等,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 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人性本善论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史超越科学实证主义范式而趋向于“以人为本”的心理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生平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着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1967-1970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着作有《动机和人格》(1954)、《人格问题和人格发展》(1956)、《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1964)、《健康的心灵管理》(1965)、《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 基本主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综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综述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是第三代心理学家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一、基本内容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通俗来说: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的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现在流行在我们中间的一句话:先生存,再生活。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一步一步的向着更好的方向追求。现在我们来具体的了解各层次的需求。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 主要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也就是说,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其实我们细细想来,我们现在学习、工作,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然而,是否有人愿意一味地追求奢侈,而放弃吃饭、喝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生存下来是我们生活的前提。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程度后,其它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所以,在战乱时期,物资匮乏时,应该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在我们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儿童,在他们基本生理需求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不应埋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努力,我们最先该做的是解决他们的“生存”。对于生理需求,也有许多的激励措施。例如: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

人本主义心理学完整版备课讲稿

人本主义心理学完整 版

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一、定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是以人为本研究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亦即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意向性、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简而言之,因强调以人为本体的价值观而得名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宗旨,整体人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二、特点 因其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三、代表人物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其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性善论(或人性本善论),潜能论(或机体潜能论)和动机论或需要层次论。主要观点是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而另一代表人物罗杰斯(C.R.Rogers),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包括人格理论、以人为中心疗法和会心团体治疗。其主要观点则是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四、主张 1. 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并且正常的人,重视人的心理活动,强调影响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价值观,使学生注意研究自己的情感,学会正确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当然,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学习者展示其真实的内心世界,促进学习的发展。 2. 强调人的因素,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一个有意识和目的的人,他能够主动进行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此外,把学习者当成学习活动的主体,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3. 主张有意义的或有经验的学习。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的自我发现、自我展示。因此,学习者应全身心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老师也给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学习他喜欢且认为有意义的知识。 4.促进学习者学会适应变化和学会如何学习。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各种知识理念层出不穷。又因为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学习者需要感受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及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人们的精神状态也陷人了更大的危机,人受制于物而无能为力、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急需借助心理学,从而使得临床心理学、心理诊疗、社会心理学等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开始认识到,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人缺乏对自身内在价值的认识,但是传统心理学存在着严重的贬低人性和非人性化的倾向,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便应运而生。人本主义心理学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中除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派别之外的第三大势力,其理论产生是出于反击当时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派,即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在这些心理学中,作为心理学核心的人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没有得到正确阐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在心理学的基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 9 世纪末狄尔泰和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人本主义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的中心是基本的人性(自我的成长、需要、天赋潜能、自我实现等)。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其基本观点是: 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又有高低层次之分。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人们只有在低一级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才会有高一级的需要。不同的人一生中达到的需要水平是不同的,有些人毕生挣扎在饥饿线上追求温饱的需要,而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水平。自我实现不仅是人最高需要的满足,而且是个人价值和潜能的实现。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和价值。当人达到自我实现时,就可以体验到一种无自我中心的、达到目的的状态,使人产生极大的幸福感和内心生活的丰富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当自我实现受挫时,则会产生心理上的病态:孤独、沮丧和失望等。 2.自我论:罗杰斯特别强调“人”本身(自我)与其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因此,自我论又称为“人本论”。罗杰斯的自我论有两个主要概念:一为“自我

试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试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该理论作出你的评价。 答: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时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 (1)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2)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例如,人们希望得到一份安定的职业,愿意参加各种保险,这些都表现了他们的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私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或她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相反,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临的问题。 (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美化。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同的,带孩子的妇女和开卡车的妇女,一个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男人或做炊事工作的男人,他们都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2. 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关于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的进化以及个体的发展中,低级需要出现较早,高级需要出现较晚;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需要,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保证人的身心健康,因而也叫成长需要。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复杂,因此满足高级需要应具备较好的外部条件,如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等。 3.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马斯洛看到了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的区别,要满足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但他没有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他认识到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他还认识到,在人类历史上,那些为实现理想和事业胜利而不惜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生命的人,是不考虑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同样,一些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忍受着低级需要的缺失,过着贫穷和困苦的生活,以此来实现他们更完善的潜能。此外,个体对需要的追求也表现出不同的情况,有人对自尊的需要超过对爱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他们只有在感到非常自信并觉得有价值时,才会追求爱与归属的需要。

马斯洛五种需求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目录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观点 ?4 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5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 ?6 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7 需求层次论的争议 ?8 相关条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94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943) ---------------------------------------------------------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如下: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几乎所有的介绍马斯洛的书籍都这样介绍他的需要层次论,但是,这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完整。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对需要层次论作了更多的探讨。首先,除了广为人知的以上五种需要外,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是他也说明,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层次之中。 对马斯洛的观点存在着许多争论。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批评马斯洛的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需要层次学说,但到目前为止,马斯洛的观点仍然是最被广泛传播的一种。比如,奥尔德弗(C.P.Alderfer)于1969年在《人类需要新理论的经验测试》一文中修正了马斯洛的论点,认为人的需要不是分为5种而是分为3种:(l)生存的需要(Existence),包括心理与安全的需要( 2 )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Relatedness),包括有意义的社会人际关系。(3)成长的需要(Growth),包括人类潜能的发展、自尊和自我实现。奥尔德弗需要论,简称为ERG需要理论,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比较如下图所示: 这两种理论的不同点是:奥尔德弗经过大量调查证明,这些需要不完全是天生的。需要层次论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ERG理论不仅体现满足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h u m a n i s t i c p s y c h o l o g y)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种革新运动。 60年代初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后,这一运动有较大发展,1971年在荷兰举行过国际会议,影响扩及欧洲和亚洲 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运动是由许多具有类似观点的心理学者共同发起的,主要有: ?人格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h.a.默里、g.墨菲 ?新精神分析学家k.霍妮、e.弗罗姆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r.梅 ?机体论者k.戈尔德施泰因;发展心理学家c.比勒、j.f.布根塔 ?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a.h.马斯洛 ?心理咨询家和教育改革家c.r.罗杰斯等 其中马斯洛、罗杰斯和梅是这一运动公认的领袖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特点 ?关注人的经验,将人作为处在其整个生活过程中的一个整体进行理解?强调人类独有的特性,如选择性,创造性,和自我实现 ?强调选择产生出意义,所以应选择有意义的研究问题而非为求客观牺牲命题的意义性 ?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关心人的潜能和发展 研究和理解整体的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普遍同意的一个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特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他们既反对s.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或防御机制,又反对行为把意识看作是行为的副现象。 ?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 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 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w.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行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当努力用满足这类需求来激励下属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人们为报酬而工作,主要关于收入、舒适等等,所以激励时试图利用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来激励员工。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满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他们就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求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在激励员工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用段都可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份地满足了其它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

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

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 提高学校管理艺术和水平 湖北省保康县第二中学陈耀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学校管理中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以不变应万变,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管理艺术和水平。 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主张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性向、潜能和倾向性。尊重教师的人格、情感和意志,建立良好、融洽的同志关系。把管理活动视为心理整个机能,提高教师认识的基础和动力。结合管理学的性质特征,我们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挖掘教师的潜能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以让教师享受工作、发展自我、健全人格、提高素质为目标,实施主导管理,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教师的主导意识,挖掘教师的主导潜能,发展教师的主导能力,塑造教师的主导人格。在心理上尊重、理解、信任教师,使教师感受到人格平等,心灵的共鸣,产生心理满足,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运用人本心理学原理,提高学校管理艺术和水平,校长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做好工作。 一、树立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本主义管理理念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摆脱具体教学实践所具有的偶然性、具体性、时空性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阻隔,给教师的教育文化底蕴、教育理论和心理素养以全面的丰富和提升。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本主义有以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教师是有情感、有个性,是独立的人。他们需要得到关心和尊重,但他们也有人性弱势的一面,需要教育和引导,允许教师们埋怨、牢骚,不能要求他们十全十美,要用人性化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要看到他们的可塑性和潜力,要放开手让教师们在风雨中锻炼,在挫折中成长,同时也要注意到他们年龄、气质、性格、意志和能力的差异, 第二,知人善用。由于阅历和教育影响的不同,个人努力和实践的不同,教师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同一学生,同一问题,不同教师看待和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教师易激动,情绪反应明显,有的则沉静,情绪不外露,有的耐心强,有的则很差。古语说:树有木不同,人有性不同。个体差异的存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案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生理需要 1 对饥饿的人,它能给予的最多----坎贝尔浓缩汤 2 北极熊耐寒之迷----北极熊牌冬装 分析:马斯洛所说的生理需要是各类需要中最基本的需要,是个体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如 空气、水、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饥饿和寒冷是 人生活要必须面对的俩个基本问题,吃不饱穿不暖就无 谈发展,这俩个广告直接明了的的点出了人们的需要, 浓缩汤都是精华,北极熊耐寒,能给饥饿与寒冷之人很 现实的,基本的满足。给了他们渴望与动力。“衣食足 则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安全需要 1买渤海保险,享泰达人生----渤海保险 2 尖端科技,平安领先----睿翼监控 分析:安全需求是人们表现为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的欲求。保险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 物,由于经济的发达致使人生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 为了未来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活,买保险就是一个不错的 选择。社会不稳定,财富的增加。为了自己的财富不受 到损失。用先进的监视器,为自己的财富加一道保险何 乐而不为。正好满足了人们安全防范这个层次的需要。

三爱与归属需要 1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德芙巧克力 2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房地产 分析: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面,作为成员希望获得友情亲情爱情。德芙巧克力体现的是情侣之间细腻甜美的爱情。房地产则给你一个温馨的家。这样我们就有了爱,有了归属感,我们的情感就有了寄托。这就是马斯洛所说的爱与归属的需要层次。 四尊重需要 1好男人的郎酒----郎酒集团 2尊重别人,别人才能更尊重自己----公益广告分析:尊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因为这是相互的。自我尊重受到尊重是尊重需要的俩个方面。好男人的郎酒形象的道出了男人自我尊重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做一个好男人,我们是好男人,我们要自尊,我们要受到别人的尊敬。这一则公益广告简单的点出了我们为什么,怎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受到别人尊重的路。只有这样我们心中的尊重感才能得到满足。五自我实现需要 1 永远要做的比要求的更好----伯爵名表 2 超越期望、超越自我----中华汽车 分析: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简介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差异

人本主义心理学综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行为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外的心理学史上的第三大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梅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有: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等理论和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感等治疗理论。本文主要就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理论发展以及贡献和不足展开探讨。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一、前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1943年,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论》,以后出版《动机与人格》一书,创立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并已成为当今最有市场的心理学流派之一。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也是西方心理学五种研究取向之一,与生物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一起,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并且从组织上、教学上和科研上已被正式纳入学院心理学之中。[5]人本主义心理学自产生起便讥讽精神分析心理学为不正常人的心理学;行为主义是低级动物和婴幼儿的心理学。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它不但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它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

的几个部分。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美国本土。美国战后,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虽有提高.但社会问题如失业,种族歧视、犯罪道德堕落,人的异化与追求量上感性满足等现象愈演愈烈,人民精神生活极度空虚。往往把人变成社会机器的一部分,使人缺乏主动性和个性,处于被控制.被隔离的状态。特定的社会环境呼唤人本主义精神的重归。[1]人们终于明白科学和实证乃是一把双刃剑人要想真正享有圆满的生活,充实的内心世界,还需研究人的尊严,人与人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等涉及心灵的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独树一旗.从自己的哲学、心理学、伦理原则来支持这一追求。证明人类生活与人类行为是一种综合系统.其中价值、目标、意义占据中心位置。[2]人本心理学发现并证明人的充分发展建设性原理,而这些对个人生活构建有意义的原理将最大可能挖掘人的潜能。1962年马斯洛呼吁成立心理学的“第三势力”,这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不同的心理学思潮,吸引不同背景、来自各学科的成员,但他们都同意:为了与日益严重的社会、文化危机进行斗争,与20世纪非人性、泯灭人性的感情作斗争,要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提出挑战,并呼吁建立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3]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模式 马斯洛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强调心理学应研究人性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