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对策初探

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对策初探

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对策初探
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对策初探

一、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冲突(一)路径依赖相关理论概述

路径依赖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路径依赖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存在,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方向不断自我强化。路径依赖理论最早由生物学家研究物种进化时提出,古尔德最早明确了路径依赖的概念。布莱·阿瑟将该理论应用于技术变迁的路径分析,提出“技术自我强化”理论。查尔斯·沙伯尔,米切尔·爱维雷特等人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企业组织制度变迁,提出企业制度变迁不是经济效率的结果,而是战争、法律条令颁布等偶然因素以及生产规模效应和协调效应等正反馈机制使企业制度变迁产生了路径依赖的后果。

道格拉斯·诺思则在对相关研究基础上,将路径依赖理论应用到制度变迁中,成功阐释了经济制度演进存在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 )现象。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性事件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替代。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

制度变迁过程中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有三:一是正式规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连续的、累积的。一国政治法律制度约束着经济自由度和个人行为特征,进而影响经济效益。二是非正式规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持久、沉淀于历史过程中。与正式规则相比,非正式规则具有较强的非易性,其变迁是连续、缓慢、渐进、内生的。虽然许多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差异不大,但经济发展路径却差异巨大,主要原因是不同的非正式规则和文化传统影响巨大。三是与既定制度相关的利益集团是保持制度延续下去的巨大推动力。因为利益集团与现有制度共存共荣,而且在利益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只会加强现有制度,从而促使制度变迁保持原有惯性、按原有的方向持续下去。

(二)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的冲突

1.政策依赖与监管转型冲突

我国资本市场从根本上讲仍然是“政策市”,政府及证券监管部门管理股市主要不是依赖法治,而是依靠政策进行调控。“政策市”最基本的特征是政府及证券监管部门对股市广泛而频繁的干预,这种干预几乎涵盖市场所有环节。一是通过领导人讲话、发表评论,改变交易制度和政策、印花税,调控入

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对策初探

证券监管转型作为监管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决策,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本文运用路径依赖相关理论,概述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的冲突,分析证券监管与服务中形成的政策依赖、重服务轻监管、赶超型政绩观及监管俘获等问题,提出确定以问题驱动和问题导向的改革路线图,打破路径依赖、回归监管本源,建立监管成效监督评价考核机制,营造有利于内外部的环境、留住优秀监管人才等实现监管转型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证券监管;路径依赖;转型[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 (2014)04-0068-05

李文华,中国证监会重庆监管局信调处调研员,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证券市场监管。(重庆

400010)

■李文华

J

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金融与经济2014.04

市资金等多种手段调控股市涨跌。二是通过一系列监管措施掌握市场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包括IPO审核、改变IPO发行节奏、上市资源分配、上市公司再融资、企业收购兼并和重组审批、公司退市等等。三是利用证券行业“特许经营”国家政策,设置名目繁多的行政许可、登记报备、现场查看、开业验收、高管任职资格审批等强化自身权利,实现对证券业务及从业高管任职的干预与调控。由于政策干预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临时性、功利性、易变性和不确定性,市场难以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导致市场参与各方,包括监管者、上市(拟上市)公司、基金公司、券商、期货公司、中介服务机构、投资者等产生一种特殊的既有“政策博弈”又有“政策依赖”的现象发生。而监管转型则必须打破监管者“政策依赖”,以法治化作为保障,“宽进严管”、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干预,扭转“重审批、轻监管”倾向。将“主营业务”从审核审批向监管执法转型,将“运营重心”从事前把关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对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地放,对需要管好的事情,坚决地管住管好。对违法违规行为,毫不手软地追究到底、处罚到位。

2.服务主导与监管转型冲突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通过为企业改制上市及再融资提供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而监管部门则通过为上市(拟上市)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来服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家数,上市公司市值,融资额度,证券、期货、基金公司家数,资产及管理资产规模,业务指标增长率等成为衡量证监会及各地证券监管部门发展资本市场最常用、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监管部门在为资本市场服务上投入的资源巨大,而监管资源投入相对不足,致使资本市场许多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查处,损害了监管的公信力和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而监管转型就是要扭转过去重服务轻监管的做法,转变思想认识,将监管部门职责从服务主导向监管主导转变,切实践行“两维护、一促进”核心职责,配齐配足监管力量,严格监管和规范市场参与各方行为,维护市场的有序运行,树立证券监管的市场公信力。

3.利益调整与监管转型冲突

改革根本的目的就是进行利益调整。监管转型是由证券监管部门发起的对自身的改革。正如许小年所说:“我们依靠政府去推动改革,但是政府没有改革的激励,因为所有的改革都将伤害到政府的利益,这就是改革的悖论。”作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重要主体,证券监管部门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功不可没。问题是监管部门推动和帮助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场合以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方式进行,这种旨在推动市场发展的行动同时又强化了自身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地位,使得监管转型困难重重。而监管转型本身所有达到的目标有悖于监管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假设,那就是制度供给人所要建立的新制度会逐步把自己“逐出”资源配置的主导角色,迫使自己向市场、向其他参与主体、向社会还权。这必然导致监管层内部既得利益者的抵制(包括正式制度层面和非正式制度层面),因为他们个人仍然受利益最大化驱使,不可能自觉接受自身权力与利益的丧失,有的甚至会利用制度供给人的特殊身份,在改革的名义下继续强化部门及个人利益,对监管转型构成实质性的阻力。

二、20多年证券监管与服务形成的路径依赖

(一)政策依赖导致“政策市”难以为继

在资本市场20多年的发展中,频繁的政策救市和政策抑市对资本市场影响深刻。当股市长期下跌、市场低迷,融资功能严重衰减时,就推出利好政策,当股市高涨时,就发表社评、改变政策打压股市。1993年至1994年7月,股市持续低迷,该年3月推出“四不政策”、7月推出“三大救市政策”,结果股市大涨。1996年,股市大幅上涨,10月政府连续发布“十二道金牌”,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播放《正确认识当前股市》特约评论员文章,同时股市实行10%涨跌幅限制,1997年5月上调印花税、严禁三类企业入市,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引发市场暴跌,造成股市长达两年的低迷不振。1999年5月“六条政策建议”发布、6月《人民日报》又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股市上涨属于“正常的恢复性上升”、9月准许三类企业入市,正当股市高歌猛进的时候,2001年10月开始实施国有股减持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加大证券监管力度使得股市又被打回原形,市场风险爆发,监管部门对券商进行了为期3年的综合治理才基本化解市场风险。2005年底,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中国股市走出了迄今涨幅最大的牛市。期间,经历股票融资大幅攀升、“三高”发行盛行、推出中小板、创业板和股指期货、多次印花税调整、世界

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对策初探

金融危机影响等,又将股市打回原形。特别是2008年后市场开始走软至今,监管层可谓利好政策不断,下调印花税,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汇金公司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银行股,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降低红利税,抑制发行“三高”,进行发行体制改革等等,可谓利好出尽,但均未能挽回股市的颓势。正是这种面对问题绕着走、不敢动真碰硬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寄望用政策调整市场发展的“政策依赖”思维,使资本市场的问题越积越大,积重难返,同时也使政策的边际效用大为降低,靠政策调控市场已没有出路。

(二)服务主导导致重服务轻监管

在“监管与服务并重”、“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以服务带动监管、以服务促进规范”思想指导下,证券监管部门在服务资本市场上可谓下足了工夫。一是替市场“选秀”,这在公司发行上市环节表现尤为突出。监管部门对拟上市公司进行遴选后,将他们认为优质的公司交给投资者选择,且不评论监管部门是否比投资者具有更高的对优质公司上的遴选能力,仅仅从这项工作的强外部性看,如果监管部门无法从公司遴选中获取相应收益,这样工作要么长期难以持续,要么就是因为道德风险和运行效率等等而导致效率大大降低。再考察“选秀”脱颖而出的上市公司,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7%。而对比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三项指标,上证A 股2012年分别比2011年增长9.62%、2.14%及3.27%,创业板三项指标分别是15.65%、-13.34%及-7.66%。二是对上市公司的“呵护”。“壳资源”价值及地方政府政绩观、面子观使得各种补贴盛行,让一大批上市公司“被盈利”,更成为一些披“星”戴“帽”族摆脱暂停上市或退市的一大“法宝”,而证券监管部门对退市谨慎保守的态度导致炒垃圾股盛行,使市场定价效率扭曲,资本市场就像一个没有排污口的蓄水池,成为只“纳新”不“吐故”的半封闭市场,严重影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对中介机构关照有加。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规范中介机构业务、支持中介机构发展上,在综合治理后,逐渐放松了管制,转而支持中介机构业务发展。先后开放了资管业务、股指期货、放开营业网点设立、丰富基金期货品种,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等众多业务。同时,将更多业务主导权交给中介机构。定价方面从监管部门定价到由发行人、承销商和7类机构投资者定价演进;配售方面则从采用网上及网下配售再到券商自主配售演进。四是对证券从业高管管理“圈内”现象明显。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的高管多集中在“金融圈”甚至是“资本市场圈”,并形成了监管部门官员到市场,市场到监管部门官员的“旋转门”现象。正是这种资源配置的供应权及市场准入权的“发放”使得证券监管部门与市场强势主体间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的利益纠葛。当这些市场主体违法违规时,监管部门很难动真碰硬、根据自己的监管职责作出公正、严厉的处罚,导致监管部门自身监管能力严重弱化,谁都不愿意去得罪人,因此“重审批服务、轻监管”就这样延续并不断强化下来。

(三)赶超型政绩观导致市场发展重量不重质

在全国经济发展GDP至上的政策环境影响下,资本市场赶超型发展的政绩观相当突出。证券监管部门在总结自己的成绩时首先必谈市场规模指标,如上市公司家数、总市值、流通市值等等,再比较一番;其次是融资额,包括IPO融资、再融资、债券融资等,接着总结的是证券期货、基金等机构如何得到创新发展,上市公司质量和规范化运作水平提高,证券监管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水平提高,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等。细读监管部门2008~2012年主要发展成就:推出创业板、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新上市13个商品期货品种、一批大型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并发行上市、800多家中小型和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发行上市、越来越多的并购重组、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动上市公司分红、退市等改革,推进公司境外再融资等。不难看出,规模指标、融资指标、推出新业务新产品的指标成为最主要的政绩载体。而市场出现的低迷不振、诚信缺失、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弱、对中小投资者侵害严重、“三高”发行、现金分红低、投机盛行、违法违规频发等则提及很少。这种偏重市场规模发展,回避市场运行中诸多问题的政绩观,必然导致资本市场发展重量不重质。

(四)利益集团的渗透与监管俘获形成“利益谐振”

监管俘获理论是西方监管制度发展历史上的

金融与经济2014.04

一种重要理论,是政府失灵的典型表现形态。是政府监管未能达到提高市场活力和维护社会公正的预期目的,或造成了负面效应,导致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为政府科学地制定和实施管制政策敲响了警钟。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资本市场培植和发展的重要利益主体包括上市及拟上市公司及其背后的大股东和地方政府、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证监会直接管理的单位,强势的机构投资者等,他们与证券监管者因为业务关系和利益连接在一起。一是这些利益主体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会尽力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证券监管者,争取引导监管者建立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法规制度。二是这些利益主体是现行体制的受惠者,为了从证券监管政策及执法中获利,便有向监管者实施影响甚至寻租的动机。三是证券监管部门作为制度供给、市场资源配置及监管执法的权利中心,其权利实施事实上是通过各种级别的官员来执行的,这些官员手中的公共权力资源能够很容易地转化成利益收益。如果监督及管理不到位,钱权交易便很快蔓延开来。正是各类利益主体影响和监管者自利动机驱动下,监管者被利益集团俘获,并与强势主体间形成“利益谐振”关系。而打破这种“利益谐振”关系形成的路径依赖将是监管转型不可回避的主要问题,难度非常巨大,有可能使改革中途而废甚至最终归于失败。这就是渐进式改革的风险和代价。

三、实现监管转型的对策措施

(一)确立问题驱动的改革路线图

改革从来都是问题驱动和问题导向的,因遇到现实问题而驱动,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深化。改革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改革而改革,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是监管转型必须以解决资本市场存在的重大问题作为改革目标,重点解决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盈利及持续发展能力低下,市场“输血”能力减弱,重融资轻回报,过度投机,一二级市场分割,“三高”发行及老股转让过度圈钱,违法违规频发,补贴盛行,缺乏竞争和优胜劣汰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二是要解决监管制度滞后及不公的问题。资本市场说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法治强,则市场兴。要法治强,前提是法制要公。在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中,一方面法规制度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跟不上市场发展的形势。另一方面倾向于上市及拟上市公司(融资者),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证监会直接管理的单位,机构投资者等强势参与主体的制度设计明显,而对广大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制度则很少或者基本停留在纸面上。法规制度的滞后及不公已严重制约市场的规范发展,不改革法制,市场的规范发展将无从谈起。三是解决法治问题。市场违法违规频发,不依法依规办事、执法不严、监管不足、监管寻租、监管俘获在整个证券监管系统不同程度存在。敢于直面问题、公正执法,解决监管执行力弱的问题应成为实现监管转型的立足点和改革路径选择突破的方向。

(二)打破路径依赖、回归监管本源

20多年证券监管部门在监管与服务资本市场中形成的路径选择具有强化现行制度及监管者思维的惯性,要改革就要改变原有既定思维,打破现有路径依赖。一是改变政策依赖思维。用政策调控市场的边际效应已大为弱化,依赖政策变动去管控市场的发展已行不通,应当改变,用法治去监管市场,才能使市场回归法治化的发展轨道,以有效稳定市场预期,重拾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二是变服务主导为监管主导。服务主导产生的重服务轻监管、制度性利益侵蚀、监管者与市场的“旋转门”现象等对监管转型的滞肘相当巨大,减少行政审批、规范“旋转门”现象、减少对市场强势主体政策倾斜与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是推动监管转型的基本前提,必须下大力气予以扭转,使监管部门回归监管本源。三是改变现有政绩观。将市场规模发展、业务及产品创新等应由市场参与主体完成的事交由市场主体(包括:上市及拟上市公司,证券、期货、基金机构,投资者等)去完成(注册制改革就是向这个方向迈进的举措之一),通过简政放权,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将投资者保护,解决市场诚信缺失,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低下、投资者回报低,管控新股发行“三高”,约束市场过度投机、严查违法违规等作为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任务,充分展现监管的成绩及效果。四是“改革中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但别无选择”。要实现证券监管转型,就必须打破原有格局形成的“利

路径依赖与证券监管转型对策初探

益谐振”关系,这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更需要管理者具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

(三)建立监管成效监督评价考核机制

完善的监管绩效考核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考核与选拔任用则是实现监管转型的核心。建议国家建立证券监管部门监管成效监督评价考核机制,将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率、投资者保护水平,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市场主要参与主体的诚信,管控新股发行“三高”及老股转让,约束市场过度投机、严查违法违规、监管者对市场问题的研究、监管信息的公开透明等作为主要考评指标,将市场规模、融资额度、市场业务及产品创新等发展指标作为参考指标,对证券监管部门监管成效进行考核,层层落实。并且,严格按照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根据考评结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受激励,让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秉公办事的人受尊重、受爱护、受重用,打造一支与监管转型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不在状态、无所作为、不敢担当、能力不适应的领导干部坚决调整。

(四)营造有利于内外部的环境,留住优秀监管人才

政策依赖、重服务轻监管、好大喜功的政绩观、监管俘获、监管部门与市场之间的“旋转门”现象等其实在我国各行政机关都不同程度存在。推进监管转型作为证券监管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监管转型,关键在人。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新兴加转轨”阶段,法律法规配套不健全、行政司法衔接不畅、市场诚信缺失、监管执法制约明显、违法违规易发高发、投资者保护弱以及监管人员工资收入低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只有营造既有传承、又有大胆除旧创新、积极进取的内外部环境,在破除现有“利益谐振”关系、打造风清气正的监管队伍的前提下,切实提高监管者素质,用待遇留着人、用发展激励人、用创新塑造人,留着优秀监管人才,监管转型才能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力钢,邴红艳.中国公司治理的路径依赖——

—理论与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4,(2):81~82.

[2]刘元春.论路径依赖分析框架[J].教学与研究,1999,(1):46.

[3]何广延.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J].改革与战略,2011,(10):7.

[4]刘爱松.我国股票市场的“政策市”症结与破解思路[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3):48.

[5]苏立波.中国股市“政策市”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11~12.

[6]肖钢.监管执法: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J].求实,2013,(15).

[7]李文华.转型:中国资本市场从新兴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J].特区经济,2012,(10):15.

[8]巴曙松.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生存现状[EB/OL].(2013-11-16).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8806095.html,/stock/news/ zonghe/201311/t20131116_380807.htm.

[9]李文华.创业板“病理”解析及监管对策探析[J].南方金融,2013,(12):80.

[10]李文华.基于监管视角的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研究[J].南方金融,2013,(6):39.

[11]李文华.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3,(2):45.

[12]新浪财经.证监会回顾过去五年成绩及2012年十大重点工作[EB/OL].(2013-01-22).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8806095.html,/stock/y/20130122/144814364776. shtml.

[13]朱喜洋.行业监管的公法之治——

—以转型期煤炭业为例[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162~163.

[14]龚益鸣.政府职能转换中的利益沾滞与路径依赖[J].江汉论坛,2001,(10):12.

[15]肖钢.肖钢主席在《财经》年会上的演讲[EB/ OL].(2013-11-19).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8806095.html,/pub/newsite/ tzzbh/gzdt/tbgzyw/201311/t20131120_238599.htm.

[16]肖钢.证券法的法理与逻辑——

—肖钢主席在第四届“上证法治论坛”上的演讲[EB/OL].(2013-11-28).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8806095.html,/pub/newsite/bgt/xwdd/ 201311/t20131128_238946.htm.

[17]肖钢.大力推进监管转型——

—肖钢同志在2014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 OL].(2014-01-21).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8806095.html,/pub/ newsite/bgt/xwdd/201401/t20140122_243060.htm.

金融与经济2014.04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证券与投资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李志强 学号:021140202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5年12月24日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快了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加速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规范市场成为保证和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首要任务。用什么来规范市场,由谁来规范市场,如何对市场进行规范,这就是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原因分析;对策 一、我国证券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于影响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存在很多问题 1.信息披露虚假。一是发行人为获得发行资格,采取虚增资产、虚减负债、增加待摊费用等方法,达到以虚假信息包装公司形象的目的。二是发行人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缺乏有效性,反映公司信息的合并会计报表过于笼统和模糊,难以揭示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经济增长趋势和风险状况。三是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措辞含糊、模棱两可。 2.信息披露不及时。上市公司的信息是时效性极强的资源,信息披露的滞后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 3.信息披露不公平。上市公司的消息还没有在证监会指定各大报纸上刊登,却已由其它渠道泄露出来,对中、小散户极不公平。内幕消息的存在是我国现阶段股市的重要特征。(二)机构投资者的违规违法情况严重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从人数上看个人投资者占总开户人数的99.7%,机构投资者只占0.3%。但是机构投资者拥有8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个人投资只拥有20%左右的流通证券余额。通常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会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操纵证券市场,以此获利,而散户因此被套牢,损失严重,这种违背社会道德的投机行为,使得证券市场的投资功能、转制功能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证券市场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不严 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等,但证券法规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导致证券交易的某些环节无法可依,加之对已颁布的法规执行不力,证券交易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1995 年发生的“三?二七”国债期货的严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我国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这一点在有关证券市场的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方面尤为明显。 (四)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董事会职责不清,职权过于集中,其他董事没有说话的权利,公众股太过分散,董事会受大股东操纵。其次,总经理权利不能得到有效制约,通常总经理在处理公司日常工作时,所有行使职权必须在董事会决议为基础并向董事会报告,但实际上,总经理改变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决策的情况时有发生。证券交易中心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基本上是会员制形式、公司制运作。在业务范围上,有的证交中心自成系统、上市交易自己的品种、有自己独立的业务范围而不与证交所联网;也有的证交中心既有自己独立的业务品种,又与沪深证交所有联网业务。整个市场缺乏必要的统一布局,市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银行资产证券化案例

银行资产证券化案例 今年以来,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呈密集发行趋势,已有浦发银行(、江苏银行、顺德农商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加入了发行队伍。业界 人士分析,参与机构的扩大以及基础资产池种类的增多,是新一轮 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容的典型特征,其在盘活银行信贷资产、缓解流 动性压力上的多重效应正在显现。 “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正在第三轮试点中,有望进入常态化的发展轨道。”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对银行 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当于将部分资产“表外化”,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风险资产,那么银行融资以补充资本的压力就会减轻。 在一些银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池中,贷款期限比较长,比如3至5年,对银行来讲这是很长的资金占用,可能会带来很多的 风险。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的存款利率在升高,而且 稳定性在下降,这意味着银行存款成本越来越高,期限越来越短, 如果在资产端匹配的是长期流动性较低的贷款的话,会带来流动性 方面的压力。因此,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能够加快银行资产的流 动性。 曾刚认为,从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角度来讲,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在降低银行风险资产的规模,发行二级资本债则是为了增加资本,一 个是减少分母,一个是扩大分子,有利于银行提高资金流转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状况。 不过,该产品相对较低的收益率也为人所诟病。平安银行的这款类ABS产品资金门槛100万,而收益率仅在7%-7.5%。普益财富数 据显示,9月的第一个星期,信托公司共发行了28款产品,平均期 限为23.89个月,环比延长2.29个月。其中,12个月、24个月、 30个月平均最高预期收益率分别为8.96%、9.79%、10.20%。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100万起步的集合信托,一般收益率水平在8.5%~11%左右。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研究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证券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促进作用。从国内来看,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1990年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分别建立,翻开的是新中国资本市场崭新的一页。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中国证监会2015年度报表》统计显示,截止2015年底,沪深两大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有2827家,总市值53.15万亿元,流通市值达到41.79万亿元,两市的总市值占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8.54%,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然而,我国证券市场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内幕交易、披露虚假信息、操纵市场、上市公司和证券经营机构违法违规、从业人员违规以及基金经理违规操作等,法律无法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导致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与证券市场的飞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政府如何明确其监管范围,把握好监管尺度,努力去构建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证券市场是我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的监管失灵,而不是市场失灵。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证券市场政府监管模式,实现证券监管目标,不仅具有学术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深入阐述了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发展历程。然后,进一步剖析我国证券市场政府监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对国外证券市场的监管模式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针对问题提出完善对策,如健全监管体制,转变监管理念,完善监管内容,完善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保护众多投资者利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以期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经过短短20多年的时间的飞速发展,取得了非常

近三十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近三十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初步的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金融证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组成的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同时在吸收引进外国资金、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自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过纵观这些年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的制度设计,可以很清晰的发现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证券市场;股票;发展 我国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上市证券主要是外国公司股票和债券。l872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l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l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l920年7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此后,相继出现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天津市企业交易所等,逐渐形成了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一、近三十年中国证券发展 今天最能代表中国股市的量化指标是上证指数(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100点),它的最初发布日是1991年7月15日,以133点报收,到了年底的12月31日,已是292点。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全面放开股价,上证指数从前一天的623点冲到1,334点,并在5月26日达到全年最高点1,429点。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学结业论文题目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二级学院经济金融学院 专业金融工程 班级113020701 学生姓名詹鑫 学号 11302070122 时间2016年7月10日

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公路收费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金融领域近 30 年来最重大、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并很快被应用于其它资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资本充足率、风险资产的关注和约束极大的刺激了各国金融机构从事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从而推动了资产证券化在欧美各国以及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相对而言,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起步较晚,但在监管当局的大力推进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下,我国资产证券化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和不断突破的过程。2005 年底,国开行 41.77 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建行 30.1 9 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顺利发行,这也是我国首批政策规范下的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5年前8个月,中国已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达到26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208亿美元的规模大增25%。数据还显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CLO)1-8月总计发行了209亿美元,较2014年同期的159亿美元提高了超过三分之一。这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不仅加快了我国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市场的融合,增强了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而且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 一案例简介 资产证券化是将金融机构或者其他企业持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风险与收益进行重组,以原始资产为担保,创设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动的金融产品(资产担保类证券,ABSs)。比如缺乏流动性的公路收费资产。 公路收费证券化是一种典型的基础设施证券化,是以项目所属资产收费权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费公路建设,据中国收费公路网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0年年底,中国大陆证券化的收费公路总里程为11559公里,独立桥隧188828米。收费公路证券化在我国大陆地区的2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广东、江苏、安徽等省市是证券化程度最高的省份。 1996年8月,珠海市人民政府在开曼群岛注册了珠海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成功地根据美国证券法律的144a规则发行了资产担保债券。该债券的国内策划人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承销商为世界知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添惠公司。珠海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以当地机动的管理费及外地过境机动车所缴纳的过路费作为支持,发行了总额为2亿美元的债券,所发行的债券通过内部信用增级的方法,将其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年利率为9.125%的10年期优先级债券,发行量是为8500万美元;另一部分为年利率为11.5%的12年期的次级债券,发行量为

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_正文

第一章绪论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素来以股票市场为风向标。随着后股改时代的来临,市场结构日益合理,证券品种日益多样,为确保证券市场高效、平稳、有序的运行,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手段,对证券市场运行的各环节和各方面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广大群众也进入证券市场,通过参与证券交易来获取收益,为了保护这些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大原则,对证券市场进行加强监管力度。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呈现出阶段性的演进特征,并以政府监管主体的演化为主线。第一阶段是1992年以前,是多头分散监管时期,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国家计委、财政部、体改委等多方参与的格局。第二阶段是1992- 1998年,1992年国务院设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其中,证券委为证券市场主管机构,证监会为具体执行机构。1993年后,国务院进一步明确授权证监委与证监会合并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同时将央行的证券监管职能移交证监会统一行使,地方证券监管机构改组为证监会派出机构,由证监会垂直领导。至此,我国以行政监管为主导与自律监管相结合的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就大体形成。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不容乐观。在现有的经济基础和条件下,市场也存在着蓄意欺诈、垄断行市、操纵交易和哄抬股价等多种弊端,上市公司的财报作假,借壳上市,管理层的舞弊,证监会的包庇、纵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大多正是由于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上的不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使得证券市场监管不规、失去效用,也使得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虽说行政性监督是比较有利和有效的监管方式,但只要监管机构出现了漏洞,那么到最后将会造成广大证券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巨大损害。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证券监管体制和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越来越“健康”。 1.2相关研究评述 我国学者对证券市场监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和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规性两方面的研究。在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方面较多的是与国外的证券监管体制作对比。而在证券市场监管有效性和规性方面虽然列举了不少上市公司利用监管上的失效及不规和法律上的空子进行“圈钱运动”,损害广大的投资者的权益的反面例子。但只是提出若干粗放式的提纲,难以实际操作,并且许多文献未能对上述两方面进行统一讨论和解决。就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第18期2011年9月 企业研究 Business research总第384期 由于先天的制度性缺陷和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不足,中国证券市场仍远没有达到公平、公开和公正原则的要求,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并带来了大量的系统风险。而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面临两个大背景:一是面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二是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提出新的要求,市场的变化对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我国今后证券市场监管工作不仅要考虑中国的实际,同时要兼顾国际证券市场监管发展的趋势。如何加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市场的公平和效率,是摆在中国证券监管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而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于一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证券市场监管,是指证券管理机关运用法律的、经济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证券的募集、发行、交易等行为以及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证券市场监管是一国宏观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保障广大投资者权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维护市场良好秩序的需要。三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的需要。四是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进行发行和交易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年来,证券市场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截至目前,在上海市场上市的公司已达892家。目前最新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证交所今年上半年总共有175家公司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平均一天1.5个,融资总额超过3238亿元。截至2010年12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8.4万亿元,当日成交额达到1099.06亿元,是20年前的2.2万倍还多。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曾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银广夏事件”、“中天勤事件”、“基金老鼠仓”、以及普遍存在“庄家”等。但是,在众多相关利益团体的作用下,以及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证券市场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多年积累的问题,许多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因而延长了证券市场规范的过程。 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且证券市场上新生事物多,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跟不上。政府监管部门既要培育、扶持和发展这个市场,又要进行法制监管,规范市场。这就形成一个矛盾,扶持和监管之间的矛盾。而且监管部门为了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 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 —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叶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又是一个风险高度 集中的市场,具有风险来源广、传导性强和社会危害巨大等特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 在很大的差距。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发展趋势 125 ··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天虹股份资产证券化的案例分析

天虹股份资产证券化的案例分析 历史上第一次资产证券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970年,是由美国 政府全国抵押贷款协会发起的。其首次以基础资产为抵押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在成功发行后的短时间内,便被推广到世界各地。而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内部原因有我国立法方面的不健全,外部原因则是国际市 场经济的各方面影响,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过程开始则相对较晚,在 2005年到2012年,我国才正式开始资产证券化的试行工作,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公司证券化发展的严重阻碍。在研究方面,国外对于资产证 券和的研究水平普遍已进入高层次,而现阶段我国的研究多集中在国 内企业实例的基础上,且研究方式方法多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的。我国在资产证券化的研究上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才能使 得研究更加成熟,进而使更多的企业获益。本文采用了案例分析与理 论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上市公司采用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的问题,探讨 的案例是天虹商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天虹商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 国内第一单资产真正出表、实现了风险隔离的类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也是国有商业企业成功发行的第一单类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本文以天虹股份的这一典型案例为基础,试图探索我国零售业企 业的资产证券化实施与其财务指标、市场效应、股东财富等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其他公司实施类似的资产证券化提供相关参考。本篇关于 天虹股份的案例分析论文主要包括一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 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归纳了资产证券化在国内外包括动因、模式、交易结构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之后阐述了文章

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最后概括了整篇论文的基本行文框架。第二部分是资产证券化相关联的理论综述:首先论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和特点,然后阐述了融资的重要途径,接着介绍了国内上市公司实施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过程。第三部分介绍了天虹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案例,这部分主要介绍案例公司天虹股的基本营业现状和公司最新的股权结构,以及该资产证券化案例的基本特征。第四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专业知识对天虹股份资产证券化融资进行效果分析,主要从市场效应和财务效应两个方面进行,这部分运用规 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资产证券化计划的特点和动因。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分析了实施资产证券化对天虹股份公司的股东权益、资本结构、公司业绩等方面的影响。第五部分是天虹股份案例给予的结论与启示。本文采用理论部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过程产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其中的理论分析部分,基于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动因、运作模式以及交易结构等因素及其对公司资产证券化面临风险所采取的 相应保障机制方面的研究。在案例分析部分,文章选取“天虹商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作为案例,根据相关理论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对资产证券化的模式、过程、决策及产生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关键问题,对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提出些许改进意见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日后企业实施资产证券化提供指 导和帮助。

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内容摘要: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监管体系尤为重要。证券市场能否有效运行则是证券市场监管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的鉴证。因此,针对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力求突破现行体制,完善主体结构,健全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监管效能,保障市场安全有效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证券市场市场监管有效运行 一、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有过不少经验与教训,与此相伴的,是不断完善的证券市场法治。一般来讲,事物越新、变化越快,所面临的法律约束越多,但突破瓶颈后的跳跃式发展力量极大。证券市场是发行和交易的场所,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传统市场相比,证券市场面临更大的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一旦失控后果极其严重。因此,证券市场监管极为重要。 二、证券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初步建立时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上海、深圳为主的两大证券交易市场,并且以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主板为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证券发行与交易体系。此外,新三板市场和即将建成的国际板市场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的其他省市还存在着场外交易市场。 与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相适应,信息披露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证券市场成立初期,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包括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于1993年4月22日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第六章专门就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了规定,并要求上市公司及时披露对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人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中国证监会于1993年6月10日颁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规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对持续信息披露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此外,中国证监会还对上市公司中期报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及其他要求进行了规范。 三、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 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 (二)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体制 这样容易产生外部的运营成本,也会诱发监管机关内部的道德风险,即监管机关不顾其行为引起的社会成本和收益,而只关心本部门的成本和收益。另外,监管者也有宽容监管的道德风险,放松对证券公司的要求和对风险能力的限制,隐瞒证券公司的不良状况。 (三)监管存在滞后性 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较大,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四)监管存在弱效性 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世界上最早买卖股票的市场出现在荷兰,时间是1602年。因为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刺激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产生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还没有完备的股票流通市场,更没有独立的股票交易所,所以只能靠本地的商人们零星地进行股票买卖中介,股票交易也只能在阿姆斯特丹的综合交易所里与调味品、谷物等商品混和在一起交易。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只股票———上海飞乐音响于1984年11月诞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1988年,深圳特区尝试对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的试点,其中包括一家由深圳几家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的股份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由此产生了经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第一支股票。同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开始了深圳股票的柜台交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始仿效上海和深圳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相继设立证券公司或交易部进行柜台交易,提供证券交易服务。 从1990 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 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动国有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对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还缺乏经验,加上中国进行股票市场实验的独特时代背景和经济背景,致使股票市场的运作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扰,阻碍了股票的健 康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已与宏观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证券市场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规范和完善。 以下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证券市场规模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仍有很大不足:全世界平均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发达国家约为25%;而我国仅为2.7%,至2007 年中期上升至10% 左右。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 % 左右;2006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华侨城资产证券化案例

华侨城资产证券化案例 华侨城资产证券化项目是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旅游产业中的第一次有益尝试,其发行规模18.5亿元,发行期限5年期,融资成本5.5%至6%,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银行信贷、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首先,华侨城欢乐谷是以提供娱乐设施为主的旅游服务设施类公司,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家原始权益人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1%、55%和79%,除华侨城A资产规模较大外,北京与上海两家公司的总资产均为20亿元左右,属于典型的高负债率、轻资产型公司。通过对主题公园人园凭证的证券化,突破了传统融资方法对于高负债率、轻资产型公司的种种限制条件,对于旅游企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其次,该项目在首期不足3亿元人园凭证收人的基础上,不仅利用5年发行期作为时间乘数实现杠杆放大,同时根据可靠的历史现金流记录合理预估了未来5年的增长,将有效资产规模进一步放大,最终实现了18.5亿元的融资规模和5年期的融资期限。时间乘数以及预期增长两项创新有效挖掘了基础资产的融资潜力,取得了传统融资方法所不能效果,实现了良好的创新效果。 再次,本案例基础资产由位于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地资产集合而成,利用聚集效应,通过统一的冠名将各地有融资需求的不同企业绑定在一起,发挥规模优势满足增信要求并提升评级,实现了全资本市场的公开融资。集合融资模式不仅有效突破了单一企业因为规模小、信用低、成本高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而且打破了传统融资方式较强的地域限制,更是在企业资产证券化领域中具有重大创新意义。 最后,与传统融资方式中债券融资明确要求募投项目、银行贷款严格限定资金使用方向有所不同,企业资产证券化中的资金使用相对灵活。例如本次专项计划募集资金就主要用于欢乐谷主题公园游乐设备和辅助设备维护、修理和更新,欢乐谷主题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和补充日常运营流动资金,尽可能满足原始权益人的资金使用自由度。此外,通过结构化的资产重组技术,本次专项计划将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家独立欢乐谷的人园凭证收入进行打包重组,提升了资产的规模效应;同时采取了5档优先级收益凭证和1档次级受益凭证的优先与次级分层,将专项计划自身的信用等级提高了1至2个等级,降低了融资成本,具有十分有益的推广价值。 一、未来展望 欢乐谷是我国最大的民族品牌主题公园,基于欢乐谷入园凭证而设立的专项计划的成功发行是对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民族主题公园品牌的极大支持,更是推动我国金融创新的一大创新举措,在旅游产业和金融行业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利用稳定的服务费收人为基础资产发起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充分挖掘了轻资产型旅游企业的有效资产,不仅可用作基础资产的产品范围广,而且通过未来收益权规模和融资期限为杠杆有效放大融资规模,提高了基础资产的融资使用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旅游企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必将成为旅游产业未来广泛使用的一种融资方式。 对金融行业而言,以旅游服务费收人为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是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由试点业务向常规业务转换过程中的一次大胆尝试,突破了以往基础资产仅限于基础设施等传统行业的局限性,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将引领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进入“十三五”,旅游业将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企业资产证券化以其融资规模大、成本低、期限长等优势,将迎来更为广阔的机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