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定律完整版 第四编 调控

管理定律完整版 第四编 调控

管理定律完整版 第四编 调控
管理定律完整版 第四编 调控

管理定律完整版第四编调控

2006-12-21 07:12

信息

沃尔森法则

把信息和情报放在第一位,金钱就会滚滚而来。

提出者: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

点评: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

你能知道多少。

葛德文定律

衡量一个政权是否合格的最正确的标准,是它了解情况的范围及其准确程度。提出者:英国政治学家W·葛德文

点评:知好意知歹意,可知真意;

通外情通内情,能得实情。

威瓦尔定理

信息与反馈之间拖延得愈久,就愈有可能使对方迷惑不解。

提出者:美国人际关系研究专家L·

L·威瓦尔

点评:不知何去何从,必难择善而

从。

模糊趋同效应

客观现象越是模糊不清,大家的看法就越趋于一致。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M·D·达

点评:含糊其辞则害意,模棱两可必

乱真。

矢泽定理

快速办事的前提是快速传递信息。

提出者:日本管理学家矢泽清弘

点评:事情进展的速度,往往取决

于信息传递的速度。

短路效应

电路中电势不同的两点直接碰接或被阻抗(或电阻)非常小的导体接通时,电流强度骤然增大,往往损坏电气设备或引发火灾。

点评:不应有的联系,常带来不必

要的麻烦。

卡特宁定理

你得到最多的,是你最不需要的东西。

提出者:法国管理心理学家E·卡特宁

点评:你最需要的,往往也离你最远

克劳斯比法则

地位越高,正确的情报就越少。

提出者: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副总

经理克劳斯比

点评:很少听到真话的人,假话对

他便会十分顺耳。

卡尔松定理

没有信息的雇员不能负起责任,有了信息他就不可避免责任。

提出者:美国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

总经理简·卡尔松

点评:只有知道如何负责的人,才

能真正负起责任。

失真效应

在无线电技术中,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不一致,出现音质变化、图像变形等现象。点评:失真以为真,常为真所惑;

得假不知假,必为假所蔽。

监督

潘恩定理

如果没有人监督,对国王是不能信任的。

提出者:美国政治学家T·潘恩

点评:能自我监督,别人监督才易

达到最佳效果。

西斯克定理

成功的监督活动,要求一个人的才干要远远超过指导别人工作的能力。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H·L·西斯克

点评:没有权威的监督,难有监督的

权威。

佩林忠告

对丑恶之事说些圆滑的话,有极大的危害。

提出者:英国传记作家H·佩林

点评:该反对的时候,沉默便是纵容

腐蚀效应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类此。

点评:腐败是自己演变自己,廉政

乃权力清洁权力。

韦里克忠告

纠正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免错误。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H·韦里克

点评:不犯错误,谁都不能;少犯

错误,谁都可能。

小池定理

越是沉醉,就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

提出者:日本管理学家小池敬

点评:自我陶醉不易清醒,自以为

是不喜批评。

豪利定律

每一个问题里,都有一个小问题竭力露面。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H·豪利

点评:能发现苗头,易左右势头。

麦克沃斯论断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提出者:美国加州大学个性评价和研

究学院教授诺尔曼·H·麦克

沃斯

点评: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法也易及时找到。

甘佛勒定理

犯错误的收获是学乖。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M·甘佛勒

点评:成就=犯错误+改正错误。

死角效应

军事上指在火器射程之内而射不到的地方,亦指视力范围内而观察不到的地方。点评:最大的死角,往往也会成为

最大的误区。

控制

狄伦多定律

解决任何问题的办法在于把握问题未发生前的契机,并将它消解于无形。

提出者: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前董

事L·狄伦多

点评:善正者正于始,能禁者禁于微

詹姆斯法则

承认既定事实,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这是应付任何不幸后果的先决条件。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家和心理

学家W·詹姆斯

点评:如果回避痛苦的事实,那么

事实终会令你更加痛苦。

横山法则

最有效并持续不断的控制不是强制,而是触发个人内在的自发控制。

提出者: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

点评:有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无自

决权便无主动权。

杠杆效应

杠杆是一个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杆,喻指起平衡或调控作用的事物或力量。点评:最有效的杠杆,总是放在最

恰当的支点上。

汉普顿定律

正像控制开始于计划的尾声一样,决定开始于控制的尾声。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D·R·汉普顿

点评:对策没有针对性,行动难得主

动权。

若米尼论断

一个良好的撤退也应和伟大的胜利同样受到上赏。

提出者:瑞士军事理论家菲米尼

点评:退却乃防御能力的集中体现

沉淀效应

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难点问题不易解决,且愈积愈多类此。点评:问题一旦成堆,难题也会从

中滋生出来。

摩菲定律

假如事情有可能出错,就一定会出错。

提出者:美国法学家摩菲

点评:出错的可能愈多,改错的机会

愈少。

饱和效应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

点评:最大的限制,常在最大的限度

之外。

连锁反应

若干个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

点评:稳定是保持稳定的基础,动

乱乃助长动乱的原因。

法纪

洛克忠告

规定应该少定,一旦定下之后,便得严格遵守。

提出者:英国教育家洛克

点评:简则易循,严则必行。

乔治原则

处分的目的在于教育,而不在于惩罚。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小克劳德·乔

点评:着眼于防,无不可防;立足

于罚,罚不胜罚。

布西定律

公道人难办事。

提出者:法国法学理论家G·布西

点评:公道畅通,私路难行。

热炉法则

当人用手去碰烧热的火炉时,就会受到“烫”的惩罚,其有以下三个特点:即时性、预警性、平等性。

点评:罪与罚能相符,法与治可相期

莫斯定律

每条规则,总会被例外的情况打破。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A·莫斯

点评:例外打破惯例,规范造就常规

多湖惠论断

人们心底深处有一种犯罪意识,只要在不被发觉的情况下,就很可能做出反社会规范的行动。

提出者:日本心理学家多湖惠

点评:人无所信,无所作为;人无

所畏,无所不为。

布克定理

一切制度都是生长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

提出者:英国政治学家L·布克

点评:法因时异,制随事迁。

赖莱法则

管理当局应下发规定严明的纪律及自我应遵守的纪律,这样才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A·C·赖莱

点评:纪律只有在自觉遵守的情况

下才会成为真正的纪律。

雅马哈原则

规章制度严则有之,不严则无。

提出者:日本雅马哈公司

点评:严厉与否并不要紧,要紧的

是你严厉得是否合理。

耶林论断

正义之神一只手拿着天平,用它衡量法;另一只手拿着剑,用它维护法。剑如果不带着天平,就是赤裸裸的暴力;天平如果不带着剑,就意味着软弱无力。

提出者:17世纪德国著名法学家鲁道

夫·马·耶林

点评:或高或低,标准失准;时宽

时严,秩序无序。

改革

柯美雅定律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所以任何东西都有改革的余地。

提出者: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R·柯

美雅

点评:不拘于常规,才能激发出创

造力。

达维多夫定律

没有创造精神的人永远也只是一个执行者。

提出者:前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

点评:只有敢为人先的人,才最有

资格成为真正的先驱者。

底博农定理

要求事情在任何阶段任何时间万无一失,也许是产生新思想的最大障碍。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底博

点评:总想十拿九稳,结果就总是拿

不稳。

里德定理

如果有谁认为今天存在的一切都将永远真实存在,那么他就输了。

提出者:美国花旗银行公司总裁约翰

·里德

点评:若要经久不衰,切勿经久不变

副作用效应

随着主作用而附带发生的不好的作用。

点评:副作用过大,主作用消失。

雷恩定律

永不犯错的人们,必然是隶属于能勇于尝试错误的人们之下。

提出者:英国联合饼干公司总裁H·雷

点评:那些远离失败的人,他接近

成功的机会也不会很多。

阿诺德定理

每一个问题都蕴含着解决这一问题的种子。

提出者:美国思想家史坦利·阿诺德

点评:问题之中的问题,往往是问

题的根源。

回潮效应

已经晒干或烤干的东西又变湿。已消失的旧习惯、旧思想等重新出现类此。点评:向前进需要毅力,往后退易于

反掌。

艾奇布恩定理

墨守成规是进步的无形杀手。

提出者:英国史蒂芬·约瑟剧院前导

演亚伦·艾奇布恩

点评:路新鞋旧,迈不出好步;鞋

新路旧,趟不出好路。

配套效应

把若干相关的事物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点评:型号不对难配套,口径不一

难衔接。

创新

舍恩定理

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对它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

提出者:美国麻省工学院教授舍恩

点评:只有信之不疑,才能持久以恒

吉宁定理

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H·吉宁

点评:不怕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

离他最远。

哈特利论断

仿效并不意味着制造与别人完全相同的产品。

提出者:法国管理学家R·F·哈特利

点评:为模仿而模仿,就会把自己

固定在别人的模子里。

森谷定理

创造力来于需求。

提出者:日本野村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森谷

点评:有需要才有动力,无可能必无

契机。

舍佩尔定理

一个劳动集体缺少创造因素,就会失去活力。

提出者:俄罗斯管理心理学家B·M·

舍佩尔

点评:潜力于重压下释放,活力在

创新中激发。

格林内沃尔特定理

最大的问题和难题是在群体的格局内发展个人创新才能。

提出者:美国杜邦化学公司董事长C·

H·格林内沃尔特

点评:人为的障碍,往往会成为最大

障碍。

卢得维定理

创新家的想象力是与他对要解决的问题所具有的意识的强度和明晰度紧密相联系的。

提出者:加拿大管理思想家H·卢得维

点评:能改变的理由愈充分,想改

变的欲望愈强烈。

奥尔定理

如果一个经营企业无法日求更新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问题将层出不穷。

提出者:英国优利福企业总栽奥尔

点评:如果想安于现状,那么你往

往连现状也保不住。

曼狄诺定理

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就是从来没有尝试过成功的人。

提出者:美国作家奥格·曼狄诺

点评:总怕难行行不远,常恐出错错

更多。

彭尼原则

不失时机地确认并奖掖具有创造性的个人,也能刺激创造力。

提出者:美国彭尼公司

点评:你鼓励什么,别人就会努力

从事什么。

考评

哈里森法则

行动者常常不如评论者高明,但评论者往往没有行动。

提出者:比利时企业家H·哈里森

点评:过于注重别人的评价,你往

往就不知道如何评价自己了。

匿名情境

在不记姓名或不相了解的情况下,群体规范或他人影响对个体压力就会减少,个体会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

点评:若最有自由,必最能自主。

史华兹论断

所有“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提出者:美国管理心理学家D·史华兹

点评:若能坏中看好,终会好上加好

米德尔顿定律

没有哪一个强国能从另一个强国的败绩中汲取教训。

提出者:美国军事家D·米德尔顿

点评:不善于汲取教训的人,也是

遭受教训最多的人。

丹纳法则

承认人们的劳动和贡献,他们会更积极、更努力地作出我们应有的回报。

提出者:美国丹纳公司

点评:不隐过,少过;能赏功,多功

皮雷尔定理

不了解自己的努力有何益处和工作领域要达到什么结果的人一定会缺少动力。提出者:德国西门子公司董事长海因

里希·冯·皮雷尔

点评:只有知道自己的力气很值钱

时,人们才愿卖力气。

梅西定理

随便地填写鉴定表,比没有鉴定表制度更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M·L·梅西

点评:随意愈多,满意愈少。

黑哨现象

在体育比赛中,裁判由于幕后受贿或心存偏见,致使反是为非,颠倒优劣,恶意枉法。

点评:执法违法,违法者必众;除

弊作弊,作弊者愈多。

错觉效应

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点评:只要自己不出错,别人也很

难误导你。

抽签效应

从许多做了标志的签儿中抽出一根或若干根,用来决定先后次序或输赢等。

点评:有得有失必有牵扯,无心无

意则无偏颇。

管理心理学(00163)历年简答题汇总

1.简述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 答: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四个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2.简述人的气质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答: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等都有重要意义。(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2)注意互补,协调关系;(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3.简述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 答: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1 )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动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长与发展;(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使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本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性,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奋和满意度。 4.简述组织变革的动力因素。 答:促使组织变革的起因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1)组织变革的外在压力:①社会政治压力;②技术进步压力;③市场压力(2)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①企业战略;②组织成员特征;③组织成长。5.简述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 答: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1)以貌取人;(2)强调经验、学历或性别,忽视态度和信念;(3)凭直觉仓促做出判断;(4)任人唯熟,任人唯亲;(5)从众效应。6.试述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强化理论 应注意的事项。 答: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 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 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 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 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 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 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 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 用。(1) 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 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 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 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 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 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 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 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 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2) 注意强 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 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 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 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 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 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 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3) 因人 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 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 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 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 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 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4) 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 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 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 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 结果,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 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 因,修正行为。 7.联系实际说明CIS战略系统与组 织文化建设的关系,阐述CIS战略系 统设计导入的步骤与环节。 答:(1)CIS设计是组织文化建设的 重要内容:①CIS设计制定了目标组 织文化模式;②CIS的内部实施过 程是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③CIS 的对外实施是组织文化辐射作用的 体现。 (2)CIS设计与导入的步骤:①提 出CIS计划。这是导入CIS的前提, 无论是谁(企业领导者、企业顾问或 其它人士)提出,最终都要使得企业 最高领导者对CIS有所了解并对企业 内外环境有正确的认识。②调査与 分析。通过调査研究,找到企业问题 的关键所在,是成功实施CIS的保证。 调查内容主要是企业现状和企业形 象两方面。③确定企业理念。在 分析调查结果以后,立足企业历史、 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企业的 目标、哲学、宗旨、精神、道德、 作风等。④行为与视觉设计。在 企业理念指导下,设计相应企业行为 识别要素与视觉识别要素。⑤发布 CIS。就是将已制订成熟的CIS方案 向内部员工、新闻界和社会公众公 开。⑥CIS实施。如果不能坚决地 贯彻实施,再好的CIS方案和计划也 无济于事。在实施过程中,关键在 于企业领导者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 否自觉从我做起。 8.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包括 哪些? 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 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 实际的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 相结合的原则。 9.简述需要的定义及特征。 答:一、需要的定义:需要是“有 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满 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 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 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二、 需要的特征:(1)需要内容与对象 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需要与个体 生存发展的相关性。(3)人类需要 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4)人类需要 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10.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答:(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2) 相似性与同质。(3)需要、性格、气 质的互补作用。(4)能力与专长。(5) 仪表。 1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发展到现在,已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管理理念来支撑。所以,下面,我来介绍下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的八大定律。一大定律: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是次要的。 企业中永远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做为HR管理者,要做好HR,必需识别、培养、管理那些为企业创造80%价值的人,把这类的人和岗位做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HR管理者20%的时间要做好本质工作,80%的时间要与人沟通;沟通中与20%的人沟通要花去80%的时间,20%的时间与80%的人沟通。 员工的频繁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关键的业绩优异的核心员工离职,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段永平当年的出走成就了一个”步步高”,却使”小霸王”陷入了困境。所以,一旦发现核心员工有离职倾向,能够挽留一定要尽力挽留。当然,核心员工一旦决定离职,科学地进行离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般员工,离职行为首先发生的频率就较少,即使发生一些,希望在冗员范围内。 核心员工离职管理的具体做法从员工提出离职开始,第一步,建立离职面谈制度,在离职面谈之前,可采取一些保留措施,如果企业能够满足核心员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以留住核心员工。当然,如果核心员工的离职主意已定,一定要建立离职员工面谈记录卡,将面谈的内容用规范化的表格保存起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离职管理就远远不只是上面的一些工作。 二大定律: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管理心理学复习整理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一)1990—1927 经典科学管理 1.产生背景:机器大生产;竞争加剧 2.代表人物: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 计件工资制 雨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人事匹配 莉莲:《管理心理学》;人和科学管理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1)人性假设:“经济人”人是追求利益的,特别是经济利益的理性动物 (2)假设内容:多数人天生懒惰;多数人不愿意负担责任;多数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多数人是为交换利益而工作;少数人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3)管理措施:管理宗旨:重任务,轻人情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经营、指导和监督 管理方式:金钱奖励,严厉惩罚 管理制度:专制集权式 (二)1927—1965 现代管理 1.产生背景: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代表人物:梅奥(霍桑实验)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理论基础一) (1)人性假设:“社会人”人们最重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2)假设内容: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行为受社会需要满足程度决定;人生活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受其制约;人的理性和情感世界都会支配行为;人既有逻辑性行为 也有非逻辑性行为。 (3)管理措施:管理宗旨:重视人 管理职能:增加人际协调职能 管理方式:集体奖励 管理制度:民主参与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理论基础二) (1)人性假设:“自我实现人”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2)假设内容:人天生是勤奋的;人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可以自我激励;人有巨大的创造潜力;环境限制了人的潜力。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2)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 (3)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

(2)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四、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心理学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选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为了尽量避免已有的经验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2)实验时先让受试者将材料记熟,之后再分别按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将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作为指标,用以测量遗忘的进程。 (3)结果表明,学习材料记熟后,经过l/3小时再重新学习,可以节省58.2%左右诵读时间;经过一天之后再学习,可节省33.7%左右诵读时间;六天后再学习,节省时间就缓缓地下降到25.4%左右。艾宾浩斯依据这些数据资料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4)之后,一些心理学家选用无意义材料或有意义材料对遗忘的进程进行重复实验,结果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 五、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 一、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您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您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就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就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就是否属于上乘,只瞧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就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她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就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就是她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您着手建立合作与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就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就是:您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就是:您的瞧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就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就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不妨试试; 2、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您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就是您在场时的情况,而就是您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您的,那么当您不在身边时她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三、沟通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提出者: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 点评: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牢骚效应:凡就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或老板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公司要成功得多。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亦称“官场病”或“组织麻痹病” [编辑] 什么是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

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

管理学中的个经典定理

管理学中100个经典的定理 第一章: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 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 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 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 第二章: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第三章: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 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 27.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 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世界10大定律

世界10大定律 世界10大定律指的是“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和“木桶理论”。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用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解决公共部门机构臃肿问题

用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解决公共部门机构臃肿问题 作者:陆云燕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刊名: 网络财富 英文刊名:INTEMET FORTUNE 年,卷(期):2010,""(1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劳伦斯 J·彼得.雷蒙德·赫尔彼得原理 2.胡税根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迎接效能革命的挑战 3.朱少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6条) 1.期刊论文宋安吉当前警察组织改革的管理学分析——从彼得原理与帕金森定律说起-法制与社会2010,""(1) 精简机构、警力下沉是当前公安机关为优化警力配置,充分发挥现有警力效能的一项重要改革.本文借助管理学组织理论的视角,剖析了当前警察组织的结构性弊端,并根据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定律的启示,提出了改良警察组织的路径,重点论述了如何完善人事制度,用合理的制度发现人才,促进组织健康发展. 2.期刊论文丁世华.闻华.DING Shilin.WEN Hua发人深省的彼得原理-财经界(管理学家)2009,""(2) 在管理领域,有一条与帕金森定律齐名的法则,这就是彼得原理.提出这一原理的,是一位普通的教师劳伦斯·彼得. 3.期刊论文潘波PEO,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人力资源2009,""(24) 从"帕金森定律"与"彼得原理"说起 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通过对1914年至1928年英国海军部的某些运营数据对比后发现:14年里,英国海军舰艇数目缩减了三分之二,兵员由14.6万人减到10万人.然而官员却由2000人增加到3569人,暴增了78%.兵少了、船少了,工作也少了,可官员的数目却大幅增长.帕金森为此总结出一个"帕金森定律":精于为官之道的官僚,其基本的"为官之道"有二:一是要尽量制造下属,不要制造敌人;二是官僚之间会互相制造工作以凸显自己的忙碌及重要.因为一个官员下属稀少不仅显示不出自己的"官威",而且也显示不出所属部门的重要. 4.期刊论文丁世林生活中的管理智慧-中国市场2009,""(16) 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墨菲法则,已经在管理学界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官员博伦(James·H·Boren),在国会听证会的证词中送给官僚们这样的名言:"主事时,沉思;麻烦时,授权;怀疑时,嘀咕",成为广为流传的官僚画像. 5.期刊论文丁世林.DING Shilin不胜提防的墨菲法则-财经界(管理学家)2009,""(2) 帕金森定律和彼得原理来自于长期的观察与思考,而墨菲法则(Murphy's Law)则来自于相当偶然的灵感进发.它出自对现实生活的抱怨和受挫折后的感悟. 6.期刊论文丁世林.DING Shilin生活中的管理智慧-财经界(管理学家)2009,""(2) 帕金森定律、彼得原理、墨菲法则,已经在管理学界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此类似的,还有法国政治家兼学者的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1925-1999),他曾经写出深刻揭露集权制弊端的<法兰西之病>(汉语译为<官僚主义的弊害>,商务印书馆1981年).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8850143.html,/Periodical_wlcf201015022.aspx 授权使用:中北大学(zbdxtsg),授权号:8f9b2e43-d3a5-4a98-8187-9e4b00bc2379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3日

管理学中的60条商业定律

管理学中的60条商业定律 1. 奥格尔维定律: 卓越的下属 定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佣比自己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感悟: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问题:如何面对比自己强的下属 如何利用奥格尔维定律 管理者需要有敢于和善于使用强者的胆量和能力 2. 倒U形假说:压力与效率 定律:给下属的压力过大或者过小的时候,发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几乎都没有了。 感悟:激情过热,激情就会把理智烧光; 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静,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著。 问题:关于工作压力 什么是倒U形假说 倒U形假说在管理领域的应用 3. 吉尔伯特法则:危机的信号 定律:工作危机最确凿的信号是没有人跟你说该如何做。 感悟:真正危险的事,是没人跟你谈危险。 问题:遭遇工作危机

对员工我们应当如何做 当危机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该如何做 如何处理人事危机 4. 吉格勒定理:人才地培养 定律: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左脑是主管思考的,对数字、流程比较敏感;右脑则是感性的,是比较人性化的。右脑思维是天生的,左脑思维是后天培养的。人一生下来,右脑思维是百分之百,左脑思维是零,可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为了升学拼命读书,被训练到最后几乎95%是左脑思维。这就是说才能技巧都是后天培养训练出来的。 感悟: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 名企业人才培养 为什么需要培养 现代企业员工培训 5.蓝斯登定律:快乐地工作 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在愉快的环境下工作,相比较有较大压力的工作环境,其实同样能带来较高的工作效率。

企业管理十大定律

1、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h.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h.m.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2、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这条首领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 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 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和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记住经常使用,它会让你事半功倍。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r.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3、沟通

派金森定理 彼得原理 墨菲定律

派金森定理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在《帕金森定律》一书中,帕金森教授对于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作了非常精彩的阐述: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减轻了他的负担。由于助手的平庸,不会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所以这名官员从此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只能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这部分阐述是《帕金森定律》一书中的精华,也是帕金森定律的主要内容,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彼得原理的概述 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1917年生于加拿大的范库弗,1957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士学位,6年后又获得该校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阅历丰富,博学多才,著述颇丰,他的名字还被收入了《美国名人榜》、《美国科学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辞书中。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正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彼得认为,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Hierarchiolgy)。该科学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当然,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五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

管理心理学 人性假设理论

基于管理学的视角述评四种经典人性假设 理论 摘要:四种经典的人性假设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适用性,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每一种人性假设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其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其特有的缺陷;本文基于管理学的视角,简要评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对其在管理实践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进行探讨。 关键字:经典人性假设理论概述积极面消极面 一、经济人假设----把人不当人看的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及X理论概述 经济人又称“理性经济人”、“实利人”,这种人性假设吸收了享乐主义哲学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即将经济利益的追求和获得作为人生第一要务,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而为了追求自我最大化的利益,大多数人希望以懒惰、逃避工作、推脱责任的形式获得报酬,只有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而成为管理者,管理者的领导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具体管理措施就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控制等。 (二)积极面:拉开管理科学化时代的帷幕 经济人假设理论的提出在管理学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第一次将工作定

额、工具标准化等科学研究和思想引入管理中,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结束管理靠自我经验、放任自流的状态,提高了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三)消极面:引起了普工支持率与高端人才困境 经济人假设理论认为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主要靠得是管理中动作研究、劳动定时、工具标准化等这些管理学中科学的、技术的、基础的层面,对管理风格、管理原则、管理心理等管理学的诸多领域并未涉及。而且,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把工人不当人而是当做经济动物看待,认为工人应该完全听从管理,不准参与管理,抹杀了其自主性、主人翁精神、归属感、自尊心,不关注工人与工人、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亲和需要,不关注工人对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兴趣以及对荣誉、发展机会、尊重、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因此,这种把工人不当人看的理论注定不能得到现代广大职工的拥护,注定不能招引高端人才。 二、社会人假设----很难达成工作目标的理论 (一)社会人假设以及人际关系理论概述 社会人假设以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的本性是追求融洽的人际关系,包括友谊、归属感、凝聚力等,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处于次要地位,因此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应该是注重倾听工人的意见、让员工参与管理、促使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一致,奖励时也应以集体奖励为主,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工人、提高生产率,而计划、指挥、监督、控制应放在次要地位。 (二)积极面: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 社会人假设使管理由泰勒制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发展到了人际关系学说下以职工为中心的新阶段,丰富了管理学理论与思想,缓和了泰勒制带来的劳资关

管理学的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的十大经典定理 管理学十大经典定理:素养、统御、沟通、协调、指导、组织、培养、选拔、任用、激励的经典理论定理。 一、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 点评: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 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提出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 点评: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二、统御 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刺伤。 点评: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人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 提出者:德国动物学家霍斯特。 点评:1、下属的悲剧总是领导一手造成的。2、下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他们跟着一位最差劲的领导。 雷鲍夫法则:在你着手建立合作信任时要牢记我们语言中。 1、最重要的八个字是:我承认我犯过错误 2、最重要的七个字是:你干了一件好事 3、最重要的六个字是:你的看法如何 4、最重要的五个字是:咱们一起干 5、最重要的四个字是:不妨试试 6、最重要的三个字是:谢谢您 7、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咱们 8、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雷鲍夫 点评:1、最重要的四个字:不妨试试;2、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您。 洛伯定理:对于一个经理人来说,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洛伯 点评:如果只想让下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 三、沟通 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 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 费斯诺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

企业管理中的十大经典理论

企业管理中的十大经典理论 1、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就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就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就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就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就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就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就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她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就是,她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她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就是脆弱的,就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与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您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您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您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3、木桶定律 水桶定律就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就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水桶定律与酒与污水定律不

经典十大管理理论和管理定律

经典十大管理理论 1、彼得原理 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这种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具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务。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的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掉。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帕金森定律、墨菲法则、彼得原理-20世界三大发现

“墨菲法则”、“帕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1]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2]具体定律 定律一 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 帕金森定律中反映的官僚主义现象[7] 造成的。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8] 定律二

中间派决定原理:中间派是指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意志薄弱、耳朵不大灵光的人,他们在组织的“票决制”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8] 定律三 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越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越花费很多时间。[8] 定律四 无效率系数: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决策性委员会多的非必要成员愈来愈多,以至于会议开始变质,变得效率低下。于是,不得不在委员会重新设立核心决策委员会或核心决策团体。[9] 定律五 认识遴选庸才:人们设计了许多的认识遴选方法,但大部分测试都是徒劳无功的,最终不得不靠偶然性标准遴选。[9] 定律六 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8] 定律七 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不同重要性的人物参加鸡尾酒会,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并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8] 定律八 嫉妒症(分三个时期):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级主管辛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斗角,底层人员垂头丧气而不务正业。 第一阶段,出现了既无能又好嫉妒的人物,即患上了“庸妒症(平庸而嫉妒)”; 第二阶段,这些庸妒症患者不幸进入或原本就在高层,尽一切可能手段排斥比自己强的人,拒绝提升能力强的人;“愚蠢比赛”; 第三阶段,机关仿佛被喷了DDT,凡才智者一概不得入内,机关病入膏肓,此时的机关已经无药可救了。[8] 定律九 财不外露。[9] 定律十 退休混乱(50岁现象):一般退休的年龄是R,在前3年(R-3)人的精力会开始减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