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省富阳市2016届九年级科学5月模拟试题(新)

浙江省富阳市2016届九年级科学5月模拟试题(新)

浙江省富阳市2016届九年级科学5月模拟试题(新)
浙江省富阳市2016届九年级科学5月模拟试题(新)

浙江省富阳市2016届九年级5月模拟科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相对质量:H -1; C -12; N -14;O -16; Na -23; S -32; Cl -35.5;K -39; Ca -40; Fe -56; Cu -64

本卷用到的g 取10 N/kg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拭去,再立刻用稀NaOH 溶液冲洗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在托盘天平左盘上垫一张洁净白纸

C .测定溶液pH 值,将干燥的pH 试纸浸入待测溶液片刻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 .金属钠不慎燃烧不能用水扑灭,应立即用沙子覆盖

2.类推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 .H 2、CO 与氧气混合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B .CO 2、SO 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由此可知碱能与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3.预防接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这种做法叫计划免疫

B .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C .患过麻疹后获得的对麻疹的免疫力属于人工自动免疫

D .预防天花而接种的牛痘疫苗从免疫角度讲相当于抗原

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戊代表五个种群,箭头表示食物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为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

B .难以降解的环境毒物在丙体内富集程度最高

C .从能量传递规律看,戊的能量约10%~20%传递给了甲

D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5.对甲、乙、丙、丁四幅曲线图相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曲线可表示人体中所有酶的活性随pH 的变化趋势

B .图乙中,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 点比a 点大

C .图丙中,若b 点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则a 点为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

D .图丁中,b 点表示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6.据报道,北京的吴女士在将冰淇淋蛋糕存入冰箱的同时,把随赠的-78.5℃以下的干冰当作普通冰块装入矿泉水瓶里一起放入了冰箱冷藏箱内。没过多久,冰箱门被炸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H

A.吴女士将干冰装入矿泉水瓶后,瓶口可能会出现白雾,瓶壁外侧可能会出现水珠

B.在冰箱里,矿泉水瓶里的干冰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C.在冰箱里,矿泉水瓶里的干冰发生了升华现象

D.冰箱门被炸开时的能量转化与热机的压缩冲程相同

7.同学们曾做过以下四个实验或调查活动:①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用大光圈将视野调亮;②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③调查流感的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时,分开统计男女的发病率;④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其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某研究小组设计的“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四组实验,最恰当的一组是(▲)

9.实施区域性的人工降雨,能缓解高温干旱天气。人工降雨作业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A.水汽输送B.降水C.蒸发D.蒸腾

10.下列曲线示意图与相应选项表述错误的是(▲)

A.Ⅰ表示稀盐酸中滴加蒸馏水

B.Ⅱ表示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C.Ⅲ表示质量、颗粒大小都相等的金属中加稀盐酸

D.Ⅳ表示HCl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11.放在光滑滑板车上的木块和滑板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不计空气阻力,则(▲)

A.如果以滑板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滑板车的运动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D.滑板车遇到障碍物后突然停止,木块将会继续向右运动

12.2015年1月,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附近的海底火山剧烈喷发。

历经三个月后,该地出现了一座岛屿(如图)。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

中,错误的是(▲)

A.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2页,共8页)

B.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原因之一

C.该处火山处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火山喷发后的几天,该处海域的降水呈酸性

13.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象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14.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 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 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

A .在光屏上能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在光屏上能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在光屏上能呈现倒立、等大的实像

D .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15.AC 硬棒质量忽略不计,在棒的B 、C 两点施加力F 1、F 2,F 2的方

向沿OO /线,s 2=3s 1,棒在如图所示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则(▲)

A .F 2方向沿OO /线向下

B .F 1力臂等于s 1

C .F 2力臂等于s 1+s 2

D .F 2= 16.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 2、CO 、CH 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②燃烧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0.8g ;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 溶液的洗气瓶,装置质量增加13.2g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该气体可能是CO 、CH 4 的混合物

B .该气体可能是H 2、CO 的混合物

C .该气体可能是H 2、CO 、CH 4的混合物

D .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只有CH 4

17.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研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B .可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C .可以研究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D .该装置实验过程中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8.声控开关在静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某 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

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电灯,以确保行

人不管从哪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

源发光。右图中,符合设计要求和安

全要求的是(▲)

19.明矾【KAl(SO 4)2·12H 2O 】能在水中电离出K +、A13+、SO 42-,兴趣小组为探究明矾水溶液中哪种

粒子有净水作用,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烧杯中的水仍然浑浊

A .K +和Cl 都没有净水作用,起净水作用的是水分子

B .A12(SO 4)3、A13+和SO 42-都有净水作用

C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钾和氯化铝

D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使用的试剂可以是硫酸钠和硝酸铝

41F

20.下列实验都需要有抽气环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如果没有将两半球内抽成真空,双手可以轻松地将两个半球拉开

B.乙:将钟罩中的空气完全抽出后,边上的人不能听见闹铃声

C.丙:实验前将容器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并消毒,是防止空气成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D.丁:抽出烧瓶中的部分气体,刚停止沸腾的水就会重新沸腾起来

二、填空题(共34分)

21.(6分)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

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2)某同学为使青菜长得快,每天给菜施肥,结果许多青菜萎蔫死亡。主要原因是▲。

(3)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

施?(写出一条即可)▲。

(4)要将大量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5)要在葡萄园种植具有“果大味甜”等优良性状的A品种葡萄,果农没有选择A品种葡萄的种子在

园中播种,而是直接剪取A品种葡萄的枝条进行扦插。这样做的优点是▲。

(6)扦插时,果农先将葡萄枝条的插入端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一下,再将枝条插入土壤

中。这样做能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理由是▲。

22.(6分)下图为人体某部位血液流动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网,请回答:

(1)若C表示人体肺部毛细血管网,则B代表的血管是▲;流经C后,血

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2)流经C后,血液中营养物质明显增加,这时C代表▲处的毛细血管。

(3)如果C代表肾脏,当血液流经每个肾单位时,经过▲作用与肾小管的

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4)饭后血液流经C,血液中葡萄糖明显减少,则C代表▲处毛细血管。

(5)一位同学外出旅游时不慎被蛇咬伤,咬伤部位在腿部C处,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

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填“m”或“n”)端。

23.(4分)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的“毒胶囊”中含有重铬酸钾(K2Cr2O7),重铬酸钾是有毒且致癌的强氧化剂,其中铬(Cr)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请回答:

(1)Cr2O72-离子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2)取一铬的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放入稀硫酸中,发生了类似铁和稀硫酸的反应,可观察到铬片

表面缓慢地产生气泡,溶液变蓝;铬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铬(CrSO4),硫酸亚铬溶于水呈蓝色。请写出铬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6分)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其中A、D是盐,B、C是碱,E是酸。它们相互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①C+E=A+2F,②2B+E=D+2F,③A+2B=C↓+D。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请写出物质F的化学式▲。

(2)C物质有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选编号)。

A.NaOH B.Mg(OH)2 C.Zn(OH)2D.Fe(OH)3

(3)如果C 为一种蓝色沉淀,请写出反应③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25.(6分)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所示,从高处O 点开始下落,A 点

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 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 点是第

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

(1)O 点到A 点,运动员的机械能▲;(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运动员O 点到C 点的过程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在▲;(选填“A 点”、

“B 点”、“C 点”或“BC 之间”)

(3)运动员经历多次震荡后,最终将停在▲。(选填“B 点”、“C 点”或“BC 之间”)

26.(6分)某同学用图示装置测量酒精热值。他在烧杯中加入300g 水,

调好装置后,加热使水温升高50℃,水需要吸收热量▲J ,他测得此

过程中消耗了6g 酒精,利用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与水吸收的热量相

等,算得酒精热值q =▲J/kg ,他查表得到酒精热值为3.0×107J/kg ,

发现两者偏差较大,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原因即可)。

三、实验简答题(共49分)

27.(8分) 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 ,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至原浓度的1/10、1/102、1/103、1/104,获

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反思评价】

(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

28.(8分) 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镁条放入CuCl 2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

【提出问题】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猜 想】小宇:是氧气;小丽:是氯化氢;小琪:是氨气(NH 3);小梁:是氢气。小黄马上否定了小琪的猜想,他否定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小宇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小丽用▲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

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氢气,小梁设计 如图实验装置(每个装置均充分

反应)。

【实验结果】

(1)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

气体

无水CuSO 4 CuO 无水CuSO 4 甲 乙 丙

到的现象是▲。

(2)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

(3)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小梁用精密pH 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 2 溶液,pH 约为5.5,最后确定CuCl 2溶液呈酸性。查阅资料发现:CuCl 2 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呈酸性,与实验结果相符。

29.(8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90%的废铜屑制取胆矾(CuSO 4·5H 2O)。

①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铜在氧气、稀硫酸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硫酸铜。 ②过滤,滤液于烧杯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铜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在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蒸馏水洗涤晶体三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外,还需▲。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原因是▲。

(4)为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的硫酸是否洗净,有同学向第三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30.(8分)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

有: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开关、流电表、电

压表、10Ω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要用电压表测量R 1两端的

电压,导线a 、b 、c 中有一根连接错误,这根导线是▲。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滑片P 从A 端滑

到B 端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变大”或“变

小”)。 (3)将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过程 中,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3~6V ,记录的几 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得:▲。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得,本实验所用的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大值为▲Ω.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6页,共8页)

31.(7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图。实验前他做了如下猜想:

A .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 .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度有关。

他在实验时,首先在倾斜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记录实验数据。后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在木板上分别垫棉布、玻璃的方法又做了二次实验,每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都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数据如下:

(1)第1次实验,斜面机械效率是▲;

(2)根据小明的实验操作,猜想▲是正确的。根据获得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较完整的结论是:▲;

(3)为了验证另一个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应该如何进行实验?写出他的实验方案。▲;

32.(10分)一定质量的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用排水法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查密度表求出氢气的质电阻R/Ω 10

电压U/V 3 4 5 6 电流I/A 0.3 0.4 0.5

0.6

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下图给定仪器组装一套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用一次),并回答相关问题。

(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接口的连接先后顺

序为▲(填字母);写出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

①待A 中物质恢复至室温时,读取量筒B 中水的体积。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

投入试管A 中。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仪器A 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后关闭活塞。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3)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填字母)。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

B .装置A 中还有氢气未排除

C .试管A 尚未冷却至室温就读取量筒B 中水的体积

D .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

(4)将质量M 克的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氢气体积为V 毫升,试计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填代数式,设氢气密度为0.09g/L)。

四、分析计算题(共37分)

33.(7分)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正方体木块。现用水平推力F 推它,推力F 与木块的速度v 随时

间t 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已知正方体木块高h =20厘米,密度ρ=0.6×103千克/

米3 。

(1)求木块的质量和木块对地面

的压强;

(2)请在图丙中,画出0~6s 内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线。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7页,共8页)

34.(6分)如图所示,将一段未点燃的蜡烛的下端插入一根小铁钉,使蜡烛能直

立漂浮在水面上。当把蜡烛水面以上部分截掉后,剩余部分会不会重新露出

水面?请作出判断并写出理由。

35.(8分)如图所示利用小型直流发电机给电动机供电,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000W ,输电电压为250V ,两根输电导线总电阻为7.5Ω,其它导线电阻忽略不计,电动机线圈电阻4Ω。求:

(1)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是多少V ?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2)电动机的效率。

36.(6分)现有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分析混合溶液中HCl 和CaCl 2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固体质量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g。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你画出该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

37.(10分)小金淘米时发现米发霉了,米放在米缸里怎么会发霉呢?小金猜测大米发霉可能与大米的含水率有关。含水率是指“某物质中水的质量占该物质质量的百分比”。于是小金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样。取A、B、C、D、E五种新鲜大米各2份,每份20克。

Ⅱ.测定含水率。各取一份样品依次放入烘箱,设定温度130℃,在相同环境下干燥40分钟,

Ⅲ.探究大米发霉的时间。将5种样品的另一份在相同环境下、相同方式下放置15天后,发现B大米变为灰绿色。取灰绿色物质进行培养,从显微镜下辨认是黄曲霉的菌落。接着观察其

(1)按照国家对大米含水率的标准≤14.5%来衡量,五种大米中不合格的是▲。

(2)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小金的实验还不够严谨,变量控制上还存在的不足是▲。

(4)为了延长大米保存时间,小金发明了新的大米包装袋,将氧化钙包与大米同时密封包装。其主要

原理是利用了氧化钙某种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除(4)方法外,还可采取▲措施防止大米发霉。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5分)

21.(6分)(1)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

(2)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青菜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3)适当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补充光照;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晚上适当降低大

棚内的温度等

(4)将新鲜水稻种子晒干后贮藏

(5)能保持A品种葡萄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

(6)适宜浓度的生长索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22.(6分)(1)肺动脉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含氧量、二氧化碳含量变化也可以)

(2)小肠 (3)肾小球的滤过 (4)肝脏 (5)m

23.(4分)(1)+6 (2)Cr+H2SO4=CrSO4+H2↑

24.(6分)(1) H2O (2)B、C (3)CuSO4+2NaOH=Cu(OH)2↓+N a2SO4 (氢氧化钾也可)

25.(6分)(1)不变 (2)B点 (3)B点

26.(6分)6.3×104J 1.05×107J/kg

酒精燃烧时不一定完全燃烧,酒精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

三、实验简答题(共49分)

27.(8分)

【统计分析】萌发率

【预测结果】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降低(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反思评价】(1)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 (2)对照作用

28.(8分)

【猜想】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没有N元素

【实验探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没有“湿润”给1分)

【实验结果】(1)黑色粉末变红

(2)A是除去原气体中的水蒸气,B是验证有水生成(答对1个得1分)

29.(8分)

(1)玻璃棒、漏斗

;CuO

(3)减少硫酸铜晶体溶解损失

(4)不可靠,因为洗涤时硫酸铜晶体会少量溶解,洗涤液中有SO42-

30.(8分)

(1)c (2)变大

(3)①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②10Ω

31.(7分)

(1)80% (2分)

(2)A(1分) 当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低(2分)

(3)①用木板和木块搭成一较缓的斜面,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并

记录木块重力、斜面的长和高,拉力的大小,计算机械效率。②用木板和木块搭成较陡和很陡的斜面,再做两次实验,分别记录数据,计算机械效率。(2分)

32.(10分)

(1)adcb 略(2) ③②④① (3) C (4) (2M×105)/9V

四、分析计算题(共37分)

33. (7分)

(1)4.8千克(2分) 1200帕(3分)

(2)如图(2分,滑动摩擦力只画到5s,未画到6s扣1分)

34. (6分)剩余部分会重新露出水面。(2分)

理由:图中蜡烛静止时,水上部分重G1,水下部分重G2,受到的浮力为F浮

因为 F浮=G1+ G2 (2分)

所以 F浮>G2 (2分

因此当把蜡烛水面以上部分截掉后,剩余部分会重新露出水面。

35.(8分)(1)220V(3分)

(2)816W(3分)

(3)92.7%(2分)

36.(6分)(1)7.3(1分)

(2)11.1% (4分)

(3)如图曲线(1分)

37.(10分)(1)B (2分)

(2)大米霉变的快慢与含水量有关 (2分)

(3)没有控制大米的种类,不同种类的大米含有的物质不同 (2分)

(4)CaO+H2O==Ca(OH)2 (2分)

(5)冷藏、真空保存 (2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学习资料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 (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HCI ==== H+ + CI — H 2SO 4 ====2 H++ SO 4 2— HNO 3 ===== H++ NO 3 —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 CO 3 磷酸H 3 PO 4 醋酸CH 3 COOH 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一)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剂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OH) 3 ==== AlCl 3 +3H 2 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 SO 4 + H 2 O 3、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 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 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 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室用于制H 2 ) (二)酸的个性 1、盐酸HCl: 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浓盐酸敞口放置会使质量减轻,浓度变小。工业盐酸因常含Fe3+而显黄色。 2、硫酸H 2SO 4 : (1)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后,应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2)浓硫酸的稀释: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漫漫流进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浓硫酸的脱水性:使纸上字迹变黑。(4)浓硫酸的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浓硫酸敞口放置使质量增加,浓度变小。 第2节碱 1、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NaOH ==== Na++OH— Ca(OH) 2 ====Ca2++2OH— 2、四种可溶性碱:NaOH KOH Ca(OH) 2 Ba(OH) 2 (一)碱的通性 1、碱使指示剂变色; 2、碱 + 酸 ===== 盐 + 水 Ca(OH) 2 +2 HCl ===== CaCl 2 + 2H 2 O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验时用酸碱指示剂指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3、碱 +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Ca(OH) 2 + CO 2 ==== CaCO 3 ↓+ H 2 O (CO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 2 ) 2NaOH + SO 2 ==== Na 2 SO 3 + H 2 O (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 2 等有害气体) 4、碱 + 某些盐 ===== 新碱 + 新盐 3NaOH + FeCl 3 ==== Fe(OH) 3 ↓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 + CuSO 4 ====Cu(OH) 2 ↓+ Na 2 SO 4 (生成蓝色沉淀)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 2NaOH (工业上制取NaOH )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 (1)俗称:烧碱、苛性钠。 (2)易潮解,易和空气中CO 2 反应而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2NaOH + CO 2 ==== Na 2 CO 3 + H 2 O (3)极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2、氢氧化钙Ca(OH) 2 :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区分NaOH和Ca(OH) 2 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 2 ,变浑浊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CO 2 ==== CaCO 3 ↓ + H 2 O 方法二:分别加入Na 2 CO 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 2 溶液。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OH 第4节盐 1、盐:由金属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盐酸盐(氯化物) NaCI 、 CaCl 2 等 硫酸盐 Na 2 SO 4 、 CuSO 4 等碳酸盐 Na 2 CO 3 、 CaCO 3 、BaCO 3 等 硝酸盐 KNO 3 、 Ba(NO 3 ) 2 等铵盐 NH 4 Cl 、(NH 4 ) 2 SO 4 等 3、盐的溶解性: 钾、钠、硝、铵均可溶;盐酸只有Ag不溶; 硫酸只有Ba不溶;碳酸只溶钾、钠、铵可溶。 (一)几种重要的盐 1、碳酸钠Na 2 CO 3 :俗称纯碱。晶体化学式为Na 2 CO 3 ·10H 2 O ,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 结晶水变成粉末。Na 2 CO 3 虽然是盐,但水溶液却显碱性,因而俗称纯碱。 2、碳酸钙CaCO 3 :俗称大理石或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3、氯化钠NaCI :俗称食盐。 (二)盐的通性 1、某些盐和酸的反应; Na 2 CO 3 +2 HCI==== 2NaCI + H 2 O + CO 2 ↑ 2、某些盐和碱的反应;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物理化学 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新物质的产生 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气味;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 沸点;晶体的熔点 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碱性;可燃性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 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 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 三、酸碱指示剂 1) 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 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4)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

3 3 4 3 4 4 结论:①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 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 盐+水 ⑤酸+盐 =新盐+新酸 五、CO 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a(OH)2 + CO 2 = CaCO 3 ↓ + H 2O 六、SO 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 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 4),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 AgCl ,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 Cl -和 SO 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 CO 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因为CO 2—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 Cl -和 SO 2-时,应该先检验 SO 2-,而且用 Ba (NO 3)2 溶液和 稀硝酸代替 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Ag 2SO 4(微溶)沉淀,而干扰 Cl -的检验。 八、盐酸(氯化氢溶液) ①重要的物理性质:a. 纯净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由于混有 Fe 3+而呈黄色), 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 b. 易挥发,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 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接触,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九、硫酸 H 2SO 4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 ②稀 H 2SO 4 有类似稀 HCl 的化学性质。 ③浓 H 2SO 4 的特性 a . 吸水性:可吸收气体含有的水分。常用作不与它反应气体的干燥剂,如 CO 2 等 b . 脱水性:能把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 2:1 的比例从上述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之发生碳化现象。 c . 氧化性:浓 H 2SO 4 的氧化性很强,它与金属起反应时,一般生成水。 d . 浓 H 2SO 4 稀释要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实验操作: 把浓 H 2SO 4 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 H 2SO 4 里(危险!)

(完整)浙江版科学九年级全册总复习,推荐文档.docx

《为智慧的地球提供智慧的搜索》隆(最后的独立)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酸碱性 气味 可燃性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 PH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取 1 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 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 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4= Na2SO4 +Cu(OH)2↓ 4、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 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4·5H2O = CuSO4 + 5H 2O 5、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 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4 + 5H2O = CuSO4·5H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②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③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④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⑤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⑥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

浙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科学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Al -27;S -32; Cl -35.5;Fe -56;Cu -64;Zn -65;Ag -108;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已知氢氧化锂是一种可溶性碱,下列关于氢氧化锂溶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氧化锂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B .氢氧化锂溶液能与硫酸反应 C .氢氧化锂溶液能与SO 2反应 D .氢氧化锂溶液能与碳酸钙反应 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 ,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食醋可以用于去除水垢 B .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 C .厕所清洁剂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胃酸过多的人可以多吃柠檬 3.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设计,能够实现的是(▲) A .CO →Na 2CO 3→BaCO 3 B .CuO →Cu(OH)2→CuSO 4 C .Fe →Fe 2O 3→Fe 2(SO 4)3 D .CaO →Ca(OH)2 → NaOH 4.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的是(▲) A .KOH 、CuSO 4、H 2SO 4 B .NaNO 3、Na 2SO 4、NH 3?H 2O C .KCl 、Ba(NO 3)2、HCl D .NH 4NO 3、KOH 、K 2SO 4 5.对于化学反应A +B =C +D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生成物C 和D 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酸碱之间的反应 B .若A 、B 、 C 、 D 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若A 和C 是单质,B 和D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第1页,共8页) D .若A 是可溶性碱,B 是可溶性盐,则C 和D 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6.现有四种白色固体:①氯化钠,②氯化钡,③无水硫酸铜,④硫酸钠,只使用水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区分出的先后顺序是(▲)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②④① 7.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 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NaOH BaCl 2 H 2O H 2SO 4 O 2 H 2SO 4 H 2O Na 2CO 3 点燃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

1、化合反应: (1)定义:多变一 (2)基本形式:A+B=AB 2C+O2=====2CO 2CO+O2=====2CO2 CO2+C=====2CO CO2+H2O==H2CO3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 高温2CO (是吸热的反应) 2、分解反应:(1)定义:一变多(2)基本形式:AB=A+B2HgO===2Hg+O2 二、分解反应: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O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8、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 2KCl + 3O2 ↑ 20、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 MnO2 + O2↑ 2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2、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3、锻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4、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下)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图略 (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 7.氢氦8.星云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10.(1)C (2)C (3)C 11.短7-9 第4节 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38亿 B F E C 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 (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 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 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 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 (一)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 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 (二) D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兰色晶体。 CuSO 4·5H 2O====== CuSO 4+5H 2O ;42425(1) 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 4 +42—3++ NO 3— 3、常见的酸: 盐酸 HCI 硫酸H 2SO 4 硝酸HNO 3 碳酸H 2CO 3 磷酸H 3PO 4 醋酸CH 3COOH (1) 检验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 (2)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 试纸。 (一)酸的通性 1、 酸使指示剂变色; 2、 酸 + 碱 ===== 盐 + 水 3HCl+ Al (OH )3 ==== AlCl 3+3H 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H 2SO 4 +2 NaOH==== Na 2SO 4 + H 2O 3、 酸 + 某些盐 ===== 新盐 + 新酸 2HCl + CaCO 3====CaCl 2 + H 2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 (用AgNO 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 2HCl (用BaCI 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 4、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6HCl+ Fe 2O 3 ====2 FeCl 3 +3 H 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H 2SO 4 + CuO ==== CuSO 4 + H 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5、 酸 + 某些金属 ==== 盐 + 氢气

九年级上__科学复习提纲__浙教版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电离及其表示方式: 电离:某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 H2SO4 === 2H+ +SO42- NaOH === Na+ + OH - 注意: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二.酸的涵义: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 硝酸(HNO3) 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1) 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酸: 胃酸(盐酸)食醋(醋酸)、 汽水(碳酸、柠檬酸)水果(有机酸) 1.酸的鉴别 常见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无色;遇碱变红 三.酸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③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⑤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四.盐酸 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1、无色, 2、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溶液,混合物), 3、浓盐酸易挥发,瓶口冒白雾。 (白雾: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盐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和指示剂反应: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与某些金属(H前金属)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Fe2O3 + 6 HCl = 2FeCl3 + 3 H2O 4、与碱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 5、与某些盐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五.硫酸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整理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物质、能量循环中起着转化的作用。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浙江省温州地区九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试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愿你取得较理想的成绩。考试中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8页,有4大题,36小题。 2、请在答题卷上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 3、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a-23 N-14 Ca-40 C-12 Cl-35.5 4、本卷所用到的g都取10牛/千克。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题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为常见水果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柿子pH=8.5 B.菠萝pH=5.1 C.苹果pH=4.1 D.杨梅pH=2.5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蔬菜 B.牛奶 C.大米 D.花生 3.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4P+5O2点燃2P2O5 B. NaOH+HCl===NaCl+H2O C. 2H2O 通电 2H2↑+ O2↑ D. Fe+CuCl2===Cu+FeCl2 4.血液成分中,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功能的是(▲)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5.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6.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铜丝用来做导线 B.浓硫酸作为干燥剂 C.氢气用来冲灌探空气球 D.熟石灰用来中和酸性土壤 7.科学课上,老师在教到功和功率的时候,要求同学们举几个做功的动作,下列四位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没有做功的是(▲) A.甲同学从地面上捡起科学书放在桌面上 B.乙同学托起课文往上移动一段距离 C. 丙同学坐座位上托着书水平移动一小段距离 D. 丁同学用手拉着桌子在地面移动一小段距离

(完整)浙江版科学九年级全册总复习,推荐文档

《为智慧的地球提供智慧的搜索》 隆(最后的独立)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 一、 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 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取1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 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 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 程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 4 = Na 2SO 4 +Cu(OH)2↓ 4、 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 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 4·5H 2O = CuSO 4 + 5H 2O 5、 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 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 、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酸碱性可燃性 化学性质

初中科学九年级全套教案浙教版

第1节宇宙的起源 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对宇宙的认识 2、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 3、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4、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重点难点:宇宙大爆炸学说根据星系运动的特点建立星系运动模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堂引入展示宇宙画面 师:仔细观察,这幅画面描绘的是什 么? 师:就对宇宙这幅图景,你能提出关于 宇宙的一些问题吗? 师:这些问题自古以来一直是人类最感 兴趣和不懈探索的问题,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宇宙的起源》。 板书:第一节宇宙的起源 生:(猜想)可能是宇宙 生:(各抒己见)宇宙是什么?怎样 产生的?宇宙会膨胀吗?宇宙 有多大?宇宙有寿命吗?等等 课堂教学师: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曾经 出现过各种各样有关宇宙起源的 神话传说,我国古代神话中曾传说 是盘古开天辟地,哪位同学来说一 说它的故事。 师:这些神话故事也反映了古人积极探 索自然的精神;我国古代也曾有描 述宇宙结构观点,如“盖天说”、 “浑天说”等。 师:世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 在国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对宇宙 结构的说法。 师:公元2世纪古代埃及人托勒密的“地 球中心说”在16世纪之前的西方具有 很大的影响力,对当时天文学的发展起 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学说日地关系 被完全颠倒了,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认 识水平的提高,近代人们对宇宙结构又 有了新的认识。 师:哥白尼的“太阳 中心说”带来了宇宙结构认识 上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把宇 宙学放在科学基础上研究。但 生:描述盘古开天辟地。 (学生可能还有补充)女娲补天,上 帝创造万物等 生:“盖天说”、“浑天说”。 生:古代巴比伦人说法;古代印度人 的说法;古希腊人的说法,托勒 密的“地球中心说”。 生: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全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全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知识要点 一、酸的通性 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CuSO4+ 2H2O。 3、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CuSO4+ H2O 4、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5、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 HNO3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HCl 二、碱的通性 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 蓝 色,使无色酚酞变 红 色。 2、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① 用 烧 碱 中 和 石 油 中 的 硫 酸 H 2SO4 + 2NaOH ==== Na 2SO4 + 2H 2O 3、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① 氢 氧 化 钠 放 在 空 气 中 变 质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② 用 烧 碱 溶 液 吸 收 工 厂 二 氧 化 硫 2NaOH + SO 2 == Na 2SO 3 + H 2O 4、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 配 制 的 波 尔 多 液 农 药 不 能 久 置 Ca(OH)2 + CuSO 4 ==== Cu(OH)2↓ + CaSO 4 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 3NaOH + FeCl 3 ==== Fe(OH)3↓ + 3NaCl 三、金属的性质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