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和计划免疫知识总结

免疫和计划免疫知识总结

免疫和计划免疫知识总结
免疫和计划免疫知识总结

免疫和计划免疫

一、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传染性的和非传染性的),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能力。免疫的传统概念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传染性免疫。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免疫的概念逐渐扩大,已发展到今天的对一切抗原性异物的免疫,包括肿瘤免疫、移植免疫,自身免疫、抗传染免疫等。

二、免疫的功能

免疫就有三项基本功能:一是免疫防护,在正常情况下,排除和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微生物,起抗传染免疫作用;在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可引起变态反应,过低则出现免疫缺陷病。二是自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经常不断地清除损伤和衰老的自身细胞,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在异常情况下,则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三是免疫监视作用,免疫细胞发现并处理(杀伤、消灭)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在异常条件下,免疫监视作用功能失调,导致肿瘤发生。因此,免疫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在异常情况下对机体可能有害。

三、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1.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2. 第二道防线:

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3.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和清扫病原体。

四、免疫的种类

1. 以免疫物质的功能可以把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①非特异性免疫——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它是人在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可通过遗传而来,人人都有。它的作用是对多数病原体而不是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就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淋巴结的滤过作用,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抗菌作用等。

②特异性免疫——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它是在人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受病原体的作用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具有特异性。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分为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自动免疫包括自然的(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和人工的(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等),被动免疫也包括自然的(通过胎盘、哺乳传给婴儿)和人工的(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等)。

2. 以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可以把免疫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①自然免疫:通过自然感染在机体里产生抗体,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了。

②人工免疫:通过人工接种,用人工方法使机体产生抗体,如打预防针可以预防某种疾病。

五、抗原与抗体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即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是抗原物质。

抗体是指受抗原的刺激以后产生的,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而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现在叫免疫球蛋白,简称Ig。

六、计划免疫

1. 计划免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到达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例如,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百日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2.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重要的特异性免疫措施之一,是针对传染病的易感人群的,目的是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方法使接种菌苗、疫苗或血清等生物制剂。

用于自动免疫的有菌苗、疫苗和类毒素。菌苗是用活的或灭活的细菌制成的;疫苗是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类毒素是将细菌的外毒素用甲醛处理,使其失去毒性,而仍然保持抗原性的制品。用于被动免疫的有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杀灭或控制病原体毒性。

七、免疫知识归纳

概念:对一切抗原性异物的免疫,包括肿瘤免疫、移植免疫、自身免疫、抗传染免疫

免疫保护:排除和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微生物,起抗传染病免疫作用功能自身稳定:机体经常不断消除损伤和衰老的自身细胞,保护机体生理平衡免疫监视:免疫细胞发现并处理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

途径(免疫的第一道: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入侵,分泌杀菌物质免三道防线)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

疫第三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

知非特异性免疫:如第一、二道防线各种屏障,吞噬细胞,溶菌酶识免疫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疫作用的免疫

归的针特异性免疫:自然感染或人工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以及经纳对性胎盘、哺乳、注射途径传给免疫物质,只对某一特定病分类原体或异物具有防疫作用的免疫(对其他病原体无效)

抗原: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能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自然的:感染病原体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主动免疫),通获得过胎盘、乳汁获得抗体(被动免疫)

过程人工的:人工接种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主动免疫)

注射类毒素,抗病血清获得抗体(被动免疫)

抵抗抗原反应(免疫保护)过强,产生对药物、食物过敏反应和器官副作用移植排斥反应

消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细胞(自身稳定)异常,对正常细胞发生

反应,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识别、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能发生肿瘤

计划免疫知识_共10篇完整篇.doc

★计划免疫知识_共10篇 范文一:计划免疫知识计划免疫知识 一、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利用病毒或者细菌经过严格复杂的技术工艺制造的生物制品,通过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二、计划免疫宣传日的由来 计划免疫宣传日就是“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每年的这一天,既是广大儿童的节日,也是全国计划免疫工作者的节日。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80年代后,我国政府积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扩大计划免疫规划(EPI,ExpandedProgrrammeonImmunization)并积极开展工作。 为了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保证免疫接种率,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成立了全国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至此,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免疫接种程序: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即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婴儿1周岁之前,完成程序中的所有基础免疫。 1986年6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妇联、广播电影电视部、经济贸易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通知,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和每年4月25

五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其近期目标是实现国家“七五”计划提出的1990年争取“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 三、主题和意义 1990年以来,每年选定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当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的主题,尤其是紧紧围绕WHO“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行动纲领的要求,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作为“巩固和发展我国计划免疫工作成果,保护儿童健康”的一项重要目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每一年主题的确立对全国各级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和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普及计划免疫和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市民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也使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计划免疫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使全国儿童获得高水平的免疫种率成为现实,为保护儿童健康、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三个“85” 1、1989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确认我国已按期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2、1991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我国已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 3、1996年3月经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审,我国已实现了以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

医学免疫学知识总结

第三章抗原(Antigen,Ag) 一. 基本概念 1.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及效应T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又称免疫原。 2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及效应淋巴细胞的特性。 3 .抗原性:能与抗体及效应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 .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 5.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二.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方面的因素 1 .异物性:是免疫原的核心。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己的本质:胚胎期或未成熟免疫细胞发育期遇到的所有抗原,包括胚系及非胚系基因编码的产物为自身物质。免疫细胞未成熟期未遇到的物质为非己物质。 2 . 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1)化学组成及异质性:要求一定的化学复杂性。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2)分子量:10kD以上具有抗原性,100kD以上为强抗原。分子量大,抗原决定基越多。 (3)结构的复杂性:直链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稳定性差,加入苯环氨基酸后,免疫原性加大。分子构象、物理状态等对免疫原性都有影响。 3. 可递呈性: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所要求。 (二)生物学方面的因素 1 .宿主的遗传背景:相同的抗原在不同动物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有明显的差异,这与动物的MHC背景有关。 2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的影响。 3. 引入抗原的剂量、途径与次数:剂量应适中;途径依次为皮内--皮下--腹腔、

静脉--口服;间隔适当。 三. 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或基本单位,又称表位(Epitope)也是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 表位的性质、数目、空间结构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T、B细胞识别抗原上的不同抗原表位,故有T细胞表位及B细胞表位之称。 1 . B细胞表位的特性: 能识别天然抗原分子的表位,一般为不连续的、经三维折叠后空间构象上聚集形成的基团(构象表位),或抗原分子表面连续的氨基酸片段(长链弯曲折叠处,顺序表位)。 2 .T细胞表位的特性: 只能识别经APC处理过的,经MHC传递的小分子多肽(镶嵌在MHC分子的凹槽中)。它由序列上相连的氨基酸(顺序表位)组成,在天然分子中是位于抗原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 四. 抗原的种类 1. 根据抗原是否显示免疫原性区分:完全抗原、半抗原 2. 根据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参与而区分:胸腺依赖抗原(TD-Ag)非胸腺依赖抗原(TI-Ag) 3.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而区分: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 五. 淋巴细胞激活剂 指一类能使高比例活化淋巴细胞的物质,但它们不属于抗原,因为它们对细胞克隆的刺激不涉及抗原特异性。 1. 丝裂原: 包括多种成分。如植物凝集素(ConA、PHA、PWM),是一类含蔗糖的蛋白质,可以和各种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通过信号传递引起细胞活化、增殖。 常见的淋巴细胞激活剂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2019年最新计划免疫个人工作总结工作总结文档【五篇】

====工作总结范文精品文档==== 高一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本文是由我们编辑为您准备的高一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请大家参考! 20xx学年第一学期,我担任高一(2)班班主任。一如既往的对工作充满热情,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各位科任老师的支持下,2班各项工作都得以胜利进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我这学期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现总结如下。 一、努力营造一个学习是人生追求的学习气氛浓厚的班集体。 针对高一新生对高中充满憧憬,渴望自己有进一步的提升的心理特点,抓住刚入学这段时间进行教育,激发他们要在高中不荒废光阴的激情。用莞中的历史,莞中的成绩,师兄师姐的激动人心的事迹来激励他们。把班会课作为教育的阵地,先后给学生介绍了高效率的学习、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如何稳步提升成绩等专题,还利用语文课上有关内容激励他们对人生的追求。看到他们安静的陶醉在学习中,又及时强化这种习惯。所以,2班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求知欲也很强。科任老师对反映在2班上课,学生认真听课,跟着老师思路走,学习气氛浓烈,师生之间很默契,上课确是一种享受。 二、确定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 学生入学后,发动全班同学制定一套班规,由班干部牵头,组织了一个立法委员会,让全班同学参与制定适合2班的一些管理规定。然后按照班规来进行班级管理。班规分为学习、纪律、体育、卫生、宿舍管理、奖惩规定等方面。班规的制定,让班级管理有章可循,也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有民主意识。 三、精心培养一批有责任心的班干部 班干部的挑选,先是由我根据学生的分班成绩及他们在军训时的表现,确定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然后再由此名同学再自己挑选2-3名同学组阁,具体的分工让他们自己来商量确定。这样既有老师给予的威望和支持,又有他们自己的积极主动。每一周召开一次班委会,分析总结上一周的班里的情况,及时发现班里的情况。注意树立班干部的威信,班干部工作有成绩时,注意在全班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威信。2班的班干部都是些积极主动,有责任心的一批同学,认真负责管理班级。 四、放手让学生去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放手让他们在纪律中自我管理,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成长,比如鼓励他们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体育节、插花、墙报、艺术节等都放手让他们去锻炼。 五、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作学生的榜样。 凡是要求班主任到位的,我一定要求自己到位,要求自己勤跟班,抓住关键点,抓住早晚7:10,晚9:40,多观察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多与学生谈话,把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多鼓励关心他们。一学期下来,2班取得了不少成绩:军训先进集体、期中先进班、流行健康操第一名、墙报评比常胜将军、体育节第四名等。 总而言之,自己对这一学期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欢迎下载使用

医学免疫学总结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概论 传统免疫的概念:免除疾病;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机体一定有利。 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的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是机体杀死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中和其毒素的保护性免疫,又称抗感染免疫。 2、免疫自稳:免疫系统自身精细的网络调节,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 3、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识别体内不断出现的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 免疫的类型: 一、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 种系进化中逐步形成;可以遗传;对一切异物均发挥作用。 二、特异性免疫 接触抗原后产生;仅对相应抗原有免疫;有明显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其特点比较如下: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性免疫应答 先天后天 迅速潜伏期 非特异性特异性 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 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 (1)屏障作用 a皮肤和粘膜屏障:阻挡微生物侵入(机械阻挡);化学物质抑杀微生物。 b血脑屏障:阻挡微生物或其他大分子异物从血入脑组织或脑脊液。 c胎盘屏障:阻挡母体微生物进入胎儿。 (2)免疫分子 补体系统;防御素;溶酶菌;细胞因子。 (3)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 a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其吞噬过程为:接触、吞入、杀灭。 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异物被消化破坏;不完全吞噬——异物不被杀灭,反而得到庇护在吞噬细胞内增殖。 B自然杀伤细胞:两种受体——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杀伤细胞抑制受体。其主要生物学效应是:1、抗肿瘤作用;2、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1、骨髓:各类免疫细胞的发源地;B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 2、胸腺:结构和大小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形成自身耐受。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分化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黏膜免疫系统。a淋巴结的作用:T、B细胞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免疫规划的工作个人总结

免疫规划的工作个人总结 在单位领导的带领及鼓励下,过去的一年中,主要从事计划免疫工作,负责AEFI 报告、AFP病例的监测、二类疫苗的统计、年报以及平时报表的统计报告等。总结如下: 1、本年度共报告148例一般反应,均按要求录入系统并做好个案报告卡和处理记录的归档,以及登记簿。 2、疾病监测要求每旬去监测哨点医院进行病例疑似病例的筛检工作,今年磐石要求麻疹疑似病例报告11例,现已全部完成麻疹疑似病例的排除工作,共送检11份,已做好个案调查表和送检单的归档工作,并在后期完善送检单和个案调查表的相应项目。做到了档案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对各乡镇卫生院的二类疫苗的统计工作也已经完成。今年单位领导为了更加规范的管理二类疫苗,安装了医院管理系统,对平时的二类疫苗出入库进行了数据化的管理,更清晰的做好了账物的统计工作。 4、10月份卫生局组织了对基层单位的半年工作考核,我主要负责的就是儿童的接种证查验工作,抽查10名适龄儿童,进行接种证与接种系统以及接种大卡的比对,进行快速评估工作,此次考核结束后,对半年工作的快速评估做了书面的总结。 5、在年底进行全年报表的整理汇总,并上报年报,督促各接种单位按要求完成年报的整理上报,明确个人职责,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年报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好全年工作的收尾,对于基层单位上报的报表,要进行认真的统计整理,做好汇总,并经领导确认后,上报到上级单位。

6、由于上级单位及相关领导单位的临时报表工作较多,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负责日常报表的上报以及汇总工作,确保科室内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7、在这一年当中,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加强工作学习能力,确保更好的适应工作,更好的完成工作,在工作当中积攒经验。 在过去的一年工作当中,我学会了很多,在工作当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长,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这些在面对以后更多的挑战时,就会显露出自身的不足,我要在13年的工作当中,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提高业务能力,积攒工作经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在面对13年工作时,让自己以全新的精神状态去完成工作。

生物八年级知识点复习教案《免疫与计划免疫》4

八年级生物《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4 一、引言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一有机会就会侵入人体,就有可能使人得传染病。课下请大家做了调查──调查青岛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以及你是怎样进行预防的,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各小组的调查报告。 生1:流行性感冒、肝炎、天花、结核、痢疾……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射胎盘球蛋白、疫苗……进行预防。 生2:天花、结核病虽是传染病,但现在青岛并不常见。 师:对,注射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小到大,大家都接种过哪些疫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防疫针) 生:(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个人"预防接种证"的展示交流) 师:每个同学都有"预防接种证",在医院刚一出生,医院就给予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孩子满两个月后,要到户口所在地的医院或防疫站办理接种登记,领取预防接种证,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月龄安排接种日期。这就是党和政府大力推行的一项措施──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呢? 生:计划免疫是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采取的措施。 生: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菌苗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师: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接种疫苗能够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疫苗到底是一种什么神奇的物质?我们经常提到计划免疫,"免疫"又是什么呢? 生:(表示不知道) 二、新授课 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身边的疑问来学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小组讨论,注意观察思考人体具有几道保卫自己的防线。 "资料分析"讨论(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生: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作用。 师: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请大家看屏幕中的卡通图"皮肤的保护作用"。皮肤不仅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例如,皮肤的汗腺能够分泌乳酸,使汗液和皮肤表面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科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钟后检查,这种病菌有3000万个;经过60分钟后检查,只有170万个;120分钟后检查,就仅剩3000个了。出现这种现象是与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有关系的。黏膜能分泌溶菌酶等多种杀菌物质,能将病原体溶解和消除。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五章补体系统第一节补体概述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其广泛存 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血浆中补体成分在被激活前无生物学功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和多种生物学效应(简称补体)。(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分⑴C1(C1q、C1r、C1s)、C2~C9; ⑵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⑶B因子、D因子(factor B, factor D)。 2.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参与补体活化和效应的一类蛋白质分子,如:备解素、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等等。 3. 补体受体: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过程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包括:CR1~CR5、C3aR、C5aR、C1qR等(二)补体组分的命名 ①以“complement”的首字母结合发现顺序命名,如C1 ~C9; ②以英文大写字母命名为“因子”,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 子; ③补体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 C4b; ④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则在其符号上加一横线表示,如 C3bBb; ⑤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1INH)、C4结合蛋 白(C4bp)、衰变加速因子(DAF);(三)补体的生物合成 约90%血浆补体成分由肝脏合成,少数成分由肝脏以外的细胞合成, 例如:C1由肠上皮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D因子由脂肪组织产生。 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IFN-γ、IL-1、TNF-α、IL-6等)可刺激补 体基因转录和表达。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以及炎症状态下,补体产生增多,血清补体水平升高。第二节补体激活 补体固有成分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其通过级联酶促反应而被激活,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已发现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途径、MB途径 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细胞溶解效应。 补体三条活化途径示意图 (一)经典激活途径(classical pathway) 1.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9 2. 激活物:与抗原结合的IgG、IgM分子另外,C反应蛋白、细菌脂多糖(LPS)、髓鞘脂和某些病毒蛋白(如HIV的gp120)等也可作为激活物。3.活化过程(1) C1q与2个以上Fc段结合可发生构型改变,使与C1q结合的C1r活化,活化的C1r激活C1s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 (2) C1s的第一个底物是C4:在Mg2+存在下,使C4裂解为C4a和C4b . (3) C1s 的第二个底物是C2分子:在Mg2+存在下,C2与C4b形成复合物,被C1s裂解而产生C2a和C2b;C2a可与C4b结合成复合物即C3转化酶; (4) C3转化酶使C3裂解为C3a和C3b,新生的C3b可与C4b2b中C4b结合,形成C5转化酶,进入终末途径. 补体激活经典途径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计划免疫工作总结个人

计划免疫工作总结个人(一) 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我在院、科两级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思想上、业务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服从领导,扎实工作,认真学习,团结同事,并认真开展计免的各项工作,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学习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一年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实际“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工作学习方面 本人参加的计划免疫工作顺利通过市示范门诊的复审,并在各项检查工作中得到好评,本人能严格按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能严格执行新的疫苗流通管理条例坚持按操作规程办事并能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凡事以院规院纪为准绳从严要求自己能热情接待每一位儿童家长耐心解释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能坚持做好门诊宣教工作大大提高了我

辖区儿童家长的计免知识晓率。2012年参加了疾控中心组织的计划免疫业务培训,业务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了查验接种证工作和初一乙肝加强接种工作,完成了全年报疫工作,无错报漏报。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未来我决心要加倍努力安心工作争取来年继续保持一流的好成绩。 计划免疫工作总结个人(二) 2013计划免疫年终总结 一年的工作接近结束,我院计划免疫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计免科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年的工作任务。现将本年来的情况作如下工作总结 1、组织及培训情况在年初确立预防保健领导组织和工作人员职责。为保证今年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针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对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进行了业务知识的培训,并将上级要求及时传达给乡村医生,保证全办事处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及时完成。

医学免疫学复习汇总讲解

医学免疫学复习……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immunity system,IS)识别“自我(self)”与“非我(non-self)” 抗原,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防御机制。 2.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3.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或:指能够刺 激机体IS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免疫应答 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5.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或: 不同种属生物中存在的共同抗原表位),又名Forssman抗原。 6.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 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7.超抗原:是指某些抗原物质,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是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8.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间的相同或相似决定基。 9.抗体: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Ab)。 10.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针对单一抗原表位产生的均一性的高特异性的抗体称 为单克隆抗体。 12.补体系统:是由补体、补体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一个具有精密 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13.过敏毒素:C3a、C5a被称为过敏毒素。它们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C3aR、C5aR结合,触发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血管活性介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 14.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即活化的细胞)所产生的低分 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 15.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肿瘤、 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16.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17.集落刺激因子: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 化的细胞因子。 18.白细胞分化抗原: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 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19.C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称CD。即用CD加同一阿拉伯数字表示。称为CD分子或CD抗原。 20.细胞粘附分子:泛指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分子。 21.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 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定向迁移与居住)。 22.MHC: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英文字头缩写。是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 定位于动物或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具有控制移植排斥、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23.HLA: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被称为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抗原。人类的MHC,为编码HLA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被称为HLA复合体/ HLA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 24.HLA和疾病关联:关联是指两个遗传学性状在群体中同时出现呈非随机分布。以相对风险率(RR)来评估。HLA和疾病关联是指带有某一特定HLA型别的个体,易患某一疾病(阳性关联)或对某一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阴性关联)。 25.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是指HLA基因复合体中,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或低于)随机出现的频率的现象(HLA不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的非随机组合)。 26.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是指在一个个体中,HLA复合体基因座位在数量上和 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27.HLA基因复合体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HLA等位基因拥 有状态上存在差别,是导致个体间免疫应答能力和对疾病易感性出现差异的主要免疫遗传学原因。 28.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是机 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29.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的具有 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M-Mφ)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带有Ag的)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物)。 30.NKT细胞:在小鼠是指能够组成性表达NK细胞表面的CD56(小鼠NK1.1分子)和TCR-CD3复合受体分子的T细胞。它主要分布于骨髓、肝和胸腺。绝大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DN),少数为CD4+单阳性T细胞(SP)。 31.初始T细胞:从未接受过Ag刺激的成熟的T细胞。 32.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效应的T细胞,CD45RO+T细胞,存活期短,高亲和力IL-2R 和粘附分子。 33.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可表达IgG、IgA或IgE, 而其IgV区不发生改变,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或同种型转换。 34.B1细胞:是指组成性表达CD5和单体IgM分子的B细胞。在胚胎肝脏发生和分化后 迁移到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等部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35.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或宿主衰老、损伤和凋亡细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PRR称为膜型PRR,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Toll受体等。存在于血清中的PRR称为分泌型PRR,主要包括某些急性期蛋白如MBL和CRP等。 36.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是PRR识别结合的配体,主要指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如G-菌的脂多糖、G+的肽聚糖和脂磷壁酸等),也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如磷脂酰丝氨酸。 37.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或: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都称为APC。或:APC是指能够表达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Ag肽:MHC分子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38.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 39.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40.抗原提呈:是指转移至APC或靶细胞表面的Ag肽与MHC分子结合的复合物被提呈 给T淋巴细胞,并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Ag肽-MHC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41.T细胞抗原识别:初始T细胞膜表面的TCR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过程称为抗原识别,它是T细胞特异活化的第一步。 42.记忆性T细胞:是指对特异性抗原具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参与再次免疫应答。 43.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即:不能产生特异免疫 效应细胞或/和特异性抗体)的现象。 44.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遇到自身抗原所形成的 耐受。 45.外周耐受:是指成熟的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正免疫应答,而 显示免疫耐受。 46.耐受分离:是指口服Ag,经胃肠道诱导派氏集合淋巴结及小肠固有层B细胞,产生SIgA,发挥局部黏膜免疫效应,但却致机体对该Ag产生全身免疫耐受,这种现象称为耐受分离。 47.免疫忽视:是指对低水平或低亲和力的自身抗原不发生自身反应性免疫应答的现象。(或:自身应答T细胞(ART)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Ag并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免疫忽视) 48.免疫隔离部位:是指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部位,如脑、睾丸、眼的晶状体等。 49.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 适应性免疫应答。(或:抗原刺激引起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者。) 50.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又叫过敏原。 51.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即产生自身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52.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自身免疫应答而产生自身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 53.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54.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的总称。 55.肿瘤特异性抗原:某种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

[2013年计划免疫个人工作总结] 2018计划免疫工作总结个人

[2013年计划免疫个人工作总结] 2018计划免疫工作总结个人 2013年计划免疫个人工作总结2013年的工作已接近尾声,一年来在领导的支持以及同事们的帮助下,本人在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现将本年度主要承担负责的计划免疫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学习方面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以积极向上的姿态,争先创优,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站里组织的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参加继续再教育,以及科室的业务学习,总结自己在业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加强为民服务、微笑服务,充分展示窗口行业文明礼貌、热情友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并能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节假日期间,随叫随到,任劳任怨。自觉遵守站里的规章制度。上班时间不迟到不早退,四、完成的工作指标1、培训工作为更好指导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及学习兵团新的相关业务工作要求,2013年1月对师市各团进行了GA VI平台的培训,共计培训30人次; 2013年3月,根据免疫规划工作需要结合兵团脊灰疫情防控工作,于2013年3月初举办师市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培训班,以提高基层业务工作的能力,共计培训50人次;2013年4月底,根据卫生局要求及团场业务需求,对师市各团场业务骨干进行了绩效考核培训,共计培训40人次; 9月中旬举办麻风强化免疫培训班,共培训20人次; 10月10日,按照兵团要求,对全师计免专干为主的业务骨干约30约人进行了扩大免疫疫苗接种率调查的培训工作。2、常规免疫工作2013年是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第五个年头,师市疾控中心按照国家疾病与防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要求,在及时升级监测软件的基础上,完成了托运牧场、东风农场以及叶城二牧场三个团场监测系统和客户端的安装,保证三师监测系统和客户端信息覆盖率100%的工作,为进一步规范三师所有团场常规免疫和二类疫苗接种数据的录入、上报提供了保障,2013年全师疫苗接种情况如下:乙肝疫苗5478/5485 99.87%,首针及时率为91.69%; 卡介苗1757/1759 99.89%; 糖丸6200/6207 99.89%; 百白破6869/6878 99.87%; 麻疹(风疹)1558/1564 99.62% 3、强化免疫工作2013年3月、4月,按照兵团疾控及师市卫生局要求,对全市2个月-4岁儿童进行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其中3月份共服苗17874人,服苗率99.72%,4月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全师共服苗19713人,服苗率99.65%; 9月份又对全师8个月-4岁儿童进行了麻风疫苗强化,全师共接种14512人,接种率98.69%,在各级组织和工作人员的安排部署下,强化工作圆满完成,且未发生异常反应。 4. 麻疹监测工作自师市开展麻疹监测工作以来,对散在病例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监测,

免疫规划培训知识考试试题

免疫规划培训知识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是从年开始实施。 A、1978年 B、1982年 C、2007年 D、2008年 2.我国于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A、1998 B、2000 C、2002 D、2004 3.在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中,国家实行的制度是。 A、有计划的卫生防疫 B、爱国卫生运动 C、预防保健 D、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4. 接种消毒应螺旋式的由内向外消毒接种部位皮肤,涂擦直径≥。 A、2Cm B、3Cm C、4Cm D、5Cm 5. 以下哪种接种操作是不正确的。 A、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为肌肉注射 B、卡介苗为皮内注射 C、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度角为皮内注射 D、百白破疫苗为肌肉注射 6.安瓿开启后,灭活疫苗多长时间后未用就必须废弃。 A、半小时 B、1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7.免疫程序要求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 A、≥28天 B、≥38天 C、≥48天 D、≥58天 8.关于百白破疫苗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需要肌肉注射 B、是减毒活疫苗 C、属于联合疫苗 D、应在2-8℃条件下保存 9.关于麻疹疫苗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预防麻疹 B、是减毒活疫苗 C、为冻干疫苗 D、需要肌肉注射 10.以下哪种操作是正确的。 A、口服糖丸疫苗用温开水服用 B、流脑疫苗为皮下接种 C、乙肝疫苗为皮下接种 D、卡介苗为肌肉注射; 11.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是。 A、麻腮风和水痘疫苗 B、乙肝和麻疹疫苗 C、百白破和乙肝疫苗 D、乙脑和流脑疫苗 12.儿童在哪种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或应推迟接种疫苗。 A、正患有其它传染性疾病者 B、高热 C、严重的过敏体质者 D、以上都是 13.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多长时间再接种麻疹疫苗。 A、10天 B、30天 C、2个月 D、3个月 14.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为其及时接种和。 A、卡介苗、百白破疫苗 B、乙肝疫苗、脊灰疫苗 C、乙肝疫苗、卡介苗 D、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 15.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避免喂奶。 A、15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16. 最不宜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A、肛周脓肿患者 B、口腔溃疡患者 C、低体重儿 D、钙缺乏症患者 17.麻疹的潜伏期为。 A、1~5天 B、6~10天 C、7~21天 D、一个月 18. 免疫程序起始时间要求百白破疫苗和A+C群流脑疫苗的最小免疫起始时间分别为 A、2月龄、1岁 B、3月龄、1岁 C、2月龄、3岁 D、3月龄、3岁

医学免疫学系统试题库

医学免疫学系统试题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试题分类]:《医学免疫学》 [题型]:单项选择题 B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 答案:D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 免疫细胞及应答 B细胞产生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 答案:D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B细胞执行功能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大脑 C、外周免疫器官 D、骨髓 答案:C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T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 答案:A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T细胞产生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脾脏 C、淋巴结 D、骨髓 答案:D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T细胞执行功能的主要场所是()。 A、胸腺 B、大脑 C、外周免疫器官 D、骨髓 答案:C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细胞及应答 禽类和鸟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法氏囊 B、骨髓 C、胸腺 D、大脑 答案:A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免疫器官组成 新生小鼠摘除胸腺通常表现为()功能缺陷。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血液免疫 D、器官免疫 答案:B 难度:1 分数:1 所属知识点: 知识体系/管理系/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抗体 免疫的执行者是()。 A、神经系统 B、循环系统 C、泌尿系统 D、免疫系统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