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第1 章

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几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研发系统)?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是什么?其主要的技术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如按多址方式来分,则模拟频分多址(FDMA)系统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使用电路交换的数字时分多址(TDMA)或码分多址(CDMA)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使用分组/电路交换的CDMA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将使用了不同的高级接入技术(OFDMA)并采用全IP(互联网协议)网络结构的系统称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作为面向2020年以后移动通信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如按系统的典型技术来划分,则模拟系统是1G;数字话音系统是2G;数字话音/数据系统是超二代移动通信系统(B2G);宽带数字系统是3G;而极高速数据速率系统是4G。

2、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哪4个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引进、吸收、改造、创新4个阶段。

3、蜂窝小区的几何形状要符合哪两个条件?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该选用哪一种形状?为什么?

参考答案:小区的几何形状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①能在整个覆盖区域内完成无缝连接而没有重叠;②每一个小区能进行分裂,以扩展系统容量,也就是能用更小的相同几何形状的小区完成区域覆盖,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小区几何形状有几种可能: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六边形,而六边形最接近小区基站通常的辐射模式——圆形,并且其小区覆盖面积最大。因此,选用六边形。

4、证明:蜂窝区群的尺寸N必须满足:

N=i2+ij+j2

(提示:证明过程见第一章PPT)

另:需要知道N可能是是哪些值?常用的N是什么值?

5、数字时分GSM系统,采用TDMA方式,设分配给系统的总频宽20MHz;载频间隔200kHz;每载频时隙为8;频率重用的小区数为4,则系统容量为多少?如果AMPS系统采用FDMA 方式,载频间隔为25 kHz,不分时隙,其他参数相同,系统容量为多少?

(提示:第1问:C=(20÷0.2)×8÷4=200信道/小区,第二问:C=(20÷0.025)÷4=200信道/小区)

6、最简单的蜂窝系统由哪3部分组成?其中,MSC和普通交换相比,除完成交换功能之外,还要完成什么功能?

参考答案:一个基本的或者说最简单的蜂窝系统由移动台(MS)、基站(BS)和移动交换中心(MSC)3部分组成。MSC除了要完成交换功能外,还要增加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的功能。

7、增加蜂窝小区容量的主要方式有哪3种?

参考答案:通常采用小区分裂、裂向(扇区化)和覆盖区分区域(分区微小区化)的方

法来增大蜂窝系统的容量。

8、什么叫越区切换?软切换和硬切换的区别是什么?GSM采用什么形式的硬切换?技术上有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当处在通话过程中的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相邻小区时,其工作频率及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所用的接续链路必须从它离开的小区转换到正在进入的小区,这一过程称为“越区切换”。

硬切换是指在新的连接建立以前,先中断旧的连接。而软切换是指既维持旧的连接,又同时建立新的连接,并利用新旧链路的分集合并来改善通信质量,与新基站建立可靠连接之后再中断旧链路。

GSM采用了移动台辅助(MAHO)的越区切换方式。对于切换时的信道分配采取了优先切换的策略。

9、越区切换要考虑哪3个方面的问题?

参考答案:越区切换要考虑切换的准则、切换的策略以及切换时的信道分配3个方面的问题。

10、典型移动通信系统可分为哪6类?它们各自的技术特点是什么?有何异同点?(提示,可从组网方式、无线接入方式、调制技术、传输信息种类、交换方式等多方面总结)

11、“小灵通”系统采用什么双工方式?其多址方式是什么?每载频划分多少时隙?每载频最多可提供多少对双工信道?

参考答案:TDD双工方式,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划分8个时隙,每载频最多可提供4对双工信道。

12、集群系统按信道占用方式,可分为哪3种方式?

参考答案:按通信占用信道方式,可分为消息集群、传输集群和准传输集群三种方式

13、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按卫星高度可分为哪几种系统?“铱”系统和“全球星”系统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按卫星轨道高度可分为高轨(HEO)、中轨(MEO)和低轨(LEO)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全球星”系统与铱系统的最大区别是无星上交换和星际链路,依赖地面网络完成通信。

1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有哪些?其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16-19 (重点题)

第2章

15、数字调制技术包括哪两大类?各自的典型调制技术有哪些?P24

参考答案:目前移动通信系统的常用调制方式有以BPSK、QPSK、OQPSK和π/4QPSK 等为代表的线性调制和以MSK、TFM和GMSK等为代表的恒包络调制。

16、语音编码技术通常分为哪3类?移动通信语音编码技术属于哪一类?P24 移动信道是什么信道?已建立的移动信道模型可分为哪3大类?

参考答案:语音编码技术通常分为3类: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移动通信

采用混合编码,移动信道是时变随参信道上,已建立的移动信道模型可分为几何模型、经验模型和概率模型。

17、为什么OFDM 技术可以抗多径衰落形成的码间干扰?哪些移动系统采用OFDM 技术? (提示:第1问主要思路是:OFDM 将高速的数据路分接为多路并行的低速数据流,在多个正交载波上同时进行传输,对于低速并行的子载波而言,由于符号周期展宽,多径效应造成时延扩展变小。当每个OFDM 符号中插入一定的保护时间后,其码间串扰就可以忽略了。)

18、移动信道中,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遭遇哪3种损耗?中信号传播还存在哪4种效应?

参考答案:路径损耗、慢衰落损耗和快衰落损耗;阴影效应、远近效应、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

19、以块交织为例解释为什么交织技术可增强抗突发干扰的能力?P53-54(提示:可用自己的语言简化归纳,答简单点)(信息通过交织矩阵和去交织矩阵的变换可以恢复信息码元的传输顺序,在交织过程中,将突发错误转化为随机错误,再利用纠错编码降低传输错误率)

20、什么是GMSK 调制?有何优点?

参考答案:GMSK 是属于MSK 简单的优化方案,它只需在MSK 调制前附加一个高斯型前置低通滤波器,进一步抑制高频分量,防止过量的瞬时频率偏移以及满足相干检测的需求。

21、当移动台以60m/s 的恒定速率在端点为X 和Y 的路径上运动,运动时长5s ,无线电波入射方向和与运动方向的夹角为60°(设X 、Y 处的夹角相同),无线电波频率为3MHz ,求由路径差造成的接收信号相位变化值、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分别是多少?

提示:利用公式:θλπλπφcos 22t

v l

?=?=?和θλ

φπcos 21v t f d =???=

22、设已知一循环码的监督矩阵如下:

????

??????=100111001001110011011H 试求出其生成矩阵,并写出所有可能的码组。(参考作业答案)

提示:)(I M H =而)(Q I G =,M 和Q 是转置关系,因此可以由H 求出M ,再由M 求出Q ,由Q 求出G 。

另:如果知道信息码元U ,可以求出最后的输出码组C

G U C ?=

23、移动通信中的分集技术如何分类?接收时的合并技术又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按分集目的可以分为宏观分集和微观分集;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分为显分集和隐分集;按获取多路信号的方式又可以分为时间分集、频率分集和空间分集;空间分集还包括接收分集、发射分集、角度分集和极化分集等。

合并技术分为最大比值合并(MRC)、等增益合并(EGC)和选择式合并(SC)3种。

第3章

24、画出GSM系统的网络结构,并简要说明各网元的作用。P68-69 (提示,可用自己的语言简化归纳,答简单点)GSM网络中最重要的网络接口是什么接口?(Um接口)其传递的信息主要有哪些?(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P69-61 (重点题)

25、MSISDN和IMSI分别表示什么识别码?结构有何区别?P71-72

26、GSM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是什么?P75 为什么上行频段低于下行频段?(提示: 主要是考虑到上下不对称的传输能力。频率越高,覆盖同样的范围需要更大的发射功率,而基站能比移动台提供更大的发射功率,所以采取上述频段安排方式)

27、GSM系统中,常规突发序列中的训练序列的作用是什么?(提示:用作自适应均衡器的训练序列,以消除多径效应产生的码间干扰) 为什么要将其放在突发序列的中间?如果放在两端,会出现什么效果?(提示:放在中间能准确估计信道特性,反之,不能准确估计信道,最终形成码间干扰,误码率提高)(重点题)

28、GSM系统的逻辑信道有哪些?各自完成什么功能?说明其逻辑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的一般规律。(重点题)

参考答案:GSM系统的逻辑信道有:频率校正信道、同步信道、广播控制信道、寻呼信道、随机接入信道、准许接入信道、独立专用控制信道、慢速辅助控制信道、快速辅助控制信道。

各自功能参阅P78中的表3-2

假设一个小区有n个载频,为F0、F1、F2、F3……F n-1,时隙数为TS0、TS1……TS7。通常,将F0载频中的TS0用作将公共信道承载广播信道和公用控制信道,如BCCH、FCCH、SCH、PCH、AGCH及RACH复用;TS1承载专用控制信道,如SDCCH、SACCH复用。F0的TS2……TS7,及F1……F n-1中的时隙都用来承载TCH;F0的其他时隙和其他载频的所有时隙均用于承载业务信道。在小容量地区和建站初期,也可以考虑采用F0载频中的TS0承载全部控制信道,包括广播信道、公用控制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所有其他时隙均用于承载业务信道。

29、GSM系统在通信安全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画出AUC中产生3参数组过程,并简要说明其如何运用到GSM的鉴权过程中?P84-85 (重点题)

30、说明CDMA蜂窝系统比TDMA蜂窝系统获得更大容量的原因。(提示:TDMA蜂窝系统由频率/时隙区分信道,是带宽受限系统,是硬容量系统;而CDMA容量由码道区分信道,是干扰受限系统,是软容量系统)

31、为什么说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和软容量的特点?它们各自有什么好处?(重点题)

参考答案:(1)软切换是CDMA蜂窝系统独有的切换方式,可有效地提高切换的可靠性。而且若移动台处于两个小区的交界处,软切换能提供正向业务信道分集,也能提供反向业务信道的分集,从而保证通信质量。

在CDMA系统中,用户数目和服务质量之间可以相互折中,灵活确定。体现软容量的

另一种形式是小区呼吸功能,即各个小区的覆盖大小是动态的,当相邻两个小区负荷一轻—重时,负荷重的小区通过减小导频发射功率,使本小区的边缘用户由于导频强度不够,切换到相邻小区,使负荷分担,即相当于增加了容量。

(2)软切换的方式可确保切换的成功率,不易掉话;软容量可确保大系统容量

32、GSM系统为什么要采用均衡技术?CDMA系统为什么又不需要采用均衡技术?(提示GSM系统的载频间隔为200KHz,而通常有效移动通信带宽为150 KHz,这样信号带宽高于信道带宽,所以GSM系统需要采用均衡技术;而CDMA系统采用扩频通信技术,对信号频谱进行压缩/扩张,具有潜在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故不需要采用均衡技术)

33、IS-95CDMA蜂窝系统有哪些逻辑信道?其各自完成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87-88

34、IS-95CDMA系统中,下行引导PN序列是为了区分什么?(区分基站)上行引导PN序列又是为了区分什么?(区分用户)

35、在IS-95 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不同的基站使用相同的PN序列,但各自采用不同的时间偏置,当偏置指数为10时,则偏离的码元数和偏离时间分别为(设PN码码片速率为:1.2288Mc/s)多少?

提示:IS-95 CDMA不同的基站使用相同的PN序列,但各自采用不同的时间偏置。不同的时间偏置用偏置系数表示,偏置系数共512个,编号从0到511。偏置码元数等于偏置系数乘以64,单位是PN序列子码数目。偏离时间为偏置码元数除以码片速率。

36、IS-95CDMA系统中,为什么上行的卷积码的码率比下行的大?(提示:考虑上下行不对的信号传送能力)

37、解释IS-95CDMA反向传输中的正交多进制调制过程。

参考答案:在反向CDMA信道中,把交织器输出的码元每6个作为1组,共26=64组码元,每一组码元用64进制的Walsh函数之一进行传输。调制码元的传输速率为28800/6=4800s/s。每1调制码元含6个子码,因此Walsh函数的子码速率为64×4800=307.2kc/s)

38、CDMA系统为什么要采用功率控制技术?其功率控制技术如何分类?P96

39、根据导频强度检测,同一CDMA信道的导频可分哪4类?P94-95

第4章

40、GPRS网络和GSM网络相比,主要增加了哪些网络设备?(SGSN、GGSN、PCU)新增的网络设备完成哪些功能?P102

41、GPRS系统是如何传输分组数据的?为什么说短信通过GPRS信道传输比通过GSM信道传输信性能要好?

参考答案:GPRS将一部分可用的GSM信道专门用来传送分组数据,由MAC协议管理多址接入,多用户可以协调对带宽的利用;系统可根据可用资源和用户需求来确定为每个用户分配TDMA帧8个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从而达到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GSM信道是经电路域传输,GPRS信道是经分组域传输,分组域传输是经多个电路域物理信道组合传输,故分组域信道带宽宽于电路域信道带宽,其传输数据能力要强。

42、GPRS的附着过程和分离过程可以由谁发起?是否需要移动台和网络双方接受?P107-108 如果移动脱离GPRS服务区时,会发生什么类型的分离?(隐性分离)

43、什么是EDGE系统?其关健技术有哪些?P110-112

44、在前向链路上,从理论上说,传输语音,CDMA 20001x是IS-95的多少倍?(2倍)传输数据呢?(3.2倍)

45、CDMA 20001x的前、反向物理信道各自的特征是什么?P103 P107

46、IS-95CDMA和CDMA2000 1x的功率控制速度分别是多少?(提示:均为800Hz 或1.25ms/次)

第5章

47、IMT-2000无线接口的三大主流标准是什么?(WCDMA、CDMA 2000、TD-SCDMA)其中的“2000”表示哪三个含意?(在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工作在2000MHz频段上;最大传输速率为2Mbit/s)

48、3G的数据传输能力须达到什么标准?(提示:3G的无线传输技术满足三种传输速率,即室外车载环境下为144kbps,室外步行环境下为384kbps,室内环境下为2Mbps)3G 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什么?三大标准又分别属于什么标准化组织?(第2问提示:ITU ;第3问提示:WCDMA TD-SCDMA属于3GPP 而CDMA 2000属于3GPP2)

49、对照WCDMA、CDMA2000和TD-SCDMA空中接口参数,有何异同点?(提示:熟记P124页表5-2,不一定全考,但可能抽取其中一部分内容来考)

50、在我国,3G频谱的划分情况如何?FDD和TDD两种系统各占多宽的频谱?P125

51、WCDMA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画出WCDMA系统的基本结构,并画出其UTRAN结构,说明WCDMA网络各部分组成和功能,列出其主要接口,并说明接口连接的功能实体。P127-129 (说明,核心网只需分为CS域和PS域即可)(重点题)

52、在WCDMA系统中,DPDCH和DPCCH在上行和下行链路中复用方式有何不同?(提示:上行采用码分复用,下行采用时分复用)

53、WCDMA、CDMA2000和TD-SCDMA的功率控制速度分别是多少?(第1问提示:分别为1500Hz、8000Hz、2000Hz)为什么TD-SCDMA的最低?(第2问提示:TD-SCDMA 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技术,能抗干扰,故对功率控制要求有所降低)

54、WCDMA标准的核心网共有多少个版本?说明各版本的主要特征(P141-144,提示,用5句话左右总结即可)

55、WCDMA 的RLC 实体共有哪3类类型?

参考答案:共有3种RLC 实体类型:透明模式(Tr )、确认模式(AM )和非确认模式(UM )。

56、WCDMA 小区搜索(即同步)进程分为哪3个步骤?P137

57、WCDMA 系统中,RA 、LA 和URA 分别代表什么含意?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三者的关系。P144-145

58、CDMA 2000系统如何演进?现共有多少版本?CDMA 20001xEV-DO 和CDMA 20001xEV-DV 分别表示什么含意?CDMA2000和WCDMA 的演进方式有何不同?P150-151(最后一问提示:WCDMA 采用整体演进,CDMA2000采用各模块分别演进)

59、什么是SIP 和MIP ?两者有何不同?P153-154

59、什么是速率控制?和功率控制相比,各自具有什么样的优缺点?阐述速率控制在CDMA 2000中的使用情况。P155

60、画出4~16阶变长正交Walsh 码(即OVSF 码)的码树,说明在取码过程中的原则。P134(提示:书上只画出了8阶,可继续到16阶)

61、TD-SCDMA 系统的特点是什么?有何优缺点? P166-167 (重点题)

62、TD-SCDMA 系统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其中哪一项技术是其他技术的基础?(重点题)

参考答案:TD-SCDMA 系统有6大关键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联合检测技术、动态信道分配技术、接力切换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上行同步技术,其他 5 项技术都要与智能天线技术联合应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故智能天线技术是基础。

63、TD-SCDMA 帧结构如何设置?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其突发结构如下图所示,试述这样安排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如果要传输物理层控制信令,应放置在突发结构的什么位置?说出你的理由。

P170 -171 (重点题)

64、什么是接力切换?有什么特点?接力切换过程包括哪4个步骤?P176-177(重点题)

65、从服务质量QoS 来分,3GPP 提出了哪4类业务区分方式?(会话类、流媒体、交互类和后台类)

66、多媒体数据在3GPP 和3GPP2中分别由什么域处理?(提示:IMS 域和MMD 域)

352chi 数据符352chi 数据符144chi

中间16chi G 864×T c

67、3G系统的安全架构分为哪几个层面?又分为哪几个特征组?P179-180

第8章

68、在移动通信中,为什么要进行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它们之间又是如何分工的?

参考答案: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规划、设计与优化过程对它来说非常重要。在工程上,规划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事先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有根据的设想和做法,它是一种总体设想和粗略设计;设计是指在规划的基础上,为满足实际工程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方案;优化是指在系统或工程已实际建成的情况下,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部分系统参数或修正小部分设计方案,来提高系统性能。这三者之间分工不同,但具体的界限又不能严格区分,比如规划与设计只是系统设计的不同阶段,可以不区分它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调研、前期测试的结果,调整部分设计方案,称为“小优化”,而将系统完成之后的优化称为“大优化”,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传统意义上的优化,当然大优化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局部设计的理念。)

69、在移动通信无线规划设计中,分别从哪三个角度进行规划设计?TDMA技术系统主要是进行什么规划?而CDMA技术系统主要进行什么规划?

参考答案:从覆盖、容量和质量三个角度进行规划设计;TDMA技术系统主要进行频率规划,而CDMA技术系统主要进行导频偏移量和扰码规划设计,IS-95 CDMA和CDMA 2000系统进行导频偏移量(PN码的相位差,也称为导频相位)规划系统方式,WCDMA和TD-SCDMA系统则采用扰码规划方式。

70、无线传播模型校正的流程有哪3个步骤?

(数据准备、路测数据处理、模型校正)

71、无线传播模型校正的流程中的测试数据获取有几种方式?分别适合在什么情形下使用?

参考答案:模型校正时所用到的测试数据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获取,第一种方法是采用专用连续波(CW)测试,测试前需要选择站址,在站址上架设模拟发射机,再以车载方式移动接收机测得不同地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已开通基站的定标信号来测试。通常,前者适用于全新网络的规划设计,后者适用于叠加网或升级网的规划设计。

72、移动网络规划设计的流程可以粗分为哪几个阶段?

参考答案:总体来说,都可以粗分为准备阶段、总体规划阶段(也称预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方案优化阶段。

73、GSM和WCDMA系统在同样发送功率情况,哪一种传播时损耗量更大?说明原因(WCDMA,3G频率高,损耗大)

74、通信仿真如何分类?

参考答案:根据仿真的范围,可分为系统级仿真和链路级仿真。根据仿真时是否需要实物分为实物仿真、半实物仿真和全虚拟仿真。根据仿真时采样是否在时间上连续分为静态仿真和动态仿真。

75、移动通信核心网规划设计的主要是什么?

参考答案:移动通信的核心网规划设计内容很多,而且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和版本不同,

核心网的网络结构和网元差异很大。但总体来说,在核心网实现全IP化之前,一般还是分别对CS域和PS域进行规划设计,当然纵向(垂直)地划分,还包括信令网和智能网的规划设计。移动通信的核心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可分成若干子网来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划分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纵向划分方法之外,还可以进行横向(水平分层)划分,分别对本地网和骨干网(长途网)进行设计。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 执本科笔:刘世安适用对象: 审54 学时数: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2、知识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 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第二章调制解调 [目的要求] 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3、掌握QPSK、OQPSK、π/4-DQPSK和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差别。

成人教育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练习题A 一、填空题 1、给定系统频带宽度为Bt=6MHz,N=4小区复用方式,若以每小区可用信道数(ch/cell)作为容量的衡量尺度,GSM系统无线容量为()。 2、按无线设备工作方式的不同,移动通信可分为()、()、 ()三种方式。 3、移动通信可采用的多址技术有()、()、()和SDMA等。 4、利用一定距离的两幅天线接收同一信号,称为()分集;分集接收的合并方式中,对性能改善最好的是( )。 5、通过三种主要接口的标准化保证不同供应商生产的移动台、基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设备能纳入同一个GSM数字移动通信网运行和使用,这三种主要接口是指()、()、()。 6、无线通信的三种常见“效应”是( )。 7、UMTS核心网CN通过()接口与无线接入网UTRAN相连。 8、cdma2000 1x中采用了()和()发送分集方式。 9、TD-SCDMA系统每个子帧含7个时隙,其中,TS0必须是()行时隙,TS1必须是()行时隙。 10、GSM蜂窝系统规定上、下行传输所用的帧号相同,但上行帧比下行帧在时间上推后()个时隙。 11、按照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划分,IMT-2000系统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1、无线信号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当电波频率增加1倍时,传播损耗将增加()。

A、2dB B、 3 dB C、 6 dB D、9dB 2、由于阻挡物而产生的类似阴影效果的无线信号衰落称为()。 A、快衰落 B、慢衰落 C、多径衰落 D、瑞利衰落 3、CDMA系统选用的带宽为1.25MHZ,若话音编码速率是9.6kb/s,有效带宽为1.2288MHZ,则扩频处理增益为()。 A、130 B、128 C、256 D、260 4、GSM系统用来存储本地用户位置的数据库是( )。 A、MSC B、VLR C、.HLR D、AUC 5、多径效应会引起()。 A、频谱扩展 B、时间选择性衰落 C、频率选择性衰落 D、多普勒扩展 6、GSM系统,组成控制信道的复帧是由()个TDMA帧构成。 A、26 B、51 C、2048 D、8 7、 IS-95 CDMA系统中,导频信道用下列哪个Walsh码区分()。 A、W0 B、W1 C、W32 D、W63 8、GSM系统,在HLR和VLR之间传送数据的接口为( )。 A、B B、C C、D D、F 9、慢衰落信号的包络近似服从()分布。 A、高斯 B、瑞利 C、对数正态 D、泊松 10、当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称为()。 A、FDMA B、TDMA C、CDMA D、SDMA 三、名词解释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移动通信原理重点讲解

第一章概述 1. 移动通信的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2. 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互调干扰,领道干扰,同频干扰),(3)通信容量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3.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1)蜂窝式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2)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无线电寻呼系统,(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6)无线LAN/WAN 4. 3G/4G标准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目前提交的4G标准共有6个技术提案,分别来自北美标准化组织IEEE的802.16m、日本(两项分别基于LTE-A和802.16m)、3GPP的LTE-A、韩国(基于802.16m)和中国(TD-LTE-Advanced)、欧洲标准化组织3GPP(LTE-A)。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1.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2. 无绳电话、集群移动通信的常用标准 无绳电话标准:模拟制无绳电话标准,DECT标准。集群移动通信标准:信令标准3. 根据覆盖范围,无线宽带接入网的分类。 个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局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城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广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四类。 4. 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的标准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美国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联合会)802.11家族。欧洲ETSI(欧洲通信标准学会)高性能局域网HIPERLAN系列。

日本ARIB(日本电波产业会)移动多媒体接入通信MMAC。 无线城域网标准:IEEE 802.16a 第三章蜂窝的概念 1. 切换策略:硬切换/软切换/接力切换 切换(handover)是指在移动通信的过程中,在保证通信不间断的前提下,把通信的信道从一个无线信道转换到另一个无线信道的这种功能。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的过程是移动台(手机)先暂时断开通话,在与原基站联系的信道上,传送切换的信令,移动台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现在我们广泛使用的“全球通(GSM)”系统就是采用这种硬切换的方式。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在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就是这种软切换方式。接力切换是:TD-SCDMA系统的一项特色技术,也是核心技术之一。接力切换的设计思想是:利用终端上行预同步技术,预先取得与目标小区的同步参数,并通过开环方式保持与目标小区的同步,一旦网络判决切换,终端可迅速由原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在切换过程中,终端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提高了切换成功率,缩短了切换时延。 2.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技术 (1)当无线服务需求增多时,可采用减小同频干扰以获取扩容,(2)多信道共用技术,(3)信道分配技术,(4)功率控制技术,(5)自适应天线技术。

移动通信复习题

一、判断题 1. IS-9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每个信道1.2288MHz,含有64个码道√ 2. TDD 称为时分双工,收发信号在时间上分开互不干扰,广泛地用于IS-95系统× 3. 一个 BSC 可以连接到多个MSC上,一个MSC 也可以连接到多个BSC × 4. CDMA 为干扰受限系统,当系统中增加一个通话用户时,所有用户的信噪比会下降√ 5. GSM 通信系统中,SCH(同步信道)的作用包括帧同步和时隙同步√ 6. PCH 为寻呼信道,当移动台申请开始一次通话时,利用它向基站发送请求× 7. TD-SCDMA 的载频宽度是1.6MHz,其码片速率为1.28Mc/s √ 8. GSM 网络中采用的是快跳频;((×)) 9. 在同一 MSC,不同BSC下的切换,系统不需要参与切换过程;((×)) 10. GSM 网络中,BCCH 信道不参与跳频;(√) 11. GSM 网络中,每个频点间隔200kHz;(√) 12. 切换过程中,目前移动网大都采用基站控制方式;((×)) 13. 跳频可以改善瑞利衰落;(√) 14. 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是全向天线模式;((×)) 15. 在 GSM 网络中,信道就是一个频道;((×)) 16. GSM 网络,一个载频上最多可允许8 个用户同时通信;(√) 17. MS 发,BS 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 18. GSM900 网络的双工间隔为25MHz;((×)) 19. GSM 网络由TDMA 帧基本单元构成,帧长4.615us;((×)) 20. GSM 帧长为4.62ms,每帧8 个时隙;(√) 21. 移动通信网的信道有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两大类;(√) 22. GSM 系统可以采用软切换;(√) 23. CDMA 系统容量是GSM的4—6倍;(√) 24. GSM 中一般要求同频干扰保护比C/I>9dB;(√) 25. CDMA 用户既可以工作在CDMA系统,也可以工作在AMPS系统;(√) 26. GSM 中,BCCH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 27. GSM 中,逻辑控制信道采用的是26 复帧;(×) 28. GSM 中,业务控制信道采用的是51 复帧;(×) 29. CDMA 中,BSC 与MSC之间采用的是Um 接口;(×) 30. GSM 中,MS与BS 之间采用的A接口;(×) 31. IMEI 是用于国际唯一区分移动用户的号码; (×) 32. GSM900 网络的双工间隔是45MHz;(√) 33. MS 开机时称为附着状态; (√) 34. 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 35. 扩频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 36. 模拟移动网采用的多址技术是TDMA;(×) 37. CDMA 系统每个信道1.2288MHz,含有64个码道;(√) 38. IS-95 CDMA是属于第三代通信系统的。(×) 39. TCH 的复帧有 26 个TDMA 帧,而用于映射BCH和CCH的复帧有 51 个TDMA帧;(√) 40. 在 GSM 系统中,采用TDMA 方式,每个载频的每个TDMA帧时隙数是 8,每个载频的带宽为 200KHZ;(×) 41.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相邻小区不允许使用相同频率,否则会产生同频干扰。(×) 42. TDD 称为时分双工,收发信号在时间上分开互不干扰,广泛地用于GSM 系统(√) 43. 完成城市高密度区室内覆盖最好的方法是建筑物内设直放站 (√) 44. CDMA 为干扰受限系统,当系统中增加一个通话用户时,所有用户的信噪比会下降 (√) 45. 一个 BSC 的控制范围不要跨两个MSC,属于同一个BSC控制的基站也不要跨两个位置区 (√) 46. CDMA 系统也有硬切换,发生在同一基站不同扇区之间 (×)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复习第 2 页 47. 天线应安装在避雷针45 度角的保护范围内 (√) 48. PCH 为寻呼信道,移动台申请入网时,利用它向基站发送入网请求 (×) 49. WCDMA 的演进步骤是GSM-GPRS-EDGE-WCDMA; (√) 50. TD-SCDMA 的演进步骤是GSM-TD-SCDMA; (√) 51. CDMA2000 的演进步骤CDMA(IS-95)-CDMA20001X-CDMA20001xEV (√) 52. TD-SCDMA 的码片速率是多少1.2288MCps; (√) 53. TD-SCDMA 的载频宽度是1.6MHz; (√) 54. WCDMA 系统的空中接口带宽为5MHz; (√) 55. WCDMA 的码片速率为3.84Mchip/s; (√) 56. 目前中国无委会给UMTS 下行分配的无线频率范围是2110-2170MHz;(√) 57. WCDMA 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 (√) 58. 前向是指手机发往基站的方向; (×) 59. 利用 RAKE 接收机实现扩频码分宽带系统的带内分集,抗频率选择性快衰落。 (√) 60. RAKE 接收机可以不通过延时估计实现。 (×) 二、单选题 1、处于空闲模式下的手机所需的大量网络信息来自( B)信道 A.CBCH B.BCCH C.RACH D.SDCCH 2、GSM 网常采用的切换方式是(B ) A.移动台控制 B.移动台辅助的网络控制 C.网络控制 D.基站控制 3、我国目前有三大运营商获得了3G 牌照,其中,WCDMA是由(B )在运营 A.中国移动 B.中国联通 C.中国电信 D.中国铁通 4、( C)的作用是存储用户密钥,保证系统能可靠识别用户的标志,并能对业务通道进行加密。 A.MSC B.OMC C.AUC D.EIR 5、当移动台由一小区进入相同频率相同MSC 的另一小区时会发生( B)切换,而当移动台穿越工作于不同 频率的小区时则发生()切换 A.硬切换软切换 B.软切换硬切换 C.硬切换硬切换 D.软切换软切换 6、下列哪些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C ) A.BCCH B.RACH C.DCCH D.AGCH 7、(C)是由于在电波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及山丘等的阻挡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产生的损耗 A.码间干扰 B.多址干扰 C.慢衰落 D.快衰落 8、根据通信原理中香农公式原理,采用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是用频带换取(A ) A.信噪比 B.传输功率 C.误码率 D.误块率 9、主叫用户呼叫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用户所需拨打的号码是(C ) A.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 B.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C.移动用户ISDN 号码MSISDN D.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10、扩频码需具有(D ),扰码则需要有良好的() A.自相关性自相关性 B.自相关性正交性 C.正交性正交性 D.正交性自相关性 11、话音信号在无线接口路径的处理过程包括:A信道编码、B 语音编码、C加密、D 交织,其顺序为:( D )A.A-B-C-D B.B-A-C-D C.A-B-D-C D.B-A-D-C 12、GSM 系统中,接口速率为2.048Mb/s 的是( B ) A.Um 接口 B.A 接口 C.A bis 接口 D.B 接口 13、WCDMA 的演进步骤是( D ) A.EDGE-GSM-GPRS-WCDMA B.GSM-EDGE-GPRS-WCDMA C.GPRS-GSM-EDGE-WCDMA D.GSM-GPRS-EDGE-WCDMA 14、WCDMA 系统中采用的扩频方式是(A ) A.直接序列扩频 B.跳时 C.跳频 D.chip 扩频 15、处于空闲模式下的手机所需的大量网络信息来自( A )信道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复习第 3 页 A. BCCH B. CBCH C. RACH D. SDCCH

个人工作总结格式要求-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格式要求-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格式要求-技术个人工作总结》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今天WTT为大家收集资料整理回来了一些关于">的文章,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 hre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ff0000;font- stretch:normal;">()的后续更新吧! 个人">格式要求-技术个人 按照《20xx年度中国联通驻马店市分公司干部员工述职考核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关于员工述职内容的要求分为下面三个部分:一是提纲式表述个人完成工作项目及工作成效;二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XX年1月15日~3月26日,省公司开展“23g互操作专题优化”,我开始跟着工程师学习。在学习期间,我认真学习省公司下发的《中国联通2/3g互操作分场景参数设置指导书》,这是首次参与到具体的3g工作中,才发现以前学习的wcdma理论与实际工作要想结合起来真难,思想汇报专题以前学的好像是看明白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会,茫然无头绪,唯一的办法是边干边学,边干边想,我反复地、逐字逐句地阅读107页的指导书,努力把工作经验与理论指导相结合,我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简

单地说就是“针对指导书,一句话问三个问题”,由于认真工作,积极提问,认真钻研技术,积极思考,我逐渐,一点一点地明白了关于“23g互操作”的大致内容,并开始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修改一些无线参数。 XX年3月1日~4月30日,我到新乡跟着中兴3g网优小组跟工学习。这是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出差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2个月,学习时间充足,而且时间安排上比较自由,又没有其他干扰因素,可以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一次宝贵机会。在学习期间,我分秒必争,日夜不停地学习,夜里熬到三四点,白天一睁开眼又继续学习和研究,到了单位更是努力学习和提问,晚上回到宾馆又一直学到深夜。最全面的学习移动通信原理和wcdma原理以及3gpp技术规范、研究信令、学习掌握了在word,excle文档中进行vba编程、熟练制作各种wcdma报表、wcdmarf天馈、dt路测、单站验证、学习使用中兴网管系统和前后台软件等等,并根据学习所得写了一系列的论文。在新乡学习期间,我先后两次因为喉咙和支气管发炎生了重病,后来脚又严重扭伤,再后来因为长时间熬夜而导致腰部缺钾瘫痪,而妈妈在驻马店因肺部重度炎症住院一度生命危险,孩子又患上了轻微的手足口病,我忍受着身心的痛苦和压力,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我心想我一定不能辜负联通公司对我的栽培。 从XX年5月4日开始,为了配合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各县开始3g放号,开始了对各县3g的测试,其中主要是评估和改善

《移动通信课程》

《移动通信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20232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学时数48 学分数 3 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曹绍龙2017.06 审核人及审核日期阮清强2017.06 院别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通信教研室编印日期2017年6月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1.课程授课对象: 通信工程专业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 专业选修课 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移动通信》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主要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理论基础知识和移动通信系统构架。 4.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移动通信原理理论和应用的讲解,能够充分反映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新颖性和前瞻性。从移动通信模型的基本理论出发,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无线传播环境、信源编码和调制技术、抗衰落和链路性能增强技术、蜂窝组网技术、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增强技术、第四代LTE移动通信系统介绍和无线移动通信未来发展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模拟和数字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以及使用各种信号测量仪器和识别信号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讲概述 1. 学时:3学时 2. 重难点: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类及特点 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特点等;掌握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类及其发展趋势 4. 教学内容:移动通信发展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移动通信工作频段、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第二讲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 学时:6学时 2. 重难点:基本电波传播机制、确知传播预测模型 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波传播;理解基本电波传播机制;掌握确知传播预测模型 4. 教学内容:概述、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三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阴影衰落、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MIMO信道、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第三讲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1. 学时:9学时 2. 重难点:QPSK调制和高阶调制、正交频分复用 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源编码、最小及高斯最小移频键控;理解QPSK调制和高阶调制:掌握正交频分复用 4. 教学内容:概述、信源编码、最小移频键控、正交频分复用、QPSK调制、高阶调制、高斯最小移频键控 第四讲抗衰落和链路性能增强技术 1. 学时:9学时 2. 重难点:多天线和空时编码、链路自适应技术 3. 教学目标:了解分集技术;理解均衡技术与扩频通信;掌握多天线和空时编码、链路自适应技术 4. 教学内容:概述、分集技术、信道编码与交织、均衡技术、扩频通信、多天线和空时编码、链路自适应技术 第五讲蜂窝组网技术 1. 学时:6学时 2. 重难点:蜂窝组网技术知识、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3. 教学目标:了解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关蜂窝组网技术知识;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试题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要求调制技术使已调信号的频谱越宽越好,以便更好地抗衰落X 2.n /4-DQPSK是恒包络的调制技术,其优点是可采用成本低廉的非线性功放X 3.RAKE接收可以很好地克服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X 4.FSK的解调由于其恒包络的特点不能采用包络检波X 5.MSK信号既可采用鉴频器解调,也可采用相干解调V 6.MSK是相位连续且满足最小频差的调制指数为1的一种特殊形式的FSK X 7.MS移动到同一MSC的不同LA中,不需要进行位置登记X 8.CDM療统中,只要邻站和本站处于同频工作状态,则此时均为软切换X 9.对于多载波系统,载波频率的偏移会导致子信道相互间产生干扰V 10.GSM系统中,每一个用户在入网时分配公用的密钥Ki和唯一的IMSI X 11.在IS-9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前向是指手机发往基站的方向X 12.GSM网络中,BCCH言道和CCCH言道是不参与跳频的信道V 13.处于通话状态中的MS从同一MSCF的某一BSC范围移动到另一BSC范围时,系统不必参与切换过程 X 14.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小区群的N值越大,其频率利用率将随之提高X 15.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模式X 16.MS发,BS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X 17.GSM900网络的双工间隔为50MHZX 21.GSM中, BCCH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X 22.GSM中, MS与BS之间被定义为A接口,MSC与MSC之间被定义为Um接口X 23.WCDM系统的空中接口带宽为5MHz其码片速率为3.84Mc/s V 24.DTX技术的采用可以使移动台具有更长的待机和通话时间V 25.IMEI是用于国际唯一区分移动用户的号码X 26.GSM中鉴权和加密是两个独立的处理过程,两者间没有任何的关联X 27.扩频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提升了系统的信噪比V 28.IS-9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每个信道 1.2288MHz,含有64个码道V 29.TDD称为时分双工,收发信号在时间上分开互不干扰,广泛地用于IS-95系统X 30.一个BSC可以连接到多个MSC上,一个MSC也可以连接到多个BSC X 31.CDMA为干扰受限系统,当系统中增加一个通话用户时,所有用户的信噪比会下降V 32.GSMI信系统中,SCH(同步信道)的作用包括帧同步和时隙同步V 33.PCH为寻呼信道,当移动台申请开始一次通话时,利用它向基站发送请求X 34.TD-SCDMA勺载频宽度是1.6MHz,其码片速率为1.28Mc/s V 35.GSM网络中采用的是快跳频;((X )) 36.在同一MSC不同BSC下的切换,系统不需要参与切换过程;((X )) 37.GSM网络中,BCCH言道不参与跳频;(V) 38.GSM网络中,每个频点间隔200kHz; ( V) 39.切换过程中,目前移动网大都采用基站控制方式;((X )) 40.跳频可以改善瑞利衰落;(V) 41.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是全向天线模式;((X ))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总结)

第一、二章 1、900 MHz 频段: 890~915 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上行 935~960 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下行 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3、单工通信: (1)定义:通信双方电台交替地进行收信和发信。 (2)方式:根据通信双方是否使用相同的频率,单工制又分为同频单工和双频单工。 4、双工通信定义:通信双方均同时进行收发工作。即任一方讲话时,可以听到对方的话音。有时也叫全双工通信。 5、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中,一方使用双频双工方式,即收发信机同时工作;另一方使用双频单工方式,即收发信机交替工作。 6、移动通信的分类方法: (1)按多址方式:频分多址(FDMA )、时分多址(TDMA )和码分多址(CDMA ) (2)按业务类型:电话网、数据网和综合业务网。 (3)按工作方式:同频单工、双频单工、双频双工和半双工。 7、三种基本电波的传播机制:反射、绕射和散射。 8、阴影衰落定义: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电波传播路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阴影衰落的信号电平起伏是相对缓慢的,又称为慢衰落。 9、多普勒频移公式:fd=v *cos α/λ v :移动速度 λ:波长 α:入射波与移动台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v/λ=fm :最大多普勒频移 移动台朝向入射波方向运动,则多普勒频移为正(接收信号频率上升),反之若移动台背向入射波方向运动,则多普勒频移为负(接收信号频率下降)。 10、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 (1)由于时间色散导致发送信号产生的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2)根据发送信号与信道变化快慢程度的比较,也就是频率色散引起的信号失真,可将信道分为快衰落信道和慢衰落信道。 11、平坦衰落信道的条件可概括为:Bs<> 12、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条件:Bs>Bc;Ts< 13、信号经历快衰落的条件:Ts>Tc ;Bs>B D 15、衰落率定义:信号包络在单位时间内以正斜率通过中值电平的次数,即包络衰落的速率与发射频率,移台行进速度和方向以及多径传播的路径数有关。 16 v :——运动速度(km/h )f :——频率(MHz )A :——平均衰落(Hz ) 17、衰落深度:信号有效值与该次衰落的信号最小值的差值。 18、电平通过率定义:单位时间内信号包络以正斜率通过某一规定电平值R 的平均次数。描述衰落次数的统计规律。 深度衰落发生的次数较少,而浅度衰落发生得相当频繁。 19、平均电平通过率表达式: 其中f m :——最大多普勒频率 ρ=R/R min 其中Rmin= 为信号有效值,R 为规定电平 T τσ T τσ

移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19177804.html, 移动通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 作者:胡苏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6期 摘要:针对移动通信原理专业课本科教育的效率问题,本文从加强学生对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原创性应用为目标,从面向4G、5G的实际实验场景入手,重构未来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实验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课程效应,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本科学生的移动通信工程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堂以外。 关键词:移动通信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55-02 移动通信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大家对移动性、传输数量、可靠性、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移动通信系统从传统的3G时代全面升级到4G时代,并且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的5G系统也正在积极研发和标准化制定过程中。从移动通信原理出发,该学科属于综合性交叉学科,其基础理论涉及到线性代数、统计概率学、电子元器件、射频电子技术等诸多领域,因而移动通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包括物理层传输,MAC协议栈设计,网络路由协议,信息安全、上层应用开发(APP)等,移动通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贯穿于专业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对于移动通信原理这门课程而言,重点在于全面介绍移动通信系统中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典型的信号处理手段,力争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后续的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以及后续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打好良好的课程基础。 一、移动通信原理实验体系 在以前的实验体系当中,通信原理相关仪器的使用和相关实验安排在《通信原理》课程,主要关注点在传统模拟调制以及简单的数字调制方式。对于移动通信专业而言,以往更多的针对移动通信发展过程给学生讲解基本原理,基本没有安排合理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这样设置的结果是实验环节的安排比较零散,实验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且实验操作没有跟上移动通信行业快速的发展,教学与实际衔接不顺畅,因此学生无法真正从实验和实践中理解移动通信基础理论的内在联系。为此,结合移动通信原理课程内容,把实验和实践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融合,重点突出2G/3G/4G/5G系统所采用的数字调制方式。通过这种学生使用MATLAB软件能够搭建移动通信中最基本的通信链路,让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物理传输信道,信源调制,信宿解调,信源编码,信宿解码等环节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建立对移动通信系统基础框架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改革移动通信实验和实践手段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大纲 第1 章 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几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研发系统)?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是什么?其主要的技术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如按多址方式来分,则模拟频分多址(FDMA)系统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使用电路交换的数字时分多址(TDMA)或码分多址(CDMA)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使用分组/电路交换的CDMA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将使用了不同的高级接入技术(OFDMA)并采用全IP(互联网协议)网络结构的系统称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作为面向2020年以后移动通信需求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如按系统的典型技术来划分,则模拟系统是1G;数字话音系统是2G;数字话音/数据系统是超二代移动通信系统(B2G);宽带数字系统是3G;而极高速数据速率系统是4G。 2、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哪4个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经历了引进、吸收、改造、创新4个阶段。 3、蜂窝小区的几何形状要符合哪两个条件?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该选用哪一种形状?为什么? 参考答案:小区的几何形状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①能在整个覆盖区域内完成无缝连接而没有重叠;②每一个小区能进行分裂,以扩展系统容量,也就是能用更小的相同几何形状的小区完成区域覆盖,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小区几何形状有几种可能: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六边形,而六边形最接近小区基站通常的辐射模式——圆形,并且其小区覆盖面积最大。因此,选用六边形。 //4、证明:蜂窝区群的尺寸N必须满足: N=i2+ij+j2 (提示:证明过程见第一章PPT) 另:需要知道N可能是是哪些值?常用的N是什么值?

无线衰落信道、多径与OFDM、均衡技术要点

无线衰落信道、多径与OFDM、均衡技术 (2012-08-30 14:14:43) 转载▼ 标签: 杂谈 参见张贤达通信信号处理。OFDM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移动通信原理吴伟陵 目录 无线信道的传播特征 无线信道的大尺度衰落 阴影衰落 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 多径时延与与叠加后的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非频率选择性衰落 符号间干扰ISI的避免 多径信号的时延扩展引起频率选择性衰落,相干带宽=最大时延扩展的倒数 无线信道的时变性以及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效应 时变性、时间选择性衰落与多普勒频移 相干时间与多径 OFDM对于多径的解决方案 多径信号在时域、频域的分析思考 1,多径信号是空间上的多个不同信号。各参数应分别从时域、频率进行考察。 2,符号间干扰ISI是时域的概念,时延、多径均影响了ISI 3,信道间干扰ICI是频域的概念,时延、多径均影响了ICI 4,时延、多普勒频移分别对应于:频率选择性衰落、时间选择性衰落,它们具有对偶性质 多径对信号频谱的影响,OFDM如何抗多径 GSM中的自适应均衡技术 无线信道的传播特征 与其他通信信道相比,移动信道是最为复杂的一种。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是空间波,即直射波、折射波、散射波以及它们的合成波。再加之移动台本身的运动,使得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多变并且难以控制。信号通过无线信道时,会遭受各种衰落的影响,一般来说接收信号的功率可以表达为: 其中d表示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向量,|d|表示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根据上式,无线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种: (1)电波中自由空间内的传播损耗|d|-n ,也被称作大尺度衰落,其中n一般为3~4;

移动通信原理学习心得

移动通信原理 一、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1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 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通信环境中进行的 3 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的有限,而移动通信业务量的需求却与日俱 增 4 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通信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移动台)必须适于在移动的环境中使用 二、移动通信系统 1 无线电寻呼系统 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 无绳电话系统 4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5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6 分组无线网 三、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 1 调制技术 2 移动新到中电波传输特性的研究 3 多址方式 4 抗干扰措施 5 组网技术 四、调制解调 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者是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传输的高频信号。该信号称为已调信号。调制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模拟调制是利用模拟信号直接调制载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数字调制是利用数字信号来调制载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 1、数字频率调制 2、数字相位调制 3、正交振幅调制(QAM) 4、扩展频谱调制 5、多载波调制 五、移动通信的传播特点和抗衰落技术 1、无线电波的传输特征 电波的传输方式:1直射波,电波从发射天线直射到接收天线的传播方式;2地表面波,是一种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电磁波;3地面反射波,电波经过地面的反射到达接收天线。 电波在大气中传输:1大气折射,由大气的折射率的垂直梯度;2视线传播极限距离,主要与天线的高度有关。 2、移动信道的特征 1移动信道中存在的衰落:直射波、反射波和散射波在接收地点形成干涉场,使信号产生深度且快速的衰落;由于移动台的不断运动而造成的衰落比多经衰落慢得多,是慢衰落;由于大气的折射率的平缓的变化造成的衰落更加缓慢。2电波信号的多径时延。3多普勒效应。 为了防止因衰落引起的通信中断,在信道的设计中必须使信号的电平留有足够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考点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第1章概论 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以下为了解) 1)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 P r=(A r/4πd2)P t G t 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存在两种特殊的情况: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极化和垂直于地面的垂直极化。在移动通信中常用垂直极化天线。 5.极化失配: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只有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能有效地接收到信号,否则将使接收信号质量变坏,甚至完全收不到信号。 6.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其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理的分布、高度有关。 7.多径衰落属于小尺度衰落,其基本特性表现在信号的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 8.多普勒频移:f d=(v/λ)cosα,式中v为移动速度;λ为波长;α为入射波与移动台方向之间的夹角;v/λ=f m为最大多普勒频移。

移动通信练习题附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移动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第六次修订)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D )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就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C ) (A) 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 C)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4.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B )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 ) (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 6.位置更新过程就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C ) (A)移动交换中心(MSC) (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 (D)基站收发信台(BTS) 7.MSISDN的结构为( C )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19177804.html,就是( D )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就是指( C )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 数为。( B ) (A) N=4 (B) N=7 (C)N=9 (D) N=12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为。(B ) (A) -3dBμv (B)-6dBμv (C)0dBμv (D)3dBμv

对通信专业的认识

对中国移动通信的认识与展望 说到通信,就要从通信的基本定义和认识开始,从古到今,人类的社会活动总离不开消息的传递和交换,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知道了古代的消息树,烽火台和驿马站传令,古代就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道路现代社会就有了文字、书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等。这些都是通信手段和方式,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通信“也就是传递信息的意思。 通信技术是从最初的语言通信经历过了文字通信、印刷术、电报和电话移动通信及现在的互联网的通信。可见通信方式经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信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通信的方式变化的越来越多样,通信的通信技术也是在突飞猛进,不断地革新,通信也变得越来越迅速、准确、可靠、不受时间和地点距离的影响,人类的通信业进入了电通信的时代。 在朱红丽及其他老师讲到中国的通信事业的发展时,老师讲的很是激昂,我也对中国的通信有了更新的认识。其中讲到的关于3G的内容,让我对中国的移动通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关注。 移动通信可以说在无线电发明之际就产生了,从此人类开始了无线电的通信时代,现代的通信技术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到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通信的技术却得到了飞速发展。 中国的通信技术开始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起步比西方晚,中国的通信技术在当时可以说是落后于西方很远,但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的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已迎头赶上。 按照时间划分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

主要以计划经济为主,通信技术是模拟技术、传输媒介是明线、通信业务是电话、(明码)电报。标准的种类寥寥无几,主要是模拟电话网的技术体制和标准。 第二阶段是1979-1997年: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通信技术开始由模拟向数字、步进制、纵横制、准电子交换机向程控交换、固定向移动、窄带向宽带、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过渡。 第三阶段是1997年以后: 我国加入WTO以后,电信改革重组,引入竞争,出现六个电信运营商。我国光缆建设已呈现高潮,截止到2006年9月底,固定、移动电话已达8.3亿部。 随着2002年12月18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在这个协会的努力和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这么多年来,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主持和推动下,制定了各种技术标准约有1100项。 而在说及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标准等情况,我国的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又可分为以下若干阶段 一阶段: 2G时代 在2G时代,蜂窝移动通信领域有两大标准,一个是欧洲通信主推的GSM标准,另外一个是美国高通主推的CDMA标准。但是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基本没有企业有能力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更别说将自有的技术纳入到标准中去。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国通信企业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 二阶段: 3G时代,中国努力扭转被动局面 在3G时代,中国通信企业的研发实力与2G时代企业自身相比,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国外先导性企业的实力相比依然相差甚远。因此,尽管类似于华为、中兴这样已经跻身国际市场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参与了由美国高通公司主导的CDMA2000标准及欧洲通信巨头主导的WCDMA标准制定过程,但基于当时中国企业的技术地位和专利积累,想把相关专利技术推入到国外巨头主导的标准中实非易事。在我国通信企业的积极投入和努力下,我国通信企业开始有些专利纳入到CDMA2000及WCDMA标准中。近几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我国通信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通信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研发水平不日益提高,与国际通信巨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部分技术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并将一些关键技术推入到国际标准中。其中,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推入国际标准成为三大3G主流技术之一,就是各方面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