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全国智慧农业气象能力建设2019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总体安排,依靠科技和机制创新,强化综合统筹和合理布局,通过“三个平台、两个能力”(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业务支撑平台、服务平台以及农业气象观测试验能力、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联动与融合,推进农业气象服务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

2019年,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初步建成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实现国家级、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数据、产品的快速访问。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正式发布并试运行,WebCAgMSS客户端实现业务试用,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基本建成。完成年度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项目研发与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初步实现国家级、省级基础农业气象产品格点化制作。多种渠道的“直通式”服务覆盖全省6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较2018年增长10%以上。

二、建设任务及分工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建立国家级、试点省农业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各类农

业气象大数据的上传、存储与管理。建立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分布式存储方案,开发农业气象数据服务MUSIC接口,为农业气象业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高效数据服务。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加工流水线实现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加工、数据挖掘、算法运行、产品生成等功能。

(2)国家气象中心

开发基于WEB的国家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实现农业气象基础观测、基础地理与环境信息、基础格点产品、服务主体等各类农业气象数据显示、浏览、分析及下载。

(3)各省(区、市)气象局

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开发本级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强化农业气象大数据在业务服务中的应用。

2.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任务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负责全球及全国日值气象数据、全国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的实时入库,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共享;负责存储和管理国家级、省级业务单位上传的农业气象业务格点化产品与文字类产品,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气象部门内部实时共享。负责省级上传的农田小气候及作物实景观测数据的存储、管理,通过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气象部门内部实时共享。

(2)国家气象中心

负责制作2019年全国冬小麦、玉米、水稻作物发育期、

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报、农用天气预报等全国5km格点产品,实时上传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立智慧农业气象专题库,完善国家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知识库,初步构建大宗作物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与区划数据库。梳理、构建全国分县大宗作物产量统计数据库(单产、总产、面积),建立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发育期、作物产量结构及地段产量(2000-2017年)数据库数据集并向省级业务部门共享。

(3)各省(区、市)气象局

按照《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方案(2018-2020年)》要求实时上传农田小气候及作物实景观测数据至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建立本省分县大宗作物产量统计数据库(包含单产、面积与总产),基于省级CIMISS建立本省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发育期、作物产量结构及地段产量等数据库群并实时更新,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建立本省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宗粮食作物业务试验观测数据库并实时更新。各省(区、市)气象局按照减灾司印发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产品制作基本规程》要求,负责将“三农”专项实施县完成的县级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产品数据上传到气象大数据云平台。

(4)全国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牵头单位

建立苹果、设施农业、甘蔗、烤烟、橡胶、茶叶、柑橘、都市农业、枸杞、棉花等特色农业气象大数据,内容涵盖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实景观测资料、特色农作物观测资料、

产量资料、灾情资料、种植空间分布、气象指标以及业务产品等,并实现与成员单位、国家级业务单位共享。

(二)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1.国家级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改造、升级

国家气象中心牵头,开展2019年度CAgMSS业务系统改造、升级建设任务,并协助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开展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农业气象产品加工流水线建设。具体包括:(1)CAgMSS功能模块及自动作业系统改进

新增水稻和冬小麦适宜播种期预报模块、农业气候年景评估与预测模块、多作物模型集成分析应用子系统、数据分析与处理子系统;改进冬小麦气象监测评估及产量动态预报相关模块。基于Web实现CAgMSS自动作业系统的配置、运行和管理。

(2)WebCAgMSS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先进的Web开发技术,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多源数据,采用分布式系统服务,构建一套高内聚、低耦合的微服务Web技术框架。建立支撑WebCAgMSS的算法系统,主要内容包括Linux环境下运行的基础数据统计算法、农业气象要素计算方法、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算法等。初步开发WebCAgMSS基本版并业务试用。

(3)CAgMSS特色农业气象基础框架平台开发

针对苹果等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业务的共性需求,基于CAgMSS基础框架,开发面向特色农业的CAgMSS-众创平台,为特色农业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开发提供支持。主要建设内

容包括CAgMSS用户界面基础类库、数据访问类库、数据统计分析类库、空间分析类库、特色农业气象监测算法类库、特色农业气象评估算法类库、特色农业气象预报算法类库等。

2.省级智慧农业气象业务系统

各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升级本省智慧农业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与省级CIMISS互联互通,实现农业气象基础产品省级“一张网”格点化制作。国家气象中心负责指导省级利用CAgMSS开放式基础框架(众创平台)开发本省业务支撑平台,推进国-省平台一体化建设。

3.特色农业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1)设施农业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山东省局牵头,在业务平台(一期)建设内容基础上,依托CAgMSS-众创平台,建设B/S架构的设施农业气象业务平台,平台实现设施农业小气候监测诊断评价、设施农业预报以及设施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报预警等主要业务产品加工与制作的智能化,实现依托单位与成员单位共享共用。指导天津、辽宁、江苏等成员单位开发“本地化”的设施农业气象业务子系统或模块。

(2)甘蔗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广西区局牵头,改进、完善甘蔗气象业务支撑平台的干旱、寒冻害、大风等灾害监测评估模块,指导广东、海南、云南等成员单位开发“本地化”的甘蔗气象业务子系统或模块。

(3)烤烟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云南省局牵头,开发全国一体化的烤烟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实现数据分析、各类业务产品制作等功能,涵盖烤烟气象监测、评估、预报等业务内容,为实现业务服务一体化、扁平化提供支撑。

(4)苹果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陕西省局牵头,改进、优化苹果气象业务支撑平台,指导山东、云南、山西、河南等成员单位开发“本地化”的苹果气象业务子系统或模块。

(5)橡胶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海南省局牵头,基于CIMISS-橡胶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利用CAgMSS-众创平台基础框架,开发橡胶气象业务平台和服务平台。指导云南、广东等成员单位开发“本地化”的橡胶气象业务子系统或模块。

(6)茶叶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浙江省局牵头,基于茶叶气象大数据,在CAgMSS框架下继续研发茶叶气象业务功能模块,在完善霜冻害监测预报和农用天气预报2个模块的基础上,新增茶园小气候监测、高温热害监测预报、喷药指数3个功能模块。指导安徽、陕西、福建、贵州等成员单位开发“本地化”的茶叶气象业务子系统或模块。

(7)柑橘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江西省局牵头,基于CAgMSS众创平台基础框架,开发气象数据、柑橘观测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模块,高温低湿、干

旱、大风、日灼、低温冻害等主要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模块,站点化及格点化图形、文本产品的制作模块,各类业务服务产品的分发、灾情农情的收集等模块。指导湖南、湖北等成员单位开发“本地化”的柑橘气象业务子系统或模块。

(8)都市农业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天津市局牵头,在CAgMSS业务系统的框架下,在现有各省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平台的基础上,升级都市农业气象业务模块,实现业务平台中的数据查询、指标查询、产品制作、数据和产品交互等功能,开发业务产品自动制作模块,实现业务产品的定时制作。实现成员单位间的业务产品共享,实现利用CAgMSS指导产品开发都市农业气象特色产品。

(9)枸杞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宁夏区局牵头,研发枸杞发育期预测产品,研发枸杞主产区炭疽病、蚜虫和红瘿蚊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测指标、模型及产品,研发枸杞气候品质评估产品。开发相对独立的全国一体化的枸杞气象服务业务平台,逐步实现面向全国枸杞主产区气象业务产品的自动生成和服务产品的智能制作。指导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等成员单位开发“本地化”的枸杞气象业务子系统或模块。

(10)棉花气象业务支撑平台建设

新疆区局牵头,基于CIMISS-棉花气象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新疆、河北、山东、湖北等主要产棉区能使用的棉花气象服务业务支撑平台,搭建棉花农业气象指标库、基础算法库和预报预警模型库,实现数据自动查询分析、各类业务产

品制作等功能,涵盖棉花气象监测、评估、预测预报预警等业务内容。指导河北、山东、湖北等成员单位开发“本地化”的棉花气象业务子系统或模块。

(三)农业气象智慧服务能力建设及应用

1. 中国兴农网WEBGIS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网站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牵头,继续推进中国兴农网WEBGIS 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网站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农业天气通(APP)的互联互通,完善国家、省、市、县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业服务综合服务平台。

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推进基于农业气候资源禀赋的农产品气候品质品牌建设,建设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管理平台,实现评估申报、成果展示、溯源等功能。基于精细化、格点化农业气象数据产品、分析报告、农业科普信息、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智慧农业服务能力。基于全国农业气象大数据平台、无缝隙的格点观测和预报产品以及“一张网、一张图”的理念,基于精细化、格点化农业气象业务产品,充分利用GIS空间分析、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在中国兴农网实现集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于一体的一张图GIS服务模式。

2. 智慧农业气象手机客户端

各省(区、市)气象局继续推进本级智慧农业气象手机客户端(APP或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改进与完善,实现基于位置信息的农业气象信息一键式查询、显示与分析、用户互动、用户数据采集等功能,并以此推进“直通式”服务。

重庆市气象局牵头,继续推进全国智慧农业气象手机客户端(农业天气通APP)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中国兴农网的互联互通,完成省级已有智慧农业气象手机客户端与农业天气通APP后台数据支撑系统对接。继续开展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的功能模块优化、改进,新增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与溯源功能模块和基于用户需求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个性化设置预警功能模块,实现基于“一张网”的全国气象为农信息或数据的查询、显示、统计、分析等服务。

各省(区、市)气象局负责组织已有智慧农业气象手机客户端或者农业天气通APP在基层的推广应用,“三农”服务专项已实施县发展注册用户覆盖4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9年新实施县发展注册用户覆盖3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 特色农业气象智慧服务平台建设

(1)全国特色农业气象数据分析与产品共享平台

国家气象中心牵头,基于气象云平台,梳理、重构全国苹果、设施农业、甘蔗等10个特色作物农田小气候数据应用库、农田实景数据应用库、特色作物数据应用库、特色农业气象客观产品库、特色农业气象文字产品库;基于B/S架构技术或WEBGIS技术,开发全国特色农业气象数据分析与产品共享平台,实现全国苹果、设施农业、甘蔗等10个特色农业数据、信息与产品的浏览、显示、查询、分析、下载等主要功能,实现国家级、省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共享共用。

(2)茶叶气象智慧服务平台建设

应用云平台、“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完善基于位置的智慧农业(茶叶)服务手机APP,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应用量等,面向新型农业主体、茶叶种植大户、茶叶企业等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茶叶气象服务产品。完善茶叶气象服务信息平台,各个功能模块的细化和实现,包括基于农业统计的全国茶叶产业分布、茶园小气候监测、茶叶气象灾害精细监测预报、茶叶气候区划和茶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茶叶生长气象条件在线诊断、茶叶气候生产潜力评估等。各成员单位协助牵头单位推进茶叶气象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国茶叶主产区的应用。

(3)设施农业气象智慧服务平台建设

应用云平台、“互联网+”、WebGIS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发设施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手机APP),以采集的实时设施农业气象信息、设施农业气象适宜指标体系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基于地图实时定位的设施农业气象信息快速可视化查询与展示;开展面向新型农业主体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技术培训;通过微信、短信、卫视、网站、手机APP等多种途径,开展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4)甘蔗气象智慧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现有业务服务系统,初步研发甘蔗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手机APP应用终端或微信或服务网站),并进行试应用。开展智能化、精准化的服务。

(5)烤烟气象智慧服务平台建设

应用云平台、“互联网+”、WEBGIS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发数据、产品共用共享的全国一体化烤烟气象服务手机APP应用终端,或基于农业天气通APP,为用户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烤烟气象信息快速可视化查询与展示。

(6)苹果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改进完善苹果气象服务平台,实现苹果气象信息的检索统计与分析、苹果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在线制作与发布、信息互动与反馈,以及以WEBGIS空间展示全国五大分区的苹果产量、物候、灾情等信息。推进苹果气象服务平台在成员单位的本地化应用。

(7)柑橘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国、省、市、县级气象-农业多部门上下、横向业务服务联动机制。规范柑橘气象服务产品,建立部门内外之间的数据共享、联合会商、联合制作、修改审核、联合发布等机制。利用全国性柑橘服务网站、中国兴农网、各省农业部门的相关网站、乡镇气象工作平台、气象部门内部网站等发布柑橘服务产品;完成江西“江西微农”平台有关模块的改造升级、完善湖北“楚农气象”微信平台功能、完善湖南省智慧气象为农服务平台;建立柑橘气象服务用户库。

(8)都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在现有的“天津农气”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开发都市农业气象模块,通过建立用户个人中心,实现特色服务产品的私人订制。完善服务平台中各地数据,接入各成员单位本地化的数据和产品。将移动农情监测模块搭载于微平台中,

并完善微信公众号和APP的农情上报功能,与农业部门建立良好数据产品共享机制。

(9)棉花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应用云平台、“互联网+”、WEBGIS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开发数据、产品共用共享的基于兴农网的棉花服务展示平台(手机APP应用终端或服务网站),为用户提供基于位置信息的棉花服务信息快速可视化查询与展示、订制与精准推送。

(10)橡胶、枸杞气象智慧服务平台建设

基于全国农业天气通APP(基础版)或现有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橡胶、枸杞气象智慧服务业务支撑平台。

(四)农业气象试验及监测能力建设

1.农业气象区域联合试验

为促进各级农业气象服务定量化水平的提高和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提升农业气象试验站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科技支撑作用,2019年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水稻、玉米区域联合试验任务如下,试验方案参见气减函〔2017〕53号文。

(1)冬小麦区域联合试验任务

江苏(徐州)、安徽(宿州)、山东(泰安)、河南(郑州)、湖北(荆州)、陕西(咸阳)、气科院(固城)等农试站开展冬小麦观测试验。

(2)玉米区域联合试验任务

内蒙古(巴彦淖尔)、辽宁(锦州)、吉林(榆树)、黑龙江(哈尔滨)、重庆(江津)、甘肃(西峰)、宁夏(永宁)、

新疆(乌兰乌苏)等农试站开展春玉米观测试验。山东(泰安)、河南(鹤壁)、安徽(宿州)、贵州(贵阳)、云南(昭通)、陕西(咸阳)、气科院(固城)等农试站开展夏玉米观测试验。

(3)水稻区域联合试验任务

辽宁(盘锦)、吉林(延边)、黑龙江(哈尔滨)、浙江(龙游)、江苏(镇江)、安徽(合肥)、福建(福州)、湖北(荆州)、重庆(江津)、四川(温江)、贵州(贵阳)、云南(昆明)、宁夏(永宁)等农试站开展单季稻观测试验。江西(南昌)、湖南(长沙)、广东(南海)、广西(柳州)等农试站开展双季稻观测试验。

2.特色农业气象监测能力建设

(1)根据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完成苹果、设施农业、甘蔗、烤烟、橡胶、茶叶、柑橘、都市农业、枸杞、棉花等10个特色农业气象观测标准规范与数据建设标准规范编制。

(2)完成2019年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站网的布设、观测数据的标准化工作,实现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对接。具体如下:

1)山东、山西、河北、新疆各建苹果果园小气候观测站1套;云南新增2套、贵州新增1套烤烟实景观测点。

2)建设5套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站、2套甘蔗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2套橡胶农田小气候观测站、3套棉花自动观测站。

3)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河南、陕西各建设1套茶园小气候监测系统(包括茶园小气候监测和茶叶实景监测)。

4)柑橘果园区建设4套小气候梯度观测站、2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4套实景监控设备。

5)内蒙古、甘肃各建设1套枸杞实景系统和1套枸杞小气候观测站;新疆建设1套枸杞高清实景系统。

(五)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能力建设

依托中国气象局“国内外作物产量气象预报”专项,全力推动智慧农业气象发展,优化与发展作物生长气象分析与模拟、农业气象灾害精细化监测预报与影响评估、作物产量预报、大宗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提取、特色农业气象以及国外重点产粮区气象监测与产量预报等农业气象核心业务技术,逐步实现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定量化、精细化、精准化水平。2019年度建设任务包括3项指令性任务和8项自选性任务。具体如下:

1.指令性任务

(1)国家气象中心牵头承担“全国冬小麦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技术集成”、“全国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技术集成应用”2项建设任务。联合承担单位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山东省气象局、河南省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局。

(2)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牵头承担“马铃薯气象监测评估与产量预报技术集成应用”建设任务,联合承担单位为贵州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云南省气

象局。

2.自选性任务

(1)天津市气象局牵头承担“基于机器视觉黄瓜叶片形态特征自动识别系统开发与推广应用”、山西省气象局牵头承担“人工智能在苹果物候自动化观测中的应用研究”、江苏省气象局牵头承担“精细化河蟹养殖气象服务技术研究与应用”、浙江省气象局牵头承担“茶叶主要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河南省气象局牵头承担“夏花生荚果期渍涝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陕西省气象局牵头承担“全国苹果始花期预报技术研究”等6项特色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建设任务。

(2)辽宁省气象局牵头承担“作物模型对春玉米干旱评价模拟能力的改进和应用”、江西省气象局承担“基于作物模型的双季稻气象灾害影响评估研究”等2项粮食作物农业气象监测评估技术建设任务。

三、考核指标

(一)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

(二)智慧农业气象业务与服务平台

(三)农业气象试验及监测能力建设

(四)农业气象业务核心技术能力建设

四、建设进度

1. 2019年6月30日前

(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完成农田小气候、实景观测资料、省级数值产品与服务产品、国家级业务指导产品的云平台构建并实现内部快速访问。

智慧小区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有线智慧小区建设案 一、政策背景 (一)市相关部门对于推进智慧小区建设的相关文件 《关于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案(2015―2020年)》(渝府办发〔2015〕135号); 《关于2018年度全市智慧小区建设情况的通报》(渝建〔2019〕51号); 《关于印发〈城乡智慧建设工作案〉的通知》(渝建〔2016〕505号); 《关于申报2019年度市智慧小区的通知》(渝建〔2019〕105号); 《关于对智慧小区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相关激励政策的通知》(渝建〔2018〕37号) (二)激励政策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于2018年9月5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智慧小区和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相关激励政策的通知 》(渝建发〔2018〕37号)。 该通知对实施智慧小区建设、装配式建筑建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其项目资本金监管、预售资金首付款监管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评价上予以相应激励。智慧小区评价、装配式建筑评价按照市城乡建委相关规定进行申报、评价、公布并颁发相应证书。房地产开发企业凭相应证书及相关文件申请享受相应激励政策。

二、智慧小区建设案 1、功能描述 1.1、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1)光纤到户 要求覆盖社区所有住宅楼的每一家用户,社区预留公共交接间,室外设计地下通信管道,室外至居民室预留配线管网,设置电信间和设备间等设施,预布防配线光缆及入户光缆,同时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bps,具备有线电视光纤或有线电视电缆入户。 (2)社区移动信号覆盖 移动通信信号覆盖无死角,居民室外与公共区域全覆盖,且不少于三家运营商接入。3G以上信号覆盖社区公共区域和家庭区域、信号覆盖电梯和楼梯间、覆盖停车场。 (3)综合布线系统 实现公共应用系统网络综合布线敷设,能进行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等信息传输,适应多家运营商提供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求,保证电信业务在社区的接入、开通和使用。 (4)计算机网络系统 进行计算机网络布局,实现社区公共应用系统间的互联,采用两级交换形式,中心控制室设置一级交换机,社区楼宇设置二级交换机,采用冗余技术设计,避免单点故障,并就主要网络设别、通信线路和数据处理相关设备设置硬件冗余。业务处理能力要求有冗余,保证业务高峰需要。 (5)无线WIFI网络系统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根据《某市智慧教育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某市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依据我校实际情况并结合硬件、师资、学情等自身特点,计划建设智慧教育工程示范校,特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中小学数字校园规范(试行)》等文件精神,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向常态化发展,着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促进现代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全面提高智慧教育整体水平。 二、目标任务 依据智慧校园二期工程服务内容,高标准建成智慧校园示范校并如期通过验收。通过方案的实施,达到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电化教学应用覆盖日常教学全过程、数字校园管理初步实现,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的基本目标,形成符合校情实际、富有特色的“共享化教学课件型”校本资源库,“实效化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课件-学案联合式网络研修”教研模式,“双向互动式评教评学”评价机制。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数字化、智慧化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选择 对照《智慧教育工程购买服务合同书》的服务内容,依据我校实际和现有的资源基础,先期选择如下项目作为实施重点开展工作:

1、课堂教学——多媒体课堂(第5项) 2、教学资源——(教师)个人资源积累(第6项) 3、教学资源——校本资源建设(第7项) 4、教务管理——评教评学(第12项) 5、教师空间——资源存储(第67项) 6、教师空间——资源管理(第68项) 7、教师空间——网络研修(第76项) 四、保障措施 学校将在基础性硬件建设和人才培训及管理服务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全力保障示范校建设,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置于教研室。 方案实施期间,领导组将在如下几方面开展创建保障工作: (一)网络环境及数字终端建设 1、校园网络达到无线全覆盖,光纤到班,实现1000MBPS到校,100MBPS到班的带宽接入。网络结构统一规划部署,信息点覆盖所有教学班级和办公室,满足信息化教学的网络带宽要求。 2、无线网络支持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应用。 3、有线网络覆盖到学校的每个教学、活动和办公场所,学校已实现班班通网络。

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分析

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实现“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目标,我校力争利用两年时间在与东师专家团队及学校教师不断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深入探索、建立起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个学科全面铺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实现试点校带动作用,推进我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特制定《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智慧课堂创建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纲要,学校管理和发展以袁贵仁部长的《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为发展蓝本,遵循“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以智慧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坚持立足课堂,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德育培养为根本,实验先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扎实稳定地推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建设工作,依托智慧课堂的建设推动我校及辐射三所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实现“做身心健康、志趣高雅、成绩优良,能服务、有责任的昂首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培养目标。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立足水缸小学实际,充分依托教育信息化,以“技术支持创新,思路引领方向”的研究思路,按照学与教的需要,重点探索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模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形成《水缸小学智慧课堂评价标准》和一套有价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促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创新发展,推动我校智慧校园体系的建设。 具体目标: 1、完善教研训体系,重点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的

管理模式。 2、立足课堂,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及智慧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 3、探索并完成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以自主学习为方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依托教学平台和学校现有学习终端) 4、构建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力求评价标准具体,可操作,可复制。 5、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教学研究资源平台。建设水缸小学微课资源库和在线学习素材库,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隙的学习管理。 6、利用微信平台和学校网站等信息交流工作,加强家校互通,将学校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播所,思想推进的主阵地,带动区域文化和人文发展。 7、规范学校“4+N”培养模式,即依托科技创新节、体育健康节、荆小大阅读、e文化节四个节日和N项学生自选课程,实现智慧课堂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完成信息环境下学习指导手册编写,同步智慧课堂建设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形成特色。 8、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试点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创新帮扶形式,利用录播教室和网络环境实现资源交流共享,为促进“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工作领导校小组,由学科组长为实施小组,包科领导和包年级领导具体负责工作落实,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聚焦课堂。 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沈阳

旧铺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

旧铺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 根据8月初县局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精神,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淮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淮安市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淮教电〔2017〕1号),结合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实际,现就推进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及教育部等部委《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和淮安市智慧校园创建的相关文件精神,以促进学校的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组织保障 成立旧铺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支部书记杜宏生同志任组长,由各副校长和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装备室和电教中心负责人任正副主任,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实施与评估。 三、目标任务 提升宽带网络、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健全智慧教育体制机制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逐步完善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能够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培养一大批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四、创建重点 1.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出口带宽满足需求,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学校拥有专用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数量达到上级要求。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校师生基本实现“人人通”。健全学校信息技术日常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宽带网络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

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实现“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目标,我校力争利用两年时间在与东师专家团队及学校教师不断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深入探索、建立起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个学科全面铺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实现试点校带动作用,推进我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目标,特制定《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智慧课堂创建工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纲要,学校管理和发展以袁贵仁部长的《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为发展蓝本,遵循“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以智慧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坚持立足课堂,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德育培养为根本,实验先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扎实稳定地推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建设工作,依托智慧课堂的建设推动我校及辐射三所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实现“做身心健康、志趣高雅、成绩优良,能服务、有责任的昂首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培养目标。 二、工作目标 总目标:立足水缸小学实际,充分依托教育信息化,以“技术支持创新,思路引领方向”的研究思路,按照学与教的需要,重点探索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模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形成《水缸小学智慧课堂评价标准》和一套有价值、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促进我校智慧课堂的创新发展,推动我校智慧校园体系的建设。

具体目标: 1、完善教研训体系,重点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 2、立足课堂,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及智慧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 3、探索并完成数字化学习环境下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以自主学习为方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变革与创新”。(依托教学平台和学校现有学习终端) 4、构建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力求评价标准具体,可操作,可复制。 5、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教学研究资源平台。建设水缸小学微课资源库和在线学习素材库,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隙的学习管理。 6、利用微信平台和学校等信息交流工作,加强家校互通,将学校作为地域文化的传播所,思想推进的主阵地,带动区域文化和人文发展。 7、规学校“4+N”培养模式,即依托科技创新节、体育健康节、荆小大阅读、e文化节四个节日和N项学生自选课程,实现智慧课堂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完成信息环境下学习指导手册编写,同步智慧课堂建设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最终形成特色。 8、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试点校的示辐射作用,创新帮扶形式,利用录播教室和网络环境实现资源交流共享,为促进“以智慧教育试点校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三、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水缸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工作领导校小组,由学科组长为实施小组,包科领导和包年级领导具体负责工作落实,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聚焦课堂。

2017最新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智慧校园项目方案 武汉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3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建设目标 (4) 第二章、总体规划 (5) 2.1.建设原则 (5) 2.2.总体架构 (6) 2.3.分阶段实施规划 (7) 第三章、基础平台建设 (8) 3.1.统一认证管理 (8) 3.2.统一基础信息库建设 (8) 3.3.统一应用接入 (9) 3.4.统一的数据标准 (9) 3.5.支持市教育资源平台应用引入 (9) 第四章、智慧门户 (10) 4.1.校园门户平台 (10) 4.2.家校帮客户端 (11) 第五章、智慧管理 (13) 5.1.办公管理 (13) 5.2.学生管理 (16) 5.3.教师人事管理 (23) 5.4.教务管理 (24) 5.5.校产管理体系 (27) 第六章、智慧教学 (28) 6.1.校本资源库 (28) 6.2.课前导学 (31) 6.3.同步备课 (32) 6.4.互动课堂 (34) 6.5.在线检测 (34) 6.6.课后作业 (36)

6.7.智慧教研 (37) 第七章、智慧生活 (42) 7.1.门禁考勤 (43) 7.2.校园消费 (44) 7.3.教室申请 (44) 7.4.平安校园 (45) 第八章、智慧环境 (45) 8.1.智慧教学硬件 (46) 8.2.智能手环 (49) 8.3.一卡通 (50) 8.4.红外测温 (59) 8.5.门禁闸机 (60) 8.6.电子班牌 (62) 8.7.学科教室 (65) 8.8.班班通 (66) 8.9.数字图书馆 (69) 8.10.创客空间 (70) 8.11.校园广播/电视台 (72) 8.12.录播教室 (74) 8.13.平安校园 (76)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 (78)

智慧课堂实施方案设计

九中智慧课堂实施细则 一、前言 为了解决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加快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保证课改工作顺利通过深水区,引领我校课堂在信息化全新环境下走向服务学生终身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实现让教育充满智慧,课堂充满活力,学习充满兴趣的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做有思想、有灵魂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特色学校。经广泛学习、研究、论证,学校决定实施构建智慧课堂实践探索活动,特制定实施细则。 二、课堂现状分析 自2009年我市实施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九中以课改先行者的姿态始终致力于课堂的创新实践。先后经历了统一模式,整体推进和实施多元模式,构建自主课堂等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自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以展示为核心,以导学案为线路图,以评价为手段,以交流为平台。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实现了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使得“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尤其是经过2012年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和2013年全省课堂教学改革博览会的现场展示活动,我校的课改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师生的课堂表现得到了省市领导、专家和市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中国教师报》、《黑龙江日报》、《今日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我校课改工作,在龙江大地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是当课改走进深水区,我们的课堂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学生深度学习活动还缺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个性化学习体现不明显,师生互动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随着我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课堂上各种信息基础设施、高速的网络环境的建成以及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成为了可能,也为新课堂建设创造了全新的、现代的环境,一场新的、更大的课堂革命正在九中人的心中孕育、成长。 三、指导思想 智慧课堂是我校实施智慧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基于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教师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学生智慧学习为目标,以智慧课堂建设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智慧城市整体运营规划方案

【Word版,可自由编辑!】

智慧城市规范方案 一、工作汇报提纲 第一阶段:访谈调研 (一)准备 1、准备:项目准备 2、宣传和动员的方案 (二)调研 3、对需求进行更进一步的梳理 4、确定在关注民生等五个领域切入点 5、IT的发展趋势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影响 6、与各合作伙伴的调研 7、国外城市管理对昆山智慧城市的借鉴 8、市民代表的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 第二阶段:蓝图设计及细化方案 (一)蓝图设计 9、确定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蓝图设计 10、各切入点的蓝图方案 11、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政府管理创新和新的能力建设 12、未来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二)细化方案 13、解决方案梳理 14、关注民生的智慧城市方案 15、政府管理创新和高效管理的方案 16、扶持产业和促进产业转型 17、关注环境保护的智慧城市的方案 18、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建设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及纲要 (一)实施路线 19、详细的实施路线 20、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管理方案 21、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实施联盟管理方案 22、投资产出分析的计量模型 (二)纲要 23、昆山智慧城市各项目建设的纲要 24、智慧产业

二、确定智慧城市步骤 (一)调研现状 1、开展面向各领域各阶层的沟通交流 2、充分了解并分析城市发展现状 3、详尽总结城市实际情况、特点及各界需求 (二)归纳需求 1、结合现状调研的城果,对需求和期望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和归纳。 2、为下一步制定解决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导出对策 1、基于对实际需求的分析和归纳,制定可靠的解决方案对策 2、将需求作为主要出发点,为构建框架平台做充分铺垫。 (四)构建蓝图 1、总结前期各阶段成果,确定蓝图切入点 2、为切入点各平功能及特点做详细描述,从而形成智慧城市蓝图。 (五)实施步骤 1、归纳出推行的具体项目和举措 2、针对项目和举措,确定实施推广的优先级和实施路径 第一部分现状调研 项目组通过(1)深度访谈、(2)对某某市规划深入解读分析、(3)国内外案例研究、(4)当地政府职能研究四种方式,对某某市构建智慧城市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第一节政府、企业和市民谈度访谈 1、对政府各主要委办局进行**场、超过**人次访谈,了解政府各部门对于昆山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和建议。 被访谈人员构成:局级**人,占**%,主任级**人,占**%,科员级**人,占**%,社会公众**人,占**%,。 2、与某某市各乡镇负责人、相关企业负责人、及群众代表进行了**场***人次访谈,进一步了解了各方人士对于某某市建设需求和建议。 3、开发区以及乡镇:****** 4、企业: 节能环保企业、重点污染监控企业、高能耗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外包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纳税先进企业 5、群众代表: 医生、公交司机、出租车司机、教师、交警、保安、政府人员、律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样本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以及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及申报福州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立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引领,实施以开放多元、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提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概况 近年来,在***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逐年加大投入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近三年年均100万元以上。我校已建成班班84寸以上互动式平板多媒体,12间教室配置了智慧教室

系统,千兆网进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三间学生电脑教室,1间平板互动云教室,3套录播系统多媒体听课室,1套手拉手校际互动教学系统,容纳200多人学术报告厅1个,1间学生机器人科技活动室,并建有监控中心、网络中心、红领巾电视台可向所有教室实时直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平台。学校创立了学校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已实现wifi全覆盖,安全监控基本全覆盖,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台式电脑和移动备课笔记本。为学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全校教师顺利经过了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等多位老师参加一师一优课评选获得好成绩,4月学校成功承办***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现场会,申报的福建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智慧教师环境的互动教学研究》预计年内结题。很显然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存在不足 当前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再加上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已有的设备跟不上更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智慧工地建设实施方案模板

. XXXXX工程项目 “智慧工地”建设方案 重庆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日XXXX年XXXX月XXXX 安装单位:重庆思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范文. . 1 智慧工地简介 1.1 简介 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

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从而逐步实现绿色建造和生态建造。 智慧工地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中人与施工现场的整合。智慧工地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来改进工程各干系组织和岗位人员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1.2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及目标 1.2.1 智慧工地建设要求 将信息管理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广泛应用到全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构建覆盖“建设主管部门、企业、工程项目”三级联动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有效提高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安全、清欠等方面的监管与服务效能,进一步实现工程管理精细化、参建各方协作化、行业监管高效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1.2.2 智慧工地建设目标(2.0) 1、门禁刷卡“智慧应用”。具备门禁刷卡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人员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2、扬尘监控“智慧应用”。具备扬尘监控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3、远程视频监控“智慧应用”。具备远程视频监控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施工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 范文. . 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4、施工升降机智能识别“智慧应用”。具备施工升降机驾驶员身份识别智能设备,并有效应用于项目施工设备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5、危大工程管理“智慧应用”。应用危大工程管理子系统,并有效开展项目危大工程动态管理,相关信息数据实时与市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区建委“智慧工地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 1.4 智慧工地建设相关政策 1、“智慧工地”1.0、2.0建设标准纳入建设项目办理质量、安全报建及施工许可现场勘验内容,并作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日常监督内容。 2、智慧工地2.0建设标准为建设项目评先的内容条件。凡是申报市区两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扬尘示范工地的项目,必须首先符合“智慧工地”2.0建设标准,方可具备评选资格。 3、为积极培育辖区工程项目先行先试,打造两江新区“智慧工地”示范工程,对于达到“智慧工地”2.0或“智慧工地”3.0建设标准的工程项目,将给予企业项目资本金、预售金首付款降低监管比例及企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减免的鼓励优惠政策。

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 网络环境建设 1、有线网络 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 园广播等各系统模块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效果: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及保障。 要求:(1)每间教室、功能室建筑施工方预埋网线最低标准为:软光纤或六类防屏蔽专用线到教室。有线网络接口10个(班班通(一体机)1个、讲台1个、教师行为教学分析系统2个、电子班牌1个、校园广播1个、老师教室内办公1个、班级门禁1个,无线AP接口2个),每栋教学楼楼层交换机使用硬光纤相连接(即光纤到楼层,到楼采用万兆模块),每间教室设置一个有线电视接口。(2)办公室有线网络接口3个或每一面墙一个,门房3个(分别布在除门口外所在的三面墙)、路灯竿上3个(监控、AP、预留) (3)每个网口应配备相应电源插座(监控、音箱不配),预埋相应电源管道; 2、无线网络 功能描述: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智慧校园的基础保障,实现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是智慧校

园各功能模块应用的重要保障。 依据:详见附件 效果图: 预算:详见附件 (1)教室内能满足50台平板电脑同时接入 (2)校园内能随时随地无缝接入 要求:建筑施工方每层教学楼无线节点网线预埋,室外无线节点网线预埋。 3、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 功能描述:作为校园信息处理的核心所在,具有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校园安防中心、一卡通中心的功能。 依据: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

智慧深圳建设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为加快推动智慧深圳建设,把深圳发展为我国领先的智慧城市示范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跑者,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创新、产业发展、安全保障、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宗旨,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智力和信息资源,增强城市自主创新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幸福水平,助力城市发展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 (二)建设原则。 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加强智慧深圳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信息化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相关政府部门、城市公用企事业单位、通信运营及广电企业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广泛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智慧深圳建设。重视信息化发展理念、文化氛围、信用环境、法规标准等软环境建设,形成智慧深圳健康发展的总体布局。 整合资源,共享协同。大力推行“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统筹建设全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硬件资源充分共享,有效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强化信息化工程间的协同运行,以增量建设带动存量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由粗放型、分散型向集约型、整合型模式加快转变,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重点先行,分步实施。充分认识智慧深圳建设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紧迫问题,正确处理当前亟需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需求导向、重点先行,分步推进,合理配置资源,优先支持基础性、关键性、先导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应用,统筹安排局部试点和整体推进,分类别、分阶段、稳步推进智慧深圳建设,切实避免贪大求全、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城市感知能力、网络传输环境及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形成集约高效的电子公共支撑体系,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取得有效突破;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应用体系,促进社会建设和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坚持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城市支撑产业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样本

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根据《”智慧校园”创立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立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 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 以”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整体推进, 突出重点; 优化应用, 资源共享; 立足高端, 跨越发展”为原则, 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 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经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 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组长: *** 副组长: *** *** 成员: *** *** *** 三、学校概况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 校园网始创立于1992年, 校园网络全覆盖于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

直稳步发展, 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 学校当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计算机教室**间, 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 学术报告厅**个, 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基地; 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 并高速连入 市县城域网, 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 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 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 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 四、存在不足 当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 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 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校务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等方面, 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五、目标任务 ( 一) 总体目标 经过几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 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 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 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 以信息技术对

智慧城市规划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规划实施方案 智慧城市规范方案一、工作汇报提纲 第一阶段:访谈调研 (一)准备 1、准备:项目准备 2、宣传和动员的方案 (二)调研 3、对需求进行更进一步的梳理 4、确定在关注民生等五个领域切入点 5、IT 的发展趋势研究对智慧城市的影响 6、与各合作伙伴的调研 7、国外城市管理对昆山智慧城市的借鉴 8、市民代表的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第二阶段:蓝图设计及细化方案 (一)蓝图设计 9、确定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蓝图设计 10、各切入点的蓝图方案 11、智慧城市的建设对政府管理创新和新的能力建设 12、未来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二)细化方案 13、解决方案梳理 14、关注民生的智慧城市方案 15、政府管理创新和高效管理的方案 16、扶持产业和促进产业转型 17、关注环境保护的智慧城市的方案 18、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建设方案第三阶段:实施及纲要 (一)实施路线 19、详细的实施路线 20、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管理方案 21、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及实施联盟管理方案

22、投资产出分析的计量模型 (二)纲要 23、昆山智慧城市各项目建设的纲要 24、智慧产业 二、确定智慧城市步骤 (一)调研现状 1、开展面向各领域各阶层的沟通交流 2、充分了解并分析城市发展现状 3、详尽总结城市实际情况、特点及各界需求 (二)归纳需求 1、结合现状调研的城果,对需求和期望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和归纳。 2、为下一步制定解决对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导出对策 1、基于对实际需求的分析和归纳,制定可靠的解决方案对策 2、将需求作为主要出发点,为构建框架平台做充分铺垫。 (四)构建蓝图 1、总结前期各阶段成果,确定蓝图切入点 2、为切入点各平功能及特点做详细描述,从而形成智慧城市蓝图。 (五)实施步骤 1、归纳出推行的具体项目和举措 2、针对项目和举措,确定实施推广的优先级和实施路径 第一部分现状调研 项目组通过(1)深度访谈、(2)对某某市规划深入解读分析、(3)国内外案例研究、(4)当地政府职能研究四种方式,对某某市构建智慧城市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第一节政府、企业和市民谈度访谈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智慧校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以及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及申报福州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未来几年,我校将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核心,以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引领,实施以开放多元、融合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提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概况 近年来,在***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逐年加大投入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硬件建设,近三年年均100万元以上。我校已建成班班84寸以上互动式平板多媒体,12间教室配置了智慧教室系统,千兆网进教室,并接入互联网,三间学生电脑教室,1间平板互动云教室,3套录播系统多媒体听课室,1套手拉手校际互动教学系统,容纳200多人学术报告厅1个, 1间学生机器人科技活动室,并建有监控中心、网络中心、红领巾电视台可向所有教室实时直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平台。学校创建了学校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教学楼、办公楼、图书楼已实现wifi全覆盖,安全监控基本全覆盖,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台式电脑和移动备课笔记本。为学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智慧深圳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深圳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年) 为加快推动智慧深圳建设,把深圳发展为我国领先的智慧城市示范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跑者,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以“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服务创新、产业发展、安全保障、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宗旨,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智力和信息资源,增强城市自主创新引领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幸福水平,助力城市发展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 (二)建设原则。 加强统筹,协同推进。加强智慧深圳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信息化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建立相关政府部门、城市公用企事业单位、通信运营及广电企业分工协作、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广泛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智慧深圳建设。重视信息化发展理念、文化氛围、信用环境、法规标准等软环境建设,形成智慧深圳健康发展的总体布局。 整合资源,共享协同。大力推行“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统筹建设全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以及应用支撑平台,实现硬件资源充分共享,有效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强化信息化工程间的协同运行,以增量建设带动存量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促进信息化由粗放型、分散型向集约型、整合型模式加快转变,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重点先行,分步实施。充分认识智慧深圳建设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紧迫问题,正确处理当前亟需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需求导向、重点先行,分步推进,合理配置资源,优先支持基础性、关键性、先导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应用,统筹安排局部试点和整体推进,分类别、分阶段、稳步推进智慧深圳建设,切实避免贪大求全、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 (三)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