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李宏,男,生于1969年4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中共党员,主任技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组组长)。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厂长职务,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协会血液病分会委员、陕西省科协八届委员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副理事长、陕西省保健协会膏方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优生优育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疾病筛查与健康促进协会会长,咸阳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血液病的诊断与科学研究等工作。近年来主持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编写出版专著四部。研究成果获科学技术奖十八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四项。被授予市“第八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十佳科普明星”、“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

付小卫,男,1978年11月14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副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学校纪检监察处副处级纪检员、监察员,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诊断学分会青年委员。

2002年7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先后在临床医学系、教务处及纪检监察处工作,主要从事诊断学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从本科毕业后参加工作17年,先后参与编写著作4部,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课题4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

罗文平,男,1966年12月12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2科主任职务,兼任陕西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心衰学组委员。

1989年8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2000年08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院、获心血管内科学硕士学位,2006年06月获苏州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2科工作,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30年,先后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省级课题2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

曲璇,女,1983年5月19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讲师职称,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14年6月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先后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发表论文4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课题1项。

范妤,女,1977年11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医学硕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百名人才工程”骨干教师,陕西省解剖学会会员。

2001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后在我校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在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从事访问学者工作。先后编写出版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陕西省中管局、教育厅及校内课题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中管局等课题8项,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咸阳市科技进步1

等奖;获批专利1项。

王惠琴,女,1963年7月4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2013年分别被评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十佳管理干部”,2013年获“陕西中医学院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现任呼吸内科科主任,兼任陕西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分会委员、陕西省COPD联盟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咸阳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咸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慈善总会安维汀慈善援助项目(肺癌)医师。

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事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至今。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获咸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董昌虎,男,1960年3月生,大学本科学历,血液病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血液病研究室主任,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血症诊断实验室主任,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髓病理会诊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血液病)学科带头人,陕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血液病)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联合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常委等,现任《中华全科医学》编委,现主要从事血液病诊断、治疗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血液病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

在血液病内科临床工作中,擅长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特别是骨髓活检及血液病“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的应用,在所从事血液病专业领域已取得一定成就;目前承担科研项目国家级1项、省部级2项、厅局级3项、市级1项;近几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各级科学技术奖6项。

吴洁琼,女,1961年11月24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第二附属医院脾胃肾病科主任,兼任咸阳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

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一直在我院工作,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0项,省级课题1项,主持市级课题3项。

晁旭,男,1972年6月6日出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咸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转化医学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分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会员。《Journal of Drug Targeting》(SCI)杂志编委。

2010年7月博士毕业于西北大学,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和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工作,主要从事肿瘤分子生物学及中医药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咸阳市科学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等科研、教学课题13项。发表学术文章50篇,其中SCI论文15篇,EI论文5篇。荣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咸阳市优秀科技论文三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2013年荣获“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王小平,男,1972年1月出生,医学博士,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中管局三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二级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主任,校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分子病理学研究室”主任,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省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等职务。曾获陕西青年科技奖,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优秀青年科技骨干及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目前担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国际病理学会(中国部)及亚太地区病理学会联合会理事,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Integrated OMICS》副主编,《Clinica Chimica Acta》(SCI)、《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SCI)杂志编委。

2001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病理学医学博士学位。2006年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工作。2010年在欧洲塔尔图大学做访问学者,2011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近5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6篇,EI收录12篇,ISTP收录5篇,Medline收录20篇,参编专著3部。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和陕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10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欧洲国际科技合作研究计划2项,厅局级课题6项,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北京市丰台区科技二等奖1项,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5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医药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2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个人简介 于远望,男,1965年2月21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生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职务,兼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医院校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 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从事生理学教学科研与教学管理29年,先后主编、副主编教材和学术专著10部,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6项。 张琪,男,1977年2月生,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百名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陕西省中医脑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中医体质与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血管神经生理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神经科学会和美国AHA会员。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杂志编委。 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生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在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药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10月回国后,在我校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已在Circulation Research,Hypertension等期刊发表研究论

文35篇。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咸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张红,女,1971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学位,三级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医学科研实验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带头人,2016年获批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等杂志编委。 2000年9月毕业于遵义医学院获消化病理生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获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医院胰腺病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科技厅重大基础研究专项1项、省部级厅局级课题5项,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包括《J C I》《Gastroenterology》等国际一流杂志;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二等奖3项、厅局级三等奖1项。 应小平,女,1964年10月5日出生,在职研究生,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学位,教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类型:医学类 学校性质:211大学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官方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1572144.html,/ 招生简章: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1572144.html,/zhaosheng 学校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1572144.html,)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同时,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和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地(北京)”。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海军医学研究所、解放军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和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 一、历史沿革 北京中医学院 1956年,学校于北京市海运仓成立,隶属于原卫生部。1960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六十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为五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1971年7月至1977年11月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并,保留学院名称和建制。 1978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2000年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教育部。

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院 中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制:七年层次:长学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较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必要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及诊疗技能,较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正确的中医理论思维,较熟练的中医临床技能和较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能继承导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从事中医学临床及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学位授予:医学学士、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汉语、中医文献学、医用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针灸学、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各家学说、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就业方向: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学术编辑出版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中西医临床医学省级特色专业学制:七年层次:长学制 培养目标:本专业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系统掌握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知识诊

治疾病,有较强的临床辨证论治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从事中西医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学位授予:医学学士、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汉语、中医文献学、医用生物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针灸学、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各家学说、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就业方向: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学术编辑出版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中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学制:五年层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中医学及相关中西医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常见急重症进行处理的能力,能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学位授予:医学学士。主要课程: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等。就业方向:医疗机构,医药企业,教学、科研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招生目录、导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招生目录、导师简介 中医综合考研信息、参考书、内容简介

《中医综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学综合科目的简称,每年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它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和试卷结构,满分为300分,包括: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针灸学》 六门基础课程,能否把握住中医综合的300分将直接影响到总成绩,故应给予充分重视。 2005年和2007年的中医综合大纲是变化最大的两次; 试题有A、B、X三种题型,共180道题,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3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0题 方剂学30题 中医内科学35题 针灸学25题 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关于上述三种题型我们做如下介绍,使你先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历来中医综合大纲不指明教材版本,而中医学的上述6门课程存在教材版本的不同,给同学应试带来不便。本人通过多年跟踪历年真题及答案的出处,得出如下结论: 中内7版,中基5版,中诊6版(部分内容涉及5版),中药7版(部分内容如归经涉及老版本),方剂还是5版,不过我们在辅导班上会全面总结方剂,包括提供大家带MP3录音的方剂歌诀。针灸7版。不要听某些参考书中介绍的什么“以最新版本教材为准”的谎言!那是骗得你晕头转向,神晕恍惚间不得不买他的参考书! 所以想考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门《中医综合》科目,就必须全面掌握上述六门课程的知识点 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

中医药大学排名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卫生部直属) 2.北京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3.复旦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4.上海交通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5.中山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6.华中科技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7.四川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8.中南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9.首都医科大学 10.中国医科大学(原卫生部直属) 11.哈尔滨医科大学7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2.浙江大学3个博士后,35个博士点,54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 13.南方医科大学概况3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0个硕士点(原第一军医大) 14. 中国药科大学14个博士后.23个博士点.26个硕士点. 15.吉林大学医学院4个博士后,11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原卫生部直属) 16.天津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6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7.重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2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8.山东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9.南京医科大学个3个博士后,20个博士点,42个硕士点。 20.河北医科大学4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 21.上海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2.苏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23.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 24.沈阳药科大学1个博士后,1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 24.新疆医科大学3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 25.暨南大学医学院1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 26.西安交通大学18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 27.南京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3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8.天津中医学院1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29.福建医科大学1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30.南昌大学医学院9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 31.武汉大学医学院7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 32.郑州大学医学院7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 33.安徽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 34.广州中医药大学15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35.山西医科大学3个博士点,43个硕士点。 36.山东中医药大学2个博士后,9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 37.大连医科大学4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 38.兰州大学医学院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39.东南大学医学院3博士点,26个硕士点。 40.青岛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41.南京大学医学院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 41.广西医科大学2个博士点,28个硕士点。

胡兵导师简介

胡兵导师简介 胡兵(1971-),男,肿瘤学博士、博士后,龙华医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Array师,上海市第十二届银蛇奖获得者。先后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 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 学)等校学习、工作,获中西医结合肿瘤硕士学位、肿瘤学博士学位。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中西医结合学报》审稿专家。 先后在肿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实验室从事肿瘤 基因治疗、中西医结合肿瘤、肿瘤生物学、肿瘤功能基因组、以及中药新药开发等领域研究 工作,现致力于肿瘤生物学与中医药抗癌研究,临床长于中西医结合抗癌、抗转移及肿瘤康 复治疗。主研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 持完成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项目等项目多项,在研 上海市中医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上海市西部开发合作项目、“龙医学者、龙医团队” 项目等项目多项。 在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J Immunother、Anticancer Drug、Cancer Biother Radiopharm、Oncol Rep、Exp Ther Med、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肿瘤、癌症、中西医结合学报、生命科学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4篇,PubMed 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2项),第一发明人2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专家介绍

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专家门诊一览表 曹贵珠教授,疑难杂症、老年病、心脑血管、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各类肿瘤。周二下午 巢因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专攻内、妇科疑难病症,尤擅长治疗胆道疾患,脾胃、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皮肤瘙痒症、妇女带下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周二下午 陈金锭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江苏省名中西结合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长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甲亢、甲减、各种甲状腺疾病、桥本氏病、糖尿病、肥胖病、脱发、更年期综合症及老年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周三上午 陈仁寿研究员,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委和学术秘书、江苏省老年中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工作。擅长治疗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疾病、咳喘及其它妇科杂病、妇科病、恶性肿瘤等。心脑血管、肿瘤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周五上午 陈松育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内科杂病。擅长血液病、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肝胆、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周五上午 陈文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西结合脑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委会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实验室主任。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三十余年。擅治中医内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中风、高血脂症、震颤、麻痹等病症。周三下午 仇裕丰副教授,针灸治疗颈椎病、慢性咳嗽、眩晕、头痛、前列腺肥大症、骨关节炎及各种痛症。周二四六上午 樊巧玲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基础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 从医二十余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呼吸、消化、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尤其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心律失学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于肿瘤病、代谢病、妇女内分泌失调、免性疾病等疑难杂病和治疗亦有独到之处。内科杂症。擅长应用中药外敷方治疗哮喘。周一上午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介 柏本健,男,1964年3月3日出生,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正高职称,陕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荣获陕西省“辉煌‘十·五’有突出贡献人物”和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医师奖”,及陕西省卫生厅颁发的“陕西省医德标兵”和“白求恩精神奖”等荣誉称号。现任陕西中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等职务,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衰和心脏瓣膜委员会委员。 1987年7月本科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先后在湖南永州市人民医院、温州浙南心血管病医院、山东青岛思达国际心脏(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心脏外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心脏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在职就读于山东大学医学院,获硕士结业证。已发表学术论文13篇,研究成果获咸阳市三等奖1项。 代引海,男,1967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学士学位,主任医师,硕导。现任陕中二附院外六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 199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医学系后一直从事普外、肿瘤、血管外科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在胃肠道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疾病、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主持陕西省教育厅等课题3项,已发表

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咸阳市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05-200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科进修,陕西省抗癌协会腹膜后肿瘤与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在乳腺癌、老年性胃癌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胆源性胰腺炎等专业有一定的研究。曾获咸阳市第六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04年度咸阳市青年突击手号。 董明,男,1973年01月24日出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科主任,中国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康复会肝胆胰专委青年委员,转化医学杂志青年编委,陕西省抗癌协会会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陕西省医学会腔镜外科分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7月本科毕业于青海医学院,2007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2007年-2011年参加国家医疗队执行援外医疗工作。主要从事肿瘤外科及普通外科工作。1997参加工作至今20年,发表SCI论文4篇及核心期刊10余篇,获得咸阳市科技进步奖5项,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主持横向课题2项。

2020年北京中医药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专业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我的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我的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自述学医经历 本文陆续发表在经方医学论坛,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先生自述学医的经历,真实感人,发人深省,忠实地记录了一个中医小学徒是如何成为当代经方学术带 头人历程,我读后深受感染和启迪。全部转帖至此,强烈推荐大家一读我的大学(一) 我的老师叶秉仁先生 1973年,回城不久的我被当地政府分配去当中医学徒。我 拿着卫生局给的介绍信,跨进了一家当地有名的医院。医院在县城的中心,是座深宅大院,紧贴着石板大街:石库门,青砖厅堂,落地花格长窗,天井,厢房??,可能原来有好几进,但仅剩三进,都成了挂号室、诊室、药房、化验室、注射室、供应室等,最里面是一栋别致的两层小洋楼,那是住院部。我在这个医院中度过了六年的时光。老师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叶秉仁先生。他当时六十多岁,肤白,头发胡子花白,对人特别客气,经常点头微笑,是大家所说的“大好人”。先生与我是同乡,且与我父母是世交,一口县城东乡话,听来十分亲切。所以,与先生交往,我从未有过半点的隔生。叶先生的医术很好。据说他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长期在农村行医,在调到城里之前,是东南乡知名的好医生。他既能打针背药箱,又能开方子,是在临床上打拼过来的。叶先生最善于辨病,常常能在一般的腹痛腹泻病人中发现肝

癌、胃癌、肠癌等病。那时医院有个工友,恰好在唐山大地震期间,每天脓血便,按痢疾治疗未效,叶先生一看,说是肠癌,后来果然死于此病。他对疾病的转归非常清楚。他管的病人,绝对不会死在他手里。发现蛛丝马迹,他早就作出处理,或转院,或会诊,或向病人家属说清道明。所以,就是病人死了,家属还是千恩万谢。叶先生还有一手过硬的临床诊疗技术。他不仅能熟练进行胸腹腔穿刺,那些连护士都打不进的小儿头皮静脉针,老人竟然能一针见血~这都是当年在农村卫生院练出来的。后来因为手抖,也就不摸针筒了。叶先生的医德更是感人。跟他抄方多年,从未看到他与病人红过脸。那年,先生负责创建中医病房。他不仅每天查房,晚饭后还要去病房转一转,和病人聊聊天。冬天查房,他听诊时常常先用手焐热听诊器,然后轻轻放到病人的胸口。有次,病房收住了一位老工人,大便几天不通,用药无效,先生竟然毫不犹豫,戴上手套,亲手为病人掏大便。其情其景,至今历历在目~我跟叶先生学医的第一天,就是坐在他旁边抄方。所谓抄方,就是先生口述配方,我抄录在处方笺上。中药药名虽多,但经常抄,也就慢慢记住了。那个时候,诊室里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有,很多都是大病重病。这些病人都是我学中医的“教材”。先生看病时,常让我触摸病人的肝脏,那时常常发现肝脏边缘不整的肝癌患者。遇到心脏病人,先生1/73页会教我听心音。然后在纸上画一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复试真题及导师简介

2016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复试真题及导师简介 中药学院专业名称:1008Z1中药资源学 研究方向 年份 招生 人数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招生类别 学历层次 备注 2014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中药综合 普通统招 硕士研究生导师: 林瑞超、刘勇、孙志蓉、李卫东、侯俊玲、魏胜利、张子龙

基础医学院硕导名单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521中医养生康复学周俭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营养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赵宗江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 究 2张丽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中药的免疫调节机理 3司银楚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 4杨学智女医学 学士 研究 员 诊法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药物经皮吸收的机 理 5张宇忠男医学副教中医药防治休克的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毒理

博士授病理学研究 6王谦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和肾病的机理研究 7潘彦舒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 8华茜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理研究;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筛选细胞平台的建立 10唐炳华男医学 硕士 教授中药与肺纤维化 11赵丕文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妇科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12李海燕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方药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中医诊发的现代 研究 13刘振权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中药毒 理学研究 14张前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调控作用 15钟相根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16费宇彤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17邓秀兰女医学 硕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代谢系统疾病的机制和物质基础 研究 18李健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作用的机理;中药抗氧 化的分子机理;有毒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19李彧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医药抗多器官纤维化研究 20郭健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机制以及中医药的干预 作用和机制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建设目标—康复科]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建设目标—康复科] 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具体目标——康复科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继承并发扬“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的学术思想,建立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传承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王龙是省名中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二级,系“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的第四代传承人代表人物。工作室成员吴修玉,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是“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流派”的第四代传承人,将针灸、推拿、火罐、敷贴等多种中医外治法有机的融为一体,继承“通经调脏手法流派”中“外通经络、内调脏腑”,首次提出“手三阳原合配穴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 二、科室基础建设基于康复科专科建设发展需要,规划建成康复疗区床位80张,康复广场2000平方米。 三、优势病种我科主攻的优势病种(中风、痿病、痴呆),并制定了优势病种的诊疗规范。中风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根据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法,配合针灸及康复训练,临床上取得了显著地疗效,得到同行的认可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痴呆辨证分型为髓海不足证、气血两虚证,配合认知训练取得较好疗效; 痿病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根据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采用多专业联合诊疗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此基础上,开展“手三阳原合配穴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关节松动术治疗肩手综合症”、“手三阳循经贴扎肌内效贴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及肩手综合症”、“手三阳循经推拿泻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等中医特色疗法,疗效显著。 定期优化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提出难点及解决措施。推动病种诊疗的经验总结,最终形成可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四、人员条件本专科现有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医师4人,其中硕士学位4人,康复师25人。 计划引进博士1人,硕士4人,医生总数达到15人,康复师50人,使科室人员各有专长,各有主攻、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 五、场地条件及设备配置现康复广场设有康复评定区、训练区、运动疗法区、作业疗法区、言语、吞咽治疗区、小儿康复区、物理因子治疗区,传统中医治疗区、蜡疗室,并配备相应的康复治疗设备。 规划建成康复疗区开放床位80张,康复广场2000平方米。 1、康复分区:预设有导诊台、候诊区、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物理治疗区、康复评定区、康复门诊、言语治疗区、吞咽治疗区、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区、低中频脉冲电治疗区、中医综合治疗室1(针刺治疗、灸疗、推拿手法治疗、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中医综合治疗室2(蜡疗、中药塌渍、中药熏洗)、传统中医康复方法治疗区、小儿康复区、悬吊治疗区、平衡治疗区、处置室或抢救室、重症区、心理治疗区、支具室、水疗室,各区设置无障碍措施及保护个人隐私的措施,建筑格局和设施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并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 2、中医技术疗法:传统中医康复项目有:针刺、刮痧疗法、拔罐疗法、灸疗、中药热熨、冷疗、电针、中药塌渍、点穴、穴位药物敷贴、中药熏洗。

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多少

【第一篇】成都中医药大学全国排名多少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药大学排名 中医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从事中药鉴定、炮制、调剂、制剂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系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中药学和现代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中药鉴定、炮制、调剂、制剂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常用实验方法和药理法规;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医药高校综合排名参考 1、北京中医药大学 2、广州中医药大学 3、上海中医药大学 4、南京中医药大学

5、成都中医药大学 6、山东中医药大学 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8、天津中医药大学 9、湖南中医药大学 10、辽宁中医药大学 11、湖北中医药大学 12、浙江中医药大学 13、长春中医药大学 14、福建中医药大学 15、江西中医学院16、河南中医学院17、陕西中医学院18、云南中医学院19、广西中医学院20、安徽中医学院21、甘肃中医学院22、贵

阳中医学院23、山西中医学院国家重点学科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 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中药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在知识结构上体现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结合,掌握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技术,成为在中医药领域中具有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专科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医古文(一)、中医基础理论(一) 、中药学(一) 、方剂学(二) 、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化学(实验) 、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实验)、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实验) 、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实验)、有机化学(四) 、有机化学(四)(实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简介 (.cn)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最早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199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001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遂分为东西两区。现馆舍总建筑面积15811平方米,其中西区图书馆为2006年新建,2007年投入使用,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东区图书馆199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现图书馆下设办公室、流通部、东区流通部、阅览部、采编部、信息技术部一个行政与五个业务部门。图书馆现有职工38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1人,在职硕士生3人,本科生15人,大专生14人,大专及以下4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3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馆馆藏建设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医药文献为主、西医文献为辅、兼容其它学科的藏书体系。现馆藏纸质书刊达66万余册,并每年新增纸本文献4万余册,其中馆藏中医药图书3.1万种,共近20万册。馆藏线装书2435余种,共6179函,3万余册;其中含善本及少量孤本,主要以明清两代刻本为主,许多是医学经典藏书,2005年起我馆陆续收到教育部赠送总价三百多万元的《中华再造善本》一套。馆藏期刊10万余册,其中中西医期刊6万6千余册,外文期刊2万8千册,现刊千余种。另我馆自2000年开始陆续购买了电子图书,至今已33万余册,其中中医药类电子图书2.3万册。我馆自主开发了《道藏医药文献数据库》《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本校师生著作学术文库》《中医医德文献数据库》《国外中医药法律法规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六个数据库。图书馆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并和校园网相联。本馆可向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检索、Internet上网、中医药科研课题检索与查新等服务。我馆对本校师生免费开放,周开馆时间达到85小时。我馆书刊已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对读者实行全开架借阅一体的管理模式。每年9、10月份会对每个新生进行图书馆入学教育。我馆还承担了我校文献检索课的部分教学任务,并不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讲座等活动。我馆2002年与周边的化工大学图书馆、服装学院图书馆、外经贸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了四校图书馆馆际互阅的体系;2003年底加入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为我校读者和联合体成员馆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极大的丰富了我校师生的可借阅图书量。我馆是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委员馆,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的委员馆,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委员会的理事馆。1999年,本馆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分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2004年教育部对我馆查新机构重新进行了认定,授予“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YZH01)”公章和机构名称匾牌。近五年来,我馆参加了国家科技部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美合作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十余项,并有近十项课题获奖。这五年来我馆工作人员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四十余篇,由我馆工作人员独著、合著、主编、参编的出版物也有十余种。 21世纪我馆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中医药图书文献馆藏最丰富、智能化程度最高、科研能力最强的大学图书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面试英语英文自我介绍

Self-introduction 自我介绍 Name:William Shakespeare Graduated University:××××××××××× Major:English Literature Admission Time:20XX-09-01—20XX-06-30 Telephone:+86×××××××(MP) E-mail:520521××××@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1572144.html, (后附范文5篇及10类常见问题解答,总有一个适合你!)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范文一(英文) (3) 范文一(中文) (4) 范文二(英文) (5) 范文二(中文) (6) 范文三(英文) (7) 范文三(中文) (9) 范文四(英文) (10) 范文四(中文) (11) 范文五(英文) (12) 范文五(中文) (16) 十类常见问题解答 (17) (一)"What can you tell me about ......?". (18) (二)"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doing......?" . (19) (三)"What is your greatest strength ?" (19) (四)"What is your greatest weakness?" (20) (五)"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progress to date?" (21) (六)行为面试问题 (21) (七)压力面试问题 (22) (八)案例面试问题 (22) (九)非常规问题 (23) (十)其他常见的英语面试问题 (24)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导师简介

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导师简介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董正华,男,1955年8月12日生,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陕西省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委员。 197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留校任教。1981年考取陕西中医学院伤寒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85年1月毕业。主要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学》《中医学》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近30年,具备坚实而全面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对仲景学术具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擅长诊治肾脏泌尿系及肝胆、脾胃消化系疾病。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近5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编写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共7部,参与及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5项,现在研的各级各类课题4项。先后获得陕西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 主要研究方向:经方辨治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李小会,女,1972年10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专业,同年考取陕西中医学院伤寒论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国内知名伤寒大家、肾病专家杜雨茂教授,1998 年7月毕业留校在伤寒金匮教研室任教,并在附属医院肾病科从事临床工作。2010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内科肾病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 具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功底,长期坚持中医药基础、临床研究工作。现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基础(伤寒论)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经方辨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的科研及临床工作。在临床方面,先后师从当代名医杜雨茂、谢桂权教授,以诊治肾脏疾病疾患见长,擅用经方,组方简练平稳,重视中西医诊治方法的综合运用,临床疗效确切。公开发现学术论文30篇,参与著书2部,现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省级课题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经方治疗肾脏病的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勤修教授简介

张勤修简介(2016年):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国家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主任。本科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师承导师;四川省中医药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全科与养生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诊疗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专委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委、世界中联耳鼻咽喉口齿分会常委、四川省中医药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变态反应学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副总编、《中医眼耳鼻喉科杂志》副主编。主持国家十一五与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其它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6项,主研其它各级课题5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6篇(其中SCI论文5篇,北大核心期刊论文45篇),副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卫计委住院医师规培规划教材《中医五官科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十三五本科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学》。编写专著14部,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1项,专利7项。 我国唯一的西学中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曾担任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三六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擅长耳鼻咽喉内镜手术、头颈外科手术、耳显微外科手术。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外治法防治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成立了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全科与养生学会并担任会长,在中医药内治、外治常见全科疾病、尤其是耳鼻咽喉与脾胃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提出了鼻窦炎“双窍闭塞双毒互结”发病观点,总结出了“疏窦窍祛双毒扶正气”的“鼻窍整体疏通疗法”,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此外,在道教医学与养生方面也有独特经验。其开设的公开课“傻瓜医学统计学”、“临床科研设计与meta分析”、“五运六气基础与临床应用”、“易医概论”、“道教医学概述”、“瘦身美体—辟谷术”、“良性阵发性眩晕手法复位术”等成为广受欢迎的讲座。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解读 学历:本科 学制:四年。采用“3+1”的培养模式,前3年课程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就读,最后1年课程在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完成。 授予学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授Bachelor of Business(Health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中文译名:卫生管理与沟通专业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办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依托,旨在培养系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宽广国际视野、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在公共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性企业等领域,尤其可以在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临床医学概论、基础医学概论、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专业沟通技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等;第四学年学生赴澳大利亚。 主要课程:Understanding the Modern World、Issues,Crisis and Risk Communication、Sustainable Organization Change Project、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Social Research、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Public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Sustainable 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 Explorations in Sociology。 就业去向:培训类、企业管理类、卫生管理类企事业单位等。 特别说明:根据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签订的协议,该专业的学生在第四学年需在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学习,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后,可同时获得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及由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办理出国的费用以及在澳大利亚期间的学习与生活费用由学生自理,第四年去澳大利亚学习之前雅思成绩须达到澳方学校的入学要求,2015年雅思成绩要求为均分6.5以上(单项不低于6.0)。如遇到两国法律和政府政策调整等情势变更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以变更后的法律政策为准。第一年至第三年学费18000元人民币/年,第四年在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学习课程以中澳双方签订的协议为准(2016年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收费标准为23,294澳元/年)。实际学习费用以学生出国当年该校公布收取学费标准为准。 注:本项目学生如获得本校前三年的英语教育综合考核达到70%(含最终直通课考试成绩),可以免考雅思直接申请斯威本科技大学专业课就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