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质量管理2006-4

质量管理2006-4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馆菜肴的味道属于()

A.魅力特性

B.必须特性

C.线性特性

D.非线性特性

2.企业的“治理”主要解决的是()

A.企业管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B.企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C.企业一般员工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D.企业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3.提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14个要点”的是()

A.石川馨

B.梅奥

C.休哈特

D.戴明

4.最早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国家或地区是()

A.日本

B.美国

C.欧洲

D.中国

5.属于企业内部顾客的是()

A.企业的销售部门

B.企业的供应商

C.企业的代理商

D.企业的原始设备制造商

6.在对顾客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时,主要用于高级数据分析的技术是()

A.边际分析

B.数据语义分析

C.频数分析

D.方差分析

7.表示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的是()

A.组织的使命

B.组织的宗旨

C.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D.组织的愿景

8.在组织的社会责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第三阶段的特点是()

A.管理者未感到有义务满足其他的社会需要

B.管理者承认他们对员工的责任

C.管理者感受到他们对顾客和供应商负有责任

D.管理者感受到他们对社会整体负有责任

9.实现顾客满意的关键是()

A.环境保护

B.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C.员工满意

D.过程的持续改进

10.最常用的培训方法是()

A.演示法

B.讨论法

C.课堂讲授法

D.角色扮演法

11.进行设计计算、模拟试验、原理图设计等属于产品设计过程的()A.产品构思阶段

B.总体方案设计阶段

C.初步设计阶段

D.详细设计与试制阶段

12.组织的核心过程包括设计过程和()

A.生产提供过程

B.支持过程

C.供应和合作过程

D.售后服务过程

13.摩托罗拉公司确立的质量改进目标,就是要将百万机会缺陷数降至()

A.233

B.150

C.68

D.3.4

14.在质量改进方法中,提出“突破次序”的专家是()

A.克劳斯比

B.朱兰

C.泰罗

D.费根堡姆

15.通常来讲,测量规程应当是()

A.书面的

B.口头指示

C.书面或口头指示

D.没有明确限制

16.在绩效测量指标中,产品与服务质量、主要生产时间、投入市场时间等指标属于()A.财务和市场指标

B.组织有效性指标

C.以顾客为中心指标

D.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指标

17.根据采购商品的分类,导管、阀门、配套装置等商品属于()

A.低重要性、低费用

B.低重要性、高费用

C.高重要性、低费用

D.高重要性、高费用

18.与传统的采购观点相比,现代的战略采购观点关于质量标准的要求是()

A.符合规格

B.适用性

C.生产需要

D.没有限定

19.下列变量中属于计量数据的是()

A.长度

B.不合格品数

C.彩色电视机台数

D.质量检验项目数

20.回归分析属于()

A.描述性统计方法

B.统计推断方法

C.预测性统计方法

D.实验设计方法

21.新7种工具中惟一的定量分析方法是()

A.KJ法

B.矩阵图

C.矩阵数据分析法

D.过程决策程序图

22.运用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原理的老7种工具是()

A.排列图

B.控制图

C.散布图

D.因果图

23.在产品寿命周期中,失效率比较低的阶段是()

A.早期失效期

B.可用寿命期

C.耗损期

D.衰退期

24.认证的对象除了产品外,还包括()

A.生产方法

B.组织机构

C.机器设备

D.管理体系

25.标准化的本质是()

A.过程

B.统一

C.简化

D.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

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决定顾客忠诚度的因素有()

A.组织对顾客的重要程度

B.顾客的满意度

C.组织对顾客的吸引力

D.顾客参与组织业务决策的程度

E.组织与顾客的关系

27.组织设定的战略目标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A.目标必须明确

B.目标必须可测量

C.有明确的完成者

D.有明确的完成时间

E.有明确的完成地点

28.绩效考核的主要功能有()

A.控制功能

B.激励功能

C.标准功能

D.沟通功能

E.组织功能

29.为了应用过程管理技术,要求过程具备的条件有()A.可重复性

B.可预测性

C.可测量性

D.可控制性

E.可连续性

30.数据和信息一般具有的特征包括()

A.保密性

B. 可用性

C.安全性

D. 可靠性

E.完整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顾客满意

32.信息管理

33.供应商关系管理

34.标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5.简述质量成本的分类。

36.什么是ISO9000族标准?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哪些?

37.简述质量改进的意义。

38.可靠性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9.企业标准化工作应达到哪些要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40.如何应用系统管理思想来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41.在某工序中,对残留物进行计量,每天抽取5个点的测定值,共进行25天。由这些数据得到和的值如下: =1.61, =1.57,又已知当n=5时,A2=0.577,D3=0,D4=2.115。试计算—R控制图的控制界限。

42.某厂建筑型材QC小组,统计了某月生产线上的废品,其结果如下:磕伤78件,弯曲198件,裂纹252件,气泡30件,其他42件。请画出排列图,并指明主要质量问题是什么?

过程与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2007年第7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7No 17 收稿日期:2006-08-23,修回日期:2006-11-20 文章编号:1000-7695(2007)07-0086-02 过程与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刘 妍1 ,李耘涛 2 (11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21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134) 摘要:所有的管理都可以归纳为一个过程,而各种过程能表征为一个统一的结构模式。本文介绍了企业按 I S O9001标准建立或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应用过程模式将相对复杂的体系转化为一系列相对简单的过程及其组合和相互作用的一些方法,即过程方法的应用。据此建立的体系将更适于操作,便于分工、管理、监视和审核,因此将更加有效。 关键词:过程;过程方法;质量管理体系;I S O9001 中图分类号:F06214 文献标识码:A I S 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明确提出:“本标准鼓励在 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 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1] 但由于该标准没有对过程方法提出具体的要求,使过程方法这一有利工具在企业中经常没能得到有效应用。企业质量体系中有多少过程?每个过程的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过程的关系如何?过程的成效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够清楚,致使体系运行不够完善,可操作性差,甚至仅为应付评审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我们介绍采用过程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些做法,希望对企业有所裨益。 1 过程(Pr ocess )与过程方法(Pr ocess App r oach ) I S O9001标准对“过程”作了很精辟的描述:“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通常, 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2] 从这个描述,我们可以归纳出过程的几个特征:1)每个过程都必须纳入“输入”,最后产生“输出”,输入是要求,输出是结果;2)连接输入和输出的是一系列使用资源和进行管理的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是有序的,形成一个流程,目的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所以,各种各样的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构,就是“输入—活动—输出”;3)各种过程间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一个过程的输出会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将各个相关过程有机联系起来的过程系统即构成了体系。 而过程方法就是对体系中的诸过程进行识别、明确过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3],对诸过程进行系统的应用、管理和连续的控制,使体系运行达到更佳的效果。 2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过程识别 应用过程和过程方法的模式来建立符合I S O9001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必须对体系中应具备哪些过程进行识别和具体的界定。这里有两个原则必须遵守:第一,过程必须覆盖I S O9001标准化所有条款的要求;第二,过程的建立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过程尽管多种多样,但可以采用相关国际组织的推荐,将体系中的过程分成三大类来识别:211 顾客导向的过程(Cust omer O riented Pr ocess )(COP 过程) 凡是与顾客直接相关的过程均可归为C OP 过程,这类过程的输入经常是源于顾客。我们知道,建立质量体系的终极 目标是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或服务,因此,COP 过程应是企业质量体系最重要的主导过程,也就是核心过程,在识别过程时首先应该是界定这类过程。我们按照企业产品开发和提供的顺序来建立C OP 过程,如某企业将COP 类过程分为七个过程 : 图1 某企业的COP 过程 其中COP1是根据顾客的要求和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确定 项目机会的过程,该过程要依据顾客及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能力决定项目是否开发,一经确定便转入COP2过程。该过程是按I S9001要求,进行产品实现的等化,也为后序的COP 过程提供依据。COP3中的报价是必备过程,而合同评审也是I S O9001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这些都必须在与顾客签协议时完成。COP4~COP7是产品实现的必备过程,也是与顾客密切相关的过程。在确定过程时,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定,如对比较复杂的产品,COP4还可以分解为“设计开发”过程和“制造开发”过程,而对相对简单的产品,甚至可以把COP4和C OP5过程合并为一个“产品提供”过程。所有COP 过程覆盖I S O9001标准条款的情况如表1所示。212 管理过程(Manage ment Pr ocess )(M P 过程) 在等化过程时,可以把那些企业各部门都参与,并由企业管理层直接操控的过程分为一类,称为管理过程(MP 过程)。根据I S O9001标准的要求,可以把表1所列几个过程识别为管理过程。其中MP1和MP2是总体策划,是目标,也是执行的准则;MP3和M P4是检查执行的情况,是监视过程,企业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可以使管理层了解企业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从中找出问题和须改进点;而MP5是指导进行改进。所以这几个管理过程实质上也是管理层面上的“计划— 执行—检查--行动”即(P DCA )[4,5] 循环。MP 过程覆盖标准条款的情况如表1所示。213 支持过程(Support Pr ocess )(SP 过程) 顾名思义,支持过程就是对其它过程(主要是顾客导向过程)起支持作用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其它过程的一个分过程,支持过程一般是由企业的某些部门来操控,这也是它

信息化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精心整理 1.1. 质量管理措施 1.1.1. 质量承诺 确保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符合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彻底杜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事故。 1.1. 2. 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组织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21.1.3. 1?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 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定期召开生产质量例会,协调工作,总结工程质量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处理质量事故。? 2、项目工程师 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及质量目标的实现和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主要职责如下: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审查各项施工技术方案的贯彻实施情况,协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矛盾,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

疑难问题; 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审查质量事故整改方案,??根据工程进度定期检查和阶段验收。 熟悉专业工程图纸,解决设计图纸中的技术问题,制定各工序施工技术方案,办理技术洽商,保证工程质量,对质量事故制定整改方案。 3、质检员 负责监督、执行国家、地方的质量检验标准、施工规范、法规;?负责监督、执行公司有关质量技术规定的实施; 4 5 1.1.4.施工过程质量检测 工程检测是在施工程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控制手段之一,是工程质量好坏的具体体现,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1、进场质量检测 施工材料、设备在进场安装前,必须经过现场质量检查员的进场检查。???施工材料、设备必须有合格、有效的生产厂家资质证明、检验报告、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进口商品还必须有商检证明、报关单等相关证明材料。

?质检员检查通过后,报送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二次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施工。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和设备,施工方必须更换,不得进场存放,更不得使用到工程中,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过程质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禁止偷漏工序,质检员检查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工艺,施工方必须无条件整改到合格,才能进到下一道工序施工,以 3 1.1.5.质量保证措施 1、管理措施 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重要环节设置控制点。 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设专职质检员和责任工程师作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传递的主要人员。 项目经理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安排,以纠正影响质量的偏差和倾向。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程序文件操作,以标准化的方式统一现场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文章

全面质量管理 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全面质量管理 英文名称: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TQM 定义: 对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方法。 所属学科: 通信科技(一级学科) ;政策、法规与管理(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简介 特点: 1.它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2.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是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4.是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意义: * 提高产品质量 * 改善产品设计

* 加速生产流程 *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 减少经营亏损 *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 减少责任事故 内涵: 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收益而使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概述: 1. 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这一短语中,“质量”一词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的一般含义。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a.产品的实际用途;b.产品的售价。 2. 在“质量控制”这一短语中,“控制”一词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四个步骤:a.制订质量标准;b.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c.偏离标准时采了纠正措施;d.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 3.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a.技术方面的,即机器、材料和工艺;b.人方面的,即操作者、班组长和公司的其他人员。在这两类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得多。 4.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供优质产品所永远需要的优良的产品设计,加工方法以及认真的产品维修服务等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5.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任何制造过程,由于企业行业、规模的不同,方法的使用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仍然是相同的。方法上的差别可概括为: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产品,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重点在控制工序。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PDCA循环上: 1、计划(plan)阶段:包括四个步骤,即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对策。 2、执行(do)阶段:按照制定的对策实施,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3、检查(check)阶段:检查取得的效果,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4、处理(Aact)阶段:包括两个步骤:即制定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全面质量管理 一、TQM的来源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到达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菲根堡姆于1961年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发达国家组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使产品或服务质量获得迅速提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传播,各国都结合自己的实践有所创新发展。目前举世瞩目的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美国波多里奇奖、欧洲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经营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二、TQM的定义 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TQM的管理理念是已客户为导向的,所有全员质量管理组织的人员通过全员参与的,通过跨功能、跨等级的管理,利用所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系统地管理组织的改进与进步。 TQM 结合了产品质量,过程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从而成为一个经过变革后的组织中的过程的控制,能通过更经济有效的方式来满足客户要求。受控的生产过程在产品和服务未能满足客户需求时仍不能帮助公司增长市场份额。 三、实施TQM的作用: 1. 提高产品质量 2. 改善产品设计 3. 加速生产流程 4.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5.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6.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7.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质量的定义 软件产品满足规定和隐含的与需求能力有关的全部特征和特性,它包括:1)软件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 2)软件各种属性的组合程度 3)用户对软件产品的综合反映程度 4)软件在使用过程找那个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 软件质量,和一般的产品质量一样,被定义为3A特性 1)可说明性(accountability) 2)有效性(availability) 3)易用性(accessibility) 软件质量模型: ·McCall模型由十一个标准构成,分为产品操作,产品修订,产品转移·Boehm模型基于很多特性和十九个标准 ·ISO 9126模型包括六个质量指标,每个质量指标都含多个属性 简述ISO模型: 有三层构成:高层中层低层 其中高层: ·功能性 ·可靠性 ·易用性 ·效率 ·可移植性 ·可分析·可修改·稳健性·可测试 ·可维护性 ·适应性·安装性·一致性·可替换性 FCM三层模型: FCM是将软件质量分解成能够度量的层次: ·软件质量因素(factor) ·衡量标准(criteria)[krai'ti?ri?] ·度量标准(metrics) 软件质量度量模型(Software Quality Metrics Model, SQMM): SQMM是把软件质量-准则-度量三者综合的软件质量结构模型 软件质量的工作层次: ·检查(初期阶段-软件质量控制) ·保证(软件质量保证-未成熟期) ·预防(软件质量保证-成熟期) ·完美(全面软件质量管理) 用于软件控制的一般性方法 ·目标问题度量法 ·风险管理法

·PDCA质量控制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发源于日本,是指计划(Plan)、做(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 软件质量管理的七种基本工具: 检查表、Pareto图、直方图、散布图运行图、控制图、因果图 SQA的功能 SQA(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软件质量保证,主要功能如下: ·制定和展开质量方针。 ·指定只来那个保证方针和质量保证标准。 ·建立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 ·明确各阶段的质量保证任务。 ·坚持各阶段的质量评审、整理面向用户的文档与说明书等。 ·收集、分析和整理质量信息。 ·提出和分析重要的质量问题。 ·总结实现阶段的质量保证活动。 SQA的作用: ·选定的开发方法被采用 ·选定的标准和规程得到采用和遵循 ·进行独立的审查 ·偏离标准和规程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反映和处理 ·项目定义的每个软件任务得到实际的执行 SQL的任务: ·SQA审计与评审 ·SQA报告 ·处理不符合问题 ·实施 软件配置管理(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SCM): 简单的说就是管理软件的变化,它应用于软件工程过程,通常由相应的工具、过程和方法学组成。 软件配置项的定义(Software Configaration Item,SCI): 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文档资料,工具软件等所有这些信息项都需要得到妥善的管理,这些信息项是配置管理的对象,被称为配置项。 软件过程的输出信息: 主要有三种类别: 1)计算机程序(源程序和可执行程序) 2)描述计算机程序的文档(针对技术开发者和用户) 3)数据(包含在程序内部或外部)

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六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节主体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质量目标 我公司将该工程列为2012-2013年度的重点工程,其质量目标为:符合现行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合格标准,争取创“天府杯”。 二、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受控状态下运行,公司建立以总经理为首,总工程师为技术业务领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控制。 派以公司质安科科长(工程师)为组长的质量检查小组。该小组成员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在质检工作方面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代表公司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对该工程质量行使监督、控制权,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跟踪控制,秉公执法,严格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关,绝不让不合格的产品转入下一道工序。为确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公证,质量检查小组在行政上保持相对独立,由公司派驻现场,经济分配上与项目脱钩。 (一)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合格的工程质量必须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者头上,奖惩分明,并与质量有关的纵横协作单位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责、权、利。在施工的全过程中严格按公司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

在主体施工阶段,重点控制轴线、标高以及地下室、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执行按工序控制主体质量,实行班组自检、由施工人员组织班组之间和上下工序之间的互检、专职质检人员对产品质量的“三检制”。 为了实现工程质量的管理目标,首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 1、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详见下图: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2、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图

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图详见下页图: 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图 3、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图 工程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图详见下页图: (二)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以确保施工质量 1、技术交底制度 项目经理部在施工中应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制度,对每个分部工程、每个分项工程、每道工序的施工都应进行层层的技术交底。 交底的程序是:在工程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工长、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工长对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每个施工部位施工前班长对操作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文字记录。对重要的分项工程及施工工序应由技术负责人及工长组织 质 量 总 监质 安 处 总 工 办 施 工 科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质监站 责任工长 专业工长 专业工长 专业工长 班 组 质 量

企业如何有效推进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

企业如何有效推进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TOM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TOM全面质量管理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企业如何有效推进TQM全面质量管理. 如何开展TQM全面质量管理? 以下为介绍开展TQM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 一、做好制造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1、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内容 1)组织质量检验工作,要求严格把好质量关。包括原材料进厂检验、工序间和产品出厂检验。其中工序间检验的方式方法较多,如下表所示,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2)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 提高生产的节奏性,实现均衡生产。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在制品码放整齐,储运安全,空气清新,照明良好,四周颜色明快和谐,噪音适度。

3)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分析应包括废品(或不合格品)分析和成品分析。 4)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 工序质量控制是保证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在不合格品发生之前,就能予以发现和预报,并能及时地加以处理的控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在实践中,控制图等统计方法的采用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常见方法。建立质量管理点,是为了明确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工序或部位。 2、辅助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这里指的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保证制造过程正常进行而提供各种物资技术条件的过程。它包括物资采购供应、动力生产、设备维修,工具制造、仓库保管、运输服务等。制造过程的许多质量问题,往往同这些部门的工作质量有关。 辅助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它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护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管理工作等。

信息化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1.1.质量管理措施 1.1.1.质量承诺 确保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符合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彻底杜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事故。 1.1. 2.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组织管理领导小组 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行三级质量管理。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全面领导,是质量的第一责任者。项目总工对质量工作进行全面管理,是质量的第二负责人,项目上配备的班组长、质检员、专业工程师作为组员具体进行质量管理工作。 2、项目质量保证实施小组 项目成立以质检员为核心,各班组长为组员的质量保证实施小组。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反馈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和监督,层层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施工责任制”。公司项目质量检查组将定期和不定期对本项目进行质检和抽查。 1.1.3.质量管理责任制 贯彻“谁管生产,谁就管质量;谁施工,谁就负责质量;谁操作,谁就保证质量”的原则,实施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并采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主要的岗位责任制如下: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主要职责如下: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定各岗位人员的质量责任; 根据本工程质量目标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组织好项目内的均衡生产,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 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定期召开生产质量例会,协调工作,总结工程质量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处理质量事故。 2、项目工程师 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及质量目标的实现和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主要职责如

下: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审查各项施工技术方案的贯彻实施情况,协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矛盾,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疑难问题; 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审查质量事故整改方案,根据工程进度定期检查和阶段验收。 熟悉专业工程图纸,解决设计图纸中的技术问题,制定各工序施工技术方案,办理技术洽商,保证工程质量,对质量事故制定整改方案。 3、质检员 负责监督、执行国家、地方的质量检验标准、施工规范、法规;负责监督、执行公司有关质量技术规定的实施; 负责监督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 负责监督、检查、核验各分项工程质量,及时向上级报告质量状况和质量事故,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建立质量台帐、档案。 4、材料员 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物资分供方的评价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进度,及时、高质、保量地提供材料、成品、半成品,并对其进行检查验收,索取材质证明,向技术部门提供,并对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 5、班组长 班组长执行本项目质量目标,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负直接管理责任,主要职责如下: 熟悉本专业图纸,施工规范,解决工序交叉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平衡协调各作业组之间关系; 组织本专业的技术质量交底、质量自检工作,组织按设计图纸、按规范施工; 协同材料人员,完成进场物资的质量检验、产品标识工作; 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进行处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执行工程技术资料的有关规定,收集、整理施工技术资料,对全部工程资料进行自查、自检,审核、汇总,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全部施工技术资料。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范文

第8章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一章 8.1 目的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制定合适的质量计划,整合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或问题)跟踪等手段,保证软件开发质量。 第二章 8.2 关键活动与流程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如图8-1所示,关键活动是“制定质量计划”、“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跟踪和问题跟踪”。 图8-1中,在技术评审、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都采用缺陷跟踪工具和问题跟踪工具来管理。 质量人员 测试人员 图8-1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 该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见表8-1。 8.2.1 制定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软件质量管理的行动纲领,通常由项目经理和质量人员共同协商制定质量计划。 如果机构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由质量人员起草《质量计划》,递交给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审批。如果机构没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项目经理兼任质量人员和质量经理的角色。 表8-2为《质量计划》的参考格式。

第三章 8.2.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同行专家对工作成果的评审进行讨论,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的主要好处有: ☆通过消除工作成果的缺陷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可以在任何开发阶段执行,不必等到软件可以运行之际,越早消除缺陷就越能降低开发成本。 ☆开发人员能够及时地得到同行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无疑会加深对工作成果的理解,更好地预防缺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生产率。 理论上讲,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应当接受技术评审。现实中,为了节约时间,允许人们有选择地对工作成果进行技术评审。在制定质量计划的时候,应该确定技术评审计划。 技术评审是团体活动,一般地,机构没有专职的技术评审人员,当需要技术评审的时候临时组织人员就可以了。质量人员应当参与重要的技术评审会议,这样既监督了技术评审,又加深对工作成果的了解。 技术评审的一般流程如图8-2所示。

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和特点,概括起来是“三全”、“四一切” 三全 “三全”一一是指对全面质量、全部过程和由全体人员参加者的管理。 1.全面质量的管理 过去我们一说到质量,往往是指产品质量,它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即所谓狭义质量概念。当然,产品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产品质量再好,如果制造成本高,销售价格贵,用户是不欢迎的。即使产品质量很好,成本也低,还必须交货及时和服务周到,才能真正受到用户欢迎。因此一个企业必须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同时,要抓成本质量、交货期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些质量的全部内容就是所谓广义的质量概念,即全面质量。可见,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广义质量的全部内容进行管理。 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全面质量 2.全部过程的管理 产品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是包括企业一系列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市场调查、研究、设计、试制、工艺与工装的设计制造、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检验出厂和销售服务。用户的意见又反馈到企业加以改进,这整个过程可看作是一个循环过程。可见,产品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这种全部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管理。 3.由全体人员参加的管理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许多环节和工作的综合反映。每个环节的每项工作都要涉及到人。企业的人员,无论是前方的还是后方的,是车间的还是科室的,没有一个人不与产品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每个人都重视产品质量,都从自己的工作中去发现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产品质量就会不断提高。因此,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只有人人都关心质量,都对质量高度负责,产品质量才能有真正的提高和保证。所以,质量管理必须由全体人员进行管理。 四一切 “四一切”一一即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工作按PDCA循环进行。 1.一切为用户着想一一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产品生产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企业应把用户看作是自己服务的对象,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为了保持产品的信誉,必须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为用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同时,还要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一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一 【本讲重点】 排列图 因果分析法 对策表方法 分层法 相关图法 排列图法 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又叫巴雷特图,或主次分析图,它首先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Pareto)用于经济分析,后来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将它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之中,成为全面质量管理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之一。 排列图中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柱状图和一条自左向右逐步上升的折线。左边的纵坐标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为频率或称累积占有率。一般说来,横坐标为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问题或项目,纵坐标表示影响程度,折线为累计曲线。 排列图法的应用实际上是建立在ABC分析法基础之上的,它将现场中作为问题的废品、缺陷、毛病、事故等,按其现象或者原因进行分类,选取数据,根据废品数量和损失金额多少排列顺序,然后用柱形图表示其大小。因此,排列图法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我们找到影响生产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例如,可以将积累出现的频率百分比累加达到70%的因素成为A类因素,它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能够从任何众多的项目中找出最重要的问题,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大小顺序,能了解该项目在全

体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效果、调查产生缺陷及故障的原因。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排列图的绘制,并将其应用到质量过程中去。 一般说来,绘制排列图的步骤如图7-1所示,即:确定调查事项,收集数据,按内容或原因对数据分类,然后进行合计、整理数据,计算累积数,计算累积占有率,作出柱形图,画出累积曲线,填写有关事项。 图7-1 排列图的绘制步骤 排列图的应用实例 某化工机械厂为从事尿素合成的公司生产尿素合成塔,尿素合成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上面共有成千上万个焊缝和焊点。由于该厂所生产的十五台尿素合成塔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焊缝缺陷,由此对返修所需工时的数据统计如表7-1所示。 表7-1 焊缝缺陷返修工时统计表 序号项目返修工时fi 频率 pi/% 累计频率 fi/% 类别 1焊缝气孔14860.460.4A 2夹渣5120.881.2A 3焊缝成型差208.289.4B 4焊道凹陷15 6.195.5B 5其他11 4.5100C 合计245100 缝成型差、焊道凹陷及其他缺陷,前三个要素累加起来达到了89.4%。根据这些统计数据绘制出如图7-2所示的排列图:横坐标是所列举问题的分类,纵坐标是各类缺陷百分率的频数。

质量资料与信息化管理制度

质量资料与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目的 确保项目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为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推动公司信息化管理,达到施工质量信息传递的方便、快捷目的,以便公司适时掌握项目质量控制动态。 二职责 施工员、质量员 做好施工、质量工作记录,及时的将质量检查资料整理交信息化操作员;总结、分析、整理质量资料,并归档保存。 资料员 做好质量验收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信息化操作员 负责质量资料的收集及数据的上传工作。 三质量资料管理规定 1、项目部质量员、施工员对所有施工前和施工期间形成的质量工作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归档保存。 2、质量员应形成工作记录: 1)质量管理计划与工作计划;质量日记; 2)过程施工中实物检查的实物实测、目测记录; 3)实物检查存在问题的整改记录,整改后的复查记录; 4)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如防水、大体积砼、高支模等); 5)建筑功能检测的记录(如盛水、蓄水试验、室内空间尺寸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结构检测等) 6)监理或上级建设主管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单的整改记录及回复情况。 7)质量预验记录及质量验收记录。 3、施工员应形成工作记录: 1)施工计划、混凝土浇灌记录及施工日志; 2)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操作的交底记录; 3)施工过程控制的记录; 4)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施工要点的控制(如防渗漏、大体积砼、防空鼓等); 5)不符合项的整改记录; 6)质量预验记录及质量验收记录。 4、各种工程例会、质量例会的会议记录及工程往来文件也要归档保存。

5、质安部质量督查时将检查施工员、质量员工作记录,并依据公司《质量奖罚管理办法》进行奖惩。 四信息化管理规定 1、项目应指派专人负责信息化数据上传工作。 2、信息化操作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数据,并及时上传至新中大质量管理模块对应模块栏。 3、质安部每月对项目信息化录入进行考核。 五相关表单 表10.1:信息化质量管理模块数据录入标准 表10.2:信息化质量管理模块考核评分表

全面质量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93851.html, 全面质量管理 作者:杨红英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08期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发展,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可有效地提高和保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出发,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条件和程序。 关键词: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竞争力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满足顾客不断提高的需求。为此,企业也在不断寻求科学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 1 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质量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固有特性包括: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国家标准对质量下的定义为: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企业因其能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和服务而存在,质量满足需求这一特性决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正是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因而,现代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保证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为达到自己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责任,进行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等来实现其质量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最先是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传统的质量管理为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菲根堡姆将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ISO8402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 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两种说法都表明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包含以下几点: 1.1 顾客至上。现代市场经济是买方市场,顾客已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顾客就是上帝”的观点正逐渐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顾客的价值取向,认为得到顾客的满意和认可是占领市场,创造价值获得效益的关键所在。因此,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必须把顾客至上的理念渗透到各项业务和管理工作中,即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制造、检验、销售,到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PDCA循环法 一、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制定计划(方针、目标) 执行(组织力量去实施) 检查(对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 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或找出失败原因重新制定计划) PDCA循环法的特点: 1. 四个顺序不能颠倒,相互衔接 2.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 3. 不停地转动,不断地提高 4. 关键在于做好总结这一阶段 二、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的八个步骤 1. 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3. 找出影响大的原因 4. 制定措施计划 5. 执行措施计划 6.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7. 总结经验进行处理 8. 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质量管理的数理统计方法 一、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1. 特点 (1)抽样检查 (2)伴随生产过程进行 (3)可靠直观 2. 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优点 (1)防止废次品产生(防患于未然) (2)积累资料,为挖掘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力创造了可能 (3)为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提供可靠数据 (4)减少了检验工作量,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与效率,节省了开支 3. 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 (1)必须具备相对稳定的生产过程(完备的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严格的工艺纪律、岗位责任制,完好状态的设备等) (2)培训人员,掌握方法,明确意义 (3)领导重视,创造条件给予支持 (4)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齐心协力 二、质量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 频数、频率和概率 概率的几个性质 产品质量变异和产生变异的原因:

1. 偶然性原因(随机误差) 对质量波动影响小,特点是大小、方向都不一定,不能事先确定它的数值。 2. 系统性原因(条件误差) 对质量波动影响大,特点是有规律、容易识别,可以避免。 随机误差与条件误差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前者可变为后者。 观察和研究质量变异,掌握质量变异的规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影响质量波动的因素应严格控制。 三、质量管理中的数据 母体(总体N )–提供数据的原始集团 子样(样品n)–从母体中抽出来的一部分样品(n ≥1) 抽样- 从母体中随机抽取子样的活动 1. 数据的收集过程 (1)工序控制半成品→子样→数据 (2)产品检验产品→子样→数据 (3)子样的抽取方法 ①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表法) 机会均等,子样代表性强,多用于产品验收 ②按工艺过程、时间顺序抽样 等间距抽取若干件样品 2. 数据的种类 (1)计量值数据 连续性数据,可以是小数,如:长度、重量 (2)计数值数据 非连续性数据,不能是小数 ①计件数据(不合格数) (统计分析方法和控制图) 生产过程质量数据信息质量控制 分析整理

谈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谈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说起信息化,大家可能最关心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到底要多少?二是实施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确实,作为中小企业,我们能投入信息化建议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我们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投入几百万几千万的资金来搞信息化。我们中小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效益才是我们企业信息化所追求的根本目的。今天,我就将我公司作为一个实例,谈谈信息化在我公司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我公司规模不大,但实施信息化的历史比较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当时公司为了新产品开发,买了一台东海8086电脑,率先在技术开发方面实施了信息化。然而,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质量竞争超过价格竞争的今天,提升质量管理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对我们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而信息化正是快速提升质量管理效率的有效工具。其实,我公司实施信息化并没有像有些企业那样引进国际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比如像顾客关系管理CRM,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管理ERP、企业流程再造BPR等。尽管没有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我们也能将信息化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主要是因为我们坚持合适才是最好的原则,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YCDBS 产品检测管理软件,YCSGD生产随工单维护系统、条形码识别与数据存取系统、文件控制系统等;并购买引进了财务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专业管理软件,使信息化在技术开发、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商动态管理、顾客关系、财务管理、仓库管理、办公自动化、电子商贸等方面发挥它特有优势。并且,我们公司现有的23台电脑都连成局域网,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动与共享,使我公司的整体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做到了信息软件本地化,信息来源国际化,质量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现代化。 作为一个质量管理者,我更关心的是质量管理的效益。在我公司,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先进的或合适的管理软件,进行质量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给决策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史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 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 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

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

第8章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 8.1 目的 软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质量要素和质量目标,制定合适的质量计划,整合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或问题)跟踪等手段,保证软件开发质量。 8.2 关键活动与流程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如图8-1所示,关键活动是“制定质量计划”、“技术评审”、“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缺陷跟踪和问题跟踪”。 图8-1中,在技术评审、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活动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都采用缺陷跟踪工具和问题跟踪工具来管理。 质量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 质量人员 图8-1 软件质量管理的流程 该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见表8-1。 表8-1 软件质量管理流程的主要工作成果

8.2.1 制定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软件质量管理的行动纲领,通常由项目经理和质量人员共同协商制定质量计划。 如果机构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由质量人员起草《质量计划》,递交给项目经理和质量经理审批。如果机构没有独立的质量人员,那么项目经理兼任质量人员和质量经理的角色。 表8-2为《质量计划》的参考格式。 表8-2 质量计划

8.2.2 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同行专家对工作成果的评审进行讨论,尽早地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的主要好处有: ☆通过消除工作成果的缺陷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评审可以在任何开发阶段执行,不必等到软件可以运行之际,越早消除缺陷就越能降低开发成本。 ☆开发人员能够及时地得到同行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无疑会加深对工作成果的理解,更好地预防缺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开发生产率。 理论上讲,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所有工作成果都应当接受技术评审。现实中,为了节约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