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首钢发展背景

首钢发展背景

首钢发展背景
首钢发展背景

首钢简介

首钢集团是以生产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首钢总公司为母公司,下属股份、新钢、迁钢、首秦、高新技术、机电等海外企业。职工近8万人。

首钢发展历史概况

首钢始建于1919年,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首钢90年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首钢企业文化的演变成长史,它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919----1948年:历经沧桑,饱受磨难;

1948----1978年:艰苦创业,成长壮大;

1979----2002年:改革腾飞,探索发展;

2003----现在:立志“三创”,再铸辉煌。

一、1919—1948年:历经沧桑,饱受磨难

解放前30年,首钢历经了北洋军阀

的战乱、日本侵略者的占领、国民党政

府的腐败。在此期间,工程建设缓慢,

生产几度陷于停顿,30年累计生产生铁

只有28.6万吨,尚不及现在首钢炼铁厂

半个月的产量。30年的沧桑历史,反映

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黑色冶金工

业的悲惨状况,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是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苦难史,也

是一部首钢文化饱经苦难的沧桑史。 1919年9月,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东麓筹建名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兴建了一座日生产能力250吨的炼铁高炉。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霸占了石景山炼厂,将其改名为“石景山炼铁所”。1945年8月日本投降,由国民党接管后,于1946年改名为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至1948年,经过3年多的时间,只部分恢复了生产,产量少得可怜。

二、1948—1978年:艰苦创业,成长壮大

1948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石景山钢铁厂,石钢成为

北京市第一个国营的钢铁企业。解放后的石钢获得了新生,石钢工人发扬

主人翁精神,谱写出一部艰苦创业的文化史。

解放初期,首钢高炉不冒烟、场地长满草,老一辈首钢人靠大锤、扁担和箩筐,仅用半年时间使高炉重新流出铁水。以“顶破天花板,才能见青天”、“回马坡前不怕鬼,强敌面前不服输”的创业精神,迅速掀起恢复生产的劳动热潮。1958年9月,工人们在庄稼地里苦战14天,建成了

3吨侧吹小转炉,结束了石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1年5月建成了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年产30万吨小型材轧钢生产线,标志着石钢轧钢开始起步;1964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在石钢诞生,揭开了我国转炉炼钢新的一页;1965年,石钢高炉喷吹煤粉、入炉焦比、高炉利用系数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石钢炼钢技术居于当时全国领先水平。1967年9月13日,经冶金工业部批准,石钢改名为“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

三、1979—2002年:改革腾飞,探索发展

格执行“三个百分之百”,即必须百分之百

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了规章制度必须百分

之百地登记上报;不管什么原因,无论是否造成

损失,都要百分之百地扣除违规违制者当月全部

奖金。树立了“包保指标讲先进、三者利益讲全

局、遵章守则讲严格、相互配合讲风格、各项制

度讲效益”的“五种精神”,发扬“实事求是、

严格认真、密切协作、恪尽职守、奋发向上、顽

强拼搏”的“六种作风”。在五种精神和六种作

风的指导下,首钢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走在

了全国的前列。这一时期,广大干部职工发扬

“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的“三敢”精

神,不断争一流、创最佳,有力地推动了首钢自

我改造、加速发展的步伐。1979年12月15日,首钢二号高炉移地大修改造工程竣工投产,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高炉。

上世纪九十年代,首钢提出“做四有职工、创一流产品”的企业口号。在这期间,首钢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的第三炼钢厂建成投产。同期建成投产的首钢第三线材厂,加上原有的第一、第二线材厂,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线材生产基地。到1994年,首钢的钢产量从1978年的179万吨扩大到824万吨,超过鞍钢,名列全国第一。在不断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首钢向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四跨”企业发展,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6年,首钢集团正式成立。从1995年到2002年,首钢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钢地处首都北京的特殊环境,使企业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大的环保压力,面临着国内外钢铁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面临着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面对社会上关于“要首都还是要首钢”的议论,首钢人陷入了“向何处去”的迷茫之中。

四、2003—现在:立志“三创”,再铸辉煌

2003年初,首钢党委提出“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转化为前所未有

的动力和机遇”的号召,确立了“苦干三年,打好思想文化基础、制度创新基础、经济技术基础、人才建设基础”的指导思想。7月首钢党委颁发了《中共首钢总公司委员会关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方法途径,明确了首钢企业文化体系。

2005年,国务院批复了首钢搬迁调整规划。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首钢"十一五"规划制定实施。首钢率先进行的都市大型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的搬迁调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没有先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首钢党委清醒地认识到:要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要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首钢人必须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加强思想文化创新,开展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

2006年初,一场规模大、范围广、人数多的企业文化全员培训首先拉开了首钢人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帷幕。“更新、更快、更精、更强”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着力点,“创新、创优、创业”成为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一轮思想解放使广大干部职工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2007年,在史无前例的战略性搬迁调整中,首钢党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创优创业,建设21世纪新首钢”为价值追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先进文化建设。首钢把弘扬长征精神与首钢搬迁调整的实际相结合,引导干部职工树立知难而进、争创一流,只争朝夕、开拓进取,百折不挠、拼搏奉献,博采众长、学习创新,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新长征五种精神”。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达到了“为创新增添智慧,为创优注入动力,为创业点燃激情”,深入推进首钢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打造首钢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2008年,首钢党委明确指出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首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首钢创新创优创业注入新的动力。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研讨班吹响了首钢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号角,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更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在解决问题上。在解放思想中赋予了“创新创优创业”新的内涵,提出“为创新深入对比思考,为创优找准目标定位,为创业定准措施、练好基本功”,在创新创优创业中放开视野、放开胸怀,认知自己、认知别人、认知大势,理性思考。

学校均衡发展宣传标语-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

学校均衡发展宣传标语|教育均衡发展宣传 标语 【宣传标语】 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范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供大家参考选择。 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1) 1、让每一个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 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4、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 5、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6、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社会公平和-谐。

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人人受益 8、推进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区 9、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0、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 11、强化教育”第一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12、全员动员,努力攻坚,发展教育,改善民生。 13、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创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14、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15、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16、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均衡发展

17、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18、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9、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教育均衡发展学生人人平等 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2) 1、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 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4、关爱留守少儿童共享教育阳光 5、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6、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社会公平和-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西方现代谈判理论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西方现代谈判理论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跨进了谈判领域,英美等国仅商务谈判人员就占人口的5%以上。谈判学在西方现代管理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把谈判学作为培养现代政治、经济、管理、外交、政法、教育等人才的重要课程,有的国家还成立了全国性的谈判学会。在西方激烈的竞争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谈判理论,其原则与方法日趋完善和系统化,日益显示出其对谈判实践的指导作用。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尼尔伦伯格的"谈判需要理论"。在与科罗合著的《How to Read a Person Like a Book》和他自己所写的《The Art of Negotiating》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约翰·温克勒的"谈判实力理论"代表著作是《bargaining for Results》;费希尔、尤瑞、雷法等人共同提出的"原则谈判法"("Principled negotiation");卡洛斯的《The Negotiating Game》,从美国人的观点出发,主要研究谈判中策略的运用;等等,其中的"原则谈判法"被誉为"西方谈判理论的集大成者"。原则谈判法的主要内容由四大部分构成:第一,始终强调在触及实质问题时,人与问题一定要分开分别处理;第二,主张谈判的重点应放在利益上,而不是立场上,因此必须随时把握住谈判各方的利益,尽量克服立场的争执;第三,在决定如何实施方案前,先构思各种可能的选择,谈判者应该安排一段特定的时间,构思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创造性地努力避免或削弱各方利益上的冲突,为对方谈判者主动提供某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提案的机会;第四,坚持客观的标准,谈判者应设法引入尽可能多的具有科学优点的客观标准。客观标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不容易受到非难,而且以客观标准而不是以主观判断来解决问题,沟通和交际会更加顺畅;通过对客观标准的引入及其应用来逐步达成协议,有利于提高谈判效率,减少无谓的争执。纵观西方谈判学的研究和实践,除了对谈判本身固有规律的研究外,还特别注重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观念、传统与习惯对谈判活动的影响,特别针对东方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谈判方略。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加以重视的。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对谈判活动的影响 涉外商务谈判的已方优势首先来自于对对手的了解,并且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长处,制约对手的长处。搞好谈判,除了谈判者的个人气质、谈判心理因素外,在不同的文化观念、国家制度等影响下形成的谈判习惯及体现在这些习惯中的谈判作风,对于谈判活动的成败,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关系,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冲突,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西方文化冲突在谈判中的体现 不同的文化特性往往集中地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国民性上。所谓国民性,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共有的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上,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特性。国民性形成的基础就是其特有的文化根基。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在谈判过程中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容易产生对立或误解。中国的国民性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十分看重面子"或者说"体面"。在谈判桌上,如果要在"体面"和"利益"这二者中作出选择,中国人往往会选择"体面";而西方人则不一样,他们则看重利益,在"体面"和"面子"二者中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中国人对于谈判的结果是否能为自己脸上争光,看得十分重要,以至有的西方谈判家们在他们的著作中,告诫在和中国谈判时,一定要注意利用中国的这种国民性。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六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全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所作出的理论阐述和决策部署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充分的现实依据。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首先应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 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 构建和谐社会属于社会建设范畴。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其范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建设相对薄弱,满足不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需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社会建设的紧迫性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鲜明地提到全党全社会面前,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去年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明确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了要求。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愿望,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立足世情国情,适应新的趋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准确判断发展方位和趋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从世情看,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既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情看,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加速推进,出现了“四个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单纯的按劳分配体制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新世纪的头5年,城市化率提高6.8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有1700多万从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这种社会结构转变的速度和深刻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引起了社会成员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群体,形成了复杂的阶层关系和利益关系。随着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越来越强。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六中全会的主题进行研究部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基于当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 (供参考) 1.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3.加强城乡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 5.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6.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共享教育公平阳光 7.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8.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教育均衡发展学生人人平等 10.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城乡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11.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12.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3.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教育质量 14.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5.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6.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17.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 18.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9.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质量基本均衡 20.全民动员发展教育促进均衡改善民生

2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 22.国事家事天下事教育均衡是大事 23.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4.“普九”为了人人有学上“均衡”为了人人上好学 25.坚持依法治教推进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26.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能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27.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8.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保障儿童享受公平优质教育 29.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培育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 30.突出公平质量两大主题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1.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 32.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精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3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34.关爱儿童托起实现中国梦的希望 1、让每一个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 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4、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 5、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6、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社会公平和谐 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人人受益 8、推进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市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

研究性学习论文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 1 研究背景 社会风俗的变迁既是一百年来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影响等作用下的产物。又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变革的表现。社会风俗不是细枝末节的小事, 而是关系的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来研究它。 2 研究目的意义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和生活变化的史实,探究其变迁的原因和背景。 (2) 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理解历史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影响。(3)掌握社会习俗和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的变化情况。通 过归纳、比较社会习俗和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 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习俗和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 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探究其原因。这是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 4 研究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社会风俗和生活变化的原因、特征。 (2)中国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5 研究步骤 (1)确立选题 (2)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3)搜集有关社会变化的资料、图片、走访老人、社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了解社会变迁的基本情况。 (4)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5)将成果整合或制成演示文稿进行展览。 6 资料收集手段

依据研究内容,通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家庭等搜集资料,在收集资料 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典型性。 调查问卷 一中国百年社会背景 二从衣食住行方面谈谈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引起中国百年有哪些原因。 四社会风俗变迁的影响有哪些。 五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怎样的变化。 六社会的变迁对我们当代人有何启发。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风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衣食住行、生产交通、 婚丧嫁娶、节日喜庆…那一项也离不开民众的思想和生活需求,离不开与之相 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基础。风俗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是近代社会变迁的重 要组成部分,并与近代社会转型相始终。涉及到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层面。 一服饰风俗的的变迁 1 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 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 服饰变化的原因: (1)A 在古代,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联,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B 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结构随之产生变动,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动着个性的解放,首先体现在穿着上摆 脱旧的规定的束缚。

小学均衡发展标语

小学均衡发展标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以均衡为先,转变观念,不断进取,努力跟上课程改革的潮流。接下来搜集了小学均衡发展标语,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2、墨香飘樵中,科研创名校。 3、书里长真知,生活炼能力;画中修品性,人生显多姿。 4、弘扬书法艺术,建设特色学校。 5、坚持教研、科研、培训相结合,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6、展现你我才艺,弘扬樵中精神。 7、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科研兴校,努力办好现代教育;以学论教,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9、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 10、努力弘扬书画传统,积极构建科研名校。 11、追求真善美完整教育,构建现代化和谐校园。 12、书写自我个性,画出美好明天。 13、抢抓创建机遇,谋求特色发展。 14、激发师生潜能,集聚师生智慧,传承学校发展优势,推动学校朝着优质和特色方向发展。 15、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16、办人民满意的特色教育,建现代化教育和谐校园。 17、西樵山下,樵中书香十里飘;东湖水旁,凤地特色万人晓。 18、读一本好书,净化自己的心灵;做一生实事,铸就人生的'辉煌。

19、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0、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 21、书画让生活充满芬芳,科研是教学腾飞的翅膀。 22、明德笃信,见贤思齐,流光华年休虚度;博闻强志,勤奋创新,溢彩青春必飞扬。 23、敏思高效,和谐发展,激情拥抱田家炳;主动有恒,超越自我,学海泛起灌河潮。 24、同心同德,勤教勤学,争创教育质量先进校。 25、教师因学校而幸福,学校因学生而自豪。 26、加快教育强镇步伐,把握现在;率先实现现代教育,赢得未来。 27、让科研带动创新,让书画点缀生活。

中国社会变迁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中国社会变迁 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 A .1998--1900年 B .1901--1911年 C .1912--1927年 D .1928--1937年 2.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3.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 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5.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 .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 .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 .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 .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 .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坚持计划生育国策同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国策同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欢天喜地庆盛会,奋发有为奔小康。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享有“东方文化的摇篮、世界最早的古城”美誉的湖南澧县(城头山)更加沸腾了。全县人口计生系统近千名干部、职工,以满腔的热情、优质的服务巩固“国优县”成果,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 聚精会神看盛况。为了收看收听十八大实况,澧县人口计生局更新了大屏幕、高清晰电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收听了11月8日上午的十八大开幕式和14日上午的党的十八大闭幕式及15日上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的盛况。大家时而认真记录,时而凝神思索,精神振奋,畅所欲言,谈感受,话责任,围绕十八大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和交流。 精神振奋学报告。制定下发了《澧县人口计生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实施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加强对十八大报告全文的学习。大家对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充满信心,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报告,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多种载体受欢迎。充分发挥县人口计生网站和各乡镇、县人口计生综治部门的宣教室、人口学校、宣传画、宣传专栏、宣传标语等载体,广泛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县电视台“澧州人口”栏目中增设《国策风采——学习宣传十八大少生快富奔小康》专题节目。编印5万份“学习十八大及国策宣传资料”,组建宣传十八大计生文宣队下乡演出6场,受众达八千人。 培训辅导广宣讲。运用各类培训、知识辅导讲座以及邀请宣传系统讲师团为全县计生系统干

部职工进行宣传,使全体计生工作人员深刻理解把握十八大精神内涵。县人口计生局已派出5个学习宣讲小分队深入到边远山区计生家庭向群众宣讲十八大精神,把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正在开展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主动在优化服务上下工夫见实效。 温馨婚庆乐万家。县人口计生局、县计生协会与县民政局、张万福珠宝、华艺传媒、长浩广告、“台北新娘”影楼等筹资20万联合举办“喜庆十八大,国策乐万家”婚博会暨集体婚礼,免费为计生新人提供婚车游行、婚庆典礼、祈福誓盟等服务,通过温馨祈福,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婚育观念,为100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386户独生子女家庭获赠“全家福”。 豪情满怀向未来。编印“澧县人口计生年鉴”,拍摄《踏上新的征程》专题片,认真总结过去的人口计生工作,深入谋划新的人口计生工作思路举措,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做到思路早明确,任务早安排,措施早落实。县人口计生局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党旗正红.国策颂”书画展,表达爱党爱国之情和对党、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感谢您的阅读!

均衡发展宣传标语

合川区思居小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 1、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 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4、关爱留守少儿共享教育阳光 5、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6、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社会公平和谐。 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人人受益 8、推进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区 9、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0、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 11、强化教育“第一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12、全员动员,努力攻坚,发展教育,改善民生。 13、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创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14、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15、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16、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均衡发展 17、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

公平 18、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9、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教育均衡发展学生人人平等 21、享受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23、全力办好人民满意、均衡和谐的义务教育 24、让每一个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 1.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2.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3.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培育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5.学校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6.突出公平质量两大主题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7.强国必先强教强晋必先育人 8.贯彻纲要精神推进教育公平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会场后面) 9.推动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国民素质 10.全面贯彻方针打造特色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11.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 12.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1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4.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15.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16.为祖国培育花朵,用心血浇灌未来 17.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18.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精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19.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20.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21.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22.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

1.他提出的论据相当不充实。 The argument he put forward is pretty thin. (词) 2.我们确信,年轻一代将不会辜负我们的信任。We are confident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will prove worthy of our trust.(短语) 3.他七十岁了,可是并不显老。 He was 70, but he carried his years lightly.(句) 4.他这个人优柔寡断,而且总是反复无常。 He was an indecisive sort of person and always capricious.(词) 5.调查结果清清楚楚地显示病人死于心脏病。 The investigation left no doubt that the patient had died of heart disease.(短语) 6.这类举动迟早会被人发觉的。 Such action couldn't long escape notice.(句子) 7.有利必有弊。 There is not any advantage without disadvantage. (双重否定) 8.我们在那个城市从未因为是犹太人而遭受歧视。 In that city, we had never suffered discrimination because we were Jews.(否定转移)

《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代码:307052281 2. 课程中文名称: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 3. 课程英文名称: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Major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an Introduction 4. 课程总学时数:36 3. 课程学分数:2 4. 授课对象: 商务英语专业高职二年级 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高职专业的一门语言类专业任选课,主要以英语为媒介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和阐述世界主要英语国家的基本概况。本课程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改善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他们的跨文化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和跨文化语言转换的准确性得到加强,以适应未来所从事的国际商务活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了解和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貌,掌握其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扩大知识面,丰富文化修养,加深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英美两个典型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当前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掌握有关英美两国的社会基本构成、文化传统、经济科技发展等基本知识外,同时也提高自身对英文社科类书籍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师也可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且能反映英美国家文化的电影,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迁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改变了,由封建社会变为了半殖民底半封建社会,从此之后便进入了中国近代史,人民大众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归根结底来说,它实质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当清王朝还在安于现状闭关锁国时,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他们来到了东方使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极其深刻的生存危机。当然国人并没有就此屈服于列强的胯下,而是不断得探索,经历一次一次的失败,从而找到救国的良方,不论是曾经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先人们,还是如今人人称颂的英雄们,他们都是值得历史记下一笔的。 从十九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阶级中的某些有识之士,如奕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改变了夜郎自大的态度,他们试图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他们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军和海军。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

路。然而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在十九世纪末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闭塞心理和狭隘守旧的状态,否定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神圣地位,从根本上转变了以往向西方学习的自发状态和被动局面。维新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也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但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最终以“戊戌六君子”的被诛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救亡图存,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的破产。从此,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兴起。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立了同盟会,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他从中国自身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三民主义。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未能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最终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辛亥革命失败后,面对袁世凯文化上的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新文化对中国封建主义旧文化展开了一次最猛烈的冲击,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

宏观发展背景

宏观发展背景——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 国家加快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加速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 中观发展背景——阿拉善盟集中统筹、经济对接发展战略 从外部看,阿拉善地区的发展应更为积极地利用和接纳外部“银川经济圈”、“乌海经济圈”的经济辐射作用,承担更多区域功能,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开发区生活圈中部,东与乌海市海渤湾滨河区隔河相望,西接乌巴公路(乌斯太——巴彦浩特——巴音敖包——巴彦树贵),交通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 铁路 包兰铁路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东部穿越,为国家级双线铁路,现包头—惠农段正在进行电气化提速改造。乌吉铁路自东向西从开发区中部通过,为一级地方专用单线铁路,主要用于货运。 对外公路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对外公路交通主要包括110国道,新乌巴公路(乌斯太镇—巴彦浩特镇),京藏高速公路。 现状区域交通分析 (1)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宁夏石嘴山市与乌海市的交通条件,发展本区与外界的公路连接。 (2)充分利用对外交通优势,将规划区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合理结合,既方便开发区内部交通,又要尽量减少对过境交通的影响。 项目规划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经济开发区贺兰区中央位置,属于经济开发区商务生活区范围内。规划范围内的现状主要是政府及各部门办公区域与规模较小的生活小区。 规划区外围主要是荒漠、山区、化工园区,主要是中盐、庆华、紫光等企业。 规划定位:在阿盟东部和黄河西岸打造一座集旅游观光、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快速发展生态宜居新城,建设阿盟东部对外形象展示的崭新门户、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示范区和盟东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理想家园。 人力资源 开发区是一个新兴的区域经济体,流动于开发区的都是周边区域的人员,所带给开发区的都是新兴的力量和开发的信息。 人文环境 项目周边所处的规划都是已经建成和在建居民小区,人文环境和流动消费已初具规模,项目位于公园之间,傍临政府,自然优势不言而喻,聚集人气,形成财富核心。 发展定位 阿盟东部对外形象展示的崭新门户 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示范区 盟东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理想家园 与阿拉善经济开发区生态圈金岸区——功能融合、有机生长

教育均衡发展的宣传标语

教育均衡发展的宣传标语 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这样的宣传标语就是在宣传教育要注重均衡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教育均衡发展宣传标语,希望能帮到你! 教育均衡发展的宣传标语 1. 一流的教育资源养育杰出的三中学生 2. 一流的资源养育杰出的学生 3. 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培养一个与众不同的你。 4. 以父母之心育人 5. 有一群优秀的教师,为你的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让你的孩子踩在精英的背上攀登。 6. 壮苗健康育才,只为快乐成才。 7. 育苗动起来,壮苗更精彩。 8. 倾听芬芳花语,精诚壮苗育才。 9. 微笑每一刻,成长每一天。

10. 我们伴你健康成长。 11. 用心呵护宝贝每一步的成长。 12. 壮苗幼儿园,快乐每一天。 13. 壮苗健康育才,只为快乐成才。 14. 给孩子一个起点,绘出美丽人生。 15. 在这里,让每个孩子都快乐。 16. 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17. 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18. 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19. 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20. 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21. 聆听心灵声音,放飞快乐心情。 22. 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23. 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同事情,情情关怀。 24. 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5. 让心灵沐浴阳光,让快乐充溢胸膛。

26. 与心灵相约,与健康同行。 27. 挂上迷人的微笑,洗礼昨天的阴霾。 28. 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 29. 微笑的曲线可以抚平所有的困难。 30. 健康的心灵,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31. 让每一个学生受教育机会均等 3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均衡为先。 33.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34. 推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 35. 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36.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社会公平和-谐。 3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教育人人受益 38. 推进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区 39. 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0. 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 41. 强化教育“第一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徐元挺学号:200701100130 院系:法学院班级:07级法学3班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东北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提出了以沈阳-大连双核心城市组合模式来推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并就两城市之间的协同分工政策安排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家为了搞活经济,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三十年间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该地区的加速发展确实带动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也因为政策性倾斜等方面原因加剧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从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中国南方经济板块和北方经济板块的不平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首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补发展;其次为了振兴北方经济,国家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北方经济区域的发展与布局必须立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板块。要想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下大力气整合东北亚中国地区,使之形成统一的协同体。东北亚中国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京津冀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辽宁地区和其他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板块有北京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强力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和济南的带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良好,而另外两个板块却发展缓慢。即东北地区的振兴事关中国北方经济的区域发展大局。 东北地区两个板块,环渤海辽宁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大连,而另一地区的核心城市则是沈阳。这两个板块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文化历史传统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地区,或者说大连和沈阳两个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大连和沈阳的组合模式及协同发展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各板块间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南重北轻”的格局,还有利于辽宁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东北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对一个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该地区城市的竞争力状况,从而能够找到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认为,城市竞争力系统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根据这一思路,倪鹏飞教授编制并出版了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

广州西关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广州西关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早在隋唐之际,广州的西部地区就为中外商贾聚居之地。在蕃坊一带,众多各国商人"列肆而市",已经形成了繁华的商业与聚居区。从那时起,便开始推行较为自由的市场和贸易制度,同时完备的服务业也都体现出多彩的风貌,城市商业文化之传统相当久远。 到宋、元二代,广州市舶贸易得到持续发展,许多异域文化不断渗入。由于本地南越族文化能够吸纳自中原迁入本地的汉族文化,所形成的广府文化形态也得到自身更新和发展。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随着人员交流往来的增多也影响到广府系地区和广州的文化与风俗。这时的市民文化也在经济发展和与外界交流的作用下趋于多层次化和多样化,反映出广州商业社会的开放式性格的一面。 明代广州城内商业仍旧十分发达,商品丰富、人口密集,城南、城西是最繁华之地,城中众多富贾巨商居住于此,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商业与住宅混合住区。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封闭了闽、浙、江三地海关,唯留广州粤海关对外通商,即实行"一口通商",并委托建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十三行"协助管理广州海关的对外贸易事务。这无疑极大地刺激了广州的贸易发展,并为十三行所在地及邻近地区城市经济和空间环境的发展增添了动力。在此后的约150多年时间里,广州的商业贸易得天独厚的地位得到高度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恰值此时,西方先进的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炮术、物理学、医学、建筑学、美术等方面的新成就,由西方的传教士们先后带入我国,其中大部分学科登陆我国的第一站便是广州,使广州社会文化进一步丰富起来。随之而来的西方思想意识也相继涌入,令人们眼界大开。 广州西关地区的发展同以上这些历史背景相关联。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拓宽。清代中期至民初,城区建设逐步突破原有旧城范围,向东西开拓。1921年2月15日公布实施《广州市暂行条例》,使广州市城市现代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使广州原有的城市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近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人口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专家们普遍认为,人口问题是社会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必须站在社会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最为丰富、社会抚养比最低、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有利时机,不断完善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实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动态平衡,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努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理论成果如下: 一、提出了“人口均衡型社会”的概念 “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指社会中实现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人口均衡既是一种理想状态和长期目标,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受到社会制度、科技发展和认识水平等的制约。 二、解决人口问题就是要追求人口均衡发展 中国的人口发展一直面临着许多不同形式的问题和挑

战,人口理论研究与政策探索都是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的。虽然这些问题表现诸多,但是这些问题的实质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人口发展的不均衡。政策虽然多样,但是归结起来却有一个共同的政策目标:纠正人口不均衡发展的态势,引导人口向均衡发展的方向转变。 三、计划生育政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质正是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改变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失衡的现象,使人口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人口转变实质上是人口从高位均衡向低位均衡的转变。“高生育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一种均衡;“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也是一种均衡;计划生育政策实质上是通过对生育率的控制,引导人口向“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新的均衡转变。 四、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必要性 第一,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的理念是对我国多年来人口调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实践的科学概括。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为了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为了实现人口性别结构的均衡;追求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因此虽然“追求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最近出现的一个提法,但是40年来人口调控的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