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作者: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
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
画簷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
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
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
再了经受不起几次风雨,美好的春季又急匆匆过去了。爱惜春天,尚且还经常耽忧花儿会开得太早而凋谢太快,那么,何况如今面对这无数红花落地的残春败落景象。我劝说春光:你暂且留下来吧,听说芳草已生遍天涯,会遮住你的归路,你还能到哪里去呢?怨恨春不回答,竟自默默地归去了。只有屋檐下的蜘蛛仍在整天殷勤地吐丝结网,沾网住漫天飞舞的柳絮,想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定准的重逢佳期又被耽搁了。那是因为陈皇后的美貌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重价买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满腹情意该向谁倾诉?你们不要高兴得蹦跳了,你们没有看见杨玉环、赵飞燕早都变成尘土了吗?忧国而不能参政,只能作个闲官的心情愁苦极了!不要去高楼上凭栏远眺,夕阳正落在暮霭笼罩的柳树梢上,长夜即将来临,望之使人断肠。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辛词内容丰富,反映了社会现实,饱含爱国热情。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作。两宋豪放词派由苏轼开创,而由辛弃疾继承、发展,故后人往往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
摸鱼儿,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文体:抒情词
作者借宫中美人的春秋闺怨,抒发了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微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词以比兴手法抒写情怀。
课文结构分析:
上片借物起兴,以江南暮春的衰残景象象征南宋微弱的抗金势力,借美人之伤春、惜美、留春、怨春,表达对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惜;
下片托古喻今,用汉武时陈皇后的宫帏旧事自喻,暗示自己南渡以来,长期遭受朝廷冷落、排挤、猜忌的际遇,抒发年华虚掷、抱负成空的苦闷激愤。
全词抒情委婉沉郁。全篇总体上运用象征意义。
中心思想:
作者借宫中美人的春愁闺怨,抒发了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微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艺术特色:
1.本词以比兴、象征手法抒写情怀。2.风格刚柔相济、寓意放于婉约之中。
语言知识
1.更能消、几番风雨。消:经受。
2.何况落红无数。红:借代指花。
3.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准:获准。拟:约定,拟定。(长门事:指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课后思考
上片
1.所写之"春归去"象征意义是什么?——南宋局势飘摇.
2.风雨交加的比兴意义是什么?——南宋王朝内外交困。
3.落红无数的比兴意义是什么?——收复时机一个个丧失,国土一片片沦丧,爱国志士不断遭受打击。
4.芳草拦路的比兴意义是什么?——广大民众反对妥协退让。
5.蛛网惹飞絮的比兴意义是什么?——抗金志士不被重用,其种种努力也无法挽救国势衰颓。
6.怨春不语的比兴意义是什么?——怨刺最高统治者对国势殆危、民众呼声也无动于衷。
下片
1.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借典故比兴。
2.这里借用了哪几个典故?——陈皇后长门事、赵飞燕自杀事、杨玉环赐死事。
3."佳期又误"的寓意是什么?——被重用的时机又失去了。
4."蛾眉"借指什么?——"蛾眉"以"蛾"喻"眉",以"蛾眉"借代"美人",有作者以美人自许的象征.
5.玉环、飞燕借指什么?——玉环、飞燕借指权奸。
6."闲愁最苦"抒写的是什么感情?——指被闲置,报国无门的悲愤。
7.从这里看,辛弃疾报国无门的原因是什么?——自己不被重用的原因是奸权当道,才情、壮志被"妒",故而屡遭排挤、打击。
8."斜阳"、"烟柳'的直接意义和象征意义是什么?——"斜阳"指夕阳西下,"烟柳"指暮春景象,两者的象征意义指国势衰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