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朱耷绘画作品欣赏

朱耷绘画作品欣赏

朱耷绘画作品欣赏
朱耷绘画作品欣赏

朱耷绘画作品欣赏

明末清初-朱耷绘画作品欣赏

朱耷(1626-1705),清代画家。僧人。原名统。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一生字、号、别号极多,主要有:法名传棨,号雪个、个山、屋驴、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据载,他还曾弃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书画上亦有许多画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园”等,含义较深。另外他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

【名称】清八大山人枯木来禽图

【年代】清代

【简介】《枯木来禽图》,97X41CM。款识:八九子。驴。印鉴:驴、八大山人、拾得。

鉴藏印:王季迁氏审定真迹、王已千玺。附属作品:冯康侯题签条,王季迁边跋。

香港著名书画篆刻家、收藏冯康侯旧藏;著名书画家、鉴藏家王季迁收藏。

此画冯康侯旧题“八大山人鸲鸪来桐图”,将二禽误认为八哥,

枯木误以为桐树,目不见八大自题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八九子”,乌鸦也。典出南朝梁刘孝威所作乐府《乌生八九子》。诗云:“城上乌,一年生九雏。枝轻巢本狭,风多叶早枯……”朱耷自况者也。署款“驴”,五十余岁之作也,存青藤白阳笔意,明快爽健。朱耷之“耷”,大耳也,大耳者,驴也。故“耷”俗呼为“驴”,致有此号焉。八大所遗早期作品无多。此画经收藏巨擘冯康侯、王季迁等递藏,足以珍贵,得者宝之。(杨休)

【名称】清八大山人枯木来禽图

【年代】清代

【简介】水墨纸本,123.5×47cm。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真赏。题识:八大山人写。鉴藏印:角茶轩收藏书画之印。

此图笔法简练,款字属八大晚年之作。

【名称】清朱耷彩笔山水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154.9厘米,横49.3厘米。(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丘壑布置,远宗董源、倪瓒,近效董其昌,别开蹊径,在画面景物繁密的近中景留出一片空白,其上绘一孤亭,令人产生空灵通透的感觉。山石树木皴笔、勒笔全出中锋,随后秃笔擦染,浓墨横皴,笔墨老辣纵横。此图为朱耷70岁后所作的大幅山水画。

清朱耷《荷凫图》,48.5×115.0cm。弗利尔美术馆藏。

八大山人花鸟30×25cm

款识:八大山人,钤印:八大山人(朱文)何园

八大山人花鸟74×30cm

款识:八大山人画,钤印:八大山人(朱文)

八大山人1702年作游鱼图立轴99.5×28cm

八大山人烟江钓艇立轴27×33cm

此作为桥本独山(1874-1928)旧藏,桥本为日本高僧,曾任鹿王院住持,后又主管相国寺,对中国文化深有研究,富有收藏。

八大山人(款)山水立轴79×35cm

八大山人《芦雁图》立轴

八大山人。十得。真赏。(三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268页·朱耷40、18、35印吻合)

鉴藏印:周氏怀民鉴藏。微云。曾归竹里馆。王季迁氏审定真迹。

八大山人松石草堂立轴166×60cm

八大山人山水册页片26.5×35.5cm

钤印:八大山人

款识:米家画法,以此品为第一。八大山人。

鉴藏印:孔氏尚园藏古八大山人(款)花鸟立轴

175×46cm

八大山人(款)石鸟图立轴83×37cm

八大山人闲适图对屏30×30cm×2

八大山人1692年作透网何如此只鱼立轴88×47.5cm 钤印:八大山人、可得神仙、何园、遥属

款识:[一]郑公珍重一行书,透网何如此只鱼。箸下只今邗水上,垂涎得共老僧无。小作兼正。

[二]西上江流自在极,去年今日一尊浮。同人只说兴之事,何处重游是道州。辛未夏五题画南畛,作鳊鱼丈

尺五,轮流一尺,终叶傅公传王相国,早朝供展晚登堂。壬申夏四月题画附正。八大山人。

今天我们能够见到八大山人的画作关于鱼的题材,却是不少,尤其是这种单画一条鱼的。此幅画作中的游鱼,画法细致、从容,神态除了照例白眼向上之外,总的来看是比较安详、平静的。此作作于1691年,此时康熙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南巡,由王翚主持绘制的《康熙南巡图》也在这年完成。清朝统治已经稳定,复明的行动也较少了,清政府也不像开始时对待朱明残余势力搜捕、追杀的那么厉害了,人们暂时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时间。八大山人心虽不甘,但于现实,只是百般无奈而已。同时,也为自己在残酷的诛杀中幸存,虽为“哭之”,亦应“笑之”了。所以才在给“郑公”的这幅画的题诗里,将所画之物,称作“透网之鱼”,并且调侃道:“垂涎得共老僧无?”

八大有一首题画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朱耷的一生,命运坎坷,复杂的身世背景对他的人生思想影响深重,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古拙奇特、劲

拔荒率的艺术风格。朱耷将强烈的主观意识融入绘画中,尤其是花鸟画,以人格化的表现手法画鱼、虫、禽等,表达隐晦的寓意。此图画枯枝顽石,两只小鸟分别伫立树石之上,眼光上翻,一副白眼向天的倔强神气。画用中锋运笔,线条转折顿挫,干湿浓淡尽在变化之中,墨气凝重沉着,于极简的景物中展示出画家力透纸背的功力。

八大山人拳石双鸟图立轴171×43cm

钤印:八大山人、八大山人

款识:八大山人。

鉴藏印:王季迁家珍藏、王季迁氏审定真迹

说明:王季迁题鉴

展览:《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2009年11月,首都博物馆

出版:《宝五堂—海外华人重要书画珍藏展》P115,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八大山人水墨荷花手卷23×258cm

题识:八大山人写。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

题跋:高聋公旧藏壬戌之十一月得于扈,大千题记。钤印:张、大千

画匣:八大山人无上之宝,高聋公旧藏,壬戌之十一月得于扈,季爰题。

鉴藏印:萧山陈壁奉藏、季氏、高邕、大千好梦、古歙曹氏霁原鉴藏

八大山人总是那么偏爱荷花,爱它怒放的生命,爱它柔媚后的风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华气质。这卷《荷花卷》更是八大山人晚年之佳构。此时的八大,早已看尽了世事变迁,内敛和沉郁之外,又多了几分豁达。整幅图卷的荷叶以阔笔写就,经营位置,似若漫不经心,实是煞费苦心,笔墨之间,浓淡变化,挥洒自如。而最妙之处,莫过于隐现于墨叶间的荷瓣,只寥寥数笔,却含苞待放,空灵清幽。八大笔下的荷花,不再只是现实世界中简单的荷花,它已从现实中抽绎,升华为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生命的无限赞美。那叶、那花凝聚的是中国文人千年的神髓,涵蕴着一位老人饱经沧桑之后依然抱朴求真的魂魄。

此卷迭经歙县曹氏家族、高邕、张大千、毛浩甄、陈璧承等名家收藏,又收录于《泰山残石楼藏画》、《八大山人书画集》等画册。

《荷花卷》最早的主人是安徽歙县曹氏家族,曹氏家族是清代著名望族。曹文植(霁原),乾隆庚辰(1760年)科进士,官至户部尚书,谥“文敏”。曹文植之子曹振镛,乾隆辛丑(1781年)科进士,干、嘉、道三朝重臣,历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又以功晋太子太傅,谥“文正”。清代的曹氏家族极人爵之荣,至今仍有乾隆年“四世一品”牌坊伫立在歙县雄村。曹家在清末逐渐衰落,《荷花卷》亦流入了高邕手中。

高邕(1850-1921)字邕之,号李盦、赤岸山民,仁和(杭州)人。官江苏县丞。高邕一生所藏所览极丰,于八大画作收藏颇富。清末正值珂罗版印刷术流入我国,他便将所藏之精品影印出版,即《泰山残石楼藏画》,此卷就影印于该画集中。高邕去世后,《荷花卷》在民国11年(1922年)遇到了另外一位重要的藏家——张大千。

张大千生对此卷爱不释手,特制一木匣,上题“八大山人无上之宝”,珍爱之情由此可见。“大千好梦”是他不常用的鉴藏章,但能被加盖此印的皆非凡品。目前可见的,除八大山人作品外,其馀只元代倪瓒《墨竹》、明代吴伟《武陵春》等寥寥数件。1929年,大千在上海的生活一度拮据,不得不将《荷花卷》忍痛卖给当时的金融家毛浩甄。

毛浩甄(1880-1962),浙江萧山人。民国初年曾为浙江银行总经理,与老上海的书画圈交往甚密,富收藏。解放后由于公私合营,毛氏晚年境况渐窘。1955年,他将《荷花卷》

售给了萧山同乡陈璧承。

陈璧承(1904-1998),字序西,晚号舍知老人。师从光绪进士、户部侍郎唐文治,擅书法,精释典。自1955年《荷花卷》就此沉寂于陈家秘奁,再未露面。

纵观《荷花卷》颇具传奇色彩,历代拥有者或为位极人臣的首辅宰相,或有“五百年来第一人”的书画巨匠,或为叱咤金融界的银行家。四百年中风云变幻,或风光旖旎,或汹涌澎湃,个人、家族藏品的命运也随之沉浮。《荷花卷》画里画外所承载的已不仅是艺术本身,中华民族的文脉也借此薪火相传。

八大山人松鹿图立轴91×31cm

八大山人晚年好作松鹿图,取长寿多禄之意。本幅绘有姿态虬曲的老松一棵,苍松之下三只鹿或立或卧,皆鹿耳挺直,双目圆睁,直视观者,目光与姿态中充满了警觉、惊恐、敌视,让人为之揪心,用象征手法将物象人格化,表达出了作者骚动不安的内心感受。画面纵向取势,巧妙的把松树主干与鹿的顾盼姿态串联在一个自然生动的S型构图之上,行气去而复返,彼此离合呼应,妙趣横生。作者在描绘鹿的外貌特征上没有过分雕琢,仅是在鹿的脖子、腿、尾、背等处象

征性的勾画出皮毛,在鹿身上用墨笔圈出斑点,并用淡赭稍加渲染。山石、灵芝、野草的勾画点染皆随心而出,颇具匠心,表现出其一贯笔精墨简的绘画风格。整幅画面构图奇险,笔墨清逸,圆厚苍润,简约而又经意,非率尔酬应之作。南京博物院藏有八大《古椿双鹿图》一幅,图中所画双鹿与本幅之中后面两只鹿的姿态颇相近,只是用笔墨更湿润一些。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鹿石图》在笔墨技法上与本图更趋一致,应是一个时期的作品。八大山人群鹿图立轴75×122cm 款识:八大山人写。

钤印:可得神仙、八大山人、何园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月。

该图绘岩壑壁立,古松横生,岩下群鹿或聚或散,姿态各异。鹿在中国有着非常吉祥的寓意,它不仅代表长寿,还与“禄”字谐音,故国画中常借画鹿传达贺寿或加官进爵之意。

该作清末时传入日本,极受日本艺坛青睐。曾多次见于日人之出版物,如1926年,大冢巧艺社出版的《座右宝·绘画卷》(见该书第261页,日本大正十五年),并有珂罗版行世。1975年,由米泽嘉圃与鹤田武良合着的《八大山人·扬州八怪》(《水墨美术大系·第十一卷》,图版第21、22页,日本讲谈社出版)。

八大山人书画合册册页(八开)24×17cm×8

题识:(一)八大山人。钤印:何园

(二)八大山人。钤印:何园

(三)八大山人画,钤印:朱耷

(四)八大山人写。钤印:朱耷

(五)白昼偶来芳草梦,起来幽兴有谁知。风帘不动黄鹂语,坐对庭花日影移。八大山人。

钤印:何园

(六)萧萧踈苇对门墙,见说新秋味长。何事轻拖来亭里,至今魂梦绕寒塘。八大山人。

钤印:何园

(七)前年失脚下渔矶,苦恋明时未忍归。为报巢由莫相笑,此心非是爱轻肥。八大山人。

钤印:何园

(八)昼睡初浓向竹斋,柴门日午尚慵开。惊回一觉游仙梦,村巷传呼宰相来。八大山人。

钤印:何园

鉴藏印:昭通萧氏榴花馆藏印、古滇萧寿民藏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月。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在数量上远不如他的花鸟画为多,但所体现的孤寂高标的风骨,却丝毫不比他的花鸟画逊色。

此册是八大山人书画合璧册,全册八开,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册。八大山人的书画,初宗董其昌,后书宗魏晋

古体,自成新貌。山水则上窥黄公望、倪瓒,布局奇崛,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寞,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此册多绘秋屋茅亭、荒山古寺,一种万籁静寂,荒凉萧疏,天荒地老的意境笼罩期间,于虚淡中蕴涵深刻。画家以泪和墨,运以秃笔,朴茂凝重,生涩拙秀的笔触中涵容了脱俗的意趣和奇特韵味。

本册上有八大山人自题“八大山人写”的款识,据王方宇先生

考证,专落“写”字者,为其60岁至70多岁时的作品,考本册上诗文,第八开中“昼睡初浓向竹斋,柴门日午尚慵开。惊回一觉游仙梦,村巷传呼宰相来。”一诗恰为其65岁前后所作。

清末民国,此册为萧寿民收藏,有“古滇萧寿民藏”、“昭通萧氏榴花馆藏印”等印。萧寿民,云南望族,民国大员,曾经代表国民党四川省主席龙云驻南京,与国民党中央政府打交道。他一生收藏颇丰,且多书画名迹,著有《中国古画集》,“昭通萧氏榴花馆”为其斋名。此册后流入日本,发表在日本学者赤井清美所编的《八大山人书画集》(东京堂出版社,1975年,第58-61页。)

八大山人1700年作鸣鸡图立轴135×34cm

题跋:此帧八大山人花鸟画精品谓江南管氏珍藏,怀瑞题。钤印:怀瑞六十后作(朱文)

款识:庚辰八大山人写。

钤印:八大山人(白文)、八大山人(朱文)、作长乐(朱文)八大山人1699年作桃实千秋立轴104×38.5cm

八大山人枝上鸜鹆图立轴32.5×26cm

八大山人(款)独立秋光立轴165×46cm

题识:八大山人。钤印:可得神仙

藏印:湖帆鉴赏、颐槿楼秦补理藏书画印、楼轩八大山人双鹑菊石图立轴166×44cm

芭蕉幽禽立轴122×31cm

庚午年作猫石图立轴

八大山人荷花水鸟立轴135×63cm

八大山人花鸟镜心56×34cm

说明:徐邦达题跋。

八大山人水墨花鸟立轴127×56cm 八大山人松鹿立轴66×30cm

八大山人鹰蟹图立轴133×65cm

八大山人鸭镜心29×39cm

八大山人花鸟立轴

注:程十发边跋八大山人(款)墨荷立轴61×31cm

八大山人山水立轴133×50cm

八大山人(款)1694年作瓶花镜框51×28cm

钤印:八大山人

款识:甲戌之重阳画。八大山人。

鉴藏印:迟盦书画库上品、静斋过眼、李佐贤收藏书画之印、伯阳藏画、树青鉴定

八大山人荷花立轴174×45cm

题识:八大山人。钤印:可得神仙、八大山人

鉴藏印:颐梅庐秦通理藏书画记

八大山人小鸡立轴

八大山人花鸟立轴101×41cm

题识:乙卯夏日八大山人写。

钤印:八大山人、各园、

鉴藏印:二百兰亭斋鉴藏名贤法书印

八大山人疏林平远图立轴92×40cm

题识:倪迂画禅独得上品上生。迨至吴会石田仿之为石田,田叔仿之为田叔,何处讨倪迂耶。每见石田题画诸诗于倪颇倾倒,而其必不可仿者与山人之迂一也。画学正稚翁志之。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何园

藏印:昆华所藏、唐熊之印、墨缘室来氏收藏书画记、桢父审定

八大山人荷下双凫立轴178×87cm

八大山人双松顽石立轴190.5×49cm

《双松顽石》以墨笔描绘双松夹峙顽石,构图疏朗简致,用笔则中锋侧锋兼施,凝练遒劲;墨色干湿并用,极有风致。而造型的简洁概括,境界的冷逸空灵,宣泄出这位末世王孙、方外遗民的满腔悲愤和痛楚。与他的其它作品一样,此幅中松树的刻画仍然是以充满了毫不屈服味道的、倔强而尖锐的直、折线条完成的,而没有稍带哪怕只有一丁点转圜意味的、柔和的弧线。八大山人心底逸气、胸中块垒,由此可见一斑。八大山人松鹿立轴121×61cm

八大山人甲戌(1694年)作芙蓉竹鸡图立轴71×37cm 题识:竟作一日谈,胸怀若雄雌。黄金并白日,都付五坊儿。甲戌重阳,八大山人并题。黄竹园画。八大山人。

钤印:八大山人(二方)、在芙、何园

藏印:余晋和、和、青笠绿蓑斋藏八大山人受天百禄图立轴186×66.5cm

《受天百禄图》构图疏简,但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诸种特点却

从中可以窥豹一斑。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承袭白阳陈淳、青藤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其特点是通过象征手法,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怪异的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动物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画中鹿唇撇向一侧,与一对刻意突出的白眼形成映照,似乎正冲着读者切切冷笑。八大山人(传)荷鸟图手卷31×204cm

题识:甲戌(1694)六月涉事,八大山人。

印文:八大山人、各园

题跋:(一)王震(1867-1938):墨戏淋漓水一天,帝王馀气渺于烟。禅机说到芬陀利,度尔群生入古缘。读此卷为八大山人最精意之作,用墨古腴,笔笔灵机,盖其遁入空门自有抑郁不可遇之概。丙寅(1926)仲秋,白龙山人题。

印文:王震大利、一亭

(二)钱瘦铁(1896-1967):雪个喜写雏禽,有寓意在焉。羽毛未全不能一飞冲天之憾。石城王孙无可奈何,只得借一墨发泄其胸中郁勃之气。此卷乃渠欢喜时之作也。审其落款似笑之,故活泼泼地,愿晃堂吾兄宝之。瘦铁。

印文:钱厓私印

八大山人1692年作秋高净云立轴101×50.5cm

个山画册册页(九开另题跋一开)24X37.5cmX9 跋文:24X38cm

钤印:八大山人(白,四次)人屋(朱,四次)画翁(朱,二次)

浪得名耳(白,二次)其喙力之疾与(白)

八大山人山水立轴136×58cm

八大山人花卉109×29cm

八大山人花鸟鱼石立轴(四幅)182×49cm×4

八大山人行楷五言诗立轴177×49.5cm

释文: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张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内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彩陶上丰富的装饰纹样。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运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物象的能力已经相当熟练,以线描的绘画技法成为民族传统的绘画风格,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绘画逐步成了完成的体系,文明于世界。 中国古代绘画根据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分三大类阐述中国古代绘画的成就。) 人物篇 展示《人物龙凤图》,帛画战国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的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作品《人物龙凤帛画》。侧身站立的女子双手合掌视乎在祈祝什么,女子形象的上方是一只腾空飞舞的凤鸟,在女子和飞鸟的前画是一只向上升腾的龙,这些描绘说明这些作品的用途和后来在湖南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一样,表示引导死者的魂魄升入天国。虽然这是一幅勇于丧葬仪式的道具,但作画者在布局、造型、描绘技法等方面都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特别画中的形象都以流畅的勾勒,线条遒劲有力,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绘画以线条作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传统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 东晋时期被称为才杰、画杰、诗杰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可以看到我国魏晋时期的绘画风貌。 《洛神赋图》原系曹操之子、著名文学家曹植所作,以他经过洛水时梦中遇见洛神互相爱恋的故事,寄托他在爱情生活时的痛苦。《洛神赋》文词凄切,是赋文中的杰作。顾恺之依赋作图,以长卷形式描绘曹植赋文中这段浪漫的故事。《洛神赋图》既有装饰画的手法,又有写实梦幻般的意境,画中景色的描绘更是开中国山水画的先河。

唐代的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以恢宏大度的形象,充实明快的线条,辉煌灿烂的色彩,卓越的艺术成就,写下了中国美术史上的辉煌之页。 唐代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所作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两汉甚隋代十三个帝王的肖像,画家通过形象的塑造细致的刻画了每个帝王的相貌、个性和气质。对于开国创业的英明君主,在表现他们的貌宇堂堂——晋武帝司马炎像。而对丧权辱国的昏庸君主,则重在表现他们的萎靡不振——陈后主陈叔宝像。这些帝王肖像还有明显的政治见解。 阎立本传世的最重要作品是《步辇图》,它取材于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与当时藏族土番王的联姻的文件,文成公主入藏,不仅加强了中原与西藏的联系,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团结,而且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西藏的发展,画面上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往长安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唐太宗乘坐在以人力抬起的步辇上,不仅具有帝王风度,还使人感到亲切真诚,前后左右的宫女有的抬辇、扶辇,有的张伞、持伞、玉质花容、姿态不一。 盛唐时期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描绘一群雍容华贵的唐代贵族妇女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全画大致可分为采花、赏花、闲步、戏犬四个段,简练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典雅的风格,塑造的盛唐时期贵族女的典型形象——丰颊体肥,也是研究唐代服饰的重要资料。 唐代著名画家韩干,善画人物,尤精画马,《牧马图》画一马倌骑在白马上,另一黑马随之缓行,不用画任何背景,黑、白二马各部分比例匀称,透视解剖也很准确,用色虽是浅设色,但由于在黑白对比色中加上少量的朱红使人感觉并不单调,马倌的形象威武有力,双眼炯炯有神,显示了高超的写实能力。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著名画家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我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他是画家受南唐李后主之命,亲身观察了韩熙载的家庭生活而画成的,对于此画的产生,传统的说法是画家如实表现了韩熙载为逃避尖锐政治斗争而故意纵情声色,也有人认为是李后主想中庸韩

中国美术史画论专题

中国画论专题 一、魏晋时期: 1、背景缘起: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的。两汉以来文艺创作的长足进步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既需要理论的总结和指导,也需要提出文艺评论(批评)的标准,这更促进了文艺理论的发展。同时,魏晋以来玄学的兴盛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为社会生活带来新的风气。玄学清议和人物品藻直接影响到文学艺术,首先是在文学中出现了第一批理论文章和专著。理论探讨的氛围和文学作品的风气引起了人们对于绘画理论的关注。以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2、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 《画云台山记》是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历代名画记》征引《论画》和《魏晋胜流画赞》两篇文字,实际上均是顾恺之《论画》中的不同段落,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顾恺之明确地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而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顾注重人物画的“传神”,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其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之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3、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479-502)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方面。 《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分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为画家分别品第高下。 提出绘画的功能:“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承继了曹植“存乎借鉴者,图画也”的理论思想,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 “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李金燕 课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要求: 每人根据所学知识,试析一件古代艺术作品(欣赏过的或者从"自学教材"中选择均可)。要求从体裁、内容、表现方法、历史背景以及个人的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字限定500字左右。 课业类别:欣赏课。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古代雕塑欣赏;古代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2分钟) 二、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

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1分钟) 三、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美术》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 三、周学时:3-0 学分: 预修课程:素描、博物馆学 课程主要内容: 从博物馆学与艺术学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品和实用美术品的发生、发展、演变流程。掌握古代美术的重要文献纪载,古代各类美术作品的源起及传承和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熟悉古代美术家和工艺美术家及理论。了解宋元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比较古代美术品和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 六、推荐材料: 《中国美术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国书画》杨仁恺主编,上海古藉出版社出版 《中国古代美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美术(Ancient Arts of China) 一、课程号:04122580 二、周学时:3-0 学分:3 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1.教学目的:从研究博物馆学与艺术学专业的角度,学习中国古代美术的发生、发展。 2.基本要求: (1)掌握工艺器皿、雕塑、建筑、墓室、石窟等装饰绘画艺术发展演变流程。 (2)掌握有关于美术作品的古代文献记载。 (3)掌握古代各朝代绘画艺术各种画种、画派的源起和传承及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地位。 (4)熟悉中国古代著名美术家以及绘画理论。 (5)了解宋代以后文人绘画的传播。 (6)比较古代美术品与工艺美术品的艺术特点,以便于懂得全面欣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第一章史前及先秦美术(5学时) 第一节史前美术(3学时) 一、旧石器时期晚期的装饰品 二、石器时期陶文化产生的奥秘 三、从陶塑、陶绘上看新石器时期的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 四、装饰的形成 第二节先秦美术(2学时) 一、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史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课,学习了陶瓷绘画等方面的知识,我自小对绘画就小有兴趣,这门课满足了我对绘画艺术鉴赏方面的需求。下面就来谈谈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方面的一些知识,我国的绘画历史悠久,它的发源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历史。在漫长的艰苦岁月中,我们古代的人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发展生产、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才能,从而创造了绘画这一门艺术。 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存世量之大,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是我们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帛画,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这时期的绘画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具有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总的统一的时代风格,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是我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时期,除了绘画的技术技巧渐趋成熟外,著名的画家成批涌现,开始对绘画整体认识作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品评。随着佛教的传播,宗教绘画也乘势兴起,这些都是其发展的标志。这个时代在绘画的创作理论总结、作品的评论上,较之前代再不是只言片语了,而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了专门的著述。这是一种开创,石窟寺的开凿,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兴盛起来的。石窟中除了石雕或泥塑造像以外,还有大量的壁画。

(小学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中国古代绘画欣赏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中国古代美术欣赏《墨竹图》郑板桥

本科生论文 题目墨竹图郑燮 学院 系别年级 专业名称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3) 前言 (3) 正文 绘画背景 (5) 绘图风格和绘图功能认知 (5) 创作立意和创作手法 (5) 绘画过程 (5) 作者思想 (5) 提拔诗文 (6) 书法形式 (6) 文人画 (6)

结束语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墨竹图》郑燮 摘要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中期我国书画艺坛上,闪耀着无比灿烂辉煌的光芒。作为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郑板桥的绘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 关键词郑板桥、墨竹、清代中期、扬州画派、文人画 前言 通过这学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查阅资料,我对中国古代美术有了些

许了解与思考。 历史长河浩瀚无垠,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灿烂辉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源远流长,从远古至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的反映,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即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对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是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明清时期的美术成就颇丰,扬州画派创作了美术史上的辉煌。 《墨竹图》的作者是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传世代表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处的《墨竹图》轴、《兰竹图》轴等。有诗文集行世。他的诗书画作品皆清新雅致、内涵蕴籍、格调超人。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画,竹子劲秀挺拔,兰花秀妍柔美。有时竹石相间,有时兰竹相伴,但无论哪幅画,都是充满“空山新雨后”的自然气息,却丝毫不见半点媚态,一如他的性格。 正文

【K12学习】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小学美术:美术教案-中国绘画作品欣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态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2、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教益的同时,中国绘画作品欣赏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内容。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 1、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 教师:中国绘画作品分类就题材而言,有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等。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画。 二、欣赏作品: 油画《贫农的儿子》蔡亮

1、介绍作品内容: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贫农”吗? “贫农”是指在旧中国被地主、官僚压迫剥削的贫穷的农民。 教师:从画面上人物的衣着特点看,同学们知道作品表现的年代吗? 教师:作品表现的是1934年至1936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年代。 那是1933年10月,蒋介石向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反革命进攻。当时的领导人是王明,硬要红军跟敌人死打硬拼,结果红军死伤很多,为了保存红军实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队伍到了贵州省的遵义城,党中央开了一个大会,取消了王明的领导资格,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所以画面上表现的是毛泽东和两个贫农的儿子以及红军队伍。 学生通过看图片,对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美在哪里吗?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人物神情、动态刻画细腻真切:贫农的儿子神态恳切,体现了要求参军的迫切心情;毛泽东笑

容满面,流露出爱护和欢迎的神,清;红军队伍由近到远步伐整齐,精神抖擞。 色彩沉着、协调:作品色彩的蓝灰色为主。身穿蓝灰色军装的红军队伍,蓝灰色的天空显得阴沉,说明长征路上会有很多风险。 仰视构图:画面上的地平线位置较低,人物形象高大。中间是毛泽东和贫农的儿子,左边是红军队伍,画面重点突出。 中国画《童年》作者王盛烈 1、作品表现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 2、作品表现的内容: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学生。 3、师生分析作品风格与特色。 中国画 教师:作品表现了陕北农家的生活小景,从背景上的窑洞、枣树和老大爷头上系的白毛巾上可以看出陕北农民的生活特征。 老大爷在编筐,系着红领巾的小孙女背着书包,手上拿着成绩通知书,兴冲冲地靠在爷爷身上,对着爷爷的耳朵,告诉爷爷她考试得了多少分。从她和爷爷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一定是好成绩,作品充满朴实、温馨、甜蜜的气氛。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古代美术的门类及其艺术特征: 2.难点:用语言和文字评述经典作品。 3.兴趣点:优秀作品表现出的强烈美感。 三、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辨别本课作品的画种,并说出该画种的特点。 2.较高要求:临摹某件古代作品,并说出它的画种.做几点美术评述。 四、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表扬认真搜集古代美术作品和资料的学生。 五、导入新课:可以复习观赏艺术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进行导入,针对不少学生面对一件古代美术作品不知如何欣赏,不知好在哪里的情况入手,激起学生兴趣。

六、讲授新课 (一)扳书课题: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二)出示本课学习提要: 1。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哪几类,各类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代绘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欣赏古代绘画的一般方法。 4。中国古代雕塑包括哪几部分, 5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艺术特点及其作用。 (三)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1、请学生读第18页第一自然段"中国。。。三大类",让全班同学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下波纹线。 2、请学生读课本有关自然段"中国。。。根本要求",让学生在"线条、传神"下画波纹线。 3、依次欣赏二幅人物画 《韩熙载夜图》《历代帝王图》 人物、题材、内容、形象特征、造型。 以传神为塑造形象的基本要求,分析人物动态表情及相关关系。 提炼主题思想。 概括地讲,基顺序为:题材内容--形象分析--造型--提炼主题-- 评价感受。 4、依次欣赏山水画 《溪山行旅图》板书:山水画特点:灵活性,概括性、情景交融。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汇总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 1、《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2、《宾客图》唐 3、《执扇宫女图》唐 4、《藦坷萨埵舍身饲虎图》敦煌壁画北魏 5、《东王公》敦煌壁画西魏 6、《西方净土变》敦煌壁画唐 7、《双飞天》敦煌壁画唐 8、《朝元图》永乐宫壁画元 9、《钟离权度吕洞宾》元 10、《洛神赋》顾恺之东晋 11、《女史箴图》顾恺之 12、《步辇图》阎立本唐 13、《捣练图》张萱唐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 15、《簪花仕女图》周昉唐16、《牧马图》韩干唐 17、《照夜白》韩干唐 18、《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19、《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20、《维摩诘》李公麟宋 21、《听琴图》赵佶宋 22、《采薇图》李唐宋 23、《秋庭婴戏图》苏汉臣宋24、《货郎图》李嵩宋 25《六祖劈竹》梁楷宋、 26、《秋风纨扇图》唐寅明 27、《孟蜀宫伎图》唐寅明 28、《屈子行吟图》陈洪绶明 29、《钟馗图》高其佩清 30、《游春图》展子虔隋 31、《匡庐图》荆浩五代 32、《秋山问道图》巨然五代 33、《雪景寒林图》范宽宋 34、《早春图》郭熙宋 35、《万壑松风图》李唐宋 36、《踏歌图》马远宋 37、《风雨归牧图》李迪宋 38、《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39、《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40、《浴马图》赵孟頫元 41、《渔庄秋霁图》倪瓒元 42、《渔父图》吴镇元 43、《青卞隐居图》王蒙元 44、《庐山高图》沈周明 45、《《华山图》王履明 46、秋江待渡图》仇英明 47、《平林散牧图》王翚清 48、《落木寒泉图轴〉王时敏清 49、《仿古山水》王翚清 50、《杏花春雨江南》王翚清 51、《夏山过雨图》龚贤清 52、《五牛图》韩滉唐 53、《山鹧棘雀图》黄居寀五代54、《禽兔图》崔白宋 55、《寒雀图》崔白 56、《芙蓉锦鸡图》赵佶宋 57、《墨竹图》文同宋 58、《墨梅图》王冕元 59、《墨葡萄》徐渭明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学教案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一: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

第二课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第二课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内容分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和近现代的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本课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学习的内容是中国绘画作品,它包括了中国画、壁画、版幽、油画等几个绘画画种的门类作品,本课学习的知识点:一是通过欣赏,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二是对本课学习的综合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欣赏、认识、理解、评述等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中国绘画作品,感受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绘画作品形式与内容、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美术专业术语评述作品。 3 .学习评价 ( l )是否对本课学习形式感兴趣。 ( 2 )是否能够区别中国绘画作品的类别。 ( 3 )是否感受到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 ( 4 )是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中国绘画作品。 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中国绘画优秀作品画册、图片资料、光盘等. 学生准备:收集中国绘画作品的图片资料或画册。 二、教学目的 1 .知识目的:了解中国绘画作品的历史、种类,感受其艺术特色,认识其文化价值 2 .能力目的:培养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绘画作品,感悟中国绘画民族特色的造型构成美感。学习、了解中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为创作表现打基础。 3 .情感目的:培养学生探究中国绘画艺术审美特点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与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1 .教学思路 任何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作品的思想情感蕴涵在一定的形式之中。本课学习内容是对中国绘画作品进行欣赏,课文选择r 学生常见的中国画、壁画、版画、油画这几个种类,旨在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认识绘画作品的几个大种类,并感悟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和民族特色、本课教学以收集资料、交流认识、欣赏作品、抒发情感、评述体验等教J 学环节组成。在评述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各抒己见,对学生提出的衍一个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2 .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课知识,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导人新课 教师询问课前准备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共同欣赏课前收

中国古典绘画欣赏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

中国古代绘画巡礼 教案

第一课中国古代绘画巡礼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画发展的大趋势及其三大门类。 2. 初步学习欣赏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对祖国传统绘画的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历史名作,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古代绘画的种类、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体会时代,背景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首先,出示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自学,向同学们课件展示国画作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调中国绘画的重要意义。“中国画”简称国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名族数千年精神文明创造的结晶之一。 通过学习和认识中国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性,培养人文品格,增长智慧和提高艺术审美素养,对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艺术审美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巨大的意义。 中国画的分类:学生看课本回答问题 按照绘画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画、写意画。 按照内容的不同分为:人物、山水、花鸟。 三、分组讨论:如何有效区分工笔画和写意画? 工笔:笔法细腻熟宣纸先勾勒后填色层层渲染形神兼备 写意:笔法简练生宣纸用笔挥洒、墨彩飞扬追求神韵 四、.按历史发展顺序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赏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 让学生去感受中国画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原始时期 2、先秦时期 3、秦汉时期 4、魏晋南北朝 5、隋唐五代 6、宋代 7、元代 8、明代 9、清代 原始美术:最早发现的绘画是出现在原始陶罐上的图案,纹饰种类繁多,主要有绳纹、锯齿纹、方格纹、人面纹、花草纹、舞蹈纹等。 例如:舞蹈纹陶盆鹳鱼石斧图罐 先秦美术:以青铜艺术为代表,中国青铜工艺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战国时期出现帛画。早期绘画作品:帛画。 《人物御龙图》中国画的基本形态已经确立(战国帛画)帛画主要是指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也有人称之为“非衣”,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盖在棺上。 秦汉美术:以雕塑作品为主。画像砖、画像石 魏晋南北朝美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以宗教绘画为主。《鹿王本生图》 隋唐五代绘画:宗教壁画为主。《韩熙载夜宴图》 唐代美术:中国美术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雕塑、建筑、装饰、绘画等,各方面都勃然大兴,蔚为壮观。《捣练图》 宋代:表现民间风情、市井生活为主题的风俗画非常盛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美术: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教学设计

品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 书法家,元四家之一。 本姓陆,名坚,汉族, 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 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此 改姓黄名公望,字子 久,号一峰,后入“全 真教”,又叫大痴道人 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溪山雨意图》、《快雪时晴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九珠峰翠图》、《洞庭奇峰图》等。 3、出示《富春山居图》图片——赏析 作品简介:《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长639.9厘米,高33厘米,始作于至正七年(1347),至正十年完成,是大画家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暇日始于山居南楼援笔作此长卷。黄公望晚年作品追求神采,气韵,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不重形似,笔法简练精到,笔意深远苍茫,峰峦浑厚,气势雄秀。 思考:山、水的布局、技法? 出示文本: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了解作者 欣赏画作 听 解, 感受 观 片 师 行 感 发展创新观

多媒体欣赏作品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 “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 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 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 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 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 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 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 亭”。 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 富春山居不只是一张画,是一个哲学,一个生命 态度的东西,使创作者能够把痛楚转成另外一个 东西,还原到山水里,不管朝代的兴亡,只是回 来做自己,做一个简单的自己。作者八十几岁, 行于富春江上的时候,也觉得朝代的兴亡,其实 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 乱、晓山青”。也就有画中的渔、樵、读书人的 形象,隐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 分段欣赏: 《富春山居图》共分前后两段。描绘的是富 春江一带的山水景色,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 色。画面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 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 自然。画法有湿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 简练,尽展水墨风韵,对后世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产生了很大影响。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文 人画家寄情山林,以笔墨寄托胸怀,抒情遣性。 黄公望是这一时期具有影响的画家,他讲究以书 法人画,着重骨法用笔,笔中见墨,不多作渲染, 就达到气清质实,平淡天真的艺术境界。 设置疑问:《富春山居图》现在在哪儿呢?是 否还保存完整? 出示文本: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 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 思茶饭、观赏临摹。临死前,他下令将此画焚烧 殉葬,亏得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把它抢救出来, 内 用 等 感情 听 解 情感 欣赏画作 带 了解历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