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的地位作用

(一)教材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教材是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从不同方向(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观察物体的范围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几何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堆放在一起的规则物体,可能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被挡住的,如果这种空间想象力不强,只从几个方向看就很难搞清真实数量,本单元内容正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打好基础。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类似问题。。

三、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依据课标及学生的学习经验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难点:

1、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中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

突破难点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摆、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体会。

关键:

1、掌握观察的方法。

2、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

四、突破难点策略:

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前面学习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时,学生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本单元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到这一单元内容的动手画出,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再想一想,在反复的三维与二维的相互转换活动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另外,试一试中,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创设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因此,选择这样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材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从不同方向(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且五下《露在外面的面》也涉及到了这方面的知识。

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是有关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础。在观察的基础上,这节课仍注重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画一画,再摆一摆、想一想,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其次是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唯一一个立体图形,只有三个方向才能确定一个物体。同时,突出关注基于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即为学生提供进行二维图与三维图形之间转换的素材,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比赛的优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操作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激发学生的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平面图。

2、能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

解读教材:

原来学生接触的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的组合,本单元主要学习5个,6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虽然数量上多了一个,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出了许多。且形状也各不相同,这样学生在观察时,看到的视图有时是相同的,有时是不相同的,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水平就会得到发展。这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搭积木比赛——比赛一是从三维到二维,比赛二和三是从二维到三维,是一个逆向的思维过程。这样的一个相互转换活动放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积累观察经验。

比赛一:让学生从三个角度画一画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总体问题不会太大,这里重在一个观察经验的积累,所以老师在充分利用这个比赛的情境,同时也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多变换几次立体图形的进行练习,先鼓励他们借助思考和想象解决问题,画出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摆、看进行验证。有困难的学生就可以边操作边想象,在反复练习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注意点:

1、以前我们画的都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书中出示的立体图形惯例也是右视图,所以左侧的形状就得靠学生想象,他看不到。那么怎么才能正确画出从左面看到的形状?这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个点。让学生在交流,操作中体会到左右看到的形状是相反的,通过观察右面的形状能想到左面的形状。

2、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还是注意的是,5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在观察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遮挡的,一种是有遮挡的。

比赛二: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能过两个平面能确定小正方体的范围,但不能准确确定一个立体图形。这里在设计时应该给学生一个梯度,先搭出符合要求的,再找搭法最多的,在活动中让学生思考,最少需要多少个,最多需要多少个。让学生先想象,再操作验证,然后在交流中找到不同答案。还可以让学生先搭一个面的,再提供另一个面,从而找到符合要求的。教师再顺势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就能确定唯一的搭法呢?(再提供一个从上面看到的就行了)比赛三:6个小正方体搭,由于前面学生在比赛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学生应该能很快搭出不同图形来,关键是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思考和拼摆的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新)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分数乘法和除法,圆,比和按比例分配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比和按比例分配、负数的初步认识五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比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圆、变换和确定位置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教材在学习可能性的基础上,课本设计了4个例题,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方面的初步常识,学习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本册教材继续保持本方面的特色,根据“实践与综合应用”系列教科内容,安排了3个综合应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即(知识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年级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六年级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观察范围的变化。 单元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形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到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难点: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 3、关键: 让学生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一课时“搭积木”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学习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下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难点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关键: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边操作边想象解决问题。 【学习设计】 一、引入课题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问题。 板书:搭一搭 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圆形的形状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 (5)各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自己搭立体图形 (1)小组活动,出示下图

1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应用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代课教师:朱以军 一、教材概述 本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内容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综合应用安排了数学广角、自行车里的数学和节约用水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用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与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五、编排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小学阶段观察物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首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这样按梯度编排,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观察物体(三)》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三、课标解读 “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实施具体教学时,应始终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细读上述课标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教材结构,循序渐进的落实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观察与认识在不同的

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的地位作用 (一)教材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教材是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了从不同方向(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从三个方向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观察物体的范围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几何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堆放在一起的规则物体,可能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被挡住的,如果这种空间想象力不强,只从几个方向看就很难搞清真实数量,本单元内容正是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打好基础。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类似问题。。 三、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依据课标及学生的学习经验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难点: 1、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中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 突破难点的办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摆、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体会。 关键: 1、掌握观察的方法。 2、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 四、突破难点策略: 1、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本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安排观察物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前面学习由3、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时,学生通过操作已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观察物体的直观经验,本单元要求学生对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能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更加多样的变化,相应地,需要学生有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由前面的观察、辨别到这一单元内容的动手画出,对学生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再想一想,在反复的三维与二维的相互转换活动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另外,试一试中,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创设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因此,选择这样的内容,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教材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田传慧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它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解题策略等人类文化的结晶。面对静态的数学文本,教师需要深入其中,把握实质,才能浅出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认真解读了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现在进行简要的教材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本册教材包括新授和整理与复习两大板块的内容,在新授中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统计方面,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安排了自行车里的数学、节约用水和“数学广角”的内容。整理和复习部分依然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下面我就从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本册教材特征、第一、二单元教学内容及我的设想进行分析。 一、课标要求 数与代数领域: 学段目标:课标指出学生在第二学段中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 1、负数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比例 在比例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空间与图形领域: 学段目标:课标规定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

《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二)》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第二学段安排了两次观察物体的教学,分别安排在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使得本套修订教材观察物体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安排的内容是: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单元包含两个内容:例1教学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这一内容是从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移过来的;例2教学从3个位置观察3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是新编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一、主要内容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安排如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2.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好活动的物质条件 本单元设计了丰富的观察和拼搭活动,除了准备必要的教具,还需要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比如,每个学生准备2~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课堂上,一方面,两人或四人合作用手中的正方体搭出几何组合体,就能生成多种观察资源,使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搭成的物体,另一方面,两人或四人合作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组合体的形状,用手中的正方体把它搭出来。学生手中有“物”,才能实实在在地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通过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说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2.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 首先要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其次要选择大小适当的观察物体。同时,还要知道学生会正确地进行观察,将物体放在固定的位置不动,学生从各个方向进行观察。观察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对几何组合体的整体观察,让学生获得对组合体形状、大小的整体感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要引导学生注意对组合体形状特征的观察,切实将在每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储存在头脑中;引导学生将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

六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5--106页部分内容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 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 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借助于生活中的常识,瞬间激活了学生积淀的知识, 简洁自然地引出新的复习内容。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最好)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所要复习的主要内容,从而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预设: 生: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有些立方体被挡住了,在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些凸凹不平的地方,因为被挡住的立方体不能画出来。 师:哪些被挡住了呢? 生:要根据看的方向来说。 师小结:在观察立体图形时,光从一个方向是看不到物体的全部的,有很多部分被挡住了。这样说明了只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能确定这个物体的形状的。 师: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生:可以先搭出符合其中一个平面图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另一个平面图形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 师小结:找到隐蔽的正方体是解题的关键。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博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烂熟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烂熟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欢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优良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优良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详尽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优良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崇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数论初步:因数和倍数 九义:六年制十册“约数和倍数” 实验:进行适当精简。 例如:删去“整除”、“分解质因数”等概念,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别移至“通分”“约分”前面。 2.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基本同九义,适当调整。 例如,加入“最大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删去“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等。 3. 数的运算: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基本同九义。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变换 轴对称、旋转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统计 众数、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思想方法 逻辑推理

图形的变换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探究,以利于培养空间观念。 2.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把握阶段性目标。 3.注意有关概念的数学性。 因数和倍数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长方体和正方体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想: 第一层次:在不违背教材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境激发兴趣的原则下,将玩具恐龙换成了玩具小狗,接着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并简单渗透左,右侧面. 通过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出现一些生活中的观察物体的现象:如观察恐龙,书本,汽车;进一步观察并验证,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层次:出现观察茶壶图.增加了从物体上面和下面观察得到的影像,使观察提高一个层次. 第三层次:出现正方体组合,将对物体的观察引向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这样的安排,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

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狗玩具,茶壶,图片,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背面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物探究,从四个方位观察小狗 1,确定方位: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测试试卷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题。 1.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体,它有()个面是正方形,有()个面是长方形。 2.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都是()形。 3.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4.是从物体的()面看到的图形;是从物体的()面看到的图形。 5.小明在草地上连续拍摄了正在行驶的一辆汽车的一组照片。 下面三幅照片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6.观察下面三张照片,然后回答问题。 这三张照片从远到近的排列顺序是(),其中()号照片应该是在树下拍到的。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排在一起,分别从正面、左面两个方向看,至少有一个方向能看到两个正方体。 () 2.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只能摆出一种立体图形。()

3.站得越高,望得越远。() 4.在路灯下散步走向路灯时,影子会变长。() 5.两个人分别站在两个方向给同一建筑物拍照,他们拍出的照片可能是一样的。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观察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一定是()。 A. B. C. D. 2.用5个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的是( )。 A. B. C. D. 3.站在固定的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 )个面。 A.一 B.两 C.三 D.四 4.是小红从正面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这个物体是由( )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A. 3 B. 4 C. 6 D.不能确定 5.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 A.长方体 B.正方体 C.圆柱 D.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7.9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2012新版教科书,总共有八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新教材跟老教材相比,内容看似简单了,但实际上新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比较难,这对我们的教学的要求就更加高了。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立体图形。 7.初步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明白位置的相对性原则。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9.数学乐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下面我们从各个单元来具体解读教材,了解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内容:P2-8页,数一数、比多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教材说明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野茶小学:孙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数学》,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通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既要反映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本册教学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1)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 (2)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

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4)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三)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四)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

《观察物体》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那么,小学阶段观察物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首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这样按梯度编排,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观察物体(三)〞是在原来习题的基础上新增的内容。由原习题新编,增加从看到的平面图形(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的逆向活动。 【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1: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一方面,通过动手操作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可以摆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同时,在增加小正方体数量的摆法中,进一步体会并发现其中的规律,也就是保证从正面看有3个小正方形,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进行铺垫。 例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有了例1的活动经验,这里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尝试方法。如,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进行摆放,再根据其他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也可以借助表象直接尝试摆出一个立体图形,再验证和调整。通过交流体会,最终的摆法都是一样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