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知识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知识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知识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知识梳理

8、西欧庄园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o庄园兴起:9世纪。

o庄园遍布欧洲:11世纪。

o庄园统治者:领主。

o庄园居民:包括自由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民,均为领主的佃户。

o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o庄园的土地:

直领地: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的土地,通常占庄园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佃户的份地:除了“直领地”剩下部分为佃户的“份地”。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三天,余下时间属于自己,“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此外领主还向佃户收取捐税。

o共用地: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使用,必须按规定共同使用。

o庄园特点:在领主的统治下,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法庭

o庄园法庭:庄园具有司法行,设有庄园法庭。

o法庭主持:领主或领主的管家。

o法庭受理范围:

1、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及时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

等侵犯领主的行为。

2、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

3、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

o开庭时间: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事情开庭一次。

o开庭地点:有时在领主的宅地点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在庄园的大树下。

o惩罚:通常是处以罚金,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无故不出庭者也会罚款。

o审判依据: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o法庭作用:

1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2、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3、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 西欧庄园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

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提示: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但历史辩证法总是彰显着永恒的道理,当一种新制度建立的时候,却孕育了否定这个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3 板书设计

1.兴起的时间、发展

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3.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

4.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

5.庄园法庭:特点与作用

4 教学反思

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给予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表达观点的学生展现机会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相对薄弱、拘谨的学生,给予他们话语权和针对性地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教与学的过程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部编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第8课西欧庄园》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8课西欧庄园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提示: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提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提示: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三、课堂总结 正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奇特的政治现象和自给自足的庄园奇景,构成了中世纪西欧文明的独特性。但历史辩证法总是彰显着永恒的道理,当一种新制度建立的时候,却孕育了否定这个制度本身的新元素。 3 板书设计 1.兴起的时间、发展 2.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3.居民:佃户(自由农民和农奴) 4.领主与佃户的关系: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8课西欧庄园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2.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古”:也称“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2.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3.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 4.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5.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知识点二庄园法庭 6.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7.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不固定。 8.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9.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10.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阅读教材P38~39,探讨下列问题。 (1)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4)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教育资料】第8课 西欧庄园学习专用

第8课西欧庄园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庄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佃户: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3.土地构成 (1)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 (2)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自由农民: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知识点2庄园法庭 5.设立: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6.开庭时间、地点: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7.职能: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其全部归领主所有。 8.审判依据及作用: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中世纪西欧庄园的经济形式是(D) A.原始经济 B.市场经济 C.计划经济 D.自然经济 2.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庄园领主就是受封领地的封建主 B.全体佃户都可以在共用地放牧 C.当时欧洲只有少数人住在庄园里 D.自由农民和农奴均为领主的佃户 3.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土地类型包括(A) ①领主的“直领地”②佃户的“份地”③共用地④国有土地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教案

第8课西欧庄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中世纪的概念;庄园;庄园土地分类;庄园法庭等基本概念,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庄园法庭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通过本课学习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庄园形成;领主和佃户的关系; 难点:西欧庄园的特点,庄园法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西欧中世纪图片 “中世纪”,指西欧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本课讲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时间: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庄园里。 2、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领主:封建社会中受封领地或采邑的封建主。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行政司法权力及其他特权,大领主除设置官吏、法庭、监狱外,还设关卡、收赋税、铸货币。领主对农奴或农民实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领主是国主或上级领主的附庸,要履行服兵役、纳贡赋及其他义务。欧洲中世纪占有领地的僧侣贵族、农奴主、庄园主也称为封建领主。这三大领主占有大部分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农奴的人身。 佃户: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 (2)在庄园里土地分类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佃户每周要在领主土地上劳动3天,剩下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3)、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第8课西欧庄园(20201018170350)

《西欧庄园》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本课需要学生重点了解庄园的特点,并通过讨 论的方式比较西欧佃户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 生探索历史知识的热情,进一步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 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在庄园里面的农奴是生产的主要劳动者, 他们促进了庄园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又受到了庄园主的残酷剥削,从而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 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农奴与领主构成了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 3、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处理方法:通过展示图片,庄园的结构分布,讲解庄园的生活方式,使学生理解庄园的特点有什么。 难点:为什么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只简单讲述学生不好理解。在这一环节,通过材料教学来解决问题。 用图示使学生深入的理解国王、贵族和教会都是庄园的领主,封建庄园是一种自给自足、政 治和宗教上大体独立的社会实体。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将说一说我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因此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激趣法、阅读感知法、问题引导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创设情景、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高质量的达到教学目标。

第8课 西欧庄园

第8课西欧庄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

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10《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革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只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接下来在社会矛盾激化,内外矛盾加重的情况下爆发了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的发展态势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是对于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创建,上承辛亥革命,下启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包括“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板块的内容。武昌起义之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终于推翻了清政府统治,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但是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人继续为反帝反封的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地点、标志、领导人、影响?

(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清帝退位的时间、结果;观看视频及结合教材,列举出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并分析出袁世凯能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果实的原因。(重点、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了解,理解其颁布的性质、意义。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重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大总统誓词图片。 右图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了亲自撰写的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时遵之┅┅谨以此誓于国民。” 南京临时政府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精神?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呈现)本课三个子目: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西欧庄园》教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古”:也称“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典型的乡村组织形式。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第8课:西欧庄园。了解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 第8课西欧庄园 一、庄园的领土与佃户(阅读课本38-40页庄园的领土与佃户一目,完成下列空格,思考回答相关的问题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领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自由农民的土地权利受到法庭保护。 ●问题: (1)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佃户包括哪些人?(注意看引言部分)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中世纪欧洲流行什么样的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大约在什么时间遍布欧洲各地?有何特点? 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西欧庄园里的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佃户的生活来源是什么?他们取得的条件是什么?

第8课西欧庄园

第8课西欧庄园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 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4.材料展示 材料一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材料二从日出劳动到日落,劳动的报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简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篱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从上面下来的雨和雪使泥地变得又湿又冷。农民在一只箱子里塞进些稻草当他的床铺。他的伙食粗糙而单调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饿。饿死的事情决不是没有听说过。他当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惧的牺牲品,也时常受到邪恶的领主管家的欺骗。他还要交很多的租税并服役,可以说,他是一个被蔑视、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可怜虫。 5.问题思考材料二中农奴的生活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提示农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自由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6.材料展示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7.问题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目标导学二庄园法庭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2.教师提问 (1)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 提示司法权。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教案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 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 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力图通过和平方式早日实现共和,为此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 2.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提问:清宣统皇帝是什么时间退位的?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1912年2月12日。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3.教师讲述:清帝宣统退位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提问: 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 教师提问:袁世凯会答应这些条件吗?他又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不会。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迫使南京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教师提问:这一过程,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弱小,不敢同袁世凯进行抗争。 4.教师强调:1912年4月,孙中山正是解除临时大总统职位。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目标导学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教师强调: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古代哪些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意思就是他们是龙是天的儿子,上天派下来做皇帝的。他们出生的时候或者所到之处都会有奇异的事情发生。像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称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有金龙卧在他家的屋顶。在鸿门宴里范增劝项羽杀刘邦就是因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人翁不是刘邦,而是袁世凯。话说袁世凯有一天早上他起床叫婢女进来伺候更衣洗脸,可是那个婢女一进房间门口就就被眼前看到的情景吓到了,手里端着的脸盆也掉地上砰地一声响。婢女做错了事,肯定是受罚甚至挨打的。可是能在袁世凯身边做贴身婢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这个婢女就说她刚刚看看一条金龙躺在床上,她是被金龙的威严吓到,才弄洒了脸盆。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婢女没有受罚还得到很大一笔奖赏。可是你们猜那个婢女到底是看到了什么?她看到了一个大蛤蟆躺在床上。从此以后袁世凯就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金龙转生,是真龙天子,所以想尽办法要登上帝位。不过故事毕竟是故事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性,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袁世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自我预习提纲

部编版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自我预习提纲 【课标要求】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 2、掌握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背景和过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内容和性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子目关系】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是这场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背景,中国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课文导读提纲】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的胜利 2、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纪年方法: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4、举措: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5、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2)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经过: (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3)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3、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北洋军阀,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4、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的举措: (1)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遵从)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机构:参议院

第8课西欧庄园

第8课西欧庄园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 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所有物品都可在庄园内取得②每个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子组成③在庄园内耕种的农奴,需向领主交纳租税④庄园内大家笃信基督教,但却必须到庄园外的教堂参加固定聚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聚仅几百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出现了等级君主制,大封建主仗势以邻为壑 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 C.庄园制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人们生活范围小,交往少 D.奥斯曼帝国崛起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商业环境 3、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西欧中世纪庄园的殿试连续剧,他们设计了以下场景,但其中有一处有明显错误,它是() A.庄园土地耕作一般实行轮作制,耕地分为春耕、秋耕和休耕地 B.农奴在位领主修盖房屋 C.庄园中有领主的堡垒、农奴的农舍,还有教堂 D.流动商贩在庄园里叫卖食盐、铁制工具、水果、腊肉等 4、“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中世纪庄园 B.西周诸侯国 C,古希腊城邦 D,印度种姓制 5、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 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对受剥削与亚帕充满仇恨

第8课 西欧庄园 学案

第9课西欧庄园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园的特点、庄园法庭的知识。 2.通过分析庄园经济、庄园法庭的实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庄园经济的特点、庄园法庭的知识;难点:庄园经济、庄园法庭的实质。 【自主学习】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出现:世纪开始。 2.性质:经济组织形式。 3.发展: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4.特征:庄园是的经济政治单位;庄园居民均是领主的,分为自由的 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土地分为和“份地”,佃户领取份地的条件是领主的“直领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庄园周围是按照规定共同使用;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其土地的自由权利受法庭保护。 二:庄园法庭 1.人员设置: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主持法庭的是和他的管家,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2.职责:维护领主的利益,同时也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3.执法形式: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全部归领主所有。 4.审判依据:依据是习惯法或。 5.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但它从根本上维护了领主的利益。【合作探究】 材料一:“这些杰出人物(庄官们)并不仅是忙于维护领主的利益和增加他的个人收益。他们非常关注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偷窃和沟渠阻塞对农民的影响远大于对领主的影响。” 材料二:11世纪以前的英国,村庄的管理人员是由村民共同选举产生,11世纪以后,伴随着庄园化的盛行,原有的村社的管理人员大多被庄园的庄官们所取代,这就是英国村庄共同体历史上“庄官制度”的开始。 (1)材料一中“庄官们”要维护的庄园内土地分为哪几部分?为什么说“对农民的影响远大于对领主的影响”? (2)材料二中“村庄的管理人员”11世纪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堂达标】 1.10世纪的西欧,经济发展最大特色是?() A.个体农耕经济B.手工业和商业经济 C.庄园经济 D.游牧业经济 2.下图是一幅中世纪西欧庄园图,假若你生活在当时的12世纪里,在此庄园里你将能看到()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西欧庄园 教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8课西欧庄园 1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农奴阿布拉黑的一天(片断) 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他驾着一队耕牛稳步行走,把土地梨成整齐的田垄、田沟。春光明媚,令人神清气爽,但阿布拉黑头脑中经常出现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会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 阿布拉黑脑海里也会浮现修道院长和其手下僧侣的形象,他们穿戴着干净的衬衣、衬裤、兜帽、长袜、暖袍和羊皮手套。僧侣每年都领取新衣服,而阿布拉黑却没有衣服可换,依旧穿着污迹斑斑的长上衣和绑腿,甚至它们破旧不堪。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庄园》,走近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图片展示:《庄园图解示意图》 2.教师讲述:“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 3.学生自主学习: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第8课 西欧庄园教案

第8课西欧庄园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世纪的概念。 2.了解庄园和庄园耕地分类。 3.了解庄园法庭等基本概念、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庄园法庭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2.通过本课学习,分析庄园法庭的作用、实质。

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一、导入新课 “中古”:也称“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历史阶段。封建时代的欧洲乡村是如何管理的呢?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呢? 二、讲授新课 (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时间: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2.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领主:封建社会中受封领地或采邑的封建主。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行政、司法及其他特权,大领主除设置官吏、法庭、监狱外,还设关卡、收赋税、铸货币。领主对农奴或农民实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领主是国主或上级领主的附庸,要履行服兵役、纳贡赋及其他义务。欧洲中世纪占有领地的僧侣贵族、农奴主、庄园主也称为封建领主。这三大领主占有大部分土地、牲畜

和其他生产资料,并在很大程度上占有农奴的人身。 佃户:通常是指封建地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 3.庄园里的耕地分类 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佃户每周要在领主土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4.领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 他们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5.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二)庄园法庭 1.成员:领主或他的管家。 2.处罚的行为: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3.处罚方式: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没有经过领主允许而无故缺席,也会被罚款。 4.法律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5.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6.庄园法庭的特点: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不固定。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了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有时在领主宅地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三、课堂小结 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经济的基础。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为止。庄园内部的关系是领主压迫、剥削依附农民或农奴的关系。这一时期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本课作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