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书目

尚书周易诗经周礼论语左传孟子庄子荀子法言论衡典论文赋诗品文选中说史通诗格诗式文则词源诗薮诗归词谑曲藻曲律曲品原诗剧说艺概

毛诗序诗谱序翰林帖抱朴子评诗格教坊记

本事诗青楼集缀耕录录鬼簿童心说清诗话三都赋序文心雕龙文章缘起玉台新咏乐府杂录与元九书六一诗话中山诗话梦溪笔谈石林诗话后山诗话藏海诗话潜溪诗眼草堂诗话碧鸡漫画冷斋夜话诗话总龟唐诗纪事碧溪诗话韵语阳秋文章精义全唐诗话后村诗话诗人玉屑沧浪诗话对床夜话石林广记乐府指迷滹南诗话瀛奎律髓唐诗品汇四溟诗话艺苑卮言艺圃拮余南词序录顾曲杂言围炉夜话姜斋诗话历代诗话词苑丛谈说诗琗玉宋诗纪事论文偶记一瓢诗话瓯北诗话石洲诗话新传奇品雨村剧话雨村曲话文史通义花部农谭昭味詹言复堂词话明诗纪事元诗纪事辽诗纪事金诗纪事人间词话国故论衡惠风词话文章流别集谢灵运传论戏为六绝句唐人选唐诗文镜秘府论二十四诗品西昆酬唱集洪驹父诗话许彦周诗话王直方诗话能改斋漫录岁寒唐诗话

临汉隐居诗话竹坡老人诗话苕溪渔隐丛话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有哪些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体现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性中,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受此影响,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各领域,也各自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西方化的色彩。自“五四”以来,我们的文学理论体系逐渐西方化了,现当代文学批评体系西方化了,古代文学批评体系也在不自觉中西方化了。在古代文学研究著作中的表述语言,表面看起来还有一定的传统色彩,但是基本的理论术语却是西方的。这些西方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认识中国文学,但是从根本上却不可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反而使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偏离历史的事实和民族的传统,失去了民族的特色。新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如何坚持中国文化传统?这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改变现在的古代文学研究模式,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方面进行充分的探讨,更重要的还是结合中国文学的特色而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实践。最近,有幸拜读了杨树增教授的《中国历史文学史》,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想以此为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历史与文学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学,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说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学,我们也总是习惯于按朝代或时代来对其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文学的发展和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得好:“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自“昔在陶唐”到“皇齐驭宝”,“蔚映十代,辞采九变”,于是,“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就不仅仅是人们描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常用话语,同时也成为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思想指导。 但是要说起中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还远远不是如此简单。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但受制于历史的变化,其内容和形式有时竟也与史学不分,亦文亦史,亦史亦文。在中国的上古时期亦即先秦时期,以《春秋》、《左传》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的历史著作,同时也被我们称之为“历史散文”或曰“史传文学”;反过来,像《诗经》这样的文学作品,也被历史研究者视为最珍贵最可靠的上古历史文献,其中有些作品就直接被后世称之为“史诗”,正所谓“六经皆史”、“六经皆文”。到了汉代以后,虽然随着学术的分化而使中国的正统史学与文学的关系越来越远,但是用文学来演绎历史或者把历史作为文学题材的现象并没有消失。从远在先秦的《穆天子传》、《晏子春秋》开始而形成的杂史杂传传统,到汉代以后蔚为大观,出现了袁康、吴平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佚名的《汉武帝故事》、刘向的《列女传》等一系列著作。由此而往,魏晋南北朝有轶事类小说;隋唐以后有历史人物传奇;宋代有讲史话本;元代有历史戏剧;明代有历史演义小说;清代有历史题材的说唱;现当代有历史回忆录、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历史”的,形式是“文学”的,“文”与“史”在它们身上如水乳交融一般,永远也不可能分开,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中国文化现象。 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虽然在断代文学史和分体文学史的研究中不断地涉及这种现象,其中一些作品,也是传统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可是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当

语文三年级课外推荐阅读书目

小学三年级推荐阅读书目及简介 导言: 三年级是孩子分化的年级,课程难度加大,孩子的试卷上不再是皆大欢喜的百分。而儿童阅读学的研究也表明,孩子如果在三年级还没有养成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他在以后的学校中很难再有阅读习惯。所以,爱孩子的父母要加油呀!关掉电视、强迫他坐在书桌前,不一定有效。最有效的恐怕还是用有“杀伤力”的儿童读物去吸引他们。本年级我们除了童话、小说,还推荐了诗歌---它是最美的文学语言;还推荐了科普作品“神奇的校车”,看看老外是如何把故事、知识、搞笑冶为一炉的;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写作文了,这真是让老师、家长伤神、孩子头疼的事,读一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四年级推荐书目),相信你和孩子都能悟到一些为文之道。 1.《父与子全集》 连环漫画《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1903-1944)的不朽杰作。作品中一个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都是来自于漫画家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父与子实际上就是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永远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阅读这样的连环漫画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么简单,同样需要借助阅读经验与技巧。引导孩子们阅读这种健康、幽默、充满智慧的漫画杰作,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父与子》漫画的版本很多,但整理得最完整最好的版本当属译林出版社的这个版本。 推荐年龄:5-99岁。 2.《夏洛的网》 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夏洛的网》,作者是美国作家E。B。怀特。这是一本很好玩又寓意十分深刻的书,关于爱,关于友谊,关于生命,还有关于死亡。如果要在美国儿童文学中挑选一部最杰出的作品,非《夏洛的网》莫属。这部讲述一头猪和一只蜘蛛的童话故事,出自美国散文大师怀特之笔。它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也被许多大人奉为生命中的经典。不可不读。复旦大学中文系一位文学教授严锋先生说过一句很有趣的话:“我觉得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 3.《窗边的小豆豆》

《中国文学理论》评论

用西方理论解析中国古代文论 ——美籍学者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解析 徐志啸 刘若愚是美国著名华裔学者、斯坦福大学已故教授。他早年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西语系,1952年在英国布里斯多大学获硕士学位,此后曾先后任教于英国、香港、美国的多所大学。1967年起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若愚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出版了《中国诗学〉、《中国之侠〉、《李商隐的诗〉、《北宋六大词家〉、《中国的文学理论〉、《中国文学艺术精华》等学术著作和数十篇学术论文。他在中西诗学比较研究方面,造诣精深,特别注重于用西方理论阐释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在这方面,他被西方汉学界称为开创性人物,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他还努力融合中西诗学,建立比较诗学理论体系,为中国的传统文学理论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博得了很高的评价。 《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是刘若愚生前的代表著作,它问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美国出版后,获得美国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采用现代西方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文学理论首屈一指的新著,内容丰富,阐述精辟,为西方人士提供了认识透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最佳窗口、比较参照中西文学理论的最好模式。[1] 本文拟对该书作一番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梳理,从中汲取对我们中国读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有益的东西,同时有利于借助西方的眼光认识和比较中西文学理论的异同。 关于文学研究对象 刘若愚首先提出的一个认识观点,是文学研究对象问题。他认为,一般对文学研究,有两种分类,一是分为二类——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一是分为三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这当中,对具体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还有不同的理解,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内涵和分类。对此,刘若愚在开篇“绪论”中先列出了一张表,将自己对文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划分,作了图解——分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两大部分,文学研究部分包括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两部分,其中文学批评分为理论性的批评和实用批评,理论性的批评由文学的理论和文学性理论组成,实用批评由阐释和评价组成;文学批评部分包括批评史和批评的批评,其中批评的批评分为批评的理论性批评和批评的实用批评,前者包含批评的理论和批评性理论,后者包含阐释和评价。这里须要解释的,首先是文学批评这个概念,刘若愚认为它应该包含两个概念——理论探讨和实用批评,即总体的理论性探讨,和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批评;其次是所谓理论性批评,它包括文学的理论——属本体上

2021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19考研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我在被录取之后,还是很激动的,因为自己的复习较晚,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身边研友的陪伴。就从考研备考来说,我将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总结总结,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想跟大家说,一定要提前想好要不要考研。在暑假之前,我是没有打算复习考研的,内心想着文科生还是能找到工作的,并准备暑假去实习。实习了半个月,实在干不下去了。我就在想,大学毕业说不定也就是实习的样子,待遇也好不到哪去。经过自己内心的灵魂拷问,我决定:辞去工作,考研。那么问题来了,考哪呢?又是一番挣扎,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了,我还没有怎么关注过考研信息。我就找了我的室友,问了下考研的流程,最后选择了武汉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原因是学校离家近,专业也在大学期间学过一些,也方便以后找工作。因为选择的晚,前期复习起来总是手忙脚乱的。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乱,选择了复习就是了,拼上一把。中国古代文学有三个方向: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都是全日制,招收二十多个人。当然,很多文科专业都是类似的,甚至招的人更少。竞争还是有的,所以有意考研的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范围:政治、英语一、业务课一是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业务课二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接下来我将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块来谈谈我的一些经历。 政治英语几乎是所有考研人都要考的,如果英语特别不好的话,可以选择别的语言。因为自己开始复习的晚,自己的英语水平又不高,但其他语言也没有基础,所以我报了一个英语辅导班。背了《一本单词》,辅导班虽然是大班授课,但是我仍然是学到了不少,尤其是用词根词缀记忆单词。此外,我在上课以外的时间也会和班上别的同学交流,加上老师的鼓励,使我对英语复习越来越有信心了。就这样一天天的跟着学习,我的英语词汇语法越来越好了。后来就是集中的练题,做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但是真题没有一套套做,是按照老师整理好的分类进行练习的。政治,暑假我是都没想复习,因为听说政治复习早晚最后的分数差别不大。所以,我就想晚点开始,先把别的复习复习。在国庆之后,我才开始复习政治。我是直接看的《李凡政治新时器》,做做看看答案,解析也是认真的看,因为没有时间看别的资料了。李凡配套题既是我的练习册又是我的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重点

批评史(上) 一.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化和扩展------唐宋金元时期 1.殷璠“兴象论” “兴象论”是殷璠从反齐梁的角度以及总结盛唐诗歌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他从诗歌艺术形象塑造的角度,指出六朝人过于偏重在词藻、声律等具体形式、技巧方面,而轻视了审美意象的创造,因此提出了诗歌创作应以创造“兴象”,即艺术意象为主的思想。 “兴象”是殷璠首先提出的重要文艺美学概念,指诗歌中完整的审美意象,偏重于指主体比较隐蔽的客体形象,它可以极大地感发人的性灵,产生浓厚的审美兴趣,启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因此说“兴象”是“可以兴”的审美形象。 标举“兴象”,反对“轻艳”是殷璠诗歌理论的基本特征。 2.王昌龄“诗境论” 王昌龄著有《诗格》一书,他强调了诗歌创作必须在意与境密切结合的情况下进行构思。创作中首先要立意,但诗歌创作中的意必须与外境融为一体,然后才能产生有艺术价值的好作品,如“境思不来,不可作也。” 意与境的融合,就是心与物的结合,这样才能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以心击物,深穿其境,即是要求心与物能水乳交融,这种心与物的结合又必须在创作主体“安神净虑”(“虚静”)的条件下实现。 意与境的和谐,必须任其自然,由感兴而生成,绝不是人为强制所能达到的。 王昌龄关于诗境的论述,一般以<<吟窗杂录>>本<<诗格>>中的“三境”、“三格”说作为主要依据。 3.杜甫的文学思想要求表现民生疾苦,“为民请命”。他主张文学创作要描写现实的社会内容。 杜甫对庾信后期诗歌、齐梁著名诗人艺术成就、初唐四杰诗歌创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戏为六绝句>>中以诗论诗,杜甫对待前代文学的态度是既要继承风雅的传统,“别裁伪体”,又要“转益多师”。 杜甫诗歌创作思想核心是讲究传神。 4.皎然“取境说” “取境”指诗歌意境的创造,他认为诗歌意境构思过程中要依靠诗人的灵感,出现“意境神王,佳句纵横”。他力求把人工修饰与天工自然融为一炉,很重视人工修饰在意境创造中的作用。 皎然对诗境审美理想的追求,仍是在天真自然,有象外之奇,有飞动之貌,写冥奥之思,若不思而得。 皎然在<<诗式>>、<<诗议>>中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具有象外之奇,言外之意;气腾势飞,具有动态之美; 真率自然,天生化成,无人为造作痕迹。 <<诗式·取境>>云“或云: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无盐阙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有时意境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 5.晚唐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思与境偕”等著名诗歌美学范畴。他 在诗歌理论批评中,比较偏重于诗歌的艺术美,深入地探讨了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 诗歌的“味外味”---“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文学作品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许多具体的景象,但文学作品的真正醇美之处在于由这些具体景象所构成的,存在于这些具体景象之外的艺术意境上,可以让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它、丰富它。 诗歌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指艺术意境所具有的含蓄不尽、意在言外的特点。司空图欣赏的是以这种艺术意境来表现山水田园隐逸生活、寄托佛老情操的诗歌。 司空图认为诗歌意境的创造,必须做到“思与境偕”。它指诗人在审美创造中,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形象的融和化合,是和某种特定的外在境界相联系的。 诗歌“醇美”之味在诗外,亦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6.白居易:为艺术而艺术,为生活而艺术 他强调诗歌创作要起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积极社会作用,创作方法上要体现“直书其事”的“实录”精神。 7.陈子昂的兴寄论与风骨论 陈子昂针对六朝文学内容不够充实、不注意整体审美形象塑造两个弊病,从正面提出了“兴寄论”与“风骨论” 的文学创作主张,这也正是唐代前朝文艺思想发展中的核心思想。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他的文学主张。

2021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一本通 中国古代文学

本人的考研历程 一年的考研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很怀念考研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乏味,却异常充实和平静。于是我决定记下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后来人共享共勉。说是经验,其实是算不上的。不如说是过去“一年的路程”吧,每个人的或许都有不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算是总结,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记得去年这时候,我在考研教室的标记姓名的红色纸片上这样写道,作为座右铭。一年过去了,我想到的仍然还是这句话。 在初试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考上,虽然学校距离南师只有几个小时的距离,但我离南师的距离却不是按照天就可以数完的,一直觉得很远很远。大概是专业课老师听到我要考南师后的一句“不可能”令我担心,亦可能是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题,什么也不会的迷茫,令自己感到南师太过遥远。那种远,很难想象的那种远。 初试成绩出来后,仍然很担心过不了复试,只要录取比例不是1:1,就可能被刷,担忧一直到拟录取名单出来,其实拟录取名单出来后,还是不太敢相信,万一公示十天内发生什么别的事呢?万一老师分数核算错误呢?万一有很多,每一个带来的都是天翻地覆。好在结局最终尘埃落定,拿到这一纸通知书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我感谢那段时间不顾一切奋斗的自己。 考研并不是期末考试,不是你熬夜突击几晚就能出成绩的,所以贵在坚持,贵在每天的进步。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那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一年你不再有周末,不再有寒暑假,你只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因为你玩的那一刻,你的对手可能甩你一大截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便是英雄。记得高中时老师给我们念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差生逆袭北大之路,虽说是属于心灵鸡汤类,但她说的有一句话,却是鼓励我坚持到最后,即“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考研期间真的会遇到各种诱惑和问题,我们是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自然是无可避免的。例如闺蜜过生日,一起逛街,还有论文相关事情,你要想获得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真是难之又难。可能这时候你必须权衡一下,对于闺蜜来说,真正为你考虑的人,不会因为你暂时的冷落而离开你,所以考研的话,你必须学会拒绝,就算自己想要出去玩的话,也要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本身是一个极贪玩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时间其实真的挺快得,作为一个考研过来人,想说的不少,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我把我一切关于自己考研的经验全部汇总成册,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有所实质性的帮助。,当然,千人千面,这仅仅是我自己得经验,大家大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很多人在备考时都会不安,包括我自己在内,总会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如,学校有没有歧视啊?最近状态不好,学不进去啦?感觉自己考不上,很烦躁怎么办?……当然,有这些状态都是很正常的,考研路上谁都有不坚定、自信心严重受挫的时候。 的确,考研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面对初期选择时的困惑与迷茫,面对暑期复习时的炎热和烦躁,面对着无数学子报名的压力与恐惧,面对着很多人找工作赚钱时的诱惑和反思,面对着永远复习不完的文字和题海,面对着考场失利的担忧和紧张,面对着客观存在的纷繁复杂的一切的时候,但如果你坚持下来了就会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又无时无刻不在带给你惊喜。所以,如果开始,就请你坚持。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也和你们大多数人一样,辗转于各大贴吧、论坛,听大家的经验分享,那时其实真的有时候感觉挺犹豫的,觉得自己是不是也有能力真像其他考上理想学府的人一样出类拔髓?是不是也有一些可能从一个双非大学进入一个亚洲知名的大学开启新世界?面对未知,我们总会有过多的思虑,到了最后甚至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开始。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不但坚持了下来,而且顺利那到浙大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也许只有自己知道当初的勤奋努力是有多值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带来的喜悦冲击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忘却的。 我身边真的有一些看上去还算优秀的例子,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信心满满,恨不得马上就进入那个学校。等到后来随着压力的增大、知识越来越难、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慢慢怀疑自己,最后就进入半放弃的状态。这时候你需要重审一下自己,到底考研为了什么,自己已经辛苦了那么久如果放弃到底值不值得。我记得有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现在的你能不能对得起曾经努力的自己。 所以,考研的过程不但考验你的知识水平能力,还要拼个人的耐力,坚韧力。坚持就是胜利,别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别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关于浙江大学专业目录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阅读书目.jsp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阅读的書目 1、選本舉要 1.《先秦文舉要》、《兩漢文舉要》、《魏晉文舉要》、《南北朝文舉要》高步瀛中華書局 2.《唐宋文舉要》、《唐宋詩舉要》高步瀛上海古籍出版社 3.《清文舉要》錢仲聯安徽教育出版社 4.《漢魏六朝賦選》瞿蛻園上海古籍出版社 5.《詩境淺說》(清)俞陛雲上海書社影音開明書店一九四七年版 6.《唐宋名家詞選》龍榆生上海古籍出版社 7《唐宋詞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人民文學出版社 9.《唐宋詞選釋》俞平伯人民文學出版社 10.《唐宋詞簡釋》唐圭章上海古籍出版社 11.《唐五代兩宋詞簡析》劉永濟上海古籍出版社 13.《李璟李煜詞賞析集》蔡厚示巴蜀書社 14.《蘇軾詞賞析集》王思宇巴蜀書社 15.《唐宋詞欣賞》夏承濤百花文藝出版社 16.《宋詞三百首箋注》朱祖謀唐圭章上海古籍出版社 17.《宋詞賞析》瀋祖棻 18.《宋詩選注》錢鍾書人民文學出版社 19.《楊慎詩選》王文才四川人民出版社 20.《唐人萬首絕句選校註》(清)王士禎齊魯書社 21.《宋詞選》胡雲翼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文學史類著作 1.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通史系列” a.《先秦文學史》褚斌杰譚家健 b.《秦漢文學史》 c.《南北朝文學史》曹道衡《魏晉文學史》徐公持 d.《唐代文學史》吳庚舜董乃斌 e.《宋代文學史》孫望常國武 f.《元代文學史》鄧紹基 g.《明代文學史》 h.《清代文學史》 i.《近代文學史》 2.《中國文學史》(上中下三冊)社科院文學所人民文學出版社 3.《中國文學史》章培恆駱玉明复旦大學出版社 4.《建安文學史》顧農湖南教育出版社

5.《南北朝文學編年史》曹道衡劉躍進人民文學出版社 6.《五代十國編年》張興武大慶文學出版社 7.《北朝文學史》周建紅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三、古典要籍舉例 1.“毛詩鄭箋” 四部叢刊本十三經注疏本 2.《詩集傳》(宋)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 3.《楚辭補註》(宋)洪興祖中華書局排印本 4.《楚辭集注》(宋)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選》常見版本四部叢刊六臣註本中華書局影印胡刻《文選》 6.《樂府詩集》(宋)郭茂倩 7.《唐詩別裁》(清)沈德潛中華書局影印本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郭兴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教材: 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2、《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79年版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5、《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秦汉魏晋南北朝)郭预衡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8 一先秦文学参考书目: 1、范文澜《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先秦部中华书局1962. 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 3、《古神话选释》袁珂辑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4、《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巴蜀书社,1993年。 5、《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58年。 6、《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7、《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8、《诗经的文化阐释》叶舒宪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6 9、《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90 10、《左传译文》沈玉成译中华书局,1982年。 11、《战国策笺注》张清常、王延栋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 12、《战国策全译》王延栋、孙淑兰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13、《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4、《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12. 15、《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01. 16、《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2001.08 17、《庄子集释》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

18、《楚辞集注》,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9、《楚词通故》姜亮夫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1 20、《屈原集校注》(上下)金开诚等中华书局1996.8 21、《楚辞补注》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22、《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严可均编,中华书局,1958年。 23、《经学历史》皮锡瑞著中华书局,1959年。 两汉文学参考书目: 1、《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56.09. 2、《史记新注》张大可华文出版社2000.01 3、《历代名家评史记》扬燕起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03 4、《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史记》韩兆琦中华书局2010.06 5、《汉书》班固中华书局2001.01. 6、郭茂倩《乐府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1. 7、《汉文学史纲要》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09 8、《中国哲学史资料简编·两汉隋唐部分》中科院、北大哲学系编中华书局1963.04 9、《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中华书局1962.08. 10、《全汉赋》费振刚北京大学出版社 南北朝文学参考书目 1、陆侃如、冯沅君著《中国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赵敏俐著《汉代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王运熙著《乐府诗论丛》中华书局1964年版 4、逯钦立著《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版 6、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隋唐文学参考书目: 1、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四册

语文阅读书目推荐

书目推荐 小说类: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莫泊桑著,远方出版社,或世界书局) 推荐理由: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末叶的重要作家,在世界各国拥有众多的读者,也是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小说家之一。他在短篇小说方面的艺术成就,则使他赢得了“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适读人群: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契诃夫,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契诃夫的显著特色是他能够从最平常的现象中揭示生活本质。他高度淡化情节,只是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现重要的社会现象。契诃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艺术才能,善于找准适当的时机和场合,巧妙而多样地流露他对觉醒者的同情及赞扬,对堕落者的否定和厌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对丑恶现实的抨击,而且浓郁的抒情意味常以“客观”而含蓄的叙述笔法为载体。契诃夫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基于所描绘的人物和事件的性质各异,他巧妙地发出有着微细不同的感情色彩的笑声,淡淡的幽默往往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 《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叶冬心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马克·吐温,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风格以幽默与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王永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美国作家欧·亨利和契诃夫、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最真实的生活,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会使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欧亨利以擅长结尾闻名遐迩,美国文学界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一种被称为“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 《老人与海》(美·海明威赵少伟译漓江出版社) 推荐理由: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名词解释 1、“诗言志” 《尚书&S226;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指诗乃是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的表现,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先秦时期所谓“志”,主要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诗言志”虽最早见于《尚书&S226;尧典》,但最早提出“诗言志”理论的当为《左传》所记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赋诗言志”。“诗言志”说最早源于歌舞乐一体的文艺形态,因此,“诗言志”最早只是一种文艺观而非文学观。 2、“思无邪”。 原出《诗经&S226;鲁颂&S226;駉》,指牧马人放牧时专心致志的神态。孔子借它来概括全部《诗经》的特征。“思”是句首语气词,无实意。“无邪”就是“雅正”。 “思无邪”意在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3、“兴观群怨”说 孔子在《论语&S226;阳货》中提出。朱熹解释为:兴,指诗歌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精神之兴奋,从吟诵、鉴赏诗歌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观,比较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情感心态。群,指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怨,就是文学作品(诗歌)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讽谏作用。 4、“尽善尽美”说 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做的评价。他认为舜时的韶乐,“《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原因是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 5、知言养气 “知言养气”说,出自《孟子&S226;公孙丑上》。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知言养气”说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6、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出自《孟子&S226;万章上》。“意”是指诗的表层意思,“志”是指深层情志。主张通过对作品文本表层的象征的“意”,去推求作品的深层意蕴和作者之志。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 7、知人论世 出自《孟子&S226;万章下》。孟子的愿意是与古人为友,须读懂他的作品,而欲理解作品,必须了解其作者,而欲了解其作者,又须把握其所处的时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

北大古代文学考博必读书目

2003年北大古代文学考博试题 我今年考的北大古代文学魏晋隋唐段的博士,考前我曾多次在这里求取考题,但从未有人理睬,所以我深知考生的心理,特把考题公布于此: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1、比较三曹诗风的异同 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 3、论述近体诗的确立及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古代文论、中国历史: 一、简答: 1、察举与科举 2、《录鬼簿》与《南词叙录》 3、宋元话本 二、论述: 1、论述封建制与郡县制 2、试述《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 3、举例说明常州词派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情况 RE:【推荐】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生閱讀書目 一先秦兩漢書目 十三經註疏阮元中華書局1957年用四部備要本重印全四十 冊 中華書局1982年用原世界書局縮印本影印 全二冊 四書章句集註四部備要本 論語譯註楊伯峻中華書局1981年脩訂重印 論語新解錢穆 孟子譯註蘭州大學中文系中華書局1660年版 孟子正義焦循 墨子閒詁孫詒讓中華書局1954年重印 老子本義魏源中華書局1955年重印 老子校詁馬敍倫中華書局1974年版 重訂老子正詁高亨中華書局1959年版 老子校釋朱謙之龍門書局1958年版

中華書局1963年新一版老子新譯任繼愈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莊子解王夫之中華書局1981年重印 莊子集釋郭慶藩中華書局1978年重印 列子集釋楊伯峻龍門聯合書局1958年版 中華書局1979年版管子集校郭沫若、聞一多、許維遹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 荀子集解王先謙 韓非子集釋陳奇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韓非子集釋補陳奇猷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版呂氏春秋集釋許維遹古籍刊行社春秋左傳集解杜預註孔穎達疏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春秋左傳註楊伯峻中華書局1981年版 左傳譯文沈玉成中華書局1981年版 春秋左氏傳舊註疏證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國語韋昭註二十一卷顧廣圻四部叢刊影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點本戰國策高誘註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續註士禮居仿宋刻本武昌局繙刻本 顧廣圻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點本 詩三家義集疏王先謙 毛詩正義孔穎達見十三經註疏詩集傳朱熹上海古籍1980年版 詩經通論姚際恆中華書局1958年版詩義會通吳闓生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9年版詩選與校箋聞一多收入《聞一多全集》選刊之四詩經選余冠英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版 詩經選譯(增補本)余冠英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版 詩經今註高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孫作雲中華書局1979年重印詩三百篇探故朱東潤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詩經韻讀王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詩經研究論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楚辭章句楚辭補註王逸註洪興祖補註中華書局1957年用四部備要本重印楚辭集註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楚辭通釋王夫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山帶閣註楚辭蔣驥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58年版

古代文学理念分析

古代文学理念分析 一、以“返本”式研究为基础 生态一词,包含有“返本”的意义,“返本”的目的是“归真求实”。现代社会是一个工具化、金钱化的“钢筋森林”,人及其艺术都丧失了自己的大地,成了迷途的羔羊,思想者们希望通过“生态”意识的引导,使人们能够重返大自然,重返诗性的大地。正是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原生态”才会迅速地在人们心目中构建新的“桃源”镜象,才能越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边界,向更广阔的学术研究领域渗透。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本来就产生于过去的时代和大地上,研究它尤其需要穿越的精神,努力“返本”,寻求它的“原生态”。也就是说,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首先要回到它所产生的社会语境和文学语境中去,简言之,即返回原点,返回文本。正如蔡钟翔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理论史》绪言中所说:“要把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关键还是在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1]3“返本”式研究,也就是将研究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尊重历史的事实。返本的第一层意思是返回原点,是说研究古代文学理论,要回到研究对象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形象地说,即是返回孕育了它的“田野”。只有在研究中将研究对象返归于它所产生的某个时空的坐标点上,才算是返回了它的原点。在这个原点上产生的多种与文学理论有关的因子,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及其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或者说是“基因”。我们知道,战国时人不可能代汉人立言,唐人也不可能代宋人立言,即使孟子的言论中包含有“民本”的因素,也只能说是代表了他那个时代

关于“民本”的认识水平,而不能说他已经有了“民主”思想。如果用后代的“民主”思想去套前人的“民本”认识,好比将桃花装饰在梨树的树桩上,这种移花接木的研究就是没有返回原点。返回原点,要能抓住产生研究对象的那个时代的信息。从官方到民间,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出版、外交等方面的信息,都有可能影响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其中,有对古代文学理论起主要作用的社会环境、主流意识形态、重要的社会思潮、主要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及文学史本身的信息,也包括那些看起来似乎是次要的信息。 首先要抓住影响文学理论的主要信息。王元化先生在1983年提出著名的“三结合”之说,其中他特别强调的是“文史哲”结合[2],这就是抓住影响文学的“史”和“哲”的信息来研究文学。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史及批评史研究,之所以难以完全摆脱按封建王朝的方式来分期的模式,就是因为文学的发生发展,本来就不可能完全超越特定社会的历史进程的基本模式。我们可以批评前代学者将这种研究模式化之后的弊端,但也不能完全否认这种研究方式所取得的成果。又如陈寅恪先生的《四声三问》,将“永明声律说”与佛经转读之声进行比较,得出“永明声律说”是由于佛教影响而产生的结论,这就是抓住佛教影响文学的信息,对“永明声律说”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还原。罗宗强先生1986年出版的《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则是将文学理论的研究置于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中,也是一种抓主要信息的“返本”式研究。还要注意那些看起来似乎是次要的信息。在进行研究时,须尽可能拓展眼光和思路,关注那些别人不太留意的地方。1986年,周策纵出版

中国文学推荐必读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推荐必读书目 作者:本科生教育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74 更新时间:2009-11-1 1 1. 《古神话选释》,袁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名家品诗经》,朱自清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3. 《楚辞选》,马茂元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 《论语译注》,杨伯俊著,中华书局 5. 《名家品庄子》,梁启超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6. 《史记选注集说》,韩兆琦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7.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中华书局 8.《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9.《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中华书局 10.《杜诗镜铨》,(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或者《杜诗详注》,(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 11.《李太白全集》,李白著,王琦注,中华书局 12.《韩昌黎文集校注》,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13.《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程千帆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14.《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 15.《唐宋词史》,杨海明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6.《元杂剧史》,李修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17.《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人民文学出版社 18.“三言二拍”,人民文学出版社 19.《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上海古籍出版社 21.《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2.《静志居诗话》,朱彝尊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3.《中国审美文化史》,陈炎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2022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天津外国语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 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 1.1天津外国语大学招生简章...................... 1.2天津外国语大学专业目录........................ 1.3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 1.4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 2.1天津外国语大学专业综合介绍................. 2.2天津外国语大学专业就业解析................. 2.3天津外国语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 第三章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 3.1报考数据分析.............. 3.2复试信息分析.............. 3.3导师信息了解........ 第四章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 4.2真题分析................ 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 第五章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 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 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 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 第六章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复试 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 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

【学校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FSU)坐落在天津,是天津市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天津市属重点院校。 天津外国语大学前身之一是始建于1921年的天津工商大学,主体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河北外国语专科学校、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1974年,学校恢复并改名为天津外国语学院,后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五大道和滨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040.06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8869.17万元;设有15个教学单位,有57个本科专业,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1个授权方向);有专任教师601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 【专业概述】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 【培养目标】 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古代文学领域内能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古诗词鉴赏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与古诗词鉴赏 徐松 (江苏省无锡市北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45) 摘要:中国古诗词有其特有的审美观念及创作理论。对中学生来说,懂得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理论,如“曲径通幽,妙在含蓄”“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简约为美,少中寓多”“以空为胜,唯实集虚”“冷中显寂,孤中有傲”等,有助于他们在鉴赏古诗词时理解其中难于言说的“妙处”。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古代文学理论;文学鉴赏 编者按:诗歌被认为是“文学中的文学”,对其简约凝练的语言的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以下两篇文章,一篇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出发探讨古诗词的鉴赏,一篇以现代图式理论中的阅读推论为据探讨古诗的个性化解读,组合在一起,相映成趣,以飨读者。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一直是广大教师孜孜追求的。笔者曾经读到一篇关于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文章。文章作者认为,在课堂上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训诂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对于这种站在学科本原知识层面上进行教学的思维和做法,笔者是深以为然的。其实,古诗词教学又何尝不可如此呢?如果让中学生学点“文论”,即懂得一些常见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知识,对他们在鉴赏古诗词时理解其中的难于言说的“妙处”,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一、曲径通幽,妙在含蓄曲胜于直,忍胜于躁,力从内在的冲荡来,胜过外在的强力,美从迷离中寻来,胜过通透的美感。古诗词表现艺术世界宛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赏读者只有沿着这条小道悠然前行,才能在那深深的处所,发现一无上妙殿。 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是一首禅味浓重的诗。晨曦下的山林一片静寂,高高的林木笼罩着群山,沿着蜿蜒曲折的山中小径,慢慢拾步向前,山路盘旋,林木葱郁,晨露滴滴,翠禽声声,沐浴这一片晨光,悠然地前行,偶然见到那古寺隐映在花木之中。此境界深而曲,它象征着茫茫尘世和理想中清净世界的判隔。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词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 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诗人的心灵脉络是由外到内,往深山中寻觅;这首词则相反,它由内到外记载了一个被视点与关注·专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