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级财务会计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本文由夏花花过夏天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
——会计与税法在目的、确认、计量方面的规定不同 1、税法与会计的目的不同。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
税法目的: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是宏观 调控的手段。 会计目的: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全面真实反映企业 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2、税法和会计确定收益的重心不同 税法偏重应税所得,该所得能客观计量,是统一的,不可 改变的; 会计偏重会计利润,该利润是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结果, 体现相关性及可靠性。
3、税法与会计收益确定和计量的标准不同 会计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不违背一致性与可比性的 原则下允许灵活选用会计方法。 税法混用权责发生制及收付实现制原则,考虑纳税人的支付 能力,严格限制允许选用的会计方法;
3、所得税费用 根据税前会计利润与现行所得税率所确定的所得税金额。 列示于利润表中。
二、基本概念
1、应税所得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所确定的收入总额与准予扣除的项目 金额之间的差额。 列示于纳税申报表中。 2、税前会计利润 根据财务会计准则所确认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差额。 列示于利润表中。
4、应交所得税 据应税所得及适用税率所计算的企业当期对政府的纳税责 任。 列示于企业资产负债表及纳税申报表上。 5、所得税会计 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研究如 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 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 按照税法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的会计 按照税法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的会计 理论和方法。
如,某企业拥有某一固定资产, 会计上,其初始入账成本 105万元,预计净残值5万元,预计使用寿命4年,采用平均年 限法提折旧,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税法规定,该固 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其他方面与会计处理一致。
第一年年末,会计核算结果如下: 固定资产原值 = 105万元 累计折旧 = (105 - 5) / 4 = 25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 105 - 25 = 80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80万元 第一年年末,税务处理结果如下: 固定资产原值 = 105万元 累计折旧 = (105 - 5) / 5 = 20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 105 - 20 = 85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85万元
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会计科目设置
“应交税费——应交所

得税”:负债类科目,核算按税法规定 计算的企业应上交的所得税。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
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类科目,核算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 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类科目,核算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 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损益类科目,核算企业可以从利润总额 中抵减的所得税费用。
=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资产或负债的帐面 价值与其计税基础 之间的差额
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暂时性差异
1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思路
(1)企业根据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计算得出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金额,并以此确认为“所得税 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 ?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或: ?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 (3)利润表中列报的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2)资产负债表日,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 关账簿资料,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 较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根据这 些暂时性差异计算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以及与其对应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三、资产负债表法的基本核算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 (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1)交易性金融资产
四、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 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 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即 ?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 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 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资产负债表日: 会计-按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记入损益 税法-不认可持有利得或损失 例:企业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100 万元,该时点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即可作为成本费 用自未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为100万 元,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变为90万元。 ? 账面价值:90万元 ? 计税基础:100万元 ?

如果公允价值变为110万元?
(2)长期股权投资 ? 会计:根据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和持股比例计算投资损益并 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 税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当期调整金额均不认 可。 ? 例:一项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1000 万元购 入,初始投资成本及计税基础均为1000万元,即企业为取 得该项资产而实际支付的价款允许在未来期间作为成本费 用税前扣除。期末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 利润份额为50万元 ? 账面价值:1050万元 ? 计税基础:1000万元 ? 如果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亏损份额为50万元? ?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 税法--维持取得成本 ? 例:某公司期初取得10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 ? 账面价值:1200万元 ? 计税基础:1000万元 如果可供出售金 融资产公允价值 若为800万?
2
(4)投资性房地产 ①成本模式,除折旧、摊销、减值外不存在差异 ? 例:一项用于出租的房屋,取得成本为500万元,会计 处理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直线 法计列折旧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计提了一年 的折旧后。 第一年末,账面价值为400 万;计税基础为450万 ? ②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 会计: 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不提 折旧或摊销。 ? 税法: 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基础,分期计提折旧或摊销
例:某项土地使用权,取得时实际支付的土地 出让金为2000万元,使用年限50年。取得以后 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 ? 一年后: ? 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假定2100万元 账面价值:2100万元 计税基础:1960万元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若 为1900万元?
(5)固定资产 ?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折旧 ? 例:某项环保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20年, 会计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法允许对该项资产按双倍余 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0。计提了2年的折旧后,会 计期末,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了8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 准备。 账面价值=1000-50-50-80=820万元 计税基础=1000-100-90=810万元 什么时刻的账面价值 和计税基础?
(6)无形资产 会计账面价值=实际成本-减值准备 或=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 税法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 ? 例: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60万元,因其使用寿命 无法合理估计,会计上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 产不予摊销,但税法规定按不短于10年的期限摊销。 ? 第一年末 账面价值:160万元 计税基础:144万元
(7)商誉 ? 会计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产生的商誉 ? 税法: 外购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即不认可外购商誉按照会计 规定确定的价值 ? 例:企业支付了3000万元购入另一企业100%的股权,购 买日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600万元, 则企业应确认的合并商誉为400 万元 ? 税法规定,该项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 ? 账面价值:400万元, ? 计税基础:0 ? 商誉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
(8)其他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 ? 例:企业销售商品产生的应收账款100万元,企业期末计 提了10000元坏账准备;按照税法规定允许计提5000元坏 账准备在税前扣除。 ? 账面价值:99万元 ? 计税基础:99.5万元
3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 的金额。 ?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不可以抵扣 的负债价值 ? 一般情况下,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其他应交 款等负债的清偿不会影响到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 算,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1)预计负债 ? 会计: 按或有事项准则判断,对估计将支付的金额确认预计负债 ? 税法: 因确认预计负债所产生的费用能否税前扣除,取决于产生 预计负债的事项是否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相关 ? 例: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在当期确认了100 万元的预计负债。税法规定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假定企业在确认预计负债的当期未发生售后服务费用 ? 账面价值:100万元 ?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万-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 金额100万=0
(2)预收账款 ? 会计: 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作为负债反映。 ? 税法: 按照现行税法规定条件,可能要作为收入反映。 ? 例:企业收到客户的一笔款项80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 认条件,会计上作为预收账款反映,但符合税法规定的 收入确认条件,该笔款项已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 账面价值:80万元 ?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8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 的金额80万元=0 ? 如果税法规定的收入确认时点与会计准则规定保持一致, 则上例中会计处理确认为负债的情况下,税收处理亦不能 计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 则该负债的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80万元-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 额0 =80万元
五、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差异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等
(一)永久性差异
1. 定义 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
暂时性差异
与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有关 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
用或损失时的口径 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

利润与应税所得之 间的差异。 永久性差异仅影响发生当期,不影响以后期间,不存在不同会
永久性差异
不体现为资产、负债项目 税务罚款等
计期间摊配问题也就不对其进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4
2、特征
①一旦产生便永久存在,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②只影响当期应税所得,不影响以后各期的应纳税额; ③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不存在跨期分摊的问题。
3、类型 ⑴会计确认为收益,税法不作为应税所得 的免税收入。 如: A 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B 企业从其他单位分回的已税利润
例:发达公司2002年税前会计利润100万,国债利 息收入5万,从另一公司分回的已按10%纳税的利 润15万,所得税率30%。
税前利润
(2)税法不允许扣减的费用或损失
如: A 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B 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C 各种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
应交所得税 =(100-5-15)×30%+15/(1-10%)×(30%-10%) =27.33(万元)
(3) 税法允许扣减但是规定了计税开支的上限
A 利息支出 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高于 向金融机构同类借款的差额部分不允许扣税; B工资性支出及其附加费用; C公益救济性捐赠(年度利润总额的12%); D 业务招待费(全年销售、营业收入额)
(4)非会计收益 ,但税法规定作为应税收益征税
例如:未取得合法凭证的销售退回与折让
E 超标准的资产减值准备(实际发生坏账、坏账准 备不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5
(二)暂时性差异 ? 1.定义 ?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 2.分类 ? 视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所得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 增加 ?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税所得和应交所得税的 减少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计税基础为 150万。未来纳税义务增加,因此应确认为负债; 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计税基础为120万 元。未来应税所得调增因此应确认为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万,计税基础为200 万。未来纳税义务减少,因此应确认为资产; 负债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20万,计税基础为100万。未 来应税所得调减,因此应确认为资产。
(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

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 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 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零与计税基础 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 ? 比如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会计准则计入当期损益;税 法要求分5年摊销。
六、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2.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 款抵减,本质上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同,在符合条件的 情况下,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 例如,甲公司2006年因政策性原因发生经营亏损4000万 元。按照税法规定,该亏损可用于抵减以后5个年度的应 纳税所得额。该公司预计未来5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 所得额利用该经营亏损。 ?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 1.原则: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 所得税负债,某些特殊情况除外。 ? 例:企业于2013年12月31日购入某项设备,会计上采用直线 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允许采用加速折旧,其取得成本为 2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计税时按双倍余 额递减法计列折旧。
会计折旧 2014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税法折旧 200/10=20万元 200-20=180万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万 递延所得税负债6.6万
200×(2/10)=40万 200-40=160万元
2014年末固定资产计税基础
6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 会计:合并成本-取得净资产公允价值 税法:外购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 准则不确认商誉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例 :假定A企业以600万元购入B企业100%的净 资产,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改组条件 ,购买日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 其计税基础如下:
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 应收账款 存货 其他应付款 应付账款 270 210 174 (30) (120) 155 210 124 0 (120)
差 异 115 ―― 50 (30) 0
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 可辨认净资产的 公允价值 504 369 135
假定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该项交易中应 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商誉金额如下: 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 递延所得税负债(135×30%) 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商 誉 企业合并成本 ? 如果确认由商誉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136.50×30%=40.95 则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 =463.5-40.95=422.55 ? 商誉=600-422.55=177.45 则增加商誉=177.45-136.50=40.95 504 40.50 463.50 136.50 600
(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的初始确认 如果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 响应纳税所得额,则由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 所产生的递延所得

税负债不予确认。 例:一项资产按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初始入 账价值为200万元,但按税法规定,其计税基 础为180万元。 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改变资产 的历史成本。
例: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股权,对该项投资按照权 ③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 不予确认。 ? 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 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益法核算。购入该项投资时,甲公司支付了1000万 元,取得投资当年年末,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万元, 甲公司按其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90万元。 会计账面价值=1090万元 税法计税基础=1000万元 如果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乙公司适用的所 得税税率为15%,则甲公司应按适用税率的差额确认相应 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9.06(90/85%×18%)万。 若同时满足上述条件时,则不予确认!
7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原则:应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预计将获得的应税 所得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注意问题: ?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 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 估计未来期间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税所得时,包括以下 两个方面: A 未来期间的正常生产经营所得; B 以前期间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产生的应税所得。 (2) 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需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 A 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B 是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 得额。 (3)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可抵 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准 予用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弥 补的亏损。
3.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某项交易不属于企业合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 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 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计税基础存在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的,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承租方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会计: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 税法:租赁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租赁款。
两种暂时性差异的辨认 资产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

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七、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计量
1.适用税率的选择 按照应纳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转回期间适用的 税率计量。 我国企业在不同年度一般适用所得税税率不会发生变 化,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除外。 如果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 产/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将其影响 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后续计量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全部或部分经济利益无法实现 时,应计提减值准备,该减值准备允许转回。
八、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部分,其 中: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费用=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一般情况下 利润表 企业合并 调整商誉 确认时记入权益的交易 记入权益
8
2007年:
例:某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每年当期应交 所得税均为16,000(假定适用税率为40%);于2007年计 提资产减值准备30,000,无其他会计和税法差异(当年 计提的减值准备中,预计于2008年实际发生20,000,于 2009年实际发生10,000,假定适用税率保持不变,提取 的减值准备按会计准则规定允许转回)。 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7年 2008年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00 40% 12000 10000 40% 4000 2007年所得税费用 4000 (二)确认当年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2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12000 2007年所得税费用=16000-12000=4000 (一)计算当年所得税费用: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12000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0 2007年递延所得税费用: (12000) 2007年当期所得税费用: 16000
2009年 0 40% 0
2008年: (一)计算当年所得税费用: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4000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12000 2008年递延所得税费用: 8000 2008年当期所得税费用: 16000 2008年所得税费用 24000
? ? ? ? ? ?
2009年: (一)计算当年所得税费用: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 0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4000 2008年递延所得税费用: 4000 2008年当期所得税费用: 16000 2008年所得税费用 20000 2009年: (二)确认当年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1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000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4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000 2009年所得税费用 =16000+4000=20000
(二

)确认当年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1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000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8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8000 2008年所得税费用 =16000+8000=24000
计入权益的交易和事项: 例:企业持有的某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 本为200万元。 上期期末,按照公允价值240万元计量,产 生的4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适用的所得税 税率33%计算的结果13.20万元计入了所有者 权益。 本期期末,如果其公允价值为210万元,则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部分应计入权益。
上期期末: 在确认4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0 贷:资本公积 40 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时: 借:资本公积 13.2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3.20 ? 本期期末 ? 本期公允价值变动: 借:资本公积 3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9.90 贷:资本公积 9.90 ? 应确认3.3,期初余额有13.2,实际转回 9.9.
9
例: A 公司2007 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2 400 万元,该公司 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 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 1.2007 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 差别的有: (1)2007 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 200 万 元,使用年限为10 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 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 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400 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 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3)当年度发生研究开发支出1 000 万元,其中600 万元资本化 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按实际发 生额的150%加计扣除。假定所开发无形资产于期末达到预定使用状 态。 (4)违反环保规定应支付罚款200 万元。 (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60 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1.2007 年度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24 000 000 + 1 200 000 + 4 000 000- 11 000000 - 2000 000 + 600 000 =20 800 000 元 应交所得税=20 800 000×33%=6 864 000 元 2.2007 年度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1 800 000×33%=594 000(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6 000 000×33%=1 980 000(元) 递延所得税=1 980 000 - 594 000=1 386000(元) 3.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6 864 000 + 1 386 000=8 250 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8 250 000 594 000 6 864 000 1 980 000
沿用上例中有关资料,假定A 公司2008 年当期应交所得税为924 元。资产负债表中

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 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除所列项目外,其他资产、负债项目不存 在会计和税收的差异。
分析: 1.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9 240 000(元) 2.递延所得税 (1)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5 400 000×33%) = 1 782 000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 98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198 000 (2)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5 920 000×33%) = 1 953 600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594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1 359 600 递延所得税=- 198 000 - 1 359 600=- 1 557 600(收益 3.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9 240 000—1 557 600=7 682 400(元) 借:所得税费用 7 682 4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 359 6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9 240 000
列披和披露
(一)会计报表列示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会计 报表中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列 示,并且不要求折现; ? 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10
(二)附注披露
所得税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当期所得 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 ? 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 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变化的具体情况 ? 企业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在未确认与 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时,应披露判断 基础及暂时性差异的金额
11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