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 力和机械

第六章 力和机械

第一节怎样认识力

教材分析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或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分析某一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生活实际分析、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

4、.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或演示实验,让学生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能分析某一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生活实际分析、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 通过实验,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物体的形变.

过程与方法:1、探究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能对问题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研究。

2、从生活现象中获取知识并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热情。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竞争。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究、动画演示,得到结论再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说明:力的概念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重力、摩擦力、压力、浮力的基础.

教学难点:力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具体的力,分析共同点,体现由具体到一般的原则。

说明: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较抽象.学生对施力物、受力物的提法感到生疏;不会分析某个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的“作用”不易被理解.本节课通过分析生活实例中的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引起形变)来体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中的“作用”的含义.

教法指导

1.本节课的地位: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本章重力的基础,也是学习后面压力、摩擦力、压强、功的基础.

2.学生情况的分析:力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一方面学生认识力时,不注意施力物和受力物.另一方面对力的相互性没有认识.

3.本节课可分为三部分讲授: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说明:由于学生对力的概念会感到抽象、陌生,需多举例或做演示实验,为学生建立起力的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举例或做演示实验时,突出每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突出每个力的作用方式,以便为教师归纳、学生认识力的概念打基础.

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认识或认识不全面,也需多举实例,在举实例时,让学生明确相互的两个力的施力物及受力物,还应明确两个力的方向,及两个力方向的特点.

设计思路

通过对所学和几种特殊力的复习,引出力的一般性的分析,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分析具体图片中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通过对如何知道物体受力的疑问引出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对影响塑料尺形变的因素的探究,和推门的实验,引出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通过阅读了解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知道还可以用力的图示;通过对手压铅笔、磁铁小车运动等实验的研究,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阅读“高空王子“阿迪力,了解物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学器材:长塑料尺、铅笔、小车、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力”的例子.

教师指出:物理中“力”的含义与生活中“力”不尽相同.

本节课将讲什么是力.

二、.新课教学:

(一)讲授力的概念

①出示图片: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

分析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三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作用的方式.

②举例:推土机推土、拖拉机拉犁、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货物.

分别分析推土机推土、拖拉机拉犁、起重机的钢丝绳吊货物这三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作用方式.

由于人推车、人拉车、人提桶是学生熟悉的劳动,分析这三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作用方式学生易接受.进而举出三个机器对物体的力,学生由人对物体有力迁移到机器对物体有力,这种认识是自然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易接受.

③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实验.演示及分析实验,说明: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目的是强调力必须是两物体间有作用.只要两个物体有“推”、“拉”、“压”、“提”、“吸”等方式的作用,不管它们是否接触,就有力.

(二)力的作用的相互的

①举例:手提水桶,手受向下的拉力;人穿旱冰鞋推墙,人后退.分析上述两实例表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另一物体施加的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演示1:如图8-1所示的装置.演示实验证明,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有吸引力的作用,同时另一物体对这一物体也有吸引力的作用.

演示2: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③分别分析上述实例及演示实验中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施力物、受力物及方向.

通过分析后归纳:相互作用力的施力物与受力物的关系.两物体间相互作用时,①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施力物是受力物,受力物也是施力物.②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方向相反.

(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1:用力拉、压弹簧时,弹簧会伸长或缩短.。

实验2: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实验3: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3)、分析课本图8-3,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分析课本图8-4,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列举一些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的事例,让同学分析这些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发生改变时受的力.

教师归纳: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改变.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力的概念后,还需要强调: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没有施力物的力或没有受力物的力都是不存在的.

②力具有相互性:两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

3、小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作业布置:1、体育课上,小明用力将铅球向斜上方推出去,球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上,地面被砸了一个小坑。在这段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的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的推力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______变为_________。

(2)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

(3)铅球以某个速度落向地面,这是受到________作用的结果,铅球落地后,会运动一小段距离后,最终会因受到地面的_________而停下来,保持静止状态。

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力时,脚也会感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请再举出相类似的事例:。

3、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各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

课后记:

1. 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两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

(1)“作用”就是力。(2)力离不开物体,即施力物和受力物。

3. 强调作用就是力。注意避免“由于作用产生了力”这种模糊不清的说明。否则学生会误认为除了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力。这样对学生将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有好处。

4.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逐步深化。

5、在讲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只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相互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不介绍两个力大小相等.

6、应该说,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万有引力).但本节课只是初步建立力的概念,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也可以有力的作用.而万有引力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基础,所以这里不要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在演示磁铁吸引铁钉时,只归纳出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而不说“一定有”力的作用.

第二节怎样测量和表示力(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讲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力的单位及力的测量,从而对力这个物理量有较全面的认识.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第一次学习牛顿这一力的单位,感到生疏.1牛顿的具体观念不易形成,在估测被测的力是否超量程时,把握不准,用弹簧秤测力时,带有随意性.

3.本节课分两个单元时间:①介绍力的单位,弹簧秤的构造及使用.②学生分组练习使用弹簧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2.知道弹簧秤的构造,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向学生介绍“牛顿”是力的单位.并通过生活中一些力的具体数值,

使学生形成1牛顿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基础上,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及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

一、引入课题1、复习: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让班上个子最大的男生和个子最小的女生分别拉拉力器,比较弹簧伸长的多少.比较两人拉力的大小,说明拉力有大小,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讲授力的测量

1、向学生介绍国际上常用的力的单位——牛顿,并让学生记住它.但不介绍1牛顿是如何规定的.

由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牛顿,推广到手托质量为100克的物体的力为1牛顿.再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1牛顿的力.

阅读课本中一些力的大小.再举一些生活中常见力的大小的例子.

2、向学生介绍测量力的工具——弹簧秤.

演示:将一弹簧挂在铁架台上,在弹簧的后面立一木板,并在木板上贴上白纸,用笔记下挂钩所在的位置.用一个小力竖直向下拉弹簧,用笔记下此时挂钩所在的位置.再用一个较大力竖直向下拉弹簧,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说明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比较两次的伸长量,得出弹簧的伸长量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当第二次拉力为第一次的n倍时,弹簧第二次的伸长量为第一次的n倍.从而得出“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结论.借此实验简单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

观察弹簧测力计: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观察.教师利用演示用的大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①弹簧测力计的构造,②弹簧测力计的量程,③弹簧测力计上的单位,④零刻度,⑤一大格和一小格各表示多少.

介绍如何使用弹簧秤,教师利用演示用的大弹簧测力计边演示边讲解.

介绍其它的测力计,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测力计.

(三)、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明确实验目的是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让同学阅读课本上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让学生把观察到的量程、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牛顿记录下来.

(1)用手拉弹簧称的钩,大家自感受1N和5N的力有多大。

(2)每人一个钩码,用弹簧称拉着它在空中静止不动,测量向下拉力

(3)使木块匀速运动,拉力多大

(4)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称钩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

在做第3步和第4步时,向学生介绍如何保证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匀速前进.用秤钩钩住木块,手拉弹簧秤另一端的挂环.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

测拉断头发的力的大小时,让每个同学都测一次,激起同学的兴趣.测后将拉力的大小与课本表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数据比较.

让同学讨论节后的“想想议议”,在同学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强调:使用前轻轻拉动几次挂钩,避免弹簧被卡在壳上;若使用前指针不指零:①校正零点,②修正测量数据:若在未测量力前,指针指某一刻度,将测得数值减去这一刻度,所得的差是被测的力的值.三、小结:力的单位牛顿

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课后记:

1、测量时,让力的作用线与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不容易做到.

2、学生对1牛顿的具体观念未形成,不易估测被测力是否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3、本节可列举学生常见的一些力,让学生对1牛顿初步形成具体观念.

4、在介绍弹簧秤的构造时,把弹簧秤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后,再由教师介绍.

5、在介绍正确使用弹簧秤时,用大的弹簧秤由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增大可见度.

在课堂时间分配上,教师介绍的时间不宜太多,应留2/3的时间给学生练习使用弹簧秤.

第二节怎样测量和表示力(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学习力的概念、单位、测量之后,认识力的三要素及力的图示的.知道力的三要素,才能较全面地认识力:力不仅有大小,它还有方向和作用点.力的方向揭示了力的矢量性.学习力的三要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重力、摩擦力、压力等打下基础.力的图示把力这个抽象的概念直观地表示出来,图示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速度及高中将要学习的许多物理量都可以用图示法表示出来.

2.学生情况分析:学习了力的测量后,学生对力的大小有认识,但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特别是力的作用点没有认识.用图示法表示一个力对学生很陌生,在学习力的图示法时,学生往往由于随意性造成作图不规范.

3.本节课分两个层次进行:介绍力的三要素;学习力的示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表示一个力.

过程与方法:力的图示十分直观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现出来.通过力的示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画图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图示的学习,认识图在物理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画力的示意图.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复习提问:1、弹簧秤的测力原理是什么?

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力的三要素

1、通过上节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弹簧的伸长量来测量可知,力的大小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演示用力拉弹簧和用力压弹簧效果不同;举例足球运动员把球射偏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让学生阅读课本上推门及用板手拧螺母的实例;

4、演示:用手提水壶柄的中央与用力提水壶柄的后端,两次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5、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力的三要素.

(二)、力的示意图

1、先介绍力的示意图的作用:把抽象的力具体、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

2、介绍什么叫力的示意图.如何在力的图示中表示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3、教师示范,画几个力的图示:

(1)、首先画力的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的受力点上,也可以画在受力物的几何中心.

(2)、再画力的大小,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3)、最后画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尖端正好对齐线段的末端.

教师在示范中,一定要规范画图.

4、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画几个力的图示.在此过程中,要人人动手画,可让1~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让全体同学给他们评判.

教师将同学中出现的错误一一纠正.

(三)、.课堂练习

1、一个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50N,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2、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向右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3、沿斜面用50 N的力拉重为100 N的小车,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所受的拉力示意图

课后记:

1.本节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分析这些实例,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方面总结出力的三要素.认识力的三要素是学习力的图示的基础.

2. 在学习力的示意时,以力的三要素为依据,讲清如何把一个力简明、形象地表示出来.通过教师示范做出几个典型力的示意和学生对几个不同力的图示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力的示意法.

3、鉴于学生对力的三要素认识不够,本节课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方面,通过举例,使学生认识到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决定.

第三节重力

教材分析:

1.本节地位:本节是在学习力的基本知识之后,学习重力的.是从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方面认识重力.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力的基本知识的理解.重力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的力.

2.学生情况分析;物体下落的现象学生见得很多,但没有从理论上认识是地球对它们吸引的结果.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学生对竖直这一方向不理解,常认为竖直就是垂直.

3.本节课分四个问题进行教学: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⒈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⒉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⒊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N/Kg的物理意义。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感知重力的存在,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养成尊重自然规律及对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明确G与m的关系,以及运用G=mg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⒈演示:①让手中的粉笔自由下落;②把杯中的水倒出来,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⒉通过观察,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

三、新课教学什么是重力

⒈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粉笔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粉笔。水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水。

⒊重力在物理学中用符号G表示。

⒋注意说明:重力、重量、物重等说法。

四、重力的大小

㈠、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量。把待测物体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关系

⒈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100克、200克和30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⒉分析实验记录,得出结论:

⒊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越大;物体的质量不同,但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是一定的;由此说明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 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算,g 可取10牛/千克。

㈣、G=mg

⒈如果用G 表示物体的重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 表示。使用这个公式时,质量m 用千克作单位,重力G 用牛顿作单位,g =9.8牛/千克。

⒉注意: 五、重力的方向

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⒉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⒊注意:竖直与垂直的含义不同。为了区分清楚,让同学注意观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一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的重垂线;一是放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垂线。在地球表面的每个地方,竖直是个特定的方向,跟当地的水平面相垂直,近似指向地心。

⒋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的墙壁是否竖直。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六、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点;圆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

七、重力与质量的区别

从G =mg 知道,重力跟质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是实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质 量 重 力

定 义 物体所含有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 向 无

竖直向下

大 小 不随物体位置形状而变化,是物体的属性

随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单 位 Kg N

测量工具

天平

弹簧秤

八、小结

⒈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体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⒉重力既然是一种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⒊重力的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关系用G =mg 表示,g =9.8N/kg 。 ⒋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⒌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九、作业 :

1、用弹簧秤测出某物体重1.5N ,能不能用最大称量是200g 的天平测它的质量?

2、下列物体的重力接近20N 的是

A .一个小学生

B 一辆汽车

C .一支钢笔

D 一只公鸡 3、如图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质量为5千克,请作出该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N kg 101

1. 前面学习了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本节就是从力的三要素来使学生认识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通过大量的实例:地面附近的物体一旦离开了支持它的物体,就会落地,使学生认识到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过演示实验,归纳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从而总结出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的结论.即,或G=mg.得出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式后,通过解例题学会利用公式计算重力或质量.

3.通过悬吊重锤实验,观察和分析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通过教师介绍,使学生认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点——重心.形状规则材料均匀的物体,重心就在几何中心.

5、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是本节的重点,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的结果,归纳出,G=mg对于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很重要.利用G=mg计算时,同学往往不注意各物理量单位,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

6、在介绍重力方向时,讲清竖直就是垂直于水平面,使学生对竖直向下有正确的认识.

第四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摩擦现象,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⒉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探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及产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教具:木板、重木块、毛巾、钩码、弹簧称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2、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总结鞋子中还有有关摩擦的大学问呢!)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看一看:有趣的摩擦(播放画面1——汽车在冰面和泥地里打滑)图中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怎样解决?(安装防滑链、垫上草垫等)

有趣的摩擦(播放画面2--搬油桶,“移”重如泰山,“滚”易如反掌)

做一做:你能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制造出一种摩擦吗?你能交流一下在摩擦实验过程中你的感受吗?

想一想:你们想研究摩擦力的哪些秘密呢?(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1、摩擦力的的概念?

做一做:

(1)水平桌面放置一个重物,提问物体受到了几个力?(重力与支持力)

(2)用螺旋弹簧水平拉重物,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为什么?(分析:弹簧伸长了,证明了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间有一些“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些调皮的…隐身的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这种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3)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总结: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一猜: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系?生活中你有这方面的经验支持吗?

学生提出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质量有关;提出在冰面上行走比在平时的路面上行走困难,猜想摩擦力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提出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有关;提出车轮都是圆的,猜想滚动比滑动容易;提出汽车速度大不容易刹住,猜想速度大摩擦大……

做一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师示范: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小组讨论:

研究一个物理量可能同时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如何通过实验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些因素的关系?

小组交流:

(1)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2)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比一比:看谁的实验做的好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议一议: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各组实验数据表格实物投影.想想如何分析实验数据表?分析实验数据看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点评:在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假想,为学生准备探究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工,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考虑到这些以后,才能对学生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无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想一想: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课后记:1、课堂一开始,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此时的角色就成了教师的帮助者,他们热情而又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各种方案.接着让他们自己做实验来产生出摩擦并初步感知一下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力,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地调动,内部教育基因被激活,这对学生的发展也就更加有利.课堂一开始,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此时的角色就成了教师的帮助者,他们热情而又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各种方案.接着让他们自己做实验来产生出摩擦并初步感知一下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力,在交流中学生的表现欲望被充分地调动,内部教育基因被激活,这对学生的发展也就更加有利.

2。作为教师,不仅仅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收获”不仅是指学到了什么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经历情感上的波动,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学生失败后会反思,会进行再实践,再验证,这也是他们的收获.)

3.教师一起参与学生的学习,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不要以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去折射到学生,更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猜想,通过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尝试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的信心更足了,学生经历的由猜想到实践验证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以后学习科学的方法,这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对他们将终生受用.正如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所说“学校教给学生的,那应该是在若干年后,还留在学生脑海里的那些终生受用的东西.教师要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可能会作什么样的猜想?他们需要哪些材料?

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他们心灵上的震憾?他们会发现什么?可能会得出哪些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学生的猜想也许并不是教师期待中的,作为教师,这时决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固定在你想要的范围,而应满怀热情的去肯定他们的猜想,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4、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

第四节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过程与方法: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过程,能用学过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通过“开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问: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有哪些种类?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二、新课学习

辩一辩: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学生自由辨论,两分钟时间,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于有益摩擦,要想方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想方设法减少它.)

谈一谈: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一、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学生举例并分析)(多媒体演示.)

大家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有效激活)

二、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像,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试一试: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出拉力的大小.(学生操作)

结果如何?为什么?

由实验可知: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多媒体演示.)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见到那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就以自行车为例.请举例说明.(可以找一辆自行车,对着自行车,学生讨论热烈)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多媒体演示.)

三、小结

1.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 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可以采用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练一练:

上网:搜索一下“摩擦”,看看摩擦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课件和文章

动手:做课后“小实验”:筷子提米

读书:复习课文.阅读“科技、社会、生活”

小论文:假如没有了摩擦……

开眼界:生活中的摩擦(播放媒体)

计算机显示工业、科研、国防等各种情况下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上海已经投入运行的磁悬浮列车、气垫导轨、气垫轴承、气垫船、滚动轴承等)

作业布置:

1、摩擦力是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_______或_________的力;写字时铅笔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_____摩擦,转笔刀与铅笔间的摩擦是__________摩擦。

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汽车受到的牵引力是1500牛顿,则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牛顿、方向是_______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

3、以下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摩擦力的是:()

A,人在地面上行走;

B,系鞋带或打绳结;

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静止不动;

D,用干燥的粉笔擦擦黑板上的字迹。

课后记:

1、物理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获得体验.科学探究在需要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由于教学

目标的多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而这些不属于陈述性的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或默会知识.这类目标不可能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简单的记忆模仿能够学会,而是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内化才能习得的.因此,科学探究应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亲历过程,才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以.本节课,教师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解释信息、做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

2、新课程的物理教学不再以知识为载体,否则将会进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物理教学以活动为载体,教者所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创设什么样的活动,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映,以期达到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3、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上课前预想不到的情况,如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就有很多组学生由于没有控制好条件,从而得到摩擦力与面积有关的结论,作为教师,这时候不能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强塞给学生,不要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应及时作好指导,让诊断与矫治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走进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作适时的指导.该什么时候指导,指导的程度如何?这都是需要教者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

复习课

复习目标:

理解力的概念、性质。

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知道重力的概念,会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复习过程

知识整理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

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

测量力的基本工具;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

重力的概念;物重的概念;重力的方向及应用;重力公式及计算

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的的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增加有益摩擦的方法;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练习训练

1、指出下列事例中的做法所能达到的目的以及所采用的方法.

⑴大行李箱的底部装上轮子:________________;⑵用手握紧瓶颈把瓶提起来:________________.⑶宾馆卫生间的浴盆旁常铺上地巾:________________;⑷钢丝钳的钳口上有细密的槽纹:________________;⑸机械转动部分要经常加油:________________;

⑹体操运动员比赛前手上涂些镁粉: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方法中可以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可以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____.①减小皮带对皮带轮的压力;②在轮胎上刻花纹;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用力抓紧物体;⑤给轴承加油;⑥下雪天在马路上撒煤渣.

3、自行车哪些地方要利用摩擦?请你举例指出其中三处.

4、以下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摩擦力的是:()

A,人在地面上行走;

B,系鞋带或打绳结;

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静止不动;

D,用干燥的粉笔擦擦黑板上的字迹。

5、成熟的苹果离树后竖直向下掉.据说正是下落的苹果打

在牛顿的头上,激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揭示引力迷宫的大

门.现在也请你充分发挥自已的智慧和灵感,就此现象中涉及

到的物理知识写出两点.

6、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

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①轮胎上刻有花

纹;②车轮做成圆形;③塑料套紧套在车把上;④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⑤脚踏板凹凸不平;⑥刹车时用力捏闸;⑦车轴处装有滚珠;⑧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法向朝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

(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7、城东中学体育馆篮球场的水泥地面铺了一张很大的毛地毯,用来表演文艺节目.现根据节目要求,要把毛地毯往前移动1m,小李等几名同学拉起毛地毯的一边,费了较大力气才把它拉到前面.请你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地毯很难被拉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移动毛地毯?(不供助器械,设计两个简易可行的方案,可用文字或示意图说明)

第五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⒈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⒉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杠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杠杆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臂的正确确定

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归纳法

教学用具:杆秤、托盘天平、镊子、钳子、筷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利用、制造工具。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帮助人们完成工作。机械有复杂的,也有简单的。简单的机械是组成复杂机械的基础。我们今天研究其中的一种简单机械——杠杆。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地球。”为什么他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呢?原来他使用了杠杆。古代的埃及人在修建金字塔时也使用了杠杆来搬动巨大的石块。

二、新课教学什么是杠杆?

一、初步认识杠杆

1.提出问题:

⑴展示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把出来?

⑵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省力?

⑶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⑷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⒉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甲讲解。给出杠杆的定义。

⒊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4.得出杠杆的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5、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二、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⒈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①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

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简介力的作用线概念。)

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三、讲解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1、例题:画出用螺丝刀撬图钉的杠杆示意图。

先找支点O;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交待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的方法。

说明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

指出什么是力的作用线。

⒉练习:(1)、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的力臂,并用字母L表示.

(2)、找出下列各图中动力和阻力,并画出杠杆力臂

3.总结本课时内容,布置作业:

⑴画出用羊角锤拔钉子时的杠杆示意图。

⑵如图所示,用最小的力把重油桶推上台阶,推力的作用点在何处?方向如何?在图上分别画出支点、重力、推力及它们的力臂。

初中物理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力和机械》单元测试考试卷 考试题及答案 之一 新部编版.docx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试题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本书放在桌上,书对桌面有一个力,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同是桌面对书有一个力,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试题2: 称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如图8-A-1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称量值是 N,用它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精确到 N。图中所挂物体的重力 是 N。该物体的质量约为 kg。 试题3: 一根弹簧一端挂在墙上,用490N的力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20cm。如果改为两个人分别拉弹簧的两端,把它也拉长了20cm,则每个人各用了N的力。 评卷人得分

建筑工人用“重垂线”来判断墙砌的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的知识,用这个知识还可以做成“水平仪”,用来。 试题5: 一人用300N的水平推力将一质量为3kg的铅球推出,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的作用),所受合力 为,方向。 试题6: 如图8-A-3所示的滑轮组吊起某物体,若物重G=400N,滑轮重不计,为了使物体G匀速上升,拉力F= N;为了使物体在5s内上升2m,人需以 m/s的速度拉动绳子。 试题7: 有一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则动力大小是阻力大小的倍,这是力杠杆。如果两力臂都增加各自的一倍,则阻力大小是动力大小的倍。 试题8: 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相接触的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一定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这两个物体同时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一、认识力 1、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 。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 和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 3、受到力的物体叫 ,施加力的物体叫 。 4、力的单位是 ,符号是 。 5、力的作用是 。力的三要素为: 、 、 。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 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是: 。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为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铅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 和 。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如均 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四、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 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 糙滑动摩擦力 。该研究采用了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与 和 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 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摩擦力 静摩擦动摩擦

九年级人教版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测试题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卷 1、某同学在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 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则物体的重力() A、一定等于 B、一定大于 C、一定小于 D、不一定小于 2、如果用弹簧测力计和天平称量同一物体,把物体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再称量时,测量结果会() A、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测量结果都变小 B、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的测量结果都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天平的测量结果不变 D、天平的测量结果变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3、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4、下列事例中,能减小摩擦力的是() A、运动鞋鞋底有花纹 B、行李箱下安装两个轮子 C、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D、在冰冻路面上撒沙子 5、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 每个钩码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继续保持平衡的是 () A、在杠杆的两端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B、在杠杆的两端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C、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格 D、将左端的钩码向左移动三格,同时将右端的钩码向右移动两格

6、如图所示,下列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7、用定滑轮拉物体,不计摩擦,当沿不同方向将物体拉起时,拉力分 别为F 1、F 2、F 3,如图所示,则这三个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F 1F 2>F 3 C 、F 1=F 2=F 3 D 、无法判断 8、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约为 ( ) A . B . C .0.49 kg D .4.9 kg 9、盘山公路修成环绕山坡的盘山路线,车辆向上行驶可以( ) A .缩短—上山时间 B .减小重力 C .减小所必需的牵引力 D .以上均不正确 10、右图中,若要让杠杆在如图位置平衡,要使所加力最小,该力应( ) A. 沿 F 1方向; B. 沿 F 2方向; C. 沿 F 3方向; D. 以上各个方向都可以。 11、在北方,下雪后,山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上缠有铁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 、增大摩擦力 B 、减小摩擦力 C 、保护轮胎 D 、使雪快速熔化 12、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要把拧得很紧的瓶盖扭开,在手和瓶盖间垫一块毛巾 B .手表上用于调节指针的旋钮刻有凹凸不平的条纹 C .为把玻璃窗擦得更干净些,要用更大一点的力压抹布 D .移动较重的货箱时,在货箱下面垫上几根圆木 13、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 、OBD 和OED 组成,用指甲刀剪指 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F 1 F 3

夯实基础之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基本概念与考点的切合 基本 概念 公式典型题(必有)教材题中考题(08 09) 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弹力概念例:关于弹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 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1.用手捏一个厚玻璃瓶,玻璃瓶会发生弹性形变吗?(瓶 中灌满水,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 中。用手轻捏厚玻璃瓶,观察细管中睡眠的高度变化, 就能知道厚玻璃瓶是否发生了形变) 图13.1—5的实验可以帮助你回答这 个问题。轻按桌面能使桌面发生弹性形 变吗? 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检验。 弹簧测力计原理及使用例:(05四川成都)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月球上,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 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的型号 C.测量时,要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 D.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表示0.1kg 例:一个弹簧测力计在钩上挂了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若将弹簧秤倒过来,将钩码挂在 吊环上,手提测力计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 大于G B. 等于G C. 小于G D. 无法确定 3.从家中带来各种商用弹簧秤,同学之间交流它们的 用法。怎样判断谁的秤更准确? 4.一个弹簧测力计用的时间久了后,常常不能准确地 测量力。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重力概念2.关于质量和重力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有方向,而质量无方向 B. 在赤道附近物体的质量和重力都要变小 C.在太空中物体的质量和重力都等于零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时,若不及空气阻力,则足球的受力情况是() A、只受踢力 B、只受重力 C、既受踢力,也受重力 D、不受踢力,也不受重力 重力大小的计算 mg G 例: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最接近() A.5N B.50N C.500N D.5000N 例:质量是10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是______N;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 N,则它的 质量是_____g(g取10 N/kg). 1.一个南瓜的重量是30N,它的质量是多少? 2.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 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的同一物体引力的1/6一个连同随身 装备共9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重约多少牛顿?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六章 力和机械 练习题C卷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力和机械练习题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图,为我国神舟号飞船返回舱减速降落的情景。返回舱在此过程中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C.重力不做功 D.不受力作用 2 . 力的单位是() A.千克B.牛C.米D.秒 3 . 下面是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参照密度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水干松木汽油铜 密度/kg. m-3 1.0×1030.5×1030.75×1038.9×103 A.常温常压下,表中四种物质,干松木最轻 B.常温常压下,液体的密度都比固体小 C.常温常压下,能装5kg水的塑料桶一定也能装下5kg的汽油

D.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情况下,实心干松木一定比实心铜块的体积大 4 . 落到地上又弹跳起来的皮球,先被压缩,后恢复原状,关于它的能量变化,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缩过程,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增加 B.恢复过程,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加 C.压缩过程,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D.恢复过程,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 5 . 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静止后,受到浮力大的是 A.小木块B.大石块C.一样大D.不能确定 6 . 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橡皮泥拉长后,橡皮泥的质量变大了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 C.从月球采集的一块矿石带回地球时质量不变 D.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 7 . 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舱中进行以下活动,下述活动不能够实现的是 A.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B.用弹簧拉力器来锻炼臂力 C.通过无线电与同伴对话D.轻易举起50kg的物体 8 . 小明游玩了意大利比萨斜塔后,买了一个模型,当模型塔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小明对模型塔分析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复习要点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2、弹簧测力计 ①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③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外壳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看清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调到零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若指针没有调到零点,应先将指针调到零点。 B、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C、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二)、重力: 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

第六章力和机械检测题

第六章力和机械测验题(复习一) 班别姓名座号 一、填空题 1.叫弹性,叫塑性。 2.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弹力。物体的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3.测量的工具叫测力计。它是根据制成的。使用时首先要看清______ _和_____ ,还要检查指针_________ ,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__________ 。 4.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5.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成正比,其公式为,g= ;(2)重力的方向是的;(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质量均匀的方形薄板的重心在上,球的重心在,而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它的。 6.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 _____________力,这种力叫_____________。 7.增大摩擦的方法有①②,减小摩擦方法有①______ ②③④。 8.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9.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从支点到阻力使用线的距离,叫做。 10.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公式写作:。 11.杠杆的应用:根据杠杆的,可将杠杆分为以下三类:①省力杠杆:当L1>L2时,F1 F2,其特点是,但费;②费力杠杆:当L1<L2时,F1 F2,其特点是,但省;③等臂杠杆:当L1=L2时,F1 F2,其特点是。 12.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 由几段绳子吊着,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即拉力F= 。 13. 质量10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 是10N,则它的质量是。(g取10N/kg ) 14.如图1所示,一个桥头立着如右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这座桥面受 到的压力超过 N时,就可能发生危险。 15.自行车刹车时,用力越大就停的越快,这是因为 _________ 。车锁由于生锈,不好用了,可采用 的方法是。图2 16.如右图2所示,物体A重20N,现用30N的水平力将物体A压在竖 直的墙壁上,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是牛。并在图中标出。 17.物体重2000N,如果用一个定滑轮提起它,要用 N的力。如果 用一个动滑轮提起它,要用 N的力。 18.如图3所示,滑轮怎样绕线时最省力,画出绕线图来。 图3 19.“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这是陶渊明的两句诗,诗人用“沦”和“出”两个字对运动作了形象的描写。那么他描写这两个运动时,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 20.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随着一声轰鸣,我国神舟6号飞船成功发射。我们从电 视画面上看到,火箭冉冉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安然地仰坐在船舱里。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 员是的;以费俊龙为参照物,聂海胜是的;以为参照物,地球正渐渐远离而去。 21.起重机吊着4t的货物静止不动,货物受到的重力是N,受到的拉力是N;当货物匀速上升时,它受到的拉力于重力;当货物匀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于重力;当货物匀速水平移动时,它受到的拉力于重力。 22.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7-7所示的实验。 ⑴三次实验时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高度滑下,这 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相同; 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得就, 速度减小越。 ⑵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 将。 ⑶上述结论是在的基础上,经过得出的, 这种方法叫法。 23 .如图4所示,用F=20N的拉力,拉着物体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子与滑轮 间的摩擦,则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二、选择题 24.跳高运动员起跳腾空时,受力情况是( ) A.受一个起跳力 B.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图4 C.受重力,地面支持力和弹跳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图 4 25.下列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先校零 B.弹簧测力计在使用时只能竖直放置 C.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是时不能超过量程 D.记录数据应同时写上力的单位 26.将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在弹簧测力计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5N的拉力,且两个拉力 15t A 图7-7

九年级物理 第13章《力和机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第13章力和机械》课型:训练课 学习目标: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 3、杠杆作图与滑轮计算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考点引入:弹簧测力计原理;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杠杆作图与滑轮计算 二、预习检测 1.测力计是测量的工具。它是根据制成的。 2.由于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成比,其公式为,g=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的;(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3.在图13.3-2中,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由甲、丙两次实验可知:。 因此,摩擦力的大小跟和有关。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公式写作:。 6.杠杆的分类:。 7.定滑轮特点是;动滑轮特点是。 8.滑轮组的原理:。 三、交流提升 1、如图所示,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 变”). 2.如图2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如果不计滑轮重和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 N。 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两端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这样便于。

(2)如图13所示,杠杆每格长度相同,杠杆的口处已挂着2个0.5N的钩码,要使杠杆平衡,则应在杠杆的处,挂上个0.5N的钩码。 四、当堂训练:本节能力训练 1.图1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2.园艺师傅使用如图3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3.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0N B.2N C.4N D.8N 4.用图7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路面滑动时的 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测得的摩擦力都相同 B.在同一路面.无论鞋内是否放上铁块,摩擦力都一样 C.只要鞋被拉动了,测力计读数就等于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D.在同一路面鞋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5.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A.一 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杠杆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四节杠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前面力学内容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滑轮组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中的重要部分。在本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入手,从使用各种日常中杠杆类工具开始,进而体会分析、认识什么是杠杆,抓住杠杆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现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力臂概念相当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因此在这里安排学生探究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以突破这一难点,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装置中辨认杠杆,找出支点、动 力、阻力;根据给定杠杆画出杠杆的力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建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学生 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感知科学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认识杠杆 2、力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杠杆 1、活动安排: 教师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剪刀、指甲钳、扳手、跷跷板、活塞式抽水机等器具的使用进行分析,归纳这些器具在构造和使用中过程中的有哪些共同之处。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引导得出杠杆的概念及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二)找一找、生活中的杠杆 1、教师介绍杠杆的使用历史。 2、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使用杠杆的例子。 3、寻找人体中的杠杆,并指出支点及动力、阻力作用位置。 (三)、猜一猜,杠杆能否转动跟哪些因素有关? 1、由“利用羊角锤拔钉子”情景中提出问题:“杠杆能否转动跟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可能的猜想:阻力大小、动力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3、选择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4、实验及记录:突出在研究杠杆转动与力臂有关时,从两步实验进行引导 A、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力在杠杆的不同作用点作用时,刚能转动杠杆的力的大小不同; B、保持作用点不变,沿不同方向用力,刚能转动杠杆的力的大小也不同。思考:实验说明作用点不是影响杠杆转动的本质因素,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因素呢? 5、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归纳结论。 小结:杠杆能否转动(除了已经明确的几个因素外),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有关,这个距离就叫力臂。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教师小结:我们把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称为杠杆的五要素,在杠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会正确地表示它们。实验也说明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做做若改变阻力臂又会有什么影响,理解如何才能更容易撬起钉子。(四)、小结 1、让学生自己小结画力臂的方法并练习。 2、进一步明确杠杆的五要素。 (五)、课后巩固 1、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收集平时生产、生活中使用杠杆的实例,并画出示意图标出 2、“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请根据我们这堂课的的学习,谈谈对这句话新的理解。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学生用书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学生用书 一、本章重难点分析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回顾重力、弹力、摩擦力、杠杆、滑轮、滑轮组等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质特点加深理解及其应用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 点 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力和机械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难 点 运用力、杠杆及平衡原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特点和实质、较熟练地分析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物。 二、知识结构 1、常见的力 ????????? 弹力? ?? 定义弹簧测力计? ???? 构造、原理 使用方法重力?? ?? ? 方向:竖直向下大小:G =mg 作用点:重心 摩擦力???? ? 产生条件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简单机械 ?? ????? ?? 杠杆???? ? 定义平衡条件 分类 滑轮????? 定滑轮????? 实质 特点动滑轮????? 实质特点滑轮组? ???? 省力情况 绕制方法轮轴和斜面 三、基础考点自测 考点一 1.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 程度大小有关.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的 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考点二 3.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方向总是 . 4.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 = g = N/kg ,它表示质量为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N. 5.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 考点三 6.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 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 碍 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 方向相反. 7.摩擦力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②接触面不光滑;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8.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大小和 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9.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 ,增大接触面的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 ,减小接触面的 ,变滑动为 ,分离 . 考点四 10.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 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力臂是 到 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11.杠杆处于 状态或 状态,称 为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条件为: ,即F 1F 2=l 2 l 1 . 12.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特点是 但费 .如:撬棒,起子. (2)费力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特点是 但 .如:船桨,镊子. (3)等臂杠杆:动力臂 阻力臂,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13.力臂的画法: 要正确画出杠杆上各力的力臂,明确力臂的概念是关键.画法可按以下几步完成: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2)画出动力作用线和阻力作用线,必要时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即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是力臂. 考点五

沪粤版物理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教案

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章知识要点,复习巩固力和机械的内容 2.通过典型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本章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章知识网络: 一、力 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常见力的表现形式:挤、压、碰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物体的作用(磁悬浮列车)5、力的三要素: 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 只要改变一个要素,就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二、测量力(弹簧测力计) 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的原理制成。 使用方法: ①校零 ②明确量程、分度值 ③测力时,弹簧的伸长方向跟测力的方向在一 条直线上 三、重力 1、施力物体:地球 2、方向:竖直向下 3、应用:重垂线 4、大小:G=mg g=9.8N/kg 物理意义: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5、与质量的区别:质量不随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 6、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规则、质量分布均匀在几何中心上四、滑动摩擦力 1、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大小: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与接触面积大小、速度大小无关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4、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五、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0到垂足) 3、画力臂的方法: 一找(找准支点); 二画(画出力的作用线-虚线); 三引(引垂线); 四标(标垂足-直角符号;标力臂-支点到垂足的距离) 4、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 六、滑轮 1、定滑轮 ①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②实质:等臂杠杆L1=L2 G=F S=h 2、动滑轮 ①特点: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②实质:省力杠杆L1=2L2 G=2F S=2h 3、滑轮组 ①特点:省力、但费距离 ②实质:F=(G+G物)/n S=nh 4、绕线法 ①奇动偶定 ②有内至外、只能绕一次滑轮 ③用刻度尺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第一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会学生“学” 领先一步 领跑一生 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 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一个苹果掉到地上,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且不能恢复原样,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塑性 .放在桌面上的苹果 会 (填“会”或“不会”)发生形变.苹果对桌面的压力实质是 弹力 . 3.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叫做弹力,生活中的压力 、支持力 、拉力 都属于弹力. 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重力、推力、摩擦力等,实质是弹力的 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 . 5.弹簧测力计的制成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它有一个前提条件是 在弹性范围内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1)提环 ; ⑵ 弹簧 ; ⑶指针 ;⑷刻度板;⑸挂钩 . 6.请同学们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前 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 ;(2)使用前把测力计的指针 调到零刻度 ;(3)使用时所测力不得超过 测力计的量程 ;(4)使用时,应使拉力的方向和 弹簧伸长的方向保持一致 . 重难点 我掌握 师生互动 疑难解惑 知识点1:弹力的理解. 【例1】 体验:如图13-1-1所示, (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 手推动后运动起来. 图13-1-1 (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 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解题思路点拨】 现象分别是(1)小车运动;(2)小车静止;(3)小车运动. 说明(1)(3)体验中小车受推力而运动;(2)体验中小车没受推力静止. (2)中自由伸缩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车没有推力的作用 (3)中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受到了弹簧的弹力. 所以弹簧只有在发生形变时,才产生弹力. 【参考答案】 略 知识点2: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 【例2】如图13-1-2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 N B. 2 N C. 4 N D. 8 N 图13-1-2 【解题思路点拨】 弹簧测力计如下图放置用F1拉它时,测力计的读数同学们认为当然是F1,此时对弹簧测力计作受力分析(不计弹簧的重力),如图13-1-2乙所示,弹簧受向上和向下两个拉力作用下读数是F1,受两水平拉力与受两竖直拉力其实质应是一样,竖放上端起固定作用时,对弹簧的拉力容易忽视,试想如果没有对弹簧向上的拉力,情形将如何. 【参考答案】 C 聚焦中考热点: 【例3】(2009·南昌)如图13-1-3所示,其中与其他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图13-1-3 【解题思路点拨】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确定选项较为容易,但用弹力的眼光看,前两个图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称为弹性形变;C 图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称塑性. 【参考答案】 D

沪粤版物理八下第六章 力和机械 复习习题

力的章节复习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2.下面关于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C.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不一定都受到力的作用 D.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不一定成对出现 3.如图所示,固定着磁体的小车靠近固定着铁块的小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磁体吸引铁块的力,其施力物体是铁块 B.只有当磁体与铁块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C.磁体对铁块有吸引作用,而铁块不会吸引磁体 D.它们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但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4.2019年4月28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19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马龙以4比1战胜瑞典选手法尔克,夺得冠军。如图所示,马龙站在领奖台上等待颁奖,此时马龙受到的力有(C) A.重力、马龙对颁奖台的压力 B.重力、地面对马龙的支持力,领奖台对马龙的支持力 C.重力、领奖台对马龙的支持力 D.重力、马龙对领奖台的压力,领奖台对马龙的支持力

5.如图,小东同学手提着篮球走在运动场上,他的手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B) A.篮球 B.绳子 C.篮球和绳子 D.地球 6.下述对吊在天花板下的电灯几对力的叙述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C) A.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B.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D.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7.如图所示,两车追尾撞击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乙车先撞击甲车,甲车后撞击乙车 B.甲车撞击乙车的力大于乙车撞击甲车的力 C.由于两车的受力作用点等因素不同,两车形变程度不同 D.甲车撞击乙车的力的方向和乙车撞击甲车的力的方向相同 8.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上空要沿如图所示的直线匀速飞行(图中的黑点代表宇宙飞船),则在飞行过程中宇宙飞船上的火箭应向哪个方向喷气(B) A.沿直线向后喷气 B.竖直向下喷气 C.与直线成一角度斜向下喷气 D.与直线成一角度斜向上喷气 9.科幻片“流浪地球”中有许多物理知识,例如: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喷射的“火焰”应偏向自东向西,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复习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力和机械》复习学案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g 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 ??????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动摩探静摩擦 摩擦力 3、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它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单元测试(答案)

八年级下册 物理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A B C D A B C D 彩田学校物理第十三章测试卷(杠杆、其他简单机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 将正确答案填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1.如图1所示的工具,在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D ) 2.如图2中有下列工具,①钢丝钳,②核桃夹子, ③理发剪子,④镊子,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D )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3.如图3所示的各滑轮组中,物体重力都是G ,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使物体匀速上升,拉力F 最 小的是( B ) 4.一位同学双手的最大拉力为500N ,现在他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 C ) A .500 N B .1000 N C.1500 N D .250 N 5.如图4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 D ) A .以B 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B .以B 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C .以A 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D .以A 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6.如图5所示,物体G 分别在拉力F 1,F 2,F 3作用下静止,不计摩擦,则( D ) A.拉力F 1最大 B.拉力F 2最大 C. 拉力F 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7.若要用5N 的拉力刚好提起重20N 的物体,可采用下列简单机械中的哪一种( C )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杠杆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8.如图6所示中,杠杆处于平衡,现在将力F 的方向改为沿图中虚线的方向,要使杠杆仍在图中位 置保持平衡,必须使( A ) A.F / >F B.F / <F C.F / =F D.F / >G 9.如图7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 、OBD 图3 图2 图 1 图5 图4 ① ② ③ ④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教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重力、弹力、摩擦力、杠杆、滑轮、滑轮组等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质特点加深理解及其应用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力和机械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难点:运用力、杠杆及平衡原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特点和实质、较熟练地分析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物。 复习过程: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弹力:1定义________,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_____ 定义:由于地球_____________而受到力 大小:与___成正比关系式:______ 重力三要素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种类作用点:_________密度均匀形 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______ 定义:阻碍物体___________运动的力 摩擦力: 种类:滚动摩擦力、___ 摩擦力、_______摩擦力 摩擦力影响因素:1.______;2.________ 增大________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加________ 定义: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一点:支点 五要素二力:动力、阻力,符号分为 ______和_______ 杠杆二臂:动力臂和阻力臂,分 别为___和_ _ 平衡原理:_×_=_×_即:___=___ 省力杠杆:L1_L2 F1_F2 如 ____; 分类费力杠杆:L1_L2F1_F2,如____; 等臂杠杆:L1_L2 F1_F2,如____。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 定滑轮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 滑轮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滑轮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 力 滑轮组省力规律:有几段绳 子与__动轮连接,所用的拉力就等于物体与动滑轮总重力的 _______ 典型示例: 【例1】如图13-1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 用力的示意图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g=10N/kg)。 图13-1 【提示】先求出小球的重力,然后再根据要求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即 可。 二.摩擦力 【例2】如图13-2所示,是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 素”实验时的情景。(1)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运动,这样做的 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木块在水平上静止,不再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时,木块与水平 面间____(填“有”或“无”)摩擦力。 图13-2 三.杠杆 [例3]如图13-3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 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 图13-3 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 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 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 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四.滑轮、滑轮组 【例4】用右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 中画出绳子绕 【例5】如右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 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 轮重G重小于物重G,所用拉力分别为F 甲、F乙,则F甲---- F乙(填”>”、“=” 或“<”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 1.如图13-4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图 13-4 2.如图13-5所示下列图4-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 的是() 图13-5 3.如图13-6所示,均匀木棒AB长为1m,水平放置在O、O'两 个支点上。已知AO、O'B长度均为 0.25m。若把B端竖直向上稍微 抬起一点距离,至少需要用力20N;若把B端竖直向下稍微压下一 点距离,则至少需要用力() A.20N B.40N C.60N D.8O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