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钱币名词解释

古钱币名词解释

古钱币名词解释
古钱币名词解释

古钱币名词解释

实物货币——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货币形式,是商品间接交换的一般价值形态的体现,最初被固定在某些特定种类的商品上。在中国,大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牲畜、龟贝、农具等实物货币。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实物货币发展的鼎盛期,同时也是衰落期,这时期的实物货币主要由布帛、天然贝等来充当。

金属称量货币——一种具有货币价值形态的金属货币,简称“称量货币”。这种货币往往被熔铸成条块等形状,具体使用时或被切割成一定的大小,通过称其重量和鉴定成色来确定价值,在商品交换中行使货币的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不具有面额价值,如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金版等。起先,称量货币由贱金属铜铁来充当,在长期发展中,金银等贵金属又逐渐代替了铜铁。

铸币——指被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钢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现代。

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孔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市和耸肩尖足空首布。

平首布——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布、异形布、方足布、尖足布、圆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

金版——即金钣,又称“印子金”。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黄金货币。形状有龟背形、长方形、方形等数种,多出土于安徽、江苏、河南等地。一块完整的金版的重量与楚一斤之重接近,其钤印数不尽相同。1982年,江苏盱胎穆店出土的金版中,有一块呈长方形,重61O克,正面有完整钤印五十四个、半印六个,是目前所见最大的一块金版。在使用时,金版部被切割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碎块,通过称量求得其反映的价值大小,并不具有金属铸币的面额价值,所以,金版是一种称量货币。这种形制的黄金货币,一直被使用到西汉初年。目前发现的金版印文有郢爱、陈爰、专锾、等几种。“爰”,原来是重量单位,在金版中则充当了货币专名。金版有许多仿制品,有铜、铅、泥三种质地,其中以泥质居多。铜质仿制品中有鎏金的。泥质金版仿制品多发现于西汉初年的墓葬中,印文有“郢称”、“郢爱”、“郢寽”、“两”、“金”、“鄢”等。在这些印文中,“ 郢称”最多,“郢爰”次之。

爰金——对战国时期楚国黄金货币的称呼,由王毓铨《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书首先提出。

金饼——一般指汉代的麟趾金和马蹄金。麟趾金和马蹄金系指汉武帝时的黄金币。《汉书·武帝纪》:太如二年(公元前95年)“三月,诏曰:…有司议曰,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豪蹄,以协祥瑞焉。?”麟趾金呈圆形饼状,西汉墓出土的冥币泥金饼钱文有作“令止金一斤”等等,“令止”即“愉趾”,该形制的金币在战国楚地已经出现裊蹄。金(即马蹄金)呈椭圆(或圆形)、底凹、中空,似马蹄状。

铢两货币——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

五分钱——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三分钱——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白鹿皮币——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货币。汉武帝之时,汉苑多鹿,就收集鹿皮作币材,以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币,直四十万钱,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因其作价太高,不久即废止。这种皮币在中国货币史上被视为纸币的滥觞,但不见实物。

白金三品——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的银锡合金货币。所谓白金三品是指:圆形龙币,又名白选、白馔,圆形而有龙纹,重八两,值三千;方形马币,方形而有马纹,重六两,值五百;椭形龟币,肉圆好方,币形象龟,以龟甲为币文,重四两,值三百。

比轮——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

四文——即一钱当小钱四枚用,一般指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中大小适宜的钱。

小平钱——直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小钱——①小平钱的统称。②指特别轻小的劣钱,史籍中有荚钱、榆荚、鹅眼、鸡目、莱子、荇叶等称谓。

折二钱——当二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钱——当三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重1O克左右。(余如折四、折五钱,均依次上推,不再出条。)

大钱——①大面值钱及大型钱的统称。②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乃与剪凿小钱相对而言。

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

贯——一千钱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竹木条也称贯。

缗——一千钱称缗,同贯。

小样——指钱径小于同类型钱者。

大样——指钱径大于同类型钱者。

面——钱币之正面。

面文——钱币正面的文字。

背——钱币之背面,又称幕。

背文——钱背文字、符号、图案的总称,又称幕文。

穿——指钱身之孔,也称孔。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广穿——指钱孔较大者。

狭穿——指钱孔较小者。

内郭——指钱孔四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孔郭。

广郭——指内郭较宽者。

狭穿——指内郭较狭者。

重郭——指二重内郭。

决文——指钱身方孔之一角或数角尖出者。

四决文——指钱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称四决。

粟角——是一种特殊的四决文,方孔四角尖出处呈小点状。

四出文——指钱身方孔四角有阳文延伸至外郭者,又称四出、四道。外郭——指钱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外缘、外轮、肉郭、边郭。

宽缘——外郭较宽,又称宽轮、宽边。

狭缘——外郭较狭,又称狭轮、狭边、细缘。

重轮——指二重外郭。

额轮——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见于王莽钱。

削边——指外郭向外斜削,正与额轮相反。

磨边——钱指磨去外郭边缘之钱。

肉——指钱币的内外郭之间无文字图案部分。厚者称厚肉,薄者称薄肉。

日——指钱背之凸起圆圈,又称日文。

月——指钱面、背之凸起圆弧,又称月文、甲文、月痕。圆弧向上称仰月,向下称偃月。

星——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

圈星——指钱背下凹之圆圈。

孕星——指钱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钱背无文,又称素背、光幕、素幕。

合背——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

合面——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

直读——钱文按上下有左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

旋读——钱文按上右下左次序排列,又称环读。

左读——指钱文由左向右读。

传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

离郭——指钱文远离内郭。

接郭——指钱文均与内郭相连。

隔轮——指钱文远离外郭不相连接。

连轮——指钱文与外郭相连。

深字——指钱文特别深峻。

隐起文——指钱文高低粗细不一。

聚头——指钱文之首均对内郭,又称聚首。

并足——指钱文之首均对外郭。

重文——指钱身上出现重复钱文,又称摇头,因为范身上有重复印痕而致。

生坑——指新出土之钱,表面氧化严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铜钱,铜锈被传世色泽所掩。

熟坑——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

传世古——指流传世上未经入土之钱表面的颜色,一般呈黑褐色,有光泽,又称黑漆古。

包浆——指铜钱传世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多种。

水银古——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

雕母——用钢、锡、铅、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钱币模型。又称祖钱。

母钱——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

铁母——指铸造铁钱之母钱,本身铜质。

铁范铜——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

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

部颁样钱——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作母钱用。

进呈样钱——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

剪凿钱——剪边钱与綖环钱的总称。即将一枚圆钱剪凿成内外二枚。

剪边钱——被剪凿去外圈之钱。又称对文。

环钱——被剪凿去内圈之钱。

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后来在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威平、祥符钱也称饼钱。

对钱——指互相对称之钱,其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

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

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时所铸无外郭的五殊钱,也称女钱。

女钱——即公式女钱。

男钱——王莽时布泉的称。

红钱——清代新疆铸行的铜钱,因红铜质而得名。

制钱——封建时代本朝铸行的钱币。

正用钱——作为正式通货的钱币。

厌胜钱——属压邪取吉性质的非正用钱.多作吉庆、上梁、供奉、悬挂、佩带之用。又称压胜钱、押胜钱。

宫钱——封建时代皇宫内节日庆典作装饰、赏赐用的特制钱。

佩钱——古佩带在身上作为装饰品的钱币。

供养钱——寺观内作为供品的钱币,一般藏于佛像腹中或悬于佛龛之旁,又称佛脏钱。

春钱——元代的一种金银小钱,妇女用作首饰。

瘗钱——专为殉葬而用的钱币。

秘戏钱——带有简陋的男女性交图案的钱币。

打马钱——打马游戏中的棋子,又称马钱。

金背——明代用四火铜(经过四次熔炼净化的铜)铸的铜钱。

火漆——明代用二火铜(经过二次熔炼净化的铜)铸的铜钱。

旋边——用旋车对铸钱进行挫磨加工。

恶钱——唐代劣质私铸钱的称谓。有铁锡、铜沙、铜荡、穿穴等名目。

夹锡钱——北宋徽宗年间蔡京主行的一种夹锡铁钱。

沙毛钱——宋代的一种私铸钱。在铜质中掺杂沙泥铸成。

钱币学——研究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货币实物的专门学科。

大名誉品——为历代钱币学家所重视的名声极大的珍罕钱币。

省陌——指以不足百数之钱当百行用。

钱范——铸钱模型,印钱币正面的称面范,印背面的称背范。

飞钱——唐代官办的汇兑业务。商人外出经商,可将铜钱交给京城有关机构(诸道进奏院及诸军),然后轻装去四方,凭券取钱。

交子——北宋的一种钞票,宋真宗时由张咏发行于四川。每交面额一贯,每三年调换一次,称作一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钞票。

钱引——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记崇宁四年(11O5年)令诸路更用钱引,准新样印刷,四川如旧法。

小钞——北宋的一种钞票。《文献通考》卷九记崇宁五年(11O6年),诏当十钱惟京师及陕西两河许行,诸路并罢,令民间于诸县镇寨送纳,给以小钞,自一百至十贯止,令通用行使,如川钞引法。

关子——南宋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记绍兴元年(1131年),有司因婺州屯兵,请椿办合用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造关干付婺州。

公据——南襟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印公据、关子,付三路总领所。

会子——南守的一种钞票,《宋史·食货志》绍兴三十年(1160年),户部侍郎钱端礼被旨造会子,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

湖会——湖广印造的会子,创始于宋隆兴初年。

盐钞——又称盐引,宋代的取盐凭证,是一种有价证券,可以作为代币流通。盐钞每一席领盐116.5斤,价6贯。

茶引——宋代的取茶凭证,性质和盐钞同,可以作为代币流通。

坐龙——中国银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蹲坐之态而得名。

立龙——中国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站立之状而得名。根据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可分“水龙”和“旱龙”两大类。

飞龙——中国铜元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取其作飞翔之势而得名。

官局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币正面纪地文字铸官局两字而得名。用于福建、四

川两省本省铜元背面龙图的区分。就龙图本身而言,其应归属坐龙类。

大清龙——中国清代机铸币中最常见的龙图之一。因币正面铸“大清金币”、“大清银币”或“大清铜币”而得名。在铜元中,根据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可分“水龙”和“旱龙”两大类。

旱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龙图下方无水波纹而得名。与水龙对举,通常用于“立龙”、“大清龙”两类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的版别区分。

水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龙图下方有水波纹而得名。与旱龙对举,通常用于“立龙”、“大清龙”两类龙图下方有无水波纹的版别区分。

珠圈龙——中国铜元龙图之一。因龙纹外铸有珠圈而得名。通常用于同类龙纹中有无珠圈的版别区分。

长须龙——清代机铸币中龙图之一。因龙须稍长得名,与短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版别区分,但也有用于其他银币、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短须龙——清代机铸币中龙图之一。因龙须稍短得名,与长须龙对举。通常用于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版别区分,但也有用于其他银币、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反龙——清代银元龙图之一。因龙身作反“S”状,有异于通常的正“S”形,故名。专用于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

大尾龙——清代银元龙图之一。系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曲须龙中的特殊种类。因龙尾特大而得名。专用于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曲须龙的版别区分。

曲须龙——清代机铸币龙图之一。因龙须作弯曲状得名。通常用于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但也有用于铜元龙纹的版别区分。

游龙——中国银币龙图之一。因龙形作游动状得名。专用于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各种龙纹的区分。

驼背龙——清代铜元龙图之一。因龙形作驼背状得名。常见于江苏、江西、浙江等地清代铜元。

花星——清代机制币上的星纹。有梅花星、菊花星、米字星、十字星、长花星、六瓣星、五角星、六角星和圆点等多种类别。通常铸于金、银、铜币的正面中央和面背两侧。是区分不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上缘——铸币的上端部分。通常用于对中国机铸币的形制描述。

下缘——铸币下方的近边缘部分。通常用于对中国机铸币的形制描述。

边道——铸币周缘的侧面部分。有光边、齿边、鹰洋边和本洋边等多种。是区分清代、民国机铸币不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珠圈——由众多的圆点组成之圈。通常铸于面背中央与边缘之间,起装饰作用。有无珠圈,是区分清代铜元不同版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中国古钱币发展史 古钱币简介: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国古钱币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并由此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的钱币之学。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中国古钱数量之大,品类之盛,分布之广,为世界所罕见。不仅揭示了中国社会三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且对周边许多国家和民族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从另一个层面写就的中国古代历史。 青铜之光---原始钱币【约前21世纪前770年】 大约在三、四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用天然的海贝充当商品交换中的媒介--货币。商周是贝币使用的鼎盛时期,所以,贝也就自然成为人们衡量财富的象征。贝币作为我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今天仍然留有明显的遗迹。在我们使用的汉字中,贵、贱、财、货、买、卖等与财富价值交换有关的文字上,依然与贝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天然海贝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代用品。贝币书写了中国古钱币历史的开端,而石贝和铜贝的出现更标志着当时商业的逐渐发达和对冶炼技术的掌握。 殷商晚期以海贝为形式的青铜铸贝出现了,1971年,出土于山西保德商墓中的这枚保德铜贝,完全算得上是中国铜铸币之鼻祖,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铸币。 异彩纷呈---先秦【前770年-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繁荣使得金属铸币被推上了中国货币史的前台,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当时的货币也逐渐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流通领域和货币体系,在中原地区,由农具铲的演变在货币上出现了空首布,也称铲布。在南方的楚国,一种铸成椭圆形的蚁鼻钱应运而生,这种又称为鬼脸钱的货币,形状酷似贝币,应该是铜贝的高级形式。当时,由实用刀转化而来的一种货币,称为刀币,流通于齐、赵、燕等国。到了战国时期,仿照纺轮或璧环的形式在我国北方的魏、秦等国出现了圆形铜铸币圜钱。至此构成了先秦时代中国货币史上早期较为完备的四大货币体系。 在这一阶段,除了青铜被选择为货币的载体之外,黄金这种被称为天然货币的金属,这时也早早地出现于流通领域,侧身于早期中国货币史的记载之中,战国时期楚国的爰金,便是中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黄金铸币。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

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中国古代钱币简介(五)

中国古代钱币简介(五) 中国的钱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钱币文化。先秦时期的钱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钱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等。秦统一中国后,中国的钱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一直持续到清代。北宋时,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了明代,白银则成了中国最主要的流通钱币。 隋唐五代十国钱币 1、隋朝钱币 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 隋朝的建立,使中国混乱的钱币趋向于统一。隋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确保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力发展,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铸行统一钱币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隋朝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清除了北齐、北周和梁、陈货币的弊端,并实行通货紧缩的政策,建立稳定的货币形制。隋文帝开皇三年(癸卯,583)铸行了一种合乎标准的五铢钱,称作开皇五铢,又叫置样五铢。钱币的文字是篆书,外郭较宽于内郭,唯五字左侧多一竖划,直径2.4CM,重3克上下。隋朝的法定制钱一千文重四斤二两,隋文帝下令禁止以前的钱币和私人铸造的钱币在国内流通。

此外隋币还有隋铸五铢大样、隋铸五铢小平、五铢异品小平、五五铢铢传形复式、五铢小平直读、五铢铁质四出、五铢小平传形、五铢小平普品等。 【隋文帝五铢钱】 【隋文帝开皇五铢】 2、唐朝钱币 唐代沿袭南北朝以來的传统,绢帛作为法定货币与铜钱并行。由于流通中的铜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民间普遍使用绢帛,其数量比铜钱还要多些。唐代前期处于繁荣阶段,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辉煌灿烂。钱币文化,作为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征显著,高度发展,成绩突出。 唐初沿用隋五铢钱和其他古钱。髙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罢五铢钱,行用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是一种新的钱币体制,在中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钱币发展史上标志着五铢钱制的结束,通宝钱制的开始。通宝钱的独特之处不在于形制,而在于钱名,也即钱币上的文字。钱文内容由“开元”与“通宝”两部分构成,前者昭示开始新纪元,后者表示通行宝货。自此以后,方孔圆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某某(多为铸币年号或国号)通宝、元宝、重宝等。

中国古钱币年表(唐石父)

先秦 天然贝随葬习俗夏末-春秋晚期 天然贝“货贝”商-西周 铜贝.无文铜贝商晚期 铜贝.保德铜贝商晚期 铜贝.包金铜贝春秋中期 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成”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王畿及邻近中型平肩弧足空首布“七”“卜”“下”等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王畿及邻近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安臧”“东周”战国早期-战国晚期王畿及邻近大型斜肩弧足空首布 小型斜肩弧足空首布“武”“卢氏”“三川釿”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王畿及邻近大者尖足空首布.无文大空首布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晋国、卫国等大者尖足空首布.“***黄釿”尖足空首布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晋国、卫国等小尖足空首布.“幺金”尖足空首布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晋国、卫国等平首布.大尖足布.“甘丹”战国(中晚期)赵国 平首布.尖足布.“离石”战国赵国 平首布.尖足布“大阴”大小二型战国赵国 平首布.类方足布“榆即”战国赵国 平首布.尖足布“榆即”同铭大小二型 平首布.类圆足布“平匋”战国赵国 平首布.尖首布“平匋”同铭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安邑二釿”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安邑一釿”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安邑半釿”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安邑二釿”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梁重釿百当寽”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梁重釿五十当寽”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梁正尚百当寽”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梁半尚二百当寽”战国魏国 平首布.方足布.“梁耳”方足布大小二型战国魏国 平首布.方足布.“戈耳”方足布战国魏国 平首布.方足布.“宅阳”方足布战国魏国 平首布.方足布.“皮氏”方足布战国韩国 平首布.方足布.“涅”方足布战国韩国 平首布.方足布.“肆(?)子”方足布战国韩国 平首布.方足布.“彘邑”方足布战国赵国 平首布.方足布.“同是”方足布战国赵国

中国古钱币文化简史

中国古钱币文化简史 概述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历代钱币,五彩缤纷。贝币、布币、刀币、圜钱、半两、五铢……在钱币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 在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钱币出现,而且使用上也不只一种钱币,反而很多种。而有些钱币的命名还影响文学渊源,像秦朝的孔方兄,而当时的钱币就象征了皇权,所以只要当时有很多钱币的人,权力都很高。还有一些则是用重量来命名的,像汉的五铢钱,就因轻重大小适宜,所以就被选为那时广泛得钱币。而到了清朝,因为很多外国国家一直想到中国,所以就开港通商,传入了许多国外的东西,包括了钱币等等…所以清朝就彷造外国钱币,称为铜元。而这些货币也代表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向近代化的演进,而以上所说的都只是当时相当盛行的钱币,但这些朝代还有其他非常有意义价值又特别的钱币,而这些钱币也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及社会风气。 一、货币理论 钱币也称为货币,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并不在价值方面,而在使用价值方面。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1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 在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分析中,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般等价物的。马克思创立货币理论的

时代,正是各国普遍实行金铸币流通的时代,因此,马克思将黄金视为货币的最高阶段,而黄金本身就是价值十足的商品。进一步的推论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换中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 1.2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 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并不在价值方面,而在使用价值方面。黄金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被作为货币后,其使用价值便“二重化”了,它既具有以其自然属性所决定的特定的使用价值,如用于装饰、制作器皿等,又具有以其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一般的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和交换手段,很明显,当它以第一重使用价值出现时,就是普通商品,而以第二重使用价值出现时,才是货币。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特殊商品——货币,另一极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价值的体化物或尺度出现,普通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之后,相互之间才可以比较。第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由于货币是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在实际交换中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手段,是不存在对方对其使用价值特殊需求方面的障碍的,货币的交换能力是超越使用价值特殊性限制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

中国历代古钱币50个珍稀品种图文一览表 三孔布战国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是现今钱币界公认的名珍之一。“共少半釿”圜钱存世不超过八枚之数,极为珍罕,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曾有拓本,评级无定价,因实物已轶,众泉家难窥其庐山真目,一直误认为是臆造品或改刻赝品。新币十一铢为王莽篡权时候铸造新朝王莽时期所铸钱币,字体优美、铸工精良、造型别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钱币,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圆形,书“国宝金匮”四字,下呈长条方形,书“直万”二字,被古钱币投资收藏者称“国宝金匮直万”,价值无可估量。大泉五千,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传世极少,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开平通宝钱据传为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年间(907-910年)所铸造,但史书没有记载。“大齐通宝”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它之所以称“大齐通宝”,是因为吴国皇帝让位给他前,已封他为齐王。所以他登皇帝位时,便国号“大齐”。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故格外珍贵难得。唐国通宝铸造于李璟交泰元年七月。大唐镇库币是由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所铸造(铸造的具体时间约为南唐元宗保大元年至十五年间,即公元943-957年)“乾封泉宝”,中

国古代钱币之一。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存世量相当之少。乾元重宝是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有“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闽开元大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永隆通宝背闽铜钱五代直径52mm,美品。五代初期,人称“白马三郎”的王审知继其兄王潮占据福建,受梁封闽王。保大背天五代十国古钱币。此泉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极为珍罕。南唐保大元宝背天,折五型直径33mm,折拾型直径45mm,其字文雄健深峻,形制深厚朴拙与楚钱风范极类,应为马希萼奉南唐为正朔时所铸,故面文用南唐年号,背文则保留了楚铸旧制。面文为“顺天元宝”,形制与“得壹元宝”相同。铸量较多,唐朝安史之乱叛将史思明铸造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面文为“顺天元宝”,形制与“得壹元宝”相同。铸量较多,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但今存已少。永安五百-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仅孤品,古钱之大珍。铁钱存世也已屈指可数,价格颇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独特,按照右左上下顺序读,如同“永安一百”,“永安一千”。应天、乾圣、应圣元宝“应圣元宝”是五代十国期间燕王刘守光在应天

最新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 表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 字序: 一三么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次至西利壮孝宋序良两周定延招明治直金长阜保咸契宣建政昭洪皇致贞重飞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清祥第统绍货通景开隆顺嗣会祺万圣裕道雍靖嘉寿汉熙福端广庆穆兴龙应丰宝一刀战国燕 一刀平五千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铢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年)铸。 么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么布二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中通宝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国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布黄千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吉铢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 大安元宝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 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安宝钱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大宋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宋通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 大明通宝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大泉五十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大泉五百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当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二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五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唐通宝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大夏真兴东晋夏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 大康元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康通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朝通宝元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公元1206~1259年)铸。大顺通宝明朝大西国张献忠 (公元1644年)铸。 大义通宝元朝汉陈友谅大义年间(公元1360年)铸。 大蜀通宝五代十国后蜀后主明德年间(公元934~937年)铸。大齐通宝五代十国南唐烈祖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铸。大德通宝元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 大德元年元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中国古钱币的基本知识解读

中国古钱币的基本知识 1、古钱的面、背、幕、穿、廓、肉 古钱的正面称为面,一般铸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钱文。面有竖线称竖文,横线称横文。钱的背面简称背,背有文字称背文,如果既没有文字又没有纹饰的,就叫光背,一般钱背称幕。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又有花穿。穿外的钱体叫做肉。肉的外缘叫做边,或者叫做廓;内缘形成边框的叫做内廓,或称做好廓、函廓;内廓细的叫细廓,非常细的就叫做瘦廓。汉代以前圆钱背无内外廓,我们称它平背,从汉武帝铸五铢钱开始,钱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双重叫做重轮或重廓;内廓双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内廓比外廓低些,我们就成为阴廓。 2、古钱的钱文与形制 钱文即铸在钱面上的文字。钱文自上、右、下、左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瘦金和宋体等,即使是同一字体,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 形制即是古钱的铸造工艺、币材、造型结构。各个时代的钱币,都有其特征,出于需要也要规定出同前朝钱币的差异。比如方孔圆钱有的有廓,有的就没有廓;有的穿孔大,有的穿孔小;钱文有的直读,有的旋读。因而各个时代的钱币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鉴定古钱真伪时这种方法也是很科学的。象齐的刀布为了使钱文不易磨损,就把币的轮廓铸得较高,背中间有一高点,如果没有这些特征,那么就应判断是伪品。即使是同一币制的刀币,由于时间的先后关系也有变化。这就需要钱币爱好者熟记常在钱文中出现的字及时代特征,以免上伪币之当。 3、雕母和铁母 雕母又叫祖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做模,翻铸母钱。这些母钱颁发到各地,各地则用母钱制范铸币。 祖钱的雕制是很精良的,目前所见雕母都是金黄色的铜质,是质地优良的铜材。铜雕母的钱文很精美,字口深峻。雕母钱不见刀痕迹象,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融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即成。 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

中国古币对照表完整版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 字序: 一三么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次至西利壮孝宋序良两周定延招明治直金长阜保咸契宣建政昭洪皇致贞重飞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清祥第统绍货通景开隆顺嗣会祺万圣裕道雍靖嘉寿汉熙福端广庆穆兴龙应丰宝 一刀 战国燕 一刀平五千 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铢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年)铸。 么泉一十 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么布二百 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中通宝 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大元至治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大元国宝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大元通宝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大布黄千 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吉铢 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大安元宝 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大安通宝 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大安宝钱 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大宋元宝 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大宋通宝 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大定通宝 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大明通宝 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大泉五十 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大泉五百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当千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二千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五千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唐通宝 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 大夏真兴 东晋夏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 大康元宝 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大康通宝 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大朝通宝 元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公元1206~1259年)铸。 大顺通宝 明朝大西国张献忠(公元1644年)铸。 大义通宝 元朝汉陈友谅大义年间(公元1360年)铸。大蜀通宝 五代十国后蜀后主明德年间(公元934~937年)铸。 大齐通宝 五代十国南唐烈祖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铸。 大德通宝 元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大德元年 元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大历元宝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铸。大辽天庆 辽代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0~1119年)

中国古钱币价格表(最全)

中国古钱币价格表 先秦-秦 名称形制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贝币天然贝10元使用海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始产一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曾亦行使货币之功能;铜贝--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此当人类史上最早之金属铸币。 贝币骨贝25元 贝币铜贝5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武1300元春秋早期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按今发现,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质者铸。形状为平肩平足,附注于此不另载。铲型,有銎。 平肩弧足空首布册18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南15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安藏1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东周5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官考3200元 斜肩弧足空首布卢氏1050元春秋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铲形,斜肩,有銎。 斜肩弧足空首布三川1100元

耸肩尖足空首布八4000元春秋至战国初。晋。青铜。起源于生产工具“耒”,肩,足皆成尖角状,有銎。 耸肩空首布无文2600元 釿布梁半釿2600元战国早、中期,以魏国为主,另赵,楚诸地亦曾铸有。青铜,平首,一般为圆档方足。 釿布梁一釿2000元 釿布梁二釿8000元 釿布晋半釿15000元 釿布晋阳二釿8000元 釿布晋阳一釿2500元 釿布安邑一釿600元 釿布晋阳半釿6000元 釿布虞一釿2000元 釿布虞半釿22000元 釿布氏半釿22000元 布币山阳10000元 布币分布3000元 布币四布当釿30000元

布币殊布当釿、十货1400元 锐角布公100元战国中、后期,韩,魏等地,青铜,首部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 锐角布垂220元 锐角布涅金200元 布币卢氏涅金6000元战国中、后期。三晋地区、燕国,青铜。平首、平肩、方足。小方足布是目前存世最多的一种布币,历年均有出土。 方足布蔺100元 方足布平阳35元 方足布安阳120元 方足布齐备120元 方足布襄坪背左80元 方足布同是150元 方足布高都180元 方足布奇氏280元 方足布乌壤300元 方足布长安700元 方足布550元

中国古钱币常用术语

中国古钱币常用术语 钱 原与“鎛”同为古代农具,跟“划”相通,呈铲状。春秋战国间物物相易时,金属农具“钱”即被当作重要财产作为交换流通物;继而便出现具有货币功能的原始大铲钱,后又称“布” ( 即“鎛”之通假;古时钱鎛混称犹今之锹铲混用。) 战国末至秦,各式货币虽统一为“内方外圆”状态,但“钱”的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下来,至今仍为通用货币之统称。 泉 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国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 面 钱的正面之简称。即铸有称量、年号或国号文字以标志钱名的一面。如“半面”、“开元通宝”、“顺治通宝”等钱面。 背 钱的背面之简称,又叫“幕”。钱背变化较多:光平无文的叫“光背”或“素背”,如秦汉的“半两”、“五铢”即多光背。唐宋以下的钱背大多有星月纹或记址、记年、记值等文字。如开元通宝背“⌒”者称月纹,背“荆”字者示荆州铸造;南宋嘉定通宝背文“同仁”系记同安监嘉定二年造;明代天启通宝大钱背文“十·一两”表示值当十、重一两;清雍正通宝背满文“”则表明宝苏局铸制。元代“至元通宝”大钱背文更有蒙古、西夏、察合台三种文字组成,就尤为奇异了。

肉 又称钱身地张。指钱体除去边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余部分。此部分厚实的叫“厚肉”,轻薄者谓“薄肉”。 外廓 钱外缘的隆起部分,亦称“边廓”、“外轮”,可简称为“边”、“廓”、“缘”等。边缘有两圈隆起者则谓“重轮”,如“重轮乾元重宝”。 阔缘 钱的外廓较一般线宽阔者称“阔缘”。如北宋“祥符元宝”、“元祜通宝”即有阔缘钱。而咸平元宝阔缘钱却是后人伪铸的赝品。 窄缘 钱的外廓较一般钱狭窄者谓“窄缘”。如北宋之“大观通宝”即多为窄缘钱。 穿 即钱中之孔眼。因作绳线穿系之用遂称“穿”。古时又称“好”。习惯简称“孔”、“眼”。先秦各类环钱多为圆穿,秦“半两”后即全部统一为方穿。历代厌胜钱中尚可见圆穿者。“穿”之上下左右部位则分别称为“穿上”“穿下”、“穿左”、“穿右”等。 孔方兄 秦后各钱均为方孔,古时有人遂戏称铜钱为“孔方兄”。典出西晋鲁褒所著之《钱神论》,其中有“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句。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doc资料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

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在我国远古时期,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所以一个部落或者一个家庭还没有多少剩余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其他急需的

中国古钱币的收藏与鉴赏

1.古钱币价值的判定 中国古钱币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一般初涉古钱集藏领域的集币爱好者,大多以为古钱越古越好,越古价值越高,其实这已陷入了古钱收藏的误区了。 年代久远的古钱的确较为珍贵。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钱币都是越值钱的,年代较近的古钱里也不乏价格十分昂贵的。距今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然而市场价仅60~70元一枚,且品相上乘。2000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之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钱币市场里几角钱即可买上一枚。但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同样令人匪夷所思。战国时的“三孔布币”,售价高达600余元一枚,且有价无货。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也绝不会低于25000元一枚出手。即使仅100多年前问世的清代钱币,不少品种也高达上万元,如“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等等。古钱币价值何以会有如此天壤之别呢?主要原因还在于古钱币存世量的多寡。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的数量就十分巨大;有些短命王朝刚试铸了一些样币即被改朝换代,这类古钱的数量自然就很少。“物以稀为贵”这条原则尤其适用于古钱收藏。战国时“明刀”虽仅流行于燕国一地,但由于铸量可观,至今仍时有出土,且动辄即成百上千枚。“五铢钱”从汉朝中期一直延续至隋朝末年,在长达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年复一年的重复铸造,留传下来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北宋历经150多年,文化发达,商业繁荣,铸钱之多,空前绝后,一幅《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宋神宗时,每年铸钱多达500万贯以上,至今北宋通宝钱仍遍布于大江难北,连域外也时闻出土,北宋钱数量之多由此可知。 由此可见,古钱币价格之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存世量,与年代是否久远没有必然的联系,古钱币售价之所以悬殊,根本道理也在于此。 2.鉴定古钱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一,要掌握每一时代钱币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古钱都反映有铸造钱币的时代特征,每人类古钱还有它的个别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就可以了解它们是什么时代的钱币,什么种类的钱币,并根据这些特征区别真钱和伪钱。古钱

中国历的古钱币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古钱币大全 古代钱币早期形态主要是贝类货币。在中国,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钱币的主要形式就是金属货币。 骨贝1、骨贝贝币是夏、商和西周三代重要的物品交换币制。原贝是最原始的交易媒体,其后为求方便,海贝采取不易,乃雕骨仿制,而有骨贝。本品原是香港一位年越古稀的收藏者所有,辗转进入本室,其真确性应是无疑的,据称从河南殷墟出土。钱币长:26mm,阔:17mm玉贝2、玉贝夏,商至西周时期形状类似货贝的原始交易媒体,今所见的除了玉制贝形外,还有天然海贝壳,石质,骨质,木质,螃,铜,铅,银或金等质地,玉贝的腹部中间磨有纵沟,端部有小孔,币面无文,通常长:1.3--3.5cm. 注:本藏品真伪未明,仍待进一步鉴定。钱币长:20mm,阔:13mm铜贝3、铜贝人类历史上最原始的钱币,可称为中国铜铸币之鼻祖。出现于约公元前14-11世纪,虽然商代时已有记得,但仍尚未广泛使用,相信到了西周及春秋时期,仍普遍流通,按一般考究认为:它应隶属商代之物。钱币长:22mm,阔:14mm4 西周币身有“武”字,铸于周王室畿地区(即洛阳一带),青铜制,为一种大型铲形斜肩的有銎古币,空首布的设计意念源铲形农具,銎为农具上作为木柄的承接孔,而把农具的模型用作于货币,此乃中国货币之始,由于币的头銎孔中空,故名空首布。到了战国中期

的布币已没有“空首”的特征,称为平首布,秦及西汉废用,自后新莽复古,平首布再次出现(见NGC-68;NGC-72及NGC-49),此外布币已基本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钱币长:85mm,阔:45mm 6、战国(平足布) 布币上有“郎”字,铸造地点为《左传》所载鲁国春秋隐公九年时的夏城。青铜制,为战国中至未期货币。钱币长:55mm,阔:37mm 7、赵安阳小方足布赵小方足布战国中~末期,青铜制钱币长:47mm,阔(最大):31mm燕刀币8、燕磬折明刀一般认为是先秦(公元前220年或以前)的战国末期燕国货币。刀币是青铜制品;因币上有“明”的古字体,故名明刀。明刀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柄部和身部曲折如磬,因此也称“磬折刀”。钱币长度:133mm楚国货币9、战国蚁鼻钱(鬼面钱) 楚国货币,由贝币形状演化而来的铜币,其背面扁平,正面突起,上面铸有阴文,观之鬼头,看来很像蚂蚁的鼻尖而称之;又因其上刻有似「贝」非贝的怪异字形,故又称鬼脸钱。它们大小不一,重量亦不等,铸造工艺己脱离就范刻文的原有方法。因为比刀布交易方便,而且使用时间较长,所以广大的地区都有它的迹,可见楚国的货币经济文化在当时于较高的水平。钱币长: (左)21mm(右)18mm,阔:(左)12mm(右)9mm 10、垣圜钱战国垣圜钱战国中至末期,为中国最原始的圆形货币之一,币身的右侧有一个大型的“垣”字篆书,青铜制,重约8克。钱币直径:40mm燕圆钱11、燕明化圆钱秦半两12、秦半两战国秦半两:出现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秦国,藏品仍待鉴定。年代:出现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经本室成

古钱币大全组图

古钱币大全组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古钱币大全(组图)?? 本文转载自坐地日行八万里 海贝(正面) 海贝(背面) (铜仿贝) (蚁鼻钱) 鬼脸钱(放大) 鬼脸钱(放大) 齐刀 尖首刀 燕明刀 磬折刀 六字刀 三字刀 赵刀 (郢爰) 圜钱 “共”字圜钱(魏) “垣”字圜钱(魏) 黍垣一釿 齐圜钱 (耸肩尖足平首布 1 ) (耸肩尖足空首布) (平肩弧足空首布) (斜肩弧足空首布) (圆足布) 三孔布 (方足布) (桥足布) (秦半两) 榆荚半两 榆荚半两 (四铢半两) (西汉五铢) (东汉五铢) (小泉直一) (第布八百和次布九百) (大布黄千) 太货六铢 太和五铢 布泉 五行大布

周元通宝 唐国通宝 隋五铢 开元通宝 乾封泉宝 乾元重宝 乾元重宝(背朱雀)乾元重宝(背星文)大历元宝 宋元通宝 淳化元宝(金币) 淳化元宝(金币背面)皇宋通宝(九叠篆)政和通宝 建炎通宝 嘉定通宝(折十大钱)淳佑通宝(大钱) 天禄通宝 承安宝货1、2 正隆元宝 淳化元宝(草书) 淳化元宝(楷书) 大观通宝 皇宋通宝 至道元宝(行书) 至道元宝(草书) 绍圣元宝(对钱) 泰和通宝 阜昌通宝、阜昌重宝中统元宝交钞 至元通行宝钞 至正之宝(权钞钱)天佑通宝 大义通宝 大中通宝 (大明通行宝钞) 洪武通宝 洪武通宝当十钱 (天启通宝) (永昌通宝) (隆武通宝) (永历通宝) (崇祯通宝)

( 道光通宝) (同治重宝) 咸丰元宝 咸丰通宝 (咸丰大钱)(新疆红钱) 太平天国(楷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