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

初中数学中,已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完全融入教学中,尤其从目前的新教材看来,不再把数学课划分为“代数”、“几何”,而是综合为一门数学课,这样更有利于“数”与“形”的结合。

小学数学中虽然不像初中数学那样,将数形结合的思想系统化, 但作为学习数学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数形结合的思想已经渐渐渗透其中,为更好的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方面的知识服务,同时也在培养抽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

一.小学生都是从直观、形象的图形开始入门学习数学。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具体的事物是出现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之前的,人类一开始用小石子,贝壳记事,慢慢的发展成为用形象的符号记事,最后才有了数字。这个过程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阶段和过程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从具体的物体开始认数,很多知识都是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低年级开始学习认数、学习加减法、乘除法,到中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高年级的认识负数等都是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算理等等。

此外,他们往往能在图形的操作或观察中学会收集与选择重要的信息;发现图形与数学知识的关系,并乐于用图形来表达数学概念。现在的小学课本中很多习题,已知条件不是用文字的形式给出,而且是蕴藏在图

形中,既是是学生喜欢接受的形象,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以形助数,揭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大量实际问题。

如果说从图形上抽象出符号,只能代表人们的认知事物的过程,还不能体现其在数学中的独特作用。那么以形助数,善于在图形的分析中快捷地解决问题,思维层次不断上升。这就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用处了。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小学数学中一些抽象的代数问题给以形象化的原型,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赋予灵活变通的形式,从而给人们思维灵活性的思维迁移训练,这正是反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数与代数问题的有效途径所在。

这方面的例子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从教材上的内容来说:五年级的认识公倍数与公因数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用长2,宽3的长方形可以铺满边长是6的正方形,而不能铺满边长是8的正方形。从图形拼摆中说明6是2和3的公倍数,而8不是它们的公倍数。

六年级中的替换、鸡兔同笼问题,也是从图形中总结出解决方法。如: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有22条。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用算术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而借助画图,一步一步总结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先画8个圆,表示8只动物,假设全是鸡,给每个圆画2条腿。共画了16条腿。还有22-16=8(条)没有画上,再把剩下的腿添上,每个圆还可以添2条,8条腿可以添8÷2=4(只)。从画好的图中可以看出,这4只动物有4条腿,是兔。只有2条腿的有4只,是鸡。

此外,在容斥问题、行程问题中,图形也是好帮手,甚至可以说离开了图,小学生很难理解这类问题。

如常见的容斥问题:班上的学生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兴趣小组,有35人参加了美术组,有26人参加了合唱组,有9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求班上有多少个同学?

从图上可以很直观的看出9人是重复了的部分,那么全班的人数就是35+26-9=42(人)。

再如像这一类复杂的行程问题,在没有学习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的小学阶段,还只能利用图形来表示数量关系帮助解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提高20%,可以比原来提早1小时到达;若以原速行驶120千米之后,再将车速提高25%,则可以提前40分钟到达。问两地距离多少千米?

用长方形的长表示速度,宽表示时间,则长方形的面积表示总路程,因为不管是以原速度原时间行,还是以变化后的速度和时间行,总路程都不变,即长方形的面积不变,那么减少的面积=增加的面积,即两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先根据第一种走法画图:

原速度×20%×(原时间-1)=原速度×1

原时间=6小时

再根据第二种方法画图:

原速度×2/3=原速度×25%×(剩下时间-2/3)

剩下时间=3 (小时)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求助画线段图的方法在解决和差、和倍、盈亏、找规律等问题中,也是屡见不鲜,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三.数形结合,为建立函数思想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中虽然没有学习函数,但还是慢慢的开始渗透函数的思想。为初中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如确实位置中,用数对表示平面图形上的点,点的平移引起了了数对的变化,而数对变化也对应了不同的点。此外,在六年二期学习的比例中,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线来表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发现成只要是正比例关系的式子,画在坐标图中是就一条直线。从而体会到图形与函数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上谈到的图形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的三个方面,足以让我们教师更加原速度

小时25%

原速度 时20% 剩下的时间

重视“数形结合”“以形辅数。”充分引入图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华罗庚先生也曾这样形容过“数”与“形”的关系:“数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作为基础教育者的我们也应该好好体会这其中的含义了。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A类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地思考《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

小学数学论文 篇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朱燕妮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

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项娟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其实不然。在数学学习中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如:认真细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个性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本文首先从数学阅读的现状分析入手,然后探索了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接着阐述了数学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在批改作业时,常常听到老师讲:"唉,这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了,真是太粗心了!"学生什么原因会出现这么多不应该的错误呢?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只是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草草把题目做完了;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也就做错了。只要老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什么原因呢? 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追问数学阅读的本义。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出指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因此,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阅读活动,这可以使老师对阅读的本质有更为深切的了解。阅读实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用于主体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数学 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①对已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在阅读的新情景中的重现;②对新情景中的数学语句进行分解和组合;③对新学的数学概念、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的理解和记忆;④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的知识加以整合。 三、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现代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展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进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同行 摘要:《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就是在快乐中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一、创设情境,让问题引入生活实际中。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它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平移》时,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鱼金向左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有过怀疑,有过失误。但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体悟、学习新知。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表象,同时也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操作,并感悟其中的问题,激起的学生的思维,,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找寻现实生活素材,练习、巩固新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小学三年级 数学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 导学生准确的解题步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 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而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生动有味的小学应 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 象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来说,对如何运用立体 引学式教学理念,提升小学生应用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有一定的体会 和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在做题是往往不是对题目进行实 质性综合分析,而是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分析,孤立地以题目中一些 表面的个别的外部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的 习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 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思维只能随着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的 发展顺序,由原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初条件;思 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综合活动,注意力容易被 情节所转移;思维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能准确审视自己的运算结果 以及依据题目的本质联系来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因此,对小学生进 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是老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掌 握题目的结构,在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从中选择准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学习打下坚 实的基础。具体来讲要做到“三启发三促进”: 一、启发引导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阅读训练 摘要: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 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 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往往在理解 题意上被“绊倒”。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本文将试作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训练低年级学生应用题文字题 所谓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 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 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和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在计 算技能方面水平很高,但当他们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 如低年级学生读“直接计算2和3两个数的和”时,他们会准确无误地完成; 而把它们放在文字题或应用题中,如“2和3的和是多少”或“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3只大鸟,树上有鸟多少只”,他们就不知道怎样去完成。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语 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的文字说明都不能准确地理解。 如在四年级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甲车间生产了三天,每天生产15台电视, 乙车间前两天各生产了16台,请问第三天至少要生产多少台才能超过甲车间?” 好多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至少……才能超过”、“前两天各生产了……”而出现了错误。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 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一、提高阅读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是积累处理数学信息的必由之路,要提高 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使 学生产生读书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 如可以经常对学生讲一些关于“自学成才”的数学家的故事,树立读书的榜样;也 可以在教室里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材料,对学生进行阅读刺激; 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读书摘录展示等活动,这 样既可检测阅读情况又可激励学生。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供阅读机会 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训练纳入数学课堂 教学的基本环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如: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 演示题一般都是老师自行朗读,边朗读边列式或计算,其实这是训练学生自行阅 读的最好机会。于是我们就将老师的演示题改为学生读,一人读,二人读……一直到读正确为止。这时的读,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而且这种机会也很多,几 乎每节课都有,若把这些机会让给学生了,学生读的机会也就多了,读的训练自 然也就得到了落实。 三、进行学法指导,教给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科学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 书要眼到、心到、手到,根据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学会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 读书指导要有步骤地进行。 低年级学生可提供教师编写的提纲向学生进行阅读的示范。如阅读应用题怎 么抓重点词、怎样停顿,读文字题时怎样读准数字和处理好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都要一一准确示范,让学生从中悟出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质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归纳整理阅读要点,并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评价、交流与对话,可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0篇

第一篇:小学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与学生生活触觉碰撞和交融,让他们真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感触生活,这是数学教师应该探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因此,笔者结合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设想以求教于方家。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里所指的学生实际生活并不单是单纯学生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完全再现,而是一种数学化的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学习材料生活化可以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为的状态。和许多研究者的认识一致的是,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仍然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学习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将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笔者这样重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课一开始就请学生描述学校周边道路环境状况。二是选择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为绿化道路环境,在校外公路栽种树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让学生自己解决。四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这批树木的成活率是98%。”从而提问“成活率”和“98%”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这样重组,贴近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学习材料来自师生的熟知信息,体现了生活数学的现实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死知识”适应“对话教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让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有价值的案例,从而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知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社会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注重求知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训练数学技能,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掌握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的眼睛,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懂得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总能找到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抓住了联系,就能把活学到的知识进行活用。但这种思维习惯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培训。如学习比例应用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将配液加水或加盐的实验操作活动:“要把10%盐水50千克,配制成20%的盐水。该怎么办?学生通过精确计算,动手测量得出使盐变多(加盐)或使水变少(蒸发)的规律。再如在学习“百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我们班有30%左右的学生在家使用电脑上网,其中2/3的学生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而1/3的学生却在玩网络游戏。看到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这样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身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的身影在生活中每个角落,数学的价值来自日常生活。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通过生活问题的解决达到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技巧的目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人手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测量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给爸爸妈妈测量坐高,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度等。 这些知识是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学生而言,即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它是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共鸣,思维的共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想驾驭课堂,只有拥有最先进的理论和认识能力,才能得心应手,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是衡量生成的标准。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虽然我们对课堂进行了预设,但是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关注课堂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 一、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进行预设的: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同学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尽管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探索热情高涨,对平等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二、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对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 文张水玲 摘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 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这样就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最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材 现在的教材已经由原来的不可捉摸、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 和文字题,转变为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现实生活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 生活,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领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感受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但是,学生的地区差异性,教育背景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等,造 成了教师必须进一步地思考如何让日常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改编教材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使情境更接地气 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教材更新速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 展的要求,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有时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 材,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

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生 活经验,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起来,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数 学。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 思考、 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的过程中,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南京长江大桥这 样的情境,我们完全可以变为生活中兰州黄河大桥,这样让学生有种身临 其境的感觉,变日常生活为课堂内容,加深学生的认识。 又如,教学集合这种思想方法时,我提供了本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 小组的调查表,学生积极性很高,利用圈一圈、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轻松 地将抽象的集合思想变为具象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就建构了数学模型。 二、变虚拟的生活情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性和 操作性 教材提供的素材,常常把生活情境直观地以图示的方法呈现在学生的 面前,不能以主人公的形式让学生亲力亲为。 所以数学教学可让学生提前感知生活,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 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超市调查各 种商品的标价,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绘制成价目表。 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375714.html,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作者:刘丽峰 来源:《科教新报》2019年第31期 摘要:阅读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数学阅读有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指导阅读方法:在愉悦的氛围中阅读;带着疑惑去阅读;在辨析中阅读;继而在阅读中思考,使学生领悟数学语言的内涵,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阅读 ;特点指导方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技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阅读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之一,通过数学阅读,使学生领悟数学语言的内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一、数学阅读的特点 数学阅读与普通阅读一样需要认读、分析理解、掌握阅读技巧等,还具有自身的特点:(1)数学材料主要由数学语言组成,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阅读中常常需要将这三种语言转换运用;(2)数学材料严谨、简练,一字之差,就会谬以千里;(3)数学材料抽象,呈现的大都是规律、性质、定理。 二、数学阅读的指导方法 1.在愉悦的氛围中阅读。教师充分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创办高、中、低段数学阅读材料集,学生收集数学读物、报刊,办数学手抄报等。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每天午读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课后的每日一读,家校共同创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真实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 2. 在质疑中阅读。“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阅读数学课本时,学生走马灯似的浏览,并没有真正读懂。教师适时“设疑”,帮助学生解惑,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问:为什么要“在除法里”?“同时乘或除以”怎样理解?一定要是“相同的数”吗?“0除外”是在强调什么?通 过质疑、追问,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潜移默化中学生在阅读时也会提取关键词,多问“为什么”,久而久之,思考问题愈加周密。 3.在辨析中阅读。有辨析才有深刻地认知,数学材料既有同类题型的横向比较,也有同一知识体系的纵向比较。比如:“增加5倍”是比原来的数多了5倍;“增加到5倍”是在原有1倍的基础上多4倍;又如:画三角形的高与画垂线有什么不同?通过阅读比较得出高是垂线上顶点 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在重、难点处辨析点拨,学生才能有效获取新知,增强学习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对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几点思考 文张水玲摘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这样就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最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教材 现在的教材已经由原来的不可捉摸、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和文字题,转变为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现实生活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领悟到数学的独特魅力,感受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但是,学生的地区差异性,教育背景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差异等,造成了教师必须进一步地思考如何让日常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改编教材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使情境更接地气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相比,教材更新速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有时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为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吸收并引进与现实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

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生 活经验,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起来,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数学。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 思考、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角的过程中,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南京长江大桥这 样的情境,我们完全可以变为生活中兰州黄河大桥,这样让学生有种身临 其境的感觉,变日常生活为课堂内容,加深学生的认识。 又如,教学集合这种思想方法时,我提供了本班学生参加语文、数学 小组的调查表,学生积极性很高,利用圈一圈、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轻松 地将抽象的集合思想变为具象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就建构了数学模型。 二、变虚拟的生活情境为真实的生活情境,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性和 操作性 教材提供的素材,常常把生活情境直观地以图示的方法呈现在学生的 面前,不能以主人公的形式让学生亲力亲为。 所以数学教学可让学生提前感知生活,关注课前,经历生活实际,感 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超市调查各 种商品的标价,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绘制成价目表。 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己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 常高,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

【毕业论文选题】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数学教材问题探析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X教学方法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探究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六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答式学习课堂教学怎样转向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农村课堂的有效交流 浅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层次性体验”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点滴 “观察、品味、顿悟” 我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 润物细无声--小班化数学作业面批有效策略的尝试 “我的妈妈体重50 千克” 对培养良好数感的思考 “圆的面积” 教学一得 利用图解法解决逆推题 我教《24 时计时法》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可能性” 的反思 折线统计图折射出的“光芒” 《平均数》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上的“失误“也是一种资源 幽默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圆的认识” 教学片断与反思 计算机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圆柱的体积”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听课反思 听“逆向求和应用题” 有感 小学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反思 “相遇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如何提高课堂语言评价的有效性 剩下两只小鸡怎么办 “20 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调商” 的教学反思 由教学《分数的意义》想到的 《六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2

文档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 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 个,9÷3=3(盘);(2)每盘放9 个,9÷9=1(盘);(3)每盘放2 个,9÷ 2=4(盘),多1 个;(4)每盘放4 个,9÷4=2(盘)多1 个;(5)每盘放5 个,9÷5=1(盘)多4 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 人,小朋友150 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 元,学生每人15 元,团体30 人以上每人20 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 元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 元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 元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三、日常生活“数学化”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 元/个,排球50 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 个排球和6 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 +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学案10.2.6 知识点整合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加法的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的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小试牛刀1、在内填上数,在内填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