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检测规程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检测规程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检测规程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检测规程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检测规程

1、目的

明确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的检测规程。

2、范围

适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的检测。

3、职责

QC人员负责执行、QC 主管负责监督。

4、程序

4.1外观

取本品数个,在自然光线明亮处观察,照表1检查,应符合规定。

表1 外观检测项目、检验水平及接收质量限

4.2穿刺落屑

取本品适量,照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落屑测定法第二法对照法测定,落屑数应不得超过5粒。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3穿刺力

取本品10个,照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力测定法第二法测定,穿刺瓶塞所需的力不得过10N。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4胶塞与容器密合性

取本品10个,置于烧杯中,加水煮沸5分钟,取出,在70℃干燥1小时,备用。另取10个与之配套的注射剂瓶加水至标示容量,用上述胶塞塞紧,再加上与之配套的铝盖,压盖。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2℃保持30分钟,冷却至室温,放置24小时。将上述样品倒置,放入含有10%亚甲蓝溶液的带抽气装置的容器中,抽真空至真空度25Kpa ,维持30分钟,真空装置恢复至常压,再放置30分钟取出,用水冲洗外壁,观察,亚甲蓝溶液不得渗入瓶内。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5自密封性

取胶塞与容器密合性项下样品,采取符合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力测定法第二法的注射针,向胶塞不同穿刺部位垂直刺穿胶塞,每个胶塞穿刺3次,每穿刺10次后更换注射针。将上述样品倒置,放入含有10%亚甲蓝溶液带抽气装置的容器中,抽真空至真空度25Kpa ,维持30分钟,真空装置恢复至常压,再放置30分钟取出,用水冲洗外壁,观察,亚甲蓝溶液不得渗入瓶内。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6灰分

取本品适量,剪碎,取1.0g ,置于已炽热至恒重的坩埚中,精密称定,在电炉上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应防止试样着火),放冷;在800℃±25℃炽灼使完全灰化,移置于干燥器内,放冷,精密称定后,再在800℃±25℃炽灼至恒重,即得。遗留残渣不得过50%。

100*(%)0

1

2m m m X -=

式中:

X----为灰分的百分量,%; m 0----为供试品质量,g ; m 1----为空坩埚质量,g ; m 2----为坩埚加灰分质量,g 。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7不容性微粒

取相当于表面积100cm2的完整胶塞若干个,照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药用胶塞项下测定,每1ml 中含10um 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粒,含25um 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粒。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8澄清度与颜色

供试液的制备

取相当于表面积200cm2的完整胶塞若干个,按样品表面积(cm2)与水(ml)的比例为1:2,加水浸没,煮沸5分钟,放冷,再用同体积水冲洗5次。移置于锥形瓶中,加同体积水,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2℃保持30分钟,冷却至室温,移出,即得供试液,并用同法制备空白液,进行下列试验:

取供试液,置于25ml的纳氏比色管中,自上向下透视,或同置白色背景前,平视观察,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绿色5号标准比色液比较,不得更深。

4.9 PH变化值

取供试液和空白液各20ml,分别加入氯化钾溶液(1→1000)1ml,照《PH检测操作规程》检测,两者之差不得大于1.0。

4.10吸光度

取供试液适量,以空白液为对照,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在220~360nm波长范围内,最大吸光度不得大于0.2。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11易氧化物

精密量取供试液20ml,精密加入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20ml与稀硫酸2ml,煮沸3分钟,迅速冷却,加碘化钾0.1g,在暗处放置5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浅棕色,再加入5滴淀粉指示液后滴定至无色。另取空白液同法操作,二者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之差不得过7.0ml。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12不挥发物

精密量取供试液及空白对照液各100ml,分别置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溶蒸干,在105℃干燥至恒重,两者之差不得过4.0mg。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13重金属

精密取供试液10ml,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取1.0ml标准铅溶液作为对照组,依照《重金属检测操作规程》第一法检测,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4.14铵离子

精密取供试液1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取氯化铵31.5mg加无氨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成1000.0ml)2.0ml,加空白对照液8.0ml 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2%)

4.15锌离子

取供试液,用孔径0.45um的滤膜过滤,精密取滤液10ml,加2mol/L的盐酸1ml和亚铁氰化钾试液(称取4.2g亚铁氰化钾三水化合物,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匀。本品临用新制)3滴混合,不得显浑浊;如显浑浊,与标准锌溶液(称取44.0mg硫酸锌七水化合物,用新煮沸并冷却的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0ml,本品临用新制)3.0ml,加空白液7.0ml 与2mol/L的盐酸1ml和亚铁氰化钾试液3滴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03%)。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16电导率

在供试液制备5小时内,用电导率仪测定:空白液的电导率不得超过3.0uS/cm(20℃±1℃),供试液的电导率不得过40.0uS/cm。

5、相关/支持文件

《YBB00052005-2015》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

6、附件

附件1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检测报告

附件2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检测原始记录

无菌检测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质量部QC 4.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1101 5.内容 5.1无菌检查环境保障 5.1.1无菌检查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即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1.2操作环境的无菌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结果,为了保证无菌检查用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定期检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要求。 5.1.3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1.4洁净区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5.1.5无菌检查操作还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控, 5.2培养基、稀硫酸、缓冲液 5.2.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除另有规定,接种后应置30-35℃培养。 5.2.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接种后应置20-35℃培养。 5.2.3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实用性试验。 5.2.4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5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6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7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市售培养基干粉。 5.2.80.9%无菌氯化钠溶液。 5.2.9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5.2.9.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瓶),按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下培养14天,用无菌生长。 5.2.9.2灵敏度检查 5.2.9.2.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钟存中心获得的干菌种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MCC(F)64 941] 白色念球菌[CMCC(F)98 001] 黑曲霉[CMCC(F)98 003]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是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 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4、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 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打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 6 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可,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二、准备质量标准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备齐用物。 3、治疗盘、无菌持物钳或镊,浸泡于消毒液溶液内,无菌溶液、无菌包布、无菌容器及物品、无菌手套、弯盘、75%酒精、无菌棉签。 4、查对无菌物品、灭菌日期及手套好。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选择清洁、干燥、宽阔的场所进行操作。 2 无菌持物钳使用法: 无菌持物钳须置于无菌容器内,有效期限 4 小时;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盖打开,钳端闭合,不可在盖孔中取、放;如需取远处物品时,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取出无菌物品。 3、无菌包使用法: 1)、查看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查看化学指示胶带粘贴。 2)、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处,撕开粘贴。 3)、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开左右两角,最后揭开内角,注意手不可触及包布的内

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 范围: 适用于橡皮塞铝盖玻瓶或安瓿装的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4. 职责: QA检查员、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 程序: 5.1. 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感量1mg或0.1mg(适用于检查装量小于0.1g的粉针剂) 5.2.检查法: 5.2.1. 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铝盖和瓶签(若为纸标签,用水润湿后除去纸屑; 若为直接在玻璃上印字标签,用适当有机溶媒擦除字迹),容器外壁用乙醇洗净,置干燥器内放置1-2小时,俟干燥后,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5.2.2.轻扣橡皮塞或安瓿颈,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分别精密称定每瓶(支)的重量,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容器中),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 醇洗净,依次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即可求出每1瓶(支)的装量和平均装量。 5.2.3.复试、初试中,如有1瓶的装量超过装量差异限度规定时,另取10瓶(支) 按5.2.1.、5.2.2.项下复试。

5.3.记录与计算: 5.3.1. 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3.2.根据每瓶(支)的重量与其空瓶重之差,求算每瓶(支)内容物重量。 5.3.3.每瓶(支)内容物重量之和除以5(复试时除以10),即得平均装量( m ), 保留3位有效数字。 5.3.4.按下表规定装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装量范围(m±m×装量差异限度)。 注射用无菌粉末装量差异限度规定 5.4.结果与判定: 5.4.1. 每1瓶(支)中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均末超过者,判为符合规定。 5.4.2.每1瓶(支)中的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过1瓶者,判为不符合规定。 5.4.3.初试结果仅有1瓶(支)的装量超过允许装量范围时,另取10瓶(支)复 试。复试结果每1瓶(支)的装量与其允许装量范围相比较,均末超过者,可判为符合规定;若有1瓶(支)或1瓶(支)以上超过时,判为不符合规定。 5.5.注意事项: 5.5.1. 开启安瓿装粉针时,应避免玻璃屑落入或溅失。 5.5.2.用水、乙醇洗涤倾去内容物后的容器时,慎勿将瓶外编号的字迹擦掉,以免

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无菌检查使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版 责任:QC化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内容: 1、概要: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检查及灵敏度检查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检查同时进行。 2、材料及设备 2.1 生化培养箱 2.2 生物安全柜 2.3 中国浊度标准管(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4 灭菌试管、灭菌注射器 2.5 0.9%无菌氯化钠溶液 2.6 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取聚山梨酯80 0.05ml,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氯化钠至100ml,混匀,灭菌即可。3、无菌检查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3.1无菌性检查 取新鲜配制灭菌的培养基各5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置20~25℃,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3.2灵敏度检查 3.2.1菌种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代),

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 26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 635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 64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 98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003] 3.2.2菌液制备 3.2.2.1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制备 3.2.2.1.1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取新鲜传代菌种一支待用。取一支灭菌中试管,加入3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把新鲜传代菌种培养物用接种环轻轻刮取,在加入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壁上研磨,使之成为均匀悬液。 3.2.2.1.2 取菌悬液1ml于比浊管中,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逐步稀释至与标准管的浊度一致。记录下所加入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量,余下的2ml菌液盖上试管塞以备用。 3.2.2.1.3 打开试管塞,取1ml菌液于中试管中,加入比浊时所需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的量一致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此时试管中的细菌浓度与标准比浊管相一致。根据细菌浊度标准菌数表的菌数,将菌悬液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系列稀释至不大于100cfu/ml。 3.2.2.1.4 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悬液制备方法同金黄色葡萄球菌。 3.2.2.2 生孢梭菌菌悬液的制备 3.2.2.2.1取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上,30~35℃培养18~24小时,取一支灭菌中试管,用灭菌注射器吸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底部三分之二处的新鲜菌液1ml,加入

卤代丁基橡胶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卤代丁基橡胶消费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 消费现状 2011年,中国卤代丁基橡胶表观消费量为16.8万吨,2005-2011年年均增长率为12.2%,除2009年外,每年的增速呈现大幅降低的趋势。主要受到经济危机和政府政策影响。虽然国内已经建成卤代丁基橡胶装置,但受困于生产技术掌控不足,产品难以面世。 消费结构 我国卤代丁基橡胶消费结构相对简单,接近90%应用于汽车轮胎气密层,10%应用于医药级瓶塞,极少量应用于其他橡胶制品。 a)轮胎气密层 在汽车轮胎气密层领域,应用于无内胎轮胎,主要构成是子午线轮胎。随着我国汽车轮胎子午化率的快速提高以及国外持续稳定的需求,我国卤代丁基橡胶消费量增速在所有橡胶品种处于领先地位。 b)医药级瓶塞 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国家医药主管部门发布国药管注[2000]462号文,规定2004年底以后国内所有药用胶塞(包括粉针剂、输液及口服液等各剂型胶塞)一律停止使用普通天然胶瓶塞。医用瓶塞生产厂家主要使用卤化丁基橡胶以适应国内需求。近年来对卤代丁基橡胶的需求增长较为稳定。 c)其他橡胶制品 防腐内衬、球胎,但主要是特殊性能要求或高档产品应用。以球胎为例,丹阳、昆山有厂家少量应用卤代丁基橡胶,随着近年来其价格的走高及国外经济状况的变化,应用量正在缩减。理论上,溴化丁基橡胶硫化后可作为高温传送带和耐热软管的制作原料,但经济性仍有待考察。 下游现状及前景预测 a)轮胎汽车工业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轮胎-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我国先后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汽车生产国。2011年,我国轮胎产量8.27亿条,其中子午胎3.92亿条,汽车轮胎子午化率超高85%。汽车产量达到1843万辆。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预期中,已经可以明确未来轮胎、汽车产业生产规模增速将大减速,在2012年已经开始体现。但中国汽车保有量、公路行驶里程均已上升到很高的水平。对于中国轮胎市场而言,替换胎市场已经成为更为重要的市场。对卤代丁基橡胶的消费需求也仍会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我们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分析,预计未来5年,中国汽车、轮胎消费量年均增速分别保持在5-8%和6-10%,对卤代丁基橡胶的年均需求增速在8%左右,低于前些年的增速。 b)医药级瓶塞 据我们测算,2011年,我国医药瓶塞对卤代丁基橡胶的消费量在1.8-2万吨,2005-2011年年均增速为6%左右。未来随着民众对医疗质量及安全水平的提高,对于卤代丁基橡胶的年均需求增长也仍将维持在7%左右。 c)其他橡胶制品 其他橡胶制品对卤代丁基橡胶的消费影响力极低。对于未来,我们预期随着生产技术垄断局面的打破,卤代丁基橡胶供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其价值、价格水平也将相应下跌,可能刺激其他橡胶制品对卤代丁基橡胶的需求。但基于其特殊的性能特点,对于拉动卤代丁基橡胶整体消费的推动力仍将十分有限。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未来5年,中国卤代丁基橡胶年均消费增长率将维持在8%或略低

丁基胶塞在输液制剂中的使用

丁基胶塞在输液制剂中的使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储雪蓉杨丽甲宋红儒 【关键词】丁基胶塞;输液制剂;使用 0引言 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明确规定20060101起大容量注射剂全面停止使用天然橡胶塞,丁基胶塞取而代之.丁基胶塞由异丁烯单体与少量异戊二烯共聚而合成,目前用于医药包装主要以卤化丁基胶塞为主,常用的为氯化丁基胶塞和溴化丁基胶塞两类.由于其性能上的优势成为天然胶塞的替代品.我院灭菌制剂室在更换使用丁基胶塞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1厂家选择 不同生产厂家的丁基胶塞质量存在明显差异,建议选择有资质并且具有丰富经验的正规厂家.①对厂家进行资质审核:索取各种注册证;胶塞材料的基本情况;药物相容性实验结果;材料性能测试 数据等.②自测与验证:对材料进行一致性确认;生物安全性测试;使用性能测试;材料各批次间质量稳定性测试;与其他包装材料的(铝

盖、玻瓶等)配合.③相容性实验:胶塞与每一个输液品种都要进行相 容性实验,不可简单模仿或直接使用. 2丁基胶塞的使用 丁基胶塞从使用到仓储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防止污染. ①拆包装:丁基胶塞的外包装于一般区拆卸,第1层、第2层内包装在不同洁净区分别打开.在打开之前应用注射用水喷淋数次.②胶塞的清洗:丁基胶塞在生产的过程已进行过必要的清洗,但使用前还应进行适当漂洗.漂洗必须在10000级洁净区中进行,直接接触胶塞的容器必须洁净光滑,材质为低碳钢.一般用滤过的注射用水漂洗3次,水温宜为70~80℃,轻柔搅动几次并溢流[1].最后一次漂洗过的水必须做澄明度检查,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步工序.③烘干:大输液需终端灭菌,若为手工上塞,可不采用长时间干燥,控干水分直接进行灌装、压塞后灭菌.④上塞:将漂洗好的胶塞放入适当容器内,并始终保持注射用水溢流状态.手工上塞需使用适当的工具,禁止用手或戴认为干净的乳胶手套.在上塞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跳塞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玻璃瓶口内径与胶塞塞颈尺寸不配合,所以一定要使用同一尺寸配套 产品.建议使用YBB标准A型瓶口式样的玻瓶.对于压塞反弹、跳塞、机走落塞造成污染的胶塞,不可自行洗涤使用,否则易造成药品污染报废.⑤灭菌:使用丁基胶塞的输液制剂采用湿热灭菌[2].经高温灭菌冷却到常温后输液瓶壁常出现挂珠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丁基胶塞表面硅油所致,在满足生产的条件下可控制硅油用量.⑥储存:丁基胶塞储存温度10~30℃.相对湿度50%~80%,距发热装置 1.5m以外,距地面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的基本操作,为无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QC无菌检查的操作。 4. 职责: QC无菌检查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 5.1. 定义: 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无菌器具及适用于药典要求无菌检查的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2.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内温控(18~26)℃及除湿装置,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2.1. 无菌室的清洁与消毒应符合QC洁净室清洁、消毒规程(SOP ZL0014)。 5.2.1.无菌室无菌程度的检查应符合规定:见沉降菌监测规程(SOP ZL0006)、悬浮粒 子监测规程(SOP ZL0005)。 实验设备及用具: 5.3.1.电热干燥箱、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电热恒温培养箱、试管、注射器、针头、试管架、刻度吸管、手术剪、手术镊、砂轮、注射器盒、搪瓷托盘、双碟、75%酒精棉球、无菌工作服(衣、裤、帽、口罩等)。 5.3.2.微孔滤膜:直径50mm、孔径0.45μm,应符合规定。 5.3.3.除菌滤器: 除菌滤器采用的是HTY-2000型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 5.3.4. 所有进入无菌室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或灭菌,应严格按照进入QC无菌室物品清洁、消毒、灭菌规程(SOP ZL0015)进行操作。

5.4. 稀释剂:灭菌注射用水。 5.5. 培养基: 5.5.1.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真菌培养基。 5.5.2. 培养基的使用,配制、管理及灵敏度检查应按照培养基管理规程(SMP ZL0036)、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规程(SOP ZL0019)、培养基配制规程(SOP ZL0016)进行操作。 5.6. 对照用菌液: 5.6.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occus sureus)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18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5.6.2. 生孢梭菌(Clostridum sporgenes)菌液:取生孢梭菌[CMCC(B)64 941]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相同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8~24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ml中含10~100个菌。 5.6.3.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菌液: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的 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真菌培养基内,在20~25℃培养24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5.7. 操作法: 5.7.1. 供试品、培养基在移入缓冲间之前应先编号,并用75%酒精棉球擦拭瓶(管)外壁,然后连同其它用具(包括无菌衣、帽、口罩等)移入缓冲间,打开无菌间紫外光 灯和空气过滤装置开关,并使其工作在30分钟以上。 5.7.2. 将所需物品移入无菌室,每次试验中所用物品,必须计划好,并有备用物。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严格遵守QC洁净室进出规程(SOP ZL0013)。 5.7.3. 供试品外部消毒: 5.7.3.1. 橡皮塞、铝盖、压封小瓶: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外壁及瓶塞,待干,用消毒镊子剔去铝盖上的铝质小圆片,用酒精棉球擦拭瓶盖及橡皮塞,并将酒精棉球盖于橡皮塞上待取样。 5.7.3.2. 安瓶:先用酒精棉球将安瓶外部擦拭消毒待干,用砂轮轻轻割安瓶颈部,便于折开安瓶。 5.7.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加入该药品项下规定的稀释剂用量,制成该药品项下规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 5.7.5. 根据供试品的抑真菌和抑细菌试验,判定该供试品有无抑菌性,而决定采用直接

1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注射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防止错检、漏检的发生。 二、范围:适用于注射剂的检验操作方法。 三、责任:质量部、化验室相关操作人员。 四、内容: 注射剂 注射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B)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注射剂除应按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或“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和“无菌”。静脉用注射剂应加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溶液型静脉注射用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应加查“不溶性微粒”;静脉输液及插管注射用注射液应加查“渗透压摩尔浓度”。 混悬型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药物粒度应控制在l5um以下,含15~20um(间有个别20~5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分散相球粒的粒度90%应在lum以下,并不得有大于5um的乳滴。 “装量”检查法 1 简述 1.1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 1.2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1.3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 2.1注射器及注射针头。 2.2量筒(量入型)规格l、2、5、1O、20及50ml的量筒,均应预经标化。 3 操作方法 3.1 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标示装量供试品取用量(支) 2ml或2ml以下 5 2ml以上至50ml 3 3.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读出每支装量。 3.3如供试品为油溶液或混悬液时,检查前应先微温摇匀,立即按3.2项下方法操作,并冷至室温后检视。 4 注意事项 4.1所用注射器及量筒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其最大容量应与供试品的标示装量相一致,量筒的体积应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 4.2 注射器应配上适宜号数的注射针头,其大小与临床使用情况相近为宜。 5 记录与计算主要记录室温,抽取供试品支数,供试品的标示装量,每支供试品的实测装量。 6 结果与判定 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如有少于其标示装量者,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装量差异”检查法 l 简述 1.1本法适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1.2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1.3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2 仪器与用具 分析天平感量0. 1mg(适用于平均装量为0.15g及其以下的粉针剂)或感量1mg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检测规程新选.

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检测规程 1、目的 明确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的检测规程。 2、范围 适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用卤化丁基橡胶塞的检测。 3、职责 QC人员负责执行、QC 主管负责监督。 4、程序 4.1外观 取本品数个,在自然光线明亮处观察,照表1检查,应符合规定。 表1 外观检测项目、检验水平及接收质量限 4.2穿刺落屑 取本品适量,照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落屑测定法第二法对照法测定,落屑数应不得超过5粒。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3穿刺力 取本品10个,照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力测定法第二法测定,穿刺瓶塞所需的力不得过10N。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4胶塞与容器密合性

取本品10个,置于烧杯中,加水煮沸5分钟,取出,在70℃干燥1小时,备用。另取10个与之配套的注射剂瓶加水至标示容量,用上述胶塞塞紧,再加上与之配套的铝盖,压盖。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2℃保持30分钟,冷却至室温,放置24小时。将上述样品倒置,放入含有10%亚甲蓝溶液的带抽气装置的容器中,抽真空至真空度25Kpa ,维持30分钟,真空装置恢复至常压,再放置30分钟取出,用水冲洗外壁,观察,亚甲蓝溶液不得渗入瓶内。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5自密封性 取胶塞与容器密合性项下样品,采取符合注射剂用胶塞、垫片穿刺力测定法第二法的注射针,向胶塞不同穿刺部位垂直刺穿胶塞,每个胶塞穿刺3次,每穿刺10次后更换注射针。将上述样品倒置,放入含有10%亚甲蓝溶液带抽气装置的容器中,抽真空至真空度25Kpa ,维持30分钟,真空装置恢复至常压,再放置30分钟取出,用水冲洗外壁,观察,亚甲蓝溶液不得渗入瓶内。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6灰分 取本品适量,剪碎,取1.0g ,置于已炽热至恒重的坩埚中,精密称定,在电炉上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应防止试样着火),放冷;在800℃±25℃炽灼使完全灰化,移置于干燥器内,放冷,精密称定后,再在800℃±25℃炽灼至恒重,即得。遗留残渣不得过50%。 100*(%)0 1 2m m m X -= 式中: X----为灰分的百分量,%; m 0----为供试品质量,g ; m 1----为空坩埚质量,g ; m 2----为坩埚加灰分质量,g 。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4.7不容性微粒 取相当于表面积100cm2的完整胶塞若干个,照包装材料不溶性微粒测定法药用胶塞项下测定,每1ml 中含10um 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粒,含25um 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粒。 注:见原厂出厂检验报告书。

注射用溴化丁基橡胶塞包材相容性研究

注射用溴化丁基橡胶塞包材相容性研究 李云峰 常山凯捷健生物药物研发(河北)有限公司 摘要:以河北橡一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溴化丁基橡胶塞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对其中的可提取硫和抗氧剂BHT含量进行检测,并对以肝素钠注射液为提取液的胶塞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河北橡一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个批号的胶塞通过适宜溶剂浸提,可获得可提取硫及抗氧剂BHT。在以肝素钠注射液为提取液的供试品中,无可提取硫及BHT浸出。 关键词:注射用溴化丁基橡胶塞;可提取硫;BHT;高效液相色谱法 0 引言 药品包装应适用于药品预期的临床用途[1],相容性是其必须具备的特性之一。相容性研究是为考察药品包装材料与药品之间是否发生严重的相互作用,并导致药品有效性和稳定性发生改变,或者产生安全性风险而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包括包装材料对药品的影响,及药品对包装材料的影响[2,3]。 由于注射用溴化丁基橡胶塞直接与药液接触,注射用溴化丁基橡胶塞中在硫化过程中用到了硫,还使用了一些添加剂如抗氧剂BHT (2,6-二叔丁基对甲酚)来增强其性能,笔者通过提取试验对上述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研究。 1实验部分 1.1材料与试剂 注射液用溴化丁基橡胶塞:河北橡一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肝素钠注射液(规格:5ml:5000单位)):本公司自产,批号:140401;肝素钠注射液(规格:5ml:25000单位)):本公司自产,批号:140402。 丙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升华硫、三氯甲烷、无水乙醇。 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 1.2仪器 戴安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梅特勒FE20 型酸度计;梅特勒XS105型电子天平;西安安泰MCR-3型微波化学反应器。

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 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适用围 适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的无菌检验。 3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 (2005年版 GB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4仪器、设备 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器、电子天平、 PH 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 5.1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 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进行。 5.2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 10Pa 。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 18~26℃,相对湿度:45~65%。 5.3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5.4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 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 30min ,于 30~35℃培养 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 1CFU/平板。 6无菌检验前的准备 6.1器具灭菌、消毒 6.1.1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可经电热干燥箱 160℃以上干烤 2小时,或置压力蒸汽灭菌器 121℃蒸汽灭菌 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 2周即用毕, 否则应重新灭菌。 6.1.2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剂应每月更换,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6.1.3标识: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间和使用有效期。 6.2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 6.2.1开启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间灭菌处理,消毒时间不得少于 30min 。 6.2.2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流程 6.2.2.1脱包:进入无菌检验室的物品若有双重包装的,需将外包装在传递窗 /缓冲间拆除后,传入试验室。 6.2.2.2消毒:进入无菌操作室的所有培养基、供试品等的外表都应采用适用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将外包装污染的微生物带入无菌检验室。 6.2.2.3传递:查看所有进入无菌检验室的器具上的灭菌、消毒标识, 是否在有效期。符合要求的经传递窗传入无菌检验室。

卤化丁基橡胶

卤化丁基橡胶 丁基橡胶(IIR)是由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合成的共聚物。由于分子主链上有密集的侧甲基分布和较少的双键,IIR表现出优异的气密性、耐热老化性和能量吸收性。至今为止,IIR是制造轮胎内胎和硫化胶囊不可替代的材料。IIR虽有以上优良特性,但是其粘接性差、硫化速度慢和难与其他橡胶共混的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领域。 卤化丁基橡胶(HIIR)分为氯化丁基橡胶(CIIR)和溴化丁基橡胶(BIIR)两种,他们是通过对IIR加氯或加溴而制备的。HIIR不仅保持了IIR优良的特性,而且克服了IIR的缺点,主要用于汽车子午线轮胎的气密层和医用瓶塞。 一、生产情况 表为全世界2008年IIR和HIIR生产装置的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HIIR的产能占总能力的77%。ExxonMobil公司是最大的生产商,其能力占总产能的51%,而且HIIR的产能占53%。

根据2005年CEH报告的数据,2004年世界IIR和HIIR的生产量为784kt。当年的生产能力是851kt,装置的开工率为92%,如果装置的年平均开工率按90%计,则2008年世界IIR和HIIR的总产量为890kt左右。其中IIR的产量约为224kt,占总量的25%左右。 二、市场情况 IIR主要用于轮胎的内胎和硫化胶囊制品;而HIIR主要用于轮胎的气密层和医用瓶塞。少量的IIR和HIIR也用于其他方面,比如汽车部件、密封剂、粘合剂和建材制品等。下表列举了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IIR和HIIR的应用情况。 国内消耗的IIR约84%用于内胎、硫化胶囊的制造,11%与HIIR共混用于医药瓶塞和其他医用品,仅5%用来制造胶管、胶带、粘合及密封剂和减震阻尼材料。由于国内没有自产的HIIR产品,只能依赖进口,约90%的HIIR都用于轮胎气密层的生产,其他10%中的绝大部分用于医药瓶塞等制品。 2004年全世界消耗IIR和HIIR总计为848kt,其中北美和拉美消耗230kt,西欧224kt,中、东欧45kt,亚洲329kt,其他地区20kt。亚洲消耗量最大,占世界的38.7%。IIR和HIIR消耗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工业的增速,由于欧美地区汽车工业的增速缓慢,IIR和HIIR消耗量的增长速率平均为2%,日本为1%,中东欧约5%。根据以上增长率计算,2008年世界IIR和HIIR总的消耗量为950-~1000kt。 中国是IIR和HIIR消耗量增长最快的国家,IIR的年平均增长率达11%,HIIR 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20%。2004年"~2008年国内IIR和HIIR的表观消耗量及增长率列于下表。

无菌粉针剂的检查

教案首页 授课顺序学时日期年月日班级 注射剂的通则检查 注射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

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其中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 末与注射用浓溶液。 一、装量检查法 (一)应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50 mL及50 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步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标示装量为50 mL以上的注 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 (二)仪器与用具 注射器及注射针头、量筒(量人型,规格 1 mL、2 mL、5 mL、10mL、20 mL,50 mL 的量具)均应预经标化。 (三)测定方法 1、按下表规定取用量抽取供试品。 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读出每支装量。如供试品为油溶液或混悬液时,检查前应先微温摇匀,立即按上述方法操作,并冷至室温后检视。 (四)注意事项 1、所用注射器及量筒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其最大容量应与供试品的标示装 量相一致,或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 2、注射器应配上适宜号数的注射针头,其大小与临床使用情况相近为宜。 (五)记录与计算 主要记录室温、抽取供试品支数、供试晶的标示装量、每支供试品的实测装量。 (六)结果与判定 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如有少于其标示装量者,即判为不符合规定, 二、装量差异检查法 (一)应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瓶间装量的一 致性,以保证使用剂量的准确。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用无菌粉末,可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 (二)仪器与用具 分析天平感量0.1 mg (适用于平均装量为0.15 g及其以下的粉针剂)或感量 1 mg (适用于平均装量在0. 15 g以上的粉针剂)。 (三)测定方法 取供试品5瓶(支),除去瓶签(若为纸标签,用水润湿后除去纸屑;若为直接在玻璃上印字标签,用适当有机溶剂擦除字迹),容器外壁用乙醇擦净,置干燥器内放置 1 —2h,待干燥后,除去铝盖,分别编号,依次放于固定位置。 轻扣橡皮塞或安瓿颈,使其上附着的粉末全部落下,开启容器(注意避免玻璃屑等异物落入 容器中),分别迅速精密称定每瓶(支)的重量,倾出内容物,容器用水、乙醇洗净,依法放回原固定位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干燥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容器的重量,即可求出每瓶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2015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使用范围 本公司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质量部QC 4.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1101 GB/T 19973.2-2005(ISO11737-2:1998) 《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5.内容 5.1.无菌检查环境保障 5.1.1.无菌检査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即无菌检 査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1.2.操作环境的无菌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结果,为了保证无菌检查用 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定期监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要求。 5.1.3.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1.4.洁净区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5.1.5.无菌检查操作还需要对检查环境进行监控, 5.2.培养基、稀释液、缓冲液 5.2.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除另有规定,接种后应置 30~35℃培养。 5.2.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接种后应置20~35℃培养。 5.2.3.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

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适用性试验。 5.2.4.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5.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 6.沙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7.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市售培养基干粉。 5.2.8.0.9%无菌氯化钠溶液。 5.2.9.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无菌检査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査及灵敏度检査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査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査同时进行。 5.2.9.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瓶),按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下 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5.2.9.2.灵敏度检查 5.2.9.2.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存中 心获得的干菌种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 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MCC(B)64 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黑曲霉[CMCC(F)98 003] 5.2.9.2.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 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 菌的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 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 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

丁基橡胶

丁基橡胶 丁基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由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合成。制成品不易漏气,一般用来制造汽车、飞机轮子的内胎。 丁基橡胶是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的共聚物,它在1943年投入工业生产。 丁基橡胶英文:butyl rubber 丁基橡胶的最大优点: 气密性好。它还能耐热、耐臭氧、耐老化、耐化学药品,并有吸震、电绝缘性能。 缺点: 硫化慢,加工性能较差。 主要用途: 制作各种轮胎的内胎、无内胎轮胎的气密层、各种密封垫圈,在化学工业中作盛放腐蚀性液体容器的衬里、管道和输送带,农业上用作防水材料。 2005年,我国丁基橡胶消费量近15万吨,国产丁基橡胶不足3万吨,80%依靠进口,从1999年至2004年,进口量年均增长率达26.9%。由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不断上升,丁基橡胶价格也不断攀升。近几年来丁基橡胶的价格由15000元/T左右,上升呈现在的32000元/T以上。而丁基橡胶制品的价格虽然有所上升,但整体算价格上升幅度不超过30%,远远赶不上丁基橡胶价格成倍的上升。所以很多使用丁基橡胶的企业把目光转向了丁基橡胶的最佳替代产品――丁基再生橡胶。 丁基再生橡胶除了类似原聚合物的性能之外,还具有某些特殊的配合优点,如改善尺寸稳定性,升热性较低,减少焦烧。气密性同原丁基橡胶一样,比其它合成橡胶更好地保留原生胶的各种性能,所以丁基再生胶的经营良好,是制造轮胎内胎最佳选择材料。丁基橡胶中含有少量的异戊二烯,故其不饱和度较低,其硫化胶耐老化性能非常优良,这说明其很耐氧化,经试验也证明,废硫化丁基橡胶再生时,氧起的作用很小,所以再生脱硫比天然橡胶困难。 目前国内丁基再生胶的生产工艺有六七种之多,主要有蒸煮法、炒制法、挤出法、微波法、辐射法、高温连续催化法、化学机械法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目的是采用最经济、最科学的方法把废丁基橡胶由网状结构变成线型结构。 随着我国轮胎工业快速发展,丁基橡胶消费量快速上升,特别是子午线轮胎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家《医用瓶塞丁基化》标准出台,国家提出轮胎内胎丁基化,国内外市场对丁基橡胶的强劲需求,促进了丁基再生胶的发展。但由于国内丁基再生胶的生产原料紧缺,废丁基内胎由前年的2000元/T多,上涨到目前的6100元/T左右,废胶囊由800元/T左右上升到目前3800元/T左右,医用瓶塞由1000元/T左右上升至目前2000元/T左右。丁基再生胶价格虽有上升,但赶不上废丁基胶涨价幅度。所以造成很多丁基再生胶厂家由高利变成微利或无利可图。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生产工艺方法落后,生产的丁基再生胶物性指标过于低下,只能低价卖,但生产厂家无利可图,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传统的脱硫方法目前在国内比较盛行,大多厂家选用的是动态罐脱硫、或者火烧炒罐脱硫,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是:动态脱硫,只是提供了高温高压的脱硫条件,脱硫时间长,还需要加入价格昂贵的软化助剂,关键的是不能对脱硫原料进行摩擦挤压。所以会造成原料表面焦化、碳化,而原料的内部不能脱透,造成产品表面有没有解聚的颗粒存在,影响了产品质量。火烧炒罐由于不能准确控制温度,碳化和焦化现

无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培养法)

起草人:起草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武汉仝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uhan Togo Biotechnology Co.,Ltd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测的基本操作,为无菌检测人员提供正确的操作规程。通过无菌检验后,确保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进行细胞质量检验的技术人员。 3、内容 3.1 简述:无菌检测系用于检查细胞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检查。若供试品符合该项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仅表明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3.2 环境要求:该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日常检验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3.3人员要求:无菌检测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及检验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检验培训。 4、无菌检验前的准备 4.1器具灭菌、消毒 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可置高压灭菌锅内121℃蒸汽灭菌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如无菌检验室的电子天平,工作台面等,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器具的灭菌、消毒后必须做好标识,标明灭菌、消毒时间和使用有效期。 4.2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

开启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空间灭菌处理,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人员进入无菌检验室需在一更区脱去一般区工作鞋,换无菌检验室工作鞋,并在二更区穿戴无菌服、口罩和手套,口罩掩住口鼻,帽子包裹所有头发。 进入无菌检验室的所有培养基、供试品等需将外包装在传递窗拆除后,查看所有进入无菌检验室的器具上的灭菌、消毒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符合要求的于传递窗进行表面紫外消毒,传入无菌检验室。 5、无菌检验室操作要求 1)人员进入后,首先进一步消毒擦拭工作台面。 2)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3)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避免破损,以防培养物扩散。 4)所有操作均应在近火焰区进行,且不得有大幅度或快速动作,以免搅动空气中的尘埃微粒。 5)使用金属接种器具时,用前、用后均需灼烧灭菌。 6)在接种培养物时,动作应轻、准,防止培养物溅出,产生汽溶胶,造成污染。 7)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带菌物品,用后均应作消毒、灭菌处理。可在检验过程中随用随时放入消毒液缸内浸泡或消毒桶内,或在检验完成后经传递窗传至一般区,立即用压力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分钟。 6、培养基制备 6.1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制备 所用试剂: 酪胨(胰酶水解) 15.0g 葡萄糖 5.0g L-胱氨酸 0.5g 硫乙醇酸钠 0.5g (或硫乙醇酸)(0.3ml) 酵母浸出粉 5.0g 氯化钠 2.5g 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 1.0ml 琼脂 0.75g 水 1000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