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永新__数学建模入门教材

张永新__数学建模入门教材

张永新__数学建模入门教材
张永新__数学建模入门教材

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只考虑两种费用:定货时需付的一次性定货费,货物的储存费。至于货物本身的价格,下面将看到它与要讨论的优化问题无关。

建模目的:在单位时间的需求量为常数的情况下,制定最优储存策略,即多长时间订一次货,每次订多少货,使总费用最小。

模型假设 为了叙述的方便,设时间以天为单位,货物以吨为单位,每隔T 天订一次货(T 称为订货周期),订货量为Q ,定货费、储存费及单位时间需求量是确定和已知的,只要提前订货使得储存量为零时立即进货就行了,当然,储存量降到零不符合实际生产需要,应该有一个最低库存量,可以认为模型中的储存量是在这个最低量之上计算的。

模型建立 订货周期T 、订货量Q 与每天需求量r 之间满足

rT Q = (5.58)

订货后储存量由Q 均匀地下降,记任意时刻t 的储存量为q ,则()t q 的变化规律可以用图5—5表示.

考察一个订货周期的总费用: 订货费为1c :

储存费是()dt t q c T

?01,因为积分值恰好是图中三角形面积A ,显然QT A 2

1=

.

由(5.58)式可知一个订货周期T 内的总费用为

2

212

1rT

c c c +

=-

, (5.59)

于是平均每天的费用为

()rT c T c T c T c 212

1+==

-

, (5.60)

所以制定最优储存策略可归结为:求订货周期T ,使()T c 最小。

思考:为什么不用-

c 作为目标函数? 利用微分法,令

0=dt

dc ,得

2

12rc c T =

, (5.61)

再根据(5.58)式,有

2

12c r c Q =

, (5.62)

(5.62) 式是经济理论中著名的经济订货批量公式(简称Q O E ..公式)。

(5.63) 式表明:订货费1c 越高,需求量r 越大,订货批量Q 应越大;储存费2c 越高,则每次订货批量应越小,这些当然符合常识,但公式中平方根关系是凭常识难以得到的。

说明

货物本身的价格不影响最优储存策略,因为若记每吨货物价格为k ,则一周期T 的总费用-

c 中应添加一项kQ ,由于rT Q =.所以(5.60)式中增加一常数项kr 对求解

结果(5.61)式,(5.62)式或无影响。

例1 某商店有甲商品出售,每单位甲商品价格500元,其储存费每年为价格的20%,甲商品每次订购费需20元,顾客对甲商品的年需求量为365单位,而且需求率为常数(即顾客每天需求商品1单位),在不缺货的条件下,求最优策略。

解 以年为单位,则需求速度:365=r ,201=c ,100%205002=?=c ,于是订货批量

)(12100

3652222

1单位≈??=

=

c r c Q .

这与以年为单位结果相同。

5.5.2 模型2 允许缺货的储存模型

允许缺货就是企业或商店可以在储存降到零后,还可以再等一段时间订货。缺货时因失去销售机会而使利润减少,减少的利润可以视为因缺货而付出的费用,称缺货费。于是此类型的第(1)、(2)条假设与不允许缺货的储存模型相同,而第(3)条改为;

每隔T 天订货Q ,允许缺货,每天每吨货物缺货费为3c . 缺货时储存量视作负值,()t q 图形如图5—6所示。

货物在1T t =时售完,有一段时间缺货(这时需求量仍为r ),在1T t =时下一次订货量

Q 到达,于是

1rT Q =

一个订货周期T 内的总费用: 订货费1c ;

储存费()dt t q c T ?10

2,由图知()10

21

1

QT A dt t q T =

=?; 缺货费()dt t q c T ?0

3,由图知()()2

1211

T T r B dt t q T

T -==?

所以总费用 ()2

131212

12

1T T r c QT c c c -+

+=-

每天平均费用

()()

T

T T r c T

QT c T

c T

c Q T c 22,2

13121-+

+

=

=

-

()rT

Q rT c rT

Q c T

c 222

32

21-+

+=

下面问题是当T ,Q 为何值时,使()Q T C ,最小。 利用微分法,令

0=??T

C ,

0=??T

C ,求出T 、Q 的最优值,记为T '、Q ',所以有

3

2

3212c rc c c c T +=

',3

22

312c c c c r c Q +=

'

若记 3

3

2c c c u += ()1>,

则与不允许缺货的储存模型相比

uT T =',u

Q Q =

'.

显然 T T >',Q Q <'.

即允许缺货时订货周期应增大,而订货批量应减少,当缺货费3c 越大时(相对于2c 而言)。 u 越小,T '和Q '越接近T 和Q .特别地,当3c ∞→时,1→u ,于是T T →',Q Q →'。

因为这个结果是合理的,3c ∞→即缺货造成的损失无限变化大,相当于不允许缺货。

5.6森林救火的数学模型

问题 森林失火了,消防站接到报警后应派多少消防队员前去救火?

派的队员越多,森林损失越小,但是救援的开销会越大,所以需要综合考虑森林损失费和救援费与消防队员人数之间的关系,以总费用最小来决定派出队员的数目。

问题分析 森林损失费通常正比于森林烧毁的面积,而烧毁的面积与失火、灭火(指火被扑灭)的时间有关,灭火的时间又取决于消防队员数目,队员越多,灭火越快。

救援费与消防队员人数有关外,也与消防队员灭火时间的长短有关。

记失火时刻为0=t ,开始救火时刻为1t t =,将火扑灭的时刻为2t t =.设在t 时刻森林烧毁面积为()t B ,则造成损失的森林烧毁面积为()2t B ,建模时要对函数的形式作出合理的简单假设。

研究

dt

dB 比()t B 更为直接和方便,

dt

dB 是单位时间烧毁的面积,表示火势蔓延的程度。

在消防队员到达之前,即10t t ≤≤火势越来越大,

dt

dB 随t 的增加而增加;开始救火以后,

即21t t t ≤≤,如果消防队员救火能力足够强,火势会越来越小,dt

dB 应减少,并且当2

t t =时,

0=dt

dB .

救援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灭湖泊器材的消耗及消防队员的薪金等,与队员人数及灭火所用的时间均有关,另一部分是运送队员和器材等一次性支出,只与队员人数有关。

模型假设 需要对烧毁森林的损失费、救援费及火势蔓延程度

dt

dB 的形式作出假设:

(1)森波损失费与森林烧毁面积()2t B 成正比,比例系数1c ,即烧毁单位面积的损失费。

(2)从失火到开始救火这段时间(10t t ≤≤)内,火势蔓延程度dt

dB 与时间t 成正比,

比例系数β称为火势蔓延速度。

(3)派出消防队员x 名,开始救火以后(1t t ≥)火势蔓延速度降为x λβ-,其中λ可视为每个队员的平均灭火速度,显然应有x λβ<.

(4)每个消防队员单位时间费用为2c ,于是每个队员的救火费用是()122t t c -;每个队员的一次性支出是3c .

第(2)条假设可作如下解释:

火势以失火点为中心,以均匀速度向四周呈圆形蔓延,所以蔓延的半径r 与时间t 成正比,又因为烧毁面积B 与2r 成正比,故B 与2

t 成正比,从而

dt

dB 与t 成正比。

模型构成 根据假设条件(1)、(3)、(4),森林损失费为()21t B c ,救援费为

()x c t t x c 3122+-,所以这个模型的目标函数即总费用(把它作为队员人数x 的函数)为

()()()x c t t x c t B c x c 312221+-+=,

(5.63) 为求解()x c 的极值问题,必须确定()t B 的形式及2t ,1t ,x 间的关系。

根据假设条件(2),(3),火势蔓延程度dt

dB 在110t t ≤≤线性地增加,在21t t t ≤≤线

性地减少,

dt

dB ~t 的图形如图5—7所示。

记1t t =时

b dt

dB =,烧毁的面积()dt dt

dB t B t ?

=

2

2恰是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显然有

()222

1bt t B =

而2t 满足

β

λ-=

-x b

t t 12 , (5.64)

于是 ()()

β

λ-+

=

x b bt t B 22

212 , (5.65)

将(5.64)式、(5.65)式代入(5.63)式,所以救火费总费用为

()()

x c x bx

c x b

c bt c x c 322

11122

+-+

-+

=

β

λβλ ,(5.66)

于是得到应派出的队员人数

λ

ββλλ

+

+=

3

22

1221

c b

c b c x . (5.67)

结果解释

(1)首先,应派出出队员数目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

λ

β是为了把火扑灭必须的最

低限制。因为β是火势蔓延速度,而λ是每个队员的平均灭火速度,所以这个结果是明显

的。 从图5—7中也可看出,只有当λ

β

>

x 时,斜率为x λβ-的直线才会与t 轴有交点2t .

其次派出队员的另一部分,即在最低限度之上的人数与问题的各个参数有关。当队员灭火速度λ和队员的一次性支出3c 增大时,队员数减少;当火势蔓延速度β、开始救火时的火势b 及损失费用系数1c 变大时,队员数也增加(思考:这个结果是否合理?)

(2)实际应用这个模型时,1c 、2c 、3c 是已知常数,β,λ由森林类型、消防队员素质等因素决定,可以预先制成表格以备查用,较难掌握的是开始救火时的火势b ,它可以由失火到救火的时间1t 按1t b β=算出,或根据现场情况估计。

说明

建立这个模型的关键是对

dt

dB 的假设,比较合理而又简化的假设条件(2)(3)只能符

合无风的情况,有风势的影响应考虑另外的假设。再者,有人对队员灭火的平均速度λ是常数的假设提出异议,认为λ应与开始救火时的火势b 有关,b 越大,λ越小,这时要对函数λ(b )做出合理的假设,再得到进一步的结果。

思考题

在有风的情况下如何建立数学模型?

5.7 冰山运输的数学模型

在以盛产石油著称的波斯湾地区,浩瀚的沙漠覆盖大地,水资源十分贫乏,不得不采用 淡化海水的办法为国民提供用水,淡水成本大约是每立方米0.1英镑。有些专家提出从相距9600km 只要的南极用拖船运送冰山到波斯湾,以取代淡化海水的办法,这个模型要从经济角度研究冰山运输的可行性。

为了计算拖船运送冰山获得每立方米所花的费用,我们需要关于拖船的租金、运输、燃料消耗及冰山运输过程中融化速率等方面的数据,以此作为建模的必须的准备工作。

建模准备:根据建模的需要搜集到以下数据。

(1)三种拖船的日租金和最大运量(表5—7)

表5—10 日租金和最大运量

船型 小 中 大 日租金/英镑 4

6.2

8

最大运量/2

m 5

105?

6

10

7

10

(2)燃料消耗(表5—8),主要依赖于船速和所运冰山的体积,船型的影响可以忽略。

表5—8 燃料消耗 单位:英镑/km

船速/1-?h km 冰山体积

510 610 710

1 8.4 10.5 12.6 3 10.8 13.5 16.

2 5

13.2 16.5 19.8

(3)冰山运输过程中的融化速率(表5—9),指在冰山与海水、大气接触处每天融化的深度、融化速率与船速有关,还和运输过程中冰山与南极的距离有关,这是由于冰山要从南极运往赤道的缘故。

表5—9 融化速率 单位:m /d

船速/1-?h km 与南极距离

0 1 000 大于4 000 1 0 0.1 0.3 3 0 0.15 0.45 5

0.2

0.6

建立模型的目的就是选择拖船的船型和船速,使冰山到达目的地之后,可得到的每立方米所花的费用最低,并与海水淡化的费用想比较。

根据建模的目的和搜集到的有限的资料,需要租作如下的简化假设。

模型假设

(1)拖船航行过程中的船速不变,航行不考虑天气等任何因素,总航行距离9600km (2)冰山形状为球形,球面各点的融化速率相同,这是相当无奈的假设,在冰山上各点融化速率相同的条件下,只有球形的形状不变,体积的变化才能简单地计算。 (3)冰山到达目的地后,31m 冰可融化成85.0水。

模型构成 首先需要知道冰山体积在运输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然后是计算航行中燃料消耗,由此可以算出到达目的地后的冰山体积和运费,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搜集到的数据拟合出经验公式。模型构成可分为以下几点。

1.冰山融化规律

根据假设(2)先确定冰山球面半径的减小,就可以得到冰山体积的变化规律。 记冰山球面半径融化速率的r (m /d ),船速为u (km /h ),拖船与南极距离为d (km ).根据表表5—9中融化速率的数据,可设r 是船速u 的线性函数,且当km d 40000≤≤时,

r

与d 成正比,而当km d 4000>时,r 与d 无关,假设

()()?

??>+≤≤+=4000,140000,121d bu a d bu d a r (5.68)

其中1a ,2a ,b 为待定参数,这可以解释为km d 40000≤≤相当于南极到赤道以南,海水温度随d 增加而上升,使融化速率r 也随d 的增加而变大,而km d 4000>后海水温度

变化较小,可以忽略。

利用表5—9所给数据确定出

5

110

5.6-?=a ,2.02=a ,4.0=b (5.69)

当拖船从南极出发航行到第t 天,与南极距离为

ut d 24= (5.70)

记第t 天冰山球面半径融化速率为t r 1r ,将(5.69)式、(5.70)式代入(5.68)式得

()()??

??

?>

+≤≤+?=-u

t u u t t u u r t 61000,4.012.061000

0,4.011056.13

(5.71) 记第t 天冰山半径为t R ,体积为t V ,则

∑=-=t

k k

t r

R R 1

0, (5.72)

3

3

4t t R V π=,3

003

4R V π=

(5.73) 其中0R 和0V 分别为从南极启运冰山时的初始半径和体积,由(5.71)式~(5.73)式可知冰山体积是船速u 、初始体积0V 和航行天数t 的函数,记作V ()T V u

,,0

,有

V

()

T V u

,,0

3

11304334?

??

?

??-=∑=t

k r V ππ (5.74) 其中k r 由(5.71)式表示。

2.燃料消耗费用

分析表5—8所给的燃料消耗(记作-

q )的数据可以看出,q 对船速u 和冰山体积V 的对数V lg 均按线性关系变化,所以可设

()()321lg c V c u c q ++=-

, (5.75)

其中1c ,2c ,3c 为待定参数,利用表5—8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

1c =0.3 ,2c =6,

3c =-1 (5.76) 由(5.74)式~(5.76)式可将拖船航行第t 天的燃料消耗记作q ()T V u ,,0

(英

镑/d ),且有

q ()T V u

,,0

()()[]3021,

,

lg 24c t V u V c u c u ++?=

()???????

?

-????

?

?-+=∑=14334lg

62.73

130t

k k r V u u ππ

()???

?

???

?

-?

??

?

??-+=∑=378.04334lg

362.7130t

k k r V u u ππ

(5.77)

3.运送冰山费用

费用由拖船的租金和燃料消耗两部分组成,由表5—10知船的日租金取决于船型,船型又由冰山的初始体积0V 决定,记日租金为()0V f ,显然有

()

0V f =??

?

??≤<<

01010,0.810105,2.6105,0.4V V V (5.78)

又因为当船速为u (km /h )时冰山抵达目的地所需天数u

u

T 400249600=

=,所以租金

费用为

()u

V f 0400.而整个航程的燃料消耗为∑=T

t q 1

()T V u

,,0

,由(5.77)式,得到运

送冰山的总费用为

S (u ,V )()()???

?

????-???? ??-

++=

∑∑==u r V u u u

V f T t t

k k 15143lg 362.74001130

(5.79) 4. 冰山运抵目的地后可获得水的体积

将T t =代入(5.74)式知,冰山运抵目的地后的体积为

V

()

T V u

,,0

3

1

130

4334???

?

?

?-=∑

=T

t r V ππ

(5.80) 注意到假设(3),则得到水的体积为

W (u ,0V )3

1

130

4334.3???

?

?

?-=∑

=T

t r V ππ

(5.81) 5.每立方米水所需费用

记冰山运抵目的地后每立方米所需费用为y (u ,0V ),由(5.79)式,(5.81)式显然有

y (u ,

0V )()()

00,

,V u W V u S = (5.82)

模型求解 这个模型归结为选择船速u 个冰山初始体积0V ,使(5.82)式表示的费用

Y (u ,0V )最小,其中S (u ,0V )由(5.79)式,(5.71)式给出,W (u ,0V )由(5.81)

式,(5.71)式给出。由于是分段函数,只能固定一系列0V 值对u 求解.又因为由调查数据

(表5—7表5—8)得到的经验公式是非常粗糙的,以船速u 的选取也不用太精细,所以没有必要用微分法求解这个极值问题。表5—10是对几组 值的计算结果,可知若选取最大的冰山初始体积37010m V =(当然要租用大型拖船),船速km u 4=/h ,每立方米的水的费用约0.065英镑。

表5—10 不同0V 、u 下31m 水的费用 单位:英镑

0V u

3 3.5

4 4.

5 5 7

10 0.0723 0.0683 0.0649 0.0663 0.0658 6

105? 0.2251 0.2013 0.1834 0.1842 0.1790 610

78.9032

9.8220

6.2138

5.4647

4.5102

结果分析:得到的结果虽然小于海水淡化的费用(每立方米0.1英镑),但是模型中未考虑影响航行的种种不利因素,会拖长航行时间致使冰山抵达目的地后的体积显著地小于模型中的V

()T V u

,,0

.并且美哟普计算空船费等其他费用。专家们认为,只有当用这个

模型计算出来的费用显著地小于海水淡化的费用时(譬如小一个数量级),才有理由考虑采用冰山运输的方法获得淡水。

说明

这个模型的思路是简单的,建模方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根据有限的数据(表5-7和表5-8)建立了经验公式(5.68)、(5.69)和(5.74)、(5.75),为整个计算过程提供了基础;二是假定冰山呈球形,简化了计算,如果假定冰山为其他规则的形状,将如何处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