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学校场域中“听懂了吗”的反思

对学校场域中“听懂了吗”的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577450.html,

对学校场域中“听懂了吗”的反思

作者:姚菲

来源:《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12期

摘 ;要:在中小学校园里,“听懂了吗”“听明白了吗”“记住了吗”等作为一种教师话语方

式,不仅高频率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而且也是教师布置作业、安排活动、传达规则或要求时的最终补充语。这一问题没能在师生之间形成对话,而是转移了教师责任,强化了学生顺从的习惯,限制了教师、学生与自我的交流。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听懂了吗;对话;反思

中图分类号:G41 ; 文献编码:A ;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2-0014-04

在学校场域中,学生是被包围在教师话语中的,教师话语的态度、内容、频次、表达方式等均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听懂了吗”是教师常用的口头语,也是学校中独有的一类话语表达方式,影响学生数十年之久,但“从来如此,便对吗?”理性反思“听懂了吗”这类话语方式的危害并探讨改变之策,是教育教学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学校场域中的“听懂了吗?”

“听懂了吗”在学校中有很多兄弟姐妹,如:听明白了吗?读完了吗?背过了吗?想好了吗?讨论好了吗?能做到吗?走进中小学校园,这类问句不绝于耳:教师在讲课时会问“听懂了吗”;班主任在教导学生时会强调“刚才我说的,同学们听懂了吗”;校长等校领导在讲话结束时也常问“听懂了吗”……在上述情况下,学生们或者高声齐喊“听懂了”,或者低头沉默,因为这样的问题很少会被继续追问。从本义来看,“心”与“董”联合起来表示心里掌握着各方面的情况、心中有数,譬如,我们常说的“懂事儿”。赖尔曾把类似looking(看)、listening(听)、reasoning(推理)的词语称作任务词(task words),把类似seeing(看见)、hearing(听到)、concluding(推断出)的词语称作成就词(achievement words)。[1]鉴于此,“听懂”应

是一个“成就词”,是个人认识由内化而外显的结果。

而在学校中,教师很少能通过这类问题得到学生真实的反馈,首先是因为没有给学生预留言说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在南京某附属小学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在强调小组讨论的要求(必须保证讨论纪律;要有秩序;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后问学生“听

懂了吗?”四年级的学生嗓门洪亮地齐说“听懂了”,却进行着不按要求的讨论。在教师第一次拍手的时候学生们讨论的声音开始减小,在教师问“讨论完了吗”的同时,学生讨论的声音戛然而止,没有任何一个学生示意教师是否讨论完——实际情况是很多小组才刚刚开始讨论——而在发问时,教师已在环顾寻找回答问题的学生,并不在乎是否真的讨论完。用福柯的话说,“肉体被置于一个小小的信号世界,每一个信号都联系着一个必须做出的反应”。[2]类似这种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