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政治1轮单元卷:专题17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A卷

高三政治1轮单元卷:专题17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A卷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政治卷(A)

专题十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

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了新的有力证据②说明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的事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④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剑桥大学科学家依据北极冰盖层目前消融速度的数据预测,北极会在近10万年来首次彻底无冰,冰盖层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就会消失。北极上一次无冰是在10万~12万年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②北极冰盖的消失主要是由人类活动违背规律引起的

③北极冰盖的历史变化能用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来理解

④科学家的预测活动是主观的,因此结果是不可靠的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4.科学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

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传统银行若不改变,就会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当前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阿里小贷和支付宝等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突破了传统银行业主要依靠物理网点营利的模式,倒逼传统银行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这从唯物论角度证明了()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

B.事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C.物质世界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6.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6年4月,我国发射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其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这主要表明()

①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人们能够认识、发现并利用规律④人们能认识到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科学家对黑洞的研究,是人类对茫茫宇宙进行探索的重要部分。此番首次用“连续谱”的特征方法发现的证据确凿的双黑洞,为人类在宇宙中发现和确认更多双黑洞系统指出了新方向,并对理解星系和类星体的形成演化以及进一步研究引力波和基本引力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人的意识只有突破规律的制约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最近,科学家找到了操控小鼠特定记忆的方法。他们用激光束来照射小鼠脑部,触发神经细胞,既能删除其存在记忆,也能植入原来没有的记忆。但是,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

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这表明()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有其特定的物质基础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追求真理、造福社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槛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2.近年来,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上游地表补给河流被大坝截流,下游湖区则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湖水面积较鼎盛时期缩小近半,水量减少造成湖中17种野生鱼相继绝迹,也影响了周围人们的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这启示我们()

A.人的活动可以任意改造自然生态

B.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自然生态的规律

C.人应该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13.下面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1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脑通过一个特殊机制将分布在脑部不同区域的“记忆碎片”组合在一起,形成人们平时脑海中的完整记忆,这一研究成果将给我们治疗一些记忆衰退的脑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必须经过实践检验

③实践推动认识不断深化④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2016年1月,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专家尤金·格列戈良茨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技术,达到了超过地心的压力极限,通过测量室温和高温条件下氢及其同位素氘的拉曼光谱,在高压下获得了氢的第五相存在的证据,该相被认为可能是80年前理论预言中氢的金属原子态的先驱。该发现进一步证明了()

①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②认识受到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③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的推测是可靠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2017年5月19日,人类历史上首部100%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经涉足人类最引以为豪的文化艺术领域。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人工智能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

④人工智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工制造物,可以独立思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联和第九次作协代表大会上指出,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也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

这要求文学家、艺术家()

①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结合历史事实创作文艺作品

②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根据自身优势进行文艺创作

③尊重历史事实,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的历史

④展开合理想象,以此作为根本出发点进行文艺创作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8.2017年9月22日,中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以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进入大气层烧毁。天舟一号的使命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跨入第三步一一建成长期载人的大型空间站。从2019年起,中国将先后发射3个22吨舱段组成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进程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发展水平制约④实践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148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2017年5月23日,新华社记者乘坐“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下潜4811米海底时发现,海底世界的许多细节都与《海底两万里》中的描写不谋而合。这表明()

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超前反映事物

③人们能直接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④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幻想变成现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第十三届全运会2017年8月27日到9月8日在天津举行。该届全运会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

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A.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有选择的

B.人类艺术创作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C.意识活动是人类大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活动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21.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在旧增长方式后继乏力、新增长方式尚未建立的关键转型时期,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各方人士都有自己的研判。争议集中在中国经济是呈“U型”

还是“L型”态势,这表明()

①真理与谬误之间是相对的,互相包含和渗透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获得正确认识常需要多次反复

③由于主体的方法、知识水平等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2.2017年8月底,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座谈会上,习近平介绍了中共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形成过程,他希望党外人士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中共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中共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党外人士意见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党外人士的认识活动更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综合不同主体的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

③认识得到不同主体的认同才具有针对性

④每一个认识主体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2017年7月3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要坚决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树立起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这要求我们()

①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③要从贫困地区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④扶贫过程中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2017年10月16日,美中欧多国科学家宣布,通过全球约70个地面及空间望远镜从红外、X光、紫外和射电波等多个波段的观测,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并同时“看到”由这一壮观宇宙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但双中子星合并之后会变成了什么,依然没有答案。这表明()

①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实践工具的革新会推动认识发展

②对某一事物真理性认识不会成为某代人的专利,它永远会昂首向前

③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④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性认识必须在集体探索中才能发现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2017年1月习近平提出: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战略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国家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积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必将促进亚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决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治未病”,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

有学者指出,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突破学科的成见和偏见,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对将中医药“妖魔化”的观点加以批驳。(1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年前人们还不清楚互联网是怎么回事,网络认知模糊。“触网”21年,网络意识日益增强。目前全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上商店遍地开花,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网络观念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强国战略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1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令人耳目一新,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具有高品质的诗词盛宴,并引发一股诗词热潮。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

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12分)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政治卷(A)

专题十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5 BDDAB 6-10 BCCBA 11-15 CCABA

16-20 AABAA 21-24 BCDB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对经济全球化,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②意识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作为发展目标。

③意识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将促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前提,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潮流和历史大势,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将促进地区繁荣与稳

定,世界和平与发展。(每点3分,满分12分)

26.【答案】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在解决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验证了中医药成果的科学性。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中药超量使用与“中病即止”的中医理论是相冲突的,因超量使用而发生中毒事件与中医药本身是没有关系的。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们应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是将其“妖魔化”。(每点4分,满分1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27.【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触网”21年来,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逐步增强。(4分)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0年来,从认知模糊到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人们不断深化对网络的认识。(4分)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4分)

(4)真理具有客观性,同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说明网络强国战略的正确性,人们对网络由认识模糊到意识增强,在上升为发展战略。(4分)28.【答案】

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央视抓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创新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4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央视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实际,将传承的手段与时代紧密结合,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4分)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面对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央视立足社会实践的变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较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的问题。(4分)

开放性问题[整理]

探索型问题一(开放性问题) 【考点透视】 习惯上,人们把命题者对解题者的要求,将数学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都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另一类是条件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没有确定要求的题型,并称前者为封闭题型,后者为开放题型. 开放性问题的基本形式有:条件开放题(问题的条件不完备);结论开放题(问题的结论不确定或不唯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解题者经过探索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将开放性问题转化为封闭性问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 现在还出现一些其他形式的开放题,如解题策略的开放题和题干结构的开放题. 前者主要侧重于解题方法或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后者主要是所给题目不完整,需要解题者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解答. 开放性问题对于训练和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教育部在《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指出:数学考试“应设计一定结合情境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由于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意见,所以在近年的各地中考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典型例题】 一、条件开放题 解条件开放题,一种是直接补齐条件,使题目结论成立;另一种是需要我们作出探索去补齐条件使 题目结论成立. 这两种情况所需补充的条件往往不惟一. 例1 (1)如图7.1,△ABC 中,AB=AC ,D 为AC 边上的一点,要使 △ABC ∽△BCD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即可). (2001年淄博市中考题) (2)如图7.2,在△ABC 和△FED 中,AD=FC ,AB=FE ,当添加条 件: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可得到△ABC ≌△FED (只需填写一 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2003年无锡市中考题) 解:(1)BD=BC.(也可以是:∠ABC=∠BDC ;或∠A=∠DBC ; 或BC ∶CD=AC ∶BC ;或BC 2 =AC ?CD 中的某一个) (2)∠A=∠F. (或BC=ED 等) 说明:开放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 第(1)小题中,我们只需给出能使结论成立的一个答案即可. 例2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是2,4x y =?? =?和2, 4x y =-??=-? ,试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填写一个即可)(2000年安徽省中考题) 分析:我们只要分别构造出一个既含x ,又含y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构造方程实际上就是寻找x 与y 之间的关系. 解:2,8. y x xy =?? =? 说明:方程与函数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我们把方程组的解看作对应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A (2,4),B (-2,-4),则我们可以写出过这两个点的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这个方程不唯一). B A C D 图7.1 A B C D E F 图7.2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测试题

必修4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存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李某驾车外出,路遇浅滩,虽然看到因下雨水没路面,仍盲目听从卫星导航系统的“指令”继续前进,结果车辆被水淹没。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使客观符合主观 C.不能相信现代科学技术 D.要充分相信自己的感觉 3.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受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②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③物质具有可知性④物质是有生有灭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大力发扬“五千精神”(即“千辛万苦”去创业、“千方百计”来经营、“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山万水”找市场、“千条万绪”抓根本),是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在2010年央视春晚中,不论是《五十元钱》里的某品牌食用油广告,还是《捐钱》里的网络广告、酒类广告,或者是歌舞表演中的相机广告、魔术表演中的果汁广告都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眼球。然而对于春晚中插播广告的现象,社会各界的评价褒贬不一。据此回答第5~6题。 5.上述材料反映出()。 A.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B.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C.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6.对同一事物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认识 6.人们之所以会对春晚插播广告一事褒贬不一,是因为()。 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②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同③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④正确的认识不是唯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对于一位领导者而言,要想做出一流的业绩,取得非凡的成就,无疑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但相比其他各项能力来说,决策力则是重中之重。决策,是团队管理的起始点,也是团队兴衰存亡的支撑点,更是影响领导者业绩和团队命运的关键点。决策者要提高决策力,关键要做到()。 A.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从人们的愿望和需要出发 C.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8.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总结2010年的经济T作,阐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对2011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①主动创造性②目的性③计划性④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9.1规律探索型问题专题复习教案

9.1规律探索型问题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规律探究题的基本题型,掌握规律探究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规律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规律探究题的基本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 1. (安徽中考)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21,22,23,25,28,213,…,若x ,y ,z 表示这列 数中的连续三个数,猜想x ,y ,z 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 2.(2013?淮安)观察一列单项式:1x ,3x 2,5x 2,7x ,9x 2,11x 2,…,则第2013个单项式是 . 3.用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成下列图形,则第n 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 ) A .(2n +1)个 B .(n 2-1)个 C .(n 2+2n)个 D .(5n -2)个 4.(内江中考)一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顶点B 1在y 轴上,顶点C 1, E 1,E 2,C 2,E 3,E 4,C 3……在x 轴上,已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 =60°,B 1C 1∥B 2C 2∥B 3C 3……,则正方形A 2 016B 2 016C 2 016D 2 016的边长是( D ) A .? ?? ??122 015 B .? ?? ??122 016 C .? ????33 2 016 D .? ?? ??33 2 015 学生课前独立完成,课上交流展示 二、例题学习 类型1 数字规律 例1 2017·淮安 将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典型高考题

唯物论重要观点和原理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题目中情景一般是处理环境问题。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般用于某种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航天精神) (3)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从辩证法角度:客观实际是联系、变化发展、具体的,多方面的(全面的),做到具体、历史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1、物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4.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重要观点和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实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社会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3)社会实践提高人类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的条件性原理。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的具体性原理。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生活与哲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三维教学目标识记:世界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实践及其特点理解:意识的本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重点难点简单应用: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综合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教法教具教法:知识点的识记与运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特色教案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解析】1.世界的物质性(识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识记):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简单应用):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意识的本质(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5.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理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6.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简单应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综合应用):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

难点专题:数列中的4类探索性问题

难点专题:破解数列中的4类探索性问题1.条件探索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结论,条件未知需探求,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定,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执果索因,先寻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再通过检验或认证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在“执果索因”的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不考虑推理过程的可逆与否,误将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应引起注意. [例1] 已知数列{a n}中,a1=2,a2=3,其前n项和S n满足S n+2+S n=2S n+1+1(n∈N*);数列{b n}中,b1=a1,b n+1=4b n+6(n∈N*). (1)求数列{a n},{b n}的通项公式; (2)设c n=b n+2+(-1)n-1λ·n a2(λ为非零整数,n∈N*),试确定λ的值,使得对任意n∈N*,都有c n+1>c n成立.

此类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有条件而无结论或结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确定.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是:先探索结论而后去论证结论,在探索过程中常可先从特殊情形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作一番猜测,得出结论,再就一般情形去认证结论. [例2]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满足:a2n+1=2a2n+a n a n+1,且a2+a4=2a3+4,其中n∈N*. (1)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 n}满足:b n= na n 2n+12n ,是否存在正整数m,n(1

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教师版)教师版)2014.10.06

立体几何中的开放探索性问题 数学开放性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新的亮点,其解法灵活且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这类题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问题探究型,数学建模型,操作设计型,情景研究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假设,那么就称为条件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目标,那么就称为结论开放型;如果是未知的是解题推理,那么就称为策略开放型.当然,作为数学高考试题中开放题其"开放度"是比较弱的,如何解答立体几何中的这类问题,还是通过实际例子加以说明. 一、 规律探索型 例1.1111ABCD A BC D - 是单位正方体,黑白两个蚂蚁从点A 出发沿棱向前爬行,每走完一条棱称为”走完一段”. 白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1AA A D →→ , 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 1AB BB →→ ,它们都依照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n+2段与第n 段所在直线必须是异面直线, 设黑白两个蚂蚁都走完2005段后各停止在正方体的某个顶点处,这时黑白两个蚂蚁的距离是多少? D 1C 1 规则黑蚂蚁的爬行路线是11D D D DA →→,走6段又回到出发点A 。故而它们的周期为6。20052005段后停止在正方体的B 顶点处,白蚂蚁走完2005 这类题为操 二、 操作设计型 例2.(Ⅰ)给出两块面积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如图1,图2),要求用其中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锥模型,另一块剪拼成一个正三棱柱模型,使它们的全面积都与原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分别用虚线标示在图1、图2中,并作简要说明; (Ⅱ)试比较你剪拼的正三棱锥与正三棱柱的体积的大小; (Ⅲ)(附加题)如果给出的是一块任意三角形的纸片(如图3),要求剪拼成一个直三棱柱模型,使它的全面积与给出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设计一种剪拼方法,用虚线标示在图3中,并作简要说明.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科的高考,倡导重视数学应用,是从1993年开始的,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这些年来,尽管数学科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试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它所倡导的加强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引导考生置身于现实社会大环境中,关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也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加强数学应用的研究,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这种命题方向得到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肯定.回顾这些年来高考中有关数学应用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上还存在

高考数学专题04 立体几何的探索性问题(第三篇)(原卷版)

备战2020年高考数学大题精做之解答题题型全覆盖高端精品 第三篇 立体几何 专题04 立体几何的探索性问题 【典例1】【2020届江苏巅峰冲刺卷】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ABC =∠BAD =90°,AD =AP =4,AB =BC =2,M 为PC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AP ,BM 所成角的余弦值; (2)点N 在线段AD 上,且AN =λ,若直线MN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 5 ,求λ的值. 【典例2】【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4,60AB AD BAD ?==∠=,平面EBD ⊥平面ABD ,且 ,EB CB ED CD ==.

(1)在线段EA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EC 平面FBD ,证明你的结论; (2)求二面角A EC D --的余弦值. 【典例3】【北京市昌平区2020届高三期末】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CD ⊥AD ,BC ∥AD ,1 2 BC CD AD == . (Ⅰ)求证:CD ⊥PD ; (Ⅰ)求证:BD ⊥平面P AB ; (Ⅰ)在棱PD 上是否存在点M ,使CM ∥平面P AB ,若存在,确定点M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典例4】【2019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二次重点考试】 在三棱锥P—ABC 中,PB ⊥平面ABC ,AB ⊥BC ,AB=PB =2,BC E 、G 分别为PC 、P A 的中点.

(1)求证:平面BCG ⊥平面P AC ; (2)假设在线段AC 上存在一点N ,使PN ⊥BE ,求 AN NC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求直线BE 与平面PBN 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5】【浙江省丽水市2020届模拟】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BC ∥,90ABC ∠=?,1AB BC ==,2PA AD ==. (1)求证:CD ⊥平面PAC ; (2)在棱PC 上是否存在点H ,使得AH ⊥平面PCD ?若存在,确定点H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典例6】【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 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2AB BC ==,90ABC ∠=?, E 、 F 分别为棱AB 、11B C 上的点,2AE EB =,112C F FB =.求证: (1)//EF 平面11AAC C ; (2)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面EFG ⊥面11AAC C .若存在,求出AG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典例7】【山东省临沂市2019年普通高考模拟】 如图,底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平面ADEF ⊥平面ABCD ,AF ∥DE ,AD ⊥DE ,AF =DE =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精编WORD版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主要是对平行、垂直关系的探究,对条件和结论不完备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这类试题的一般设问方式是“是否存在?存在给出证明,不存在说明理由”.解决这类试题,一般根据探索性问题的设问,首先假设其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进行推理论证,如果通过推理得到了合乎情理的结论就肯定假设,如果得到了矛盾就否定假设.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底面ABCD,PA=AB=1,AD=√3,点F是PB的中点,点E在边BC上移动. (1)点E为BC的中点时,试判断EF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证:无论点E在BC边的何处,都有PE⊥AF. (3)当BE为何值时,PA与平面PDE所成角的大小为45。? 拓展提升 (1)开放性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一种常见题型.一般来说,这种题型依据题目特点,充分利用条件不难求解. (2)对于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设出空间点的坐标,转化为代数方程是否有解问题,若有解且满足题意则存在,若有解但不满足题意或无解则不存在. 9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每条侧棱的长都是底面边长的√2倍,P 为侧棱SD上的点.

(1)求证:AC⊥SD. (2)若SD⊥平面PAC,求二面角P-AC-D的大小. (3)在(2)的条件下,侧棱S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BE∥平面PAC?若存在,求SE:EC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 l B l C 1 D l 中,M,N分别是AB,BC中点. (1)求证:平面B 1MN⊥平面BB 1 D 1 D; (2)在棱DD 1上是否存在点P,使BD 1 ∥平面PMN,若有,确定点P 的位置;若没有,说明理由.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底面ABCD,侧棱PA=PD=√2,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其中BC∥AD,AB⊥AD,AD=2AB=2BC=2,0为AD中 点. (1)求证:PO⊥平面ABCD; (2)求异面直线P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3)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它到平面PCD3若存在,求出AQ:DQ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向量解法 高考中立体几何试题不断出现了一些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试题。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可用综合推理的方法、分析法、特殊化法和向量法来解决。立体几何引入空间向量后,可以借助向量工具,使几何问题代数化,降低思维的难度.尤其是在解决一些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时,更可以发挥这一优势.

(原创精品)2019届高考政治哲学生活必考知识点练习:(5)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二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二 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中国产品能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不苟且、不将就、不敷衍,精耕细作、精琢细磨,体现专业、注重品质的精神。 材料强调了意识( ) ①具有主动创造性、直接现实性 ②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 ③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2、科学家深信人的意识功能与脑波密切相关。一些科学家通过模拟脑波的电信号特征,开发出了可以用脑波控制的轮椅,想去哪里用意念操控就可以办到。 这一科学进展表明( ) ①意识活动是人脑的功能和存在方式 ②意识活动借助物质手段能转化为实践活动 ③科技的发展赋予了意识新的特性 ④科技创新搭建了意识与人脑之间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3、2018年2月,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它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 材料主要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真理具有相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4、“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因素。面对生活压力,有人积极倡导这样的励志正能量: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倡导“正能量”是因为它( ) ①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②具有选择性,能在特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精神 ③具有能动性,能够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并给人以信心 ④具有反作用,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5、2018年1月16日,中石化西北油田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慧眼”对变电站进行巡检。过去人工巡检一次花费5小时,后期极易疲劳,质量明显下降。“慧眼”充满电可连续工作8小时,一天可巡视3次,巡视频率是人工的21倍,一旦发现故障,“慧眼”的后台数据中心将立即报警,使故障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幅提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人类相比,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机器人的使用能提高工作效率,人类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③机器人能够超越人类思维,在某些方面可以取代人的劳动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6、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告诉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材料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B.意识是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现存在的反映 答案:D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原理及方法论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重点知识再现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1、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暂时的和可以消失的。 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运动和静止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1)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8、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同时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中考专题(探索性问题专题)

(探索性问题专题) 例3.(2006广东)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四边形OABC 是等腰梯形,BC ∥OA ,OA =7,AB =4,∠ COA =60°,点P 为x 轴上的—个动点,点P 不与点0、点A 重合.连结CP ,过点P 作PD 交AB 于点D . (1)求点B 的坐标; (2)当点P 运动什么位置时,△OCP 为等腰三角形,求这时点P 的坐标;(3)当点P 运动什么 位置时,使得∠CPD =∠OAB ,且AB BD =8 5 ,求这时点P 坐标. [解析](1);过C 作CD ⊥OA 于A ,BE ⊥OA 于E 则△OCD ≌△ABE ,四边形 CDEB 为矩形∴OD =AE ,CD =BE ∵OC =AB =4,∠COA =60°∴CD = ,OD =2∴CB =DE =3∴OE =OD +DE =5又∵BE =CD =∴B (5 , ) (2)∵∠COA =60°,△OCP 为等腰三角形∴△OCP 是等边三角形∴OP =OC =4∴P (4,0)即P 运动到(4,0)时,△OCP 为等腰三角形(3∵∠CPD =∠OAB =∠COP =60°∴∠OPC +∠DPA =120°又∵∠PDA +∠DPA =120°∴∠OPC =∠PDA ∵∠OCP =∠A =60° ∴△COP ∽△PAD ∴

OP OC AD AP =∵58BD AB =,AB =4 ∴BD =52 ∴AD =32 即 4372OP OP =-∴ 276OP OP -=得OP =1或6∴P 点坐标 为(1,0)或(6,0) 例6.(07山东滨州)如图1所示,在ABC △中,2A B A C ==,90A =∠,O 为BC 的中点,动点E 在 BA 边上自由移动,动点F 在AC 边上自由移动. (1)点E F ,的移动过程中,OEF △是否能成为45EOF =∠的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指出OEF △为等腰 三角形时动点E F ,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当45EOF =∠时,设BE x =,CF 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写出x 的取值范围. (3)在满足(2)中的条件时,若以O 为圆心的圆与AB 相切(如图2),试探究直线EF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如图,(1)点E F ,移动的过程中,OEF △能成为45EOF ∠=°的等腰三角形.此时点E F ,的位置分 别是: ①E 是BA 的中点,F 与A 重 合.②BE CF ==.③E 与A 重合,F 是AC 的中 点. 图1 C 图2 B

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探索开放性问题.docx

初三数学专题复习…探索开放性问题 知识要点: 开放探索性问题可分为条件开放与探索问题、结论开放与探索问题、策略开放与探索问题。对于条件开放与探索问题,要善于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逆向追索,多途寻因; 对于结论开放与探索问题,包扌舌相应的结论的“存在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推理、猜想,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主要考查发散性思维和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策略开放与探索问题,一般是指解题方法不唯一,或解题路径不明确,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不能墨守成规,要善于标新立异,积极发散思维,优化解题方案和过程。 注意:复习中要对各种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优选各地中考试题,强化训练。善于类比、联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及发散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题分析: 1.若a、b是无理数且a+b=2,则n, b的值可以是____________ .(填上一组满足条件的值即可)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个条件开放题,山于题中只有一个关系式,因此只要先确定,其中一个无理数的大小,另一个也随z确定,木题答案不唯一,如?=Ab=2-^ 2.如图:在厶ABC和ADEF中,AB=DE, ZB=ZE,要使△ ABC A DEF,需要补充的一 个条件是_____ ? 分析与解答:木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以是SAS或ASA或AAS来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1: BC=EF(或ZA二ZD 或ZC=ZF) 3.已知两条抛物线y=X2+2X-3和y=2x2+x-3,请至少写出三条它们的共同特点: 分析与解答:本题是结论开放性问题,考査二次函数的图彖、性质及发散思维、归纳探索的能力,所以可以从两函数图象特征(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及两函数图象交点与坐标轴交点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综合测试题 1.(天津一中2013届高三)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浙江省委提出了“腾笼换鸟”思路,即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鸟”。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 B.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实际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 物质与意识是一致的 2.探月卫星一小步,人类文明一大步。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即绕月探测;二期工程为“落”,即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三期工程为“回”,即实现月球样品采样后自动返回。这告诉我们 ()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B .②③C.①④D .③④ 3.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 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得出的结论是() 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 ②对每一个认识的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④谬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从 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从唯物论角度讲,体现了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坚持联系的观点 C.坚持发展的观点 D .实践决定认识 5.(2013 ?新课标1卷?21题)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 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这首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主要有()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 .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7.(2011 ?大纲全国卷)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专题12探索性问题(第05期)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附解析)

专题12 探索性问题(第05期)-2016年中考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四川甘孜州第23题)如图,点P1,P2,P3,P4均在坐标轴上,且P1P2⊥P2P3,P2P3⊥P3P4,若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0,﹣1),(﹣2,0),则点P4的坐标为. 【答案】(8,0).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 2.(2016湖南株洲第8题)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 A.1B.2C.3D.4 【答案】D.

考点:勾股定理. 3.(2016青海第20题)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 1,以CD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 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 9的值为( ) A .(12 )6 B .(12 )7 C .(2)6 D .(2 ) 7 【答案】A .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2+CE2=CD2,DE=CE,∴ S2+S2=S1.观察发现规律:S1=22=4,S2=1 2S1=2,S3=1 2 S2=1,S4=1 2 S3=1 2 ,…,由此可得 S n=(1 2)n﹣3.当n=9时,S9=( 1 2 )9﹣3=( 1 2 )6,故选A. 考点:勾股定理. 4.(2016内蒙古通辽第10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8,BC=6,矩形在直线l 上绕其右下角的顶点B向右旋转90°至图①位置,再绕右下角的顶点继续旋转90°至图②位置,依此类推,这样连续旋转99次后顶点A在整个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是() A.288πB.294πC.300πD.396π 【答案】C. 考点:轨迹;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规律型. 5.(2016辽宁营口第10题)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O重合,AC,BC分别在坐标轴上,AC=BC=1,△ABC在x轴正半轴上沿顺时针方向作无滑动的滚动,在滚动过程中,当点C第一次落在x轴正半轴上时,点A的对应点A1的横坐标是() A.2B.3C.1+D.2+ 【答案】D.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单元综合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易错易混知识点 1.物质是具体事物的总和。 提示: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二者不能混淆。 4.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提示: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5.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提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有可能是对现实客观对象的虚幻、歪曲的反映。 6.判断: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提示: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 7.判断: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提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意识出发。从意识出发实际上是从主观出发。 8.判断: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是静止不变的实际。(×) 提示:一切从实陆出发,就要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科学理论可以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提示: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是被实践所验证的正确理论,属于认识范畴。 10.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11.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提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