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资治通鉴经典语录

篇一:《资治通鉴》名句

《资治通鉴》100个名句

a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得

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b不

痴不聋,不做家翁

不入

虎穴,焉得虎子

不遇

檠根错节,无以别利器

不为

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百闻

不如一见

兵出

无名,事故不成

本是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c城

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

乘长

风破万里浪

此间

乐,不思蜀

苍天

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臣所

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

豺狼

当路,安问狐狸

d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

夫安能久事笔墨间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f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福至心灵,祸来神昧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g古人贵朝闻夕改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h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何不食肉糜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汉朝与夜郎谁大

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j 鸡鸣狗盗之徒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军令有所不从

军法不可私,名节不可亏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

疾风扫落叶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口有蜜,腹有剑

l洛阳强项令

m莫敢饰诈,务尽其情

q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秦始皇焚书坑儒

骑虎者势不得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对以所不知

人生居世间,譬犹骋六骥过决隙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

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忍小忿而存大信

s

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生乃与哙等为伍

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计细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t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

w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

x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相聚偷生,知其不可久

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雪花飘飘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挟天子以令诸侯

y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以君之贵,奉公守法,则上下平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英雄无用武之地

缘木

求鱼,升山采珠

宜直

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有生

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也忧人之忧,乐人之乐

欲加

之罪,何患无辞

z

丈夫

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枕戈

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在德

不在险

纵江

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

赵括

纸上谈兵

赵高

指鹿为马

篇二:资治通鉴中经典摘录之一

资治通鉴中经典摘录之一:德与才

类:《资治通鉴》学习 | 标签:译文柏杨资治通鉴原文小人

2006

-09-17 10:35阅读(516)评论(6)

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柏杨译文:

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

助;德,是才的统帅。

文: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柏杨译文: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原文: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柏杨译文: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

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柏杨曰:

司马光把人性当成一个无机体,所以对才能和品德所作的界说,似是而非。“强毅”固是才能,也是品德;“公正”固是品德,也是才能。尤其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判断一个人到底是“才能”胜过“品德”?或是“品德”胜过“才能”?根本无法办到。哪一个君王领袖,不是肯定他的亲信部属,都是天下第一贤明兼天下第一忠心?如果早就知道他是一个邪恶小人,岂会赋以重任?中国传统上的用人行政,一直绕着这种“才能”“品德”“君子”“小人”的圈圈打转,连诸葛亮都强调要“亲君子”“远小人”。咦,芸芸众生,济济群官,模样都差不多,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结果形成一项“我是君子,你是小人”定律,互相指控。几个著

名的王朝,如宋王朝和明王朝,就是在这种互相指控中,使中央政府陷于瘫痪,终于灭亡。而且,纯理论上,“愚人”比“小人”更糟,俗话说:“昏官之害,胜于贪官。”贪官在无赃可贪,或刀架到脖子上不敢贪的时候,他的才能还足以做出有利于人民的事。而昏官,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能运转。司马光这种论调,使历届王朝政府,都拼命强调“品德”,结果大多数都毁于庸才之手。因为人心复杂,二分法既天真而又简单,一个人身上的邪恶与高贵,固同时并存,在盖棺之前,无法化验,也无法提出分析报告。只有一个方法可以防止邪恶,那就是民主制度和法治精神,用选举和法律来控制他的邪恶程度,同时也用选举和法律激发他

贵的品德。然而司马光那个时代,却没有民主,法律更没有力量,使司马光只好诉诸抽象原则。于是,我们困惑(不是责备):以司马光学问的渊博,为什么没有冒出一点民主法治的构思?

治通鉴之司马光关于德才的论述

(2012 -02-14 19:26:49)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译过来就是:

马光曰: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

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