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例,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使用钛夹推送器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结果1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下钛夹钳夹治疗后,均一次性止血,即止血率100%,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1至7个月无一例再发出血。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明显并发症、止血效果显著、费用低的治疗措施,值得各级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性;金属钛夹;止血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下的血管因溃疡或糜烂等损伤而导致的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部分患者出血量大,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8.0%~13.7%[1]。能否快速得到明确病因、定位诊断及有效治疗,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以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费用低的优点而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上消化道持续性涌血和小动脉喷血,钛夹止血已成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第一选择[1]。我科自2009年10月以来,应用金属钛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16例,止血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例均系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收治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21~82岁,平均47.5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胃体溃疡2例,胃角溃疡2例,贲门溃疡1例,胃癌3例,Dieulafoy病1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1例。

1.2 器械Olympus GIFQ-260电子胃镜;Olympus金属钛夹推送器(HX-5LR-I);金属钛夹HX-610-135。

1.3 方法术前准备:所有患者住院后禁食、积极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应用抑酸药、止血等综合治疗,常规术前谈话,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包括置入性医疗器械同意书)后行急诊胃镜检查,治疗失败或不成功选择手术治疗。治疗前钛夹操作器及钳夹后钛夹与操作器离断装置在体外作预试验。操作步骤:治疗前先安装好金属钛夹,内镜直视下发现病灶后,经活检道插入钛夹推送器并伸出钛夹,将夹子头调整到与出血部位相垂直,对准溃破血管两侧,轻轻按压操作杆,收紧继而离断钛夹,钛夹即将整根出血血管连同附近组织紧箍,截断血流。依病情决定使用钛夹个数,甚至可放置近10枚金属钛夹[2]。若切口黏膜凹陷,不易钳夹,可在病灶黏膜下注射少量冰去甲肾上腺素盐水,使其稍隆起后再钳夹止血。若视野不清晰,可经冰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至视野清晰,充分暴露出血点,按上述方法予以数枚钛夹钳夹

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评价 王洪波

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评价王洪波 发表时间:2019-06-12T10:59:13.5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作者:王洪波 [导读] 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较显著,能明显改善大隐静脉曲张症状,且术后疼痛感较轻,患肢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避免复发。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目的评价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的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是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由随机双盲法分组,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3例,分别实行高位结扎分段切除术治疗和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术后1个月VC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较显著,能明显改善大隐静脉曲张症状,且术后疼痛感较轻,患肢肿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避免复发。 【关键词】微创点状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并发症;复发 大隐静脉曲张指的是大隐静脉迂曲、伸长而呈现出曲张的情况,多发于劳力活动强度高、持久站立、久坐等人群,曲张原因与静脉血管内压过高、静脉壁弹性发育差、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遗传等有关,发作时通常伴随着大隐静脉弯弯曲曲、患肢酸胀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最终极易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而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闭塞、切除曲张静脉,阻断浅静脉返流[1]。本实验选取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分析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选取的8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是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由随机双盲法分组,常规组43例:病程1—17年,均值(9.63±1.06)年;年龄38—71岁,平均(52.47±1.28)岁;其中女患24例、男患19例;干预组43例:病程范围2—18年,平均 (9.52±1.15)年;年龄区间35—69岁,均值(53.24±1.42)岁;其中女22例、男21例。两组在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无异(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采用龙胆紫标记静脉迂回扩张部位,用碘酊固定,再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组基于此实施高位结扎分段切除术治疗,主要方法:麻醉完成后,需要在合适位置制作斜切口,然后逐层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充分暴露大隐静脉各静脉支,之后对大隐静脉各静脉支进行结扎切断操作,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干预组基于此实施微创点状剥脱术治疗,具体方法:麻醉完成后,需要在内踝上方1.0—1.5cm位置制作一个横向切口,切断大隐静脉主干,同时缝扎大隐静脉远端,并将金属剥脱器沿着大隐静脉近端近心方向插入,通过金属剥脱器的引导,缝扎和切断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观察是否出血,若无出血,则固定处理金属剥脱器探头,一直到大隐静脉完全剥脱,术后检查大隐静脉剥脱完全性,待确定剥脱完全后,需要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标准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2],量表最低0分(无痛)、最高10分(无法忍受),评分越高,患者疼痛感越剧烈;采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量表(VCS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大隐静脉曲张严重程度[3],其中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最高3分,满分30分,评分越高,患者大隐静脉曲张越严重;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括感染、患肢肿胀等;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工作,计算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20.0软件中输入研究数据和结果,计数资料:检验行x2,表示用百分数(%),计量资料:行(ˉx±s)表示,用t检验,若P <0.05,则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术后1个月VC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大隐静脉是位于下肢内侧浅表静脉,由足部到大腿根部,再到下肢深静脉中,其病变后多表现为浅静脉蜿蜒屈曲、扩张、伸长,主要是由于静脉血管内压过高、静脉壁弹性发育差、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遗传而引发,待病情发展至晚期,患者极易出现小腿水肿、慢性湿疹等情况,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加,长时间保持错误的站姿和坐姿,致使大隐静脉曲张发生率逐年增长[4]。以往,临床多采用高位结扎分段切除术治疗,该手术虽然能及时切断、闭塞曲张静脉,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极易复发,而微创点状剥脱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小、预后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小的特点,且能在内踝切口位置,从上到下拉出大隐静脉主干,手术安全性较高,对静脉组织损伤较小,更适用于基层医院[5]。经实验得出,干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术后1个月VC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探讨

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09T11:29:32.9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8期作者:李润语郑彦彦董来春邵艳艳田国利 [导读] 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适用性 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应用内镜止血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止血有效率、止血时间、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 68.1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14±0.33)min,对照组为(3.46±0.34)min,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积极治疗,能够明确出血病因,可明显提高显效率,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逐渐增多。上消化道出血为常见急症,如果不及时诊治将危及患者生命。原发病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上消化道出血多数病情急,内科用药治疗起效慢,部分患者难于止血。如今,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结合内科常规治疗可防止再出血。近年来,内镜治疗技术逐渐普及,采用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机械止血法可以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因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检查治疗的4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44例患者均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1~66岁;病程1~l2d;血红蛋白>719/L 21例,<709eL 23例。病种:消化性溃疡1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7例,胃溃疡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胃粘膜糜烂出血1例,Dieulafoy病例1例。对照组22例患者,其中男11例,年龄22~64岁,男13例,女9例,;年龄20~68岁;病程1~l2d;血红蛋白>719/L 14例,<709eL 8例。病种:消化性溃疡11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6例,胃溃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胃粘膜糜烂出血2例,Dieulafoy病例1例。所有患者以呕血、黑便为主。分为:轻度出血(无特殊症状,出血量小于500 m1)25例,中度出血(有头昏、乏力、心悸等症状,出血量在500一1000 m1)11 例,重度出血8例(有出冷汗、晕厥、血压下降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量大于1000 m1)。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常规检测血压、血常规、心率、心电图。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如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内镜下约物喷洒,充分扩充血容量,有备血,具体措施如下: 1.3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呕血、黑便消失,血压脉搏正常;有效:呕血停止,黑便颜色减轻,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改善;无效:持续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ll.0软件进行x 2检验。 2结果 2.1止血时间对比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14±0.33)min,对照组为(3.46±0.34)min,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出血率达9.2%,显著高于研究组的1.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3±2.4)d,对照组为(14.4±1.3)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应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症状消失时间短,再出血率低并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有效。 2.3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对比 由以上数据可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 68.18%,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疾病之一,出血死亡率达11%,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以呕血和黑便等临床症状为主。本研究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原因和部位,积极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例均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并同时给予内镜下治疗。静脉曲张性出血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和/或组织粘合剂止血成功,行环套扎止血患者可以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22例除1例消化性溃疡止血失败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内镜止血成功率97.95%。 上消化道出血多数病情急,内科用药治疗起效慢,部分患者难于止血。如今,内镜止血已成为目前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基本方法。对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一般只适用于较粗大的静脉,对于较小的静脉一般情况下是在出血的近处静脉内注射,静脉旁注射需采用SEEE计划。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在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的原则下,结合内科常规治疗可防止再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开展能够明确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诊疗规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原因不明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后均可接受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 二、禁忌症: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疑有消化道急性穿孔。 3.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不能配合者。 三、准备: 术前半小时给予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胃内积血过多,影响观察。可先行冰盐水洗胃,但往往收效不大。急诊镜检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于末次呕血或柏油便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四、方法: 先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法找到出血原因,然后止血。 1.局部喷洒药物止血溃疡出血或黏膜病变出血,先清除血凝块,暴露出血灶,然后用冲洗管自钳道内插入,在直视下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的止血药有凝血酶和1∶10000肾上腺素。 2.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适用于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亦可用于溃疡出血或糜烂出血。常用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酸钠,无水乙醇等。内镜直视下,于出血静脉内及其周围分别注射硬化剂,每次总量20~30ml。 3.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出血、糜烂出血及血管畸形出血。内镜下先冲洗清除病灶表面血凝块,然后用电凝探头接触出血灶,用凝固电流通电数秒。烧灼时出血灶组织及血管凝固发白,出血停止。必要时可反复电凝止血。 4.激光光凝止血主要适用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溃疡的止血等。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根据不同激光类型,采用接触病灶或非接触病灶方式,应用适当功率行激光止血治疗,但血管应避免激光功率过大,以免发生炭化甚至出血。

5.氩气血浆凝固止血(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APC是通过非接触型高频凝固装置,从特殊的附件中放出氩气的同时,高频电流装置放电产生等离子光束进行凝固。对组织深部的凝固作用小,对组织的侵袭也小,所以对壁薄的消化道出血、大面积黏膜面的弥漫性出血有效。本法器械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时应注意:过量氩气会使消化道扩张。 6.微波及钛夹止血微波止血的操作及疗效与高频电凝止血相似。小动脉破裂出血可经内镜应用钛夹钳夹住可见的血管或整个病灶作机械性止血,疗效明显。钛夹可置放一个或数个。 五、注意事项: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心肺意外、药物反应、感染和窒息等,注意防治并发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肝外型门脉高压如门静脉血栓形成、腹部外伤、腹内肿瘤、胰腺炎、脾囊肿、先天异常、妊娠、口服避孕药等。 2.肝内性门脉高压。包括: (1)肝内窦前型门脉高压,如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等。 (2)肝内混合型门脉高压,主要见于肝硬化。 (3)肝内窦后型门脉高压,如Budd-Chiari 综合征等。 3.特发性门脉高压。 4.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体格检查】

有无肝掌、痴蛛痣、腹壁静脉曲张、黄疸、腹水、脾肿大、痔疮等。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可显示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有无扩大、梗阻及血栓形成等,但不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有无曲张。 2.食道钡餐检查:能用于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可了解其程度和范围,但现已较少应用。如不具备内镜检查条件,仍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3.内镜检查:诊断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准确性高。可了解其范围和程度。在条件许可时应争取做此检查,以确定诊断。 4.CT扫描、门脉造影、门脉测压等检查亦对诊断有帮助,但属非常规检查。在有需要及条

件许可时进行此类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本身并无特殊临床表现。如果病人存在可导致门脉高压的病因,尤其是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即应考虑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的可能性。 2.辅助检查提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存在。 3.内镜检查不仅可确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还可以了解其范围和程度。 4.存在门脉高压的病因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亦非都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于存在门脉高压症病因者应根据情况选择钡餐照片或内镜检查以了解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者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法 导读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从西医传入我国以来,既往在临床手术上被称为‘四大金刚’手术之一,目前各级医院均在开展,目前手术方式方法多样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曲张静脉分段剥脱TriVex 透光旋切术、泡沫硬化剂、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机械化学腔内消融术(MOCA)等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从西医传入我国以来,既往在临床手术上被称为‘四大金刚’手术之一,目前各级医院均在开展,目前手术方式方法多样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曲张静脉分段剥脱TriVex 透光旋切术、泡沫硬化剂、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机械化学腔内消融术(MOCA)等手术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主要表现是色素沉着、下肢疲劳等,目前常规临床CEAP分级: 0级:有症状无体征 1级:毛细血管扩张 2级:静脉曲张 3级:水肿 4级:脂性硬皮病或色素沉着 5级:已愈合溃疡 6级:活动性溃疡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来说,无法单纯依靠非手术方法进行根治。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多实施手术治疗。 下面是笔者手术病例分享: 患者男,62岁,以“发现右下肢蚯状物10余年”为主诉入院。 缘于入院前10余年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下肢蚯蚓状肿物,无局部疼痛,无局部皮肤破溃,无色素沉着,开始时未有重视,未予特殊处理。此后下肢处蚓状肿物进行性加重,屈曲成团,久站、活动后明显,以左侧明显,休息平卧后可缓解,无色素沉着、局部破溃。可正常行走,无跛行,偶有左下肢酸胀不适,伴左侧腘窝疼痛不适,余性质同前,今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拟“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收住入院。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尚可,饮食睡眠一般,二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有“高血压”病史,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规律氨氯地平5mg qd,血压控制情况可。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8/76mmHg,神志清楚。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地内镜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的镜治疗 明锴邓琴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430060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明锴食管胃底静脉曲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是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情凶险,首次出血病死率为20%-40%,再出血发生率为50%-80%,病死率为30%-50%[1]。到目前为止,除肝脏移植外尚无公认、高效的对因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胃底静脉曲的镜下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一定效果[2-3] ,镜检查不仅可明确疑诊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因和出血部位,评估静脉曲的严重程度,还可行镜下治疗。目前常用于食道胃底静脉曲镜下治疗的方法包括:曲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术、曲静脉硬化治疗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曲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上述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应用;本文结合镜下静脉曲的治疗指南及笔者的临床实践,简要介绍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镜下几种主要治疗方案。1.食管胃底静脉曲的病因及分型1.1食管胃底静脉曲的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出血多继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及区域性门脉高压,在我国以各种肝炎后肝硬化为多,而区域性门脉高压包括脾胃区门脉高压,占门脉高压各种病因的

5%,其中又以为胰源性和肿瘤性为多;尸检时发现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为0.05%~0.5%,是西方国家肝外门脉高压的首要原因;17%~25%的骨髓纤维化患者合并门脉高压;另外还有特发性门脉高压、窦周纤维化、先天性肝纤维化、肝脏实质病变和肝静脉阻塞等[4]。1.2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的分型:目前国际上常用日本门静脉高压研究会的FLCE分类和欧洲PALMER分型,上述方法从形态、基本色调、红色征、病变部位几个方面描述记录曲静脉。中华医学会消化镜学分会[5]根据食管静脉曲(esophageal varices,EV)的大小,将其分为3度:Ⅰ度指食管腔注气时曲静脉塌陷消失者;Ⅱ度指介入Ⅰ度和Ⅲ度之间者;Ⅲ度指曲静脉堵塞管腔者;根据食管曲静脉的形态及有无红色征(曲静脉表面红斑、红色条纹和血泡),将其出血危险性分为3级。但是,以上几种分型并不能为镜下治疗方案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良好的指导 意义,近年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的是LDRf分型方法[6]。该分型区别于其他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对治疗方法与时机 的选择给出建议;位置(Location,L),代表曲静脉所发生的位置;直径(Diameter,D),表示所观察到曲静脉最大的直径;危险因素(Risk Factor,Rf),表示观察到的曲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静脉曲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有:(1)红色征(Red color Signs,RC);(2)肝静脉契压(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研究表明当HVPG>12 mmHg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思路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思路 —孙新明主任访谈录(一) 访谈时间:2011年7月5日 访谈方式:当面采访 访谈人:王芳(北京众科邦泰血管病国际医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 被访谈人:孙新明教授 被访谈人简介:孙新明主任医师、教授、我国著名腹部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专家。曾任天津南开医院外科主任。在外科学基础,外科重症监护、临床营养学、干细胞生物技术临床实验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并利用独有的创新技术、再生医学生物技术综合诊疗周围血管疾病及淋巴系统疾病,积累了大宗病例。 问:孙教授,您好!知道您工作非常繁忙,今天能见到您感到很荣兴。我们知道,您在国内血管外科界享有很高的名望和学术地位,特别是在复杂的静脉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享有盛名。广大的静脉疾病患者,有很多的关于怎么样才能够彻底治愈静脉曲张、如何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等问题想跟您直接交流,但苦于没有机会。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代表广大的患者和您聊一聊这些话题。 答:我没有你说的那么有名气!只是在外科领域做了一些工作而已。在此,我很感谢全国广大的患者对我的信任。从职业医生的角度,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机会,跟大家聊一聊关于静脉疾病治疗方面的一些问题,给大家一些建议,是很有必要的,让更多的患者正确

认识自己的疾病,正确选择规范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很感谢你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 问:您太谦虚了,我们知道,您是我国较早从事血管外科临床工作的医学专家。早在2001年,您回国后,就开始了对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工作。而且十几年来一直都在致力于对静脉疾病的治疗和综合利用不同的微创治疗技术,治疗各类复杂静脉疾病的研究和探索。所以,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微创治疗技术的治疗前景和微创手术的未来的发展趋势。 答:静脉疾病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静脉疾病的发病率是动脉疾病的十倍,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占成年人的27%,也就是说每四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患有静脉曲张,如果将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计算在内可能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只是很多患者对该疾病还不十分了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静脉曲张的治疗要求在增加,这就是你看到的每天来就诊的患者特别多的原因。 从激光闭合技术问世,就开始了微创化治疗下肢静脉疾病的历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旋切技术、射频技术、腔镜技术、移动式剥除技术、泡沫硬化剂技术和我国自主研制的微波技术等等不断涌现,替代传统的高位结扎,剥脱技术已成了必然的趋势。微创技术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的优势与传统手术比是十分明显的,未来的发展必然是微创手术逐步取代传统手术,或者说占主导地位。 问:看来,微创治疗较之传统手术治疗技术的确具有很多的优

上消化道出血评分表说明书

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法 消化道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故应当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Rockall和Blatchford评分系统。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一般根据年龄、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将UGIB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年龄>65岁、伴发重要器官疾患、休克、血红蛋白浓度低、需要输血者再出血风险增高。无肝肾疾患的血尿素氮、肌酐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者,病死率增高。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文档

Rockall评分系统0~7分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评分依据,又称为临床评分,用于预测UGIB住院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和死亡风险。该系统依据患者年龄、休克状况、伴发病、内镜诊断和内镜下出血征象5项指标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人群,积分≥5分者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详见表1。 文档

文档

Blatchford评分系统分级 包含了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信息,用于判定需要干预的方式(输血、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及死亡风险。当Blatchford评分为0时,患者不需要入院行输血、内镜或手术治疗。积分≥6分为中高危,<6分为低危。详见表2。 文档

文档

Stanley等于2009年在《柳叶刀》发表的一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23例Blatchford评分为0的患者,有84人未入院治疗,其中23人在门诊接受了内镜检查,全部未发现溃疡、静脉曲张或肿瘤,也未采取任何特殊治疗,对其余患者随访6个月后,也未出现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而再入院。 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镜治疗 内镜的时机 对于大多数UGIB都应在24h内行内镜治疗,但是对高危和低危患者则推荐不同。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多病共存的低危患者是否早期胃镜检查有不同意见。源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研究观察了110例患者,对比2h内和48h内行胃镜者的预后,结果显示其在出血、外科手术及死亡率上无明显差别。另一项RCT比较了93例在6h与48h内行胃镜,得出同样结果,但是早期胃镜检查,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而前面提到Blatchford评分为0者,不行内镜治疗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因此总体而言,对低危患者早期胃镜检查并不重要。而对高危患者,最近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高危患者(Blatchford评分≥12),12h后行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为44%,若早期胃镜检查患者术后死亡率则为0%,显然l2 h后的胃镜检查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期胃镜检查者。 文档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 (中华消化内镜学会2000年3月1日至3日在昆明通过)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98-199) 一、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 (一)记录方法 1.形态(Form,F) F。:EV已消失(作为治疗后的描述) F。: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 F2:EV呈蛇形迂曲隆起 F。: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 附记:如EV不同形态同时存在,应选择最重的记录。 2.基本色调(color,C) (1)白色静脉曲张(white varices,Cw) (2)蓝色静脉曲张(blue varices,CB) 3.红色征(red color sign,RC) 无红色征RC(一);有红色征RC(+):表现为红斑,红色条纹,血泡样。 4.部位(location,L) EV最重的部位,以其与门齿的距离分为:食管下段(locus inferior,Li);食管中段(locus medialis,Lm);食管上段(1locus superior,Ls)。 附记:伴发食管炎(esophagitis,E)有/无(+/-)粘膜糜烂。 (二)EV内镜分级(grade,G)标准 按fl~EV的形态及出血的危险程度分轻、中、重3级。见表1。 表1 食管静脉曲张(EV)分级(grade,G)标准 分级(度) EV形态(F) EV红色征(RC) 轻度(G I) EV呈直线形或略有迁曲(F1) 无 EV呈(F1) 有 中度(GⅡ) Ev呈蛇形迁曲隆起(F2) 无 EV呈(F1) 有 重度(GⅢ) 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F3) 无或有 二、胃静脉曲张(gastric Varices,GV)记录方法:胃底静脉曲张的部位(Lg)。 1.胃贲门部的静脉曲张(gastric cardia,Lg-C)。 2.离开胃贲门部的孤立(或瘤样)的静脉曲张(gastric fundus,Lg-f)。 附记:(1)有糜烂E(+),无糜烂E(一);(2)RC:有RC(+),无RC(一);(3)Lg(+)-(-):指GV经内镜治疗后消失;Lg:E(+)-E(-)表明有效;RC(+)-RC(-)表明有效;(4)红色血栓有/无;白色血栓有/无。 一、EV硬化治疗 EV、GV硬化治疗方案 1.适应证:(1)急性EV破裂出血。(2)既往有EV破裂出血史。(3)外科手术后EV再发者。(4)不适于手术治疗者。 2.术前准备:(1)对大量出血者可先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输血、输液等抗休克治疗;(2)根据病人情况,酌情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等;(3)其他同胃镜检查。 3.器械准备:胃镜、硬化注射针、硬化剂(可选用5%鱼肝油酸钠或1%乙氧硬化醇)。 4.操作方法:(1)单纯内镜徒手操作法。(2)内镜末端附加气囊硬化剂注射。(3)硬化剂 注射主要是静脉内注射,亦可静脉旁+静脉内注射。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 [适应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原因不明者,在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稳定病情后均可接受紧急内镜检查和止血治疗。 [禁忌证] 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疑有消化道急性穿孔; 3.不能耐受内镜检查或不能配合者。 [术前准备] 术前半小时给予山莨菪碱10ml肌肉注射。急性大出血时,由于胃内积血过多,影响观察。可先行冰盐水洗胃,但往往收效不大。急诊镜检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于末次呕血或柏油便后内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操作方法及程序] 先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方法找到出血原因,然后止血。 1.局部喷洒药物止血溃疡出血或黏膜病变出血,先清除血凝块,暴露出血灶,然后用冲洗管自钳道内插入,在直视下对出血灶喷洒止血。常用的止血药有凝血酶和1:10 000肾上腺素。 2.硬化剂注射止血主要适用于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亦可用于溃疡出血或糜烂出血。常用硬化剂有1%乙氧硬化醇和5%鱼肝油酸钠,无水乙醇等。内镜直视下,于出血静脉内及其周围分别注射硬化剂,每次总量20~30ml。 3.高频电凝止血适用于溃疡出血、糜烂出血及血管畸形出血。内镜下先冲洗清除病灶表面血凝块,然后用电凝探头接触出血灶,用凝固电流通电数秒。烧灼时出血灶组织及血管凝固发白,出血停止。必要时可反复电凝止血。 4.激光光凝止血主要适用于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溃疡的止血等。内镜下发现出血灶后,根据不同激光类型,采用接触病灶或非接触病灶方式,应用适当功率行激光止血治疗,但血管应避免激光功率过大,以免发生炭化甚至出血。 5.氩气血浆凝固止血APC是通过非接触型高频凝固装置,从特殊的附件中放出氩气的同时,高频电流装置放电产生等离子光束进行凝固。对组织深部的凝固作用小,对组织侵袭也小,所以对壁薄的消化道出血、大面积黏膜面的弥漫性出血有效。本法器械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时应注意:过量氩气会使消化道扩张。 6.微波及钛夹止血微波止血的操作及治疗效与高频电凝止血相似。小动脉破裂出血可经内镜应用钛夹钳夹住可见的血管或整个病灶作机械性止血,疗效明显。钛夹可置放一个或数个。 [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心肺意外、药物反应、感染和窒息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 陈明锴邓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陈明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 EGVB)是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情凶险,首次出血病死率为20%-40%,再出血发生率为50%-80%,病死率为30%-50%[1]。到目前为止,除肝脏移植外尚无公认、高效的对因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一定效果[2-3] ,内镜检查不仅可明确疑诊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因和出血部位,评估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还可行内镜下治疗。目前常用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包括:曲张静脉内组织粘合剂注射术、曲张静脉硬化治疗术(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上述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应用;本文结合内镜下静脉曲张的治疗指南及笔者的临床实践,简要介绍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几种主要治疗方案。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及分型1.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多继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区域性门脉高压,在我国以各种肝炎后肝硬

化为多,而区域性门脉高压包括脾胃区门脉高压,占门脉高压各种病因的5%,其中又以为胰源性和肿瘤性为多;尸检时发现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为0.05%~0.5%,是西方国家肝外门脉高压的首要原因;17%~25%的骨髓纤维化患者合并门脉高压;另外还有特发性门脉高压、窦周纤维化、先天性肝纤维化、肝脏实质病变和肝静脉阻塞等[4]。1.2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型:目前国际上常用日本门静脉高压研究会的FLCE分类和欧洲PALMER分型,上述方法从形态、基本色调、红色征、病变部位几个方面描述记录曲张静脉。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5]根据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的大小,将其分为3度:Ⅰ度指食管腔内注气时曲张静脉塌陷消失者;Ⅱ度指介入Ⅰ度和Ⅲ度之间者;Ⅲ度指曲张静脉堵塞管腔者;根据食管曲张静脉的形态及有无红色征(曲张静脉表面红斑、红色条纹和血泡),将其出血危险性分为3级。但是,以上几种分型并不能为内镜下治疗方案及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良好的指导意义,近年国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的是LDRf分型方法[6]。该分型区别于其他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对治疗方法与时机的选择 给出建议;位置(Location,L),代表曲张静脉所发生的位置;直径(Diameter,D),表示所观察到曲张静脉最大的直径;危险因素(Risk Factor,Rf),表示观察到的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有:(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总结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 2015 最新「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要点 2015 年10 月24 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上,发布了最新一版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内镜分会联合出台。 概述 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 EVB 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近7 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硬化门脉高压EVB 均有一定进展,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 的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 证据等级分为A、B、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2 两个级别(表1、2)。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

表2.推荐意见的推荐等级 基本概念 推荐意见: EVB 的治疗目的为预防首次EVB(一级预防);控制急性EVB;预防再次EVB(二级预防);改善肝脏功能储备(A,1)。 1. EVB 的诊断:出血12-24 小时之内行胃镜检查是诊断EVB 的可靠方法,内镜下可见曲张静脉活动性出血(渗血、喷血)、在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出血病灶但有明显静脉曲张的基础上,发现有血栓头。 2. GOV 的分型与分级 本指南推荐我国的分型方法-LDRf 分型,即L- 位置,D- 直径,Rf- 危险因素,统一表示方法为:LXx D 0.3-5,Rf 0,1,2,第一个X 为脏器的英文首字母,第二个x 为该器官的哪一段,D 0.3-5 表示所观察到曲张静脉的最大直径,而危险因素表示观察到的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指数。 食管静脉曲张的分级:轻度(G1)为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无红色征;中度(G2)为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但无红色征;重度(G3)为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无论有无红色征)。

内镜下金属钛夹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配合及护理

内镜下金属钛夹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配合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8-21T16:21:48.8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满桂月韦巍巍李小敏 [导读]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患者可在短期内因出血量大,病情凶险而危及患者生命,其病死率为5%~12%满桂月韦巍巍李小敏(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对9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内镜下放置钛夹1~14枚止血治疗及配合、护理。结果96例即时止血成功率达100%,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达立即止血和预防再发出血的目的,但掌握适应症、医护操作熟练程度及默契配合再加上术前术后的正确护理才是止血成功的关键。【关键词】内镜金属钛夹上消化道出血配合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042-02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患者可在短期内因出血量大,病情凶险而危及患者生命,其病死率为5%~12%[1]。因而采取迅速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因钛夹止血术具有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止血效果确切、无明显并发症、费用低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本院消化内科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治疗96 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系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病例,男75例,女21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41.6岁,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29例,胃溃疡并出血30例,吻合口溃疡出血11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10例,杜氏病11例,息肉切除残端出血5例。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血便等症状,均在内镜下进行钛夹止血治疗,留置钛夹1~14枚不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穿孔等并发症,1例十二指肠球部长蒂巨大息肉切除残蒂渗血给予钛夹钳夹止血后第三天出现再出血,胃镜下无法再行钳夹止血而行介入治疗达止血目的而治愈出院。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出血的患者常常就有紧张恐惧的心理,加上又要做胃镜检查及治疗,更是加重了病人的心理恐惧,因此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讲明该方法的优点,操作步骤,术中如何配合医生,如需要钛夹治疗,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金属钛夹系抗过敏材料,无促进溃疡发展的作用,也不影响溃疡或其他病灶的修复和愈合[2]。钛夹止血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方法,只引起伤口周围黏膜最小限度的损伤,止血见效快,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主动的配合检查与治疗。 2.1.2 患者准备 术前15分钟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遵医嘱静脉推注间苯三酚注射液40mg+生理盐水10ml,以减少胃肠蠕动及唾液的分泌,精神过度紧张者静脉注射地西泮5~10mg;术前取下假牙,协助将利多卡因胶浆10ml缓慢咽下,以麻醉咽喉部,置患者于左侧卧位;以浅静脉留置术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液体通畅,确保意外情况发生时药物能及时输入。备好急救药品及器材,检查器械是否齐全、性能是否正常,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 2.1.3 器材准备 奥林巴斯GIFH260电子胃镜、HX—1100R可旋转钛夹释放器、HX—610—135L (E) 金属钛夹,固定式咬口、心电监护仪、吸引器、氧气、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冰冻生理盐水、盐酸肾上腺素、内镜专用注射针、注射器等,并确保以上各仪器性能良好且摆放合理,便于操作。 2.2 术中配合 患者取左侧卧位、稍屈膝,放置好固定式咬口,嘱患者练习张口呼吸以配合检查,视病情给予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胃镜到达胃腔后应充分吸尽胃内积血及积液,如有血迹影响视野清晰度时,配合医生用冰盐水反复冲洗。找到出血病灶后,如适宜行钛夹治疗,护士应迅速安装好钛夹,并经钳道孔送入已装钛夹的置放操纵器,伸出钛夹见钛夹白色塑料部分时,向后轻拉钛夹手柄使钛夹张至最大,护士通过手柄旋转钮调整钛夹方向,使钛夹与溃疡创面或出血血管尽量呈垂直角度(最小不能小于45度),将夹子夹紧出血部位两侧的黏膜,当听到“喀哒”一声后,说明夹子已完全合拢,夹子与置放器分离,如不分离可向前轻轻推动内芯滑动柄并缓慢抖动脱离钛夹,收回置放器,完成1 次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沉着冷静,集中注意力,与医生配合默契。根据病灶出血情况,可重复放置1~数十枚钛夹(本组一食管下段黏膜两处撕裂症患者放置钛夹14枚),以达到完全止血的目的,用冰盐水或加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盐水反复冲洗创面,观察3~5 min,如无活动性出血即可退镜。 2.3 术后护理 2.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呕血便血情况。一旦发现腹部不适、脉搏加快、头晕、出冷汗、血压下降、情绪不安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必要时再次行胃镜检查及钛夹止血或手术治疗。 2.3.2 休息及饮食指导:术后常规禁食24~48h,然后视病情可进温流质饮食3d,以后改为半流质饮食,1周后逐渐过渡到少渣软食,3周后过渡到普通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指导患者少量多餐、避免饥饿感,忌辛辣、粗糙、油腻、煎炸、生硬食物及烟酒。48 h内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内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咳嗽及其他增加腹内压的活动。保持乐观情绪,关心体贴病人,树立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 2.3.3 观察钛夹脱落情况:由于病灶局部肉芽组织形成,术后l~2周金属钦夹可自行脱落,经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如脱落过早(一般指72h内脱落)易导致再次出血,因此嘱患者避免一切增加腹内压的活动,防止钛夹因人为因素过早脱落。本组一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息肉切除术后因电凝不充分致使残蒂渗血患者,给予钛夹钳夹止血后,由于不遵守医务人员的嘱咐,用力大便,术后第三天出现呕血及柏油样大便,予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钛夹脱落,因球腔水肿狭窄无法再行钛夹钳夹止血而行介入治疗达止血目的而治愈出院。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7-11-13T14:15:47.62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5期作者:翟东琳 [导读]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大多症状急,在短期内可大量失血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内镜下金属肽夹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探究,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入选的对象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内镜下金属肽夹治疗的患者43例,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围术期护理。观察比较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都达到止血目的,止血成功率100%;在术中及术后均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为内镜下金属肽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提供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能够确保手术效果,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消化内镜;金属肽夹;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大多症状急,在短期内可大量失血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病情凶险,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通常将该类患者纳入内科急诊。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在5%-12%左右,针对患者出血量大的特点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止血[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成熟,借助消化道内镜进行介入治疗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这一条件下国内外也兴起了采用金属肽夹止血。内镜下金属肽夹止血具有创伤小、快捷安全、再次出血率低等优势,在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内镜下止血的首选方式。本研究对43例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金属肽夹止血治疗,经过全程、多方位的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入选的对象为2015.04-2016.03于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43例患者,男25例,女18例,年龄22-63岁,平均(41.57±17.27)岁。43例中有31例为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活动性出血,3例贲门撕裂伤出血,2例食管撕裂伤导致出血,3例吻合口溃疡并活动性出血,4例胃息肉或结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渗血;主要症状:呕血13例,柏油样便17例,9例暗红色血便,其中有4例伴发失血性休克。肽夹留置数量:1-4枚。 1.2护理措施 1.2.1术前护理 (1)一般准备:迅速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以达到纠正或预防休克的目的,对于呕血的患者协助其采取去枕平卧位,并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引起误吸阻塞呼吸道。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意识形态、呕吐物及大便的量、次数、颜色、性状等。 (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治疗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尤其是缺乏内镜下金属肽夹止血的知识,患者常担心肽夹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这些疑惑极有可能引起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易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其与家属讲解金属肽夹止血的优越性、手术的大体过程、术后可能会有的并发症状及预防措施等,消除患者疑虑,指导患者正确配合插镜,增强患者自信心。 (3)术前准备:胃管型号选择18号以上,以免食物残渣或血块阻塞管道,胃管插入45-55cm,向胃内注入250-350ml生理盐水,随后缓慢抽出,同时注意观察抽出胃液的量、形状,反复冲洗直至胃液颜色变淡[2]。为患者肌注药物以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如地西泮。妥当准备术中用物,备齐肽夹及肽夹推送器,给予内镜调试。准备抢救药品、仪器、心电监护仪等。 1.2.2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摆好左侧卧位,在其下颌处放置弯盘、清洁干毛巾,协助医师将肽夹安置入持放器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指导恶心的患者深呼吸,如有呕吐患者护理人员应为其清理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误吸,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气味、性状等,及时发现术中出血。 1.2.3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嘱患者术后1-2d绝对的卧床休息,指导患者小幅度的翻身,嘱其尽量减少用力咳嗽、打喷嚏、排便等,以防增高腹内压使得肽夹过早脱落引发出血。在术后禁食1d,无出血后选择清淡的流质饮食,4-7d过渡到半流质饮食,之后根据具体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忌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2)病情观察:护理人员仍然需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有无呕吐和腹痛等症状,记录其排便的次数、量、色、味等基本情况,并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做出病情判断,如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实验室检查血液RBC、HB减少,则提示患者可能有继发性出血、穿孔等不良症状出现,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并且通知医生做好治疗准备[3]。 (3)关注肽夹情况:在术后1-2周后金属肽夹形成局部肉芽,随后可自行脱落随粪便排出。如果在术后3d内脱落则易引发再次出血,应给予密切关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如何正确观察肽夹的脱落情况,特殊情况下,可通过X线检查确定肽夹的具体情况。 1.2.4术后宣教 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肽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对其疑惑耐心解答,嘱患者注意术后饮食,告知其饮食和生活习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如不注意,极有可能加重病情、诱发出血等。嘱患者多食蔬果、植物油等,减少动物性酯类食物的摄入,出院后保持愉快的心情,定期入院复诊。 2.结果 43例患者均金属肽夹止血成功,成功率为100%;有1例吻合口溃疡并合并性出血在术中留置2枚肽夹的患者术后9d出血,胃镜检查发现改患者有1枚肽夹脱落,且其吻合口有渗血情况,在置入3枚夹子后止血成功;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良好,均无明显并发症。 3.讨论 近来,随着微创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借助内镜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专家、临床医师的肯定。在内镜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