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文范文之如何保护方言英语作文

作文范文之如何保护方言英语作文

如何保护方言英语作文

【篇一:关于方言的作文dialects in public places】 dialects just as acceptable in public places?

recently employees at a big citys subway station have been busy learning dialects of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to the general public. this phenomenon evoked a series of debates on whether dialects are just as acceptable as mandarin in public places. some people insist that dialects are not only tools to communicate, but also messengers of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 so that they can not be eliminated from daily use. whereas other people hold the view that mandarin is the standard and predominant language of our country, which is widely, used by over 7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as a result, it is mandarin that is acceptable in public places, not any other languages.

from my point of view, i support the latter one.

as is known to everyone, dialects are languages spoken only by the local people; they vary greatly from places to places. our country covers a large scale of land, thus there are more than 80 kinds of dialects in our country. sometimes it is fairly hard for people from two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correctly. if governors of two places communicate with dialects, they may be confused and misunderstand the words, which may arose plenty of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teachers teach their students with dialects, the students from other places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absorb what he is learning. if announcers in airports or railway stations make announcements with dialects, some passengers may be completely at los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ify the languages in public places, and mandarin is exactly what we are all obligated to learn.

besides, to forbid the use of dialects in public place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ey will fade away, they can still be spoken by the local people and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culture they contain will not be broken as well.

consequently i safe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dialects are not as acceptable as mandarin in public places. we should

guarantee the predominance of mandarin and make it an obligation to learn it to make mandarin be used as widely as possible. only in this way, will people all over the country be able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more easily and the whole country will be united more and more tightly.

【篇二:保护方言有必要修改稿】

对方辩友,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保护方言有必要,根据辞海定义,方言指的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言有区

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而保护的定义是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今天我们这里所说

的保护方言不仅仅就是使方言不受损害,更多的是为了方言的更好的发展。今天我们说保护

方言,保护的是所有的方言。据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有即为存在,必要指的是不可缺少;非

这样不行,即今天我方主张,存在使所有方言不受损害以及更好的发展的必要。下列我方将

从三个角度来论述我方的观点。

一,首先,方言,作为一门语言,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其历史可

以追溯到语言的产生之时。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

长盛不衰的

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藏着这样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

化,也就是捍卫文明。

二、方言作为一门沟通工具,不同的方言有其不同的表达特色,有不同的语言体系。区别于

标准语言的正式,方言词汇丰富,表现力极强,能表达许多普通话难以表达的意思。同时方

言的语态语调极传神,能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响和共鸣。方言架起了同一地区的人之间沟通的

桥梁,同时也给与了当地人名一种地区归属感。无论是因为工作漂泊在外,还是因为求学进

取在外,还是从军驻守在外,一句家乡话往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所以保护方言,就是尊重

多样化的沟通,是保卫地区归属感。

三、方言作为一种维系社会,家族的重要媒介,象征的是说方言者

这一群体的共同精神寄托。

是当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具有极其重要

的社会文化表达价值和研

究价值。(社会的角度)

对于当地人来说,方言是生活的维系,是当地人精神面貌的反应,

是他们个性特征的象征。

(家族关系)

同时方言也是家族传承的关键媒介。(家族)

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精神寄托,也就是传承地区特色。今天我们

说保护方言有必要,不是说就是要让方言一成不变。也许今天对方

辩友会说,语言

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择优淘劣,被需要的语言自然会存在下去,这无可厚非,但是保护

方言与方言自身的择优之间并无矛盾,但是今天,就发生在我们中国,有百分之二十的方言

以及濒危,有40%的方言正在走向濒危。而这些要消失的方言也具

有极高的价值,有保护的

必要。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一些方法为方言的发展保驾护航。这

些方法就是对方言的保护。

由此,我方认为保护方言有必要。

一辩稿之外的东西

保护濒临消失的语言,就是保护人类的“生物多样性”

2009年2月1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绘制了一个《全球

濒危语言分布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语言地图”的形式,向

人们直观展示了全球部分族群的濒危母语现状,并分为5个等级:

不安全的、危险的(明确要灭绝的)、濒危的(严重濒临灭绝的)、垂危的(极度濒临灭绝的)、已灭绝的(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组织同时发布的等级量表显示,在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2500种语言濒临灭绝;其中538种语言面临极度灭绝危险,

502种语言面临严重灭绝危险,632种有确切灭绝危险,607种存在

灭绝可能。濒危语言的数量超过了世界语言总数的1/3,也比2001

年发布的濒危语言数量增加了好几倍。

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青山沟镇,85岁的满族老人赵玉兰正在手工制作绣花鞋。(cfp/图)

unesco前任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博士曾经说道:“一种语言的消失导

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的消失,特别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团体——不必说诗歌和传说,更不必说谚语和笑话——传统和口头表达组

成的珍贵传承。语言的消失同样损害人与生物多样性之间保持的关系,因为语言承载着丰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识。”

97%的人使用4%的语种

unesco的统计显示:全球——也就是说,占全球人口3%的人说着

全球96%的语种。而且有一半的语言只有不到10000人会说,有

1/4的语言不到1000人会说。同时,只有不到1/5的语言在学校和

互联网上使用,世界上4/5的网页是英语网页,数以千计的语言基本上进不了教育体系、新闻媒体、出版物和公共场所,尤其是没有文

字的土著语言,消失危险更为突出。

关于濒危语言的数据触目惊心:全世界目前有150种濒危语言的使

用人数不足10人;有80种濒危语言的使用人数不足5人,其中28

种属于极度濒危语言,只剩一人会说,而且只会说单词或简单句子。去年中国台湾最后一个会说巴则海语的人——97岁的原住民潘金玉

去世,这一语言随之消亡。由unesco发布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显示:印度共有196种语言濒临灭绝,是濒危语言最多的国家;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濒危语言数

量分别为192种和147种。

在母语遗失方面,澳大利亚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国家。在澳大利亚人

的语言遗产中,有95%已消失殆尽。由于受殖民运动的影响,土著

语大幅度减少,现在普及下来的是白人殖民者留下的澳大利亚土著

口音英语。在白人到来之前,澳大利亚大概有250种语言,加上方言,共有700多种,如今却只剩下不到50种。那些经过年深日久累

积下来的民族文化载体——故事、传说、歌谣、诗歌、谜语等,因

语言消失而严重摧毁。

傲慢与偏见

拉美国家约有4000多万印第安人,共有600多种印第安语言,其

中250种目前濒临消失的危险。主要原因是不少拉美国家政府的政

策是不鼓励使用印第安语言,而是要求必须得学习西班牙语,如果

某一个人不会讲西班牙语,就会被视作没有文化。不过,近年来玻

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通过的新宪法已明确规定,该国的印第安语

言已同西班牙语一样,都是官方语言。

现在渔村的村民和村长对保护自己的语言都有着很高的热情,他们

十分担心一旦剩下的两名杜司内语使用者去世,他们将永远失去自

己民族的传统语言。为此当地社区的居民给予达林普教授等人的科

研工作大力支持。

成功的例子

美国建国以来,已有150多种印第安人的土著语不复存在。目前尤

奇语这一土著语的使用者只有5个人,且年龄全都在75岁以上,他

们生活在俄克拉荷马州。这是一种与世隔绝的语言,也就是说,它

同地球上其他任何语言没有联系。美国政府现正在采取积极措施,

以录音和录像的方式将尤奇语保存起来,同时在儿童中间进行普及,期待这种语言走向复兴。

历史经验表明,语言的保育并非只是学术上的空想。例如,19世纪

对希伯来语的复兴,就是最好的例证。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

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各地,他们被

迫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其母语——希伯来语走向濒危。希伯来

语一度只被少数的土耳其人和英裔巴勒斯坦人使用,而现在以色列

就有超过700万人说这种语言。这是世界语言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语曾一度濒临灭绝,上世纪80年代只有8个

人能说这种语言,并且均为高龄老年人;后来日本政府进行了政策

调整,建立基金会,开办文化馆,出版辞书等,让当地的后人学习

自己的语言;目前阿伊努语正在慢慢恢复,其前景看好。

新西兰在拯救毛利语时实行了一个政府计划,名叫“语言小巢”,在

幼儿园中传授毛利语,不仅拯救了毛利语,也成为抢救濒危语言的

典范。

现状仍不乐观

在过去的100年间,全球已经有五百多种语言消失。从上个世纪

80年代开始,很多有识之士就在奔走呼吁抢救世界濒危语言。为此,unesco确定1993年为抢救濒危语言年,并在1999年的一般性大

会上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其目

的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各民族母语文化的现状,推动濒危语言

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促进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从那以后,国际

上成立了数十个抢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组织和基金。然而直到现在,世界各地濒危语言保护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篇三: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

关于保护及弘扬汉语方言的倡议书

朋友们:

语言是人类由蒙昧走向开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沟通的主要媒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语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多么严重的限制。如果说文字是语言的衍生物,那么相对于文字而言,语言则是

一种缺乏固定性的沟通媒介。

由于受自然环境、地域、种族等客观因素的交替影响,生活在不同

国度的现代人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体系,同一国度的现代人也由于上

述原因,逐渐形成了细化的语言派别。其主要特点,即依附于同一

种文字(指汉字,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但口头发音略有区别。

在习惯上,我们把这种依附于同一种文字,但口头发音略有区别的

汉语称为“方言”。

虽然语言的形成、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但随着地域交流的频繁和

深入,特别是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在一点程度上呈现出萎缩的现象。普通话的作用是便于人们的口头交流,事实证明它也确实起到了这

个作用。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十里不通风,百里不通俗”的现象已经基本成了历史。在普通话推广已经取得

阶段性成功的今天,只要一个人的口语能力没有太大问题,他(她)在沟通方面就不会有什么困难,普通话已经成了实实在在的“通行证”。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普通话为人们消除了种种沟通障碍的同时,也无形中侵占了方言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方言的萎缩。特别是在7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转变,人们逐渐由乡村涌向

了城市。而相对来说,城市的普通话氛围要比乡村浓烈得多。另外,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70后从小学开始就满嘴的普通话,紧随

其后的80后、90后就更不在话下了。虽然由于上一辈的缘故,方言不会在上述三代人手上消失,但在这样一个普通话占据主导地位的

语境下,特别是人口大流动的今天,他们的下一代会有多大的几率

继承家乡的方言呢?当然,由于人口大幅度流动,方言有可能被用

交叉感染的

方式被外地人继承,但这种互补就像美国人背《论语》背得比中国

人熟练一样,是一种莫大的反讽。

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方言理应像我们生命中的遗传密码一样,以一种自然的方式,世世代代传下去。假如这种延续变得刻意了,

甚至是仪式化、职业化了,那就证明我们的语境出问题了。它原本

最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这就证明它应该永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是一份不言自明的遗产。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我们或许能给后

代留下各种各样的遗产,但他们最需要其实只是一种纯正的方言,

是带着乡土气息的无声召唤。他们凭借着那一声召唤,就可以循着

到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包括一些很琐碎,但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方言继续萎缩下去,势必会带动地方文艺的萎缩,以戏曲

为代表的地方文艺将越发后继无人。虽然地方文艺的萎缩不是单一

原因造成的,但如果没有了方言这个根基,正宗的地方戏曲必然会

荡然无存,中华民族的文化会出现一个无法弥补的缺口。假如没有

几个90后会说安徽话了,我们难道就用普通话唱黄梅戏吗?

面对这个看似滑稽的问题,我们应该沉默,并且行动起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