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6-(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魏晋隋唐时期{ 晋·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晋·王叔和的《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唐·孙思邈(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
宋金元时期{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发展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金元四大家[ 寒凉派 刘完素认为( “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为热甚” ) 补土派 李杲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攻邪派 张从正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养阴派 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
明清时期{ 集成性著作【 明·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清·《医宗金鉴》、《四库全书·子部》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 某领域的发展【赵献可、张介宾的“命门学说”,为藏象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 李中梓的“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论断,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温病学理论源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基于此(明·吴有性著《温疫论》,创“戾气”说。 清 (叶桂著《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治理论。薛生白著《湿热条辨》,发展了湿热病理论。吴瑭著《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理论。)) 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重视解剖,发展了瘀血理论。】}
近代和现代{ 搜集和整理前人学术成果【 30年代,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集古今中医学大成。 中西汇通:如张西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西医学汇通专著。 对中西双方在学术上的沟通有所贡献。)】 现代中医理论发展的三大趋势【 梳理研究更加规范、系统:《内经讲义》、《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用哲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现代实证科学等多学科研究中医。中医思维方法研究,探讨中医理论概念的发生之源与继续发展创新之路。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