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MOS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

CMOS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

CMOS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
CMOS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

第33卷增刊2007年11月光学技术

O PT ICAL T ECHN IQ U E

Vol.33Suppl.

N ov.2007

文章编号:1002-1582(2007)S-0195-04

CMOS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X

何灵娜,崔维鑫,裴云天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200083)

摘要:基于对恒星星表V/50的统计,在确保一定捕获概率的前提下,确定了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和所能探测的极限星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所选用的ST AR-250CM OS探测器的性能,在保证一定信噪比的前提下,确定了光学系统的通光孔径、焦距、工作光谱范围和中心波长、弥散元大小等主要参数。以改进双高斯型结构为初始结构,在ZE-M AX平台上实现了具有良好像质的大孔径(F/1.198)、大视场(22.6b)、宽光谱范围(0.5L m~0.8L m)的光学系统的设计,满足了对弥散斑、能量集中度等的特殊要求。

关键词:星敏感器;CM OS;光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 B133文献标识码:A

O ptical design of CMOS star sensor

HE Ling-na,CU I We-i xin,PEI Yun-tia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 echn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20008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 r esults of the star catalogue V/50and the prerequisite that enough acquiring probabilit y should be insured,the field of view of the optical system and the max imum star magnitude w hich can be detected by the star sensor have been determined in this paper.T hen,combined with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ST AR-250CM OS sensor,the aper-ture,focal length,spectral r ange and primary wavelength,t he diameter of the dispersion spot and so on of the optical system have been determined,w ith enoug h signal noise ratio guar anteed simultaneously.Based on the pr eliminary patter n of improv ed double Gauss structure,an optical system,w hich not only features large apertur e(F/1.198),wide field of v iew(22.6b),w ide spectr al rang e(0.5L m~0.8L m)and good imaging quality but also meets the special requir ements of dispersion spot and enclosed energy,has been achieved on t he stage of ZEM AX.

Key words:star sensor;CM OS;optical system

0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任务更强调规模化、小型化与廉价,未来的星敏感器将向着微型化的方向发展,这无疑对星敏感器在系统体积、重量、功耗及成本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星敏感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像系统中星光探测器的性能,目前,空间应用的标准化星敏感器采用的敏感元件基本上都是基于面阵CCD的[1,2]。基于CM OS APS(Complementary M eta-l O xide-Semico nductor,Ac-tiv e P ixel Sensor)图像传感器的星敏感器正是适应以上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姿态敏感器,近年来美国和欧洲都在积极开展基于CM OS APS图像传感器的星敏感器技术及应用的研究[1,3,4]。CM O S AP S图像传感器相对于CCD器件的最大优势是高集成度和低功耗,这是基于CM OS APS图像传感器的新一代星敏感器实现微型化、低功耗的基础。

星敏感器姿态测量是通过恒星间角距的测量来实现的,而星像中心计算精度直接影响角距的测量,作为星敏感器重要组成部分的光学系统是决定总系统成像性能好坏的关键,其设计的难点就在于保证恒星像质的特殊要求。具有良好像质的大孔径、大视场、宽光谱范围的光学系统可为星敏感器实现对高极限星等恒星的探测、足够高的恒星捕获概率和探测信噪比打下坚实的基础。

1CMOS星敏感器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

CM OS星敏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以恒星为参照物,利用CM OS相机实拍到的星图,经过恒星质心的提取、星图识别、星图跟踪和姿态估算等一系列计算,确定出星敏感器视轴在天体空间的瞬时指向,从而确定飞行器的姿态,如图1所示。CM OS星敏感器主要包括光学系统、面阵CM OS器件和数字信号处理器。光学系统完成星空的光学成像;CM O S探测器完成光电转换、初步视频处理及初步A/D转换,输出数字图像帧;数字信号处理器完成判星、单星定位、星识别、星敏感器姿态角和航天器姿态角的计算等工作。

2光学系统总体参数的确定

2.1极限星等、视场角的确定

参照国内外星敏感器的技术指标,根据经验和计算,结合极限星等、捕获概率来确定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首先根据国内外星敏感器的技术指标假定一个较常用的方形视场角(初步计划采用简单的方形视场,故须选用方形光敏面的CM OS器件),设为H@H,以此视场角大小作为区域划分的步长,根据基本星表中提供的恒星的赤经和赤纬,可分

195

X收稿日期:2006-09-18E-mail:heli ngna@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013598.html,

作者简介:何灵娜(1980-),女,湖南省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硕士研究生,从事星敏感器系统研究。

图1 CM O S 星敏感器在卫星上的工作流程示意图[5]

别算出在不同的极限星等下视场中出现三颗、四颗以及五颗以上恒星等的几率(即捕获概率),根据统计结果,选择符合捕获概率要求的极限星等参数。须注意的是,考虑到目前技术水平、难度和花费,极限星等不能选择过高,一般最好不要超过6.5等星。若以上参数不甚理想,可另设定其它较常用的方形视场角,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根据统计结果得到令人满意的一组视场角、捕获概率和极限星等的参数为止。以从CDS(Centre de Donn 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网站VizieR 数据库中下载到的亮星星表(绝大多数恒星均亮

于6.5等星)V /50为依据,对全天星图进行统计得到的结果如下表1。

表1 极限星等、视场角、捕获概率统计结果

星数

极限星等

视场角

8b @8b 10b@10b 12b@12b 14b@14b 16b@16b 捕获概率纬度:-80b ~80b 纬度:-80b ~80b 纬度:-78b ~78b 纬度:-77b ~77b 纬度:-80b ~80b 捕获星数经度:0b ~360b 经度:0b ~360b 经度:0b ~360b 经度:0b ~364b

经度:0b ~368b

8404

6.5

\3

92.33%97.05%99.74%100%100%\487.11%94.97%99.23%100%100%\580.56%91.84%99.23%99.65%100%\673.89%89.76%97.44%99.65%100%5080

6.0

\3

78.89%92.01%97.97%99.65%100%\466.56%86.63%96.41%99.65%99.57%\554.44%79.17%93.08%97.20%98.26%\643.33%67.53%85.90%95.45%97.39%2887

5.5

\3

51.44%74.83%90.77%95.45%97.39%\434.67%60.59%80.00%92.31%93.91%\522.67%46.01%69.49%87.06%90.87%\6

15.33%

33.68%

60.77%

80.77%

86.96%

不同的识别方式需要单帧信号中有不同的星数。跟踪方式下,只要保持视场内有不少于一颗星即可,而若用星图识

别,保持高正确率识别需要视场内不少于三颗星,而且基于三角匹配的星图识别算法容易产生伪匹配组而导致误识别,而四颗星以上的伪匹配组在模拟识别过程中极少存在,因此,要求视场中最好应有四颗以上的星成像。另外,恒星识别后采用平差方法解算姿态角时,需精确识别出星图中的五颗星才可满足姿态角解算的精度要求,因此,进一步要求视场中最好应有五颗以上的星成像。单帧获取恒星的数目与探测极限星等及视场大小有关,探测灵敏度愈高,视场愈大,则探测到的星愈多。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选定视场角为16b @16b ,极限星等为6.5或6.0(具体的值结合CM OS 探测器和其它光学参数的选定来最后决定),工作纬度范围为-80b ~80b (极地上空分布的恒星在星表中出现很少,故极地区域不适于星敏感器的观测)。

2.2 CM OS 探测器的选定

选用光谱响应特性曲线与人眼明视觉光谱效率曲线(K m =0.555L m)尽可能相似的CM O S 器件,以减少目视星等M V

和来源于CM OS 输出响应的仪器星等M I 的差别,这样以明视觉光谱效率曲线为测量依据的目视星等M V 的星表不作任何修改就能应用于星敏感器的观测。

初步选定Cypress 公司生产的ST AR 系列图像传感器,此系列图像传感器具备增强的感应性能,而且实现了出色的图

像质量,可在条件较差的太空环境中工作,可用于卫星光学空间方位和通信传感器,航天器可视监控以及核电站检查等应用中。ST AR 系列图像传感器包括两款CM OS 器件:ST A R -250和ST AR -1000,最快帧频分别为29fps 和11fps,根据整个星敏感器系统帧频需达到4fps 的总体要求,初步选定器件本身帧频较快、价格也较便宜的ST AR -250芯片,此款芯片单个像元尺寸相对而言较大(25L m @25L m),可适当降低后续光学系统设计对弥散斑大小控制的难度。2.3 弥散元大小

与一般成像物镜区别在于,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在具有一定的空间分辨率的情况下进行散焦,以保证星象点能量的均匀性,并为提高后续内插算法(细分算法)求星像中心位置的精度提供有利条件[6]。弥散元越大,对内插精度的影响越小,导致内插精度越高,不过须注意的是,离焦后暗星信噪比会明显下降[6,7]。在离焦使用时,3@3细分算法最为常用,也有采用2@2或4@4细分算法的,可先算出弥散元大小对内插求星象中心精度的影响,同时结合离焦后的暗星信噪比,共同决定弥散元的直径。在此,选定最常用的占据3@3像元的弥散元大小[1,6,7]。

2.4 光学系统焦距和通光孔径的确定

当探测元件尺寸一定时,光学系统的视场可表示为焦距f c 的函数

196

光 学 技 术

第33卷

tg X=a2+b2

2f c;tg X T=

b

2f c;tg X S=

a

2f c(1)

式中X,X T,X S分别为光学系统的半圆视场、半子午视场和半弧矢视场,a、b分别为探测元件的长和宽。

因此当探测元件已选定,光学系统视场也确定后,可由上式求出光学系统焦距f c为45154mm。

在探测元件和视频处理电路的性能确定以后,星敏感器所能探测到的极限星等主要取决于其光学系统的通光孔径D。由于星象点的像面照度与孔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孔径越大,敏感器的灵敏度越高。但随着孔径的加大,光学系统的像差迅速增大。为了获得必需的成像质量,必须对孔径加以限制,即同光学系统的焦距保持一定的关系,通常以相对孔径F 来表示,F=f c/D。F数越小,光学系统的孔径越大,敏感器的灵敏度越高,但设计和加工难度随之加大,特别是当F数小到一定程度,要实现优良像质将是非常困难的[8]。

ò.BO JIO COB曾用经验公式来描述f c、X和D三者的关系,即[8,9]

D

f c

@tg X@f c

100

=C(2) C越大表明设计和加工水平越高,同一种结构形式的光学系统,C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变动,在中等设计难度情况下, C可以取0.06~0.08[8]。

为了正确提取像素内的信号能量,星敏感器的探测率应大于99%,同时为了降低假信号的影响,要求虚警率应小于1%,可以从光电手册上查到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信噪比阈值为5[1,10]。另外,为了留有余量,初步选择时,选取能使离焦后(弥散元占据3@3像元)信噪比达到5.5以上的通光孔径值。有关极限星等、通光孔径、理论信噪比等的计算如表2。

表2光学系统参数的计算与选择

芯片型号极限

星等

星数

芯片宏观

尺寸/mm

离焦后弥散元

占据像元个数

光学系统

透过率

CM OS器件

积分时间/s

焦距

f/mm

备选通光

孔径D/mm

离焦后理论

信噪比SNR

F数

(f/D)

光学设计和加

工难度指标C

选择

ST AR

-250

6.5

6.08404

5080

12.8@12.83@30.8

0.30

0.20

45.54

375 1.2310.109

38 5.28 1.1980.112

39 5.56 1.1680.115

36 5.07 1.2650.106

37 5.315 1.2310.109

38 5.608 1.1980.112K

由上表的计算结果可看出,若需探测到6.5M V以上的恒星,CM O S器件积分时间最少需0.30s,同时光学系统F数已降到1.168,这不仅与整个星敏感器系统帧频需达到4fps的总体指标相冲突,而且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加工难度均比较大,故选取6.0M V为探测的极限星等,CM OS器件最少积分时间为0.20s,最小光学系统透过率为0.8,最小通光孔径值为38mm,此时离焦后的理论信噪比为5.6。

2.5光谱范围及中心波长的确定

以ST AR-250光谱响应曲线为基础,确定光学系统的工作光谱范围为0.5L m~0.8L m,同时为了减少目视星等M V 与仪器星等M I之间的差距,选定中心波长为0.555L m。

2.6后工作距(后截距)的限制

考虑到镜头安装的基本要求(至少5mm左右),离焦使用时需调焦所留有的间距余量(一般至少为2mm),ST A R-250 CM OS芯片光敏面加上玻璃保护窗的间距(大约2mm)以及其它加工余量,限定后截距至少为10~11mm(这里指的是光学系统最后一块透镜与光敏面的最近距离,并非中心距)。

综上所述,整个光学系统的设计指标如表3。

表3

光学系统设计指标

焦距/mm46(45.54)通光孔径/mm38

视场角22.6b(16b@16b)

F数 1.211(1.198)光学设计和加工难度指标C0.112

系统透过率\0.80离焦后弥散元直径/L m75(25@3)

表3(续)

焦距/m m46(45.54)

光谱范围/L m0.5~0.8

中心设计波长/L m0.555

工作温度/e0~+65

后工作距/mm\11

CM OS探测器像元尺寸/L m25@25

CM OS探测器像元个数512@512

3光学系统的设计

3.1初始结构

对于大视场和大孔径及结构复杂的光学系统,一般都从已有的技术资料和专利文献中选择其光学特性与自身要求相近的结构作为初始结构,这是一种比较实用又容易获得成功的方法[9]。本文光学系统设计所基于的初始结构源自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5光学镜头手册6[11],大致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光学设计初始结构上述7片6

组式的改进双高

斯型初始结构所

给出的F数为1.

2,焦距为100mm,

后截距为7412

mm,视场角为?

23b,不过实际上此

结构弥散斑、光学

传递函数MT F和能量集中度都十分差。

197

增刊何灵娜,等:CM OS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

3.2 设计结果

图3 光学系统外观图

以初始结构为基础,在ZEM AX 平台上进行优化,力求使全视场弥散斑大小控制在单个像元尺寸的2/3范围之内(16.67L m),全视场能量集中度在一个像元范围内达到90%以上。经过不断的优化设计,边缘视场的像质仍达不

到要求,于是在整个结构中又加入了一块透镜,

增加了优化的

图4 点列图(取样密度为

40)

图5 能量集中度

变量个数,很快就得到了以下初步符合设计要求的光学结构,如图3所示。

从图4、图5、图6可看出,弥散斑(在取样密度为100的情况下,直径RM S 值最大为16.4L m )和能量集中度(最小约为92%)控制均达到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光学传递函数M T F 稍嫌欠缺(在奈奎斯特频率处的最小值约为0.71),不过,这对实际上为光点定位识别系统的星敏感器影响不大,这一点与对M T F 有较高要求(为衍射极限的0.8以上)的成像系统有所不同。此外,基于点列图(图4)对光点质心相对于主光

线的位置偏移(未离焦情况下)进行了计算,结果如下表4,可以看出,部分视场的位置偏移量稍嫌偏大,需在今后的星敏感器系统后续软件处理中

予以校正。

图6 光学传递函数M T F

5 结 论

本文以改进双高斯型初始结构为基础,在ZEM A X 平台上成功实现了大孔径(F 数为1.198)、大视场(22.6b )、较宽的可见光光谱范围(0.5L m~0.8L m)的CM OS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弥散斑被控制在单个像元的2/3以内,全视场单个像元内的能量集中度亦达到了90%以上,为整个星敏感器系统实现对极限星等高达6.0M V 的恒星的探测(离焦后理论信噪比最少为5.6)、视场内5颗以上可识别恒星极高的捕获概率以及离焦时利用质心法求星像中心位置的高精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4 光点质心相对主光线位置偏移及对应角偏移计算

视场/(b )(0,0)(0,4)(0,8)(4,4)(6,6)(8,8)主光线位置/mm (0,0)(0, 3.168)(0, 6.283)(3.154, 3.154)(4.689, 4.689)(6.170, 6.170)质心位置/mm (-0,0)(-0, 3.173)(-0,6.288)(3.158, 3.158)(4.692, 4.692)(6.169, 6.169)偏移量/mm (0,0)(0,0.005)(0,0.005)(0.004,0.004)(0.003,0.003)(0.001,0.001)角偏移量/(d )

(0,0)

(0,22.54)

(0,22.54)

(18.03,18.03)(13.52,13.52)

(4.51, 4.51)

参考文献:

[1]董瑛,邢飞,尤政.基于CM OS APS 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确

定[J].宇航学报,2004,25(6):663)668.

[2]王彦,袁家虎,兰荣清.一种基于新颖的CM OS 有源像素图像传

感器的微型星敏感器成像系统的实现方法[J].量子电子学报,2001,18(增刊):16)19.

[3]Hancock B R,et al.CM OS active pixel sensor specific performance

effect on s tar tracker/imager position accuracy [J ].Proceedings of SPIE,2001,4284:43)53.

[4]Liebe C C,et al.Active pixel sensor (APS)based star tracker [J].

IEEE Proceedings,1998,1:119)127.

[5]孙才红.轻小型星敏感器研制方法和研制技术[D].北京:中国科

学院北京天文台,2002.

[6]卢欣.CCD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1994,(4):49)53.

[7]吴峰,沈为民.折反式大视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J ].光学技

术,2004,30(2):142)145.

[8]黄欣.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的确定[J].航天控制,2000,(1):

44)50.

[9]张登臣,郁道银.实用光学设计方法与现代光学系统[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 3.

[10]袁家虎,张建荣,贺善金.导航星敏感器探测灵敏度研究[J].光

电工程,1999,26(6):1) 6.

[11]福建光学技术研究所,国营红星机电厂,编译.光学镜头手册(第

七册)[M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3.2)7.

198

光 学 技 术

第33卷

(完整版)光学系统设计(一)答案

光学系统设计(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14小题。每空1分,共20 分) 21.球心处、顶点处、齐明点处(r n n n L '+=) 22.%100y y y q z ?''-'=' 23.0 24.球差 25.冕牌、火石 26.?ννν?2111-=、?ννν?2 122--= 27.两面的公共球心处、两面的公共球心处 28.阿贝常数、C F D D n n 1n --= ν 29.畸变 30.圆 31.0 32.二级光谱 33.f 00052.0L FCD '='? 34.EFFL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0 分) 35.像差:实际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和近轴区所成的像之间的差异称为像差。 评分标准:主要意思正确得2分。 36.子午场曲:某一视场的子午像点相对于高斯像面的距离称为子午像面弯曲,简称子午场曲。 评分标准:答对主要意思得2分。 37.二级光谱:如果光学系统已对两种色光校正了位置色差,这两种色光的公共像点相对于第三种色光的像点位置仍有差异,该差异称为二级光谱。 评分标准:答对主要意思得2分。 38.色球差:F 光的球差和C 光的球差之差,称为色球差,该差值也等于边缘光和近轴光色差之差。 评分标准:答对得2分。 39.渐晕:轴外点成像光束的宽度较轴上点成像光束的宽度要小,造成像平面边缘部分照度要比像平面中心部分照度低的现象,称为渐晕。 评分标准:答对主要意思得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30 分) 40.一物体的峰-谷比(peak to valley )是λ23.0,问是否满足Rayleigh 条件? 答:满足Rayleigh 条件,因为根据Rayleigh 判断,实际波面和参考波面之间的最大波像差(峰谷比)不超过0.25λ时,此波面可看作是无缺陷的成像质量较好。 评分标准:答对主要意思得5分。 41.在七种几何像差中,仅与孔径有关的像差有哪些?仅与视场有关的像差有哪些?与视场和孔径都有关系的又有哪些? 答:仅与孔径有关的像差有:球差、位置色差;仅与视场有关的像差有:像散、场曲、畸变、倍率色差;与视场和孔径都有关系的有:彗差 评分标准:第一问中每个答案正确得1分,第二问中每个答案正确得0.5分,第三问中每个答案正确得1分。 42.一物体置于折射球面的球心处,其像在哪?放大倍率多少?若物在球面顶点,其像又在何位置?放大倍率多少? 答:像分别在球心处和顶点处,放大倍率分别为n 1和1。 评分标准:两位置答对各得1分,第一个放大倍率答对得2分,第二个得1分。 43. 什么是焦深,若像面向前或向后离焦半倍焦深,引起的波像差多大? 答:(1)实际像点无论在高斯像点之前或之后'?0l 范围内,波像差都不会超过1/4 波长,所以把'02l 定义为焦深,即20u n l 2''='λ (2)引起的波像差为4/λ。 评分标准:第一问答对大意得3分,第二问答案正确得2分。 44. 近视眼应佩戴何种透镜加以矫正?为什么? 答:应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使光线经过水晶体后发散,重新汇聚到视网膜上。 评分标准:答对大意得5分。 45. 在对称式光学系统中,当1-=β时,哪几种初级像差可以得到自动校正?其它初级像差有何特性? 答:垂轴像差:彗差、畸变、倍率色差均为0。 轴向像差:球差、像散、场曲、位置色差均为半部系统相应像差的两倍。 评分标准:第一问每个答案正确得1分,共3分;第二问每个答案正确得0.5分,共2分。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46.设计一齐明透镜,第一面曲率半径95m m r 1-=,物点位于第一面曲率中心处,第二球面满足启明条件,若该透镜厚度5mm d =,折射率5.1n =,该透镜位于空气中,求 (1)该透镜第二面的曲率半径; (2)该启明透镜的垂轴放大率。 解: (1)根据题意得,物点发出光线经第一面后按直线传播,相对于第二面,其物距100m m 595l 2-=--=,根据齐明条件100mm r n n n l 22 222-='+=,可得

用zemax设计光学显微镜光学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课 程 设 计 光学显微镜设计 设计题目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测量显微镜

根据学号得到自己设计内容的数据要求: 1.目镜放大率10(即焦距25) 2.目镜最后一面到物面距离110 3.对准精度1.2微米 按照实验步骤,先计算好外形尺寸。然后根据数据要求选取目镜与物镜。 我先做物镜。因为这个镜片比较少。按物镜放大率选好物镜后,将参数输入。简单优化,得到比较接近自己要求的物镜。 然后做目镜,同样的做法,这个按照焦距选目镜,将参数输入。将曲率半径设为可变量,调入默认的优化函数进行优化。发现“优化不了”,所有参数均没有变化。而且发现把光源放在“焦点”位置,目镜出射的不是平行光。我百思不得其解。开始认为镜头库的参数可能有问题。最后我问老师,老师解释,那个所谓的“焦点”其实不是焦点,我错误的把“焦点”到目镜第一个面的距离当成了焦距。这个目镜是有一定厚度的,不能简单等效成薄透镜。焦点到节点的距离才是焦距。经过老师指点后,我尝试调节光源到目镜第一面的距离,想得到出射平行光,从而找到焦点。但这个寻找是很费力气的,事倍功半。老师建议我把目镜的参数倒着顺序输入参数。然后用平行光入射,然后可以轻松找到焦点。 但是,按照这个方法,倒着输入参数,把光源放在无限

远的地方(平行光入射),发现光线是发散的。不解。还是按照原来的方法。把光源放在目镜焦点上,尽量使之出射平行光。然后把它与优化好的物镜拼接起来。后来,加入理想透镜(会聚平行光线),加以优化。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物镜的时候,发现放大倍率符合了自己的需求,但工作距离与共轭距,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这个问题在课堂上问过老师,后来经老师指点,通过总体缩放解决。 物镜参数及优化函数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结构系统设计 姓名:曾茂桃 班级:光通信082 学号:2008031126 指导老师:张翔

摘要 该报告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的历史,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 法基本原理。并应用光学设计软件对系统误差、成像质量进行理论分析。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的校正和平衡方法,像质评价与像差公差,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的求解方法。望远物镜设计的特点、双胶合物镜结构参数的求解和光学特性。目镜设计的特点、常用目镜的型式和像差分析等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简要的介绍。 关键字:望远镜物镜目镜放大率分辨率内调焦望远镜 PW法光栅

目录 一概述…………………………………………………………页二望远镜尺寸设计与分析…………………………………页2.1 望远镜的简述…………………………………………………………页2.2 望远镜的主要特性分析………………………………………………页三分物镜组与目镜组的选………………………………………………页 3.1望远镜物镜需要消除的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形式…………………页3.2双胶物镜和双分离物镜………………………………………………页 3.3内调焦望远镜…………………………………………………………页 四.目镜组的主要种类及其结构:………………………….. 页 4.1惠更斯目镜……………………………………………………………页4.2冉斯登目镜……………………………………………………………页 4.3Porro、Roof棱镜结构及其特点…………………………………页 五.望远镜像差设计PW法………………………………….. 页 5.2物体在有限距离时的P,W的规化……………………………………页5.5用C ,表示的初级像差系数………………………………………页 P, W 六.光学系统中的光栅分析……………………………………页

(整理)各种光学设计软件介绍-学习光学必备-peter.

光学设计软件介绍 ZEMAX是美国焦点软件公司所发展出的光学设计软件,可做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并结合优化,公差等分析功能,是套可以运算Sequential及Non-Sequential的软件。版本等级有SE:标准版,XE:完整版,EE:专业版(可运算Non-Sequential),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ZEMAX的主要特色:分析:提供多功能的分析图形,对话窗式的参数选择,方便分析,且可将分析图形存成图文件,例如:*.BMP, *.JPG...等,也可存成文字文件*.txt;优化:表栏式merit function参数输入,对话窗式预设merit function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且多种优化方式供使用者使用;公差分析:表栏式Tolerance参数输入和对话窗式预设Tolerance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报表输出:多种图形报表输出,可将结果存成图文件及文字文件。 CODE V是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推出的大型光学设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价格相当昂贵CODE V提供了用户可能用到的各种像质分析手段。除了常用的三级像差、垂轴像差、波像差、点列图、点扩展函数、光学传递函数外,软件中还包括了五级像差系数、高斯光束追迹、衍射光束传播、能量分布曲线、部分相干照明、偏振影响分析、透过率计算、一维物体成像模拟等多种独有的分析计算功能。是世界上应用的最广泛的光学设计和分析软件,近三十多年来,Code V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包括:变焦结构优化和分析;环境热量分析;MTF和RMS波阵面基础公差分析;用户自定义优化;干涉和光学校正、准直;非连续建模;矢量衍射计算包括了偏振;全球综合优化光学设计方法。 CODE V是美国著名的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ORA?)公司研制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光学工程软件。自1963年起,该公司属下数十名工程技术人员已在CODE V程序的研制中投入了40余年的心血,使其成为世界上分析功能最全、优化功能最强的光学软件,为各国政府及军方研究部门、著名大学和各大光学公司广泛采用1994年,ORA公司聘请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为其中国服务中心。与国际上其它商业性光学软件相比,CODE V的优越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CODE V可以分析优化各种非对称非常规复杂光学系统。这类系统可带有三维偏心或倾斜的元件;各类特殊光学面如衍射光栅、全息或二元光学面、复杂非球面、以及用户自己定义的面型;梯度折射率材料和阵列透镜等等。程序的非顺序面光线追迹功能可以方便地

望远镜光路设计

至今没有一个光学系统是完美的。为了平坦且清晰的成像,往往必须把光学系统设计的十分复杂。如此一来,不但透光度变差,还得付出很高的制造成本。因此简单的镜片组而且能保有高品质成像的光学系统是光学设计的努力目标。 一个好的光学系统都出自设计者的巧思。它能在最简单的镜片组合下产生最佳的成像品质。不过在许多设计中,往往会遇到球面像差与彗形像差难以取舍的窘境(天文望远镜光学与机械)。当你能同时处理这些像差的时候,系统却又发生严重的色差。最后好不容易解决了所有的色像差,却又发生成像的变形。因此光学系统的设计在在考验设计者的经验与智力。希望透过以下的天文望远镜的演进,让你了解前人的成果。 折射式望远镜系统 由于白光经过透镜会有色散的现象(Dipersion),因此使得光学系统除了球面像差与彗形像差之外又多了影像不清晰的光源。由上图可知,蓝光的折射率较大,其次为绿光,最后为红光,因此不同颜色的入射光产生,却有不同的聚焦点。好的光学系统除了成像品质之外,还必须考虑消色差的效果。 基本上,我们在处理可见光的光路分析时,是用蓝色的F line(486.13nm)、红色的C line(656.27nm)与绿色的e line(546.07nm) 作为分析的主要光源。要查看镜片的色差情形,可以用色散数值V( Dispersion Number or Abbe number)。V越大表示镜片的色散的情况越小。 V=(ne-1) / ( nF-nC) 对於一个D= 5公分,f=20公分的两片镜片组合,我们可以由下图的光路分析了解他们各自聚焦的一致性。其实这就是球面像差的检测工作! D=5公分f=20公分 第一片镜片R1=18公分R2=-19公分中心厚度=0.84公分 间隙0.1公分 第二片镜片R3=-19公分R4=-22公分中心厚度=0.98公分

光学系统设计作业

显微物镜光学参数要求为:β=2?,NA =0.1,共轭距离为195mm 。 1)根据几何光学计算相应参数; 2)运用初级像差理论进行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计算; 3)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对初始结构进行优化,要求视场角o 5±; 4)根据系统的特点列出优化后结构的主要像差分析; 5)计算优化后结构的二级光谱色差。 一、显微物镜的基本参数计算 为有效控制显微镜的共轭距离,显微镜设计时,一般总是逆光路设计,即按1/β进行设计。该显微物镜视场小,孔径不大,只需要校正球差、正弦差和位置色差。因此,采用双胶合物镜。 '''' 1 2 195111l l l l l l f β==- -=-= 解,得 ''6513043.33l l f ==-= 正向光路 根据 '' ' J nuy n u y == sin NA n u = 在近轴情况下 NA nu = ' 2y y β== 由此可求解 ''' 0.05NA n u == 由此可知逆向光路的数值孔径 综上,该显微物镜的基本参数为 NA 'f 'l l 0.05 43.33 65 130- 二、求解初始基本结构

1)确定基本像差参量 根据校正要求,令'0L δ=、'0SC =、' 0FC L ?=,即 0C S S S I ∏ I ===∑∑∑,即 43332220 00 z C S h P S h h P Jh W S h C φφφφI I ∏ I ===+===∑∑∑ 解,得 0P W C I === 将其规化到无穷远 11sin 0.1NA n u ==,11n = 则 11sin 0.1/2u U β=?=-,11 6.5h l u mm =?= 规化孔径角为 110.1 20.3333071 6.543.33 u u h φ-== =-? 由公式 () ()() 21141522P P W u W W u μμ∞∞ =++++=++可求得规化后的基本像差参量 代入可得 0.36560.8832 P W ∞∞ ==- 2)选择玻璃组合 取冕牌玻璃在前 得 ( ) 2 00.850.1 0.155792P P W ∞ ∞ =-+=- 根据0P 和C I ,查表选取相近的玻璃组合为BaK7-ZF3,其参数为 Bak7:56,5688.111==v n ZF3:5.29,7172.122==v n 0010.11520, 4.295252, 2.113207P Q ?=-=-= 2.397505A =, 1.698752K = 3)求形状系数Q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精品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空间、领域、质量、传统、认识、问题、焦点、系统、有效、现代、良好、优良、透明、保持、了解、研究、特点、位置、关键、网络、理想、地位、基础、需要、环境、工程、负担、方式、作用、结构、关系、分析、调节、形成、满足、保证、维护、指导、强化、取决于、方向、适应、实现、减轻、中心、重要性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指导教师:张翔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光信息08级1班 姓名: 学号: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背景 (1) 第二部分设计目的及意义 (1) 第三部分望远镜介绍 (1) 3.1望远镜定义 (1) 3.2望远镜分类及相应工作原理 (2) 第四部分望远镜系统设计 (3) 4.1开普勒望远镜 (3) 4.2望远镜系统常用参数 (4) 4.3外形尺寸计算 (6) 4.4伽利略望远镜 (8) 4.5物镜组的选取 (9) 4.6望远镜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 (10) 4.7双胶物镜与双分离物镜分析 (12) 4.8内调焦望远物镜分析 (14) 4.9目镜组的选取 (14) 4.10目镜主要像差及分析 (17)

4.11棱镜转像系统 (17) 4.12转折形式望远镜系统 (18) 4.13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18) 4.14应用光学系统中的光栅 (20) 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1)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21) 一.设计背景 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其中我国以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为目的的光电系统——“神光二号”,颇具代表。“神光二号”对于未来的能源危机和我国的军事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外形尺寸、 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远离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望远镜介绍 3.1 望远镜定义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仪器。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吗射线望远镜。近年来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或者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学望远镜又称“千里镜”。它主要包括业余天文望远镜,观剧望远镜和军用双筒望远镜。 【望远镜基本工作示意图】 3.2 望远镜分类及相应工作原理 1.折射式望远镜 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

光学系统设计七个例子

光学系统设计(Zemax初学手册) 蔡长青 ISUAL 计画团队 国立成功大学物理系 (第一版,1999年7月29日) 前言 整个中华卫星二号“红色精灵”科学酬载计画,其量测仪器基本上是个光学仪器。所以光学系统的分析乃至于设计与测试是整个酬载发展重要一环。 这份初学手册提供初学者使用软体作光学系统设计练习,整个需要Zemax光学系统设计软体。它基本上是Zemax使用手册中tutorial的中文翻译,由蔡长青同学完成,并在Zemax E. E. 7.0上测试过。由于蔡长青同学不在参与“红色精灵”计画,所以改由黄晓龙同学接手进行校稿与独立检验,整个内容已在Zemax E. E. 8.0版上测试过。我们希望藉此初学手册(共有七个习作)与后续更多的习作与文件,使团队成员对光学系统设计有进一步的掌握。(陈志隆注) (回内容纲目) 习作一:单镜片(Singlet) 你将学到:启用Zemax,如何键入wavelength,lens data,产生ray fan,OPD,spot diagrams,定义thickness solve以及variables,执行简单光学设计最佳化。 设想你要设计一个F/4单镜片在光轴上使用,其focal length 为100mm,在可见光谱下,用BK7镜片来作。 首先叫出ZEMAX的lens data editor(LDE),什么是LDE呢?它是你要的工作场所,譬如你决定要用何种镜片,几个镜片,镜片的radius,thickness,大小,位置……等。 然后选取你要的光,在主选单system下,圈出wavelengths,依喜好键入你要的波长,同时可选用不同的波长等。现在在第一列键入0.486,以microns为单位,此为氢原子的F-line 光谱。在第二、三列键入0.587及0.656,然后在primary wavelength上点在0.486的位置,primary wavelength主要是用来计算光学系统在近轴光学近似(paraxial optics,即first-order optics)下的几个主要参数,如focal length,magnification,pupil sizes等。 再来我们要决定透镜的孔径有多大。既然指定要F/4的透镜,所谓的F/#是什么呢?F/#就是光由无限远入射所形成的effective focal length F跟paraxial entrance pupil的直径的比值。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aperture就是100/4=25(mm)。于是从system menu上选general data,在aper value上键入25,而aperture type被default为Entrance Pupil diameter。也就是说,entrance pupil的大小就是aperture的大小。 回到LDE,可以看到3个不同的surface,依序为OBJ,STO及IMA。OBJ就是发光物,即光源,STO即aperture stop的意思,STO不一定就是光照过来所遇到的第一个透镜,你在设计一组光学系统时,STO可选在任一透镜上,通常第一面镜就是STO,若不是如此,则可在STO这一栏上按滑鼠,可前后加入你要的镜片,于是STO就不是落在第一个透镜上了。而IMA就是imagine plane,即成像平面。回到我们的singlet,我们需要4个面 (surface),于是在STO栏上,选取insert cifter,就在STO后面再插入一个镜片,编号为2,通常OBJ 为0,STO为1,而IMA为3。 再来如何输入镜片的材质为BK7。在STO列中的glass栏上,直接打上BK7即可。又

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镜光学系统

数字全息显微镜的光学系统设计 摘要 数字全息显微术是把数字全息和全息显微相结合,用CCD代替传统的全息干板来实现全息显微的过程。 本文通过理论的分析和计算,完成了以下工作: 1)在数字全息的方法上,介绍和比较了几种记录和再现的方法;并选择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与同轴全息相结合的光路,可以最大利用CCD分辨率和简化光路。在系统光路中加入相移技术,消除零级和共轭像。 2)在1/2英寸CCD情况下,利用干涉仪原理设计出了基本光路;分析并选择了各个部件的具体参数;分析计算了系统中需要满足的条件。计算出在几种物镜预放大情况下,系统的分辨率和放大率。 在对微小物体做近距离显微时,本文的显微系统极限分辨率理论长度可以达到0.8μm左右。 关键词:全息术;数字全息显微;预放大技术。

Optical system design of 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 Abstract 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 digital holography and holographic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CCD,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holographic plate to realize the process of holographic microscop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works: 1)Introduced and compared sever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in the selection of digital holographic method,and chooses the lens-less Fourier transform and coaxial holographic to be the light path which can use CCD resolution and simplified the optical path. In the optical system with phase shifting technique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zero order and conjugate image. 2)In 1/2 inch CCD cases, using an interferometer principle to design the basic light path; Analysis and select the specific parameters of components;Calculate the conditions to meet the system. Calculate the system resolution and magnification in several objectives. In the short distance microscopic, the microscopic system can reach 1μm resolution lenth, Key Words: Holography;Digital holography microscopy;Pre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5倍双目望远镜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15倍双目望远镜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光电工程学院 2016年01月04日

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 三、光学元件尺寸计算及数据处理总结 (4) (一)、目镜的计算 (4) (二)、物镜的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计算 (7) (三)、计算分划板 (7) (四)、计算棱镜 (8) (五)、像差计算 (9) (六)、建立数据文件 (15)

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 亥普勒望远镜的原理示意如下图1所示: 图 1 图中可见亥普勒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与正光焦度的目镜构成,与显微镜不同的是望远镜的光学间隔为0,平行光入射平行光射出。其系统的视觉放大倍率为: '//D D f f e o -=''-=Γ 式中,0f '为物镜的焦距;e f '为目镜的焦距;D 为入瞳直径;'D 为出瞳直径。在此成像过程中,有一个实像面位于分划面上,可以实现相应的瞄准或测量。 由于亥普勒望远镜成倒像不利于观察,故而需在系统中加入一个由透镜或棱镜构成的转像系统。军用望远镜的转像系统多是用两个互相垂直放置的 180-II D 棱镜(即保罗棱镜)组成。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和负光焦度的目镜组成,其视觉放大率大于1,形成的是正立的像,无需加转像系统,也无法安装分划板,应用较少。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根据已知的一些技术要求,进行外型尺寸计算; 1)目镜的选取及计算; 2)物镜的结构型式及外型尺寸计算; 3)分划板的外型尺寸计算; 4)棱镜的类型选取及外型尺寸计算; 2、像差计算 1)求取棱镜的初级像差; 2)求取物镜的初级像差; 3)根据物镜的像差求出双胶合物镜的结构参数。

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第28卷 第7期光 学 学 报 Vol.28,No.72008年7月 ACTA OP TICA SINICA J uly ,2008 文章编号:025322239(2008)0721359205 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梁敏勇 廖宁放 冯 洁 林 宇 崔德琪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颜色科学与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北京100081) 摘要 针对传统单片柱透镜和柱面反射镜成像光束不理想以及视场通常小于1°,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三反射式柱面结构。对柱面光线追迹及单片柱面镜成像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设计了三反射式圆柱面和二次曲线柱面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抛物柱面镜理想线聚焦的新型像差优化方法,使其在子午面方向各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得到最佳优化,并达到成像光谱仪等在狭缝方向上高空间分辨率要求。其子午面总视场均达到了3°,在45lp/mm 分辨率条件下,边缘视场子午面方向的调制传递函数分别优于0.2和0.6。关键词 光学设计;三反射式柱面;线聚焦;光线追迹;二次曲线柱面 中图分类号 O433.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788/AOS20082807.1359 Des i g n a n d Op t i miz a t i on of Th ree Cyli n d rical Ref lect ors Op t ical S ys t e m Liang Minyong Liao Ningfang Feng J ie Lin Yu Cui Deqi (Nat ion al L abor ator y of Color Scie nce a n d Engi neeri ng ,School of I nf or m a tion Science a n d Tech nology , Beiji ng I nstit ute of Tech nology ,Beiji ng 100081,Chi n a ) Abs t r act A single cylindrical reflector usually has defects of distortional imaging beam and limited field of view usually less than 1°.A three cylindrical reflectors system is p resented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Based on the ray t racing of cylindrical reflector ,a three circularly cylindrical reflectors and a three con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s system have been designed.The f ull field of view (FOV )has reached 3°in tangential plane ;on the edge of FOV ,the modulation t ransfer f unction (M TF )of the former design at 45lp/mm is better than 0.2and the latter is better than 0.6.A new optimization method using parabol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 is p resented.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M TF in tangential plane ,and the final M TF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n imaging spect rometer field. Key w or ds optical design ;three cylindrical reflectors ;line focusing ;ray t racing ;con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 收稿日期:2007210211;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201215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06AA12Z12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7042)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梁敏勇(1981-),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像光谱技术、高光谱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E 2mail :L m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013598.html, 导师简介:廖宁放(196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成像光谱技术、颜色与图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E 2mail :Liaon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013598.html, 1 引 言 随着光学加工工艺的日益发展,包含各种新型光学表面的光学系统不断涌现。柱面光学面形结构已广泛应用到各种光学系统中。例如在宽银幕电影的摄影镜头和放映镜头中,在希望获得变形图像(影像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缩放比例)等实用场合,都可以采用圆柱面透镜或圆柱面反射镜系统。在需要进行长狭缝聚光的仪器中和一些激光应用中,需要把圆激光束变换成线光束,例如激光 柱面波干涉仪、光切法三维面形测量、X 射线激光线 聚焦等[1~5]。此外,在遥感领域的推扫型成像光谱仪光路系统中,包括萨尼亚克(Sagnac )透射型[6]和菲涅耳全反射型傅里叶成像光谱仪[7],高通量干涉型计算层析成像光谱仪光路中也使用柱面光学系统实现投影功能[8,9]。柱面系统成像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光谱仪系统的空间分辨率[10]。 针对传统单片柱透镜和柱面反射镜的成像光束不能产生理想线聚焦[11],且视场小等缺点,本文提

显微镜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光学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测量显微镜光学系统 专业班级:光信息08-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学会基本外形尺寸的计算。 2.熟悉ZEMAX软件的操作,了解操作要领,学会应用基本的相差 评价函数并进行优化。 二、实验器材 ZEMAX软件、相关实验指导书 三、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和镜头文件。镜头文件包括物镜镜头文件、目镜镜头文件和光学系统镜头文件。 2)部分技术参数选择: ①目镜放大率10 ②沿光轴,目镜最后一面到物面沿光轴的几何距离280毫米 ③对工件实边缘的对准精度为2.2微米 ④其它参数自定 3)其他要求 ①视场大小自定,尽可能大些,一般达到商用仪器的一半。 ②可以不加棱镜。如加棱镜,折转角大小自定。棱镜可以按照等效玻璃板处理。 ③可以对物镜和目镜进行整体优化或独立优化。 ④可以加上CCD。 四、具体设计 1.系统结构设计思路 1)系统结构框图

物体经物镜所成的放大的实像与分划板重合,两者一同经目镜成一放大的虚像。棱镜的型式为斯米特屋脊棱镜,它能使系统成正像,并且使光路转折45°角,以便于观察和瞄准(此处可以不加设计)。为避免景深影响瞄准精度,物镜系统采用物方远心光路,即孔径光阑位于物镜像方焦面上。 (图1 显微镜系统结构图) 2)等效光路原理图

(图2 显微镜无光轴偏转的等效光路图) 2.外形尺寸计算 1)首先绘出光学系统的等效光路原理图。如图所示,首先将棱镜作为等效空气平板处理。 2)求实际放大率。系统的有效放大率由系统的瞄准精度决定。用米字形虚线瞄准被测件轮廓,得系统有效放大率 由于工具显微镜一般要求有较大的工作距和物方线视场,又要求共轭距不能太长,因而工具显微镜的实际放大率和物镜的放大率均不宜过大。取实际放大率为 3)求数值孔径 4)求物镜和目镜的放大率 目镜的放大率 物镜的放大率 5)求目镜的焦距 ? -=Γ30102.02 .21.500055 .061.061.0 nsinU ≈??===δλk NA 3 -=ΓΓ =e β?=Γ10e mm f e e 25250 =Γ= '? ≥?=≥ Γ222 .21.55 .725.72δk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指导教师: 张 翔 专 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 级:光信息08级1班 姓 名: 学 号: 20080320 光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背景 (1) 第二部分设计目的及意义 (1) 第三部分望远镜介绍 (1) 3.1望远镜定义 (1) 3.2望远镜分类及相应工作原理 (2) 第四部分望远镜系统设计 (3) 4.1开普勒望远镜 (3) 4.2望远镜系统常用参数 (4) 4.3外形尺寸计算 (6) 4.4伽利略望远镜 (8) 4.5物镜组的选取 (9) 4.6望远镜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 (10) 4.7双胶物镜与双分离物镜分析 (12) 4.8内调焦望远物镜分析 (14) 4.9目镜组的选取 (14) 4.10目镜主要像差及分析 (17) 4.11棱镜转像系统 (17) 4.12转折形式望远镜系统 (18) 4.13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18) 4.14应用光学系统中的光栅 (20) 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1)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21)

一.设计背景 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其中我国以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为目的的光电系统——“神光二号”,颇具代表。“神光二号”对于未来的能源危机和我国的军事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外形尺寸、 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远离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望远镜介绍 3.1 望远镜定义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仪器。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吗射线望远镜。近年来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或者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进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学望远镜又称“千里镜”。它主要包括业余天文望远镜,观剧望远镜和军用双筒望远镜。 【望远镜基本工作示意图】

光学实验报告 (一步彩虹全息)

光学设计性实验报告(一步彩虹全息) 姓名: 学号: 学院:物理学院

一步彩虹全息 摘要彩虹全息是用激光记录全息图, 是用白光再现单色或彩色像的一种全息技术。彩虹全息术的关键之处是在成像光路( 即记录光路) 中加入一狭缝, 这样在干板上也会留下狭缝的像。本文研究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景象的基本原理、一步彩虹全息图与普通全息图的区别和联系、一步彩虹全息的实验光路图,探讨了拍摄一步彩虹全息图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出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制作要点, 得出了影响拍摄效果的佳狭缝宽度、最佳狭缝位置及曝光时间对彩虹全息图再现像的影响。 关键词:一步彩虹全息;狭缝;再现 1 光学实验必须要严密,尽可能地减少实验所产生的误差; 2 实验仪器 防震全息台激光器分束镜成像透镜狭缝干板架光学元件架若干干板备件盒洗像设备一套线绳辅助棒扩束镜2个反射镜2个 3 实验原理 3.1 像面全息图 像面全息图的拍摄是用成像系统使物体成像在全息底板上,在引入一束与之相干的参考光束,即成像面全息图,它可用白光再现。再现象点的位置随波长而变化,其变化量取决于物体到全息平面的距离。 像面全息图的像(或物)位于全息图平面上,再现像也位于全息图上,只是看起来颜色有变化。因此在白光照射下,会因观察角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亦不同。 3.2 彩虹全息的本质 彩虹全息的本质是要在观察者与物体的再现象之间形成一狭缝像,使观察者通过狭缝像来看物体的像,以实现白光再现单色像。若观察者的眼睛在狭缝像附近沿垂直于狭缝的方向移动,将看到颜色按波长顺序变化的再现像。若观察者的眼睛位于狭缝像后方适当位置, 由于狭缝对视场的限制, 通过某一波长所对应的狭缝只能看到再现像的某一条带, 其色彩与该波长对应, 并且狭缝像在空间是连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一、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二、设计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设计原理: 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为了观察远处的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常见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物镜组(入瞳)目镜组 视场光阑出瞳 1 '1ω 2 '2'ω3 'f物—f目'l z '3 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

透镜形式。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伽利略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筒长较短,较为轻便,光能损失少,并且使物体呈正立的像,这是作为普通观察仪器所必需的。其原理图如下: 物镜组 目镜组 出瞳 '1 F F 2 f 2 d '1 f 伽利略望远镜示意图 为了更好的了解望远镜,下面介绍放大镜的各种放大率: 望远镜垂轴放大率: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1 '2 'f f -=β 望远镜角放大率:望远镜共轭面的轴上点发出的光线通过系统后,与光轴夹角的正切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2 '1'f f -=γ 望远镜轴向放大率:当物平面沿着光轴移动微小距离dx 时,像平面相应地移动距离dx',

光学系统设计报告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郑宇婷 学号: U201114912 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年段班级:1104班 成绩: 授课教师:张学明 2013年4 月9 日

一光学课程设计任务 1、课程意义 (1)综合运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2)初步掌握简单的、典型的、与新型系统设计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光线光路计算技能,了解并熟悉光学设计中所有例行工作,如数据结果处理、相差曲线绘制、相差优化,光学零件技术要求等。 (3)巩固和消化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初步了解新型光学系统的特点,为学习专业课与进行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基础。 (4)培养一种对待工作严谨的态度。 2、设计题目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 ′>8~10mm 二物镜外形尺寸计算 1、优化前的初始结构+计算过程 3、相差容限的计算 (1)所需校正的像差 望远镜的特点是:相对孔径小,视场角不大。结构较为简单,要校正的像差比较少,一般主要校正球差、轴向色差以及正弦差。 (2)像差容限 ①球差容限: 边光的球差容限:1倍焦深内 带光的球差容限:6倍焦深内 ②轴向色差的容限:1倍焦深内 ③正弦差的容限:0.0025——0.00025之间 三、目镜外形尺寸的计算 1、未优化前初始结构+计算过程 3、目镜像差容限计算 (1)所需校正的像差 目镜的特点是:焦距短、视场角大、相对孔径小,且入和出瞳都离透镜有一定距离。因此,目镜的轴外像差一般比较大,必须校正。 一般来说,目镜所需校正的像差主要有:像散、垂轴色差、彗差、场曲、畸变等。 (2)目镜像差容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