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顶山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平顶山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平顶山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平顶山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

二、平顶山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研究

2.1平顶山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7882km2,总人口534.66万人(截止到2012年)。作为全国第二大煤炭基地,平顶山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有用矿产57种。煤炭、岩盐、铁矿、铝土矿、灰岩、石膏储量位居河南省第一,煤炭保有储量达110亿t,约占整个河南省煤炭保有储量的近二分之一。平顶山矿区含煤面积

1374km2,总储量83.9亿t (何薇薇,严志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研究)。平顶山矿区煤种齐全,焦煤、电煤、瘦煤、无烟煤资源充足,特别是中国稀缺的焦煤资源充足,是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焦煤基地。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十三家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是铁道部拟建的全国十大煤运通道之一。建矿 50 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 7 亿多吨,上缴利税 108 亿元,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2平顶山发展现状

2.2.1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平顶山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使全区经济在较高增长平台上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05年至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由557.9859亿元上升到1495.7963亿元,财政收入由31.6亿元增加到14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由190.4亿元提高到1034.8亿元(吴战勇:基于生态创新的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2.2社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平顶山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14917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518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如住房、通讯、汽车类的消费热点。平顶山共计534.66

万人口,全市共47万名职工,参加了火业保险统筹,12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社会福利收养单位129个,床位数10358张,收养人数9525人。全年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总人数3.4万人。享受城镇居民低保人数7.8万人,保障总额1768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1万人,保障总额22329万元(吴战勇:基于生态创新的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文明社区、农村文明生态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012年全市科研投入占GDP的3.26%,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5万人,全年共申请专利1890项,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稳步发展教育事业。全市目前有各级各类学校总数2767所,涵盖了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各个层面。全面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共有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007个,卫生技术人员4014人,村卫生室2979个(吴战勇:基于生态创新的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全市的医疗设施配套完善,多种大型、高科技医疗器械都已投入使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2.3平顶山市产业转型的时机选择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表明,每一种产业都会经历从形成、成长、成熟到衰退,并被新产业所取代的过程。新兴产业的形成和成长期与老产业的衰退期之间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在老产业开始衰退之时,新兴产业如果接近成熟,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业转换所带来的负效应。因此,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期应在资源型产业的成熟繁荣期,

最迟在萎缩衰退期。近年来,平顶山市原煤产量持续上升,根据平顶山市现有煤炭的储量可知,平顶市煤炭资源可连续开采50年以上。可以推断,平顶山市资源型产业处于成熟期,即属于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因为目前其发展势头很好,经济总量大, 2006年全市共有各种类经济性质矿山企业206个,年产矿石量为3 211.81万t;工业总产值为94.2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916亿元。另外,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已表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正呈现出第一产业保持稳步增长、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趁现在许多城市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变被动转型为主动转型,从生存转型演变为发展转型,从产业转型演变为产业更迭,避免等资源枯竭了才转型,防止出现城市经济发展的突然塌陷现象。

2.4平顶山转型面临的机遇

2.4.1可持续发展基础

2005年至2012年间,平顶山市根据发展“新兴工业化”的战略,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一、二、三产业的比率由

12.0:60.4:27.6调整为2012年的9.7:62.2:28.1;二三产业比重有所增加。

2005年,平顶山市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915.984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16.2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00.1亿元。2012年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2834.5169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45.53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82.53亿元。工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明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平顶山市2005-2012年三种产业总值示意图

平顶山市目前已形成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机电、建材、食品等八大工业基地为支撑的新兴工业体系。拥有超亿吨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平煤集团,世界三大帘子布生产企业之一的神马集团,国家特宽特厚钢板和特种钢材生产科研基地舞钢公司,华中电网骨干电厂姚电公司,全国三大高压开关制造企业之一平高集团,还有中盐皓龙公司、宝酒集团等一大批在全国、全省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

2.4.2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较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焦枝线穿境而过,京广线濒临市区,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90万km,铁路400km。周边有三个航空港,其中距新郑国际机90km。2003年平顶山市被河南省确定为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拥

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发展前景,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

其拥有优越的投资环境,有利于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步伐。

2.4.3产业转型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后备力量较充足

平顶山市内有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两所本科院校,数十所大中专院校,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可以为平顶山市产业转型提供一定的人才支持。平顶山市政府当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投入,为平顶山培养更多的人才。近年来,平顶山政府采取下列措施来保障人才力量充足。

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中小学布局,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学校加大教学设施、师资分配和资金投入力度。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优秀师资的合理流动机制,包括流动的对象、流动的比例、流动的形式、流动的年限、教师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高。

二、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坚持市场导向、工学结合、产业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规模与品牌效应,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三、进一步推进高校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抓好高等院校的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突出产学研结合,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高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2.5平顶山转型面临的挑战

2.5.1煤炭产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与对经济的影响

一是未来受国际减少碳排放压力的加大,能源消费、供给结构会持续调整,煤炭的需求空间将进一步受压;二是近年来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埋藏浅、质量优的煤炭的大规模开发,煤炭产能全国性过剩趋于严重,市场供过于求局面短期很难扭转,产能利用提升幅度有限,同行竞争更趋激烈,伴随交通日益发达、运输便利,平顶山煤炭产能扩张空间更加受压;三是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下跌,对煤炭价格产生打压作用,不利于煤炭行业好转;四是经过几十年的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部分矿井因资源枯竭而闭坑,其余煤矿埋藏较深,开采的人工成本和服务性成本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上这些因素制约了平顶山煤炭行业的好转,煤炭快速增长已成为过去,煤炭产业转型更加紧迫,慢不得更等不得。

煤炭产业不景气引发的全市经济增长乏力。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低迷不振,平顶山经济发展经历持续走低过程,2012年、2013年、2014年GDP分别增长6.8%、6.6%和8.4%,连续三年增

速均居全省最后一位,经济发展长期处于震荡的低速下行态势当中。

2.5.2产业发展不均衡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低

农业生产基本处于初级原料供应状态,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林、牧、渔结构不尽合理。200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0.5亿元、林业产值3.7亿元,畜牧业产值53.1亿元、渔业产值0.56亿元,农业和牧业占第一产业总值的94.8%,林渔业比例太低。农业投入不足,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

转化率低,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产品质量标准

与检验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龙头企业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不高,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使用,秸秆及畜禽粪便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2)资源型经济结构明显,工业结构重型化、产业高附加值不足。

平顶山市依靠本地资源发展经济,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占有主要地位,如平顶山的煤炭、焦炭、电等。长期以来,形成了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结构特征。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势必造成平顶山市的专门化部门明显,专门化指数高。产业结构重型化,产品

结构初级化,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不足,经济效益低下。重工业中煤炭

工业最为突出,原煤输出量占有较大的比重,产品结构初级化特征显著。从经济效益来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值实现的利税低,经济效益极其低下。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突出的表现在第一,矿业垃圾大量堆放,既占去大量土地,又加大了环境负荷;第二,

矿业废水、废气的大量排放,加剧了水、气污染;第三,采煤引起大

面积地面塌陷,严重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第四,局部区段的乱采

滥挖,诱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的破环与环境恶化是制约平顶山市工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因素。

(3)第三产业比重不足,层次较低,传统第三产业占主导

一是总量相对不足,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然偏低。200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6.3亿元,比第二产业少137.1亿元,增速

低于第二产业6.3个百分点,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2个百分点,

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作用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当前,在全市第三产业中,传统的批零贸易、餐饮和交通运输仓储等行业发展基础较好,但是现代的、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行业

相对薄弱,第三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失衡现象。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全市第三产业中除批零贸易、餐饮、中介

以及其他个人生活服务行业完全开放,非公有制成份比重较大外,大

多数行业开放程度低,主要还是国有经济。城市管理者对第三产业的规划不足,理解不深。

2.5.3城市空间发展受制约

平顶山市己经成为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并仍有进一步增长的巨大潜力。但平顶山城区的进一步扩展受到一些自然地质

条件的限制,北为平顶山山体,山麓南侧绵延余华里为煤炭采集区,

而经开采后留下矿坑塌陷区,为地质灾害性用地。西南为白龟山水库,现为城市水源,是重要的生态和景观用地,南有沙河阻隔,沙河也是

白龟山水库的泄洪与滞洪地带。同时,由于平顶山地级市的市域边界为平顶山向东延伸,跨许南公路以东仅很少用地(因襄县原为平顶山的市辖县,后划入许昌市)。目前,适宜建设的用地基本已经开发殆尽,而外部的可发展空间却十分有限。另外,平顶山市是“先企业后城市”发展起来的。就存在企业大于城市的问题,一个个矿区就形

成一个独立的单位造成城市内部功能混乱,相似的矿区严重造成了

城市建筑重建的问题,加大土地资源的浪费。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分布及其混乱。

2.5.4环境问题依旧严峻

(1)大气环境质量:平顶山大气污染源主要是: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交通污染,2012年空气质量级别为良,达标天数327天,达标率89.3%。

(2)水环境质量: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显示均未出现超标现象,地下水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化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吴战勇:基于生态创新的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长期以来,平顶山市一直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进行绿化造林和水±保持,加大区域内的生态农业建设力度,加强污染治理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平顶山市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相当严峻,市区大气污染依然严重,已经取得的工业污染治理成果还比较脆弱,区域内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直接决定着平顶山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6平顶山市转型发展对策

2.6.1关停部分煤矿,延长煤炭产业链

一、整合资源。近年来,平顶山市大力实施煤炭行业“关小上大”工程,全市压减地方煤矿199个,建成了8个产能在百万t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机械化综采水平进一步提高,煤炭回采率达到55%,

煤炭开采“多、小、散、乱、差”的局面初步扭转。二、发展循环经济。依托成熟期的资源产业,拉伸产业链,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主导产业,坚持实施产业梯度转型,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以煤为主链、发展精洗煤—焦炭—煤气—煤化工—煤焦油—碳素的循环经济;以石灰石为原料、开发水泥—热电—煤矸石砖—金玉玻璃为建材主链的主导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如下:

1、煤炭纵向一体化产业链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回收率不及美国的一半,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带来了环境污染。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要求煤炭生产企业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坚持清洁生产,以煤炭和煤炭的精深加工为主,提高煤炭的回采率及入洗率,建立并延长主导产业链,逐渐完成煤炭产业链条的纵向一体化;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尤其是特色条件,利用技术创新着力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链,不仅可以有效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还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煤炭横向多元化

煤炭产业链的横向多元化是针对煤矿的半生矿资源和煤副产品等而言的。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煤炭资源中会有伴生矿产资源、次级资源等;在煤产品生产过程中,会有副产品的产生及固体废弃物的排出;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可以以这些资源或副产品等作为循环要素,实现煤炭产业链的横向多元化。即煤炭生产企业要统筹规划、全面布局,多元化利用煤炭原始资源及其副产品,促使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其技术研发能力;不仅可以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管理和专业化水平,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具有横向关系的企业间

的竞争,最终也能更好地促进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

展。

3、煤炭扩展型产业链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经济的飞速发展势必造成煤

炭资源的枯竭。煤矿产区可以依托科技创新,逐步改变以煤及煤炭

服务为主的模式,充分利用废弃物,扩展产业链。比如,在煤炭开

采后的塌陷地上,利用生态循环原理建立生态循环系统:(1)以塌陷地为主,并对其不作回填处理,可以将其改建为水产养殖基地或

者水上公园等,形成新的产业链;(2)将最终不能继续循环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塌陷区,采用复垦工艺对塌陷区进行治理,

使之成为可用于农林种植、建设用地等的土地资源。

2.6.2政策扶持

一方面必须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动用政府所掌握的资源和要素,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给予政策、财政、信贷等方面的优惠与倾斜.另一方面,应出台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系列化政策和法规,统筹解决矿业、矿城、矿山、矿工问题。具体如下:

(1)财政政策

设立平顶山市接续与替代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每年按地区生

产总值的一定比例提取本级政府的发展引导资金,区(市)、县也

要安排相应的资金扶持其发展。重点支持化工、新材料、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影响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产业。

鼓励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强国家级、省级企

业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对成果转化项目经认定符合条件或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奖励。

(2)税收政策

对于入驻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的接续与替代产业的生产企业,给予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减免的优惠政策,对税收地方留成增量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积极落实好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落实好增值税金抵扣政策,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积极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给予税收减免。(3)投融资政策

鼓励金融机构对鼓励发展的接续与替代产业加强信贷支持。可由市财政和社会资金共同出资,按股份形式共同设立贷款担保中心,重点用于提供中小高技术企业的中短期贷款担保。对于特大型生产项目,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广泛吸纳国内外风险投资,组建平顶山风险投资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对于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大力支持其上市步伐。

(4)土地政策

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的前提下,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发展的接续与替代产业,优先安排供地。对于入住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的企业用地,给予优先支持,并在城市建设配套费、水电增容费、水源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于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

内的企业研发中心用地,无偿提供一定时期的建设用地,按规定依法办理用地手续。

(5)关键技术开发

利用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性技术开发。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鼓励大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组织联合攻关、联合建设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实现科技资源的互通共享,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认真落实和完善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中长期票据,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中央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开展兼并重组的骨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

2.6.3教育培训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由于需求结构、技术进步趋向以及供给要素经常发生变化,一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演进和升级。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其投入与配置必然导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联系。平顶山市在煤炭进入低谷后,许多煤矿工人相继下岗,一些缺少其他技能的下岗工人很难维持生计,也因为年龄偏大、缺乏其他技能,难以实现再就业。劳动保障与再就业问题的存在很容易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所以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城市发展问题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再就业问

题,不能仅依靠政府和市场,对于下岗失业人员自身,也要发挥其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

第一,培养下岗人员自主择业的观念。通过再就业宣传、指导、培训等,鼓励他们摒弃过去靠政府安置就业的错误思想,转变观念,自觉提高劳动素质,使劳动技能多样化。

第二,根据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进行培训。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有差异性的,因此,在进行培训时,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

第三,继续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2000年7月劳动部、教育部、人事部等联合规定对90个技术工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要求就业者必须经过职业资格鉴定合格后方能被录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从政策上强制促使就业者必须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从而抑制了“普高热”,推动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的良性发展。

第四,构建终身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致使以往一次终结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无法满足劳动者变换工种和职业的需要,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终身职业技术教育是应对结构性失业的最彻底的办法,它使所有从业人员都有不断接受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减少了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的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2.6.4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

工业遗产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和科学的价值。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活动的见证,记录了相对完整的工业时代的

历史信息,是工业考古学珍贵的实物资料,凝结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这些价值普遍存在于工业遗产当中,而不仅仅限于那些独特的遗址。人类的许多社会习惯,皆来源于当时、当地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如普遍的靠右行驶习惯即来源于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业遗产承载了普通人们的生活记忆,提供了重要的可识别性感受,这是工业遗产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许多工业遗产以建筑、区域规划的形式出现,这些建筑和工业区本身就包含了当时建筑设计和规划方面的技术与审美考虑,因而具有建筑与美学的价值。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天然具有文化内涵。利用这一优势开展旅游项目,或将其改造为城市游憩空间及商业区域,赋予工业遗产新的功能,在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兼顾了经济性的原则。

成功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说明,对遗产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保护与再利用并非矛盾,保护并不等于禁止使用,合理地再利用是对工业遗产的最好保护。再利用不仅可以发掘这些工业遗产新的价值,而且带来的收益用于保护遗产,产生了良性的循环,避免了浪费。从单个工业遗产保护的再利用方向看,当今世界上常见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博物馆模式

工业遗产建筑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本身就具有博物馆的属性。建立主题博物馆,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工业设备和工艺生产过程,从中活化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同时还能激发社会参与感和认同感。如 2008 年 6 月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利用老厂区装焊车间建设的江南造船博览馆,是 2010年世博会展馆之一,

而厂区其他大部分建筑也被保留作为世博会企业馆。世博会后,老厂区被改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群长久保留。

二、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对于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业遗产,运用景观设计的手法将其改造为公众休闲公园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如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就是很好的范例,该公园原为一座大型煤铁工业基地,1985 年停产后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另外,广东中山歧江公园堪称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范例。公园是在始建于 1953 年的广东中山粤中造船厂基础上建设的,适度保留了原有厂房和机器,并创造出现代人的休闲娱乐空间,使之成为一个公共性游憩空间。

长期以来,在工业遗产的管理中存在着保护与发展间的矛盾。一方面,工业遗产作为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必须要保护; 另一方面,对于城市管理者和市民而言,保护需要经济投入,在工业遗产未得到合理利用的情况下,土地的更新与再利用,既可以增加城市财政收入,又能美化城市环境,似乎能短、平、快地给城市带来收益。因此,合理平衡这对矛盾就成为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核心。在重视产业转型的同时,应积极保护、利用好城市工业遗产,这样既能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按照《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1—2020) 》,平顶山市的城市职能被确定为以能源、化工、纺织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旅游胜地。结合该城市职能和国内外相关经验及做法,使旧有的工业厂房或设备与时代相结合,形成历史文化价值高、特色鲜明的旅游景点,如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改造及北

京 798 等,形成合理的旅游路线,推动本地相关等服务产业的发展。

此外,应采取有关措施,从工业遗产普查等基础工作着手,同时加强规划引导、法规规章建设和宣传教育力度,切实为工业遗产保护做好保障。

2.6.5做大传统产业,引进新经济

坚持工业兴市,做强作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升级换代产品。能源工业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适度发展一次能源,大力发展二次能源,保持平顶山市在全国中南地区最大煤炭基地地位。抓好平顶山矿区改造,降低成本,提高煤炭生产的效益。扩大洗选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电力工业要促进煤电转化,适度增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火力发电能力。坚持以热定电,电源与电网并重,根据城市供热需求,发展热电联产机组。纺织工业要巩固提高帘子布、尼龙“工业丝在国内工业用尼龙“化纤中的领先地位。强力开发高科技、高档次、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高性能帘子布,重点发展高强度工业丝、高模低缩帘子布及其它产品。钢铁加工业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搞好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规格品种,开发进口替代产品,发展高效连轧、节能降耗新工艺,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和改替钢材品种、质量,提高技术含量。

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化学建材等新型建材产品,搞好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重点发展化工及机械工业产品,使其成为平顶山市战略主导产业。化学工

业要尽快使其成为平顶山市第一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煤、盐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现有化学工业基础的人才、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形成以煤化、盐化、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尼龙“盐、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按照循环经济思路,充分发挥平顶山的资源优势。

发展新兴替代产业,构筑多元产业支撑。要着力培育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带动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致力走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道路,工业企业经营从粗放经营为主向创新驱动和绿色制造为主转变。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延伸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绿色照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绿色工业”巨头。培育再生资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开发和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中的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平顶山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2.6.6人才战略

一、重点做好以下几类人才的建设工作

1、党政人才。党政人才是平顶山市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坚力量,是推动平顶山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平顶山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改善发展环境将起到推动作用。

2、高层次人才。通过引进平顶山市紧缺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科技术领域带头人、专利发明人等高层次人才,以高层次人才推动项目发展,促进产品开发,带动人才培养。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平顶山市新城区商业区规划 (2010~2020) 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班级:零八级资环一班 组别:第四组 成员:李田园姜九玲蒋芳芳李传鹏 朱凡段冬冬申立勇刘兆辰

目录 第一章总则 (5)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5)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5) 第三条规划的指导思想 (6) 第四条规划的原则 (6) 第五条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8) 第六条规划的期限 (8) 第二章新城区整体区域分析 (9) 第七条新城区区位 (9) 第八条交通优势 (9) 第九条居民消费能力 (10) 第十条新城区商业基础现状分析 (13) 第三章商业区规划的目标与定位 (15) 第十一条规划定位 (15) 第十二条发展目标 (15) 1、总目标 (15) 2、具体目标 (15) 第四章商业总体空间布局 (17) 第十三条总体空间布局 (17) 1、沿龙翔大道发展轴 (17) 2、两大发展带 (20)

3、三大商圈 (23) 第五章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27) 第十四条调控管理措施 (27) 第十五条制度保障 (28) 第六章附图、表 (30) 1、附表 (30) 2、附图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的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商业兴市”战略,促进平顶山市商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推进新城区商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功能,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结合平顶山市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和今后商业网点发展趋势,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 3、《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国家经贸委〔2001〕789号文件2010 4、《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规定》原国内贸易部1995 5、《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 6、《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2009 7、《平顶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9 8、《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2010 9、《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案例介绍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替代产业的现实问题。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地区特点各异,其转型模式与发展路径也大相径庭。这里介绍几个具有典型特点的国外成功转型发展城市案例。 1、德国鲁尔区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经济史教科书中必提的老工业基地 衰落的典型。从上世纪60年代起,鲁尔区传统的煤炭工业 和钢铁工业开始走向衰落,80年代问题越来越突出,到80 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鲁尔区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设立劳动和经济促进机构。二是吸引外地企业前来投资。市政府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规划,向投资企业提供价格优惠的土地。三是建立技术园区。从1985年起,分5个阶段投资1.3亿马克,建设了一 个技术园。四是大力发展手工业和中小企业。五是大力发展生产性企业。政府保护原有企业向新的生产行业转变,并积极资助建立新的生产性企业。六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在替代产业方面,以发展汽车、化工、电子以及消费品工业为接续产业,通过产业变革的力量改变了整个鲁尔地区的经济格局。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填充废井和环境整治提供资金,由联邦

政府承担2/3,地方政府负责1/3,启动了“煤炭补贴税”,煤炭公司转型后也是以私有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公司,在资本运营中发挥了很好作用。 2、美国匹兹堡 匹兹堡曾经是美国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烟煤,铁矿石可以很方便地从大湖区运来,加上熔剂石灰岩也很丰富,这就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20世 纪70年代,匹兹堡地区因资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企 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问题丛生,市区人口大量下降,成为美国衰退最严重的大城市之一。 匹兹堡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复兴,首先,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造成交通拥挤的无轨电车被地铁线路取代,新的摩天大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最惹眼的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匹兹堡优质厚板玻璃公司建筑群,匹兹堡从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其次,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 和最全面的方案。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但是,匹兹堡中产阶级和中下阶级缺乏像样的住房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和其他保护组织不

2019年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现状分析 一、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资源型城市是随本身丰富的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利用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城市。我国存在较多的资源型城市。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到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年,进入了老年期。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力和生活方式,一个城市亦然。也有其少年、中年和老年,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XX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滑落,开始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转型,重振雄风。资源枯竭的定义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情况。按此分类,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划分为发展型、警戒型和危机型三类。其中第一类约有20多个,正在成长,前途风光:第三类也约有20多个,日子十分难过;其余的都在第二类之列,再过10-15资源开始枯竭,属于眼下不急,马上就难过的境地。全国有95座高度依赖矿业的资源型城市,其中58座是煤城。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解决好认识、规划和环境和调产问题。资源是资源型城

市的立身之本。资源型城市过去得以笑傲天下,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所谓人无我有。比较那些资源缺乏的地区,相对来讲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但是,正因为如此,资源型城市大多依赖资源的开发,只是在扩大资源开发规模上想的办法比较多,在资源的深度加工上作的文章少。对本地优势资源以外的产业涉猎更少。过分依赖资源,靠山吃山的想法和做法都非常有市场,并且显得十分合理和可行。可是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他的可利用程度也是受到限制的,。一味靠山吃山,结果必将是坐吃山空,资源枯竭。要想使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走上正确道路,首先要设法改变根深蒂固的单纯依赖自然资源过日子的思想。这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但是不做就无法改变人们的认识。认识不改变。走转型之路就可能成为空话,或者被淡化和边缘化。其次我们要未雨绸缪,尽早对城市的发展和转型进行规划。俗话说: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如不及早动手,现在那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资源是有限的,不停的挖总有一天要采完的。我市的煤炭资源按现在的开采强度,大矿不到**年,盂县**年左右,郊区不到**年,平定也只是**年。而且现有的资源我们也不能吃干喝净,总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余地。第三、要尽早发展接续产业。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行。就好象人要老一样,资源型城市也要老的。我们人老了要享受社会保险,城市呢,就必须发展接续产业,延缓他的寿命。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全市的城市形象和人民身体健康。已经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治理。我市的支柱产业是煤炭,经济结构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回旋余

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前言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因此,在《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中,国家将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重点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在此背景下,平顶山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深入领会国家精神,加大力度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为平顶山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动力支持。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原则 1.1规划背景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国家产业振兴政策层面上有史以来第一个服务业的振兴规划,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的物流集聚区规划、物流产业规划、配送中心规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地区对物流地产的开发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亮点。 物流产业集聚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从功能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在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物流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能够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善物流运营环境,促进物流业技术与服务的升级,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营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物流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发改委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讨论稿)》《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河南省关于推进<推进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启动实施“五五工程”的会议精神》等政策文件精神,平顶山市提出要构 建“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将其打造成为以综合物流,商贸会展为主,集电子商务、创业孵化、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立足中原,辐射华中的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的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第27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7第3期Journal of Hubei Nor mal University(Phil os 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3,2007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陈学章 (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湖北黄石 435002) 〔摘 要〕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型难题,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始的比我国早,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欧盟等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应建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投资、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企业网络等措施,来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工作。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733(2007)0320047203 资源型城市的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一种普遍的现象,资源的自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因,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所以资源型城市迟早总要面临转型的问题。工业化最先在英、法和德等国家开始,资源型城市在那里最先发展起来,也最先开始转型。在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或结构性问题地区的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面临很大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因此分析研究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和经验,对寻找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路径具有借鉴意义。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基本模式及评价 由于各国经济运行模式、资源的丰度、赋存条件、开采成本、区位等方面的差异,所采取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由很大差异,比较由代表性的经济转型模式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模式,日本模式,欧盟模式三种[1]。 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转型模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特点是:幅员辽阔、矿藏丰富、人口稀少。尤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1995年末美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达2400亿吨,可开采年限为258年;澳大利亚储量为909.4亿吨,可开采年限375年。三国的矿业城市主要是煤铁矿区和石油产区,一般规模较小,只有几千人到几万人的规模,转型难度较小。美、加、澳三国的资源型企业绝大多数是私人企业,政府主要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对经济进行控制,很少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因此在处理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问题上,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何时进入,何时退出,如何退出。政府主要解决资源型企业迁移后留下的人员安置问题。由于美、加、澳都是移民国家,人们对于迁移习以为常,绝大部分的居民都能顺利迁移到适合发展的城市。因此美、加、澳的矿业城市就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前途:一种是如美国西部由于资源开发殆尽、人去城空而形成的“鬼城”,另一种就是类似休斯敦和洛杉矶这样的综合型城市。这都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 三国矿业城市的转型,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这些国家政府还是采取了一些政策。只是不起主导作用而已。短期政策如利用财政支持和社会福利保障而采取的紧急救援,使经济危机比较平稳的过渡;长期政策则是针对矿产开采不稳定社会结构循环本质而定的。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上述三国所采取的措施大致有以下几条[2]。 (1)建立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指提前公布公司的计划,给公司、地方政府、工人及其家庭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逐步有序地关闭工厂或是放弃一个矿区城市。加拿大法律规定的预警时间是2~4个月。这可以避免工人惊慌失措。 [基金项目] 该成果为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200622008 [收稿日期] 2006—06—19 [作者简介] 陈学章(1974— ),男,湖北宜昌人,讲师、硕士、湖北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 ? 7 4 ?

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以煤炭资源型城市平顶山为例

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 ——以煤炭资源型城市美丽的鹰城平顶山为例关于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 也有人认为城市是防御安全的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早期城市的直接起因往往不是经济因素而是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有关,时至今日,虽仍有少数军政功能的城市,但多数城市的形成发展与经济或文化因素有关,概括起来,大致可分成三大类型 (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城市,如大多数集镇,城镇,县镇等; (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求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公路中心等; (3)为满足某中专门需求,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等。 三种职能可概括为中心地职能,专门化职能,交通运输职能。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其产生和发展强烈地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资源和人类某种特殊的需要,这类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只能较单一;对外联系范围广,但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一般较短,发展迅速较快,并可能有较大的起伏性。按职能类型可分为矿业城,工业城,工矿城,风景旅游城,科学文化城等。 这类城市发展的前景一方面取决于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开采

条件等,另一方面取决于国家或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类城市的发展受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规律所制约;在计划经济情况下,国家生产力布局决定了这类城市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但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 以平顶山煤炭资源型城市为例, 平顶山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中国煤炭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 建国初期,平顶山探明地下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开始大规模开发平顶山煤田,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平顶山市,建市之初平顶山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煤炭支撑经济发展。 因煤炭资源丰富而建市的河南省平顶山市,经济发展路径在相当长时间内受到煤炭产业的左右,以至于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建设落后。为了解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瓶颈,告别以煤为主大起大落的经济结构,近年来,平顶山市坚持不懈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产品关联度和附加值。到20世纪末,基本完成了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利用支撑经济发展的一次创业使命,形成了煤炭、电力、钢铁、化工、机电、建材、纺织、食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跨入全国大城市行列。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扎实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实现了赶上和超过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目标,开始

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青班)

赵海讲义: 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青班)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在国外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因是一些老资源型城市特别是建国前就进行大规模开采的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并且是很多城市带有共性的问题,这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等均对包括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资助,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一般来说资源储量的多少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加上传统体制割裂了资源开采企业和地方经济的联系,造成了地方经济规模偏小,替代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资源型城市相继进入资源开采后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探明储量减少,开采成本上升,人员过剩,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性衰退现象,那些资源枯竭的城市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同时,入世后,很多资源和原材料也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这就给这些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更大挑战。 资源型城市是指伴随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壮大,并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比重较大的城市。这里说的资源大多为矿产资源,当然也包括森林资源;资源型产业既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矿产资源开发,也包括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初加工,如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因此,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外延要比矿业城市宽,比如,森工城市、冶金城市不属于矿业城市,但属于资源型城市。 仅仅进行定性分析还不足以对资源型城市进行科学的分析,还必须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定量分析是近20年来理论界一直不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总起来说,主要以城市经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存度为依据进行界定,其界定指标主要包括:产值依存度(城市资源型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全体会议纪要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 全体会议纪要 (一) [2011]11号 2011年10月20日下午,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市政大厦311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员、市长陈建生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驻平顶山市规划督察员马四海,常务副主任委员、副市长王富兴,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山,副主任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史正廉,副主任委员、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厅级干部丁少青以及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有关专家及相关单位的同志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纪要如下: 一、规划拟建项目审核情况 平顶山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共研究审核十七个规划拟建项目,经规划委员会成员和专家认真审核,原则通过十四个规划拟建项目。分别是: 1、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总体规划(2011-2030) 2、平顶山市邮政局新城区邮政生产综合楼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3、平顶山市检察院办案、专业技术用房及平顶山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4、兴宇中科年产10000万平方米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5、光明路北段西侧王庄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6、北环路与一矿路交叉口西南角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 7、新南环路西段北侧石庙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8、开源路与姚电大道交叉口西北角地块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9、平顶山新华区怡购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0、亚兴路北段路西湛河区程庄村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1、建设路与西杨村河交叉口东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12、开源路与矿工路交叉口东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3、姚电大道西段路南原市第一建材厂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4、湛北路与东安路交叉口西北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未通过的项目是: 1、平顶山市机关后勤服务楼修建性详细规划 2、平顶山市气象局观测站、平顶山市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中兴路和建设路交叉口人行天桥规划方案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案例分析 ——孝义 一. 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是指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① “先矿后城式”,如大庆、攀枝花、克拉玛依等。 ② “先城后矿式”,如大同、邯郸等。 资源城市多以煤炭、石油、铁矿、铜矿业为主。我国有118个资源型城市。 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点: ①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②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③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④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三. 我国资源型枯竭城市 ① 2008年3月17日确定了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共有12个城市被列入。 ② 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 ③ 为进一步加大对资源枯竭城市的支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 改委、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界定了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城市。 截止目前,国家已分三批界定了全国69座资源枯竭城市,确定了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53%10%4%

四.孝义的成功转型 ㈠.孝义城市简介 ①.“孝义”名字的来历: a.郑兴“割股奉母”的淳朴孝行 b.“义虎救樵夫”: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 ②.孝义的自然资源状况 A.土地资源 孝义有“土地沃饶,有西河之美着”的美誉。境遇宜耕面积6.977万公顷,宜林面积10159万公顷,垦殖指数较高。实有耕地面积3.376 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5.6%,现有牧草地4000公顷,占总面积的4.2%。 B.矿产资源 孝义素有“三晋宝地”之称,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分布集中,地质条件好,便于开采。孝义的矿产资源尤以煤、铝为最,是中国第一 批50个和山西省35个重点产煤地之一,也是国家铝工业的主要开发基 地。 孝义境内的煤炭资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储煤面积为783.5平方公里,占境域总面积的82.8%。探明的地质储量为71亿吨,远景储 量90亿吨。铝土是孝义市的另一个优势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孝义的西 部山区,埋藏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这里的铝土从质和量上均在全国乃 至亚洲占有重要地位。 ㈡.促使孝义转型的原因 ①.转型前的情况: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建国以来,孝义市先后被列入国家首批50个重点产煤地区和山西省十大产煤县市。 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孝义市的每个乡镇几乎都有煤焦企业,而且数量众多。拉煤的大车和烧焦的高炉在当时的孝义比比皆是。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孝义的经济呈现出井喷式发展,以煤焦为支柱产业的孝义市从2001年至2006年,以跨越式发展的势头顺利完成了“吕梁领先、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2008年,孝义市取代河津成为了“三晋首富市(县、区)”。 山西省凡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或者县区,绝大多数都离不开丰富的煤炭背景。在我国能源供应偏紧的那段发展时期,这些地区的经济均得到了较快的增长,孝义也是这样。 目前,全市采掘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均占到工业总产值和从业总人数的45%以上,资源型企业税收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70%以上,全市45万人,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_以平顶山市为例

第30卷第4期 咸 宁 学 院 学 报 Vol.30,No.4 2010年4月 Journa l of X i a nn i n g Un i versity Ap r.2010 文章编号:1006-5342(2010)04-0028-02 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 ———以平顶山市为例3 肖 锐1,彭 鹏2 (郑州大学 1.商学院;2.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这些城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本文在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基本论述的基础上,以平顶山为例,分析了平顶山市城市转型的必要性和国外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提出了平顶山市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战略模式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资源型城市是在一定时期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资源型城市发展到中兴鼎盛之后,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日益激化,要想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现存的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业向产业链条高端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或者转向其他产业,使城市发展摆脱对原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 一、平顶山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一)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我国建国后自行勘测设计、开发建设的第一座大型煤炭工业基地,现辖两个县级市和四县四区,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1.1万,中心城区人口95万。2007年,该市采矿业人数12.28万人,占从业人数的26.7%,煤炭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8%,资源型产业完成的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9.2%,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二)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1.政策背景。《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未来国家将强化政府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化的跨行业企业集团。2007年11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培育替代产业、解决就业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加强资源勘查和矿产权管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和落实责任等八个方面,为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发展做了全面部署。 2.环境问题严峻。由于20世纪平顶山城市建设是本着方便生产的原则,没有很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城建在矿中,同时平顶山三面环山,像个盆地,烟尘、煤尘不容易扩散,导致环境容量相当饱和,给现在的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另外,平顶山市区北部、西部由于煤炭资源过度开采而形成的连片塌陷区,也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 3.就业问题突出。平顶山市在煤炭进入低谷的1996年前后,许多煤矿工人相继下岗,一些缺少其它技能的下岗工人很难维持生计,又因为年龄偏大,难以实现再就业,劳动保障与再就业问题的存在很容易影响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另外,第三产业占G DP比重过低已经成为平顶山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第三产业比重仅为25.3%。 4.处于城市转型的最佳期。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进程来看,资源型城市表现出比较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美国地质学家胡贝特将一般矿业城市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兴起期,资源开发前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成长期,全面投产至生产达到设计规模阶段;第三阶段———繁荣期,生产达到设计规模阶段后继续发展,综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规模逐步扩大;第四阶段———转型期,以矿业为主体的产业地位下降,替代资源产业或非资源产业得到发展,矿产区域的性质功能转变,一般演变为综合性工商业中心城市。如果没有新的产业兴起,城市开始衰退、消失。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表明,新兴产业的形成和成长期与老产业的衰退期之间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在老产业开始衰退之时,新兴产业如果接近成熟,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业转换所带来的负效应。因此资源型城市发展替代资源产业或非资源产业的最佳时期应在资源型产业“成熟繁荣期”,最迟期在“萎缩衰退期”。根据平顶山市现有煤炭储量,按生产能力4000万吨/年计算,可连续开采70年以上。因此可以推断,平顶山市资源型产业处于成熟期,即属于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 二、国外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分析 (一)德国鲁尔区的产业延伸型转型模式 鲁尔区是德国历史悠久的煤炭开采工业基地,20世纪中期,其煤炭产量一度占全国80%以上。进入20世纪后半叶,由于过度开采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所造成的资源趋于枯竭,生产成本上升,产品市场萎缩,失业状况严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鲁尔区的传统经济发展。对此,德国政府及时对原有的煤炭经营进行了产业链延伸,使其成为全国的烟煤生产基地,同时拓展采矿技术服务、采矿设备生产、国际煤炭贸易等行业,并实现相关电力、化工、电子、房地产等业务多元化发展,形成以煤为主,钢、电、化、机械全面发展的多元化工业结构,此外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技术 3收稿日期:2010203211

煤炭资源型城市

煤炭资源型城市 摘要: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阳泉市是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的枯竭将容易造成产业衰败,进而导致城市的衰败,使阳泉市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面对比较严峻的形势,阳泉市城市转型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介绍了阳泉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其转型的必然性、转型的有利条件、转型的具体措施及目前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阳泉;转型措施 一、阳泉市简介 阳泉是以资源开发为主,依煤而兴、依煤而盛的资源型城市。 阳泉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素有“煤铁之乡”之誉,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境内含煤面积1051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104亿吨,原煤年生产能力在3500万吨。依据《山西统计年鉴-2001》,阳泉市2001年的GDP为947094万元,煤炭及相关产业产值为341694万元,占GDP的36.1%。2001年阳泉的财政收入为80600万元,煤炭及相关产业利税34521万元,占财政收入的42.8%。 二、阳泉市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阳泉市是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据山西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编制的《阳泉市地质矿产资源》资料,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探明资源储量1034561.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848790万吨(其中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198526万吨),以占用的650264万吨,也就是说,阳泉市已经消耗了煤矿探明储量的20亿吨,接近1/5,而实际的消耗量会更大一些,消耗速度是相当快的。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煤矿160座,其中统配煤矿3家,市营5家,平定县39家,盂县59家,郊区54家。2006年底,全市煤炭产量为5920多万吨,创历史最高点。2003年以前,阳泉市已有一个国有统配煤矿资源枯竭,三个地方国营煤矿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其它矿山企业服务年限也很有限。到2006年,阳泉市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已经下降到70亿吨,按目前开采强度,阳煤集团境内煤矿剩余服务年限不足50年,盂县21.3年,平定51.2年,郊区只有6.1年,阳泉市

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

资源型城市建设转型之路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验的借鉴 杨勇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进入本世纪能源危机日益严峻,传统能源日趋枯竭,全球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入瓶颈,如何能使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重新焕发活力。通过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资源性城市成功转型的案例,结合山西省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煤炭附属清洁能源以及高科技新能源,充分利用山西省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工业文化资源,最终实现新能源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 1.何谓资源型城市 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随矿产资源或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发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提供基础能源及其初加工等资源型产品。在我国,资源型城市是随着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而兴起并逐步壮大的,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资源型城市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发展到一定阶段,均会面临严峻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尤其是一些资源枯竭或将要枯竭的城市,企业经济困难,下岗职工增多,社会矛盾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重困境。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大省,以煤矿开采业为支柱产业,如何成功实现城市转型,获得生态节能的持续发展,是山西省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西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已发展成为其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煤炭工业在山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2.1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山西经济结构是以高度依赖煤炭资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具有典型的资源型、初级化特征,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现在山西产业结构中的潜在矛盾和问题逐渐显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综述1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国外的研究主要涵盖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资源型城市的社会问题、资源型城市(社区)的规划与建设、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市场、交通通勤模式以及资源型城市公共政策,研究学者来自于社会学、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国内学者大多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集中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体系、转型评价体系、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视角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资源型城市的兴衰,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随着国内外相关领域理论与实践的迅速发展,国内研究领域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重新归纳总结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脉络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可以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综述 1.关于资源型城市内涵及发展阶段的研究 1921年,英国学者Auronssean首次提出了矿业城镇的概念,1930年加拿大经济学家Innis分析了单一产业城市的发展轨迹,针对其随着资源大规模开发而迅速发展,又随着资源枯竭而快速没落的发展特征,Innis采用“飓风”一词来形容这种剧烈变化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此警醒世人,同时也正式开启了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历程。 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资源型经济、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包括经济的依赖性问题,资源型城市人口发展特征,资源型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型城市的规划建设,资源型城市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等,主要研究方法为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人员主要来自于社会学、经济学、人口统计学、心理学等多个研究领域。Robinson Ira以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工业城镇基蒂马特、安大略的埃利奥特湖、布拉多铁矿区的矿业城镇谢弗维尔等资源型城镇为例,分析了这些城镇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包括他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基础、城市的规划建设及管理模式等,总结了他们的经验教训,并对这些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Lucas系统地研究了资源型城镇人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环境因素,首次提出了资源型城市的“四阶段发展理论”,他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建设期、发展期、转型期、成熟期四个阶段[2],“四阶段发展理论”对之后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资源型城市“四阶段发展理论”进行了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 Bradbury通过深入分析资源型城市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进一步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机理,他认为非均衡发展理论应该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理论基础[3],Bradbury认为Lucas的“四阶段发展理论”不能完整地表示资源型城市的整个生命周期,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双鸭山煤炭资源型城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勘探程度低,地方可控煤炭资源量不足 从勘探情况看,黑龙江双鸭山市煤炭远景储量117亿吨,除已开发利用的19亿吨和达到精详查程度可供建井开发的23亿吨外,普查及找煤预测储量75亿吨,占总储量约63%,资源勘探程度偏低,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少;从资源权属看,双鸭山市70%煤炭资源的探矿权或采矿权在省龙煤公司,剩余资源除龙煤占用的以外,可由地方政府控制的资源很少。 (二)市区煤炭枯竭,矿井面临关闭 双鸭山市共有双鸭山煤田、双桦煤田、集贤煤田、宝清煤田等4大煤田,全市煤炭远景储量117亿吨,其中90亿吨以上的资源分布在宝清县境内,市区所辖双鸭山煤田是开采历史最长的一块煤田,资源储量7亿吨,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双鸭山市区煤炭资源所剩无几,濒临枯竭。目前,市区内仅有的3个大中型矿井已面临关闭破产,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1亿吨,可采年限不到9年。 (三)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是目前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共性的问题,资源无法最大限度的利用不仅加重了城市资源的危机现状也使得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双鸭山市过去几十年单一进行原煤开采,煤炭深度加工和利用不足,只有20%的原煤进行了洗选,洗精煤和煤炭转化比例小,煤炭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精深加工程度低,煤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二、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地方财力薄弱 一方面经济总量较小,发展速度缓慢。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总量的3.7%,位于全省倒数第六位。2010年市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4亿元,仅占全市的22.3%。2006年至2010年,市区地区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精)

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内容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由于矿产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转型是每个资源型城市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淮北市的基本情况为例,从分析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入手,论述转型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为关键,从资源型城市政府和国家层面找寻推动转型的路径。 资源型城市,又称“资源性城市”、“资源城市”、“资源指向型城市”。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对资源型城市大致可从发生学和功能学两个方面来界定。从发生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要承担为国家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因而所谓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目前,城市转型问题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从以上意义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18个资源型城市,主要包 - 1 -

括以煤炭、石油、冶金、森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在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中,资源型城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从50 年代到70 年代,我国实行封闭的重工业化战略,工业的发展依靠本国廉价的能源、原材料作为支撑。而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淮北市的情况看,1960年因开采闸河煤田而建市以来,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就先后建成大小矿井37对,年产原煤2700多万吨,电厂装机容量155万千瓦,累计向国家提供原煤7亿多吨,输送电力100多亿度。但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的单一性、资源环境的耗竭性和空间结构形态的松散性。 首先,产业结构呈现单一性。资源型城市大都由资源开发基地演变而来,资源开发企业在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的多数其他产业都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展开,并和资源主导产业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三次产业结构状况来看,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具有二产比重高、一、三产比重低的特点。比如淮北市煤炭、电力产业一直是发展的支柱产业,2006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4:53.5:35.1。从产业结构变化幅度来看,产业结构都会有一个逐步趋向高级化的过程。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幅度都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变化水平。单一的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 2 -

技术创新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技术创新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是提供我国能源和原材料的主体之一,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发,我国大多数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发相继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煤炭主导产业的衰退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这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储备逐渐枯竭,开采成本急剧上升,竞争力严重削弱,富余下岗人员大幅增加,一些情况严重的城市己经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因此,产业转型是煤炭资源型城市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是高科技己成为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区域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对煤炭资源性城市进行了界定,从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产业转型的必然性,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技术创新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技术创新运作体系的微观要素障碍,最后针对这些要素障碍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建议,从而为其它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技术创新要素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99.2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01绪论10-151.1问题的提出101.2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10-131.2.1国外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的理论进展10-111.2.2国内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状况11-131.3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3-151.3.1研究内容131.3.2研究方法131.3.3创新之处13-15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必要性分析15-242.1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及分布15-162.1.1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界定152.1.2煤炭资源型城市的数量及分布15-162.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界定16-192.2.1产业、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6-182.2.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含义18-192.3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分析19-242.3.1煤炭产业的特点与产业转型的必要性19-212.3.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与产业转型的必要性21-243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24-343.1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的界定24-263.2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分析26-293.3.1产业延伸方式26-273.3.2产业更新方式27-283.3.3多元产业复合方式28-293.3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理与具体方式29-343.3.1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理29-313.3.2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具体方式31-344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技术创新要素障碍分析34-394.1技术创新的微观运作体系34-364.1.1企业354.1.2高校和科研机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