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

阳春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薛光男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描写,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朴素的语言,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自然段,写了母亲(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的人。

参考:

(1)第8段。“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第8段。“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认真

(2)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情好客

(3)第11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善良隐忍、宽厚忍让

(4)第12段。“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强

(5)第13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③“三姐是母亲的右手。……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参考】: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2.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对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良好的生活习惯)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好客的习性)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软而硬的性格)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参考】: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作者称作是“生命的教育”?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交给学生知识,讲道理,而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远的影响。

3.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儿女深情的母亲,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自己的感受。

(1).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这幅画面如此生动感人离不开作者成功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2).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深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感情,请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母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谈谈你的感受?

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

第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

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

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亲后撕心裂肺的痛苦。

5.文章为我们展现了母子间的深厚情感,感人至深,关键在于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节体现人物的性格,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也正是通过一个个的生活细节体现的。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老舍,请同学们选取一个生活细节写一段自己与父母间感人的故事。

总结

有一种爱是不能被怀疑的,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爱,母爱这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道也道不尽,写也写不完,就让我们把这份感激之情化为实际行动,用爱,用行动去回报我们的父母。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 阳春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薛光男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描写,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朴素的语言,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自然段,写了母亲(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的人。 参考: (1)第8段。“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第8段。“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认真 (2)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情好客 (3)第11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善良隐忍、宽厚忍让 (4)第12段。“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强 (5)第13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

我的母亲教案_老舍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感受母爱,感恩母爱。 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难点: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妈妈在那儿,那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4年旅居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一)梳理结构: 本文主要抒写了深广如大海、温暖似春阳的寻常而又伟大的母爱;还表达了为人儿女者未能尽心报答这种至爱的愧疚之情与母爱永逝不回所引发的深悲剧痛。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1至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交代“母亲”的家庭出身与早嫁多子的情形。8至1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以“母亲”为中心描述了一系列家庭变故和生活琐事,勾勒出“母亲”勤劳、乐观、善良、忍让、坚毅等可贵品质,展现了她子女为先、牺牲自我的博大母爱。15自然段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写在外漂泊的“我”对“母亲”的惦念与“母亲”去世在“我”心中激起的无限悲痛。 (二) 作品解读: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我的母亲 老舍 精编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成语积累 由轮到的学生上台带领大家积累三个成语,讲一个成语故事。 (二)、新课 1、导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回忆母亲的散文。 介绍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老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红卫兵的毒打和凌辱,不久他被发现自杀于北京太平湖,当时老舍家在灯市口附近,距离太平湖很远,离老舍家近的有什刹海,后海等等,为什么他舍近求远将最后的归宿选在太平湖呢? 老舍的儿子舒乙后来提供了一个答案:舒乙在父亲去世后有一天打开一张北京老地图,竟一下子找到了答案,太平湖和老舍母亲晚年的住地观音庵胡同很近,舒乙明白了原来父亲是找自己老母亲去了,舒乙的答案是否正确,难以确认,但老舍对自己的母亲感情深厚,却毫无疑问。 老舍特别孝爱的母亲是什么样一个人?她对老舍有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散文《我的母亲》,去感受老舍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3、字词(齐读板书字词) 廿(niàn),意为二十。一撮土(cuō)惦念(惦念) 4、感知课文的同时,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并找到课文先后六次提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 作者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来组织材料。找出文中表现时间顺序的语句,就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和内容了。 明确:母亲生在农家→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生我时,母亲已有四十一岁→我一岁半→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在她70大寿的那一天→母亲已去世一年。 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 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第17段: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5、课文先后六次提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⑤第12自然段:“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⑥第12自然段: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 教案(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二、教学设想: 1、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 2、教学过程可按整体阅读→重点阅读→品味语言这几个步骤进行。 3、理解母爱的无私,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整体阅读;理清时间顺序。 一、导入新课: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与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二、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老舍在《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谈到语言运用的

几点看法: 1.语言的运用是要看事行事的。 2.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3.一个作家运用语言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用心,好像用颜色画一幅匀整、美丽的画儿,不使这里多一块,那里少一块。一个作家的本领就在于能用精练的语言把情感表达出来。 4.我们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作者是一位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语言大师。 三、全班齐读课文: 1.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 2.指出本文的语言特点。

我的母亲 老舍 教案

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亲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曾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为父亲写的《背影》,今天让我们大家来学习一片描写母亲,母爱,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共同走进《我的母亲》,思考: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她对“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而“我”对母亲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长)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我国对上个世纪文学家的评价,一般认为排名顺序是鲁迅、矛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所以,民间有一种很通俗的讲法“鲁、郭、巴、老、曹”。 老舍先生出生在清代末年京师(也就是北京)一户贫苦的旗人家庭。 所谓旗人,清代对被编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类兵民一体化组织中人们的总称。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在当初筹划进取中原的时候,将满洲民族的全体青壮年男性,都收进了军队之中,把他们分别划入以8种旗帜为标识的8个方面军。这8个方面军,即被称为镶黄旗、正黄旗、镶白旗、正白旗、镶红旗、正红旗、镶蓝旗、正蓝旗(先有四面“整”旗,后来分别将“黄”、“白”、“蓝”旗镶上了红边,将“红”旗镶上了白边)。后来,又仿照满洲八旗的编制,建起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3个八旗的军事组织,自建立起的二三百年间,曾在创立清朝、巩固政权、维护祖国统一、保卫人民安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八旗的设置,随后成了清代始终贯彻的制度。它把世代的旗人,严格圈定在当兵吃粮饷的惟一人生轨道里,禁止他们从事除当兵之外的一切职业,不许他们做工、务农、经商以及从事其他职业,这虽然有助于政治基石的牢靠,也防止了旗人与民争利,但是,也造成了创建这种制度的人预料不到的社会难题。从乾隆年间起,“八旗生计”问题愈演愈烈,叫所有的清代统治者伤透了脑筋:旗人“人口大量增加,而兵有定额,饷有定数,既不能无限制地增饷,又不能放松正身旗人参加生产劳动的限制”,于是,补不上兵缺的旗籍子弟越来越多,只好眼睁睁地失业赋闲,成为“闲散旗人(满语叫作‘苏拉’)”,这不仅导致许多下层旗人日益明显地走向贫困化,还使入关之初异常精锐剽悍的八旗劲旅,失去农商技能,滋生了惰于劳作、荒于嬉戏的积习。故有人用“八旗子弟”成为“纨绔子弟”的代称。 老舍生在京城“旗族”之家。——这是一个有着重要底蕴的事实。老舍是满族人,是北京人,再加上他出身于下层穷苦市民阶层,这3个基本属性,正是营造起他那辉煌艺术殿堂的3个最初的社会人文支撑点。老舍父亲永寿在八旗军队中的身份,用满语讲叫作“巴亚喇(啦)”,用汉语说就是“护军”。清代的护军,任务是负责捍卫整个京师的安宁。1900年也就是庚子年,为反抗八国联军的疯狂入侵,八旗军人们为护卫祖国的首都而喋血苦战,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场景。而老舍的父亲永寿,也就是在这一场战斗中尽忠殉国的。 幼年的老舍,缺吃少喝,发育很晚,可是论懂事,却比小康人家的孩子要早。幼年有些事情,对他来说留有终身不能磨灭的记忆:比如,每年都要有几趟,跟随母亲去城外的舒氏茔地,为死去的父亲上坟。母亲告诉他:咱们是旗人,庚子年间,你父亲阵亡了,他原本是正红旗下的一名“巴亚喇(啦)””!再比如,他见到过家里保存的一块小木牌,那上面有父亲的名字,还有证明父亲长相特点的“面黄无须”四个字,那是阵亡了的父亲当京师“巴亚喇”时候的一只腰牌,是他上下岗使用的通行证。还比如,母亲多次讲过他怎样失去了父亲。“母亲口中的洋兵是比童话中巨

《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执教者所属教材目录 我的母亲(老舍) 苏玉斌冀教版六年级 课时 2 《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 教材分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 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她乐 析 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 学生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是在母亲的关怀下成长的。但是对

学情分母爱的感悟又是很肤浅的。有句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要 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就要从生活的点滴中体会。老舍正是通过生活点滴,细节描写刻画了自己的母亲。对学生用心生活和用心写作析 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感受母 知识与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能力目标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 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 过程与 教学目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方法目标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 情感态 立正确的人生观,。 度与价值观 目标

2、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 重点教学重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 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 难点难点 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标 教学策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阅读、勾画感悟、合作探究、联系自身等 略与设计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老舍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品味老 舍这位语言大师朴素自然的语言魅力。 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 通过语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 阳春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薛广南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欣赏和欣赏文章中对母亲生活和工作的详细描述,进而把握母亲形象。3.训练学生用详细的描述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4.体验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欣赏作者作品中塑造的伟大母亲形象,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浅显的语言,欣赏课文中的详细描述教学难点: 意识到作者对母亲“生命教育”的重视,从而增强了牢固家庭纽带的价值。教学方法: 阅读法、阅读法和活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首先,介绍一位作家这样说:“一个人的嘴唇能说出的最甜的话是母亲;最好的称呼是“妈妈。”历史赋予母爱永恒的深度。它充满深情,给孩子们对母亲深深的依恋。然而, ,“树想要安静,但是风没有停下来,孩子想要长大,但是父母没有留下来。”“孩子还没有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已经永远走了抗战爆

发后,老舍独自一人在后方从事抗战文学创作和组织工作。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起初,他的家人不敢马上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担心会加重他的孤独和痛苦。几乎过了一年,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因此,他用充满血和泪的笔写下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将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作为一个普通的伟大母亲的形象。 2。正文内容分析: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老舍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落添加一个序号,从课文中选择信息并总结要点。用下列句型回答: 1。自然段写的是母亲(事物),这表明母亲是一个人。 参考: (1)第8段“哥哥还不到十岁,三姐十二岁,三岁,我才一岁半,整个战族只有母亲一个人??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一年到头都是红肿的。” ,第8段“白天,她洗衣服和一两个大的绿色陶罐。她从不敷衍了事,就连屠夫送来的黑布袜子都白得像雪一样。” ,第8段“晚上,她和她的三姐拿着油灯,不得不缝补衣服直到半夜。??我父亲留下的一盆盆石榴和夹竹桃会一直被浇水和照料,每年夏天都会有很多花盛开。” -勤奋、诚实、认真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引导学生对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步骤 一、导入(3分钟)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 讨论一(1)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2)你了解母亲最大的心愿吗? (3)母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二、作者简介:(1分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一:全班齐读课文,并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20分钟) 划分段落:1—6: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情况7—12:守寡后母亲的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的性格及母亲对我的影响 13:母亲为子女做的三件感人的事情 14—17:“我”远离母亲后,母亲的念子之情和“我”对母亲的思念 2.思考二: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找出描绘母亲形象的文字并分析归纳。(8分钟) 老舍笔下的母亲形象: 热情真诚:第10段 宽厚忍让:第11段 坚毅刚强:第12段 对儿女的情深:第13段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从文章脉络和情感入手,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母亲”的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等优良品质,学会更好地做人行事。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老舍先生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阅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导读”所提供的信息,从文章脉络和“母亲”形象塑造两个角度去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感悟母亲的优良品质,体现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一、导入新课:《游子吟》 以一首《游子吟》开端,提问同学新学期开学前母亲为其做了什么?(整理行李、采购生活用品、送行等)渲染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为鉴赏“母亲”形象及体会情感做铺垫。本环节大概用时10分钟。 二、作家作品: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18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育,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善良、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本环节大概用时5分钟。本环节实施过程中注意将作者生平简介,性格的形成,主要代表作品与课文的内容相联系,避免单纯的文学常识介绍。 三、课文内容分析:通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思考以下问题:(本环节共20分钟,第1个问题8分钟,第2个问题12分钟)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可有不同的分法,通读以后请同学回答) 如依据时间顺序划分: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母亲的家庭背景、婚姻、及子女等情况。 第二部分(8-12自然段):写守寡后的母亲勤俭、好客、宽容等优良品质及对“我”的影响。 第三部分(13-17自然段):写“我”上学后母亲的念子之情及“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依据记叙对象划分:同上。 2.作者眼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找出文章中体现此问题的语句。 “母亲”的形象: 第3自然段: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第8自然段: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第10自然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第12自然段: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问题小结:母亲是一位勤俭诚实、好客、善良、宽容、坚强的人。 母亲对我的影响: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④第12自然段:“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演讲,导入新课: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写给谁的,(母亲),那你们的母亲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和你母亲之间的故事,请同学们说说看。 《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作品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一篇散文作品。这篇散文以其平实、诚挚、质朴、自然又饱含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的语言,叙述了母亲一生。令读者开卷如沐春风般的温馨。 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一位非常感人的母亲:她勤俭诚实,做事认真;她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这种挚爱深情让人读来不觉涌起阵阵酸楚,一汪热泪也不觉流了下来。 本文是老舍先生回忆母亲的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母亲虽然物质上一贫如洗,但是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世。 三、作家作品: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18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育,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善良、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 一、导入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真的是这样吗? 母亲都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二、整体感知 理清关于这篇课文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一条线索(时间线索) 二、两大部分(作者简介;探究语言特色) 三、三件小事(课文重点13自然段体现母爱的三件小事) 四、四“滴”眼泪(母亲在文中有四处流泪) 五、五处影响(母亲对我的“五”处影响) 六、六大品质(母亲最主要的六种品质) 一、本文线索:(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二、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家劳动模范”。 2、探究课文(重点探究第13自然段) 三、第13自然段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1)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四、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却曾经留下了四滴眼泪。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找出

我的母亲教学导案-老舍

我的母亲教案-老舍

————————————————————————————————作者:————————————————————————————————日期: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感受母爱,感恩母爱。 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难点: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妈妈在那儿,那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4年旅居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三、作品分析: (一)梳理结构: 本文主要抒写了深广如大海、温暖似春阳的寻常而又伟大的母爱;还表达了为人儿女者未能尽心报答这种至爱的愧疚之情与母爱永逝不回所引发的深悲剧痛。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1至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交代“母亲”的家庭出身与早嫁多子的情形。8至1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以“母亲”为中心描述了一系列家庭变故和生活琐事,勾勒出“母亲”勤劳、乐观、善良、忍让、坚毅等可贵品质,展现了她子女为先、牺牲自我的博大母爱。15自然段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写在外漂泊的“我”对“母亲”的惦念与“母亲”去世在“我”心中激起的无限悲痛。 (二) 作品解读: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设计《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2.教育学生学习老舍先生母亲身上的优良品质,如坚韧、善良、宽容、 勤俭和好客等,学会正确地做人行事。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老舍先生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阅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导读”所提供的信息,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一、课前演讲,导入新课:请两位同学在课前演讲环节中介绍一下他的妈妈,让他们说说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 本文是老舍先生回忆母亲的散文,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母亲虽然物质上一贫如洗,但是她那朴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世。本环节大概用时五分钟。 二、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游戏,把形成性评价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上: 找组内同学妈妈的照片。 让同学们课前准备一张妈妈的2寸彩色照片,把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位负责人,让组内同学从六组随机分开的照片中,找出本组内其他同学妈妈的照片,并说一说:是与不是这位同学的妈妈?只要大胆发言,只要言之有理,皆可加平时成绩

一次1—2分。设计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生命的传承,找出母子或母女之间外貌上的相似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调动其主动参与,体现生生互动的教学观念(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教学理念)。本环节大概用时十分钟。 三、作家作品: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一岁半时,父亲去世,在母亲的血汗灌养和亲友的资助下,1918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任校长,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老舍先生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通过生命的教育,把她性格中的坚韧、善良、宽容的品性和勤俭、好客的生活习惯传给了老舍先生,为新中国培养出一代语言大师。 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本环节大概用时5分钟。本环节实施过程中注意将作者生平简介,性格的形成,主要代表作品与课文的内容相联系,避免单纯的文学常识介绍。 四、课文内容分析:运用略读方法,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本环节共20分钟,第1个问题8分钟,第2个问题12分钟)1.请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 如“母亲生在农家”(第3自然段)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第4自然段)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第4自然段)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第14自然段)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第16自然段) 问题小结:课文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组织安排材料的,作者从母亲的出生、出嫁、“生”我,七十大寿,一直写到去世,脉络很清楚。 2.作者先后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第9自然段:从母亲那儿,“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②第10自然段:养成了“好客的习性”; ③第11自然段:“她最会吃亏”,“她宁可吃亏,不斗气”;

我的母亲(老舍)(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老舍)(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吕江花 一、教材依据 《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册第一 单元精读篇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老舍是 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二、设计思想:《我的母亲》极鲜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 特点: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且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 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 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 之情。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 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

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3、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4、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六、教学准备:上课前,准备好二首歌曲,一是阎维文的《母亲》,二是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课件由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个环节,按照走近母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难点: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板书课题、作者) 二、重点研习第13节的细节描写(26分钟)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13段中细节描写的运用,看看这些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 (1)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生读后回答,师总结(主要是写母亲对子女深挚的爱/母亲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3)那么,在这一段里面,母亲对子女的这种爱是从哪几件事中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4)指名回答 (5)现在我们主要来分析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6)请大家看大屏幕,在这一段文字中,哪些是细节描写?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7)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来朗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 (8)指名朗读,生评价,师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