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1-4节知识点答案

第四章1-4节知识点答案

第四章1-4节知识点答案
第四章1-4节知识点答案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一节物质的构成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冰、水蒸气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分子。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①分子之间空隙气体大于液体大于固体(特例:构成固体冰的水分子间的空隙

大于构成液体水的水分子间的空隙)(填大于、小于、等于)。

②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实质是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分子种类不变,物质质量不变。

③证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

和;盛油的厚钢瓶施加高压后油会从瓶壁渗出。

(3)分子在做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①扩散: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

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气体扩散实验:二氧化氮和空气扩散;液

体扩散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固体扩散实例:铅片和金片紧压5年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煤炭堆在墙角时间久了,墙的内部变黑。固体扩散应用:1.低碳钢渗入更多的碳原子;2.晶体管制造。

③气体中扩散的快,固体扩散得慢。

④物质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

得越快。所以分子永不停歇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⑤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证明存在引力的实验:铅柱粘合实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压缩是因为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但存在引力,同时也存在斥力。

注意: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等是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应用: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2、用分子观点解释:

若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毫升。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练习1:列现象中属于固体扩散现象的是(D)A.小树一年比一年长高

B.铁块放久后生了锈

C.打开醋瓶能迅速闻到醋的酸味

D.长期放石灰的墙角有相当厚的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

练习2:已知9厘米3水内含有3.01×1022个水分子,那么每个水分子的体积是( B)A.0.16×10-3厘米3B.2.99×10-22厘米3

C.9.224×10-26厘米 3 D.1.49×10-23厘米3

练习3: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的是( C)A.水滴入到食物油中时的运动B.血液中的血细胞的流动

C.蔗糖在水中溶解时的运动D.脏水细菌的活动

练习4:“热胀冷缩”现象描述的是物体( B)A. 温度高时,分子间空隙小 B. 温度高时,分子间空隙大

C. 温度低时,分子间空隙大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 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06毫克

其他单位:公斤、斤、两,磅、盎司。

换算关系:1公斤=2斤,1斤=10两,1公斤=1000克,1斤=500克,1两=50克,1克拉=0.2克,1磅=0.4536千克=453.6克,1盎司=1/16磅=28.3495克

大小关系:公斤>斤>磅>盎司>克>克拉

国际千克原器:国际单位制将千克的大小定义为国际千克原器,即国际千克原器是世界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砝码,目前存放于法国巴黎国际度量衡局中。最初规定在4℃时1000立方厘米的蒸馏水的质量为1千克。后来用铂铱合金(10%Ir加90%Pt)制成一个高度和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在1819年国际计量大会上批准为国际千克原器。它现今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

感知质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Kg,一头大象的质量约6 t ;

一只公鸡的质量约为3 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 Kg 。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案秤、

地磅等。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平衡螺母、砝

码、底座、游码。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的依据)

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平衡螺母向右移。

当指针偏右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平衡螺母向左移。

③称量:物品称量值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左物右码: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先估计物体的质量,用镊子向右盘逐个加减砝码,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时要向右盘加砝码或是向右移动游码;如果是指针偏右,说明右盘重,此时要将右盘砝码换小或向左移动游码。(称量时绝对不可用平衡螺母来调节平衡)

④读数:左盘物体质量= 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

准,注意每一小格即感量代表多少g)。

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小烧杯中称量。)。

⑤整理器材:将两个托盘放在同一侧,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

刻度线处。(向左移动)

思考1:有位粗心的同学错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问,此时物体的质量如何求算?

右盘物体质量= 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思考2:这位粗心的同学错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问,此时物体的质量一定会产生误差吗?不一定。当不动用游码时不产生误差

思考3:若砝码磨损了(变轻),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若砝码生锈(或沾有灰尘、油污)(变重),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思考4:调平前游码未归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测量前左高右低未调平就称量,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测量前左低右高未调平就称量,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有一架天平平衡螺母无法调平,左右盘放几粒纽扣就平衡了,然后称量某物体质量为

35.6克,则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35.6克。

怎样测量1滴水的质量。写出实验过程和计算结果,并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

错题归类整理:

1.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B ) A.一块冰渐渐熔化成水 B.一杯水不断地蒸发

C.将一团橡皮泥捏成一个玩具 D.一段金属丝被烧红

2.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不必要的是 ( D )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0”点上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定要等指针完全停下来

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前发现,横梁上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为使天平平衡,应采取的措施是 ( D ) A.适当移动一下游码 B.适当移动一下天平的位置

C.旋转横梁上的螺母向右移动 D.旋转横梁上的螺母向左移动

4.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尖指在分度盘正中刻度线的右方,这时应当( D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C.把游码向右移 D.换用小一些的砝码

5.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D )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6.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质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D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处

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物体,右盘放砝码

2 3 4 5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7.用一台天平称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右盘中有50g、20g、 10g 砝码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这个物体的质量是___84.0g______,如果把这个实验带到月球上做,测量结果会___不变__ (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8.如果天平砝码由于久用磨损,则测物体的质量将会____偏大_____,若天平砝码不慎沾上了少许油泥,则所测物体质量将会___偏小______。

9.小明要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D )A.对一张邮票直接测量 B.测螺帽与一张邮票的总质量,再减去测得的螺帽的质量

C.测10张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 D.测10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

10.要测量一根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把一根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中仔细测量

B. 将一根大头针放在容器里测出总质量,再减去容器质量

C. 测出100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

D. 多次测量同一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求平均值

11.用托盘天平来称量一个质量小于100毫克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因为100毫克小于天平的最小测量值,不能称量

B.借用一个质量为M的的金属块和要称的小物体一起称出总质量M',则M'-M为小物体的质量

C.取小物体N个,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则每个物体的质量为M/N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2.一个人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时候,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在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砝码和20g砝码各一个,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8克。该物体的质量是( ) A、128 g B 120g C 112g D 124g

1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实际质量为4.8克的固体,该学生称量结果为5.2克,称错的原因可能是( B )A.称量前未将天平调平,指针偏向右就开始称量 B.误将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C.称量完毕时,未将游码质量计算在内 D.不能确定上面三种情况是否可能

1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了5.1克某物质(1克以下使用游码)。称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被称量物质的位置放颠倒了,则所称物质的实验质量应是( B)A.5.0克B.4.9克C.5.1克D.5.3克

15.一位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然后对天平进行调节,由于疏忽,当游码还位于0.1克位置时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标尺中间的红线,然后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当天平右盘中放入20g砝码2个、5g砝码1个时,天平的指针恰又指在标尺中间的红线上,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应为 ( B ) A.45.1g B.45.0g C.44.9克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16.某同学用量程为500克,最小刻度为0.2g。最小砝码5g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块铁块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铁块放在右边,砝码在左边,测得铁块的量是77.8克。测量结束后,他还没察觉出自己的错误,则铁块的实际质量是( B )A.77.8g B .72.2g C .78g D. 77.6 g

17.若游码没有放在“0”刻度处,就调节天平平衡,这样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所得到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A)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18.某同学要称量10.2克食盐,10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其操作方法如下:①取10克砝码放右盘;②调节天平平衡;③左盘添加食盐到指针位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④移动游码到0.2克处。其合理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1、密度(ρ)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状态、温度、压强有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一般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练习1:通常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 ( D )

A.铁受到的重力比棉花大

B.铁的体积比棉花小

C.铁的质量比棉花大

D.铁的密度比棉花大

2、 密度(ρ)的公式: ρ= m/v (公式变形: m=ρv v=m/ρ) 练习2: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D )

A.1:2

B. 2:l

C.2:9

D. 9:2

练习3:.金属块甲与乙的密度之比是2:5.质量之比是l :2,则甲、乙体积之比是 ( D )

A.1:5

B.5:l

C.4:5

D.5:4 (1)对于同种物质:ρ是一个定值,m 与v 成正比 ,ρ的大小与 m 、v 无关 。

练习4: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

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练习5:一木块的质量是40g ,体积是50cm 3,它的密度是 0.8×103 kg/m 3,将木块锯掉一半,剩下部分的密度是 0.8 g/ cm 3。

(2)对于不同种物质:

当v 相同时,m 越大的ρ 越大 (ρ与m 成正比 )

当m 相同时,v 越大的ρ 越小 (ρ与v 成反比 )

练习6:最多能够装下100克水的容器,一定装不下100克 ( A )

A.植物油

B.盐水

C.水银

D.浓硫酸

练习7: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 3,那么下叙正确的是 ( D )

A.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是5:4

B.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是4:5

C.能装0.5kg 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0.6kg 的酒精

D.能装0.5kg 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0.6kg 的水

练习8:一瓶恰能装满500g 酒精,现有500g 蒸馏水,则 ( B )

A.恰好能装满

B.装不满

C.装不下

D.无法判断能否装下

练习9:如图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

酸(ρ硫酸>ρ植物油>ρ煤油>ρ汽油),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 ( B )

练习10:.有四个容量都为500毫升的瓶子,分别装满海水、纯水、酒精和汽油,那么装的质

量最多的是(ρ海水>ρ纯水>ρ酒精>ρ汽油) ( A )

A.海水

B.纯水

C.酒精

D.汽油

练习11:如果空心铜球,铁球和铅球质量相同,密度分别为ρ铜=8.9g/cm 3,ρ铁=7.8g/cm 3,

ρ铅=11.3g/cm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 .铁球体积最大

B .铜球体积最大

C .铅球体积最大

D .无法判断三个球体积的大小

练习12: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密度分别为ρ铝=2.7g/cm 3,ρ铁=7.8g/cm 3,

ρ铅=11.3g/cm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 .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 .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 .若铅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 .不可能三个球都是空心的

练习13:小洪和小琴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测得的结果在V-m 关系图上表示如下所示,关于它们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ρ乙

B .甲=ρ乙

C .ρ甲<ρ乙

D .无法判断

练习14: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聊与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B 、C 三种物

质的密度A ρ、B ρ、C ρ和水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

A .A

B

C ρρρ>> ,且 A ρ>ρ水 B .A B C ρρρ>>,且A ρρ<水

C .A B C ρρρ<<,且A ρ>ρ水

D .A B C ρρρ<<,且A ρρ<水

(3)一杯水全部结成冰,质量 不变 ,密度 变小 ,

体积 变大。

练习15:180克水的体积为180 毫升,这些水全部结成冰(ρ=0.9×103千克/米3)后,质量

为 180 克,体积为 200 厘米3。

练习16: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融化成水后,下列说法 ( A )

A.它的体积变小

B.它的体积不变

C.它的质量变小

D.它的密度变小

(4)对于气体,体积不变,质量 与密度成 正比 。

练习17:若把打气筒的出气口封住,在将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被封闭在气简内的空气的质

量、体积、密度3个物理量中,不变的是 质量 ,变小的是体积 ,变大的是 密度 。

练习18:某钢瓶内氧气的密度是6千克/米3,一次气焊用去1/3,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B ) A.3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5千克/米3 D.6千克/米3

3、密度的单位:

(1)常用密度的单位: 千克/立方米 或 克/立方厘米 (质量/体积单位就可)

(2)两者的关系: 1克/立方厘米= 1000 千克/立方米,

换算过程: 。

1千克/立方米= 10-3 克/立方厘米

(3)单位转化: 1毫升 = 1 立方厘米 = 10-6 立方米

1吨= 103 千克= 106 克

1毫升 = 10-3 升 1升= 10-3 立方米

练19:甲、乙两物体,甲的密度3t /m 3,乙的密度是3g/cm 3,则密度较大的是 ( C )

A.甲

B.乙

C.一样大

D.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4)水的密度: 1.0×103千克/立方米或 1.0克/立方厘米。

写作: ρ水= 1.0克/立方厘米

读作: 水的密度是 1.0克每立方厘米

物理意义: 1立方厘米水的质量是1.0克。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1立方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

克。

(5)常见物体的密度:ρ铜=8.9×103千克/立方米 ;ρ铁= 7.9×103千克/立方米 ;

ρ铝= 2.7×103千克/立方米 ;ρ冰= 0.9×103千克/立方米;ρ酒精= 0.8×103千克/立方米。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固体的密度(石块)

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刻度值V1

③用细线将小石块拴住,缓缓放入量筒中的水里,并使之完全浸入,记下水面刻度值V2

④计算密度 ρ=m/(V2-V1)

(3)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盐水)

①调节天平平衡,向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盐水并称总质量为m1

②将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为V

③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2

④计算液体密度ρ=(m

1-m

2

)/V

如何测量一个小木块的密度?写出实验过程和计算结果,并设计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

①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小木块的质量m

②用细线将小铁块拴住,缓缓放入量筒中适量的水里,并使之完全浸入,记下水面刻度

值V1

③用细线将小木块和小铁块拴在一起,缓缓放入量筒中适量的水里,并使之完全浸入,

记下水面刻度值V2

④算液体密度ρ=m/(V2-V1)

练习20:没有天平,只有量杯,要取出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200克,则( C ) A.用量杯取200毫升的酒精 B.用量杯取160毫升的酒精

C.用量杯取250毫升的酒精

D.无法用量杯取一定质量的酒精

练习21: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仪器有( A ) A.量筒、天平、烧杯 B.量筒、天平 C.量筒、直尺 D.量筒、天平、水

练习22:.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A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练习23:下面是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数据表,请通过计算,在表中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玻璃杯质

量(克)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

量(克)

盐水的质

(克)

盐水的体积

(厘米3)

盐水的密度

(千克/米3)

60 126.6 66.6 60 1.11×103

练习24:某同学测小石块的密度:

(1)所用的器材有:量筒、天平、砝码(包括镊子)、小石块、烧杯,还需要的是_水__和_细线__。

①(2)测量步骤:a.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_质量m___;b.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_体积为V1__;

c.测出__小石块和水的_的总体积V

2

;则小石块的体积V =_(V2-V1)_,小石块的密度为__ρ=m/(V2-V1)___。

(3)若在b步骤中仰视读数,c步骤中俯视读数,则测得石块密度_小于_真实值;

(4)若该小石块在水中会吸水,则测得石块密度__大于____真实值。

②练习25:.为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蜡的密度,选出必要的步骤并排序为_AED_,石蜡密度表达式为___ρ=m1/(V2-V3)___。

A.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m

1 B.取一铁块作为重锤,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m

2

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读出液面刻度V

1

D.把铁块拴在石蜡下面,两者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此时液面对应的刻度V

2 E.将铁块用细绳拴好,浸没在盛水的量筒中,测出此时液面对应的刻度V

3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练习26:(1)一个质量为100克的瓶子装满水后的质量是600克,则该瓶子的容积是多少?(500 cm3)

(2)用这个瓶子装满密度为1.98×103千克/米3的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是多少?(1090克)(3)这瓶子装满某种液体后的质量为720克,则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1.24克/厘米3)(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练习27:一个质量为158克,体积为50厘米3的铁球,问: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请用三种方法解答)如果将空心部分充满水,该铁球总质量是多少?

解:已知m球=158g V球=50厘米 3 ρ铁 = 7.9克/厘米 3 ρ水 = 1.0克/厘米3

方法一:如果V实

V实 = m球/ρ铁 = 158克 / 7.9克/厘米 3 = 20厘米3 < 50厘米3

V空 = V球– V实 =50厘米3 - 20厘米3 = 30厘米3

m水=ρ水V空 = 1.0克/厘米 3 × 30厘米3 = 30克

m总=m球+m水=158g+30g=188g

方法二:如果m实>m球则物体是空心的

m实=ρ铁V球 = 7.9克/厘米 3 × 50厘米3 = 395克 >158克

方法三:如果ρ实<ρ球则物体是空心的

ρ球= m球/ V球 = 158克 / 50厘米3 = 3.16克/厘米3 < 7.9克/厘米3

方法二、方法三只能判断出此球是空心的

其中通过比较体积的方法最好,既直观,又便于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物-V实

第四节物质的比热

一热传递:

1、热传递的定义:热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

2、热传递的实质: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3、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4、热传递的方向:高温物体(部分)传给低温物体(部分)。

5、热传递的结果:物体间或同一物体温度相同。

二、热量

1、热量的定义:指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能量)的多少,用符号Q表示

2、热量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 J 。更大的热量单位是千焦,符号 kJ 。1千焦= 1000 焦耳

注意:(1)物体本身不具有热量。(2)热量是个过程量,她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谈热量毫无意义。(3)热量与物体的热能、温度无关。

3、影响吸收热量大小的因素:升高的温度、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种类(比热)。

三、比热: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比热容是物质一种特性,所以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2.比热定义公式: C = Q/ m△t ,换算公式 Q=Cm△t 、△t = Q/ C m 。

3、比热单位:焦/(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4、水的比热= 4.2×103 J/(kg.℃) ,读作水的比热是4.2×103焦每千克摄氏度,

它表示的意义: 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焦。

5、比热容的实质:

(1)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比热容越大,吸热或放热本领越强

比热越大如水,升高或放出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

比热越小如砂石,升高或放出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少;

(2)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比热容越小,对冷热反应越灵敏

比热越大(如水),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升温或降温缓慢(不明显);

比热越小如砂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砂石升温或降温快(明显)。

6、比热表的阅读:p141图4-35

⑴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多少无关。

⑵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如水、冰、水蒸气的比热都不同)。说明比热与

物质的状态有关。

⑶水的比热最大。应用1: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制冷剂;应用2:暖气管内用水作取暖剂;应用3:对秧田晚间灌水、白天放水。

7、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

原因:(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

练习1.把质量相同的水、铁块、橡胶、水银都加到50℃,让它们释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温度最高的物质是(A )

A.水

B.铁块

C.橡胶

D.水银

练习2.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B)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练习3.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序

号液体质量(克)初温(℃)未温(℃)加热时间

(分)

1 水300 20 30 12

2 水150 20 30 6

3 煤油300 20 30 6

4 煤油300 20 2

5 3

(1)分析比较 1、3 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在质量

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上表.然后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

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的种类

有关。

(3)该同学画了烧杯1和3中的液体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a、b 两种物质比热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A.a物质比热大 B.b物质比热大 C.两种物质比热一样大 D.无法判断

练习3.如图所示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得到质量相同的水和干砂,应选的器材是托盘天平、烧杯。

(2)为了比较水和干砂的温度变化情况,应选用的器材是温度计。

(3)实验中为了使水和干砂吸收相同的热量,你的做法是

使用相同的酒精灯、把石棉网调到相同高度、火焰大小相同、均用外焰加热相同时间。(4)实验时,观察到干砂的温度升高得较快,这说明等质量的干砂和水吸收相同热量,干砂升温比水升温快。

(5)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在实验(4)的基础上,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停止给干砂加热,继续给水加热直到升温到干砂相同温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你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等质量的水和干砂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水吸收热量的能力比干砂强。(6)换用其他物质继续实验,仍可得出类似实验(5)的结论。由此你的实验结论是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的能力是不同,为了表示物质在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引入了物理量比热(容)。

练习4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如果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 B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如果A、B为同种液体,则 B 液体的质量较大。

自然辩证法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辨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结石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收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观、科学技术异化观、科学技术伦理观、科学技术社会运行观、科学技术文化观等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概括和总结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包括科学技术的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等基本内容,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与中国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统一的,研究内容是开放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它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实质,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法国经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思辨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 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 2、它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它内含否 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 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3、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奠定 了理论基础。 3.系统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 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的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 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与个人观 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 第一讲哲学与科学 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 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 三、科学来源于哲学? ? ? 希腊时期罗马时期 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 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 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 对上帝论的抛弃 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 一、自然的变迁 ⑴什么是自然 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 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

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 人有两种状态? ? ? 睡 死 , ? ? ? 相同点:躺,闭眼 不同点:醒,梦,呼吸 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 ②古希腊时期 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 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 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 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②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是有教会人士提出的,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③对自然界进行研究,就是理解上帝的全知全能。 二、近代机械自然观:整个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空间结构和数量。 三、机械论自然观在现代的衰落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原子结构的发现量子力学。 四、辩证自然观 环境伦理学的可能性 A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自然是人化自然,人类和人类利益是核心 B生态伦理学,地位平等,人与自然主体关系是平等的,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推广到自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C生态系统论观,超越主体间或主客体关系,将自然作为一个人的系统,每一存在的物质对整体存在的价值,价值定义的变化或范围的变化。 五、当代的思考 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界是人类索取的对象。 平等主体关: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都是平等的,都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 生态系统观:整个地球是一个生态系统,各个环节都应为其服务,若不能为其服务,则要调整或被取代。 第三讲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⑴问题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 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的原因? ? ? 经济增长计划生育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关系 关系: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从微观来看,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H2O(g) CO(g)

注:反应条件与吸放热无关。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④闭合回路“成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离子不上岸,电子不下水” 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⑤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正正负负” ⑥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负氧化,正还原” 负极:失电子,电子流出,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电子流入,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① 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CaCO 3的分解等。 ②C +CO 22CO 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 点拔: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NH 4Cl 与Ba(OH)2·8H 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 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 力、煤、石油、天然气等、 △ △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Zn-2e-=Zn2+ 】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2H++2e-=H2↑】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总反应方程式: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Zn + 2 H+ = Zn2+ + H ↑】 2(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电子:负极→导线→正极。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③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结合你自己所学的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可能在哪些方面对你有帮助。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这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观、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和科学技术工程产

业方法论,是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来把握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和进行科学科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辨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课题1 空 气 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 2、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 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5、注意事项: ①、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②、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③、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④、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 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1、 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 2)、二氧化硫(SO 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点燃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自然辩证法考点重点

★★★★★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3.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定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论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观点:自然界的本质是一种物质或某几种抽象的东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生物是进化的,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特征:整体和直观、思辨性臆测性、自发和不彻底性。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探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专题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并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规律: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位移公式:22 1gt h =,速度公式:v=gt 3.两个重要比值: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1:3:5……,相等位移上的时间比(:1).....23(:)12-- 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以下公式全是适用于匀变速运动)常用的匀变速运动的公式:○ 1v t =v 0+at ○2x=v 0t+at 2 /2 ○ 3v t 2-v 02=2ax ○42/02 t t v v v v =+=-x=(v 0+v t )t/2 ○52aT x =?(一定是连续相等的时间内) (1).上述各量中除t 外其余均矢量,在运用时一般选择取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量与v 0的方向相同则取为正值,反之为负。对已知量代入公式时要带上正负号,对未知量一般假设为正,若结果是正值,则表示与v 0方向相同,反之则表示与V 0方向相反。 另外,在规定v 0方向为正的前提下,若a 为正值,表示物体作加速运动,若a 为负值,则表示物体作减速运动;若v 为正值,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若v 为负值,表示物体沿反向运动;若s 为正值,表示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前方,若S 为负值,表示物体位于出发点之后。 (2).注意:以上各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有往返的情况,对匀变速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均不成立。 专题三.汽车做匀变速运动,追赶及相遇问题 (1)追及 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从不同地点出发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若二者速度相等了,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间有最小距离; 若二者相遇时(追上了),追者速度等于被追者的速度,则恰能追上,也是二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若二者相遇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二者的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再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一地点出发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有最大距离,位移相等即追上. (2)相遇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分析同(1). 相向运动(两物体对着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概念: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 一、单项式: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 注意 ① 圆周率π是常数; ② 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1”通常省略不写。 例:x 2 ,-a 2 b 等; ③ 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例:23πa 6 的次数为 。 ④ 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⑤ 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例:h 2.1-系数是 。 ⑥ 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考点: 1.在代数式:n 2,33-m ,2 2-,3 2m -,22b π,0中,单项式的个数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单项式- 3 22 4c ab 的系数与次数分别是( ) A. -2, 6 B.2, 7 C.3 2-, 6 D.3 2-, 7 3.25ab π-的系数是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是单项式,是的√,不是的打X x ab 2 ; a ; 2 5ab - ; y x + ; 85.0- ; 21+x ; 2x ; 0 ; 7x ; 2(1)a - ;6 2a - ; 1xy ; x π ; x π 5.写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 a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5ab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a 2bc 3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23 7 x y π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3 y x -2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3xy z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53x 2 y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_; 6.如果1 2b x -是一个关于x 的3次单项式,则 b=_______;若6 a -1 -m b 是一个4次 单项式,则m=_____;已知28m x y -是一个6次单项式,求210m -+的值 。 7.写出一个三次单项式__________,它的系数是_______;写一个系数为3,含有两个字母a ,b 的四次单项式_______。 知识点回顾 1.单项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主要特征:1.机械性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作用:1.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缺陷:1.它把自然界看成一架机器,各种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及其性质的多样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固有联系;2.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自然界,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3.认为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运动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上帝。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自然界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4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5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主要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