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选修3)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选修3)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选修3)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模块综合检测(含解析)(选修3)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1.(15分)(2019·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期末)现有前四周期T、X、Y、Z、W、M六种元素,已知W、Z、X、T、Y五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其中W原子的s电子总数等于p电子总数的2倍,M原子的M能层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W、Z、X、T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基态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VSEPR理论,推断出由W与X两元素组成的最简单二价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W 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

(4)Y与T、X、Z、W所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W原子的s电子总数等于p电子总数的2倍”可知,W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2,则W是碳元素;又知“W、Z、X、T、Y五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根据元素周期律可推知Z是氮元素,X是氧元素,T是氟元素,Y是氢元素;“M原子的M能层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则M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64s2,即M是铁元素。

(1)C、N、O、F四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元素反常,因此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N>O>C。

(3)C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二价阴离子是CO2-3,该离子的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孤电子对数是0,因此其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

(4)H与F、O、N、C所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分别是HF、H2O、NH3、CH4,其中HF、H2O、NH3分子之间都存在氢键,它们的沸点都比没有氢键的CH4高,常温下H2O为液态,HF、NH3为气态,标准状况下HF为液态,NH3仍为气态,因此四种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H2O>HF>NH3>CH4。

答案:(1)F>N>O>C

(2)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3)平面三角形sp2

(4)H2O>HF>NH3>CH4

2.(15分)硼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第一电离能比Be________(填“大”或“小”)。

(2)氨硼烷(NH3BH3)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新型储氢材料之一,分子中存在配位键,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________;写出一种与氨硼烷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___(填化学式)。

(3)常温常压下硼酸(H3BO3)晶体结构为层状,其二维平面结构如图a。

①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从氢键的角度解释硼酸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小而加热时溶解度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路易斯酸碱理论认为,任何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叫路易斯酸,任何可给出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叫路易斯碱。从结构角度分析硼酸是路易斯酸:_____________。

(4)立方氮化硼(BN)是特殊的耐磨和切削材料,其晶胞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如图b 所示。

①与氮原子直接连接的硼原子构成的几何形状为________。硼原子和氮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为________元环。

②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ⅰ.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图b 所示,其中X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0,0,

0),Y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12,0,12

),则Z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 ⅱ.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立方氮化硼的密度为d g ·cm -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晶胞参数a =______________nm(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

(2)N C 2H 6 (3)①sp 2

硼酸分子间通过氢键缔合,加热时部分氢键被破坏 ②硼酸分子中B 原子有一个2p 空轨道

(4)①正四面体 六 ②(34,34,34) 3100dN A

×107 3.(15分)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翟华金教授、李思殿教授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美国布朗大学Lai-Sheng Wang 教授及复旦大学刘智攀教授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中国红灯笼分子”——硼球烯B 40。B 40是继C 60之后第二个从实验和理论上完全确认的无机非金属笼状团簇。

(1)C 60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

(2)构成C 60晶体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

(3)与硼同周期但第一电离能比硼大的元素有____________种。

(4)磷化硼(BP)是由硼元素与磷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属于一种半导体材料。磷化硼可由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在氢气中高温反应合成。BP 晶胞中B 采用面心立方堆积,P 原子填入四面体空隙中。

①写出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的立体构型:

三溴化硼____________;三溴化磷____________。

②磷化硼晶体内微粒间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

③磷化硼中硼原子和磷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晶胞参数为478 pm)____________。

解析:(1)C 60又叫足球烯,其分子中每个C 原子与其他3个C 原子相连,分别形成两个碳碳单键和一个碳碳双键,所以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 2

(2)C 60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所以微粒间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3)与硼同周期但第一电离能比硼大的元素有Be 、C 、N 、O 、F 、Ne 共6种。

(4)①BBr 3中B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孤电子对数是0,所以三溴化硼的立体构型是平面正三角形;PBr 3中P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孤电子对数是1,所以三溴化磷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②磷化硼的空间结构与金刚石类似,应属于原子晶体,B 原子与P 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相结合,但B 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P 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而磷化硼晶体中每个B 原子与4个P 原子相连,每个P 原子也与4个B 原子相连,这说明B 原子和P 原子间还存在一个配位键,其中P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B 原子提供空轨

道。③BP 晶胞中P 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体对角线的14处,则硼原子和磷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47834

pm =23932

pm ≈207 pm 。 答案:(1)sp 2 (2)范德华力 (3)6 (4)①平面正三角形 三角锥形 ②共价键、配位键 ③207 pm ? ??

??或23932 pm 4.(15分)(2019·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有A 、B 、C 、D 、E 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30)。A 的基态原子2p 能级有3个单电子;C 的基态原子2p 能级有1个单电子;E 原子最外层有1个单电子,其次外层有3个能级且均排满电子;D 与E 同周期,价电子数为2。回答下列问题:

(1)B 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是同族元素最简单氢化物中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B 、C 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A 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其中A 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杂化。

(4)A 的单质中σ键的个数为____________,π键的个数为____________。

(5)写出基态E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6)C 和D 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晶体的密度为ρ g ·cm -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晶胞边长a =____________cm(用含ρ、N A 的计算式表示)。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不难推出A 、B 、C 、D 、E 五种元素分别是N 、O 、F 、Ca 、Cu 。

(2)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由于非金属性F>O>N ,所以稳定性HF>H 2O>NH 3。

(3)A 的最简单氢化物是NH 3,中心原子N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孤电子对数是1,所以NH 3分子的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N 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 3杂化。

(4)N 2的结构式是N≡N,所以σ键个数是1,π键个数是2。

(6)C 和D 形成的化合物是CaF 2,一个晶胞中有4个“CaF 2”,所以一个晶胞质量是78×4N A

g ,一个晶胞的体积是a 3 cm 3

,根据ρ=m V =78×4N A a 3 g ·cm -3,则a =3312ρN A cm 。 答案:(1)H 2O 分子间存在氢键 (2)HF>H 2O>NH 3 (3)三角锥形 sp 3 (4)1 2 (5)3d 104s 1 (6) 3312ρN A

5.(15分)(2019·河南百校联盟联考)磷、硫、氯、砷等是农药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砷原子的核外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生产农药的原料PSCl 3中P 、S 、Cl 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3)COS(羰基硫)可用作粮食的熏蒸剂,其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所含共价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_;写出一种与COS 键合方式相同且立体构型也相同的微粒:____________。

(4)H 2O 与H 2S 为同族元素的氢化物,H 2O 可以形成H 9O +4或H 3O +,而H 2S 几乎不能形成类似的H 9S +4或H 3S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lP 因杀虫效率高、廉价易得而被广泛应用。已知AlP 的熔点为2 000 ℃,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磷化铝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

②A 、B 点的原子坐标如图所示,则C 点的原子坐标为____________。

③磷化铝的晶胞参数a =546.35 pm ,其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cm -3

(列出计算式即可,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3)COS 中C 原子的孤电子对数是4-2-22

=0,价层电子对数是1+1+0=2,所以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 ,COS 的立体构型是直线形,结构式是O===C===S ,含有2个σ键和2个π键;与COS

键合方式相同且立体构型也相同的微粒应与COS 互为等电子体,最容易想到的就是CO 2和CS 2。

(4)H 3O +是由H 2O 和H +通过配位键形成的,H 9O +4是由(H 2O)4和H +

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其中(H 2O)4是H 2O 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的缔合分子,因此应从氢键的形成条件去考虑H 2S 不能形成H 9S +4或H 3S +的原因。

(5)①磷化铝的晶胞结构类似金刚石,且其熔点很高,因此磷化铝属于原子晶体。②由磷化铝的晶胞

结构可以看出,Al 原子位于立方体的体对角线的14处,因此C 点的原子坐标为? ??

??14,14,34。③1个AlP 晶胞中含有的P 原子数是8×18+6×12=4,Al 原子数也是4,因此一个晶胞的质量m =58×4N A g ,而晶胞的体积V =(a ×10-10)3 cm 3=(5.463 5×10-8)3 cm 3,所以磷化铝的密度ρ=m V =4×58(5.463 5×10-8)3×N A

g ·cm -3。 答案:(1)4s 24p 3

(2)Cl>P>S Cl>S>P (3)sp σ键和π键(或极性键) CO 2(或CS 2、BeF 2等)(答案可理即可) (4)氧的电负性大且原子半径小,H 2O 分子间及与H +可形成氢键,而硫的电负性较小且原子半径大,几乎不能形成氢键 (5)①原子晶体 ②? ??

??14,14,34 ③4×58(5.463 5×10-8)3×N A

6.(15分)(2019·试题调研)南京工业大学某研究团队最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刊文介绍了他们开发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反钙钛矿基非贵金属催化剂,这种价廉的新型催化剂结合了钙钛矿结构的灵活性和过渡金属氮(碳)化合物的高导电性、优异电催化性等优点,理论上来说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氮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

(2)在周期表中,N 、O 、F 是位于同周期且相邻的三种元素,其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和最小的元素组成一种只含极性键的化合物M ,M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

(3)CN -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例如,工业冶炼金的原理:2[Au(CN)2]-

+Zn===2Au +

[Zn(CN)4]2-。与CN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填分子式,任填两种),1 mol [Zn(CN)4]2-含________mol σ键。

(4)钛酸钙的晶胞如图1所示。钛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1个钛离子与________个氧离子等距离且最近,这些氧离子可构成正八面体,钛离子位于该正八面体的体心。已知钛酸钙的晶胞参数为a nm ,则该正八面体的边长为________pm 。

(5)在周期表中,钡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 族。钛酸钡、钛酸钙的熔点分别为1 625 ℃、1 975 ℃,二者熔点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e 和N 可组成一种过渡金属氮化物,其晶胞如图2所示。六棱柱底边边长为x cm ,高为y cm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解析:(1)基态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有3个未成对电子。(2)第一电离能:F>N>O,OF2只含极性键,O2F2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故M为OF2。OF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O的杂化类型为sp3。

(3)CN-的结构式为[C≡N]-,1个CN-含σ键的个数为1,1个CN-与Zn2+形成1个配位键(也是σ键),故1 mol [Zn(CN)4]2-含8 mol σ键。(4)钛酸钙的化学式为CaTiO3。1个钛离子周围有6个氧离子与其等距

离且最近。正八面体边长等于晶胞边长的

2

2

倍,1 nm=103 pm,故该正八面体的边长为

2×a

2

×103 pm=

5002a pm。(5)两种晶体都是离子晶体,从离子半径角度分析,比较晶格能的大小。(6)六棱柱的底面由

6个正三角形构成,正三角形的高为

3

2

x cm,每个正三角形的面积为

3

4

x2cm2。一个晶胞含有12×

1

6

+2×

1

2

+3=6个Fe原子,含有2个N原子,故ρ=56×6+14×2

3

4

x2×y×6×N A

g·cm-3。

答案:(1)3 (2)V形sp3(3)N2、C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8 (4)CaTiO3 6 5002a(5)它们都

是离子化合物,Ca2+的半径小于Ba2+,CaTiO3的晶格能大于BaTiO3(6)56×6+14×2 3

4

x2×y×6×N A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

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页 1 第 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全国、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调整相应的复习计划。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面的”死”知识. 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②如何

高考化学选修三简答题汇总

1、氯化铝的熔点为190℃,而氟化铝的熔点为1290℃,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AlCl 3是分子晶体,而 AlF 3 是离子晶体。 2、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氮元素,原因是: 氮原子的2p轨道处于较稳定的半充满状态而氧原子的不是,氧原子的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弱于氟离子。 3、稳定性H 2S>H 2 Se的原因是: S-H键的键能比Se-H键的键能大。 4、P 4O 10 的沸点明显高于P 4 O 6 ,原因是: 都是分子晶体,P 4O 10 的分子间作用力高于P 4 O 6 5、焰色反应发生的原因为: 激发态电子向基态跃迁,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发射光谱)。 6、NF 3的键角小于NH 3 键角的原因为: F的电负性比H的大,NF 3 中N上的孤对电子偏向N,而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较大。 7、H 2S熔点为-85.5℃,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H 2 O的熔点为0℃,极易结冰成 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此差异的原因是: H 2O分子之间极易形成氢键,而H 2 S分子之间只存在较弱的范德华力。 8、H 2SeO 3 和H 2 SeO 4 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的原因: 第一步电离后生成的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的氢离子 9、H 2SeO 4 比H 2 SeO 3 酸性强的原因: H 2SeO 3 和H 2 SeO 4 可表示成(HO) 2 SeO和(HO) 2 SeO 2 , H 2 SeO 3 中的Se为+4价,而 H 2SeO 4 中的Se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e?O?H中O的电子更向Se偏移,越 易电离出H+ 10、二氧化硅的熔点比CO 2 高的原因: CO 2是分子晶体,SiO 2 是原子晶体。 11、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原因是: 由Mn2+转化为Mn3+时,3d能级由较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4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Fe2+到Fe3+时,3d能级由不稳定的3d6到稳定的3d5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 12、氨气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为: 氨气和水都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氨气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3、水由液体形成固体后密度却减小,原因为: 水在形成晶体时,由于氢键的作用使分子间距离增大,空间利用率降低,密度减小。 14、NaBH 4的阴离子中一个B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而冰晶石(Na 3 AlF 6 )的阴离子 中一个Al原子可以形成6个共价键,原因是: B原子价电子层上没有d轨道,Al原子价电子层上有d轨道。 15、CuO的熔点比CuS的高,原因是: 氧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半径,所以CuO的离子键强,晶格能较大,熔点较高。 16、CH 4的键角大于NH 3 的原因为: CH 4 中都是C-H单键,键与键之间的排斥力一样,所以是正四面体109.5度, 而NH 3 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孤对电子间的排斥力>孤对电子对化学键的排斥力>化学键间的排斥力,所以由于孤对电子的排斥,键角要小于没有孤对电子 排斥的CH 4 的键角.而孤对电子越多,排斥力越大。

整理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教案

监利中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监利中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编写人:王民生 新课标导航: 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了解溶度积的意义。 3、知道沉淀生成、沉淀溶解、沉淀转化的本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课前预习探究: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饱和溶液:在下,在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3、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同样可以通过使平衡移动。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称为简称请写出氢氧化铜、硫酸钡、氢氧化铝、硫化铜的溶度积表达式: 5、通过比较与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合作探究: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问题1、难溶电解质的定义是什么?难溶物的溶解度是否为0?你如何理解溶解性表中的“溶”与“不溶”?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____的速率和沉淀____的速率相等时,形成溶质的________溶液,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问题2、请写出AgCl的溶解平衡表达式,与电离方程式有何区别? 问题3、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加水稀释 加入少量AgNO3 通入HCl 通入H2S 思考:加入盐酸溶解平衡如何移动? 二、溶度积常数及应用 1、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和离子积:以A m B n(s)m A n+(aq)+n B m-(aq)为例 溶度积离子积 概念 符号 表达式 应用 问题1、溶度积常数有什么意义?能否说K SP越小,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越小? 2、Ksp的影响因素 (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决定因素 (2)、外因: ①浓度:加水稀释,平衡向方向移动,但K sp 。 ②温度: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是过程,升高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K sp 。 ③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物质或更难电离物质或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但K sp不变。 练习1.AgCl的K sp=1.80×10-10,将0.002 mol·L-1的NaCl和0.002 mol·L-1的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AgCl沉淀生成? 练习2.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K sp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 sp减小 B.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减小 C.溶度积常数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 sp增大 D.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 sp不变

高中化学选修4复习提纲

高二实验班化学选修4复习提纲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ΔH) :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2、运用:根据盖斯定律,可以设计反应求出另一个反应的反应热。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注意事项:①B为溶液或气体。固体或纯液体(如:Br2 )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通常为常数。②v(B)是平

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

20XX年高考:29.(15分) 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 是; (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 (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

列次序是(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 (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29(1)原子晶体。(2)NO2和N2O4(3)

As2S5。(4)①NH3> AsH3 >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 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3Si(NH2)4 = 8NH3 + Si3N4 20XX年高考: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全册课时作业(含答案)

课后作业1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散系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盐的是( ) A.CuCl2 B.NaClO C.CaCO3 D.Na2O 答案D 解析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N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因此Na2O不属于盐,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答案A 解析B、C、D中发生的反应,都是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而A中发生的是碱与盐的反应。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氨、HD、干冰均为化合物②漂白粉、盐酸、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④碘酒、淀粉溶液、豆浆均为胶体⑤Na2O2、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B 解析①中的HD为单质;④中的碘酒是单质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溶液,不属于胶体;⑤中Na2O2是钠的氧化物。 4.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Mg2+→Mg(OH)2→MgCl2→Mg,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正确;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NaCl→NaHCO3→Na2CO3,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正确;“地沟油”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石墨与C60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B 解析A项,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B项,硅胶作干燥剂是吸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C项,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D项,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时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 6.(2018·四川眉山一中高三月考)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方法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1.回归教材,强化主干基础知识梳理记忆。二十几天有计划地以化学课本、配套练习用书、平时复习笔记和自己平时积累的错题档 案为蓝本,利用最佳记忆时间来梳理记忆最基本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反应规律、重要的方程式及实验原则等的知识,形成一 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备忘录上一定是自己总结出的最中心、最精辟、最重要、最能体现主题的结论。强化记忆,为高考(微博)取胜做好 基础保证。 2.抓住重点,查漏补缺,提升能力。了解自己知识弱点,针对这个知识点,突击一日多题训练,强调对概念的实质性理解,有针对 性地解决知识缺漏,使知识结构优化。广东卷化学考题风格是考核 基础重视能力,内容主要体现在主干知识上。这二十几天要高度重 视选择题训练,稳拿基础分;四个大题中力争有机题、原理化学反应 题不失分,重视实验能力、新情境中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 问题能力,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实验探究和基本计 算能力是学生普遍比较薄弱的地方,在最后的阶段可重点做几个实 验(如摩尔盐的制备、物质分离、离子检验、食醋总酸量的测定), 全程完成实验报告,增加实验经验,答好实验题。 3.考前20天,天天做套卷。考前20天,天天计时做套卷(50分钟),目的是保持题感,熟悉题型,体会做题思路。学会把握时间, 控制解题速度,树立高考信心。特别是多练中等题,做一些难度适 中的化学高考套题,有利于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到了真 正考试的时候,可以立刻进入临战状态,取得应有的成绩。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 化学复习要把握学习的“序”

在化学复习中应该采用先分散后集中,先基础后能力,先个别后一般的方式进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学习,逐步加深,控制难度,适度练习,侧重习题的演变和扩展,锻炼灵活处理 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化学复习要把握几新 1.形式新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表现的形式新。化学复习如欣赏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则看两三遍后就会索然无味, 若我们第二遍研究电影的表演艺术,第三遍研究电影的外景选择, 第四遍研究电影的服装设计,这样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同样,化学复习应在一个部分重点研究一个问题,把这部分内容学会、学透。如元素化合物的复习要以氧化还原为主线,采用对比的方法, 并且以结构引出性质再带出用途和制备。另外应拓展和归纳,如能 净水的物质有哪些,延伸出ClO2、Na2FeO4等。 2.感悟新 复习中从“是什么”上升到“为什么”,最后落实到“怎么做”,学以致用,使死的化学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变活。如离子反应中,以(CH3COO)2Pb生成为例来理解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3.总结新 高三复习不是简单罗列,而应该通过勾画横纵线条,织成一张网。如: a.元素化合物复习:横向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纵向:结构→化学性质→存在、用途、制备。 b.有机化学:横向:卤代烃→醇→醛→酸→酯;纵向:如以浓 H2SO4加热为条件发生的反应有: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等。 c.实验:如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备哪些气体?可能的方法分别有哪些?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复习不论从形式、过程、结果都体现了创新。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复习人教版(供参考)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高考题汇总

2009年高考:29.(15分) 已知周期表中,元素Q、R、W、Y与元素X相邻。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回答下列问题: (1)W与Q可以形成一种高温结构陶瓷材料。W的氯化物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W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 (2)Q的具有相同化合价且可以相互转变的氧化物是; (3)R和Y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R呈现最高化合价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4)这5个元素的氢化物分子中,①立体结构类型相同的氢化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次序是(填化学式),其原因是 ; ②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分别是 ; (5)W和Q所形成的结构陶瓷材料的一种合成方法如下:W的氯化物与Q的氢化物加热反应,生成化合物W(QH2)4和HCL气体;W(QH2)4在高温下分解生成Q的氢化物和该陶瓷材料。上述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是 29(1)原子晶体。(2)NO2和N2O4(3)As2S5。(4)①NH3> AsH3 > PH3,因为前者中含有氢键,后两者构型相同,分子间作用力不同;②电子数相同的有SiH4、PH3和H2S结构分别为正四面体,三角锥和V形。(5)SiCl4 + 4NH3 = Si(NH2)4 + 4HCl,3Si(NH2)4 = 8NH3 + Si3N4 2010年高考:37.【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 化学守恒 守恒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会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1.电荷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电解质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用离子浓度代替电荷浓度可列等式。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或计算某离子的浓度等,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②在(NH4)2SO4溶液中:c(NH4+)+c(H+)=c(OH-)+c(SO42—)。 2.物料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可从加入电解质的化学式角度分析,各元素的原子存在守恒关系,要同时考虑盐本身的电离、盐的水解及离子配比关系。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3.质子守恒关系: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含广义酸)失去质子(H+)的总数等于碱(或广义碱)得到的质子(H+)总数,这种得失质子(H+)数相等的关系就称为质子守恒。 在盐溶液中,溶剂水也发生电离:H2OH++OH-,从水分子角度分析:H2O电离出来的H+总数与H2O电离出来的OH—总数相等(这里包括已被其它离子结合的部分),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OH-)=c(H+)+c(CO32-)+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H+)=c(OH-)+c(NH3·H2O)。 综上所述,化学守恒的观念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关系的重要观念,也是解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化学选修4必背知识 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docx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简答题总结 一、物质熔沸点问题 1、氯化铝的熔点为 190 ℃,而氟化铝的熔点为 1290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P 4O 10 的沸点明显高于 P 4O 6,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H 2S 熔点为 -85.5 ℃,而与其具有类似结构的 H 2O 的熔点为 0 ℃,极易结冰成固体,二者物理性质出现 此差异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二氧化硅的熔点比 CO 2 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CuO 的熔点比 CuS 的高,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2 2 )中氮原子杂化类型为 3 3 3 ]均属于 7. 乙二胺分子( H N — CH2— CH — NH SP ,乙二胺和三甲胺 [N(CH ) 胺,但乙二胺比三甲胺的沸点高得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丙酸钠( CH 3CH 2COONa )和氨基乙酸钠均能水解,水解产物有丙酸( CH 3CH 2COOH )和氨基乙酸 ( H 2 2 2 2 3 3 、 NCH COOH ), H NCH COOH 中 N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SP 杂化, C 原子杂化轨道类型 sp sp 2 杂化。常温下丙酸为液体,而氨基乙酸为固体,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NH 3 常用作制冷剂,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比较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原因: GeCl 4 GeBr 4 GeI 4 熔点 /℃ -49.5 26 146 沸点 /℃ 83.1 186 约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镍白铜(铜镍合金)文明中外,曾主 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氨的沸点 ( “高于 ”或 “低于 ”)膦( PH 3),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砷化镓( GaAs )是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微型激光器或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等。 GaF 3 的熔 点高于 1000 ℃,GaCl 3 的熔点为 77.9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O 元素形成的单质 常见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 (填分子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硅烷 (Si n H 2n + 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 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2020-2021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专项突破练(一)

专项突破练(一) 学考第29题 (一)表格分析型 1.(2017·杭州市萧山区命题比赛试卷)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均匀的粉末样品,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将不同质量的该样品分别与40 mL 1 mol·L -1 的FeCl 3溶液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请计算: (1)实验④的滤液中c (Fe 2+)=______________ mo l·L -1 。 (2)原粉末样品中n (Fe)∶n (Cu)=____________。 答案 (1)1.5 (2)1∶1 解析 (1)因为还原性Fe >Cu ,所以此混合物与FeCl 3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a.2Fe 3+ +Fe===3Fe 2+ b .2Fe 3+ +Cu===2Fe 2+ +Cu 2+ 实验④中FeCl 3完全与Fe 反应(此时Fe 应剩余) n (Fe 2+)=0.04×1×32 mol =0.06 mol c (Fe 2+)= 0.06 mol 0.04 L =1.5 mol·L -1 (2)从第②组数据可以看出,FeCl 3全部参与反应,假设只发生a 反应,则溶解Fe 的质量为m (Fe)=56×0.042 g =1.12 g,1.80 g -1.12 g =0.68 g 大于0.64 g ,所以也有一部分Cu 溶解,所 以0.64 g 全部为Cu ,设在1.80 g 样品中Cu 、Fe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 、y mol 2Fe 3+ +Fe===3Fe 2+ 2y y 2Fe 3+ + Cu===2Fe 2+ +Cu 2+ 0.04-2y 0.02-y 依据Cu 守恒得0.02-y +0.64 64=x 即x +y =0.03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 同温同压下, M 1/M 2=ρ 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105Pa 、 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 如 H 2O 、 SO 3、已烷、辛烷、 CHCl 3 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 、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 Cl 2 、N 2、 O 2、 H 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 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 3 2-、 SO 32-、 S 2-、HCO 3-、 HSO 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 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 SO 42- 、CO 32-等大量共存; Mg 2+、Fe 2+、 Ag +、 Al 3+、 Zn 2+、 Cu 2+、 Fe 3+等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Fe 2+与 S 2-、Ca 2+与 PO 4 3-、 Ag +与 I - 不 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2- 、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 CN -、C 17H 35COO -、 等与 H +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 3 -、HPO 42- 、 HS -、 H 2PO 4-、 HSO 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 4+与 OH -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 2-、S 2- 、CO 3 2-、C 6H 5O -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 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 2-+Al 3++6H 2 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 S 2-、HS -、SO 32- 、 I -和 Fe 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MnO 4-、Cr 2O 7-、 NO 3 -、 ClO -与 S 2- 、 HS -、 SO 3 2-、 HSO 3-、 I -、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 32- 和 S 2- 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2-+6H +=3S ↓ +3H 2 O 反应不能共在。 H + 与 2 32-不能大量共存。 S O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 3+ 和 HCO 3-、 CO 32-、 HS -、 S 2- 、 AlO 2-、 ClO - 等; Fe 3+ 与 CO 32-、 HCO 3- 、 AlO 2-、 ClO - 等不能大量共存。

化学选修三高考题

【09高考山东】32.C 和Si 元素在化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写出Si 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 从电负性角度分析,C 、Si 和O 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 (2)SiC 的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的相似,其中C 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是 。 (3)氧化物MO 的电子总数与SiC 的相等,则M 为 (填元素符号)。MO 是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其晶体结构与NaCl 晶体相似。MO 的熔点比CaO 的高,其原因是 。 (4)C 、Si 为同一主族的元素,CO 2和SiO 2化学式相似,但结构和性质有很大不同。CO 2中C 与O 原子间形成σ键和π键,SiO 2中Si 与O 原子间不形成上述π健。从原子半径大小的角度分析,为何C 、O 原子间能形成,而Si 、O 原子间不能形成上述π键 。 答案:(1)1s 22s 22p 63s 23p 2 O >C >Si ;(2) sp 3 共价键;(3)Mg Mg 2+半径比Ca 2+小,MgO 晶格能大;(4)Si 的原子半径较大,Si 、O 原子间距离较大,p-p 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较小,不能形成上述稳定的π键 【09高考上海】23.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 (1)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氢气反应过程如下: ①2C l C 1+C l →②2C l+H H C l+H → ③2H +C 1H C l+C l → …… 反应②中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反应③中被破坏的化学键属 于 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2)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及与其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与氯元素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 (3)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 、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 .卤化氢的键长按H —F 、H —C1、H —Br 、H —I 的顺序依次减小

2020-2021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1专项突破练(一)

n (Fe 2+ )=0.04×1× mol =0.06 mol c (Fe 2+)=0.06 mol =1.5 mol·L -1 2 依据 Cu 守恒得 0.02-y + =x 专项突破练(一) 学考第 29 题 (一)表格分析型 1.(2017·杭州市萧山区命题比赛试卷)有一包铁粉和铜粉混合均匀的粉末样品,为确定其组 成,某同学将不同质量的该样品分别与 40 mL 1 mol·L -1 的 FeCl 3 溶液反应,实验结果如下表 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m (粉末样品)/g m (反应后剩余固体)/g 0.90 1.80 0.64 3.60 2.48 7.20 6.08 请计算: (1)实验④的滤液中 c (Fe 2+)=______________ mol·L -1。 (2)原粉末样品中 n (Fe)∶n (Cu)=____________。 答案 (1)1.5 (2)1∶1 解析 (1)因为还原性 Fe >Cu ,所以此混合物与 FeCl 3 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a.2Fe 3++ Fe===3Fe 2+ b .2Fe 3++Cu===2Fe 2++Cu 2+ 实验④中 FeCl 3 完全与 Fe 反应(此时 Fe 应剩余) 3 2 0.04 L (2)从第②组数据可以看出,FeCl 3 全部参与反应,假设只发生 a 反应,则溶解 Fe 的质量为 m (Fe) 0.04 =56× g =1.12 g,1.80 g -1.12 g =0.68 g 大于 0.64 g ,所以也有一部分 Cu 溶解,所 以 0.64 g 全部为 Cu ,设在 1.80 g 样品中 Cu 、Fe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mol 、y mol 2Fe 3++Fe===3Fe 2+ 2y y 2Fe 3+ + Cu===2Fe 2++Cu 2+ 0.04-2y 0.02-y 0.64 64 即 x +y =0.0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