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

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

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中的可能是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

(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增长)

(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

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

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

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题干为教材原文)

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

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思维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考;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思维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以上特点要熟悉,容易就各阶段特点出辨析题

7、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答:此论述错误,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但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8、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已经能够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答:此论述正确,将题干再抄一遍。

9、新!(学习风格差异)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差异:

认知风格:指个体信息加工的方式

学习风格:信息加工方式+个体情感因素

10、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教师应该将全班同学的学习风格进行统一。

答:此陈述错误,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偏爱。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而不是试图消灭这种差异

11、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数理逻辑智能比音乐智能更重要(每个人都拥有至少8种智能)答:此陈述错误,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这8中以上智能。

12、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仅指弱智和学习困难学生。

答:此陈述错误,特殊儿童包括智力超常儿童、智力低常儿童和学习困难的学生3类

13、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型好/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解决问题水平高答:此陈述错误,认知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14、学习是指人和动物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地变化的一种过程。

答:此陈述错误,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凭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的一种过程(与本能区分)

15、负强化和惩罚是一样的

答:此论述错误,负强化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增加,但是惩罚使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减少,两者本质不同。

16、强化是学习所必须的

答:此陈述错误,根据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须的。没有强化也会发生学习,被称为潜伏学习。

16、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须的

答:此陈述错误,根据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强化是学习所必须的。

17、成败归因理论:韦纳提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几方面因素,这些归因因素分为3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详见P68图)

18、在动机方表现方面,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

抱负水准是学生依据对自身能力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评估而为自己确定的发展目标,因此,确定适合自己在学习上的抱负水准对学习动机的形成尤为重要

焦虑是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的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叫驴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任务的完成有不良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

19、耶克斯多德森定率(倒U形曲线)的结论:

(1)不是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2)动机的最佳水平因任务难度改变

20、知识、技能可以迁移,方法和态度不能迁移

答:此陈述错误,知识、技能、态度和方法都能迁移

21、学完直角以后再学锐角、平角、周角。这些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水平顺向迁移。答:此陈述错误,既然是相互影响,就既存在顺向,也存在逆向。

23、技能的特征:

(1)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程序性知识)。真正掌握技能,不仅掌握某

些程序性知识,而且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实现。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随意运动主要强调的是

人的意识对运动的主观控制调节作用

(4)技能是通过有意识地反复练习形成的,区别于习惯。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

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

24、操作技能特点:对象具有物质性,进行具有外显性,结构具有展开行

心智技能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进行具有内隐性,结构具有紧缩性

25、有意义学习一定使用了精加工策略此陈述正确,

25、使用了精加工策略不一定是有意义学习此陈述正确

26、组织策略和精加工策略一样,都是对知识的尝试记忆中的深加工,都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但侧重点不同,组织策略重在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练习

27、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每个人身上的一种潜能

28、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1)智商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的人未必有高创造性

(3)创造性低的人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

(4)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120)的智商水平

29、人们的知识经验越多,其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相反,知识经验越少,创造性思维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30、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

从“他律”到“自律”

从“结果”到“动机”

从“对人”到“对己”

从“片面”到“全面”

材料题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4: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案例5: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

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4)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向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

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态度恶劣,严重挫伤了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

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

案例2: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也算错。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乙校的做法不对。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障。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的恶果将是:学生的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案例3: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答:(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案例4: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答:(答案要点)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案例5: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答:学生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但整个社会并未彻底把儿童本身看做是有个性价值的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承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并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从观念的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案例6: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只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做法很容

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遇到这种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应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因为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实现共同进步。

案例7:开学的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假如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假如我是邹老师,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和言教,还要善于身教和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和感化学生。

案例8: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材料中的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了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20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60(题与答案)

资格证辨析题60道 导语:辨析题是中学科目二考试的必考题型。题目数量为4道,每题8分,共计32分。这种题型一般是总分总的结构作答。下面是整理的练习题,供大家平时练习使用。多练多写,考试才能有话可说。 1.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故该说法错误。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故该说法错误。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因此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故该说法正确。

4.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定是同步的。 故该说法错误。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宗旨与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等。题干中应该是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而非政治经济制度。 故该说法错误。 6.生产力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因此,题干中应该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故该说法错误。 7.遗传具有可塑性。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它会随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 总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 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 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中的可能是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 (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增长) (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 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 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 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题干为教材原文)

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 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思维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即不仅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考;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已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思维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以上特点要熟悉,容易就各阶段特点出辨析题 7、就儿童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句话是错误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1)教学过程即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观点是错误的。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4、(2012下,2014上)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此观点错误。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5、复习上学习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此观点是正确的。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6、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谈话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此观点错误。此观点混淆了讲授法和“注入式”、问答法和“启发式”的含义。 首先,讲授法并不等同于“注入式”教学。 (1)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的客体,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最新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1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汇总 2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门科学 3 4 答:此论述错误,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学者研究的具体情况,5 我们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定义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6 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 2、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法是一样的 8 9 10 答,此论述错误,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中的可能是11 无目的的、无计划的。 12 3、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 13 14 15 (1)成熟: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遗传和日常经验的16 增长) 17 18 (2)学习:学校条件的学习 19 20 两个条件相互依赖,不可偏废 21

22 4、后天学习比成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准备,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23 答:此陈述错误,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因素,不可偏废 24 25 5、题干: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26 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题干为教材原27 文) 28 29 答:对,有的时候,有的技能,利用关键期做到事半功倍 30 31 6、题干: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就怎么也学习不好外语了。 32 33 答:错,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34 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35 36 6、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结构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37 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38 是: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借助工具)。思维39 的可逆性,其标志是守恒挂念的形成。本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的遵守,不能改变规则 40 41 42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已经拜托了具43 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开始相信形式推理的必然效力。本阶44 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认识命题关

教育心理学课后选择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 1、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B ) A、学生与教师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斯 5、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自我中心是哪个阶段的主要成就?(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9、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10、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并规划、引导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 A、语言智能 B、逻辑-数学智能 C、空间智能 D、内省智能 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辨析题)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 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的主导作用。 24.液体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25.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2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优路网校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2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优路网校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 (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学到因素的影响。(6分)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是D,从近几年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题来看,考教育发展史及教育学发展史的客观题每年都会有。其中,关于著名教育学者的论著、观点均需要考生重点掌握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2、正确答案是C,斯宾塞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实证主义者,他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2012版)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此判断错误。教育心理学不仅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过程,同时研究学校情境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2、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学家是瑞士的裴斯塔洛齐(配斯塔洛奇)。 此判断错误。赫尔巴特(德国)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与动物的完全依赖本能学习不同,人类的行为学习有时候即便错过了关键期,也能经过补偿学习而可以获得,只是难度加大而已。 此判断正确。人类的某些行为技能可以在错过关键期后经过补偿学习获得。但是难度增大,我们要利用关键期给予恰当的教育,做到事半功倍。 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此判断正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可以形成守恒观念标志着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 5、就儿童认知发展关系与教学的关系而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则对儿童的认知和发展不起作用。 此判断错误。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实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但与此同时教学也在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学创造着“最邻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认为,在成年早期,个体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 此判断错误。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而成年中期的任务才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需要。 7、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已经能够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此判断正确。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处于心理自我阶段已经可以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8、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偏好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此判断正确。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风格,是个体偏好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9、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仅指弱智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此判断错误。特殊儿童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于学习效果,而需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协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超常儿童也属于特殊儿童。 10、按照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观,张三同学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识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学习。 此判断错误。属于符号学习。 11、桑代克的效果律认为,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越牢固。 此判断错误。上述陈述属于练习律中的使用律。效过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使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则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准备律:个体是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个体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 12、学生张莉莉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发型、步姿、服饰与她妈妈很像的人,于是她很远就叫起”妈妈”来,这证明了巴甫洛夫的刺激分化原则。 此判断错误。上述行为属于巴甫洛夫的刺激泛化原则。刺激的泛化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刺激的分化是指只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而对与条件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13、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倡探究式学习。 此判断错误。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而奥苏伯尔提倡有意义接受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奥苏伯尔的发现学习:指学习的内容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内容与已有知识相联系。新旧知识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发现的过程。 14、李四同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总是千方百计的逃学旷课,这是学习焦虑症的表现。 此判断错误。上述表现为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的主要症状是害怕上学,而学习焦虑的主要表现为畏惧学习,比如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一提到写作业就头疼等等。 15、王五同学见李四同学不小心摔断了腿,他不仅毫无同情心,而且向其他同学说“摔死才好呢!”。这是人格障碍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等多种要素。 A 教学环境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目的 2.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3.教育心理学诞生于()。 A 1903 年 B 1913 年 C 1924 年

D 1934 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5.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A 20 世纪20 年代以前 B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末 C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 D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 20 世纪20 年代到50 年代 B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C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 D 20 世纪90 年代起 7.教育心理学正式诞生于()。

A 20 世纪末 B 20 世纪初 C 19 世纪末 D 19 世纪初 8.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 廖世承 B 房东岳 C 潘菽 D 陆志伟 9.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 学生的学习 B 教育措施 C 学校环境 D 学与教的规律 10.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 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2.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手段 D 教学环境 13.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考点汇总

答题模板:观点+理由+呼应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广义狭义教育辨析/教育的属性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例: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例: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但它不可以改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

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遗传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是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话是过分夸大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无视了其他因素。 (六)教育目的概念的辨析(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1.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 2.确立教育目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教育思想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这句话是正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这种说法错误。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七)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辨析) 1.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2.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3.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注意:红色部分为重点题目)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 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 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 )。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 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且具有先天而来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逐渐发生变化。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一些本能、疲劳、成熟等引起的行为的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 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的情绪反应。很多学生会考前焦虑,但是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乱发脾气,坐立不安,手脚发凉,等生理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所以过度焦虑不利于学生学习。 5.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教育目的虽然考虑人的身心发展多种因素,但是并不是把人抽象的脱离了社会和历时来谈,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主要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因此要把个体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6.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7.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永久保存(错误) 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中保持一分钟的记忆,且保持在无复述情况下,只有2.5-20秒,因而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不会持久保持。 8.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错误)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受智力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A、没有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标准答案:C 11.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把个体认知的发展区分为四个阶段,其中2~7岁是()阶段。(33.33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标准答案:B 12.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33.33分)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标准答案:C 13.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14. 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30分)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