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精华汇总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精华汇总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精华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选择题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着力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3、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科学的财税体制。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结构。

5、改革开放是:①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④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6、三中全会指出,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②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③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7、三中全会提出六个“紧紧围绕”是①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②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③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⑤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⑥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8、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④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9、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坚持:①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③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④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10、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1、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①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③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④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2、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必须:①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②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③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④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3、新型工业城乡关系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14、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①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②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③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④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15、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要:①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③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十八大三中全会经典习题

我的小伙伴们,请务必记住这些十八大三中全会经典题目,已经穷尽了命题走向!!请同行勿要抄袭,如有,请你注明原创石磊,谢谢合作!!!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主题是( A )

A全面深化改革 B全面深化开放

C全面改革开放 D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 A )

A稳中求进 B提质增效 C又快又好 D多快好省

3.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着力( A )

A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B调增长、稳结构、促改革

C稳增长、促结构、调改革 D促增长、调结构、稳改革

4.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 C )出发点和落脚点

A 为人民服务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D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5.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D )

A实现中国梦

B 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实现和完成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

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6.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B )

A 基础性作用 B决定性作用 C关键性作用 D核心性作用

7.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B )

A坚持创新 B坚持发展 C坚持改革 D坚持开放

8.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B )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社会体制改革

9.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 B )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市场作用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0.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 D )

A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B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1.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 ( B )

A 税收

B 财政

C 科技

D 经济

12.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 ( B ) A科学的税收体制 B科学的财税体制

C 科学的经济体制

D 科学的管理体制

13.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 B)

A城乡不同步 B城乡二元结构 C城乡分割结构 D城乡经济不协调

二、多项选择题

1.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ABCD)

A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B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D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ABC)

A系统性 B整体性 C协同性 D全面性

3.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BCD)

A中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B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C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D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4.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除了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外,还要紧紧围绕(ABCD)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B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C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D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5.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ABCD)

A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C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6.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B)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7.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ABCD)

A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C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D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8.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ABCD)

A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B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D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9.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新型工业城乡关系是(ABCD)

A以工促农 B以城带乡 C工农互惠 D城乡一体

10.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ABCD)

A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

B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C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D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11.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ABCD)

A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

B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C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D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12.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ABCD)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13.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ABCD)

A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B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C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D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4.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ABCD) A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B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C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D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5.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ABCD)

A总体设计 B统筹协调 C整体推进 D督促落实

2013-2014年重点时政练习题

1.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倡议用创新的合

作模式,共同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A.河西走廊经济带”

B.丝绸之路经济带

C.中亚之路经济带

D.中哈之路经济带

2. 2013年9月26日,随着我国第一条连接海峡西岸和中部内陆腹地的快速铁路——正

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一万公里,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A.向莆铁路

B.宁杭铁路

C.杭甬铁路

D.厦门至深圳高铁

3. 2013年9月29日,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作,36家中外企业获颁证照首批入驻。试

验区第一次用管理外商对华投资。

A.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负面清单

B.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负面清单

C.中国(厦门)自由贸易正面清单

D.中国(上海)自由贸易正面清单

4. 2013年11月25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条例》,

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对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重要意义。

A.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B. 厉行节约反对奢华

C.厉行勤俭反对浪费

D.厉行朴素反对浪费

5.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这是该

组织成立68年来,中国人当选“掌门人”。

A. 郝平首次

B. 李向益第二次

C.吴美荣第三次

D.程开甲第四次

6. 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踏上科考征程。在此次考察中,我国将在南极

建立第四个科学考察站——站。“雪龙”号将首次执行考察航行任务。

A.泰山环南极

B.中山环南极

C.泰山环太平洋

D.长城环印度洋

7.2013年11月9日,2014年冬奥会火炬第一次进入外太空传递。

A.伦敦

B.莫斯科

C.索契

D.多伦多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决定强调,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的关系。

A.全面深化改革政府和市场 B.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和市场

C.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和企业 D.全面深化改革投资和消费

9.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央成立,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督促落实。

A.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B.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C.国家安全委员会 D.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10. 2013年 11月23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划设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

识别区示意图。

A.东海防空 B.黄海防空 C.南海防空 D.渤海防空

11. 2013年 12月1日是著名的发表70周年纪念日。该文件是近代以来第一份明确指明台

湾是中国领土,日本侵占台湾属非法且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法文件。

A.《波茨坦公告》 B.《联合国宪章》 C.《开罗宣言》 D.《雅尔塔协定》

12. 2013年 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5日深夜,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即号月球车)顺利完成,标志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

A.玉兔号互拍成像 B.嫦娥号月球软着陆

C.勇气号月夜休眠 D.探路者号月面巡视勘察

13.新一届政府以国务院文件形式发布的第一个专项规划是

A.《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B.《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C.《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

D.《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

14. 2013年 12月3日至7日,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各方达成了

该组织成立18年以来全球性贸易协定(“巴厘一揽子协定”)。

A.首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坚持。

A.结构调整

B.又好又快

C.稳中求进

D.改革创新

16. 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北京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的内核。

A.中华文化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民族精神

D.时代精神

17.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

不能仅仅把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

A. 地区生产总值

B. 经济发展速度

C.民生投入

D.教育投入

18.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优化产

业结构、动员全民参与等方面,对2017年前的污染防治给出详细的“治理蓝图”。

A.大气

B.环境

C.水源

D.江河

19.2013年 11月18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

学技术大学研制的以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

A.天河一号

B.天河二号

C.曙光一号

D.曙光二号

20. 2013年10月2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结束我国没有管道天然气的历

史。

A.华东地区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21. 2013年11月9日晚,在2013赛季亚洲冠军足球联赛决赛中,队夺得冠军。

A.贵州茅台 B.广州恒大 C.广州申花 D.山东鲁能

22.根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意见,我国将把____ 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

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指标。

A.师德

B.成绩

C.学生

D.科研

23. 2013年12月5日,南非前总统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时50分去世。

A.德克勒克

B. 曼德拉

C.撒切尔

D.沙龙

24. 2013年11月27日年新华社报道,《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日

前发布,这是我们党历史上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25. 2013年11月27日国际展览局第154次全体大会投票选举2020年世博会主办城市,成

为首个举办世博会的中东城市。

A.卡塔尔多哈

B.阿联酋的迪拜

C.沙特的麦加

D.阿曼首都马斯喀特

26.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关键是提

升质量。

A.以人为本

B.公平法治

C.可持续发展

D.优化布局

27. 2013年11月3日新华社报道,近日,我国首个实验型移动工作站完成总装,即将展开

水下试验。

A.无人测量

B.浅海

C.深海

D.远洋

28.中远集团“永盛”轮今年圆满完成首航任务。这是我国第一艘成功由此航道到达欧洲

的中国商船。

A.北极东北航道

B.马六甲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好望角

29.美俄双方就销毁化学武器问题达成一项框架协议,避免了出现对该地区和国际关系造成

灾难的军事行动。

A.伊朗

B.利比亚

C.黎巴嫩

D. 叙利亚

30.我国将启动实施一方是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单独两孩”政策)。

A.劳动模范

B.独生子女

C.残疾人

D.智障人

3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废止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

A.劳动仲裁

B.计划生育

C.劳动教养

D.劳动改造

32.2014年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

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A. 吴美荣李向益

B.师昌绪、王振义

C. 郑哲敏王小谟

D. 张存浩、程开甲

33. 2014年1日24日,在距离深圳近200海里的南中国海,搭载着3名潜水员的潜水钟被放入海

里,我国首次深海米人工潜水作业正式开始。

A.300 饱和

B.400 饱和

C.500 深海

D.600 深海

34.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

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决定合并新型保险和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A.农村社会养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

B.农村医疗城镇居民医疗

C.商业社会

D.财产人身

35. 2014年2月9日下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主持召开中央党的活

动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局起步阶段工作和第一批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刘云山说,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

A.艰苦奋斗教育实践

B.优良传统教育实践

C.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D. 科学发展观教育实践

36. 2014年2月13日晚,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式在泉州举行。2013年9

月,在韩国光州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一同被授予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A.南京

B.泉州

C.福州

D.西安

37.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悍然参拜供奉有战战犯的靖国神社,遭到国

际社会谴责,也招致日本国内其他党派批评。美国、俄罗斯、欧盟、韩国等国家都对此行为持批评态度。

A.一甲

B.二甲

C.一重要

D.二重要

38. 2104年1月9日至10日与伊核问题六国在日内瓦举行新一轮会谈,此番对话的重点在

于落实双方于去年11月达成的阶段性协议,根据相关内容,伊朗将在未来6个月内暂停部分活动,以换取减轻部分制裁。

A.伊朗铀浓缩

B.朝鲜铀浓缩

C.叙利亚钚浓缩

D.阿富汗钚浓缩

39. 随着持续生态治理与修复,太湖水质连续6年持续向好。2013年,被环保部授予“国

家生态市”称号,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城市群。

A.南京

B.无锡

C.常州

D.苏州

40. 2014年8月16日晚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在江苏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

今年8月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将在此举行,其吉祥物是吉祥物

(LELE)以南京特产雨花石形象为创意源泉,核心立意在于向全世界青少年提倡自然、运动、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A.苏州燕燕

B.南京砳砳

C.无锡盼盼

D.常州京京

1—5BAAAA 6—10ACAAA 11—15CAAAC 16—20BAABD

21—25BABAB 26—30ACADB 31—35CDAAC 36—40BBABB

历史知识

历年真题回顾

首先,列举部分近来省考的真题,让大家对历史部分的常见考点的命题题眼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008年A类单选)

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会议是( B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党的十七大

25、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起点是(B )。

A.文艺复兴

B.地理大发现

C.工业革命

D.启蒙运动

40、墨子倡导的仁人君子的美德有(A B C)。

A.强不执弱

B.众不劫寡

C.富不侮贫

D.责不尊重

18、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的经典是(D )

A.?金刚经?

B. ?道德经?

C.?圣经? D.?古兰经?

35、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国家(A B C D)。

A.荷兰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一、中国近代史

1、19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其中:香港就是在此条约中被割让的。另外需识记:?望厦条约?(美、法)、?黄埔条约?(中、法)

2、1856年,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组成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洗掠并烧毁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2005年A类已考)

3、1894年7月至1895年3月,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2008年江苏招警考试已考)

4、1900年6月,八国联军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首;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由各国派兵守卫。

5、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资政新篇?,仿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

6、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等通过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和民用企业,编练新式海军、兴办新式军事堂培养军事人才,……,洋务运动为?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从1861年曾国藩开办安庆军械所为起点,以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为终点。失败原因——洋务企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2004年A类已考)

7、中国民族资本机器工业的诞生以1869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开始使用机床为开端。

8、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004年B类已考)

9、1895年5月,康、梁等发起了?公车上书?,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成政治运动的起点。

10、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启示,一是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两大目标,提出君主立宪;二是大力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更完成的意义上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政治上的和思想上的准备。其失败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2004年B 类已考)

1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中国最早的资产阶段革命小团体——?兴中会?,第一次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开端。(2005年B类已考)

12、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以后,(革命派和保皇派在思想上的大论战)

13、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革命的联合压迫,主观上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坚决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他们不能依靠广大民众,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2005年C类已考)

14、1915年创刊的?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民主、科学。

15、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6、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7、北伐战争——打击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18、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第一,国共合作,有利于革命发展;第二,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大众,第三,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19、国民党,1928年7月宣布由?军政时期?进入?训政时期?。(2005年A类已考)

20、八七会议,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1、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2、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自主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中央会议。(2008年A类已考)

23、瓦窑堡会议,批评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24、1945年10月10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代表团签订了?国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方一致要?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

25、三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和平津……。其中首先打响的是辽沈战役。(2005年B类已考)

26、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2005年C类已考)

27、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性质的宪法产生。

28、从1949年到1956年,我国基本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化三改造)

29、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展。

30、1978年,中共十一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008年是纪念其三十周年的日子,此考点应格外关注)

31、1997年、1999年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的重大胜利。

二、世界史部分

1、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和中国被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2、古巴比伦制定的古代奴隶制国家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希腊文明以海洋文明为中心,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

4、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唯心主义体系的哲学家——柏拉图。其唯心主义的核心是?理念论?。

5、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6、罗马帝国最早的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取得最大成就的领域—建筑。

7、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注意:公元4世世,罗马皇帝将其定为国教,后产生了天主教——正教——新教)、伊斯兰教(古兰经)。(注此考点已考过几年了)。

8、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意大利。其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注意一下人文主义的内容)。

9、德国宗教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信仰得救说。

10、15世纪未至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开始?。(2007年A类已类)

11、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12、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13、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革命的开始。

14、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2004年B类已类)

15、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打破了原欧亚大陆农耕社

会发展水平大体平衡的局面,最终形成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2004年A类已考)

16、工业革命完成的顺序:英—法(18世纪60年代)—美(19世纪中期)—德(19世纪70年代)

17、19世纪,日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展开了倒幕运动。

18、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一个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19、1929年至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发展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罗斯福新政,即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进行干预和调节,其理论基础是英国凯恩斯主义。了解一下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2004年A类B类已考)

20、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

22、1955年4月,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23、1961年6月,南斯拉夫等五国发起……,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开始。不结盟运动的内容了解一下。

24、苏联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际政治新思维?的结果。

25、世界经济权力结构的多极化主要体现由美国独霸局面美国、西欧、日本三极相互抗争的局面的转移。区域集团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欧共体正谋求建立一个前无未有的高度统一化组织;美国也着手建立区域集团化的组织;亚太地区集团化向更加活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试分析】

本部分的考点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年真题来看分值一般在2-4分,常见考察形式是重要考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分析有关问题,故复习时务必在记忆的的基础上学会理解运用。

【考点精讲】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三方面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就是关系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3、(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多样性)联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

引申概念:系统(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a、(整体性)系统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整体特性;

b、(结构性)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性质,更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成方式即结构。

1、(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本质)是创新。

2、(永恒性、普遍性)过程论5要点:a、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b、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e、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3

1、质、量、度

a、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区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连续性的中断(即非连续性)。量变一般不显著,速度缓慢,质变则变化显著、迅速;事物变化是否超越量变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具有相对性。

b、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相互渗透:量变中渗透质变,即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质变中渗透量变,即在质变中包含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1、辩证否定观

a、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

b、肯定和否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客观的自我否定:它是发展和联系环节的辩证统一,即扬弃。

2、否定之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本焦点。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

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区别:普遍(一般)只大致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c、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a、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b、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c、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4

1、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区别与对立:

a、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b、现象中有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不能把它同标志主观反映范畴的错觉混为一谈。

c、现象和本质的区别与对立具体表现为:其一,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其二,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其三,现象表现于外,是表面的,可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内,是深刻的,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其四,现象是丰富多样的,本质是单纯的。

3、辩证统一: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决定现象,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总是表现着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一切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区别与对立:

a、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b、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

c、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a、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偶然性一定与必然性相互联系而存在,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

c、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2、关系特点:因果联系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非任何前后相继现象存在因果关系。

3、辨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a、相互依存: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没有无因之果和无果之因;

b、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使结果转化为原因,原因则转化为结果。

c、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在特定的因果链条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不能例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在不断发展的因果链条中,两者的区分又是不确定的,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就是?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臵?;

4、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PS:否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非决定论-唯心主义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相互对立:

a、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b、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3、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a、把握可能性这一范畴,要注意区分:可能和现实;可能和不可能;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现实的可能(看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前是后非);多种可能性(特别是两种相反的可能);性的量,即概率的大小。

b、立足现实,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观点,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主观见之于客观)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基本特征:

a、(物质性)唯物主义实践观与唯心主义实践观的区别;

b、(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

c、(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生物消极适应活动的区别;

d、(社会历史性)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

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社会关系;科学实验及精神生产实践。

1、(能动的反映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

c、强调能动性和反映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能动性)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并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

3、(创造性)人的认识不仅仅是客观事物的?摹本?,并且为改造客观事物提供?蓝图?。

1、(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既有原则区别,又相互包含和转化)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客观性)a、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具体性)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3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认识对于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本身就包含(认识的因素),需要以正确的认识作先导;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逻辑;认识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a、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b、错误的理论指导实践会阻碍或破坏实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PS1: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1、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2、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4、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的作用,同时又要受人的理性因素的决定与制约。

PS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1、经验属于感性认识范畴;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归根到底都源于实际;

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人类知识的来源;直接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终来源。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与(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就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反对割裂二者统一的?左?和右的错误。

PS3: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1、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2、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联结)

1、相互区别:

a、任何绝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所以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人对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b、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部分;无数相对真理的综合构成绝对真理。

3、相互联结: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任何真理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

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唯一、时间)

a、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时间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

2、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具体、过程)

a、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b、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

c、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

(物质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PS1: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协调)

1、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b、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维护生态平衡,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a、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

b、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c、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d、将人类生活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基础)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本质)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1、经济结构:基础性的结构;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2、政治结构:又称政治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政权是核心)

3、观念结构:又称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

(本质)(唯物史观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比较)

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资产阶级?人性论?-生物属性。

2、规定人的本质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人性论?-抽象的共性。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永恒不变的人性。

4、在阶级社会,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资产阶级?人性论?-超阶级的?人性论?。

(价值)(唯物史观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1、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

2、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3、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PS2:真理与价值

1、真理是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符合人的利益。

2、价值体现的是客观事物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意义,是一种主体尺度,它推动人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3、认识真理和实现价值对社会都是重要的。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

(自由)(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

PS3:自由与必然

1、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统一;

2、必然是事物发展一定如此的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自由在于认识和把握必然并利用必然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4、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